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讲章母亲节

2023-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讲道讲章母亲节

祷告(个人讲道讲章)

祷告

彼前4:7

一、祷告的重要性:

我想最能够表达对祷告重视的经文应该是: 贴前5:17 不住的祷告。 我们肉体的生命离不开呼吸,同样我们的属灵的生命离不开祷告。

你有见过不呼吸还能够活着的人吗?一个不祷告的基督徒也是如此。

“祈祷乃是灵性的呼吸。是属灵能力的秘诀。没有什么其他蒙恩之方可以替代,而仍使灵性的健康得以保全。祈祷使人心与生命之源迳相接触,并加强宗教经验的能力。你若忽略祈祷,或只乘自己方便而间歇无定地祈祷,那么你就会放松你对上帝的持守。灵性的功能丧失活力,宗教的经验也就缺乏健旺与精力了。……” 我们往往因为什么会忽略祷告的重要性?忙。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该如何的重视祷告:太14:23 ,可1:35 ,路6:12。

就连基督在地上生活的时候,他也为所需恩典的新供应而每日寻求他的父,由于与上帝作这样的交往,他才能出去鼓励并造福他人;献身的工人若明白这事,就可得到极大的安慰。

请看,上帝的儿子也向他的父跪下祈祷!他虽是上帝的儿子,但他仍然藉着祈祷加强自己的信心,并藉着与上天交通为自己储备力量以抵挡罪恶,并接济人们的需要。

我们常用忙来取代祷告。我们有紧凑的时间表,忙碌的计划,却没有时间跪下安静的祷告。以致我们只有工作的活动,却没有工作的力量。

这也包括教会的复兴。徒6:4. 我们常忽略祷告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并不清楚祷告能够为我们成就什么。

二、祷告所能够发挥的功效

祷告能够为我们成就任何我们自己所无法成就的事。 撒上1章。哈拿祷告得子。

王上17章。以利亚祷告使雨停止又降在地上。雅5:17 ,18 。 王下20章。西希家王祷告增加了自己十五年的寿数。 祷告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祷告不是例行公事,祷告的价值在于,我们祷告的同时,有一位全能的上帝在真实地垂听着我们的祈求。 祷告的重点并非在于祷告本身。

祷告乃是为要达成我们与上帝之间的联接。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说祷告没有用的原因?

他们所仰仗的是祷告本身,他们不懂得将心贴近上帝。这些人只是把祷告当作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我们打电话不是要对着电话说话,而是要通过电话联络到电话那边的人。

一个人被坏人追,来到了电话亭,却不知道打电话给谁,或接电话的人是谁。这电话能够救他吗? 祷告使我们直接的面对的乃是上帝。祷告的重点乃在于有一位真实存在的上帝。 祷告不是使上帝下来见我们,却是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 祷告就像孩子就近父母。太7:7-11. 睚鲁的祷告并没有使他得到所应得的平安,和所期望的看见。可5章。

信心的祷告首先会享受到内心的宁静。哈拿还有拉撒路的姐姐们。约11章。

三、有效祷告的要素 信心。太21:22 。 信心的体现:

1、不疑惑。雅1:6 , 太21:21 。

你是否以这样的态度来到耶稣的面前。可9章。

信心的范例:约4:47-53.罗马的百夫长。太8:5-10.

2、不灰心。太15:21-28.七次祷告的试验。

有时我们祷告需要昼夜的呼吁。路18:1-7. 悔改。罪会切断我们与上帝之间的联络。

赛59:

1、2.箴28:9 。王8:33-40.。太5:

23、24.和好,饶恕。

四、祷告中今天的应用

1、首先我们要拾起对祷告的重视。诗62:8.依靠。腓4:6 一无挂虑。

祷告是我们今天最迫切的需要。无论我们个人属灵生命的安危,还是教会的复兴发展。 祷告体现出我们所依赖的所仰仗的是谁?是我们自己还是上帝。耶17:5.亚4:6. 出埃及记记载了有关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争战的情形。当时约书亚带领大军上阵打仗,摩西却上山举手祷告。圣经说;“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马力人就得胜。”

两军作战,按常规胜败乃取决于人数的多寡、战备的精良和战士的英勇。但我们发现,在这场战役中却不是这样。 今日的教会最大的需要是什么呢?时近末日魔鬼施展其所有的伎俩攻击教会,我们所有的同工需要同心合意的祷告,我们需要在圣灵中合一,我们需要更多的摩西,亚伦,户珥,为教会举起圣洁的手,同心合意的祷告。 保罗是一位博学之士,但他深知祷告的功效。他不仅为众教会祷告,亦要求众人也要为他祷告。

徒13:1-4.这是初期教会的宣教事工,完全在圣灵里运作,被圣灵所掌管。完全以祷告为开始又以祷告来进行,并以祷告来加以拓展。这样的事工,上帝怎能不在他们中间,怎能没有惊人的果效? 祷告成为安提阿教会侍奉的动力。

今天的教会所最需要的,是最迫切地需要所有参与圣工的人都能被圣灵所使用,在祈祷上大有能力。 圣灵能力的流露乃是借着人。徒4:31-33。这就是人将自己交给圣灵管理时,上帝所能行出的大事。

凡献身为上帝工作的人,无论置身何处,都必有圣灵同在。那对门徒所说的话也是对我们说的。保惠师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圣灵供给力量,支持那在各种紧急局势之中、在世人仇视之下、而努力奋斗的人,并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在忧伤痛苦之中,当前途似是黑暗,将来颇为渺茫,以及我们感到孤立无助之时,──这正是圣灵答应出于信心的祈祷、而使人心获得安慰的时候。

耶稣自己的榜样就是一个保证,证明人只要凭着信心━━一种令人完全倚靠上帝并毫无保留而献身作他圣工的信心──诚恳而恒切地祈求上帝,就必在抵挡罪恶的战斗中获得圣灵的帮助。

我们有时常常盯着教会,也常常因所发生的事情而责备教会,就好象一切与己无关。可现实是,教会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对罪的恶瘤的蔓延与扩散而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效法先知但以理的榜样,像他一样祷告呢?耶利米为耶路撒冷哀哭,尼希米为圣城而流泪,(尼1:4.)保罗也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他身上。我们是否为教会的不兴旺而哀哭呢? 但9:3-6.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是我们自己个人生活中的堕落,和对世界的贪恋促成了教会的软弱。 同心合意的祷告。太18:19-20.这是相互共同的认罪悔改所才能够达成的。 我们的眼光都当集中在耶稣哪里,而不是在任何的人的身上。 徒1:12-14.2:1. 圣灵的沛降,乃是在门徒们达到完全合一,不再为自己争取高位之后。他们同心合意。一切的歧见皆已摈除。并且在圣灵降临之后,他们所作的见证也都是一致的。圣经有话说∶“那许多信的人,是一心一意的。”(徒4:32) 我们今日应为何而祷告?我们是诚心的悔改了吗?是不是也对上帝充满了不信?是否是为了应付属灵的需要而祷告呢?还是只为了自己的生活琐事而祈求呢?是否放弃了争取高位的欲望呢?是否真挚的与身边的人团结一致呢? 每天的预备

惟有那些不断领受新的恩典的人才享有与其日常需要相称的能力,以及运用该种能力的才干。他们并不希望将来有一天可藉圣灵能力的特别赐予,获得神奇的准备以从事救人的工作,而是每日将自己献与上帝,以便他可以造就他们成为合用的器皿。

第2篇:圣经讲道学院释经讲道大纲第二集之1 讲章大纲新的开始

聖經講道學院釋經講道大綱第二集之1 讲章大纲,新的开始

1 讲章大纲 新年主日 主题:新的开始 经文:腓三

12-16 金句: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 引言

知道我们能有一个新的开端是如此美妙。无论我们踏过多少征程,前面有更远的路要走;无论我们是怎样的失败,我们总可以重新开始。

一、我们应该忘记背后之事(腓三

13) 1)过去的罪必得赦免(腓三13) 2)过去的成功不要留恋(腓三13)

二、我们应该瞻望将来之事(腓三

13-14) 1)生命中将发生的事(腓三13) 2)生命中我们的责任(腓三14)

三、要得着主要我们得到的(腓三

12) 1 )祂复活的大能(腓三

10 ) 2)祂救赎的慈爱(腓三10) 结语

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上述所有是开始新生命所需要的。所以忘记我们背后的,瞻望将来的,去获得主耶稣要我们得着的。能以使我们至此的,在于基督的大能与祂的慈爱。无论你以前的生活如何,现在则可重新开始。1 讲章大纲阐释 新年主日 主题:新的开始 经文:腓三

12-16 金句: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 引言

每年的一月

( January )

是从罗马的一个两面神

( Janus )的名称而来。此神一面向着过去的一年,面带优愁,失望和苦恼,而另一面却面向将来,有希望有信心。 年逢此时,人们都不禁要回顾过去;不过,多数人通常都会在新年的开始,进行清查存货。去年是否令你忧惧而不安?那样您就需读保罗在圣经腓立比书腓三章

13至14节是怎样说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简单来说,保罗告诉我们:

一、我们应该忘记背后之事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腓三

13)。对过去的恐惧是重获开始的一个巨大障碍。成功和失败,都会不断捆挠我们,致使我们不敢再有任何新的尝试。但如果我们要忘记那些已过之事,我们应: 1)过去的罪必须得到赦免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腓三

13)。没有赦免,就没有忘却,因为“ 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传三15)。无疑的,保罗自觉满身罪污,他曾诋毁耶稣的名,残害教会的这些事定会令他日夜难眠,但及至保罗认罪悔改之时,也就是他经历赦免及洁净的时刻。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有新的开始,就必先要有罪得赦免的经历。感谢神,圣经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1A.举例说明 1B.举例说明

2)过去的成功不要留恋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腓三

13)。保罗用运动场上的赛跑作比喻,他意即不要我们浪费时间在看后面跑了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就是努力面前,要得奖赏。

仇敌最善运用的阴险手段之一,就是使我们常陷于回忆过往的成就,从而疏于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如果我们希望过一个基督徒圣洁得胜的生活,我们必须更多专注于今日。 2.举例说明

保罗极为显赫的过去,但他深知若留恋其中,必使他偏离。所以,让我们肯定过往的罪已得赦免,昨日的成就不再留恋,好让我们能进入一个在基督里全新的生命。

二、我们应该瞻望将来之事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

13-14)。 使徒保罗心中至少有二个重要目标,简括来说,就是在生命中可能要发生的事及生命中的责任。现在让我们来思想: 1)生命中将发生的事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

13)。许多人对未来都有恐惧,对于前面的日子没有安全感,也不肯定,心中充满优虑不安。但对基督徒来说,则不需要恐惧,有一首古老的圣诗说: “怎能平安,前途一片迷茫, 有主作王,祂引领必平安。” 如果不是神许可的,就没有任何不测的事会临到我们,只要信靠永活的神,我们对未来之事就会充满信心,故此,我们不惧怕生命中将临事。

2)生命中我们的责任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

14)。这是一幅要说明赛跑的只定意向着标竿直跑的图画,没有人盲目的活着就能成功的,都必定为一目标而努力,有人曾说“如果你无没有目标,你一定成功。” 使徒保罗指出,每一个基督徒都当有此目标“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无疑的,这个奖赏就是与基督一同作王,有什么比到那日能与基督一同坐在作王更值得呢?这个伟大的使徒,当他奔临终点时,他可以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公义审判的主到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7-8)。 3.举例说明

三、要得着主要我们得到的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要得着我的”(腓三12)。德韩博士

( Dr. M.R. DeHaan )

解释这段经文说, “自满是进取的坟墓,不满足于过去是创新之母。当人不自满时,才会探索新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遗憾于自满且以为胜券在握的人。这对基督徒的生活甚为真切。没有比自以为是更可怜的了;最令我感到厌烦之人,就是告诉我他完成了的事,比他应该可以完成更少。” 4.举例说明

在信心的生活中,我们力上加力,恩上加恩,荣上加荣。 使徒保罗说,我们要效法基督,必须效法祂的完全,所以保罗说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三10)。如果我们要晓得基督,效法祂,我们就必须经历: 1)祂复活的大能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腓三

10)。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就是神圣的大能大力使祂从死里复活过来,胜过一切罪权与撒但。对我们来说,认识这复活的大能,使我们能不断过一个得胜的生活,正如保罗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5.举例说明 2)祂救赎的恩慈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三

10)。这是与主一同受苦,不是为主受苦。事实上,这是受苦的最高境界,因为能与复活的主分享祂拯救这失丧世代的恩慈。如果我们不关心失丧的人的需要,今世的混乱,远离福音赦免之爱的绝望,我们就无法认识救赎的恩慈。 6.举例说明

如果你知道救赎的慈爱,我们就会与贾艾梅( Amy Wilson Carmichael )

有一样的感受: 是为了爱灵魂而付出何等的爱, 是为了渴望中的怜悯而怜悯! 是为了至死忠心的爱而爱 为了燃烧的火把而燃烧!

( From Amy Carmichael of Dohnavur by Frank Houghton, @ 1953 Dohnavur Fellowship , Ft. Washington , Pa. :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

London:SPCK ) 结语

从基督徒的立场来看,所有这些均涉及生命有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在这里我请你忘记背后,努力前面的,要得摆在前面的奖赏,靠着基督的大能与慈爱,不论你生命中过去如何,应在此刻为你知道能开始一个新生命而欢呼!附加评注 1A.举例说明

“忘记背后发生过的事:例如受伤害、被蔑视、被不恭之言攻击、大肆诋毁、常常争吵、无聊的调侃、为了小事而发出强硬的沮骂,所有玷污了你的品格等。” ( Pulpit Helps, Jan. 1981 publu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Chattanooga, Tenn., as copied from Carollton press ) 1B.举例说明

“善于创新的意大利人,他们有一习俗,就是当新年前一晚,街上静寂非常,没有车辆,没有行人,连警察也少见。但当大钟敲响十二下时,立刻,所有窗户打开,欢乐之声四起,到处充满音乐,鞭炮声。到处都将旧的器皿丢掉,不要旧的装饰,不要旧稼私,全新的个人用品,这样做会提醒人们过去的一年的事物,将从人们的脑袋中除去。” ( House & Garden , fro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Paul Lee Tan 1979 ) 2.举例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

( Sir Winston Churchill )

访问美国时说, “如果目前为了过去的事争吵,那将是没有前途的。”他的意思是说,过去的事已经成为事实,不能改变,我们不要再为此而争吵,否则会毁了我们的前途。 3.举例说明

为显明每一个基督徒今世活出公义生活的责任,这就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这个“上头来的呼召”是一个神圣的呼召(提后一9)。这样的生命,必须每日分别为圣,献给神。这就是说无论代价多高,都要跟随主耶稣。公义的生活是将来得奖赏的生活,也是嬴取奖赏的代价。当主耶稣基督再来执掌王权时,我们今日在世上的生活,就决定了我们那时的地位与权柄。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提后二12)。一件较为严肃的事实,我们要记住,就是我们今日在世上的信心,将成为我们处于永恒中的明证。如果我们今日活出公义和善行,必能使我们展望到将来显于我们的事情。 4.举例说明

一个军官对将军肃然起敬地说:

“报告将军,我们刚取得敌军的两个枪械库。”他正等待将军的称赞说“很好,你回去休息吧!”相反的,将军命令他说:“回去再多得两个。” ( M.R. Dehaan ) 5.举例说明

“有一间英国教会的区会教牧曾被暴躁失控的脾气困扰。他常流泪祷告,挣扎着想克服,但总是失败而且失望。有一日,他认罪悔改祷告神直至相信得到神的帮助,可以控制他的情绪了,所以他便去处理他日常的事务。但当他回到他学习的地方时,他再次感到伤心难过,他忧伤地睡着了,他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正在学习,然后他往窗外看时,他看见一个身体发光的人走向他来,明显得要来找他,他立刻明白了这是主耶稣,来到他的地方找他,他发觉自己的地方又乱又脏,根本不能接待主,所以他努力,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他的住处,但奇怪的是,他愈想清理,他的地方就愈乱愈脏,他的努力象是白费了,主耶稣己来敲门了,不过,他仍假装听不见,继续希望清理他的地方,但主已在外面敲门多次,地方虽然未曾清理好,他只好硬着头开门,他不好意思的向主说,“主,如不介意,请进来吧!”说也奇怪,当主进来后,灰尘不见了,房间充满有光亮,清洁以及喜愉。主的同在,解决了他永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位教牧睡醒了,他发觉虽然是一个梦,但他知道,这是 神给他的启示,是 神向他说话,他明白自己问题的所在,也明白努力的方向。” ( Life of Faith, from 1000 New Illustrations by Aquilla Webb, Harper &Row 1931 ) 6.举例说明 如果你想耕种一年, 则种植谷类,

你的心就会为谷穗而欢呼。 如果你想耕种十年, 则种植树木,

橄榄树会给你荫凉安憩。 如果你耕种永恒, 你要植人,

这样,永恒的禾稼就属于你的!

Ralph Keesar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Philippians, Colossians and Thessalonians,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H. A. Ironside, Notes on the Philippians,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Ron Klug, Philippians: God’s Guide to Joy, Fisherman Bible Studyguide series, (Wheaton, Il.: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81). Ralph Martin,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Philippian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8). F. B. Meyer, The Epistle to the Philipp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6). Kenneth S. Wuest, Philippians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3). 回到最前一页

第3篇:传道人的岔路口_基督教讲道讲章

传道人的岔路口

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一些岔路口,这时我们需要做选择,我们选择怎样的道路,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如何。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要来察看一下。我们生活中有怎样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决定我们命运的,就在于我们的习惯。不是一次的思想,总是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不是一次的行为,总是去做某个行为;不是偶然做的一件事,而是总去做的事情……正因为这样的习惯,我们的命运就会被决定。我们的品行就是由于我们习惯性的行为所决定的。我们的观念和我们道路的方向,都是由我们的习惯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一向都要确认一下: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在想什么?我们的习惯是什么?我们要察看一下自己说话的习惯。我们要察看一下,我们现今有怎样的可能?会成为怎样的人?

耶稣的门徒当中,有两个特别的人——一个是非常聪明、很有才干的人,很有学识,也受人尊敬,甚至很多人就说:“正因为有那个人在,所以我们成为耶稣的门徒才真是值得称赞的。”这个人对其他的门徒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就是加略人犹大,他是很有知识的人,但他最终却成了背叛耶稣的叛逆者,他最终自杀了,非常可悲地结束了生命。还有一个门徒,他是性格很急躁的人,很容易就生气、发脾气,很容易就走在别人前面,有很多失误,但他是爱耶稣的人,他心里真诚地愿意接受耶稣,但是骄傲,有贪心,他的名字叫彼得。

这个加略人犹大和彼得在12个门徒当中都是非常显要的人,这两位可以被称为是耶稣门徒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人的眼光看来,加略人犹大似乎才是耶稣真正的门徒,在别人看来,这个人可能是更有知识、更有能力的。为什么这两个人的命运交织起来了呢?刚开始人们都不明白,周围的其他门徒也不知道,甚至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是魔鬼。”别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甚至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卖我。”门徒也不明白。

《约翰福音》13章,记载了耶稣给门徒洗脚时彼得和加略人犹大完全不同的反应。彼得的反应就是:“主啊,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这是仆人做的事情)。”耶稣对他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彼得这时就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就是如此单纯的人,他虽然有失误,但他却是爱主的。而加略人犹大是静默的,他一句话也没说,耶稣给他洗脚时,他是静静地,但是他心里有问题,“我们的老师怎么给我们洗脚呢?耶稣难道是仆人吗?如果耶稣真的给我们洗脚,那我们应该对别人怎样呢?这是耻辱的事情,这不是王当做的。我把这样的人当作老师,那将来我受的耻辱是多么大。”所以加略人犹大很讨厌耶稣给门徒洗脚的事情。这时,彼得和犹大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后来,耶稣给他们饼和葡萄汁。耶稣掰饼给加略人犹大时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卖我,就是我分饼给他的人。”然后耶稣就把饼分给了加略人犹大。加略人犹大接了

传道人的岔路口

1 饼,就出去了。他隐藏的罪已经暴露了。其实这是他最后的一个机会,可以让他悔改,但是他生气了,他的自尊心受伤了,后来跑出去。这时其他门徒还是不明白,“啊,他可能是去买我们过节时要用的东西吧?”因为他是管钱的人。所以其他人还是不明白。《圣经》说,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出去了,那时候是夜间了。这意味着什么?象征他的内心已经黑暗了。《约翰福音》13章说到,魔鬼已经将卖耶稣的心放在了他里面。加略人犹大不是一天早上就成了这样的人,因为他没有屈服自己的想法,他一直都有这样的思想,他总是固执于自己的想法,固执于自己所想到的这个方向,他习惯性的成了一个贼。

有一次,抹大拉的马利亚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去买了真哪达香膏,当耶稣说自己要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门徒都没有信,他们说:“不可能的,我们的主要成为王,怎么可能死呢?怎么可能被卖呢?怎么可能被钉十字架呢?”他们不信,他们认为耶稣只是这么说一下。但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却信了,她相信耶稣会这样死去,她相信这是《圣经》的预言。她心里忧愁,“耶稣要是去世了怎么办啊?”她很希望能够膏抹主,她很希望能够用全身心地向耶稣显露自己的爱——就是拯救自己的耶稣,饶恕自己罪的耶稣。她曾经是酒楼的女子,耶稣却拯救了她。耶稣拯救了这位奸淫的女子,被鬼附的人,耶稣也拯救了。“如此的耶稣去世,我怎么可能静默呢!”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去了卖香膏的地方。“请给我最贵的香膏!”这个真的是很贵的,她听了价格,然后说:“难道没有更贵的吗?难道没有更好的吗?”“啊,这个是阿拉伯商人拿来的,这个真的是很贵的!”然后就说了价格,真的很贵,“难道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吗?要这世上最好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希望能付出自己最大的献身。这时店长就说:“有是有,但那个是给王用的,对你是不配的。”“就给我那个吧!”“不能给你这个,这个应该卖到希律王那里。”“你就卖给我吧!多少钱?我把钱都给你。”“300舍客勒。”这是一个人一整年的工价,当时这是很大一笔钱。“你真要买这个吗?”“就是这个。”对她来说,钱不重要,她想要把自己的全心献给主。她买了这个就飞快地跑到了耶稣那里。

她来到了西门的家。西门本来是个法利赛人,但他患了麻风病后得了医治,他邀请耶稣来参加宴席。他本来是教会的负责人,在《历代愿望》中说到,这个西门就是使抹大拉的马利亚犯罪的人。这时她去了西门家,那天有许多人在那里,还有耶稣与12个门徒。抹大拉的马利亚就悄悄从厨房后门进去了,然后安安静静去了餐桌那边,她不想让别人看见,所以她就弯着腰蹲下去,慢慢地走过去,但是她进去一看,发现忘记了一件东西,应该带一条毛巾,却没带,“我要用这个香膏给耶稣洗脚,但是却忘记带毛巾了。”所以她就解开了自己的头发。当时,非常正直的女子不应该如此地解开头发,但她这时无所谓了,她希望能够在主面前用自己的头发来代替毛巾洗耶稣的脚。然后打碎了玉瓶。

如此昂贵的香膏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屋子,太浓的香味充满在整个屋子里。抹大拉的马利亚很希望这事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但是被发现了,所有人都知道了,人

传道人的岔路口

2 们都惊讶。“唉,这是什么香膏?没闻过啊,应该很贵的,谁竟然打破了这个玉瓶?”人们就开始找,后来看到有一个女子在耶稣脚前,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马上把香膏倒在了耶稣的脚上,然后用自己的头发洗了耶稣的脚。犹太人的风俗之一就是吃饭前洗脚,是仆人给这些来用饭的主人洗脚。那个时代是非常脏的土路,而且他们穿的是那种像拖鞋一样的麻鞋,所以他们的脚很脏。仆人要来给他们洗脚。但是这天,抹大拉的马利亚就想:“给耶稣洗脚应该用最贵的香膏。”为什么?因为耶稣的身体是最贵重的,他是上帝的儿子,而且他即将为人类献出自己最宝贵的身体,所以她认为应该用最昂贵的香膏给耶稣洗脚。但是当时门徒都不理解。当加略人犹大怀着想要卖耶稣的这种叛逆之心时,这位女子却想表达自己对耶稣最真诚的爱。

这时,西门说了什么呢?“如果耶稣知道这个女子是怎样的人,他肯定不让她这样。”而且这个贼——加略人犹大又说:“卖了这个香膏可以周济很多穷人,为什么她如此地浪费呢?”这时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悬殊啊!这时,有西门,有加略人犹大,也有彼得,还有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知道我们的人心。耶稣看到了抹大拉马利亚的献身,就允许了她,耶稣接受了她全身心地侍奉。当我们完全献上的时候,无论是昂贵的还是卑微的,耶稣都知道,也会悦纳你们的献身,他会看为很宝贵。他对西门说:“西门,现在有两个人,都欠了债,一个人欠得很多,另一个人欠得少,这两个人都得了赦免,其中哪个人会更爱主呢?”西门这时明白了耶稣在说什么,所以就回答说:“是多得恩免的人。”多得恩免的就会更爱主。这位女子是得到了许多恩免的人。也对犹大说:“时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有一件事大大安慰了他的心,虽然耶稣被拒绝了,被教会拒绝,被教会的指导者拒绝,耶稣的门徒也因惧怕都分散了,耶稣孤独一个人被钉十字架,但有一件事让耶稣很得安慰,他想起了一件事——那个场面也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用香膏给耶稣洗脚的事情,一个罪人悔改,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献给了主。这个记忆可以给十字架上的耶稣带来最大的安慰。

将来必定会有很大的危机,会有很大的艰难,那个时候,我们习惯性的牺牲,我们习惯性的爱的行为,将会显露为我们全身心的一种侍奉。我们也要预备最昂贵的,在你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我们心里要预备这个,我们要把这个献给主。这时候,主该是何等地受安慰!在这样的献身中,主的百姓就会产生,主的心就会大受安慰。当这世界和教会拒绝耶稣时,因真诚的百姓,他们的献身,耶稣就大得安慰。现今的这个时代有很多“抹大拉的马利亚”,这个世界各处都有单纯的人,就是把自己的心献给主的人,也是热心作主工的人。大家也要成为像抹大拉的马利亚一样的人。

这时有彼得和加略人犹大,这两个人是耶稣的门徒中代表性的人物,但是最终他们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一个人成了彻底的叛逆者,一个人成为了非常伟大的使徒。

【约一5:16 】“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上帝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这里说到 “至于死的罪”和“不至于

传道人的岔路口

3 死的罪”,罪就是罪,但有什么区别呢?“至于死的罪”,就是习惯性的罪,是有意图的罪,这种罪就决定了人的命运,它使人无法转回正确的道路。但是“不至于死的罪”呢?就是指虽然不愿意,但是因为软弱而跌倒所犯的罪,是失误。我们会有疾病,但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无论是感冒,还是癌症,都是疾病——感冒是不至于死的,癌症却会死;同样有痛苦和让人非常难受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不至于死,另一个却是至于死的。

在加略人犹大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承认耶稣是“我的主”,他一次也没有将自己屈服在主面前,他一直都固执已见。所以,加略人犹大与彼得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侍奉主?这是很重要的。

大家在《路加福音》5章就能看到一个场面,跟随耶稣的门徒彼得有一次去打鱼了,可能他的家庭有这样的需要,他就想:“我晚上去打鱼。”他整夜劳碌。因为加利利海是非常清澈的,所以如果白天撒网,鱼是打不着的,只能是在晚上打鱼,所以他就一整夜打鱼。彼得是懂得怎样打鱼的,他是对此非常有经验的人,但是这天晚上连一条也没有捞着。网撒下去,又拉上来;再撒下去,再拉上来……一条鱼也没有捞到,已经快黎明的时候了,却一条鱼也没捞着,所以他太疲惫了,太失败了,他不得不把网收回来。他在那里要洗网了,要把渔网上所有的渣滓都洗干净,这真是件麻烦的事情。这时耶稣到海边教训人,耶稣看到了彼得在那里洗网。耶稣对他说:“你再开船,在我右边撒网。”这时彼得很不情愿,“我的网都洗好了,现在又要撒下去?耶稣肯本就不会打鱼,一个木匠懂什么?我撒下去要是失败了还要洗……”但是,彼得凭着信心还是去了,他顺服了耶稣的命令,他就去撒下网,然后拉上来,“唉呀,看样子又要洗网了……”但是觉得很重,这个网没法把它拉上来了,周围的同伴说:“哇!这网里好多鱼啊!好大的鱼!”彼得很吃惊,“这不可能啊?太阳都出来了,海水都清澈可见了,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啊?”他很吃惊,他忘记了自己的需要,丢下鱼,这些不再重要了,他放下这些就马上跳到海里,然后来到了耶稣面前。【路5:8】“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主啊,你为什么看顾像我这样的罪人!离开我算了,我不配!主啊,你甚至可以命令鱼,你真是上帝的儿子!像我这样不洁的人,离开我吧。”但《历代愿望》中有这样的记载:彼得紧紧地抓住耶稣的脚,他虽然说:“主啊!离开我。”但他的行动是怎样的呢?“主啊,你不要走!不要离弃我!我需要你!”我们理解这个场面。这就是彼得。所以,彼得和加略人犹大完全不同,是以这样的心态侍奉的。

彼得是非常软弱的一个人,当他否认耶稣时,大家还记得吧?他怎么能用如此肮脏的加利利话去否认耶稣呢?他真的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如此失败,但是耶稣却接纳他。耶稣用同样的心对待了彼得和加略人犹大,但是他们习惯性的意图和思维把他们引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当彼得跟随耶稣来到该亚法的庭前时,他第三次否认耶稣的时候,他的心里很自责,就看到了耶稣,这时该亚法的一个仆人打耶稣的脸;彼得无法再承受了,这时,耶稣看了彼得,彼得和耶稣的目光相遇了,彼得无法忘记耶稣的这一目光,

传道人的岔路口

4 耶稣充满同情的目光,使彼得悔改了。他在晚上很晚的时候跑到了客西马尼园,他跪在耶稣前一天晚上祷告的磐石上,一直在那里哭泣,他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约翰福音》13章记录了一个很有趣的场面,如果彼得坐在这边,耶稣的一边就是坐着约翰,而另一边是加略人犹大,但是当彼得听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是魔鬼。”听到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卖我。”这时彼得非常吃惊。可能因为人多,耶稣这话有的人没有听到。这时彼得给旁边的约翰使了一个眼神,意思是:“你问耶稣,这到底是谁?”这只有约翰和彼得才知道,用眼神,约翰看出这个意思后,就问耶稣。约翰也是不足的人,他别名叫“雷子”,但是他也是爱耶稣的人。他就坐在耶稣的旁边,他们吃饭的习惯是侧卧着,约翰想要问耶稣时,是什么姿势呢?他想问耶稣就要把身体转过来,他把头转过来时,就相当于把头靠在耶稣的胸前,朝上一望,耶稣的目光是往下望的,在很近的距离中彼此注视,这时约翰就问:“主啊,是谁?谁胆敢要卖你,是我吗?”只有心里想法单纯的人,才会问这个问题。耶稣就说:“我给谁饼,就是谁。”于是,就掰饼给了加略人犹大,这时犹大就出去了。在这里,有使徒约翰,有彼得,还有加略人犹大,他们当中一个人成了背叛的人。

将来会有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件,会有很大的逼迫,将会通过非常大的危机和艰难,那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胜过一切的苦难去传福音,我们将会进入患难的时期,那时会有像约翰这样的人,也会有像彼得一样的人,但不幸的是,那时也会有像加略人犹大的。加略人犹大不是一天早上就成了这样的人,他没有折断自己的固执,他也没有丢弃属世的想法,他一直都持有着自己叛逆的心,他习惯性的作为让他成了叛逆者。

我们在末后的时候,要通过上帝审判的时候,要成为怎样的人呢?大家要成为约翰吗?还是要成为彼得呢?还是要成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呢?是否也有像加略人犹大一样的呢?——这就在于你今天是怎么过的。我们时常要回顾自己的人生。自己以为站得稳的要小心。要省察已心,我们要察看自己的内心,我们要求主来察看我们的内心,察看我们里面还有没有什么恶。

大家都熟悉《约翰福音》的最后一章吧?在《约翰福音》21章有彼得的经验,这是非常感人的场面。大家都熟悉吧?耶稣复活后,约定要在加利利见他们,所以他们都在那里聚集了,不是所有门徒,那里来了彼得和其他五位门徒。彼得说:“我要去打些鱼。”跟随耶稣之后,鞋也没有,衣服也没有,食物也没了,口袋里也没有钱,被教会赶出来,都成了“异端分子”,而耶稣也钉十字架死去了,他们处在了完全的艰难和绝望中,“还要跟随主吗?”他们处在非常大的试炼当中。他们就去打鱼了,彼得就说:“我们去打一次鱼吧?这就能供给所需了,我们一起去吧。”他们一整夜在那里打鱼,但是连一条小鱼也没捞着。到了清晨,天快亮了,他们筋疲力尽,一条鱼都没打到,又失望了。“哎,现在怎么办啊?”但是那天晚上,耶稣一直与他们同在。有一位一直在岸边望着他们,这位就是耶稣,耶稣一直看着他们。虽然他们觉得没有耶稣同在,一直是自己在较力,但是耶稣却与他们同在。

传道人的岔路口

5 有的时候,大家为真理辛劳时,觉得“上帝是不是没有看到啊?”当你坐火车辛辛苦苦的时候;当你吃不上饭的时候;非常疲惫的时候;有的时候被排斥,非常难堪;很艰难而流泪的时候;孤独的时候……你觉得“是不是上帝不知道啊?”感觉像是只有一个人。请你一定要记住——为什么这些话语记在《圣经》中呢?就是为了我们。

这时候,主站在海边一整夜看着他们。天上圣所中的耶稣,他在俯望我们,他知道我们所做的,他在看着我们的辛劳,我们要相信,我们要以属灵的眼光看到这一切。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为了要显出我们的忠诚和信实。若每次艰难中主都来帮助我们的话,那我们就成了小孩子了。我们要经历,忍受,忍耐……上帝希望我们显出这些。向谁呢?向天上的天使,向天上的居民——“这些人就是我的门徒。”如此忍受的人就是我的门徒,如此艰难、孤独,却跟随我,这些人就是我用福音拯救的人。“你们看到他们了吗?他们就是我的门徒。”耶稣希望能够给人看出这些。

到了早晨,耶稣向他们问道:“唉,你们抓到鱼了吗?”“嗨,别提了,一条小鱼都没有,一整晚白费了,又失败了。”这时耶稣说:“你们往这边再撒一次。”那边是耶稣所站在的一边。当时会有些过路人偶尔能看到鱼群,是为了让渔夫们知道,“唉,就在那边,快撒网!”当时门徒以为耶稣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失望的以至于没有认出主来。他们听到“过路人”的话,就这么做了。但把网拉上来时,太重了,太多的鱼了,后来就让旁边的渔船也来帮忙,没法拉上来。这时彼得竟忘记了这些,这不是鱼的问题。他立刻跳到海里游过来,因为约翰说:“是主!”然后来到了耶稣面前。

耶稣在那里用炭火烤了饼,也有鱼。这时门徒也过来了,都围坐在耶稣身边,他们开始吃耶稣准备的早餐,可能就是麦饼。这时没有人说话,能说什么呢?都是卑鄙的人,特别是彼得没话说,都是静静地……这时耶稣就问彼得,这是耶稣著名的问话,他问了三次,“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耶稣现在这样做是想显出彼得内心的改变。以前彼得口口声声地说:“就算他们都离弃你,我也要跟你去监狱。”他是骄傲的。这时候耶稣就问他:“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大家都能理解在耶稣问话中这些单词的含义吧?第一个问的是什么?“彼得你爱(agape)我吗?”这是无条件的爱,是上帝的爱。这时彼得回答说:“主,你知道一切!主我爱(filleo)你,我用人最大的努力爱你。主啊,我的心里没有上帝的爱(agape),但我用人最大的努力爱(filleo)你。”“你喂养我的羊。”第二次耶稣又问他:“彼得,你比这些更爱我吗?”彼得心里又自责,“主啊,你知道一切,我是爱(filleo)你。我用朋友之间最大的爱爱你。”耶稣向天使们展现了彼得的这种爱。他希望能够向门徒们显示,所以问了这些。有的时候,我们失误了,主会不会再给我们试验呢?他会不会给我们显出我们已经悔改之品行的机会呢?是的,上帝一向都会给我们机会。耶稣又问了第三次,“彼得,你爱(filleo)我吗?”这时候,彼得非常灰心,“连我人间的爱,主也在怀疑啊。”“主啊,我爱(filleo)你。主啊,你洞察万物,你也知道我的心,我爱你。”彼得曾经三次否认主,所以,在这时他就三次承认爱主。彼得是真正悔改、改变的人。

传道人的岔路口

6 一个人由于习惯性的行为,他的罪就让他成了背叛者;一个人由于习惯性的爱,就成为了忠诚的人。当我们侍奉主时,我们前面一向都有这两条路,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呢?我们的习惯就会决定这件事情。我们以怎样的心爱主呢?我们想要献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想要献身到怎样的地步呢?今天,我们的思想和习惯,就会决定我们的命运。耶稣会再来,速速再来,为赏赐他的仆人而来。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机会——会通过非常大的试炼——我们就会获得“向人们显露出我们是多么爱主”的机会;那时,世人就会看到,我们的同工也会看到,还有天使们和宇宙居民都会看到我们是多么爱主——这件事情会显露出来。我们曾经犯罪了,我们也失误了,我们都是让主的心伤痛的人,我们是不足、软弱的人,我们是跌倒很多的人,但我们会拥有机会,我们重新获得显出自己内心忠诚的机会。

那时,我们会显露为什么模样呢?将来我们必定有两条路。所以,危机和逼迫其实是向主显露出我们爱的机会;当我们为义受逼迫时可以喜乐。如果我们去了天国,一切的试炼,忧伤、失望都会过去,在这世上的一切痛苦我们都会忘记,我们将会永远与主一同生活。

大家是不是为将来所要面临的逼迫而惧怕呢?你担忧吗?很累吗?请得到安慰吧!上帝在看顾你!上帝知道一切!他会安慰你,也会祝福你,也会引导你!上帝会大大地祝福你的爱和献身,这是《圣经》的应许,我相信这一点,这件事必定会成就在我们身上,生命的冠冕已经向我们应许了,“你们至死忠诚,我必会赐给你们生命的冠冕。”这位就是我们的上帝,昨日、今日、明日都是一样的,他从来都没有违背过自己的应许,他必定会明白我们的心。

祷告:我们在天上慈悲的父啊,我们都是不足的人,我们在主面前做错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主啊,您饶恕了我们,也收纳了我们,您也悦纳我们为您的门徒,主啊,我们感谢您!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像彼得那样的人,像约翰那样的人;也希望成为像使徒保罗那样的人;我们也希望成为多马那样的人。我们希望能够至死显出我们的忠诚心,我们也希望能够让您因看到我们而感到喜乐,我们希望成为真正的证人。主啊,求您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勇气,给我们保惠师圣灵。求您特别地看顾各地的弟兄姊妹们,求您引导每一位,求您握住每一个人,看顾他们的处境。父啊,求您握住他们的手,直到末了。主啊,我们感谢您的恩典,感谢您的救恩,奉耶稣的圣名恳切祈求。阿们!

传道人的岔路口

7

第4篇:母亲节讲章

今天是5月11日“母亲节”。我们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与很多的人相处,但是对每个人而言,母亲是我们从来不会忘记的。每到母亲节的时候,有些儿女会买些鲜花或送些自己做的小礼物等给母亲。这时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母亲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对我们的引导和教诲。圣经中也有对母亲的描写,比如《创世记》里的夏娃、利百加、拉结等等;在新约里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等等。我们刚才所读的启应经文《箴言》三十一章也是在描述一位贤妻良母,她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好,儿女称她有福,丈夫称赞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在历世历代的教会里,妇女所占的比例比男性要大,今天在我们中间也是一样,姊妹比较多,姊妹中母亲可能占的比例又更大一些。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里,藉着刚才所读的《撒母耳记上》的经文,我们要分享的是——智慧的母亲。

一、智慧的母亲有着坚定的信仰,并且全身心地投入

在《撒母耳记上》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叫以利加拿,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叫毗尼拿,一个叫哈拿。哈拿不生育,没有孩子,于是毗尼拿经常激动哈拿,说一些讥讽嘲笑她的话,因为犹太人认为儿女是耶和华赐给人的产业,甚至认为没有儿女是上帝的咒诅。在这样的情况下哈拿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虽然以利加拿安慰她说:“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意思是说:你不用忧愁了,因为我很爱你,我愿意照顾你。但是哈拿仍然在神的面前倾心吐意,陈明自己的苦情。

我们每个人也会经历不同的苦楚,可能有的人是婚姻问题,有的人是工作问题,有的人是另外一些问题。当我们遇到这些苦楚的时候,有时别人会安慰你:“唉呀,你不用去想那件事情了,你可以从别的方面得到解脱或者得到安慰。” 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圣经中说,哈拿遇到苦情时就切切地为自己祈求,而且上帝应允了她,赐给了她一个儿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母亲。18节那里告诉我们,当哈拿祷告完以后,“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她刚刚祷告的时候还是泪流满面,心里很难受,但是祷告完之后,她心里就得到安慰了。她对上帝有这样坚定的信仰,她相信把自己的苦情陈列在上帝的面前时,神一定会顾念自己的苦情。所以,虽然此时此刻她还没有得着这个孩子,但是和以前那个经常哭泣、吃不下去饭的女性相比,已是判若两人。

当哈拿祷告完以后,她的面上就不带愁容了,这是一个信心的表现。当她祷告的时候,哈拿还在耶和华神面前许愿说:如果赐给我这个孩子,我将使他终身归给耶和华。在《撒母耳记上》一章21-28节说,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哈拿却没有上去。她对自己的丈夫以利加拿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到断奶以后,她就把孩子带到示罗耶和华的殿中,让小撒母耳站在耶和华神的殿中侍奉。由此可见她许愿的坚定性。

我不知道大家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可能作了母亲的,感受会深一些。对于哈拿而言,这是一个她蒙受多年羞辱以后所得的第一个孩子,在她的心里会有太多的舍不得,但是她许愿说要将这个孩子归给耶和华,所以她就非常坚定地归给了耶和华。今天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神的面前说:“主啊,你给我什么,我就怎么怎么样。”我们也许愿,我们高兴的时候就把自己奉献在主面前,说愿意为主而活,但不高兴的时候或者觉得上帝没有应允我们的祈求时,我们就把自己拿下来不愿奉献了。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哈拿这位母亲,她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且她是全身心地投入,她在神的面前许下这个愿,她许愿之后就非常坚定地去行。

很多人都知道圣经对撒母耳的描述。撒母耳非常特殊,集祭司、先知和士师为一身,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人。在撒母耳的一生中,凡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落空的,上帝总是听他的话语,上帝总是听他的祷告,上帝总是给撒母耳启示。而这样的伟人,他的出生是他母亲不住祈求的结果。如果没有哈拿的祈求就没有撒母耳,而且如果没有哈拿坚定的奉献,坚定的信仰,坚定的教诲,撒母耳也不可能在他刚刚断奶后就被带到神的圣殿中,并且一直在神的殿中侍奉神。

这个时候我们又会想起新约圣经中的马利亚,我们可以想一想,在耶稣短短三十多年的经历中,马利亚这位母亲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她一直在心里承受很多的压力。因为圣经上告诉我们,当耶稣小时候被抱到圣殿的时候,西面就向她预言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35)也就是说,当你在抚养这个孩子的时候,当你一直跟着耶稣的时候,你会经历很多的苦难。当时耶稣所宣讲的信息和耶稣本人所作的工作、所传的福音都是和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不相符的,因为他敢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而且他行了很多的神迹奇事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当耶稣到自己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不愿意认他,甚至把他赶出去。但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默默地支持着耶稣,而且圣经上告诉我们说,每当她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就把这些事情存到心里反复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她一直都在以自己的信仰顺服神的带领,她用母亲的爱和关怀支持着自己儿子的侍奉。

可以说,一个母亲的信仰的榜样,与自己孩子的成长和信仰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无论是哈拿还是马利亚都为我们全世界跟随耶稣基督的信徒树立了美好的母亲的榜样。

当我准备讲章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资料:有一个福音机构曾经研究过青少年离开教会的原因,结果发现是父母亲在教会中给孩子的错误榜样。

第一,主日崇拜的时间或教会活动的时候,父母出去旅游。结果孩子以为守主日并不是很重要的事。

第二,在崇拜中父母常常看手表,让孩子心里也无法看重教会的崇拜。如果你领着自己的孩子来了,孩子坐在你的旁边,你自己非常不安,一会儿看表,一会儿说话或是随意走动,那么孩子也会认为崇拜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父母在子女、孩子的面前谈论传道人、牧师的缺点或者讲一些对教会不满的事情。当孩子听多了父母的这种言论以后,就会不太相信传道人、牧师和教会了。

第四,父母去教会崇拜常常迟到,也就是说可能去看电影或者去旅游都很准时,因为晚了以后电影院的门就不让进了,但是崇拜的时候,习惯性地迟到,总是踏着点或是习惯迟到几分钟再来。这样会误导小孩子,忽视聚会的重要性。

第五,父母没有固定的祷告生活。如果父母平常没有固定的祷告生活,只是有事情的时候才祷告,那么,小孩子看在眼里,他可能会认为基督教的信仰和其他的信仰没有什么区别。

第六,父母在教会没有参与侍奉。如果父母在教会没有参与侍奉,只是到这里来听,来得到,然后就走了,那么孩子会认为到教会是为了得到!而不是付出! 当我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震惊,我就想我们教会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存在着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如果父母不重视教会,孩子自然也不会看重教会。那么,可能我们自己也要在神面前反省:自己的信仰是怎样的?是不是有一个榜样的作用?

如果基督徒父母没有坚定的信仰生活,那么孩子就很难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如果我们自己半信半疑,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有坚定的信仰,能够到神的殿中来敬拜他。有一个统计数字说,大约80%的信徒认识基督耶稣是在20岁以前,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是在20岁以前信主的,这和他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比如说上网成瘾,吸毒,犯罪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太空虚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不认识创造自己的神。现在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一个有信仰、有信心的妈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属灵的需要。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敬虔的基督徒,那么你自己就要成为一个有丰富灵命供养的人。孩子的信仰不仅需要传道人的供应,还需要你在生活中给他做榜样。你每天和他相处的时间,都是言传身教的机会。比如说,当你对你的老人非常孝顺时,就算你不说教,你的孩子也会像你一样。如果你对老人的态度恶劣,那么,可以想象,你的孩子可能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所以,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敬虔的人,你自己必须在神面前有一颗追求的心,要有坚定的信仰。

二、智慧的母亲知道自己的职责,将信种植在孩子的里面 母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哈拿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信仰的种子,她将孩子带到神的殿里,使小撒母耳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也向他说话。可以说撒母耳的母亲把儿子在神面前全然摆上,带来了对儿子生命的祝福。

我想,当哈拿把撒母耳送到圣殿的时候,可能撒母耳会问,妈妈,为什么要让我离开你呢?可能哈拿会告诉孩子说,当我还没有你的时候,我已经向神许愿了,今天我要按照我许的愿而行,让你在圣殿里侍奉耶和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撒母耳从小就成为神所重用的仆人。

在《撒母耳记上》二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比撒母耳早一些在耶和华殿中长大的孩子还有老以利的两个孩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他们常常在别人正在献祭的时候,就从锅里取肉,甚至要抢,圣经上告诉我们,别人甚至因为这两个人的侍奉,厌弃给耶和华献祭。撒母耳是常被耶和华的话引导,他的话没有落空的;而以利的两个孩子却在战场上被杀。为什么在神殿中长大的孩子有如此不同的区别?

在《撒母耳记上》三章13节神说:“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在这儿我们可以知道,以利这个做父亲的没有及时教导劝诫自己的孩子。所以,弟兄姊妹,父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从小把信和敬畏放在孩子的心里,那么有一天你会看到,孩子做这样或那样让你很伤心的事情,而你却已经无能为力了。

在圣经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摩西。摩西出生不久就被埃及法老的女儿抱去抚养。按道理,他所接受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全都是埃及文化和精灵信仰,但他偏偏把自己从这群人中分离出来,看自己是一个以色列人,并被神拣选成就那么重大的使命,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一定和摩西的乳母,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有很大关系。他母亲在乳养他的时候,也会时时教导他,告诉他,你是一个希伯来人,你心中要知道你是什么身份,要知道你该怎么做。所以,当摩西长大之后,他就为着自己信仰的缘故,离开了王宫。在经过旷野的操练之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提摩太后书》一章3-6节说“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侍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地想念你,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藉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这段话是保罗写给提摩太的,提摩太被称为保罗的真儿子。大家可以这样来想一下,就是神在拣选提摩太之前,先拣选了他的外祖母,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提摩太。当他的外祖母罗以信主以后,她把自己的信仰传承给女儿,当她的女儿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就把心里的这种信教导给提摩太,她们的无伪之信培养或影响了主的一位好仆人。从外祖母那里就开始的这种无伪之信,一直传承到提摩太,提摩太也成为了一位被主重用的人。这个家庭三代都是基督徒。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因着她们在社会和家庭当中特殊的作用,她们的信仰会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在你的家庭里,有可能你的父母或奶奶等是基督徒,但很多人走了很多的弯路才回来,有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是信徒,他始终没有转回来。为什么呢?可能和家庭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亲的这种信仰成为了子孙信仰的基石。那么弟兄姊妹,我们是怎么样的呢?

在我母亲怀我几个月的时候,我父母接受了信仰,所以从我出生以后,父母做礼拜的时候就会带上我,但那时我自己并不懂得信仰的真义,去做礼拜的时候只想玩,并不想去。但是父母教导我周日的时候一定要去教堂,不能耽误敬拜神。那个教会是十点钟开始礼拜,有时我就在家里坐着看电视,不想去教堂,但是越快到十点钟的时候我越是担心,越是不安,最后自己磨蹭到十点半还是去了教会,为什么呢?因为从我出生以后父母一直对我这样教导,如果我今天没有去教堂,我心里会一直不安的。虽然我在很多年以后才自己从心里真正地承认上帝,但是我父母从小对我这种信仰的造就,对我以后认识神,真正去信神有非常大的帮助。

希望我们中间做父母的,当你去教导你孩子的时候,将这样的“信”种植在孩子心里,使他到老也不偏离。

三、要充满爱心地对待孩子,并且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圣经《以弗所书》六章1-4节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在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人子女,最终可能也为人父母。作儿女的要听从父母,可能中国人更强调要尊敬父母,但是圣经《箴言》二十三章25节告诉我们说,你要使你的父母欢喜,就是说你要听从你的父母,让他能够因你而自豪,因你而心里欢喜,不要一想到你就非常发愁,非常难过。一个智慧的母亲虽然爱自己的孩子,却不是溺爱,乃是将他引到神的面前。今日有些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只在神面前为孩子求平安,求福气,而没有为他们的生命状况祷告。我们周六有一个祷告会,每次很多人会为孩子写代祷条,求主给他预备一个伴侣吧,预备一个好工作吧,或者让他考上研究生吧,很多的代祷条都是这样的。但是有多少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导他,一直关心他的灵命呢?

哈拿很爱自己的这个孩子,看得甚至比今天的独生子女还要宝贵,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她的感受和情感的付出吧。撒母耳的母亲忍受了多年的羞辱以后,得到了第一个孩子,当她将这个孩子送到神殿的时候,她是多么不舍得。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她虽然将孩子从小放在神的殿中,但她并不是不关心、不爱自己的孩子。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圣经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哈拿每年都要做一个小外袍,她每次和丈夫到示罗去敬拜的时候,就把这件小外袍给撒母耳。我们可以想象,哈拿可能在这一年当中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无尽的母爱都一针一线织在这个外袍里,当每年一度见到自己的孩子时就把外袍披在孩子身上。可能撒母耳在这一年当中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不明白,但是当他披上母亲给他织的外袍的时候,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今天可能有很多人不再给孩子织毛衣了,但是你对孩子的劝勉、叮嘱也可以说是在编织这个小外袍。

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是怎样做的呢?在主里作儿女的要孝敬父母,作父母的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他们。撒母耳的母亲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她让撒母耳到了神的殿中。今天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奉献出来,在神的家里做事,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是,圣经告诉我们:“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你按照主的教训教导他,无论他以后在教会侍奉,还是在工作单位做工作,他都不会偏离那条最基本的道路。

圣经《创世记》二十七章里讲到了一个失败的母亲利百加。以撒和利百加有两个孩子,一个叫以扫,一个叫雅各。做父亲的以撒爱大儿子以扫,因为以扫会打猎,可以做美味让他吃。等到他年老时,他对以扫说,你去打些野味来让我吃,然后我给你祝福。利百加却爱小儿子雅各,她一听见丈夫对大儿子说这样的话,就赶紧把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颈项上,然后她做了美味,让雅各端给以撒,用欺骗的方式从神那里得到了祝福。

后来当以扫回来让父亲为自己祝福的时候,以撒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以撒说我已经没办法再给你祝福了,因为奉神名的祝福不能随便更改。在这种情况下,以扫就非常生气,要杀自己的弟弟雅各,这时利百加就让小儿子赶快逃到自己娘家去了。我们看到,利百加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不对。所以很多年后,当雅各带着妻儿和牲畜从外边回来的时候,利百加已经不在人世了,她再也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对比前面提到的母亲,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溺爱,而是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他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总结一下:智慧的母亲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在圣经当中我们看到这些母亲是非常坚强的,很有智慧的,而且她们能传承美好,蒙神赐福。她们有坚定的信仰,她们将信仰从小种植在孩子的心中,而且她们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我们要感谢主,在我们的信仰历史中有这样的母亲,在我们的教会当中我相信也有这样的母亲,这些母亲默默地侍奉,有奉献的心志。我们要在主的面前为这些母亲而感恩,因为她们不单单在主里得了帮助、恩典和荣耀,也为子女做了榜样,使我们可以去效法她们,去学习她们。在这里我们要说,所有作儿女的要让我们的父母亲欢乐,所以等你回家以后,你可以跟你的父母亲说一些让他们高兴的话语,或者用你自己做的礼物表示你的祝福;远离家乡的人可以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让他们知道你在挂念他们。

在此我们要祝愿母亲们节日快乐,也愿神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让母亲们都成为智慧的母亲!祝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第5篇:父亲节讲章

路加褔音十五章被称为“褔音中的褔音”),浪子的故事这个比喻是耶稣所说的比喻中最伟大的一篇,这段经文被穆瑞(George Murray)誉为:“是人间最足以表达天父慈爱,也最能感人的故事。”著名小说家狄更斯(Dickens)评论说:“这是短篇故事中最精美的杰作。”法国批评家李南对路加福音的评价: “世界上最优美的著作”, 许多伟大的美术作品、戏剧、雕刻、音乐、小说取材于耶稣讲的这个比喻,甚至说“上帝死了”的哲学家尼采也多以此为主题来创作、阐述。

这段经文传统的标题是浪子的比喻, 由于是纪念父亲节,我将讲道的重心放在了那位慈父身上。史怀哲(Edward Schweizer)称那位父亲为“无力又全能的父亲”。这正是天父的慈爱。

我曾在巴黎卢浮宫中看到过伦勃朗的两幅被认为光暗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也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看到伦勃朗另一巨作《夜巡》,但没有一幅会比这幅《浪子回家》令我震撼。就凭这幅画,冬宫就没白来。(谢谢圣彼得堡改革宗神学院的孙弟兄,起早排了二小時队为我买票,感动。)

《浪子回家》以一个大家门户的前厅为背景,画中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疲弱的视力已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辨认面前的情景,他伸出双手接受失而复得的儿子,那双颤动的手在儿子的背上抚摸着,生命的源流在那儿奔涌着。衣衫褴褛的浪子身上留下了流浪的印记:他挥霍尽了向父亲索要的资材,时逢歉年,受雇为人放猪,食不果腹,饲料充饥尚求之不得,遂念及家中无尽的好处,回家跪在老人的面前,说道:“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作你的儿子。”(路加福音15:21)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伦勃朗是继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之后,欧洲美术史上又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艺术家。伦勃朗留下的作品包括约600幅油画、350幅蚀刻画和1500张素描。

“浪子的比喻”这段经文出自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是耶稣所讲的三个比喻故事中的一个(前两个比喻是迷羊的比喻(15:1-7),失钱的比喻(15:8-10));浪子的比喻中的小儿子,指的正是这些税吏罪人,他们的确是得罪了他们的天父。但是当他们悔改,并且来靠近耶稣时,耶稣并没有因他们的罪而拒绝他们,反倒是接纳他们。而当文士与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接纳这些罪人时,却是自以为义地来议论耶稣,就像比喻中的大儿子一样。

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税吏和罪人来听耶稣讲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却在一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因此耶稣就对他们(也就是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一连讲了三个比喻,分别是15:4-7失羊的比喻、15:8-10失钱的比喻,以及15:11-31浪子的比喻。

按照旧约律法的规定(申廿一16-17),如果一个家庭当中有两个儿子的话,那长子可以得到两份,小儿子可以得到一份,也就是家产的三分之一。而犹太人分家产的方式和中国人很像,分为两种方式:(1)当父亲过世,就按照律法规定比例,来进行分配。(2)父亲在世时就预先分配。但是儿子只能够使用分配到的产业,但是不能够变卖,以免父亲被遗弃。

依照近东的文化,若有父子数人出现时,总是辈份低的小儿子先说话,这比喻也一样。但小

儿子的要求却震惊了当时的听众,因为儿子在父亲健在时要求分产业,就等于要父亲死。

看起来,这个小儿子好像很合理,因为他是根据第二种方式来要求他应得的权利。事实上,第二种方式是由父亲主动来做,而不是儿子出面要求。换句话说,小儿子的这个举动根本就是咒诅他爸爸早点死,但是这个父亲的反应却是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这个比喻共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小儿子从父亲手中拿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的面。(15:12-13a)

依照犹太律法,若父亲年老力衰,不想再经营产业,可将三分之二分给长子,三分之一分给次子,但要出于父亲的意愿,并且在他生前,实际的权利还是属于父亲的,儿子没权利变卖产业,而小儿子竟然变卖了,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而这父亲竟然允准又宽容,除了像史怀哲一样的称这父亲为“无力”(powerless),我们实在无以名之。

小儿子“就把一切所有的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收拾”在原文有整理、聚集的意思,在当时社会,家中主要的产业多半是以牲畜、田地或者是房子等等为主,因此这个小儿子必须将所分得的财产变卖,换成现金,才分完财产没几天,他竟然就能找好买主,把分得的产业全部处理掉,显然他早就计划好整件事,他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立了,他需要更多的自由,因此他选择往远方去。他到财产却远离了父亲。今天,这样的故事仍在重复上演,中国的“啃老族”与小子如出一辙。

第二个层次:小儿子放荡堕落了(15:13b-16)

小儿子得了产业变卖的钱,就离家,到遥远的地方。这正说明了罪的力量就是使人远离上帝,人若没有上帝就没有什么不可做的。他在那儿非但没有照一般犹太人将本求利的去赚取收入(参路19:11-27,太25:14-30),因为再也没有人会约束他,所以他就毫无顾忌的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放荡度日,彻底的迷失了。财产终于花完了,他失去生活的方向,失去钱财,他的放荡似乎也祸延该地-严重饥荒来到,他就一无所有了。窘境逼着他去做犹太人认为最卑贱、被厌恶、被咒诅的工作---看猪。对犹太人而言,吃猪肉已经是违背律法,更何况是去养猪,不仅如此,他实在很饿,甚至饿到要和他所养的猪去抢食物,结果还没人愿意给他。

小儿子工作低贱,若还能果腹,也就将就着做吧!但连这最卑微的期待也落空了,他落魄到连猪都不如。他现在的状况,归纳起来就是:身体得不到基本的温饱;心是远离家庭的爱;灵也不能亲近神。简单的说,就是彻底的绝望。面对绝境,除了自我了断,就只有悬崖勒马一途。离家的尽头,有可能就是回家的起头。

耶稣只以简单的点出转变的时机,接着,彻底的自我省察和觉醒就出现了。他认清了自己的有限、败坏、身份和父家的丰富,而心灵耶稣说到这里,不知打动了多少税吏罪人的心,他们或许淌着眼泪,细想过去的种种不是,渴望着耶稣快快的说下去。

第三层个次:可喜的是小儿子的悔悟(15:17-19)

小儿子全人的回家旅程开始了。圣经上说:“他醒悟过来!”他想起他还有一个父亲,他的父家是何等丰富。他知道自己不是完全绝望的,因此他决定悔改,回家向父亲认错。他不敢期望父亲能重新接纳他,只求父亲愿意同情他,让他在家中当一个雇工,换得温饱就好。在犹太人的家中,雇工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仆人虽然是服侍主人,让主人差遣。当这个小儿子想好要和父亲说的话之后,他就出发回家。

第四个层次:慈父的拥抱与赦免(15:20-24)

小儿子回家的路就像离家的路那么遥远,正迟疑间,却被日日依门而望的父亲看见,父亲在离开家里还很远的地方,显然这个父亲是日夜盼望这个孩子早日回来,顾不得老态龙钟,竟奔向前去,紧紧的拥抱衣衫蓝褛,一身疲惫和泪眼纵横的儿子,不停的亲吻他。儿子悔罪的话,似乎已被欢喜淹没。

他迫不及待的吩咐仆人:“赶快拿最好的衣服给他穿上,拿戒指给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15:22)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穿新衣、戴戒指、穿新鞋,这些都是赦免和恢复儿子身份和自由的行动。

接着又说:“把那头小肥牛牵来,宰了,让我们设筵庆祝!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15:24)杀牛可不是小事,是为家庭和仆人们的筵席准备的。杀那么大的动物,最主要的是要邀请全村的人来参加筵席。”贝利的说法更合乎耶稣教训的社会意义,就是使罪人回到社群里,让社群接纳回家的浪子。

这一切完全出乎小儿子的意料之外。如果我们比较18和21节,他本来只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同情,然后看看能不能当个临时工,换得温饱。但是他父亲竟然赦免他,重新接纳他作儿子。

第五个层次:大儿子的愤怒和不平(15:25-32)

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那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这个比喻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大儿子。在第一次介绍:“某人有两个儿子”(路15:11)后,到15:25-32才出现,而且一出场就让我们看见他是辛勤在田间工作的人。他很尽职,很可能也颇受邻里敬重,相对于离家的浪子,他实在是父亲晚年最大的安慰和依靠。

他回来,离家不远,听到许久以来没听到的音乐和跳舞的欢乐声,他惊讶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照理,家中有大事发生,直接问父亲是最妥当的做法,他却叫一个仆人来问,当仆人说他的弟弟已回来,老主人因他无痛无病的回来,就宰小肥牛,邀邻里一起庆祝时。他非但没因此而沾染一点快乐的气氛,反而义愤填胸,不肯进家门,更别说一起庆祝了。

从一开始他弟弟要求分家产时,他并没有出面劝阻。而当他弟弟变卖家产,远走他乡时,他也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或是挽留的行动。而当他父亲主动过来劝他的时后,他甚至称他弟弟是“你这个儿子”(15:30)。对他而言,从过去到现在,他根本不在乎他有这个弟弟。这就象我们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人信主后发出的“你有什么资格信主”一样。

而父亲看见,就主动的出到门外来劝他。但大儿子却不明白。他的反应却是“生气,不肯进去”。贝利说:“假如父亲在家里等,他将有另一个奴仆。假如他破碎自己,这孩子将会看

见并明白谦卑地向他流露父亲的爱,他这么做,这父亲将拥有的是儿子”。

大儿子的埋怨和耶稣另一个比喻中到圣殿祷告的法赛人类似(路18:11-12),行为上看不出错误,心却像奴仆般远离父亲,没有自由。未曾离家,反而回不了家,没有违命,反而不知顺服。而父亲主动出来,向他表明:“我所爱的儿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15:31)目的就是要他真实的回家,回到兄弟、同胞之爱的家,回到赦免和喜乐的家,回到地上,也回到天上的家。

在这里“父亲的爱使得回家成为可能,是爱指出回家之路。”也是父亲的爱让无力的父亲成为全能,史怀哲确实把握了从无力到全能的关键, 那就是爱。而上帝的全能就是祂可以成为破碎的、卑微的人。在大儿子的内心当中有很深的不满和怨恨,他觉得父亲是不公平的。他不懂为什么他为了这个家劳心劳力、做牛做马,却得不到父亲的肯定,但是这个坏事作尽的弟弟回家,父亲却是欢迎他?

第六个层次:父亲的解释。(15:31)

父亲首先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亲提醒他,他在家中的身份是儿子,家中一切的产业都是属于他的,他可以自由的运用。接着他的父亲向他解释说,而且强调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全家应该为此高兴快乐。

其实这个大儿子正是另一个浪子,虽然他住在家里,每天为这个家忙碌操劳,但是他的心却是远离这个家;虽然他为这个家付出许多,而且从来没有违背父亲,但是他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是他父亲的儿子,反而是把自己当作雇工看。他只在乎自己为这个家所贡献的一切,却忘了他可以继承产业、可以拥有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而是因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

“浪子的比喻”这段经文首先让我们看到,天父对人类的爱超过一切。“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8: 32)父亲爱儿子,甚至超过一切。自己的一切,面子、伤害、钱财的损失,比较起来,都不重要了。这是大儿子所不能理解的。他心想小儿子不配,小儿子自己也觉得不配。父亲却用超乎一切的爱来爱他们。就象我们的天父爱我们。

在这个比喻中,这两个儿子正好是两种不认识恩典的典型。当小儿子悔改以后,他认为他没有资格当他父亲的儿子,所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希望获得父亲的同情,在家中当个没有身份地位的雇工。而这个大儿子就在父亲身边,却是只想倚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父亲的肯定。有时我们就像这个小儿子一样,只知道自己不配,但是却不知道天父乐意施恩怜悯我们;但是有时我们却像这个大儿子,明明就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却仍然凡事想靠自己的努力。

其次是“和好”,就是“双方恢复正确的关系”。在这个比喻当中,父亲主动与小儿子和好,因为他让这个小儿子恢复他原有的身份,以及与父亲的关系。当大儿子生气不肯进去时,同样是这位父亲主动出来,但是他不是责备,而是劝他,不仅是劝他与弟弟和好,同时也提醒他应该和父亲有正确的关系。虽然比喻的结尾是父亲所说的话,但是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提醒却是十分清楚:“与这些被天父所接纳的税吏、罪人和好”。

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二章13-16节中,对于和好有相当深入的说明:“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

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著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