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2023-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一生都处于成长中,面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怎么写出促进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红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红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红安红色教育心得

红安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诞生在这里,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00多位将军的故乡。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26年的革命斗争史诗中,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红安人民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才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才能使这片热土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由此产生了“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近日,我们到红安革命老区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限怀念,对革命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陵园和部分革命旧址。

在参观学习中,我仿佛进入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看见硝烟中闪耀的光芒。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同时,也是在向世人呐喊,这种呐喊时时震撼着我的心。面对一张张年轻、英俊的面容,我不禁肃然起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在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下,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佩。他们当中,牺牲时大多数才

二、三十岁,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酷刑与死亡,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与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感天动地;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

我深深地被红安精神所感动,所震撼,深刻地体会了红安精神的内涵:红安精神的灵魂是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红安精神的本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红安精神的核心是执着坚韧,自强不息;红安精神的精髓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红安精神的品格是舍生取义,无私奉献。重温党的革命史作为党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认为非常必要,有助于增强党性锻炼,坚定党的信念,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一、学习 “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红安传唱着一首《游击队员之歌》:“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敌人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家人不向共产党?任凭敌人再猖狂,烧我的房屋抢我的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烈士的纪念馆里展示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潘忠汝同志。他在领导革命队伍突围时腹部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战斗,后来肠子都掉出来了,他用手将肠子塞回去用手捂住继续参加战斗,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潘忠汝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纪念馆内还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就是党员张南一同志。当他回村养病时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的包围,敌人搜查无着,就将全村群众赶到稻场,要村里交人。一位老人说一声“不知道”被当场枪杀。张南一同志为了保护群众挺身从躲藏处走出,后被敌人逮捕,最终被敌人活埋而牺牲。他之所以在广大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就是因为他牢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在红安还传唱着一首民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体现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在建设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中,共产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要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的公仆。

三、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红安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表现

出一种大义凛然、撼天动地的浩然正气。为了革命,红安人民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有限的粮食省出来,送给子弟兵做军粮。据史料记载,仅黄安战役期间,红安人民就给红军捐献了约160万斤军粮。在20多年的武装斗争中,类似黄安战役或比这规模稍小的战斗在红安发生了20多次,大部队休整10多次,小部队战斗成百上千次。可想而知,红安人民为子弟兵捐献了多少粮食和物资!为了革命,红安人民宁肯自己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也要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让他们到战场上与敌人拼杀。红安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要三不要”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 (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弘扬。当前,在改革开放中,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中,广大党员应起表率作用,自觉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服从改革大局,不计个人得失,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党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第2篇:红安红色教育心理之旅

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展望祖国发展未来,近日我们到红安七里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的教育。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走出了233名将军,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参观了七里坪工会、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列宁小学等革命旧址等,瞻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大量遗物和图片,心潮澎湃,仿佛回到硝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深切地感受到革命斗争时期的艰难和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

通过此次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了红色圣地,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将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实际行动,推动电信农村渠道销售组织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一是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红安人民实现革命的行动指南。正是凭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才有一代一代、一家一家,甚至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追随革命。这种对信念的坚定执着,也正是我们后辈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共产主义的实现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理想是基石,目标是动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党员同志们只有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二是做永跟党走的追随者。中国共产党是红安人民进行革命的主心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心骨。正是有了这个主心骨,伟大的中华民族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健康发展,必须在共产党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继续前进。永远跟党走,是我们的誓言,更应该是我们的行动,现在就是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听党指挥,按照党的要求去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三是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红安人民具有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光荣传统,在新的时期,勇于改革创新应该是对革命传统进行继承的具体体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我们面对当前的市场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做必须做到的,以无比年轻与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的变革。

四是做忠于职守的行动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看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踏实工作,才有今天成就。现在是建设时期,不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去抛头颅、撒热血,而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是我们的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哲学,如果一个共产党人,在和平时期,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是不能想象他能做好更多更大的工作的。因此,我们要思考工作、做细工作、创新工作,不断推进工作向前发展,做忠于职守的行动者。

五是做清正廉洁的落实者。共产党是以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夺取全国政权的,而现在,腐败问题是人们深恶痛绝的问题,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腐败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坚持反腐。《痛悔》这个片子里的主人公都是在组织的培育下从一个普通的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可是到了后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个人主义膨胀,家长制作风盛行,听不得不同意见,我行我素,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成了阶下囚,原来的努力一切归零,甚至成了负数,既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也给家庭和亲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教训是惨痛的。腐败不除,将亡党亡国。因此,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都有责任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当好清正廉洁的模范,为把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传承下去做出自己的努力,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样才不会愧对自己在鲜艳的党旗下所发出的誓言。红安精神的传承要靠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踏踏实实的去践行,去发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

第3篇:红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武当山中学 张华山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质,武当山中学党支部组织30余名党员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红安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开始了这次红色之旅。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人。为抗击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重温党的革命史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以为非常必要,它对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7月5日下午,我们步入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四周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两侧灰壁绿窗的平顶小房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名在夏日的阳光里熠熠生辉。碑座的两侧各有雕塑一座,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黄麻起义;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老区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武装斗争。碑的背面上书一曲脍炙人口的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生动地描写了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

在陵园内我们依次参观了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纪念馆内一幅幅画、一张张照片为我们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一张行军图就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材。现代的声光画影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风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烽火的峥嵘岁月。每到一处,我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饱蘸深情的讲解和多媒体低沉悲壮的介绍,一边浏览革命烈士与国民党反对派斗争活动的范围、区域,斗争的形式和策略以及大量原始的珍贵的图片、画像、遗物和文字简介等等,个个表情肃穆,仿佛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四处弥漫着烽火硝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每到一处,我们都仔细、认真诵读那些激励革命志士投身革命,英勇斗争的革命歌谣和体现老区人民与红军心连心的歌单,感受革命先烈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月6日上午,我们又来到七里坪镇参观了长胜街。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街道。一条充满浓郁乡情的古街道,一条充满革命传统的古街道。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是七里坪老街的核心所在地。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目的便是徐向前元帅题字的展牌,红底黄字写着“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馆内主要记载着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事迹。参观完长胜街,我们坐车来到了位于红安县城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以及李先念主席纪念馆。纪念馆内主要记载着各个时期的照片和解说。

此次的红色之旅虽然短暂,但却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革命斗争时期的艰难历程,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应加倍珍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少讲一点条件和困难,多想一点办法和措施。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4篇:红色记忆之红安将军

红色记忆 2011-05-27 策划:张瑞峰

A红色记忆,留住曾经的故事。各位敬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准时收听我们今天的红色记忆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播***。

B大家好,我是***,上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红安的将军,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述将军的故事。

(插入音乐) A***,你知道吗?其实红安的很多将军有亲戚关系。 B你在开玩笑吗?

A当然不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红安的将军们有很多是亲戚关系,在黄麻起义的领导者中,这一点尤为普遍。 “比如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烈士,他全家两代人中,就有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2人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唯一幸存的是他的胞妹、红军老战士戴觉敏。”,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黄安农民自卫军有少数战士经不起考验,思想动摇,想扔枪回家。作为自卫军负责人之一的戴克敏说,光靠嘴皮做思想工作还不够,党员要带头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加自卫军,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那些不安心的战士。”此外,“当年,戴克敏与黄麻起义另外两名主要领导人吴光浩、曹学楷还仿效桃园结义,拜为了兄弟。

B原来是这样啊,我也知道一些,比如戴克林、戴克明两位将军。两人同生于红安县戴家塘,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戴克林将军为长,戴克明将军为弟。说起来,他们俩兄弟还有一段趣闻。”

A那你说说。

B戴克明和戴克林虽都是少年参军,但由于时间有先后,参加的连队也就不一样,所以很长时间没有音讯。直到抗战后,两人在河南某地相遇。两人同住一屋,进屋后,相互打量,谁也没认出谁来,素来嗜烟如命的戴克林将军首先递过去一支烟,然后就和戴克明聊天。“听你的口音是湖北老乡啊?”“是啊,你也是湖北的吧。”“对,您哪个县的?”“红安。”“嗨,我也是红安的,哪个湾子的?”“七里坪戴家塘。” 戴克林猛然不说话了,盯着对方看了半天,突然来了一句“你是道奎(戴克明小名)兄弟吧!”戴克明一愣,“哎呦,你是道驹(戴克林小名)哥哥啊!”两人顿时抱头哭了起来。“其实戴克林不仅和戴克明将军是堂兄弟,他和程启文将军还是表兄弟。戴克林将军的母亲和程启文将军的父亲是亲兄妹。”彭希林说,“上世纪50年代,程启文、戴克林、戴克明三位将军同在军事学院相会,在老表的提议下,还合了一张影。巧的是,这三位将军都是1964年的少将,而且最后都是省军区的副司令员. (插入音乐) A红安一共诞生了200多位将军,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将军? B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告诉大家吧。

A对于红安多将军的原因,外界的普遍解读只有一个字:穷。有人甚至这样认为,“当时最穷的地方也是出将军最多的地方!”

B对这类观点,红安县党史办主任周少怀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太过片面。”“有三点可以推翻这一论断,一是参加革命的并非都是穷苦农民出身,在革命早期的领导者中,绝大多数家庭殷实;二是在张国焘主持大肃反时,不少红安籍红军将士被错杀,但这些被错杀的将士的亲人仍然全力支持革命,苏区红旗始终不倒;三是红安籍将军性格最相似,很多硬仗都由他们在指挥。这些,并非一个‘穷’字可以解释。”周少怀说,红安多将军,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A彭希林也认为:“红安之所以成为第一将军县,一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域条件,这种条件塑造了红安人的性格;二是革命思想的成功传播。”彭希林告诉记者,宣统年间《黄安乡土志》记载的35个氏族中,有23个是从江西迁来,占65.7%,而当时的黄安本土却是“匪盗横行”。红安的大部为古麻城县孝感乡。嘉靖21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全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从这个呈文中“地僻民顽”四字,可见民风彪悍之一斑。

B“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而且还想在一个‘地僻民顽’的地方站稳脚跟,必须依靠强悍的性格、团结一致的精神和绝不妥协的意志,这是最朴素的生存法则,也是红安人的精神根源。”彭希林说,“穷,只能算是革命的导火索。”

A黄麻起义发生之前,反动统治下的红安,农民几乎无地可种,工人普遍失业。在当时,想离开红安闯世界,最好的路只有3条:一是读书,二是学手艺,三是参军。“红安自然条件落后,但是这里有读书的传统。当时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董必武、李先念、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通过读书,先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先进的革命思想与红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为农民要土地”的口号,黄麻起义随之爆发;而黄麻起义爆发时,王建安、刘飞、汪运祖等,直接参军参加了起义;韩先楚、王诚汉等,先是当学徒学手艺,后来受到革命洪流的影响,开始了革命生涯。

B “可以这样说,红安的将军中,很多没有参加过黄麻起义,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因为此次起义而参加红军队伍,是黄麻起义结出的果子。”彭希林说,“在日后的作战中,红安人勇猛顽强、不胜不休的历史性格,是他们最终成为军中虎将的最根本原因。”

(插入音乐)

A这里,也不能不提一下红安的地貌特征。红安县区区1796平方公里土地,却发育着滠水、倒水、举水三条长江支流,境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地、丘陵、冈地与冲击小平原,各种地形都有,有时面积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种景观。县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顶却是一块6亩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红安的版图为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其西南和南部与武汉的新洲、黄陂接壤,西北与大悟接壤,北部与河南新县接壤,东部与麻城接壤,位于红安中部的县城城关镇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80公里。因此,有人夸张地打了个比方:如果红军在红安南端的丘陵冈地上架起大炮,可以轰击武汉城区的敌人。假如要撤退,北行30公里就进入到河南新县的大别山深处。也就是说,红安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难怪被西方军事家称为“山地游击战的圣地”。

B将军百战穿金甲,不少红安籍将军都被演绎出了传奇故事,他们的故事或多或少反映出了红安人的性格。 骁勇善战。1952年3月秦基伟率15军进驻朝鲜,担负五圣山、西方山一带的防御任务。当年10月,敌人分6路向五圣山扑过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从10月14日至11月26日的43天中,敌我双方在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上投入了10万大军,“联合国军”倾泻190万发炮弹、5000枚炸弹,志愿军也发射40万发炮弹,山头被削低了1米多。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走上这块土地,粉尘竟能没至小腿,随便抓起一把土,有一半是弹片和弹壳。上甘岭战役最终以“联合国军”的失败而结束,秦基伟因此名扬中外。

A生性耿直。1973年8月,王洪文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王建安上将当着机关干部的面公开讲:“这样的‘火箭干部’(指其在党内职务快速提升)靠得住吗?”1975年,王建安参加军委扩大会议,对主持会议的叶剑英元帅说:“我们对台上坐着的四位(指“四人帮”)的历史不太了解,能否介绍一下?”让“四人帮”非常难堪。

B铁面无情。有一年回乡,韩先楚看到有的孩子进不了学校,就责问当地乡干部:“为什么不建学校?”干部回答说“没有钱”。将军一下火了:“开口就是钱,钱!一说办点事就说没有钱!旧社会,一族一姓修祠立庙,族长到家家户户收,几个晚上就能盖起来。如今是共产党领导,办个学校就这么难?!你们这些领头的,要为群众着想,要为子孙后代造福!不办教育,没有文化,能建设现代化?” A红安籍的很多将军逝世后,其骨灰按其生前的意愿被送回家乡,如韩先楚、秦基伟、王建安等。红安籍的将军们几乎都尽最大努力帮助过家乡。为保住红安卷烟厂这一家乡经济“支柱”,为了家乡铁路,李先念、陈锡联先后四处奔波;关心家乡教育,张志勇为贫困儿童捐款捐了几十年;看见家乡缺衣少被,韩先楚立即调拨5万件军大衣送乡亲,表示钱由他出„„ 刘金汉退休前是红安县民政局局长,上世纪50年代是红安供销社的采购员,他的任务就是“满天飞”与将军们联系,请他们支持家乡建设,一直被红安的一代又一代县领导当“路条”。他说,红安走出去的将军都和家乡人亲,也为红安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B记者去红安采访,也处处感受到红安人有着深刻的“将军”情结,“将军”印迹随处可见。车行红安乡间,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路边有一个大牌子,上面是一位将军的大幅照片,写着将军姓名,这是红安县对将军故居的统一提示。对于1964年授衔前的61位开国将军,红安县由政府出资,基本上都对其故居进行了修葺。在红安县城的入口,矗立着一块巨型招牌,上面是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帅是山西五台人,但革命生涯却是从鄂豫皖开始的,在肃反中被张国焘杀害的红安女红军程训宣就是他的妻子。

A进县城,县委招待所旁边就是一个便利店,主要卖本地的土特产品,几乎都冠以“将军”字样:将军地盐脆花生、将军酒。花园宾馆南行是红安县的“王府井”,人来人往很热闹,第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名字就叫“红都大酒店”。其他的如将军城小学、将军花园、将军大道、将军广场数不胜数。2004年,红安直接打起了“将军牌”,发展起了红色旅游。红安县的有关报表中显示,去年旅游业收入增长20%。“将军永远是红安的一笔财富,而将军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早日脱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红安县委一位负责人说。

B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天的红色记忆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欢迎大家在下周用一时间继续收听,我是***。

A我是***,感谢导播***、***。策划徐彦民。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B再见。

第5篇:大学生思想汇报: 红色之旅——走进红安

尊敬的党组织:

为隆重纪念建党91周年,学校组织了400多名师生乘着“红色之旅”专列赴革命老区红安县开始了一段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红安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它不仅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这个土地面积仅1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县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中国工农主力红军,孕育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两百多名将军,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它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记得党课上老师曾给我们介绍过这个名扬海外的将军县,她说红安原名叫黄安,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它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据资料记载,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于红安籍。是革命先烈的鲜血将这片土地染红,因此为了表彰党领导下的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红”命名褒奖的县。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旅程,我们到达了这座将军县。一进入这座县城就会被一种浓浓的革命气息所感染。到处都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两位国家主席的故乡”这样的标牌。马路两旁的灯箱上有每一位红安籍将军的照片和简介,向人昭示着这座小县的不平凡的光荣历史。我们的第一站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远远望见,董必武题写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深深地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那坚挺、雄伟的纪念碑,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和灵魂,坚韧不屈,凛然正气。

在纪念碑背面刻着当地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歌谣形象的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红安为了革命全民皆兵的壮观场面。之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讲解中漫步于红安的历史画卷之中,静静地感知红安。一幅幅题词字画,一件件战争时的中山装,打了补丁的被褥,褪了色的水壶,炮火连天的仿真大屏幕电影、壁画等等,让所有人似乎身临其境,不仅让我门体会到了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和困苦,还深深的被我们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烈士忠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中午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来到此次红色之旅的第二站,就是当年被称为“列宁市”的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这里是保存最完好的革命旧址,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长胜街,可以依稀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两侧,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展示着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国雏形。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是七里坪老街的核心所在地,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徐向前元帅题字的展牌,红底黄字写着“红四方面军纪念馆”七个醒目的大字。往里走便可以参观到徐向前总指挥的卧室和会议室。简陋的卧室可以看到当时革命时期艰苦的困境,在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副硕大的军事地图,可以想象当时徐向前总指挥是怎样在这地图前布置军务、讨论军事要事的。参观完长胜街后,我们来到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也就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李先念故居、李先念纪念馆和李先念图书馆,展厅里陈列的李先念生前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以及一段段解说文字,不仅再现了李先念同志在不同年代的光辉业绩,同时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李先念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风范。

参观结束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返校的列车。在这里,我重温了革命历史,瞻仰了诸位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到了很多,也收货了很多,使我的心灵上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不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 产 党的光辉历程,党章规定,还使我真切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

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志,我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拥护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共 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取义、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扬红安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先烈的遗志!

汇报人:好范文

第6篇: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学习心得

还爱于民—赴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学习心得

2011年11月8日——11月11日,我作为湖北省委党校2011年秋季进修一班学员参加了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的学习。先后聆听了程仪教授关于鄂豫皖苏区斗争史的报告,方城教授关于红安(大别山)精神的报告,实地参观董必武、李志念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馆、烈士馆、烈士将军墓地、七里坪革命遗址群。重温了入党誓词,也考察了河南新县革命纪念地,观看了革命情景剧《红安魂》。这几天,我心情格外凝重,思绪不断碰撞,一种革命峥嵘岁月的氛围环绕着我。我在想,假如我去那个年代,假若去那个年代我又这个年龄,我会在干什么?我会革命吗?我会参加红军吗?我会入党吗?我去革命中充当什么角色?我能经受住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吗?在革命低潮时期,我会动摇吗?如果我是党员干部,能做到实事求是吗?“如果我是共产党员,国民党正在追捕我,老百姓特别是知道我底细的乡亲会大义灭亲式地保护我吗?”这些跨越时空的幻想,甚至是狂想不断碰撞,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持续到我今后所有的人生旅程。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将对我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四个字不断在身边回响,“还爱于民”。感悟:

1、共产党人有钢铁般的意志,更是有血有肉的人。

2、当前干部中存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群众关系紧张、群众观点不鲜明,对群众的感情淡漠甚至冷漠的现象。

大别山鄂豫皖苏区革命史是我军建军史、人民武装起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红色沃土上演绎的革命史,是红旗不倒的历史,是血与火染红的历史,更是一部大爱书写的历史。其中有屠杀、血腥、恐怖、残酷和无情,有保护、奉献、反抗、取义、温暖、温馨、温情。人民书写的大爱洒满了这块大地,使得这块土地变得肥沃,使之成为人民武装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人民革命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我党重要人才的成长地。贯穿在这部革命史的主线是人民的大爱。没有人民,武装起义根本不可能爆发;没有人民,军队精神诞生不了,根据地不可能创建,更不可能红旗不倒。

爱是忠诚。“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得送饭”。好一派坚韧、团结、协作的温情,共产党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全体出动,男女老少全部上阵,党指向哪,群众就在哪。党要干什么,群众就干什么。没有危险的担忧,没有恐惧的迟疑。老区人民对共产党的大爱坚定、坚毅、坚贞。

爱是奉献。王树声危难时,黄陂大娘家已牺牲11人,又将大儿子派上用场,用大儿子的性命换来王树声的性命。秦少勤誓死不交出共产党人名单,被敌人开膛破肚,“英雄秦少勤,开肠破肚在南门,宁愿牺牲自己,不愿连累别人”。徐海东大将全家67人参加革命,死了66人。英雄的红安人民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奉献了14万儿女的生命。

爱是智慧。苏区人民与共产党人一道提出“八会”:会跑、会打、会散、会集、会进、会退、会知、会疑。会跑是前提,生存还是第一

位的,没有生存,就不能打,更不能胜。红安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会议被命名为红安农民政府极具创造性,极大地拓展了农民参加政权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参加红军,可以分得土地”。更直接地、简单地将红军与土地的关系表述清楚。

爱是包容。楚娃(韩先楚将军)见到狗娃在寒冬腊月仍然没有棉衣穿,没有棉被盖,却丝毫没有一句埋怨,多的只是惊喜、宽容和真情的流露。韩将军大喊:“乡亲们,楚娃回来了!”

爱是执着、爱是坚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没有人民的大爱,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没有我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共产党人与群众在利益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情感上有鱼水的亲密性,在生存上有血肉的联结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在建设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应该深爱群众,回报群众对党的厚爱,还爱于民。这是我们党的事业永葆青春和兴旺发达的要求所在。

还爱于民,要牢记宗旨。党是人民的工具,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党员和非党员只有身份的区别,没有地位的高低,地位上与人民是平等的,只不过我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铺路修桥要先行,其目的是为了共同同行。不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还爱于民,要牢记对人民忠诚。“人民是我亲父母,我是人民好儿郎,斗争强更强。”共产党人根植于群众之中,儿子应该尊重、信

任、宽容、爱护父母。陈毅同志形象概括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的父子、母子关系。“不脱离群众,不欺骗群众,在群众面前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夸大成绩,也不掩盖问题。言必行,行必果,决不干打雷不下雨,或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人前人后一样,台上台下一样,以真实的品格、真实的个性和群众打交道,在从群众中汲取营养的同时反哺群众,真正实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还爱于民,要牢记为人民办事。当韩先楚将军回家时,看到革命了几十年,建设了十几年的家乡老百姓仍然没有被子盖,没有棉衣穿时,急从兰州军区调一万床棉被,一万件棉袄。当警卫员问到如何报销时,韩将军竟一时语塞,说道:“从我的工资扣,让我的儿子、孙子还。”现在想起来,仍然汗颜。虽然这发生在改革开放前,但我看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离小康仍然有差距,与河南新县比还有较大差距。老区发展的速度还要加快,在科学发展的大旗下,老区人民的民生问题应该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的重点应该继续向这些地方倾斜。围绕老百姓民生改善方面的事办的越多,越能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的爱越深沉,这是还爱于民的集中体现。

还爱于民,要牢记维护好民权。人民选择共产党领导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事务,并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公民个体的生存发展权利权力。实践中,维护发展好人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在民族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忽视民权问题,在解决

民生问题的同时切实维护好民权。一切决策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体察民情,善于集中民智,善于谋取民利。尤其要落实好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权,极大地扩大民主,保证我们的政府始终是在人民群众监督下行使职权的政府。

还爱于民,要牢记清正廉洁。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党内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清廉的形象才对得起人民的爱。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机制还要深入完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廉洁风范还需要大力地宣传和弘扬。

“为什么我的眼饱含泪水,那是我心系人民的安危冷暖”,李先念同志的话时刻提醒我们,大爱无疆,大爱无形,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爱人民就是爱党的事业,只有对人民群众的爱才是最深情的爱,才是最厚重的爱,才是最宽广的爱,才是人间大爱,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