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师管理制度

2022-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培训教师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培训教师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促进教师有效培训

摘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管理存在着专业准备明显不足、“柔性组织”没有建立、管理行为专业性不强、绩效考评没有到位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明确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对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的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指导支持建立“柔性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制度;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管理

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建立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机制,对“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示范引领着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任务的院校和机构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中,“项目”一词多次出现,说明实行项目管理已成为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策略。然而,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对于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其管理者培训者来说,却是新知识。深入研究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并在实践中予以有效落实,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对2010年的“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管理的反思,探讨基于项目管理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关问题。

一、“国培计划”项目管理问题引起的反思

2010年“国培计划”的“示范性项目”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1]。两个项目之间“5%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可能很多,如培训需求不够准确、培训目标定位不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资源适应性不足、培训方式实效性不高、过程监控没有到位、绩效考评驱动不力等等,但都可以归结到没有规范实施项目管理上来。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管培俊曾就“国培计划”这样要求:“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如果没有好的脚本,没有好的分镜头剧本,纵使导演和演员再出色,也无法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把功夫下在规划方案研制上,精心组织,精心研究,精心筹划,做好顶层设计,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果顶层设计不好,接下来会困难重重,培训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某些项目会归于失败。这个事情一定要强调。”[2]其实,他强调的就是要按照项目管理机制做好设计。但是,他所担心的“简单化”、“图省事”、“走老路”的情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极有可能就是“5%差距”之所以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专业准备明显不足

“国培计划”包括“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由于没有建立“项目管理”的专业视角,从准备阶段开始,有关院校机构和省份就将“国培计划”项目培训等同于以往组织实施的教师培训,以致出现“国培”变“省培”,甚至“校培”“院培”“系培”的情况。由此看来,缺失专业准备应该是“5%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柔性组织”没有建立

项目管理需要组建临时性、专门的柔性组织,即项目经理及组织成员从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中择优选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以确保项目管理高效运行。但是作为“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主体的高师院校,多数依托原有的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通过行政隶属关系组织实施培训,部门之间协调难度较大。当不同的院系实施培训时,就难免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形中造成资源和经费的浪费,降低了项目效益。

(三)管理行为专业性不强

项目管理分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收尾管理等九项管理,每项管理都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方法[3]8-9,但是承担“国培计划”项目的院校机构却严重缺乏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培训需求调研与确定、培训方案研制与论证、经费预算、过程监控,还是绩效考评,都不能规范执行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

(四)绩效考评没有到位

项目评价和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要解决的是偏差识别、消除或调整计划,实现全程动态管理;从内容上分为工作控制、费用控制与进度控制。对于教师培训项目来说,就是通过建立全程绩效考评制度,重视形成性评价,绩效考评贯穿训前、训中和训后。但是“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机构则只重视终结考评,忽视过程考评;重视教学教务考评,忽视管理服务考评;重视学习阶段考评,忽视校本实践考评。

二、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特点与内容

所谓“项目”,是指完成某些特定指标的一次性任务。所有项目都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专门任务,是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在计划的时间里,按满足一定性能、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去完成的一次性任务。所谓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就是用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专门设立的项目团队全程的动态管理、多维协调、多方协作,高效率地进行项目的计划、组织、评价与控制,实现教师培训的高质量。

(一)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管理已成为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策略。项目管理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培训管理,明确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十分必要。由于项目是一次性任务,所以它具有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四个阶段[3]10。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来说,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表1:

(二)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与其他行业的项目管理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第一,项目具有一定的复制性。教师培训项目面对的培训对象是教师,教师专业方面的共性决定了在某个特定阶段,其培训目标、内容、模式和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教师队伍人数众多,某一个项目难以一次性覆盖全员;上一次的项目成果(机制、方案、课程、模式、方式等)可以直接为下一次培训所采用,或者改进和优化。第二,项目组织受体制机制强制约。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的单位以高师院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高师院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科层制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机制和制度等,使得“柔性组织”难以达到最佳的执行状态。如,管理者和培训者同时担负着本职工作,不可能全身心于培训项目,且项目绩效只是其岗位绩效的一部分。第三,效果考评的综合性和延时性。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考评培训项目对参训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的干预效果,需要综合采用作业评定、纸笔考试、专业对话和行为观察等方法。而考评其是否改善了教师的实践行为,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则需要在项目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实施实践性考评,方能比较准确。第四,多维协调多方协作困难重重。协调方面,由于培训对象来自学校,其管理主体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和机构必须协调好政校关系。由于人事管理渠道不同,项目组织更多的精力消耗在此。同时,由于院校和机构编制固定,成立临时性的项目组织往往形同虚设,如果不是院校和机构的负责人担任项目经理,在多方协作上就可能效果较差。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提效策略

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院校和机构缺乏项目管理的专门人才,不能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实施专业性管理,严重制约了教师培训项目的效益。笔者以为,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提高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效能,首先要做好团队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其次要重视“柔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职能;最后要加强对项目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促进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的实现。

(一)对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的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

对于培训院校和机构及其专职人员来说,项目管理是“新知识”。省级及以上师训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实施以项目管理为专题的培训者培训项目,既对培训者进行项目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及其应用等的专题研修,又通过本项目自身采用项目管理策略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培训项目实施上,着力区分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与一般教师培训管理之间的区别,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帮助培训者初步掌握项目管理的技能和技术等。

(二)指导支持建立“柔性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制度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引导教师培训院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在新一轮教师培训中采用项目管理策略。省级师训管理部门应做好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支持培训院校和机构创新机制制度,以建立“柔性组织”为切入点实施对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重点解决好项目管理机制与现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之间冲突与衔接的三个主要问题:其一,消解传统的组织惰性;其二,项目负责人有效行使管理权力;其三,落实项目激励机制[4]。

(三)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

如前所述,项目管理分为九项管理,经历四个阶段,具备计划、组织、评价与控制三项最基本的职能,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质量管理、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五项主要任务[3]9。培训项目管理内容复杂、任务众多,需要通过建立绩效考评体系,细化各类型、各阶段、各岗位和各项任务的目标要求,通过实行全程全面的绩效考评,落实专业化管理,实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高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引进项目管理是提高培训效益的一种策略选择,项目管理向广大教师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的培训取得高满意度的项目院校和机构,应该是采用项目管理,或者是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进行管理的结果。比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在管理“国培计划”项目上,定期统计分析数据,召开学期会,有效地实现了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5]。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大力推行项目管理策略,并结合教师培训的特点和实践开展专项研究,以研究导管理,抓管理提成效。

参考文献:

[1]靳晓燕.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最给力的培训[N].光明日报,2011-4-6(06).

[2]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7-5)[2012-8-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82/201010/108896.html

[3]孙裕君,朱其鳌.现代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何健.项目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的新机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5.

[5]中国教师研修网.缘聚“国培”放飞梦想——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15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总结[EB/OL].(2011-4-8)[2012-8-25].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channel/china/sd/18529.html.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合肥 23006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合肥 230061)

作者:汪文华

第2篇:培训“农远教”师资 提高教师管理能力

2005年11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市30个乡镇全面实施,装备了“模式一”②学校284所,“模式二”学校429所,“模式三”学校66所。但总观这些學校的电教管理人员,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有信息技术专业学科毕业的,基本可以胜任本校远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但这类人员很少,相当大的一部分管理人员是非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通过自学和进修获得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以至在远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本人作为市电教站的教研员,在培训“农远教”师资,提高教师管理和维护水平中积累了点滴经验,现与大家共享。

一、培训管理人员,提高他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装备模式二学校的学校,全部是农村小学。由于当时农村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还没有普及,有很多教师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就成了当时最头痛的问题。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培训目标是:会安装计算机系统,会安装计算机常见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会把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拨号连接、设置路由连接),会做计算机系统备份,会做计算机系统引导光盘恢复系统,会判断病毒感染和查杀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及手工删除病毒文件)。通过培训,各乡镇中心小学的计算机老师都能达到培训目标。而各村小学的管理人员就只是入门,需要乡镇中心小学的计算机老师协助才能完成系统维护等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基本上可以确保“模式二”学校“远教”设备的正常运转。通过计算机老师的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师培训,提高他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农村小学在教学中充分用好远教设备及远教资源的最好方法。

二、通过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计算机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提高

2007年秋季期,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在西山二中举行,该校为“模式三”装备,有一个计算机无盘网络教室,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反映无盘网络教室有三台无盘站无法启动。进入计算机室,找到故障机开机,开机自检时发现主盘为三星80G硬盘,进入BIOS,装入出厂设置,并确定硬盘设为无,保存退出,重启自检主盘仍为三星80G硬盘。根据经验判断为COMS病毒所为。于是断电,打开机箱,取下主板电池,找到COMS跳线,短接放电把COMS数据恢复为出厂值,装回主板电池,通电开机,进入BIOS设置,查看硬盘为无,确认网络引导,保存退出重启,便一切正常了。其它二台同样处理后正常。事后该校计算机教师反映,他也试过取下主板电池一天时间试着恢复COMS出厂数据,但故障依旧。根据我的经验,有些主板取下电池几分钟就可以恢复COMS出厂数据,有些主板取下电池一天也不能恢复COMS出厂数据,最彻底的方法是找到COMS跳线短接放电。2008年春季期,为了选拔教师参加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课例参赛,我们在桂平市南木中学举行选拔赛。赛前该校计算机教师通过电话反映,说他们学校的计算机经常出现不能相互访问的情况。在交谈中知道他们学校的计算机使用软件WindowsXP系统,同在一个网段,无IP冲突,同在一个工作组,计算机管理中用户正常打开,有共享设置,Windows防火墙关闭,各计算机之间能Ping得通,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不能互访似乎是怪事。但我注意到他们的计算机命名方式,如校长使用的计算机命名为校长,我想起在计算机更名时如果计算机名包含有汉字系统会提示计算机名含有非法字符,这种用汉字计算机名可能是造成不能互访的原因,于是我建议把计算机的中文名改为用中文拼音,计算机终于能互访了。在局域网中,计算机使用中文名并不是都不能互访,但在不能互访时去掉中文名使之能互访,这是一个例子。通过这次实战,我和该校以及参赛学校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比任何理论的培训都来得生动与实用。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及管理维护活动中,要求我们广大电教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三种模式的使用及管理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切实提高远教设备的使用率,使“农远教”项目真正为提高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使广大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作出一个电教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注: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简称“农远教”

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装备分三种模式,“模式一”装备农村小学教学点,每个点只装备光盘播放设备一套;“模式二”装备农村小学(含中心小学),每点装备除模式一设备外,增加卫星接收设备和简易多媒体播放设备;“模式三”装备农村初中,除装备模式二设备外增加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各一间。

作者:梁祖就

第3篇:高职院校教师国外培训管理的若干思考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行政部门与高职院校为7提高教师素质,在加强教师在岗培训和企业进修的同时,加大了教师国外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教师国外培训效率,必须要更新观念,完善标准,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国外培训;管理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型,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时间短,学校建设难度大,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首先,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对高职教育类型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缺少深刻理解,其次,教师实践训练的指导能力不足;再次,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不适应。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升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建设的国际化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纷纷加大对教师国外培训的投入。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教师出国培训组织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存在着培训项目选择不当、管理粗放、绩效不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更新培训观念,完善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机制,通过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国外培训的立项、过程、绩效和资金管理等,保持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一、严格出国培训立项,增强培训针对性

高职院校教师国外培训项目,一般是针对明确的培训目标确定的一次性培训活动。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改进等环节。项目立项质量决定培训的质量。项目的重点越明确,针对性越强,培训的效果越好。

高职院校教师国外培训项目立项,必须更新观念,一是强化教师培训的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九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承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重视教师培训,包括输送教师出国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强化教师培训的规划意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规划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符合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提升。三是强化教师培训的问题意识。教师培训什么,在什么地方培训,怎样培训,怎样考核等,必须针对和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尤其要重视解决好,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政治素质培训,重理论培训轻实践技能培训,重与职称评审挂钩紧密的培训,轻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培训,重学历培训轻素质教育能力的培训的问题。在出国培训方面,着重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

高职院校的教师出国培训立项,要细化培训任务,完善培训标准。教师出国培训的标准要体现三个突出的要求:一是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尤其是技能要求比较高。二是突出能力培养中心课程设置要求,实践训练能否体现能力培养要求,首先取决于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把握。三是突出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的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出国接受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与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在职业能力培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的地方。比如,德国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澳大利亚的TAU培养机制等,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职院校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集中解决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是迅速将国外经验转化为高职院校培养能力的捷径。

教师国外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立项管理,既要考虑工作需要,还必须针对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安排,注意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将学校培训的要求与个人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英语教师的国外培训,集中是解决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对国外文化生活的了解。专业课程教师的国外培训,集中解决专业课程开发,学校管理者的国外培训,集中解决好国外学校管理的经验,使国外培训与学校需要接轨,与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接轨。

二、规范国外培训的过程管理,提高培训实效

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通常是利用假期,时间在一至二个月左右。如何提高培训效率,不仅要求立项管理的规范性,而且要加强过程管理。

国外培训的过程管理包括:个人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与考核。其中起点是计划的制定,核心是实施,评价与考核是关键。在国外培训教师的制定方面,一是要做好计划制定的指导。学校在组织教师出国培训前,除了进行必要的语言培训,外事纪律的教育外,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制定一份详尽的个人参训计划。参训计划包括学习、实践、生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国外培训学习是中心任务,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每个人都必须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对学习的内容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研究和准备。比如,国外参训更加强调自主性、讨论式、实践式教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学习设计和安排。国外培训计划中的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活动,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生活安排好,才能保证学习培训的顺利进行。社会交往主要是与培训教师的联系,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等,只要做有心人,便会拓宽培训收获,放大培训效果。

加强过程管理还必须高度重视个人培训计划的实施。无论是学习还是培训,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份好的计划只是为培训成功奠定了基础,如果缺少有效的实施,计划也只能是计划,永远不能成为现实。加强培训计划的实施管理,首先需要将培训计划与培训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让负责培训的学校与教师了解你培训的期望,使对方的培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计划转换成学习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带问题学习,提出问题讨教,围绕问题讨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完成个人的培训计划。

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对教师国外培训的过程管理,还必须加强对承训单位和受训对象的考核与评价。加强对培训单位工作的考核:一是考核培训“产品”或培训活动过程、服务的优劣程度;二是考核培训活动过程、服务是否符合教师培训教育的标准;三是培训活动过程、服务和“产品”是否使受培训者和社会满意。考核承训单位的培训质量,最终要以促进受培训者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和受培训者个人需要的能力。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考核。一是设计培训标准和培训任务书,将每个受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写到任务书上,要求教师自觉履行培训任务书。二是设计出教师

受训备忘录,要求受训教师将国外培训期间,主要事件和体会做必要的记录。三是对受训时间较长的教师,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定期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与受训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过程的中的困难,提高受训的效率。

三、强化国外培训的绩效管理,促进培训效果迁移

绩效考核是出国教师培训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达到培训目标,扩大培训成效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必须要对培训活动、培训结果进行绩效考核。针对高校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前后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可通过科研量和教学评估来衡量;二是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通常由受训教师自己或其领导、同事、所教学生来进行评定;三是对受训者行为给学校师资结构或院系相关方面的变化,可用教师学历学位构成、教师整体素质等指标来进行评定。

在效绩迁移能力的考核方面,可以尝试从教师国外培训后的近期影响到和远期发展角度进行评估。一是看教师出国培训的近期影响,既要看出国培训过程后,教师回国以后的个人总结,看教师的回国后,针对出国前确定的问题所撰写的学术研究论文。通过总结、应用、论文,看教师思想上的变化,观念转变的程度;又要看出国培训后,教师将国外学习成果在工作中应用的情况,尤其是比较出国前后在解决重点问题方面的办法与思路,考核出国培训的效果。二是看培训效果的迁移水平。教师是培训工作的主体,也是培训效果迁移的主体。看培训效果的迁移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能够主动将培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发挥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是要求教师主动将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全校教师共享。为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出国培训回国后都做到“三个一”,即提交一篇论文,开设一次讲座,设计并主持一次教研活动,与其它教师共同分享学习培训的成果。

学习培训的绩效与工作的绩效是有所区别的。学习培训的绩效具有累积效应和长期效应。工作绩效通常具有近期性和短期性。如何延长教师出国培训后的工作绩效的时间性,强化学习绩效的显示度。学校在教师出国后的绩效考核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和不同的培训对象,注意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以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为培训目标的教师,在出国培训绩效考核方面,要侧重考核教师回国后课堂教学与改革的效果,可以通过督导听课、同行评课,学生评教的方式,比较教师出国培训后的效果。以课程开发为培训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师,在出国培训绩效考核方面,要侧重考核教师出国后对课程改革的贡献度,看课程设置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专业课程改革对其它课程改革的带动作用。以提高管理能力为目标的管理干部培训,在出国培训后绩效考核,既要看近期的管理改革,更要看远期的管理发展,要将出国培训的效果与平常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管理、改革和发展能力与水平的考核结合起来,以出国绩效考核推进日常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四、创新出国培训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利用率

出国培训是学校和个人投入经费较多的项目。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一是要加强对出国培训的项目论证与对象的选择。出国培训的项目论证,要根据培训的要求,慎重地选择国别与学校。欧洲、北美、东南亚,同样都有高职教育,由于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同,所走过的道路不同,虽然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但选择适当的国家和培训学校,支出的费用和收获是不一样的。学校要对承训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与考察,详细了解承训单位的培训能力,强调物有所值,最大限度地达成培训要求。对出国参训人员的选择,既要考察参训人员的英语水平,也要考察参训人员的学习能力,确保参训效果。

提高出国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除了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国外非培训活动的经费开支外,还可以采取学校资助、个人自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出国财务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没有参加过出国培训的教师,往往容易重出国轻视培训。学校送教师出国培训,看重的是培训。事实上,教师在出国参训期间,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有助于拓宽教师眼界,提高教师对社会认识水平。高职院校立足本校实际,考虑教师出国活动安排的多样性,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比例,按照效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教师个人可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积极争取吸纳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海外侨胞的专项捐赠,设立培训基金,以满足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实际需要,既可以拓宽经费来源,也可以增强出国培训人员的学习责任感。

提高出国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还必须将参训人员的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使培训人员能够学有所用。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只重视教师培训的参与,忽视培训的结果;高校培训制度不完善,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教师进修机会不等,缺乏规范的考核机制,未能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同时与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等挂钩等。为此,一方面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鼓励,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规范培训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并与教师评估、晋职、晋级等联系起来,为高校教师的培训提高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出国教师培训随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将成为一种重要培训方式。研究出国培训,提高出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将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理应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责任编辑:王红军

作者:陈家颐

第4篇: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首先应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因此加强全员岗位培训十分必要。

第一、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学习,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师德修养和业务理论水平。

第二、教职工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或业务理论学习须遵守学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笔记,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第三、加强岗位练兵,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训。

第四、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岗位培训。第

五、抓好师徒结对子工作。定出师徒公约,双向考核,限期达到培养目标。第

六、坚持科研兴校,选派上进心强、素质好的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典型。

第七、学校定期对教职工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教职工评聘、晋级提薪挂钩。

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的制定,要立足本校实际,制定长期、近期规则,注意充分考虑数量、质量、学科分布、年龄层次、职称结构等因素。

第一、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的方法,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政治理论、教育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验收、评价,切实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第二、重视“以老带新”、“师徒对子”以及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第

三、青年骨干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应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

第四、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思路,发挥作用。

第5篇: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制度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制度

教师外出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启动,教师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科学知识,通过专家讲座、学校考察、研讨交流、公开课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论,提高实施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水平。为了规范各学部和处室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维护教师研训机会的公正与公平,做到有序、有效培养教师,使教师培训规范化、制度化, 特制定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教师外出培训细则:

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学习、研讨、培训。遵循按需培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多种形式并用的原则,派出培训、参赛、参会或学习的教师,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经校长批准后方可参加。

二、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有关程序

1.通知:根据负责培训学习部门下发到学校文件,学校按照文件要求通知培训人员,人员未定的培训由各学部协同教科处推荐。

2.推荐:外派培训人员的选拔应根据培训内容与教师的专业特点综合考虑,遵循教师以培训学习专业对口和骨干教师为主、轮流外出的原则。参加培训学员推荐要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让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推荐学习人员要明确外出培训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要坚持为学校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的原则。 3.审批和请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由个人先向教科处领取《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凭证》并填写《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表》,并与学部自行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好请假手续,妥善安排好外出期间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事宜。若不再教科处填写登记表格和领取凭证的,费用不可报销。若因外出学习,本人没有安排好工作,导致的一切教学影响,由本人负责。

4.备案:学校对于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学习的教师,由教科处进行登记,做到教师外出培训有据可查,作为晋级、评优等活动的主要依据。

三、外出培训、学习返校后的有关工作

1.凡外出学习、培训归来的教师,返校后必须在一周内将学习情况向分管领导口头汇报、对相关学科或处室提出可行性建议。培训学习满三天的将书面总结报告或心得体会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凭证》证书复印件等书面材料交教科处,并登记备案,若不满三天培训的可直接上交《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凭证》由教科处备案同时教科处出具可报销证明,办理报销手续。

2.教科处要对教师的学习报告进行审阅、存档,并根据《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凭证》和相关培训学时证明登记教师培训学时。

3.教科处安排合适时间通过在教研组或学校汇报交流中上汇报课、做业务讲座或在学校网站发表学习报告等形式,向校内其他教师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 4.外出学习、培训费用在上交《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登记凭证》和学习报告体会等相关材料后,由教科处开具证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由财务处负责复印差旅单和发票等凭证。

四、外出人员注意事项

1.外出学习人员代表学校,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做有损于学校名誉的行为。

2.外出学习人员以提升专业素养为目标,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要求,不得中途或提前离开。

3.外出学习时应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多与外地教师交流,掌握最新信息,要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立即返校,不得延长时间,耽误工作。凡不按时返回,经核查,将按旷工处理。

5.外出学习时,若凡缺勤达总课时数1/3以上者,考核不合格者,或者给培训学员通报的,学校不给予报销学习费用(以培训方反馈的信息为准)。

6.外出学习人员要重视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确保旅途平安。

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相关制度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2016年10月10日

第6篇: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砚山镇中学

2018.3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一、完善培训机制

1、成立学校教师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抓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的管理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

2、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自学制度、考核评估细则。

3、明确培训内容,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学科实践培训、自学提高培训、信息技术培训。

二、培训管理

1、培训有目的,有内容,有辅导材料。

2、教师有义务和权利参加培训,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师资培训。

3、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参加培训,每次培训出勤情况纳入学校考勤统计,按学校考勤制度进行相应奖惩。

三、培训过程管理

1、制订培训计划。

2、探索培训模式:外派学习、远程及现代媒体收看、自学、座谈交流会、小规模参与体验式实践学习、专业互动研究式实践学习

四、培训结果管理

1、制订教师培训评估考核标准,定期进行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估,学期末进行总结。

2、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教师业务档案,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业绩之一存档。

第7篇:教师业务培训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逐渐年青化,青年教师的到来,为我校的师资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加了活力,带来了新思维。但由于资历、经验等诸多原因,有些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水平较差。为确保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堪称全市一流、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始终把教师的思想业务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制定培训制度如下:

一、加强师德行风培训。以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教师竞争上岗为契机,学校每学期举行三次全体教师大会进行动员,要求教师自己从报刊、杂志中吸收营养。制定并完善《教师师德考核内容和办法》,把它作为学校内部管理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强化教师业务理论学习。开设教师阅览室,为每个办公室订购报刊,各组还订了本学科的业务资料,要求教师设立业务笔记本,每学期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三次普查和抽查。

三、充分发挥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堂向全校教师开放,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观摩和学习;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和1-2名普通教师结对子,并对他们提出具体责任要求,教务处进行督导落实,学期结束前由学校组织进行评估,选出先进师徒进行表彰。

四、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和唐山市学科教育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集体业务学习,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帮助全校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探索。科研处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实践进行督查,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五、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1节全校性的公开课。鼓励跨组听骨干教师的课。每听完一节课都要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评估,并把资料存档。

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开设的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学历教育、业务培训等。为使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培训归来要在全校或教研组范围内进行交流,做到“一人参加培训,全体教师受益”。

七、学校每学期将对教师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组织测试摸底,对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随堂听课评估,将结果记入个人的《考绩档案》存档,并列为内部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八、对上述教师业务培训的要求,学校中层领导要积极参与,以身作则。所有评估内容一律和教师做同样要求,一视同仁,任何人不得搞特殊化。

第8篇: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1、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教育法规、文件等以提高广大教师政治觉悟、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平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每周五下午3:30—4:30为教师业务培训时间,全员教师参加网络学习。

3、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遵守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主管领导请假集中精力、保持肃静、认真做好笔记学习期间关闭手机,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利用学习时间处理工作。

4、加强岗位大练兵: (1)熟读课标全体任课教师要把握课标的新理念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能牢记于心、熟读成诵。 (2)所有任课教师要说标准普通话写规范字。 (3)认真钻研教材、创新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好。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学习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能胜任教学工作其他教师要掌握常用的口语、句型,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5、抓好师徒结对的工作师徒传帮带有相应的制度指定师徒公约明确职责范围双向考核限期达到培养目标。

6、坚持科研兴校:每位教师至少确立一项研究课题,学期末有总结、有成果汇报。

7、培训过程强化交流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经验与体会、论文等形式进行。

8、全员培训除学校集中培训外教师的自我培训应以自修、反思为主采取情境体验案例研究、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合作交流等形式在实践中自我提高学以致用。

9、教师培训成长档案随时填写学期末有总结。

10、加强对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检查、考核、定期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并通过口试或笔试测验教师的培训成果验收不合格者评优、晋级、晋职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11、对在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培训员、学员、管理员要给予奖励。

第9篇: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达到海南省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要求,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现强调如下:

一、完善培训机制

1、建立以冯海静为组长,其他几位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教研室、教务科、政教科主要领导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王敬屯小学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领导小组”, 规划和管理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具体工作的实施由教研究室和教务科共同负责。

2、根据学校的规定,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教研组两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对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检查课堂教学中新理念贯彻的情况,审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一步进行教学技能专项培训。

3、 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计划、培训考核评估措施、明确培训内容。

4、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以学习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

二、培训人员的管理

1、校领导每人做到有培训专题:有目的,有内容,有辅导材料。

2、教务教研线的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获取教学教研第一手材料,和教师切磋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和指导年轻教师,指导骨干教师的帮扶工作,帮助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隔年一次“教坛新秀杯”和“创新奖”课堂教学评比和每年一次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3、骨干教师有帮扶对象:有带徒计划、总结、有示范课、有帮扶教师上的汇报课。

4、全体教师有义务和权利参加培训,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培训。各教师要有培训计划和总结。提倡教师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不少于一篇的教育教学论文。

5、每位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培训者。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双学位、高学历的进修学习。

三、培训过程的管理

1、分别制定各门课程的培训计划、确定骨干教师帮扶对象、签定带徒协议。

2、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学分登记册》为管理手段。

3、探索培训模式:专家引领、外派学习、以特级教师、省优专家、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为培训主体、远程及现代媒体收看、自学、座谈交流、小规模参与体验式实践学习、专业互动研究式实践学习。

四、培训结果管理

1、培训评估考核、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培训总结。

2、考核的结果与每月劳动补贴和年终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考虑减少授课任务或调整工作岗位。

3、充实教师个人档案,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的业务存档。

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一、对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入校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从备课、上课、写教案、班级管理、培养小干部等方面进行讲授,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过好备课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青年教师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入校后要向他们引荐三师,即:领导师傅、党员师傅、业务师傅。师傅要从思想上、业务上全面帮助与关怀青年教师。

三、每月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由学校教研室组织,请领导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主讲。

四、每学期初、末分别召开青年教师会议,宣读青年教师工作计划,总结青年教师工作,寒暑两假期要适当布置学习内容。

五、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活动,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在活动中帮助提高。

六、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要开展积极的课堂教学赛、讲、说课、粉笔字的基本功比武活动,各教研组要强化平时的帮练活动,“三师”不放松对青年教师的辅导、督促与检查。

七、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和参加业务讲座。

八、每学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家长座谈会,汇报青年教师工作,征求家长意见。

九、关心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文化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文化进修学习,学校在排课上给予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

十、教师学习为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师德规范及时事新闻,素质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新课程通识培训、新教材、新课标解读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自学任教学科相关内容或自己薄弱方面内容等。

十一、教师根据校本培训规划的总要求和个人提高需要拟定好个人学习计划。计划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每月不得少于1次。自觉做好个人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十

二、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学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并要做好学习记录。

十三、中心发言人要事先备好课,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内容要结合当前形式,要有价值。

十四、每周五为集中学习时间。

十五、定期交流学习体会,针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做好“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论文。 十

六、学期结束,教师将学习培训相关资料将教研组检查登记,学校每期对教师学习情况实行考评制度,列入教师业绩考核。

教师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使我市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特制定如下规定。

二、 培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副校长直接领导,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校领导多关注教师培训情况

3、创造条件,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开阔思路,提高水平。

4、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或工作时间进修。

5、学校负责制定本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建立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业务档案,合理安排教师课务,保证教师培训时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本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业务考核和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挂钩政策等。

三、 培训内容及对象

1、学历达标培训及学历提高培训。对于在职教师,学校根据上级规定提供条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按时按量安排教师达标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2、在岗提高培训。岗位培训坚持“三为主、四结合”的原则,即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分散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传统的课堂面授与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相结合。发动广大教师参与。保护和激发教师积极性,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着重培养本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校本师训,使每位教师定期都得到培训,定时定期定量定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培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撰写论文。

3、新教师培训。学校必须对新分配、新调入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实行一帮一,一带一(即每位骨干教师带一名新教师,即师徒带教形式,)新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通过集中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示范课、听报告、组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 、培训原则

1、培训方案注重分层次。学校专门制订了《培训规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方案,以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均能取得明显发展。

2、培训目标注重多元化。我校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特长,制订出各有侧重的培训方案,促使每一位教师健康、持续地向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3、过程管理注重科学性。

4、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

5、激励平台注重广泛性,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均能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五、培训教师学习要求

1、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

2、鼓励教工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培训,坚持在岗进修。

3、学校接上级通知后,统筹安排,指定相关教师参加培训,教务处做好教师培训的相关工作。

4、被指定教师原则上要服从学校安排,并安排好课务,方可离校参加有关培训。

5、在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不缺席、不迟到并做好培训记录。

6、培训结束后需撰写培训体会或培训合格证书交教导处检查备案后,方可报销有关费用。

7、教研组要安排有关培训教师上汇报课或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中介绍学习培训的有关信息。

8、培训所需费用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原则上由个人预先承担,待培训结束履行好前述手续后报销有关费用。具体培训费用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上一篇:用外国电影音乐侵权下一篇:日语常用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