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身体力行

所谓教育孩子, 是使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做事 (学习) 。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应该明白, 当我们教育孩子如何时, 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身体力行。孩子也在察言观色, 他们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有时候, 孩子做作业累了, 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打麻将、在聊天, 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变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农活, 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现代社会中有的家长不上班, 带孩子, 督促孩子的学习, 他们真的做到了, 做好了吗?结果是有的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 抛开其它家庭和社会因素不谈, 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不积极的生活榜样。

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 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 很辛苦, 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越来越重, 仍然保持乐观进取精神。孩子会得到某种启示。不要把我们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不要让孩子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正确引导人生价值的体现。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所谓家庭氛围是指家人相处时的关系及与人交往的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报告指出, 家庭氛围与孩子的适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 人际关系比较好, 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 在一个冷漠敌视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往往在性格上容易内向, 缺乏安全感;有的则容易出现攻击他人行为, 搞不好人际关系, 不容易产生积极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看, 孩子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家庭的影响。有些孩子也能逆流而上, 但是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大的个人努力以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因而他们的注意力、忍耐力、坚韧性和灵感、奋斗精神等自我调节能力都胜过同龄的孩子。由此可见, 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孩子, 应该发挥自我能动性, 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也是可以起到弥补作用的。

2 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的朋友, 是孩子的老师。孩子需要引导, 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 处处训斥孩子, 支配子女的兴趣爱好, 使孩子言必从之。这样教育出的孩子表面上看是达到了目的, 但他们的人格没有受到尊重, 往往失去自我, 表现出没有信心的个性特征;相反, 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任何要求都尽力给以满足, 结果养成了他们自我膨胀、自私、蛮横的品质, 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公正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特别是在他们中小学时期, 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又要让他们逐步学习成熟的思维, 按照一般人际关系准则行事。父母的错误态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正确强化孩子的兴趣爱好, 引导正确思维, 强化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许多人承认自己教育失败, 主要原因是引导强化不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许多愿望, 随后就会向家长提出。这些愿望或要求有些合理, 有些不合理。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不懂得是否有合理性。家长应该摆事实、讲道理, 从思想上引导孩子, 使孩子有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形成独立多彩的人生性格。有些家长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 无意识中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孩子的合理要求, 除了必须迅速给以满足的要求之外, 应让他们明白, 任何愿望的实现必须以付出自己的辛苦为代价, 借此塑造他们的积极乐观的行为。一定要让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 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精神的。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都应该利用潜意识强化的原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 过多批评往往使孩子无所适从, 甚至“破罐子破摔”出现对抗行为。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 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希望孩子在快乐中长大, 快快成才, 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心去思考, 需要做出努力。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事物喜好和性格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时, 做家长的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 而不应当指责孩子, 更不能以别人的孩子做对比, 如谁家的孩子成绩好, 听话等等。现代教育心理学老师认为, 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质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个是遗传, 一个是环境。遗传无法改变, 但父母知道自己个性上的不足, 应努力加以矫正弥补;我们可以改变身边的环境, 从环境的角度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 中小学更能够表现孩子的种种习惯因素。在培养孩子时, 父母多给孩子的积极行为以奖赏和肯定, 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学校、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尊重,引导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瞿平工作室.走向专业化的班主任[M].华东大学出版社, 2014.

[2] 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M].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