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卫生调研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城市环境卫生调研

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调研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调查,概括目前我国城市内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方法和内容做一些初步探讨,将城市内河整治与生态、环保、休闲旅游相结合,还水体自然本色。

关键词: 城市河流; 综合治理;景观改造;

1 相关概念与背景

城市内河是指主要地表径流或主要水道分布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非主干水系的水道。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城市重要的“遗产廊道、绿色休闲通道、城市景观界面”。

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是指因为人们的社会活动使得城市内河衰减甚至丧失的功能得到恢复或增强的一切活动,包括对城市内河的河道治理、流域影响区内的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包括对这些治理活动中不合理的治理效果进行再治理的改造活动。

2 国外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状况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给城市内河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水质恶化,河道人工化、渠道化,破坏了城市河流的自然生态条件。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内河的整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恢复城市内河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1) 日本实施多自然型河流建设

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认识到“生态体系保护、恢复和创造”,以及“环境净化”的重要性,对河流整治引进了一些新的理念,即“考虑河流固有的适宜生物生育的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保护和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具体的做法是,在确保河流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利用自然石料和水生植物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没处增加绿化,保障鱼和动物的生息环境。

(2) 美国河流生态修复指导原则

美国在70年代以后经历了河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转换,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河流规划治理理念得以确立。在实践方面,美国各州正在大力推行综合性的“流域保护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治理的最终目的有利于河流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而不是仅仅把重点放在污染源控制上;②治理决策中除了考虑传统的污染因子之外,还考虑到大量的生态因子;③从河流规划及相关项目筹划开始,就强调多个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和公众在流域治理与管理上的协商与合作。

3 国内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状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人们对河流的价值理解为供水、灌溉、航运等功能,把河流理解为可供人类驱使的工具。在城市河流整治中,主要考虑水利技术要素,采用水利工程的治理手段。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河床和边坡材料的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和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

(2)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筑坝造成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使流动的河流生态系统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堤防把千流与滩地、洪泛区隔离,使岸边地带和洪泛区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原来可能扩散到滩地和洪泛区的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限制在堤防以内的河道内,植被面积明显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4 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改进措施

4.1整治目标

(1)城市内河整治是凸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手段。城市,大都是因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大多数的城市历史都可以在城市内河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因此,城市内河整治就是要恢复其活的城市生态和文化灵魂的功能。

(2)内河整治要恢复泄洪作用。城市的发展,使得不透水地表面积不断增加,削弱了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的功能,使地表径流量逐年提高,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整治后的城市内河应担当起泄洪、增补地下水、提高水蒸发量等方面的功能。

(3)内河整治要尽可能恢复内河交通和沿河绿带的休闲旅游功能。很多内河在城市发展中,都曾经因为其低成本、安全和可观赏性,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水上航线的作用。内河水系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城市中最漂亮、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又可以成为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天然隔离带。

4.2整治原则

(1)治水、治污、治环境同时并举,综合整治的原则。城市内河往往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轴线,因此要对两岸实施绿化、美化综合整治。

(2)延续性的原则。保持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联结,把握城市内河两岸历史文化特性和综合环境状况,以景观塑造再现内河历史风貌,同时适应当代生活。

(3)亲水性的原则。积极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突出亲水性和可达性,强化城市内河两岸绿廊与城市其他绿地景观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4.3整治方法

(1)系统规划、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的治理,要执行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就是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要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协同跟踪研究,对一个城市的水系要上溯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渊源,下放眼未来构建城市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法制保障、重在保护。城市和城郊原生水生态的脆弱性和难以修复性,警示我们水系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如要恢复需花费巨额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水法》和《环境污染防治法》等诸多法律来规范治理。

(3)协同管理,科学考核。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城市水系涉及市政(给排水、污水和中水)、园林、环保、旅游等方面。我们必须实施统一规划和落实责任,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形成整体优化效果。

(4)突出重点、拨乱反正。我们要勇于、敢干纠正以往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工程。通过整合或分别采用整体重筑、园林护堤、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来恢复城市水系的复合功能。

(5)市民参与、公众受益。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和尊重市民的长远利益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三大主要原则。要做到这“三尊重”,就要动员市民成为保护和监督城市水系管理的主体,以提高市民维护城市水系的自觉性。

結 论

目前我国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技术方法,发达国家曾犯过的“技术治河论”、“工程治河论”的错误,在我们的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经治理过的河流明显地表现为工程治河思想的产物,对河流生态功能缺乏充分的考虑,城市河流治理效果与现代生态城市的舒适性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河流的价值,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重视研究生态水工学。采用生态——生物方法水体修复技术,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应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设计时应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自然美丽的河流,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景洪德

第2篇:敦煌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摘 要:随着《敦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敦煌发展上升到省级层面的大力支持,正面临着“化蛹成蝶”的历史机遇。敦煌城市建设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如何实现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华丽转身”,是摆在敦煌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敦煌;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一、现状现实

(一)十年前到过敦煌的人会说:景点挺漂亮,城市不咋样。经过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敦煌城市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直观的感受是“新、特、绿、净”,文化氛围浓厚、建筑风格突出、功能布局完善,特色名城形象逐渐彰显,敦煌居民的自豪感和中外游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城市基础更加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构成沙州区、七里镇区、河西区“一市三区”的城市格局。新建了鸣山南路、古城路、阳关东路、党河西路、月影广场、市政广场、沙州乐园、飞天迎宾广场等道路和广场;实施了党河风情线、敦煌风情城、沙洲夜市等十个景观工程;先后改建了阳关大酒店、飞天大酒店、沙州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宾馆饭店,改造提升了敦煌賓馆、太阳大酒店的接待设施和档次。去年敦煌市为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暖房工程”与“暖心工程”,对沙州镇棉花公司、乡企局等7个片区105栋住宅楼进行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使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全市又启动1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变化日新月异。

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汉唐风格,敦煌特色”的建设理念在敦煌处处展现。在鸣山路,一排排古钱币组图和莲花藻井图案编排有序;在沙州路,228幅石刻艺术展示了敦煌2000多年的古代文明史与开放史;在盘旋路四周,凿空西域、天马故乡、佛教东渐、三危灵光、地灵人杰等组合浮雕展现了敦煌往昔繁华。城区临街主要建筑穿靴戴帽,古色古香,融现代建筑风格与汉唐古典风格于一体,尽显历史名城风韵神采。迎宾大道及两旁的飞天迎宾灯,飞天迎宾雕塑广场及“飞天群雕、腾空而起、开放迎宾”的大型铜雕,向中外游人展示了敦煌人民开放好客的热情和诚意。敦煌元素的飞天、藻井、莲花、天马、三兔等人所熟知的壁画形象处处展示,汉唐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延续。坚持“一路一灯、一路一品、一路一景”的原则,实施了城市夜景灯光工程,办公楼现代庄重,商业建筑繁华多彩,宾馆饭店温馨典雅,让人回味无穷,提升了城市品位。

生态敦煌展现风韵。今年1月14日,住建部将敦煌命名为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扮靓城市为目标,以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为重点,我市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园林绿化工程,先后新改扩建公园8个、广场9个,小游园12座,街头绿地22处,建成区绿地率32.7%,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6平方米。党河风情线全长5公里,形成了一道蓝天、碧水、绿地交相辉映的锦绣景观,彰显了敦煌“移步皆是景、举目阅古今”的城市风貌。

二、存在问题

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受财力、地域、思维的制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规划体系总体形成,但仍不完善。虽然从去年开始我市先后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等一批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缺乏完整性、前瞻性、统筹性,导致城市建设上经常出现建好又挖,修修补补的现象;还有部分专项规划仍然处于空白,城市“蜘蛛网”随处可见,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特别是各种线缆、管网铺设等专项规划滞后。今后要适应新《规划纲要》的新理念、要求和标准,对敦煌城市发展有更高端的功能定位要求、更创新的模式转型要求,更前瞻的空间谋划要求、更弹性的设施支撑要求和更广泛的区域协同要求。

二是空间发展态势发生较大转变,缺乏统筹协调。沙州主城区的发展方向受到莫高镇交通门户的吸引,以及“莫高窟”旅游发展的服务需求吸引,向东发展态势明显。受鸣沙山旅游发展的服务需求吸引,大量文化旅游项目选址于城市南部,为城市向南发展提供了较大动力。城市向北发展是辐射周边乡镇的主要方向,从现状建设来看,有一定量的项目意向用地,有一定的空间拓展动力。相比之下,由于受沙州故城遗址保护、党河河道门槛制约,城市向西发展缓慢。河西区建设动力不足,发展相对缓慢。由于缺乏统筹指导,此类用地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格局、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整体功能布局的协调,不利于城市空间的良性拓展与有序发展,亟需统筹协调。

三是跳出敦煌看敦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纵向看,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如果见识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都市,城市的现代化上我们无以伦比。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需要跳出敦煌看敦煌,和游客对敦煌历史文化名城的厚望相比,和市民群众翘首企盼的需求相比,敦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眼下比较突出的是城区内公厕、停车场等公用设施数量不足、位置设置不合理,也未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城市经营的机制尚未放活,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运作的多元化经营城市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四是城市景观风貌有所改善,但文化特色有待提升。城市建设较好的控制了与鸣沙山之间的视廊联系,部分片区景观特色得到强化,如党河部分河段沿线,部分建筑特色鲜明。个别单体建筑特色鲜明,比如敦煌山庄,像个古城堡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建筑风格和大漠风光融为一体,修建已经十几年了但现在看其风格也不过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但从整体上看,敦煌城市整体风貌特色不突出,城市缺乏主题鲜明而统一的文化基调,拥有历史文化资源,但文化特色不鲜明,缺乏集中体现城市形象的特色地区。敦煌历史上有“老八景”,目前来看“危峰东峙、千佛灵岩、沙鸣晴岭、月泉晓澈”比较清晰可见,“两关遗址”正在得到重视,党水北流也在党河风情线修建中得到再现,“秀壤春耕”被“葡萄万顷”取代,但“古城晚眺”一景一直在城市建设中被忽略被遗弃,亟待挖掘恢复。

五是城市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敦煌城市旅游服务、文化休闲、生活配套功能不完善的问題日益突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欠缺。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现有旅游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但起点低,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尽完善。

三、今后建议

(一)围绕一个主题

城市建设以我市确定的“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力量、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主题。目前,敦煌已作为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抓手和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中之重,肩负着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新理念、新路径,创建敦煌学国际文化硅谷、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旗舰、重塑现代丝绸之路的枢纽、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展示平台、树立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典范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观念的转变仍是敦煌发展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敦煌老城区的容量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稍微动一下眼睛和脑袋的人,都可以看得到、想得到。那种打造精致的“西部小镇”的观念一定要转变。我们坐拥着“世界的敦煌文化”,也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和包容“世界”的心。从未来发展看,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很具有战略眼光,是有前瞻性的。在“Y”上部的“黄金三角区”区域内,重点发展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用以提升敦煌城市文化品位,实现“西联、东拓、南延”的敦煌城市发展的战略意图。

(二)植入四个理念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新的《规划纲要》提出立足敦煌有限环境容量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既保护好大漠绿洲、沙水共生的原生态自然风貌,要以“小”“巧”“精”“高”“静”为标准,走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建设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城中有乡、乡中有城”,既有田园式的自然恬静,又有浓厚文化氛围和现代人文气息的特色田园城市。

二是保护历史文化,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敦煌拥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在历史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是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敦煌作为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沙漠绿洲城市,具有完善而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林水网生态本底,城市建设应充分反映地域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色。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亟需新一轮总体规划引水入城赋予自然气象,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城市特色,强化河西走廊地域建筑风情,重塑敦煌西北地区沙漠绿洲城市地域特色与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形象。

三是提升产业功能,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今后产业布局以融合发展思路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全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推进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稳步发展新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多维度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以重点产业为纽带,确保优势项目用地,引导产业园区企业向功能分区模块集中。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着力做好城市提升改造。按照市委城区做“减法”的工作部署,依法推动城市建设和改造,着力开展“四门整治”等拆违整治行动,尽管现在在南门的改造中遇到了上访问维稳问题的困扰,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四门改造”,敦煌的“路”才能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今后,按照新的规划要求,要在城乡居民点体系方面,提出将农村、农业发展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统筹考虑,在延续原有村庄空间特色与农田风貌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创意、艺术创作、手工生产等文化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乡村驿站、庄园经济、博物馆聚落等亦农亦文亦游产业,将农民培训转换为市民,形成别具特色的都市田园人居环境。在景观风貌方面,提出一步突出西域风情的本土地域风格,追求小巧精致,突出融合品质和文化内涵。

(三)抓好四大工程

当前来说,一是抓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三溪五湖百塘”生态景观建设,重点实施阳关东路和314线省道绿化,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建景增绿、建路扩绿、立体增绿、以水补绿等一系列措施,持之以恒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扎实做好城市重要街点鲜花摆放、植物造景、标牌造字等景观工程。二是抓好城市“亮化工程”。精心做好路景、绿景和建筑物的灯光设计,把城市亮化与环境美化相结合,实施城市亮化工程,重点做好风情城夜景灯光改造提升、314线道路路灯安装等工程,完成25幢城市建筑物夜景灯光设置。三是抓好城市“净化工程”。清除景区景点、城乡结合部、社区结合部、居民居住区的垃圾死角,净化城市环境。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两座垃圾中转站,提升垃圾处理能力。认真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加强临街门店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四是抓好“安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实施城乡住房保障工程,完成安居苑住宅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及公租房装修,大力建设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确保困难家庭有廉租住房,拆迁住户有安置住房,低保户有公共租赁住房,切实做到民有所居,让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作者:李树民

第3篇:数字化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为全面提升东营市城市管理水平,近期东营市编办会同市城市管理局考察学习了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和省内部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已迫在眉睫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从2005年开始推行“数字城管”建设工作,试点的三批共50个城市已全部通过住建部验收。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会议,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要求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3年实现地级城市数字城管的全省覆盖。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全省沿海设区城市在2011年前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12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管建设工作。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目前,东营市实施数字城管已具备成熟的基础条件。一是技术已比较成熟,特别是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互联网应用、3G通讯技术、视频监督、数据传输等应用广泛普及,为建设“数字化城管”提供了充分条件。二是2008年市园林处开发建设了数字园林项目,2009、2010年,东营市开发区、东营区相继开始建设“数字化城管”并已投入使用,为中心城区建设“数字化城管”积累了经验。三是机构改革后,我市的城市管理体制为数字化城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为数字城管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外地经验做法

杭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管第一批试点城市,从2005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城管的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体制顺畅、制度规范、运行高效的“杭州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分开的“两个轴心”的代表。常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2007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创造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地级市新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合二为一的“一个轴心”的代表。目前,两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均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深层次分析两市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措施效果,共同之处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保证城管工作组织有力。杭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近期拟与同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整合,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处置中心为城管办所属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34人,内设5个处,由行政执法局信息中心和城管办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常州市专门成立了城管委(虚设机构),市长为主任,26个部门、县区为成员,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和监督指挥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其中监督指挥中心设置了监督受理、指挥协调、综合考评等3个职能科室。

(二)以严格考核为手段,提升城管工作权威性。杭州市通过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招聘400名监督员,将市直38个部门单位和15个县市区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每月在《杭州日报》排名公示,并形成市委、市政府专报,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目标;常州市招聘平台管理员30人,监督考评员50人,将26个部门和区纳入考评范围,天天打分、月月考评、季度考评,在政府年度综合考评中占1分,通过“问责制”来提升城管水平。

(三)以制度建设为支撑,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杭州市从2004年开始,围绕“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要求,先后修订、制定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环境作业规范》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0余件,基本做到有章理事、有法管事;常州市从2006年以来,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各类长效管理措施、规定20多件,为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实现城市管理的联动高效。两地均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2319热线被整体并入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并与12345、110等应急服务热线无缝连接,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三、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构想

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移动通信、无线传输、高速网络、三维地图、地理信息、卫星定位、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建设事业12319”、“市政111”、“城管执法111”等城市管理资源,建立起完整高效闭合的,对城市管理领域内的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问题进行科学化处理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推行万米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建立起“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形成高位监督、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市直有关单位、区政府(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司其责、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一)实施内容。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为依据,初步确定五大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和四大类事件(市容环境、广告牌匾、施工管理、街面秩序)为主要管理内容,随着系统完善,逐步扩大覆盖面,提升数字化城管的广度和深度。一期工程首先对东城区域内城市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管理,对东营区、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城市管理内容实行监督管理,预留向非城市管理部门、各县区扩展接口。二期工程逐渐扩大到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

(二)总体架构。构建“三个系统、六套程序、两项制度、十个子系统”。

1、三个系统:一是监督指挥系统。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中心,在东营区、开发区设立指挥中心。二是信息采集系统。参照杭州、烟台等地做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招标采集公司,订立合同,建立考核办法,由采集公司负责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三是处置办理系统。依托城域网在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单位,移动、电信、联通等有关企业及东营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油田相关单位建立信息传输网络,能够将指令及时下达到相关责任单位。

2、六套程序:依托信息中心平台,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工具将网格内的部件、事件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立案程序—派遣程序(协调派遣)—处置程序—核实程序—结案评价程序六套程序,建立起市场运作、高位监督、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3、两项制度:一是信息采集员考核制度。根据“市长热线”、“12319热线”、“市政111热线”、市领导批示、媒体曝光情况考核信息员工作成绩,并落实奖惩。二是责任单位考核制度。根据信息中心平台自动生成考核成绩,每月公布一次,年底成绩列入综合考核。

4、十个子系统:依托公安局地理信息平台,对市城市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供暖、供气、市政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普查,标注地理坐标,绘制东营市城市管理三维地图,开发建设数字化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化城管通信等系统。

(1)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水源地、泵房、处理车间、主管网等主要供水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水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2)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热锅炉房、换热站、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暖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3)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气门站、减压箱、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气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漏气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4)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对管理区域内的公园、绿地、水系等园林基础数据进行普查,为园林行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进工具,使其在绿线规划及管理,园林绿地现状和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审批与执法,绿地系统养护,各种事件处理,珍贵树木的管理,绿地改造与设计,植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植保等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5)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在中心城区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排水泵站、道路、桥梁、路灯等重要位置安装监测监控、报警设备,对市政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时监控,对相关问题及时预警。

(6)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整合现有公安有效监控资源,新建部分监控设施,对城区市容管理重点区域进行全时监控,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及时得到有效处置。

(7)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建设指挥调度系统,在重大行动、重要活动、防汛、抢险等活动中,及时掌握相关城市管理资源情况,发现相关问题,合理布置人力物力,使相关资源最合理、最有效利用。

(8)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地等区域安装无线监控装置,24小时监控并实时传递信息到监督中心,有效解决工地带泥上路、噪音扰民、工地管理等相关问题。

(9)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所有工作车辆加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出工作车辆的实际位置,并可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回放车辆工作轨迹,对加强工作用车管理有明显作用。

(10)数字化城管通信系统。通过移动城管通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对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进行迅速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通过照片和相关信息的传输应用,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传递到监督指挥中心,为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工作提供依据,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落实问题、反馈问题的有效工具。

作者:于新生

第4篇:城市环境卫生调研报告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就在各地政府纷纷大张其鼓地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等时,他们往往却忽视了创建这些“城市名牌”的基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投入。

为了较准确地掌握我省环境卫生行业设施建设、设备配置的状况,以及各地财政对市容环卫的投入情况,我会对本会环卫会员单位所在市、县、镇环卫状况、环卫投入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有(1)当地环卫基础设施、环卫装备情况;(2)财政对环卫投入情况以及卫生清洁服务费与垃圾处理费收缴情况;(3)环卫职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情况;(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

调研采取表格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环卫基本情况调查表》、《环卫经费情况调查表》、《环卫职工待遇情况调查表》和《垃圾处理设施调查表》四个调查表格,发放给各地环卫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实地调研走访了揭阳地区的揭阳市、普宁市、揭东县、揭西县和惠来县;茂名地区的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电白县;清远地区的清远市、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清新县、连山县和连南县;以及珠三角的深圳市。并对126个环卫会员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调查表格113份,回收率89.7%。

调查结果按调查项目要求采用ecel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并按《“十一五”广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的广东省片区划分进行片区比较分析。

片区的划分按照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经济及人口规模,分为以下四个片区:珠江三角洲片区、粤北片区、粤西片区、粤东片区。

珠江三角洲片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6个地级以上市整个行政区域以及江门、惠州、肇庆等3个地级市的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面积约5.45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30.62%.粤北片区包括韶关、清远等2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0.79%。

粤西地区包括茂名、湛江、阳江、云浮等4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江门市所辖的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和肇庆市所辖的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土地面积面积约3.85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2.63%。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揭阳等6个地级市整个行政区域和惠州市所辖的龙门县,占广东省面积的4.80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26.97%。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市容环卫现状

1、环卫管理体制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除广州市为政府行政部门外,地级市的多为政府行政部门属下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1个地级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梅州、汕头、茂名、阳江和清远有全市的环卫专职管理部门,其余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设局等)内设机构的一个部门负责(或兼管)。其它市(区)、县的环卫管理部门基本为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多数管干一手抓。

2、环卫运作模式

我省环卫现有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种是管干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求政府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市环卫服务,同时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种模式以中山市为代表。一种是“一把扫”扫到底(包括内街)的模式,它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管理部门有较强的内部管理统筹能力,这种模式以清远市为代表。还有一种就是分级管理模式,市(区)、县环卫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公厕清扫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街道(镇)办事处负责街巷、居住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这种模式要求各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环卫主管部门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地方仍未能解决交界接壤区域相互扯皮、协调难的问题。这种模式在省内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3、环卫行业服务现状

我省环卫行业服务现状可分为两部份:其中环卫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业清洁服务基本已企业化、市场化;但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是以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运作,比以企业方式运作费用相对要低些。

二、市容环卫经费

我省城市环卫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部份,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级政府的补助;二是居民、单位交纳的清洁服务费、垃圾处理费等专项费用。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并运营大型的垃圾处理设施。

1、政府对环卫经费的投入

环卫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投入的经费。

调查显示对环卫投入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方面。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应该肯定珠三角片区比其它片区大,尤其是城市里的设施建设规格高,设备装备充足。其它片区地级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的建设装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城市化”推进,出于“民心工程”的考量,对可作为其标志物的环卫设施如公厕等的建设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尽其所能给予投入。但对于其它环卫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关注则相对较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区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6座,其它片区暂时没有,我省的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珠三角片区建有符合国家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11个,但管理水平与其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则要逊色得多。本次调研珠三角片区填埋场只有5个达到、1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北片区填埋场只有2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东片区只有3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西片区无一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32号)。

目前我省21个地级市中尚有个别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云浮、珠海、韶关、阳江市的填埋场在内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进入规划环评阶段,汕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暂时还没有起动。部分地级市的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确实还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说,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这是环卫日常工作的主要项目,占了日常经费支出的大部份。如果从环卫经费支出中删除设施、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剩下的作为日常费用,按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其它费用开支的权重分别为0.

45、0.4和0.15计算,可以发现各地投入清扫保洁的平均费用最高不超过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仅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范围。珠三角片区的投入明显高于其它片区,其中以广州市的投入最大,这与广州市作为南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市容环境卫生要求高有关。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费用方面,珠三角片区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费用显然比其它地区高,其中以佛山地区的平均费用最高,这些大概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扩大,运输距离远,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有关。见表1。

表1我省不同片区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单位费用比较

数据显示我省大多数城市在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城建[1994]238号)第四条规定“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所需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或调整。”一些城市市区范围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多,清扫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可相应的环卫投入却没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维持在较低水平。

我省许多城市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或有意回避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是一项政府必须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性服务事业,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环卫日常维护的投入上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谈到环卫体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员就盲目地认为环卫作业市场化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而从没有分析过当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时,政府可能减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会增加什么费用,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因此不少地方在环卫作业招标中无根据地采用“价低者得”,结果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上不去,出现市民投诉多,环卫工人上访的尴尬现象。

2、环卫专项收费

环卫专项收费指的是城市环卫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经物价部门批准对城市居民和单位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清洁服务费。

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财政收入欠佳,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常维护费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环卫专项收费补充。由此可见,环卫专项收费在维护城市市容环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的结果表明:超过40%的城市,市容环卫支出的30%以上来自环卫收费(其中约19%的城市甚至超过50%)。这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虽然环卫专项收费有法律依据,并经各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收取,但环卫收费难,不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困扰各地基层环卫部门的难题。

基层环卫部门费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工作:主动配合政府及物价管理部门调研,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费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取市民对环卫收费的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媒体、社区、相关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宜传、收费代理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依法收费,与法院做好沟通工作,将收取卫生清洁服务费的法律依据提交给法院,争取法院支持环卫部门通过法律途经解决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个别单位恶意欠费问题。这方面南雄市和丰顺县曾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环卫收费是合理合法的,增强了缴费自觉性;二是给欠费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了拖欠缴费的现象;三是提高了收费率,保证了环卫工作顺利开展。各地环卫基层往往把法院作为是环卫专项收费依靠的最后一招。

然而11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五华县环卫所与曾雪泉城市卫生服务费纠纷一案的批复》指出“五华县环卫所依法取得《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根据县政府的规定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曾雪泉拒绝缴交垃圾服务费,五华县环卫所作为五华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单位,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本案争议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属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已成为各地法院受理环卫专项收费纠纷的一个案例。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政府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环卫专项收费纠纷依法是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解决的。但正如南雄市环卫所的法律顾问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只是根据国务院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尽管我国政策法令早有对污染物“谁产生,谁付费”的法定原则,但对环卫专项收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纵观我省的环卫专项收费的相关法规,没有一个对拒交环卫专项收费作出行政处罚的详细规定。因此各地的收费操作基本上是缴费义务人自觉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后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尴尬局面。这对自觉缴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的反映。

三、市容环卫职工待遇

1、环卫职工待遇

调查数据显示,在环卫经费支出中,人员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见表2。

表2人员费用占环卫经费支出的比例据统计80%的环卫部门,人员费用(指工资、社保)占日常经费支出的60%以上。而一般制造业,人员费用大约占制造成本的19~23%。由此可见:

(1)环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市容环境卫生的维护方面。即使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保洁仍旧是以人工为主。

(2)由于在环卫经费开支中人员经费占的比例过高,环卫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人的收入。经费投入不足意味着工人劳动价格低于实际价值。

从全国范围看,环卫工人工资偏低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以我省各地政府颁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准,本项调查结果显示环卫一线临工、合同工的工资收入明显偏低,有约12%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5%以上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正式工工资平均约为临工、合同工的1-3倍。结果见表3。

表3一线环卫工人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的比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21号令)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如果以此要求来衡量,那么约50%以上的地方临工、合同工收入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与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各地级市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较,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环卫一线临工、合同工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仅为当地平均水平的0.5-0.7倍,只有广州、深圳和珠海市区等少数城市达到0.8倍。

除工资收入低以外,各地未给环卫工人购买足额社会保险。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3%的基层环卫部门没有为一线环卫工人(含临工、合同工)购买任何保险,25%的为部分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险),只有22%的为全部工人购买了社会保险(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险),另有约10%的只为工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从表4可见,未买保险的主要集中在我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珠三角未买社保的也是一些经济相对较差的县市。

表4一线环卫工人购买社保比例统计

据调查,各地未给环卫工人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有:

(1)地方财政较差,环卫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这些地方从干部、正式工到临工都没有购买任何保险。

(2)大多数地方的财政拨款只能满足编制内人员(甚至少部分人员)购买社保,其余的必须由基层环卫部门自筹,这是导致大多数地方没有为临工购买社保的主要原因。

(3)由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低,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工人本身也不愿单位扣缴社保费,于是一些单位采取将单位应缴的社保费发给职工,由职工自行购买社保。

由上述可见,如果政府只注重扩大城市区域,却不同步增加对城市环境卫生维护的投入,那么最直接损害的就是环卫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环卫经费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环卫作业的质量,市容环境质量下降,造成市民对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的不满,间接损害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让人质疑政府的管理能力,同时也极易诱发市民拒付环卫专项收费的心理。

2、环卫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和技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标准。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建人[1996]606号)提出道路人工清扫标准为:

本次调研的市(区)、县的环卫基层单位,道路清扫保洁区域均为所在地

一、二级道路。根据各地城市规模、生活垃圾产量、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以及管理层的要求等因素,参照广州市清扫保洁工占环卫职工总数的平均值为63%,最大值为72.5%,地级市清扫保洁工比率按平均值63%计,市县街道按最大值72.5%计,测算清扫保洁工的工作定额,结果显示75%的城镇环卫工人人均清扫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其中有40%甚至达到了7000平方米以上,只有约25%的城镇人均清扫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这些城镇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按片区统计珠三角清扫保洁工人均劳动定额是最高的(见表5)。我们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环卫工人人均清扫面积一般都大于6000平方米/人日。创“名牌”多的城市环卫工人的人均清扫面积也大。

表5各片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

一、二级道路)比较

环卫工人这种超劳动定额的原因主要有:

(1)经费不足。城市扩大了,政府对环卫的投入不足,环卫部门无法增加人力,只能不断提高原有环卫工人的劳动定额。

(2)环卫招工难。环卫作业以露天为主,起早摸黑,日晒雨淋,面对的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劳动强度大,待遇差。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部分工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同等的收入在别的行业(如服务业)干比环卫轻松干净,同样的辛苦(如工厂)比环卫挣得多。因此目前无论珠三角或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都出现了环卫招工难的现象。

(3)各地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忽视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定额是控制环卫日常作业人工成本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它对保护工人利益、监管企业运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环卫行业使用的是1996年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历时十年之久。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作业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原来的劳动定额应进行定额标准的调整。

四、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在严格贯彻执行政策、法令的同时,加强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为我省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市容环境卫生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具体建议:

1、省建设厅督促尚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地级市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建设经费、用地等关键问题,按程序开展各项工作。针对部分城市政府财政对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堪重负”的问题,除了给予“治污保洁”资金的补助外,应建立一个鼓励、指导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进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平台,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并切实落实,从而加快我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

2、针对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视(或不清楚)对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中“城市环境卫生维护费用”的落实和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的问题,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督促各地政府切实落实城建维护费中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维护经费的专款专用,而且随着城市扩大、要求提高而适当增加。

3、针对各地环卫专项收费难、收费率低的问题,建议省建设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环卫专项收费征收工作的意见,从费用收缴渠道、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规范,指导各地环卫专项收费的工作。同时建议省人大、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拒缴环卫专项收费的行政处罚法规,推动“谁污染,谁负责”的公民责任落实,解决国家财源流失的问题。

4、各地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环卫监管、环卫作业等),改变事业单位不计成本、政府工程不计成本的陋习,使政府主管部门对环卫这个公共服务产品的投入心中有数,实事求是。避免环卫作业招投标中“低价者得”的现象发生。

5、根据我省的情况,制定我省的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及费用定额,使各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一个更切实可行的依据,强化劳动定额管理。

第5篇:城市卫生管理调研报告

按照市.区的安排,近年来,我对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予以报告,供审议参考。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经过市人民政府不懈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履职尽责,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环境更清洁、秩序更优良、城市品牌形象初步显现,基础设施和功能发挥日趋完善,有效维护和保障了城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

(一)政府高度重视。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把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市民意识、法治意识作为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来抓,采取单位组织学、重大节日集中宣传,组织巡展巡讲等形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先后印发《环卫公约》、《城管知识问答》、《规范城市市容秩序的通告》等学习宣传资料。整合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开设“市容和环境卫生”专题栏目和节目,正反典型报道相结合,对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人和事予以公开暴光。大力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开展“城管文明市民”和“城管文明之家”评选活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和文明意识,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引导,逐步形成了“咸阳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风尚。

(二)基础建设加快。按照我区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市场、临时市场,规划设臵了卤菜、夜啤酒、小吃、小百货、水果、花卉、修配、仓储、娱乐等开放便民区,推进城市功能分区。千方百计开通城市公交,方便市民出行。整治了小街小巷、并安装简易路灯,新建了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大力实施雨污管网改造等,使城市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服务效能大大提高。

(三)管理规范有序。市、区两级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紧紧抓住市容和环境卫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包绿化、包净化、包美化、包亮化、包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门前五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生活垃圾袋装,定时巡街清收,封闭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管养维护,灯杆广告位特许经营,合理设臵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座商归店、农贸归市、摊点归区,重点整治城市“牛皮癣”等城市管理的有效举措,初步形成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人民爱”的良好氛围,多数市民表示满意。

二、主要问题

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人的城市意识不够高。由于我市农村进城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受到一些旧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习惯城市生活的方式,不熟悉、不遵守城市行业规则,甚至破坏城市规则,对城市化建设管理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城市意识有待进一步提

高。例如:乱扔乱倒,乱排乱涂,随地吐痰,一些较偏僻的街巷垃圾、杂物堆积、无人清扫,摆货出街,乱摆乱卖、车辆乱停乱放,损坏公共设施,绿化等现象仍较突出。

(二)功能不尽合理。在经济欠发达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地方,一般会导致管理向利益让步,规划向开发让路,环境向建设低头等无奈选择,使城市的公益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滞后,一些居民集中区、商业繁华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农贸集市、城市主干道和繁忙街口,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功能较差。

(三)管理力度不够。城市管理职责分散,责权分离,主体错位,重复管理,无人管理,交叉管理,表现明显,随着城市发展和法治步伐的加快,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体制、机制有些不相适应,特别是城建管理、交通管理、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体制不够顺、制度不够全、工作不够细、管理力度还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城市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法治意识,增强广大市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认同感,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归宿感,增强广大市民遵守、维护、参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深入人心、深入民心,形成市容和环境卫生由全体市民共建、共有、共享的良好城市心态。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将学校、专业性市场和

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机动车辆停车场建设和临时停靠车位的划定,红绿灯设臵以及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公厕、城市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尤其是商业性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力争用1-3年时间,完善城区主干道、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公厕和交通红绿灯设臵,加大雨污管网改造力度,实现雨污全部入网分流。

(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随着城市框架日渐拉大,建筑物应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详规进行建设,同时把好建筑物的景观关,各职能部门应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处违法行为,要集中整治“脏、乱、差”和卫生死角,切实解决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乱占道路的行为,抓好城市光亮、光彩、绿化建设,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强大合力。

(四)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研究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稳定队伍,妥善处臵呈上升趋势的城管各类矛盾,推动城管水平上台阶。

第6篇:城市环境调研报告

——永川区体育中心绿地

调查时间:2011.3.17

调查地点:永川区体育中心附属绿地

关键词:城市绿地功能设施人性需求

摘要:此次调研的开展主要针对永川区体育中心功能用地的使用现状,具体内容包括体育中心附属绿地的现状,设施,交通以及游客分布状况,满意程度的调查。然后通过对调查的各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绘制出功能用地现状图;游客满意度与设施分布图;交通、休憩、活动等和游客在某一时刻的分布图,并附以调研报告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说明。

调研内容:

1. 位置与概况:

该地位于红河校区东南方,右接体育馆,左邻奥兰半岛;同时该地又位于兴龙大道和红河南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方便人们到此游玩,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有利于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集散。

2. 周边环境:

该绿地附属于永川区体育中心,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配建有6块篮球场、4块门球场、6块网球场及一个小型的游乐场。且临近居住小区,如:奥兰半岛,五米阳光,永奥巴塞罗那等。

3. 功能分区:

该场地主要用于人们的娱乐休闲和大型的体育、文化活动的举行。分为体育活动区、娱乐休闲区,人流集散

4. 使用者群体:

由于该地位于奥兰半岛和体育馆之间,所以出入该地的人群主要有:

(1)附近的居民,早上,可以在此晨练;茶余饭后,会在此地休闲、散步。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此休息、纳凉。

(2)游乐场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休息场所,人们在玩过游乐设施之后可以

在此休息。

(3)大型比赛或活动举办时人们可以到此休息。当体育场有大型的活动的时候,此地既可以休息,也有疏导的功能。

5. 视线分析:

(1)该地较平坦,在入口处向内观望,周围无高大遮挡物,视线较通透,且两侧流畅、舒缓、轻盈的云带线条花坛既体现了灵动的线条美,也起到了引导人们视线的作用;

(2)当人们站在高处俯视的时候,下沉式广场色彩丰富的铺装与该绿地相互衬托,形成了和谐多变的景观效果。

6. 种植绿化:

该地区整体绿化率较低。乔木以小叶榕、香樟为主,灌木以女贞为主。绿化覆盖率较低,配置形式单一,大片地裸露在外,没有做到乔木、灌木、草坪的合理搭配。植物管护不当,没有做好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以及造型修剪,以至于杂草丛生,树木大量死亡。

7. 参与者对观察的空间进行的分析:

该地区位于居民区和体育馆之间,紧邻游乐场。是附近居民休息娱乐、颐养身心的场所;也是游人和路人休息的场所,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但是该地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多座椅受到人为损坏,已经不能起到供人们休息的功能;其次该地绿化较差,无高大乔木,夏季不能起到纳凉的作用,杂草丛生,影响美观。

8. 设计及服务改造建议:

(1)丰富植物配置形式: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合理搭配。

(2)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选择彩叶植物以保证四季景观的丰富多

彩。

(3)充分利用不同园林植物观花,观果,观形,观叶的作用,用园林用途各

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以及造型修剪,营造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4)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香化植物进行搭配,

(5)此地应注重对植物的后期管护工作,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植物的造型修

剪并定时对花坛中的杂草进行清理。

(6)该场地应改变座椅相对而置的方式,弧形花坛两边的座椅应相互错开,

避免使用者相对而坐引起不必要的尴尬,且座椅旁应种植一棵乔木,既起到点缀景观的效果,又能为休憩的人们遮荫纳凉。

(9)足球场西侧绿化带内应种植一些灌木或小乔木,既能起到道路绿化的作

用,也能将足球场与车行道进行隔离,减少过往车辆及人流对足球场的干扰。

(8)门球场东侧的水池是该地难得的一块水景,应充分利用以丰富该地的景

观效果,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并做好泊岸的绿化配置和园路设置。

(9)该场地的路灯多数已被损坏,无人修理,弧形花坛两侧的路灯设置过低,

光照范围有限,应予改进。

(10) 该场地园林设施不够完善,应添置如垃圾桶,圆桌,园凳等基本设施。

该场地园林设施不够完善,应添置如垃圾桶,园桌园凳等基本设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9. 综合评价场地是否符合人性需求:

总的来说,该地位于城市中以及交通繁华处,能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但是,有些硬件设施又不够完善,植物造景比较单一,阻碍了该绿地城市景观功能的最大发挥。

(1)该绿地紧邻游乐场,体育中心两块活动区,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园椅,营

造了相应的绿色景观,为人们提供休息区域,符合人性需求。

(2)园椅布置在云带矮墙旁边,有一定的背景墙,增强了使用者的安全感,

但园椅相对而置,中间毫无遮挡物,使用者必须相对而视,不符合人的私密性空间设置方式。

(3)该绿地景观设计方面,植物种类单一,没有做好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的合理搭配,观花植物,芳香植物,彩叶植物几乎没有,不符合人们追求多彩而丰富的景观享受。

(4)该绿地管护较差,硬质景观单一,施工中的铺装杂乱无人清理,影响人

们的游览兴致;且路灯与园椅大都被损坏,没有及时修理,给人一种凌

乱之感。

(5)该绿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垃圾桶的设置,给游人带来了极大的不

便,也不利于绿地了卫生状况的保持。

第7篇:关于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局党委关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各自主管工作进行一次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的要求,最近,我和局政策法规股(局城管办公室)的同志一道,先后深入到城管监察大队、环境卫生管理所、园林绿化管理所、城市客运管理所、城市燃气管理所进行了认真、细致、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且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探讨。下面,我就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分基本情况、主要工作、主要问题、打算建议四个部份,作个简要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担负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有城管大队、环卫所、园林所、客运所、燃气所五家单位。其中差额补助事业单位2家(城管大队、环卫所),其它3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五家单位基本情况如下:

1、城管大队:定编60人,现有干部职工82人(含退休3人、外借5人、停薪留职3人),前勤64人、后勤8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建监察条例》,按照建设局授权对城市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和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2、县环卫所:定编 110 人,现有干部职工 227 人(含退休 27 人、正式工 135 人、临时工65 人)。主要担负城区 131.6万平方米面积的清扫清运任务,并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依法实施环卫监督和检查。

3、县园林所:定编 20 人,现有干部职工 37 人(含退休 3人、精神病患者 1 人、绿化管理维护 16 人、绿化监察 7 人、收费 5 人、行政后勤 5 人)。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对损坏绿化设施及花草树木的行为进行查处,以及城区绿化费、绿化延误费、绿地临时占用费、绿化补偿费的收取;绿化维护面积28万平方米。

4、县客运所:定编5人,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主要负责全县城市公共客运市场日常监管,从事城市公共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及市场准入、运营和退出事项的审批,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城市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和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工作。

5、县燃气所:定编3人,现有干部职工2人,主要职能是依据《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负责燃气的规划、工程建设、设施保护、经营、使用和燃气器具的销售、安装、维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上述管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去年周 勇书记、吴 烨县长先后视察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后,我们建设局更是创新举措、增加投入,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探索管理机制,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客运、燃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够明晰、力量不够整合、步调不够协调、管理不够严格、审批不够规范、执法不够到位等问题,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浠水实际,探索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新模式,力争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力量,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自去年9月5日起,制定了《浠水县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工作方案》和《责任区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划定了责任区,成立了工作专班。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2、加强客运市场管理,“禁麻”任务全面完成。为解决“麻木”载客扰乱交通秩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前年县委、县政府拿出资金700万元,对城区1168台“麻木”进行集中收购处置,使经营了近6年的“麻木”车全面退出了城市客运市场。“禁麻”后,我们采取调整公汽营运时间、新开第9路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运营车辆15台(公汽共计95台)、新增出租车36(出租车共计250台)、督促出租车提高运行率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禁麻”后市民出行难题。去年5月份以来,为解决“摩的”非法载客问题,县政府成立了以建设局力量为主的“禁摩”专班,共查处非法载客摩的783台,行政拘留2人,公安留置1人;同时进一步规范城区公交客运市场,对非法载客黑车进行了严厉打击。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对城区公交枢纽站组织了站址初选;对公汽候车站(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建设,共规划建设公交候车亭167个,其中站亭59个、站点108个,今年五月已经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3、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广告市场初步规范。为搞好户外广告清理整顿工作,我们成立了清理整顿专班,对那些在设置地点、规格、工艺水平及发布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户外广告,在向每户广告业主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逐一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进行限期整改。整个活动期间,我们共发出整改通知书 939 份,并对逸林居、雅仙居等广告招牌按要求整改到位,还有几处布面破损陈旧的广告,按要求进行了更新。对那些违反有关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没有合法审批手续、或经合法批准设置但期限届满、影响市容、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责成设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自去年7月8日组织第一次户外广告强制拆除行动以来,累计组织行动21天(次),城区拆除或强制拆除各种违规广告牌共723块。

4、加强专项综合整治,城区秩序明显好转。一是突出重点街道整治。对宜化福瑞德路段,成立专班专人管理,效果显著;对城北大市场、新华正街、新华北街、丽文路、车站路等群众意见较大且影响浠水形象的街道,我们增派力量,加强管理;早中晚时段,组织机动巡逻纠章组进行巡逻纠章,力争在管理上不留空档,使城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二是突出重点行业整治。与有关职能部门一道,突出加强了餐饮、建材等行业的临街经营秩序整治。特别是对出店经营和乱写办证号码、牛皮癣等违规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对那些钉子户、难点户,依法申请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中仅去年一年就申请县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共 32 起,其中学堂路花店经营者顿**、莲二塘路早餐经营户姚*,因违章占道经营,先后被司法拘留,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部位的整治。对城区 7 个出入口的垃圾和经营摊点,我们通过联合行动,进行专项整治,并加派人员管理,出入口环境卫生面貌有所改善。对县人民广场,我们通过整合人员,整合职能,加大管理力度,效果明显,受到市民肯定。

5、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面貌明显改善。为确保整个城区清扫保洁质量,县环卫所坚持改革创新,督促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加强各个工作环节的督办落实;对清扫人员实行划片包干,城北由三个清扫组负责,城南实行清扫保洁权公开竞标拍卖,新的运营管理模式,让职工增添了危机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加大洒水除尘、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力度,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与此同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来动内需政策的支持下,我县城区首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已经进行实施阶段,今年底将会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改我县垃圾场建设的空白。

6、加强城区绿化建管,城市绿化水平得到提高。园林所将主要精力用在了雪灾后苗木恢复救治、病虫害防治和抗旱保苗上,先后投资 2 万多元用于病虫害防治,投资 5 万多元用于抗旱保苗。同时,不断加大对危害绿化苗木、破损花坛设施的处罚力度,仅供电公司乱砍绿化树木一起案件对供电公司和内部干部共处罚 2 万多元。

三、主要问题

由于政策、环境、体制、机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

一是管理共识未形成。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城市意识、文明意识、责任意识却较低。如在环境卫生方面,尽管有垃圾收集车每天三次轮流收集,尽管城区有 70 多个固定垃圾投放点,尽管环卫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但有些市民为了省几脚路,就是不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乱扔垃圾果皮纸屑、乱泼污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设施维护方面,我县先后购回 5 批垃圾桶,每次投放在大街上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推倒打破、烧坏或偷走;城区街头每年补栽行道树 XX 棵左右,但一些店主怕树长大后影响其生意,用滚烫的开水偷偷淋树根。每年城区花坛、绿化带被车辆撞坏 100 多处,前面修好了,后面又弄坏了,还找不到肇事者,设施的损毁令人十分痛心。在责任意识方面,有人认为城区管理、秩序管理只是城建部门的事,不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抓,秩序未管好是城建部门没有尽到职责。不少人是按个人利益判断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管松了,影响到本人行车走路就提意见;管严了,影响本人生意或者感觉不舒服也提意见,认为浠水大不了是个县城,没必要管理那么严,城管工作经常处于两难境地。

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曾经成功采用的“门前四包”、“庭院三包”机制名存实亡,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不明确,难以形成合力。如: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需要交警部门出力,出店经营、乱摆摊点的管理需要工商部门出力,白色污染、餐饮卫生管理需要环保、卫生部门出力,车辆运营秩序管理需要交通部门出力。目前尽管各家都在管,但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三是管理设备难保障。目前,城管大队、环卫所、园林所、客运所等承担城区主要管理职能的单位,在收入不足、支出增加的情况下,难以添置管理设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如环卫所只有二台垃圾压缩车和一台东风洒水车已到报废阶段,长期超负荷工作,要保证城区垃圾日产日清,显然是力不从心。针对城管长期无车的实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建设局挤出5万元资金支持城管大队购买了一台面包车,但远远不能满足执法巡逻的需要;园林所急需一台高空修枝作业车也无法落实。

四是管理创新难进行。创新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够进行的,如创办专业市场、特色街,单靠城管一家很难实现。对多年来想解决的流动摊点划行归市的问题。

第8篇:环境保护局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调研

环境保护局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

模范城市的调研

环境保护局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调研

摘要:较全面的介绍了全国各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情况,对应国家创建指标详细分析了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具体差距以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与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在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同时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环保模范城问题分析创建对策[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 根据市委《关于筹备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调研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我局

结合我市环境和环保工作现状,对《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环保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以及《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纲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沈阳、大连、长春等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及创建有关情况

全国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基本情况及部分城市的创建经验

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由于其不仅仅看重城市的环境指标,更注重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内容广泛而丰富,获得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一个城市现实环境的认可,更是对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公认的“含金量”较高的称号。因此,自1997年实施以来,在国内外已有较高的认可度,全国已有青岛、杭州、威海、张家港等数十个城市通过了考核验收获

得了这项殊荣。从东北三省看,大连市最早通过了考核,与我市相邻的长春市底通过了验收,沈阳市正在实施三年创建计划,计划明年通过验收。从省内的情况看,大庆市在我省率先获得了这个称号。从我们实地考察调研的情况看,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有一些共性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借鉴,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市委、市政府对创模高度重视环把创模作为全市的重要目标,切实在人才物力投入上给予倾斜,举全市之力抓推进。

2、实施大规模的企业搬迁改造。95年以来大连市共有120余家污染企业迁出市区,搬迁改造后的企业经过严格的环评,通过技改和推行清洁生产均大大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平均削减率在90%以上,实现了通过单纯末端治理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3、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

基础建设步伐。90年代初大连还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但通过“八五”特别是“九五”的建设,目前已有6座污水处理厂在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0%,并计划“十五”期间再建5座污水处理厂,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率。长春市近两年也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了50%,攻克了这个创模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年通过了国家验收。沈阳市为实现三年创模目标在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率的基础上,拟在三年内建设3座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

4、重点依靠联片供热解决烟尘污染问题。实行小锅炉并大锅炉的政策,近年来,大连市通过以大并小、以新并老,并网11片,2吨以下全部禁止和拆除,综合治理锅炉2800余台,拔掉烟囱2100根。沈阳和长春市也分别拔掉烟囱1000余根。

5、实施大规模城市生态和绿化建设。近年来大连市共新增绿地1300万

m2,绿化率达到了41%。长春市则由于良好的绿化基础和近年来的绿化建设,城市绿化率高达%。同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扬尘,规划了550米宽、90公里长的环城绿化林带,现已完成了150米宽绿化带的建设任务。

6、执法力度加大。用大连市环保局马局长的话讲:“大连环保工作的力度是打出来的,碰出来的”。去年大连市共对近1万余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额达1000万元,依法征收排污费亿元。沈阳市依法征收的排污费更高达1。5亿元,处罚案件数也达万起,罚款额600万元。

7、实行对区环保部门的垂直领导,建立了比较理顺和合理的科学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工作合力强。早在1994年机构改革时,大连就实行了城区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市局下设5个分局,职能和资源配置合理,市区一心抓环保,较少地方干预,使全市环保工作真正形成了合力。

二、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的进展及对标情况

进展情况

从1998年开始,我市着手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开展了以“蓝天、碧水、安静、绿色、朝阳”等五项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到,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下降到毫克/立方米,全年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累计达281天;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分贝,比1998年下降了分贝,交通噪声下降到分贝,比1998年下降了分贝;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国家考核指标调整和我市对标情况

11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文件对环保模范城指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为28项指标,新指标体现了定性与定量项结合的原则。其中,基本条件3项,属定性指标,另有定量考核指标25项。在

25项考核指标中,人均gdp、经济持续增长率、人口出生率等社会经济指标5项;空气污染指数、城市水功能区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等环境质量指标5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集中供热率等环境建设指标10项;环保机构建制、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等环境管理指标5项。调整后的指标还附有实施细则,考核方式较调整前更加准确详细,同时体现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适当照顾。

调整后的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有的严于原指标,有的松于原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总的看对我市较为有利,我市的各项指标正在逐年向考核指标拉近。从我市28项考核指标的对标情况看:

已达到或好于考核指标的有14项,分别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人均gdp;经济持续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

位gdp能耗;单位gdp水量;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城市汽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和制定“创模”规划。

已经接近达标的有10项,分别是:有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26gt;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6gt;35%;空气污染指数%26lt;100的天数%26gt;全年天数的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6gt;9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26gt;90%;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26gt;80%。

差距较大的指标主要有4项,分别是:通过卫生城市验收;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26gt;60%,执行%26gt;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4项指标是制约我市通过环保模范城考核的关键指

标。

三、环保模范城与生态型园林城市指标总体一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一体推进

我市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起步较早,28项考核指标是“九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目标的主要参照指标。但是,由于我市的环境欠帐较多,距28项考核指标至今还有不小的差距。市委、市政府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对标分析,我们认为生态型园林城市的指标与环保模范城的考核指标总体上是一致的,举全市之力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是一次重大机遇,同时,环保模范城创建也会给生态园林城建带来设锦上添花的效应。

我市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指标共分两部分,其中园林绿化指标5项,即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郊区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环境指标5项,即城市环境空气指标、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上述指标全部包含在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的28项指标中,但是普遍高于和严于环保模范城考核指标。其中绿化覆盖率指标比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更高,而且分解成5项指标,更具形象特征和实际操作性,形成了生态园林城指标的突出特点,有利于在一段时间内抓出成效。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中的5项环境指标,也是环保模范城考核的硬性指标。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上述指标中有的指标已经达到要求,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两项指标,目前已经接近了环保模范城考核指标,但是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还有差距。其他生态园林城环境指标与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相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城市污水处理率60%,与国家

考核指标一致。这说明,一些主要环境指标可在达到生态园林城指标之前或同时达到环保模范城考核指标。

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还将间接增加城市环境容量,使各项环境指标明显提高。以生态园林城的绿化园林建设指标为例,大量的城市园林工程的建成和森林绿化面积的增长,将使城市的湿度提高,区域性环境气候发生改变,这些反映在城市环境指标上的变化就是城市环境容量的加大。体现在空气环境质量上就会使市区湿度加大,通风能力增强,使城区扬尘污染减少,受周遍沙尘的影响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下降;体现在噪声环境质量上,将增加隔声吸声效果,可减少交通噪声的辐射宽度,使区域环境噪声指标明显改善等等。另外,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还会对我市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带来促进作用。

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由于我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环境

问题历史欠帐多,因此,要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必须切实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下大决心,有大措施,今后5年应力求在具有牵动性影响的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

切实加大结构调整和污染源治理力度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国家工业生产总量调控目1 2 下一页

第9篇:城市园林绿地调研

指导教师:肖莉

任务书::城市园林绿地调研-长沙市烈士公园为例

城市园林绿地调研

城市环境的认知,是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规划设计构思与策略,往往是从现状调查开始的,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必需能运用合理的调查方式,将规划所需信息收集起来,通过分析整理,用图面形式将你所认知的物质环境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尽可能准确而简捷地表达出调查的内容。通过“城市园林绿地调研”训练,同学应达到如下教学要求:

1、 培养规划设计调研协作与攻关技能;

2、 掌握城市设计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3、 掌握城市设计现状分析与表达方法;

4、 初步掌握设计现状分析方法;

一、 教学目的

二、 任务内容

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的市民休憩娱乐场所,发挥城市中心绿地的功能,强化城市中心绿地的功能,组织同学们对城市中心绿地进行发展策划与研究,研究内容为长沙市烈士公园中心绿地。

2.1调查题目:长沙市烈士公园中心绿地 2.2调查内容:

1.公园外部条件:地理位置、人口状况、交通条件、城市景观条件

2.公园内部条件:地形、水体、土壤、植被状况、建筑状况

3.社会调查与公众参与:游客满意度(使用状况)

三、 报告的结构

1.区位图(场地平面草图、空间及相邻环境的简单描述)

2.通过非参与观察得到的使用者活动的简要描述(谁,和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通过参与观察对空间进行的评价(作为使用者的感受是什么)。

4.公园是否符合人性场所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是该报告的主题部分)。

5.简述对设计及服务的改进建议,以使该环境成为能满足人们使用和享受的空间。

6.改进建议的平面草图

四、 学生分组(由班长负责)

组长:

组员:、、、、

上一篇:人事主管岗位职责3篇下一篇:管理者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