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泌尿系统肿瘤

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在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究在泌尿外科肿瘤临床教学中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泌尿系统肿瘤临床实习生,共计40名,研究开始于2020年1月,结束于2021年1月,为了深入分析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完成研究,将所有实习生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20名划分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外20名实习生划分为研究组(采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不同方法应用后观察和分析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并记录教学期间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学生考试成绩(理论和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后,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与参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95.0%(19/20)、75.0%(15/20)分别是研究组和参照组教学后实习生的满意度,两组相比后者存在明显的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采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可在今后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    键   词]  泌尿系统肿瘤;PBL教学法;CBL教学法;临床应用

[

目前,现代国际医疗领域中较为推崇的诊疗模式为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1]。该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诊疗模式,其重要基础为循证医学,使用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专家根据患者的病情進行综合讨论,同时给予具有个体化、连续性特点的高质量诊疗方案[2]。当前,我国诊疗制度的应用多为分级诊疗为主,危重症疾病诊疗以及疑难病例诊疗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主要任务,想要使各个专科的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就要合理地采用MDT模式,从而实现多个学科的联合会诊,并促进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实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近几年,MDT模式逐渐在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开拓了医师学习的途径,还能够促进年轻医师综合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MDT模式的应用仍在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4]。基于此,本研究在采用MDT模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BL和CBL教学方法进行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教学,将收集的学生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分组对比完成研究,作出如下汇报。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泌尿系统肿瘤实习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将20例患者分到参照组和研究组。19岁是本次纳入患者的最小年龄,22岁是最大年龄,平均20.36岁。研究中可将资料进行比较。

(二)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组使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首先,教师收集典型病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其次,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相关影像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分为两种考核形式,分别是笔试考核(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笔试考核的题目均通过题库随机抽取而来,考核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考核成绩越好;操作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而设立,总分同样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成绩越差,计算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后进行比较。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使用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进行评价,非常满意处于(90分以上),基本满意处于(80~89分),不满意处于(79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人数,将计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四)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实施后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研究组采用联合教学方法后,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参照组高{(90.06±3.87)分比(80.45±3.17)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同样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参照组{(85.27±3.58)分比(69.68±4.86)分},相比之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应用后两组学生的满意度

采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后,研究组学生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5例)/20的方法计算得知总满意度为(95.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后,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5例)/20的方法计算得知总满意度为(75.0%)。以上数据相比,后者有明显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一)需要对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

就泌尿系统肿瘤而言,其实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常见的有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尤其对老年男性患者的威胁较大[5]。临床中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方法较多,比如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以往在进行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应用较多,由于泌尿系统肿瘤涉及多个学科且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学习时难以将相关学科联系起来,无法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另外,缺少临床实践机会,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最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基于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提供专业性、综合性人才,必须加快教学模式创新的脚步。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医学教学的重视,加之教师对教学模式探索的深入,在临床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尝试和推广,且有些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比存在较大区别,后者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前者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实施PBL教学法时,为学生布置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带着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对问题背后存在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6]。就CBL教学法而言,主要是在课堂中引入典型的临床案例,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到的临床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7]。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其问题的判断具有客观性。由于治疗方法多样化、不同方法的独特性以及肿瘤病因的复杂性使肿瘤临床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仅采用单科诊疗的方法难以实现良好的效果,采用MDT模式能够改变这一局限性。

(三)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的应用优势

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将病例作为重要基础,并明确问题,同时采用多学科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的提高有良好作用,还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人文情怀[8]。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结果显示,本组学生无论是考核成绩,还是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MDT联合双轨教学(PBL+CBL)模式应用于泌尿系统肿瘤临床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可在今后临床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宁,张航宇,杨占宇.PBL联合CBL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

[2]黄中飞,潘汉升,刘汝专,等.PBL结合CBL在中医骨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大众科技,2020,22(10).

[3]梁双超,夏友传,冯桂林,等.PBL聯合CBL教学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

[4]刘建伟,霍美玲,张敏,等.PBL联合CBL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0).

[5]夏良娥,黄利,李志强.PBL与CBL结合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

[6]石兴源,郭伟,梁阐锦,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肿瘤放疗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4).

[7]邱瑞华,严跃红,严清华,等.多媒体联合PBL、CBL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

[8]刘英华.PBL与CBL教学法联合应用于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徐阳阳 王安妮 周涛 顾欣

第2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增加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膀胱肿瘤;泌尿造口;生活质量

膀胱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膀胱全切术行泌尿造口是治疗的金标准[1]。行泌尿造口显著改变患者的排尿习惯和泌尿造口引起的并发症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120例在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20例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为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60例,包括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岁~71岁;体重50kg~72kg。实验组患者60例,包括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4岁~71岁;体重51kg~72kg。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增加综合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干预

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为18-23℃,湿度为55%-60%。保持患者口腔和皮肤清洁,指导患者经常变更体位,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变更体位和活动时要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扭曲,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术后禁食12-24小时。

1.2.2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和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焦虑的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先进的治疗方法,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无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多喝水,严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相关知识讲解,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更换造口袋,识别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异常情况及护理方法等。帮助患者出院后适应正常生活,指导患者生活方式与术前无异,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融入正常生活。指导患者日常衣服应宽松柔暖,不可过紧以免压迫造口,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防止碰撞和中午压迫,以免造成造口脱垂,指导患者伤口未痊愈不可洗澡。

1.3 疗效评价

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欧洲癌症研究质量组织制定,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输入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處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表1),干预前,两组的总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各项评分也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其中,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实验组的总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膀胱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即全膀胱切除术行泌尿造口,这改变了人们原来的排尿习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社交,造成患者心理压力,显著降低生活质量[3]。本研究对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给予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平秦榕,颜汝平,王剑松.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5,36(3):69-71.

[2]杜华,李晓芬.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泌尿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72-74.

[3]官恒成.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手术行泌尿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7):138-139.

作者:李玲

第3篇:教案 泌尿系肿瘤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泌尿及男生殖系统肿瘤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并不占最重要地位,们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

泌尿及男生殖系统各部均可发生肿瘤,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为肾肿瘤。欧英国家最常见的前列腺癌,在我国比较少见,但有明显增长。我国过去常见的生殖系肿瘤阴茎癌日趋减少。

肾肿瘤

肾肿瘤(tumor kidney)多为恶性,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疑为恶性。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肿瘤有源自肾实质的肾癌、肾母细胞瘤以及肾孟肾盏发生的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成人恶性肿瘤中肾肿瘤仅占2%左右、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肾母细胞瘤竟占20%以上,是小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成人肾肿瘤中绝大部分为肾癌、肾盂癌较少。

一、肾癌

病理

肾癌(renal carcinoma)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外有假包膜、圆形;切面黄色。有时呈多囊性,可有出血、坏死和钙化。肿瘤细胞浆含大量胆固醇,在切片染色过程中胆固醇被溶解,因此细胞浆在镜下呈透明状。除透明细胞外,尚可见含有颗粒的细胞和梭形细胞,大约半数肾癌同时有两种细胞。梭形细胞为主的肿瘤恶性度大、较少见。此外,还有少数源于集合管上皮的嫌色细胞癌。

肾癌局限在包膜内时恶性度较小,穿透假包膜后可经血液和淋巴转移。肿瘤可直接扩展至肾静脉、腔静脉形成癌栓,亦可转移至肺、脑、骨、肝等。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

临床表现 肾癌高发年龄50~60岁。男:女为2:1。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间歇无痛肉眼血尿为常见症状、表明肿瘤已穿人肾盏、肾盂。肿瘤较大时腹部或腰部肿块较易发现。疼痛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

肾癌可有肾外表现如低热,可能因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所引起,现已分离出内生致热原。肿瘤亦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等。同侧阴囊内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消瘦、贫血、虚弱等是晚期病状。临床上有10%左右因转移灶病状如病理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就医,肾癌患者就医时约1/4已有肿瘤扩散。

诊断

肾癌病状多变,容易误诊。典型三大症状:血尿、疼痛和肿块都出现时已是晚期,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症状出现即应引起重视。间歇无痛肉眼血尿应想到肾癌的可能性,与泌尿系其他肿瘤的鉴别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造影等。如双肾肿大、血尿、腰痛时多为多囊肾,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有家族史较易鉴别。

X线检查,平片可见肾外形增大、不规则,偶有点状、絮状或不完整的壳状钙化。造影可见肾盏、肾盂因受肿瘤挤压有不规则变形、狭窄、拉长或充盈缺损。肿瘤大、破坏严重时病肾在排泄性尿路造影时不显影,可以行逆行性肾盂造影。超声显像、肾动脉造影、CT、MRI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实质内肿瘤,且有助于鉴别其他肾实质内疾病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囊肿等。特别是超声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常规体检,经常发现在临床

5分钟

20分钟

上尚未出现病状,尿路造影未出现改变的早期肿瘤,准确性接近CT。

治疗 根治性肾切除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应充分显露,切除范围包括患肾、肾周围筋膜和脂肪,连同肾门淋巴结,先结扎肾蒂血管可减少出血和扩散,静脉内癌栓应同时取出。术前行肾动脉拴塞法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肾癌的放射及化学治疗效果不好。免疫治疗对转移癌有一定疗效。肾癌单个或两个转移癌有切除后长期生存者。肾癌直径小于3cm.可以行保留肾组织的局部切除术。

预后 肾癌未能手术切除者3年生存率不足5%,5年生存率在2%以下。根治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早期局限在肾内肿瘤可达60%至90%;未侵犯肾周筋膜者40%~80%。肿瘤超出肾周筋膜者仅2%~20%。肾癌偶可见到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灶自发消退;亦可能有10年以上远期复发者。

二、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Wilms tumor)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亦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

病理

肿瘤从胚胎性肾组织发生,是上皮和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包括腺体、神经、肌、软骨、脂肪等。肿瘤增长极快、柔软;切面均匀呈灰黄色,但可有囊性变和块状出血,肿瘤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双侧肾母细胞瘤约占5%。转移途径同肾癌.早期即侵入肾周围组织。但很少侵入肾盂肾盏内:

临床表现

多数在7岁以前发病,2/3在3岁以内。男女、左右侧发病数相近。偶见于成年人。

早期无症状。虚弱婴幼儿腹部有巨大包块是本病的特点,绝大多数是在给小儿洗澡、穿衣时发现。肿块增长迅速,肿瘤很少侵入肾盂、肾盏,故血尿不明显 。 常见发热和高血压,血中肾素活性和红细胞生成素可高于正常。晚期出现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等。

诊断

婴幼儿发现腹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首入应想到肾母细胞瘤的可能性。超声、X线检查、CT、MRI对诊断有决定意义;造影所见和肾癌相似,但较大肿瘤在排泄性尿路造影时常不显影,仅见大片软组织阴影。

肾母细胞瘤须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巨大肾积水鉴别。神经母细胞瘤可早期转移至颅骨和肝,泌尿系造影时可见到被肿瘤向下推移的正常肾。肾积水柔软、有囊性感、时大时小,超声检查容易和肿瘤鉴别。

治疗 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手术配合放射及化学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生存率。术前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准备,可代替术前照射。术后放射治疗并配合更生雷素每公只体重15μg,自手术日起每日静脉点滴共5日,以后每3个月一疗程共5次。亦有用长春新碱1.5mg/m

2表面积,每周一次,12次为一疗程。两药同时应用疗效更好。局限在肾的2岁以内婴儿可不作放射治疗。综合治疗肾母细胞瘤2年生存率可达60%~94%,2~3年无复发应认为已治愈。双侧肾母细胞瘤可配合上述辅助治疗行双侧肿瘤切除。

三、肾盂肿瘤

泌尿系统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均覆有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等相似,且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出现肿瘤。

病理

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实性占1/5。瘤细胞分化和基底的浸润程度可有很大差别。肿瘤有单发,亦有多发。其转移途径因肾盂壁

20分钟

20分钟

肌层很薄,周围淋巴组织丰富,常有早期淋巴转移。肾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罕见,多与长期尿石、感染等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和诊断

平均发病年龄55岁,大多数在40~70岁。男:女约2:1。早期表现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常无肿物或疼痛.偶因血块堵塞输尿管出现肾绞痛。体征不明显,尿细胞学检查容易发现癌细胞,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尿路造影片肾盂内充盈缺损、变形,应与尿酸结石或血块鉴别。必要时可经膀胱镜插管收集肾盂尿行细胞学检查或刷取局部活组织检查。输尿管肾镜以及超声、CT、MRI检查对诊断肾盂癌亦有重要价值。

治疗

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经活捡分化良好的无浸润肿瘤亦可局部切除。小的肾盂肿瘤也可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或凝固。

肾盂肿瘤(tumor of renal pelvis)手术5年生存率30%~60%,由于病理差异极大,预后也很悬殊。随诊中应注意其余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可能性。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tumor of urinary bladder)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

病因 膀胱肿瘤的病因研究很多,但多数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1.环境和职业 现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等是膀肮癌(carcinoma of bladder)致癌质,是制造染料的中间产物或橡胶塑料工业的防老剂(抗氧化剂),长期接触这类致癌质容易发生膀胱癌.但个体差异极大,潜伏期很长。

2.日常生活中吸烟是膀胱癌重要致癌质,接触染料、橡胶塑料制品、油漆、洗涤剂等也可能是致癌的原因之一。糖精是辅助致癌质。

3.膀胱慢性感染和异物长期刺激:寄生在膀胱的埃及血吸虫病、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尿潴留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4.其他 长期大量服用镇痛药非那西丁,内源性色氨酸和菸酸代谢异常可为膀胱癌病因,但其他慢性疾病也有这种异常,而部分膀胱癌并无这种代谢紊乱。近年重视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对膀胱癌发病的影响以及患者遗传基因和免疫状态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

病理

与肿瘤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和浸润深度有关,其中以细胞分

化和浸润深度最为重要。近年也注意基因异常尤其是p53对膀胱癌生物行为的影响。

1.组织类型 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鳞癌和腺癌各占2%~3%。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

2.分化程度 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改变、分裂相等可分为三级:Ⅰ级分 化良好,属低度恶性;Ⅲ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Ⅱ级分化居I、Ⅲ级之间,属中度恶性。

3.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局限在粘膜

25分钟

内,无乳头亦无浸润。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鳞癌和腺癌常有浸润。不同生长方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4.浸润深度 是肿瘤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限于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细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多为一致,但亦有例外,如原位癌的分化程度可为Ⅱ、Ⅲ级。膀胱乳头状瘤限于其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无区别者,较罕见,未列入临床和病理分期。病理分期(P)同临床。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

膀胱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膀胱癌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和皮肤等处。肿瘤细胞分化不良者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以表浅的乳头状肿瘤最为常见。分化不良的浸润性膀胱癌常发生在高龄病例。

绝大多数以无痛肉眼血尿就医。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容易造成“治愈”或“好转”的错觉。出血量或多或少,—般表现为全程血尿,终末加重。出血量和肿瘤大小、数目、恶性程度并不一致。分化良好的乳头状肿瘤可有严重血尿;反之,分化不良的浸润性癌血尿可不严重。非上皮性肿瘤血尿较轻。

膀胱肿瘤病例有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和下腹肿块为起始病状就医者,多

数属晚期病状。膀胱刺激症状常因肿瘤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所致。肿瘤大或堵塞膀胱出口时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

膀胱癌晚期尚可见到下腹部浸润性肿块;盆腔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阻塞输尿管可致肾积水、肾功不全;严重贫血、体重下降衰弱等。

鳞癌和腺癌高度恶性,病程短,鳞癌可因结石长期刺激引起。小儿横纹肌肉瘤常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

诊断 任何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而其中膀胱肿瘤尤为多见。如果血尿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痛,则易误诊为膀胱炎。膀胱炎的膀胱刺激症状常较重,且骤然发病,血尿在膀胱刺激症状以后出现。膀胱肿瘤多见于老年男性,容易误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时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合并膀胱癌。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膀胱肿瘤的诊断 ,不仅要诊断 其存在,还要对其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蒂部情况和基底部浸润程度等有全面了解 。

1.尿检查 膀胱肿瘤病人的尿中容易找到脱落的肿瘤细胞,方法简便,可作为血尿病人的初步筛选。但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时,难与正常移行上皮细胞以及因结石、炎症所引起的变异细胞相鉴别。近年应用尿检查端粒酶、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NMP22)、BLCA-4等可提高膀胱癌检出率。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肿瘤对肾功能的影响;肾积水或显影不良常提示肿瘤浸润输尿管口。膀胱造影时可见充盈缺损,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CT、MRI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局部转移病灶。

超声检查:日益受到重视,可发现0.5cm以上膀胱肿瘤,如应用经尿道超声扫描,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肿瘤浸润的范围和分期。

3.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癌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蒂部情况和基底部浸润程度等。原位癌(T is)除局部粘膜发红外,无其他异常。表浅的乳头状癌(Ta,T1)呈浅红色,似水草在水中飘荡。有浸润的乳头状癌(T

2、T3)呈暗红色,较实性,乳头融合,部分呈团块状,蒂周围粘膜水肿,肿物在水中活动件很小。浸润性癌(T

3、T4)呈褐色团块状,表而坏死形成溃疡,边缘隆起水肿,并可有钙质沉着:膀胱镜检查时还要注意肿瘤与输尿管口和膀胱颈的关系,并应同时作肿瘤活组织检查。近年特别重视膀胱粘膜病变,随机活检,如在肉眼正常的粘膜发现原位癌、非典型增生,提示须后不良。

4.膀胱双合诊:可检查膀胱肿瘤浸润的范围和深度;检查时病人腹肌必须放松,动作轻柔,以免引起肿瘤出血和转移,理想的是在麻醉下作此检查。

膀胱肿瘤细胞的ABO(H)抗原,以及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ry, FCM)测定其DNA含量、二倍体及非整倍体,肿瘤细胞染色体改变以及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等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更多的了解。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分为经尿道手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及膀胱全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病理并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手术方法。原则上Ta、T

1、局限的T2期肿瘤可采用保留膀胱的手术;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应行膀胱全切除术。放射和化学治疗处辅助地位。

膀胱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复发的仍有可能治愈。凡保留膀胱的各种手术治疗,2年以内超过半数肿瘤要复发;复发常不在原来部位,实属新生肿瘤、而且约10%~15%有恶性程度增加趋势。因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后病人都应有严密的随诊,每3月作膀胱镜检查一次,一年无复发者酌情延长复查时间。这种复查应看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一)表浅膀胱肿瘤(Tis、Ta、T1) 原位癌Tis:位于粘膜层内、无浸润,可单独存在或在膀胱癌旁:其中一部分可发展为浸润性癌,一部分长期无发展。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早行膀胱全切除术;细胞分化良好的原位癌,在药物灌注后严密随诊。

Ta、T1期:占膀胱肿瘤大多数。经尿道切除或经膀胱开放手术。亦可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方法是以蒸馏水或等渗盐水稀释的药物经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2小时,每15分钟仰、俯、左右侧卧更换体位。常用药物有BCG、丝裂霉素、阿霉素、塞替哌、羟喜树碱等。基本疗程为每周1次,共6次:灌注后部分肿瘤消退或明显缩小。目前认为BCG效果最好。膀胱内灌注治疗主要适用于预防术后复发。

表浅膀胱肿瘤亦可应用腔内激光或光动力学治疗。多发的T1期肿瘤,治疗后复发且有恶性程度增高时,应行膀胱全切除术。近年将Ta、与T1期明确分开,Ta期偏于良性,术后较少复发,TaG1肿瘤患者不需膀胱灌注治疗。T1期术后必须严密随诊,并需膀胱灌注以预防复发。

(二)浸润性膀胱肿瘤(T

2、T

3、T4) T

2、T3期:浸润肌层的肿瘤,除个别分化良好、局限的T2期肿瘤可经尿道切除外,一般根据浸润范围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的范围,应括距离肿瘤2cm以内的全层膀胱壁,输尿管口在切除范围内时,需在膀胱其他部位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肿瘤多发或侵犯三角区,宜行膀胱全切除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在内。膀胱全切除术后须行尿流改道,常用回肠膀胱术即隔离一段回肠作膀胱,输尿管吻合在这段回肠上,并自腹壁开口排出尿液。近年应用多种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不断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如病人全身情况不好,可作输尿管皮肤造口术。T

2、T3期肌层有浸润的膀胱肿瘤术前配合放射治疗,可能提高5年生存率,化学治疗可选用顺氯氨铂(DDP)、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长春花碱、阿霉素等。有—定疗效,多用于晚期病例、转移病灶,但药物毒性反应较多。综上所述,浸润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决定预后的仍是肿瘤的浸润深度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P53改变,而不在于治疗方法本身。

T4期:平均生存10个月,用姑息性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减轻病状,延长生存时间。

预防 膀胱肿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对密切接触致癌物质者加强劳动保护,可能防止或减少发生肿瘤。保留膀胱的手术后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和BCG等抗癌药,可以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

预后 决定于肿瘤病理及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Ta、T1期细胞分化I级者,5年生存率80%以上,T l期分化II-III级各40%,但保留胯胀者半数有复发;膀胱部汁切除术:T2期5年生存率45%,T1期23%。膀胱全切除术:T2及T3期5年生存率16%一48%。T4期不作治疗均在一年内死亡,放射治疗后有5年生存率达6%—l0%的报告。膀胱癌高龄病例居多,因此有相当数量非癌症死亡:凡癌症死亡者。多数死于癌转移和肾功能衰竭。

第4篇:泌尿系肿瘤(诊疗常规)

第五节 肿瘤

肾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

(三) 腰部包块;

(四) 肾外症状:低热、血沉快、贫血、红细胞增多、高血钙、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

(五) 肿瘤转移症状;

(六) 偶然发现:体检做B超或CT检查发现肾脏点位性病变。

二、体征

(一)腰腹部实性肿块;

(二)精索静脉曲张:平卧不能消失,多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所致。

三、辅助检查

(一) 腹部X线片:肾影增大、轮廓改变、偶见肿瘤散在钙化斑或肿瘤周边环状钙化。

(二)静脉肾盂造影: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三)B超:肾内实质性占位,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活检;彩超可了解肿瘤血供及静脉内癌栓情况;还可以了解是否有肝脏转移。

(四)CT或MRI: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范围有无侵犯邻近组织、淋巴结有无转移、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有无癌栓等。

(五)肾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显示肿瘤病理性血管、动静脉瘘、血管池、包膜血管增多等改变。

(六)腔静脉造影:了解癌栓大小、浸润范围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七)胸片:了解是否有肺转移。

(八)全身骨扫描:了解是否有骨转移。

四、肾癌临床分期(Robson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

(二)II期:肿瘤穿破肾包膜、侵犯肾周脂肪,但在Gerota`s筋膜内。

(三)III期:肾静脉癌栓形成或区域淋巴结转移。

(四)IV期:肿瘤突破Gerota`s筋膜,侵犯邻近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肾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两者都不太敏感,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一、 根治性肾癌切除 切除患侧肾脏、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可以一起切除。

二、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孤肾、双侧肾肿瘤及对侧肾功能不良者,或作为肾癌直径小于3cm者。

三、 免疫治疗 可作为肾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晚期肾癌的综合治疗部分。可选用的有 LAK细胞、IL-2、干扰素、TIL细胞等。

四、 肾动脉栓塞化疗 适用于晚期肾癌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者,亦可在较大肾癌的术前进行,以减少术中出血。 《疗效标准》

一、治愈 已行手术治疗,切口愈合,无肿瘤及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术后有转移灶残留或经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

三、未愈 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时机,虽经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肿瘤未见缩小、症状无明显改善。

肾盂癌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顿痛或隐痛,血块阻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

(三)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一)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可有腰部叩击痛,腰腹部肿物(积水所致);

(三)有转移者有时可扪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三、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血尿;

(二)尿脱落细胞检查:连续三次,可找到肿瘤细胞;

(三)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盂或肾盏内充盈缺损;

(四)B超:可以显示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并与阴性结石相鉴别。

(五)CT:可以显示肾盂、肾盏内占位性病变;

(六)膀胱镜检:了解膀胱内是否有肿瘤。

(七)输尿管肾镜检:尤其是输尿管软镜可以直视肿瘤,并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良好的设备条件。

四、肾盂癌临床分期(Robson分期)

(一)O期:肿瘤局限于粘膜层。

(二)A期:肿瘤侵犯固有层。

(三)B期:肿瘤侵犯肌层。

(四)C期:肿瘤穿透肌层侵及肾盂旁脂肪或肾实质。

(五)D期: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肾盂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以及其它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手术方式: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脏、肾周脂肪、筋膜、肾门淋巴结、输尿管全段以及输尿管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壁。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已行根治性切除术,切口愈合。

二、 好转 手术切除了患侧肾及输尿管,但有转移灶残留或经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改善。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切除,虽经放疗、化疗,肿瘤不缩小、症状无改善。

输尿管肿瘤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腰痛;

(三)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腰部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三、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血尿;

(二)尿脱落细胞检查: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三)静脉肾盂造影:肾盂不显影或肾盂积水、输尿管有充盈缺损;

(四)B超: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五)CT或MRI:显示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

(六)膀胱镜检:了解膀胱内是否有肿瘤。

(七)输尿管肾镜检:能直视发现肿瘤,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四、输尿管癌临床分期

(一)O期:肿瘤局限于粘膜层。

(二)A期:肿瘤侵犯固有层。

(三)B期:肿瘤侵犯肌层。

(四)C期:肿瘤穿透肌层侵及邻近器官。

(五)D期: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输尿管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以及其它治疗疗效不佳。 手术方式:

(一) 根治性切除:切除患侧肾、全段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壁。

(二) 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适用于孤肾或对侧肾功能不良,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肿瘤者。

(三) 输尿管镜下肿瘤电灼或电切术:适用于肿瘤小且表浅或良性肿瘤,该项治疗操作技术及设备条件要求较高。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肿瘤已行手术切除,未发现转移病灶。

二、 好转 原发肿瘤已切除,但残留转移病灶,或原发肿瘤未能切除,仅行尿流改道术。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切除,虽经放疗、化疗,疗效不明显。

膀胱肿瘤

一、 临床表现

(一) 血尿: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二) 膀胱刺激症: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

(三)排尿困难:膀胱颈部肿瘤或血块堵塞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四)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肿瘤较大时,行双合诊检查可能触及肿物。

三、辅助检查

(一)尿脱落细胞检查:连续三次,可找到肿瘤细胞;

(二)膀胱镜检及活检:膀胱镜可发现肿瘤大小、数量、位置、形态以及基底部情况,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

(三)B超检查:了解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深度。:输尿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病变以上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四)CT或MRI:了解肿瘤大小、位置、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五)静脉肾盂造影:了解上尿路情况,可显示膀胱充盈缺损。

(六)胸片:了解肺部是否有肿瘤转移。

(七)瘤标检查:有条件可行TAA、TPA、CEA、HCG、β2-MG。

(八)有条件还可行流式细胞仪、细胞图象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检测,用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肿瘤的预后。

四、膀胱癌临床分期 Jewett-strong-Marshall临床分期

O O A B1 B2 C D1

UICC临床分期 Tis TA T1 T2 T3a T3b T4 T4

原位癌

非浸润性乳头状瘤 浸润粘膜下固有层 浸润浅肌层 浸润深肌层 滑润膀胱周围

浸润邻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

D2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膀胱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对表浅性膀胱癌多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膀胱灌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采用全膀胱切除手术,晚期膀胱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一) 膀胱灌注治疗:用于原位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选用的药物:BCG、丝裂霉素、噻替呱、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白介素II、胞必佳等。

(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用于表浅性膀胱癌。

(三) 膀胱部分切除术:用于单发、不愿行全膀胱切除或不能耐受全膀胱切除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需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四) 全膀胱切除、肠道膀胱术:适用于浸润性膀胱癌或反复复发、多发的T1G3膀胱癌及部分原位癌。膀胱切除后需行可控或非控性肠道膀胱术。

(五) 激光、光动力学治疗:可用于表浅性膀胱癌。

(六) 化疗:晚期膀胱癌。

(七) 放疗:晚期膀胱癌。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术后无肿瘤及转移灶残留。

二、 好转 术后有转移灶残留,或仅行尿流改道术,或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三、 未愈 晚期肿瘤无法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疗效不佳,症状改善不明显。

前列腺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或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标本中发现;

(二) 可以有排尿困难、血尿、尿潴留或尿失禁;

(三) 晚期发生骨转移可引起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二、体征

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结节,结节坚硬如石,可以单发也可以呈团块状。

三、辅助检查

(一) 血清PSA测定:正常PSA<4ng/ml,一般PSA>10ng/ml时建议穿刺活检。

(二)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改变,经直肠B超优于经腹B超。

(三)CT或MRI:显示前列腺内肿瘤,并了解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

(四)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或经会阴进行穿刺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五)全身骨扫描:PSA>20ng/ml时可行ECT检查,了解是否有骨转移。

(六)椎骨及骨盆区平片:了解有无骨转移。

四、临床分期

(一)A期:临床诊断为BPH,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

(二)B期: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

(三)C期:肿瘤穿透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膀胱颈或膜部尿道。

(四)D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A期可观察随诊;B期以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C期及D期肿瘤采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一) 等待观察:适用于部分A期病人,需定期随访复查。

(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B期以内,70岁以下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手术切除前列腺、精囊及盆腔淋巴结。

(三) 内分泌治疗:对于C期以上前列腺癌、已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

1、 去势治疗:双侧睾丸切除术或用促性腺激素类似物LHRH-A,如诺雷德、抑那通等。

2、 抗雄激素治疗:乙烯雌酚。

(四) 放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放疗与根治性手术切除疗效相近,对转移病灶亦可进行放疗。

(五) 化疗:可选用阿霉素、5-Fu、环磷酰胺、顺铂等。雌二醇氮芥具有内分泌治疗及化疗双重作用。化疗对晚期肿瘤可以采用,但总的疗效尚不够满意。

《疗效标准》

一、 治愈 A、B期前列腺癌已行根治性切除或有效放疗。PSA降为正常。

二、 好转 C期以上肿瘤,行内分泌等治疗后,肿瘤及转移灶缩小或稳定, PSA下降。

三、 未愈 虽经治疗,肿瘤或转移灶继续发展,症状加重,PSA不降或上升。

阴茎癌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有包皮过长或包茎;

(二) 阴茎出现无痛性结节、或菜花样肿物、或经久不愈的溃疡,有恶臭;

(三) 部分病人腹股沟可能触及肿大淋巴结。

二、辅助检查

阴茎肿物或溃疡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三、阴茎癌临床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龟头、包皮或两者皆有。

(二)II期:肿瘤侵犯阴茎体。

(三)III期:肿瘤伴有腹股沟域淋巴结转移且可切除。

(四)IV期: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不能切除,或有远处转移。

四、诊断标准

(一)有较典型的临床发现。

(二)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阴茎癌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或冷冻、激光治疗。

(一) 手术治疗:根据阴茎肿瘤的大小、位置,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1、阴茎部分切除术:肿瘤位于龟头,切除断面应距原肿瘤缘2cm以上。 2、阴茎全切除、尿道会阴部造口术:肿瘤较大或浸及阴茎根部。 3、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用于III期病人。

(二) 冷冻或激光治疗:对于青年患者,肿瘤小且表浅者可采用。

(三) 放疗:可用于青年,肿瘤<2cm,局限性表浅肿瘤,而且不愿行手术者。

(四) 化疗:单纯化疗效果不理想,可作为其它治疗的辅助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I期、II期肿瘤已行手术切除,III期者已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无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III期已行腹股沟淋巴清扫,但仍残留病灶。IV期病人行放、化疗后,转移灶缩小。

三、未愈 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疗效不佳。

睾丸肿瘤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一) 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

(二) 睾丸肿大、有沉重或下坠感;

(三) 乳房胀痛、男乳增大(女性化):少数分泌HCG的睾丸肿瘤可出现;

(四) 肿瘤转移症状。

二、体征

睾丸增大,可触及实性肿物,肿物较硬、无压痛,与睾丸分界不清,透光试验阴性。

三、辅助检查

(一)B超:区分肿物来自睾丸内或睾丸外以及腹部是否有转移灶。

(二)胸片:了解肺及纵隔是否有转移。

(三)CT或MRI:了解胸、腹部转移情况。

(四)瘤标:AFP及β-HCG,肿瘤含非精原细胞成份时往往会增高。

四、临床分期

(一)I期:肿瘤局限于睾丸,未见转移。

(二)II期:有横隔以下淋巴结转移。

(三)III期:有横隔以上淋巴结转移,或肺转移,或肺外器官转移。

五、诊断标准

(一)较典型的临床特征。

(二)辅助检查发现异常。

(三)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 《治疗》

睾丸肿瘤需先行病睾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性质及临床分期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放疗、或化疗、或综合治疗。化疗药物以长春花碱(VLB)、博莱霉素(BLM)及顺铂(CDDP)为主。

(一) 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在内环水平将精索连同睾丸切除。

(二)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用于II期睾丸肿瘤(绒癌除外)。

(三) 放疗:精原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可作为I、II期精原细胞瘤的辅助治疗。

(四) 化疗:对精原细胞疗效较好,对非精原细胞有一定疗效。主要用于III期睾丸肿瘤的治疗以及II期非精原细胞瘤的辅助治疗。 《疗效标准》

一、治愈 肿瘤术后未发现转移灶残留。

二、好转 术后残留转移灶,或放、化疗后转移灶缩小,或瘤标下降但未正常。

三、未愈 晚期肿瘤放疗、化疗等效果不佳,转移灶缩小不明显甚至增大。

上一篇:区域地理下一篇: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