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农机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 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知识农业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农机化工作的“窗口”, 是基层工作的“风向标”, 也是农机系统上下沟通、交流工作及反馈情况的重要方式与渠道。为此, 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机化信息工作的意义

首先,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始终离不开信息。没有信息工作, 农机化工作就失去了“声音和灵魂”。信息工作是宣传农机化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媒体传播产业政策较之以往更加快捷、方便、高效。农机化信息网络开辟了迅速、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的通道。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传播农机工作, 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各部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 调动了开展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各有关部门更加规范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其次, 信息工作是引导农机系统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农机跨区作业的实践充分显示信息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跨区作业, 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 增加农机手的收益, 而且满足了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 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水平。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跨区作业的政策和作业进度, 有助于引导机具的有序流动, 推动机收秩序的不断好转。可以说, 信息化工作搭建了农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 为发展农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扎实推进农机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农业机械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一是对信息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 对信息工作抓得不够得力;二是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 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三是由于制度不完善, 信息的收集、整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其信息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农机信息化工作发展, 笔者试就农机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也是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一个行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 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发展。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 目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 更好地利用信息, 从而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因此, 要解放思想, 改变观念, 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对农机化信息工作, 要思想认识到位, 资金投入到位, 组织协调到位。坚持创新与求实相结合, 充分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工作

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 并整理、加工为有用信息加以利用, 是农业机械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 我国多数基层农机站办公设备落后, 信息人才缺乏, 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 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 缺少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 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 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

因此, 一是要完善信息上报制度, 即在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设立信息工作站, 定期将当地的农机信息上报县级农机管理部门, 重大信息随时上报;在县一级设立农机信息中心, 对各地上报的信息及时加工处理, 利用价值高的信息上报省级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中心。二是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 随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三是与省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 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

通过推进农机信息化, 可以为有机械的找市场, 为用机械的找机械, 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信息以及农业生产信息开发利用, 增强广大农机手和农户之间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生产结构,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效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机手收入的增加。农机信息工作一方面要向社会各界宣传贯彻党和政府推进信息化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 还要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信息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反映基层的呼声和需求, 反映市场对信息的需要, 对业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提出政策建议。农机信息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扎实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进程, 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加强信息工作既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进农机化工作的重要舆论保障。本文结合农机工作实际, 剖析了农机化信息工作的意义, 提出了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机,信息化,对策

上一篇:慢性丙肝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丙肝病毒RNA定量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分析下一篇:儿童读经开发右脑潜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