《苕溪诗》中米芾的艺术特色及审美趣味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米芾的生平及时代

米芾 (1051-1107) , 字元章, 人称“米襄阳”。宋微宗年间, 米芾被提升为书画学博士, 世人称米芾为米南宫。根据民间流传, 说米芾的个性十分怪异, 特别喜欢穿唐服, 不论内心还是外在都十分整洁干净, 并且路上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石头, 当即与石头结拜, 故此世人称他“米颠”。

米芾在学习书法上面, 起初是学习唐人以及时人的书法, 接着又专心研究魏晋的法度, 在经过长时期的艰辛学习, 终于完成了由集古字到自成一家的变化。米芾在《海岳名言》里有一段自述曰:“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盖取诸长处, 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这段简短的自述精辟的概括了米芾他自己的两个阶段的书法风格。在这众多的书体中将他极其之高的水平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便是行书和草书两种书体, 其中也非常多的代表作品在世间流传, 较为著名的行书作品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珊瑚帖》等各类手札。于米芾来说, 他的书法曾被人称为集古字。他的书法理论, 博采兼蓄, 在历代书家中是少见的, 他奇特的性格和过人的胆识也是形成他自己独特书风的重要因素[1]。

二、米芾《苕溪诗》浅析

1、米芾《苕溪诗》的形成背景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 这本帖是米芾的得意之作。通篇的书风挥洒自如, 痛快淋漓, 变化有致, 逸趣盎然, 反映出了米芾中年书风的典型面貌。在笔法上十分清健, 结构上也潇洒有致, 十分有晋王献之的笔意。此帖总共有三十五行, 总字数二百九十四个字, 全称名为《将之苕溪诗帖》亦或是《米南宫诗翰》。从落款处我们可以看出此贴是米南宫元祐戊辰八月八日游苕溪时后所写的六首诗, 这也是米南宫的得意大作。

《苕溪诗》手卷完全能解释米芾爱好山水的真性情。从米芾一生的书法艺术风格上来看, 当时的米芾书法风格渐趋成熟, 再经过三十八年来的历练, 造就了米南宫十分向往吞吐烟云, 细雨蒙蒙的苕溪山水, 刹那间充满一股洒脱飘逸的景象, 使其不拘泥于森严的法度, 随心随性一口气写下了富含真趣的《苕溪诗》手卷, 回首整首诗, 我们便可以感受空灵的感觉, 无限的清景, 表现出了米芾独特的风格。

2、《苕溪诗》中米芾的艺术特色及审美趣味

清逸洒脱, 陶冶性情自然性的代表着宋代书法的追求, 自然而然尚意的书风也成为了宋代时期书法艺术的时代特色。其中米芾就是杰出代表之一。米南宫曾说“君谟勒字, 沈睿达排字, 黄涪翁描字, 苏东坡画字, 自己为刷字”。而《苕溪诗》可谓是他由‘集古字’蜕化到‘刷字’的典型代表作。米南宫的行草书时常给人潇洒痛快的感觉, 他的用笔八面出锋, 不仅有唐代书法风格的磅礴大气也有晋人潇洒俊逸的风范, 是当时宋朝‘尚意’书风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苕溪诗》这个手卷在章法上, 十分注重整体的气息和细微处的完美, 能在书写的过程中灵活变化。米芾就在《海岳名言》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唐人以徐浩比僧虔, 甚失当。浩大小一伦, 犹吏楷也。”细微观察《苕溪诗》手卷有很多笔画大多都是重入轻出, 以侧锋起笔, 运笔过程中又转换成中锋, 其速度十分之迅速, 显得格外洒脱自如[2]。

米芾作为“宋四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不仅有独特的个性, 以及在学术上也有过人的成就, 而且将“尚意”的书风推向高潮。米芾的书法风格, 不仅独具匠心而且充满‘真趣’。他的书法风格不仅突破了二王完美的审美框架, 而且突破了形式上的稳工奇美的创作灵感。对于米芾来说, 他的书作能够反映出天真自然之美, 并且他的书论更是以天真为首要的审美标准。这就说明了米芾具有天真自然的天性。对于学书之人来说米芾的真率是难能可贵的, 也是极其具有艺术价值的。他把真趣当成写作的首要条件, 率性而为则成了他评判书法艺术的标准之一, 这不仅是他书学成就也是与他自己的书法风格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米芾以"真趣"为首要的创作的独具匠心的美学思想, 在更加自由的书坛上引领了宋朝别具一格的书法风范, 他也就势必的代表着宋朝时期书家们成熟的书法风格从片面的追求技巧跨越到了追求更高层次上的精神自由。米芾是宋朝时期书法风格的第一人, 它不仅在书写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率真, 赋予其生命, 更加使书法艺术成为视觉艺术的高峰[3]。

3、米芾行书的影响、继承与发展

米芾在行书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 其书法上的艺术技巧十分之高超, 并且还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的, 且十分佩服和推崇。然而米芾书法对后世的主要影响是在南渡之后。历代学习米芾书法的人不计其数, 取得的成就之大也不乏其人。

在北宋, 学习米芾书法的寥寥无几, 其中一个有影响力的便是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米友仁继承其父书风, 十分有建数。其作品《动止持福帖》十分具有米芾的风格, 但是他的用笔略显单调, 在笔力的掌控上也较米芾弱些, 在结字上边也有故作之嫌。到了元代, 各书家都是纷纷倡导复古, 提倡回归晋唐。到了明代, 大家都喜欢翰墨游戏, 追求奔放飘逸, 米芾的书法正好就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真性情, 于是文人墨客纷纷效仿。有很多大家都是先后投到米芾门下, 收获颇丰。在众多书家中, 董其昌和王铎的影响较为之大。董其昌, 在晚明掀起一代书风, 技法十分纯熟, 风格秀丽, 造诣颇深。其行书以“二王”为基础, 又博采众长, 他又将自己平和简单的风格融入到作品中, 别有一番趣味。到了清代时期, 由于碑学大热, 有了别开生面的格局。但是帖学的余热却没有减少, 有很多书家还是仍旧在帖学道路上坚持着, 虽然他深受董其昌书风的影响, 但是他们却能够博涉米芾以及众多名家的书迹, 并且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地。民国以来, 人们对米芾的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随之而来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但在宋室南渡以后, 米芾的文集遭到了销毁, 随之而来的便是他的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开始下降。但是一句话总结作为经典, 米芾的书法不仅影响过去和现在, 也会影响未来, 因为它总是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摘要: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 是“尚意书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成就与学识对后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米芾提倡书法应该不但要以“率意”而为之, 更要有“真趣”。他的天真是天性, 是以摹写古今名迹并取众所长为根据。

关键词:书法艺术,米芾,审美趣味,意趣

参考文献

[1] 米芾《画史》研究[J].郑以墨.美苑.2008 (06) .

[2] 米芾改名考辨及其心性探寻[J].朱亮亮, 陈开颖.荣宝斋.2008 (04) .

上一篇:“文学经典选读”课程教学得失谈下一篇:高校社会实践与党员培养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