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信息技术的优势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信息技术与电工课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电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 学习基础薄弱, 厌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 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看到和听到演示实验看不到、听不到的物体或物质的内部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体会成功的快乐,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电工课的兴趣与信心。

(2) 创设了电工学科教学情境。在电工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 可以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有效突破电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利用课件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3)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中物理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模拟实验的情景有效解决学生操作的任意性和实验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以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上存在的困难, 有利于学员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

(4)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职的电工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电工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与电工实验有机的融合, 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 有效的弥补常规实验的缺憾。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 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电学实验 (瞬间完成的、危险性的、微观世界的等) , 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 提高电工实验的演示效果, 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5) 展现思维过程。很多物理方法, 物理思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不能用实验演示, 仅用语言又难以描述, 可以用多媒体来辅助表达。例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 学生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没有生活体验, 而教师又不能通过实验进行演示, 这时, 利用计算机协助制作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 全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这样就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生动形象的过程描述出来, 学生容易接受。

(6) 控制实验速度。很多物理运动过程都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现某些物理现象, 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 或化快为慢, 或暂停, 实验清楚, 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时候, 为了观察小球运动的曲线, 采用“频闪摄影”技术, 能够很好的展现小球竖直和水平运动分解的全过程, 如图所示。学生对平抛物体运动理解更透彻, 掌握更牢固。

2 在物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1) 以学生认知为中心的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因此,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学生的认知为中心。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中, 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知识构建的认知工具,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

(2) 以物理课程为主体的原则。课程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 必须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 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去, 支持物理的教与学;它必须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3) 因材整合的原则。在整合中, 我们不必拘泥于形式, 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 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 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4) 可操作性原则。任何实验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案注定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 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必须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 可供操作是提出方案的前提。

(5) 课内课外结合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科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的建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智能化模拟演示库、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网络的形成, 已经擦去了课内课外的分界线, 所以, 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 必须坚持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

总之,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决不能不顾教学实际, 逢课必言整合, 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 “为整合而整合”, 以模拟代替实际操作, 以网络体验代替生活体验, 以媒体再现代替现场观察。我们也决不能采用一种整合方案一“整”到底,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 采取的整合方案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整合是一项系统的优化工程,

在课程中网络媒体是否介入并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否的标准。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的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到底能起哪些作用, 目前一线教师和专家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 这样不利于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 我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究并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优势两个方面提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并以物理学科为例, 对每个作用进行分类并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和办法, 以及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操作性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0) .

上一篇:有关室内甲醛处理的研究下一篇: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