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成长感悟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摘要】班会课作为校园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体验都有重要影响。基于校园教育目标,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现实需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特殊主题班会课形式,即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现有班会课的开展现状做出探讨,总结出现代教育需求下的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重要意义、特征及开展流程,便于各学校开展此类主题班会课时借鉴参考。

【关键词】德育;主题班会课;体验;感悟;成长

主题班会课的开展现状:通过各类主题班会公开课的调查分析发现,传统的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更多教师在班会课中加入师生互动沟通、活动体验等环节。但是,德育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仍然存在碎片化、固定化的现象,甚至矫枉过正,出现了浮于表面的“表演式”德育主题班会。这类班会的主题粗糙或者无主题,要么偏重于课程的“热闹”形式,而缺少对深层德育价值引导,华而不实;要么过于重视教育预设,缺少对真实场景的判断,脱离实际现象的“书本”德育。班会作为班主任重要工作之一,在组织开展中总会遇到不同困扰:一方面是德育的教学要求,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达成学校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个体特色,对课程的主题和形式都有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在心理、智力发育方面和小学生不同,对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很难调动学习兴趣,甚至“填鸭式”的输出教育还会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

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教育和学生需求的双目标,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应运而生。本文首先调查研究体验式班会课的教育意义,从而促使师生重视体验式班会课的开展,才能更大限度地渗透德育目标。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是落实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抓手,是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有意义的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对德育体系的组建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探索特色班会课形式。在班级管理和德育中,班会课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能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师呆板讲授灌输的形式中解脱出来,还原寓教于乐的本质。体验式德育主题教育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增强自身感受,在感悟中成长,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受欢迎程度。2.为大德育体系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大德育体系建设需要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因此,校园的德育需要打破专业、班级限制,融入学生日常中,开展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应运而生。不同专业、教龄的教师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自身教育经验,极大的丰富了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内容,打造了更具特色的德育体系。

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特征:在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其特征有:1.针对性。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矫正、补救,引导的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式课型。2.时效性。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是针对心理特征,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更乐于接受。教师抓住契机,设计好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触及心灵,唤醒良知,挖掘潜能。3.延续性。德育需要长期的渗透和强化,教育效果才会显现和固化。这就确定了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延续性特点。反复延续开展,从而达到教师某种期待的固化,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心模式。4.教育性。教育性是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突出特点,教师与课堂共生共进,用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给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解开学生心结,疏导学生心理,对学生的未来做出正确的指引,在师生互动中,心灵碰撞,润泽生命,共同成长。

如何有效地开展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

一、有针对性选择主题

在德育主题班会的主题安排中应该关注“内生外化”的心路发展历程,将德育融入点滴的日常现象中,再抽象化作为体验式班会课的主题。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主题需要兼具多层次的丰富度与持续发展的延展性,可以结合学生特性的成长规律来设计。根据学生的在校周期,如,初中教育三年,规划成为3-6个不同阶段,设计不同主题,将普法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行为规范等德育内容融入进去,根据不同年纪、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不同主题,开展设计特色的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此外,除了年龄阶段影响班会主题的设计外,教师还可以充分结合民俗特色、特殊节假日,作为班会课主题,例如,“重阳节”可以选择敬老爱幼的传统品德教育,或者登高赏秋的文学主题。

二、丰富多种形式的确立

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已选定的主题进行多元化的设计。现有常见的班会形式包括讨论式、競赛式、实践式等等,新时代由于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课外活动的丰富,在班会课的形式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本文整合汇总后,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主题班会课的形式创新:

1.借用各类活动大型培训团建机构经常为公司、社团等提供专业的户外拓展方案,我们可以借鉴其中易操作且符合主题需求的项目方案,例如,具备趣味性和团队性的“破冰游戏”和“隔山取水”。当然,在借鉴此类活动时,需要主要和主题契合,能够实现德育的目的。

2.转化成影音故事、活动资源。将现有的故事或者活动进行延展创新,创造出符合当下需要的新的课程形式。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时,教师将抗疫先锋——钟南山先生的故事做成影音视频,展开敬岗爱业教育,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展开特色分享,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紧跟时代热点,领略新时代精神榜样的风采。

3.自主设计班会课活动形式

当我们现有的班会课形式不能满足特定的主题需求,短期内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形式来展现,此时我们需要进行自主设计班会课形式。例如,传统的爱国教育主题班会课多是以传统的纸质、影视材料为载体,进行讲授式学习。但是后期调查发现,此类型的班会课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反馈一般,未能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进行适当调整后,通过角色扮演和小话剧的形式,邀请学生参与进来,演绎爱国主题故事。总之,班会课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确定好的班会主题,选择相适宜的形式,使得学生领略主题同时有更丰富的体验。

三、课前的充分准备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开展班会课前了解当前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包含管理问题和成员集体问题,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痛点和学生特点选择班会课主题;其次,提前进行班会课场景布置、材料采购装饰、流程计划和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良好的活动氛围能有效的促进班会主题的展示;再次,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意愿,进行组织分工。例如,有摄影技巧的进行影音录像,尽量能协调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提升团队的合作意识。

四、组织的实施

在体验式德育主题的班会课程实施中,现场的维护和进程把握也至关重要。在班会课中,教师和学生都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教师需要聆听学生的意见建议,自身也可参与讨论并推动议程的发展。此外,由于大多数体验式德育主题的班会课都是“全员参与”,这样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实践,获得切身体会,同时由于参与人员较多也易造成混乱,需要教师或指派学生进行观察监督、把握节奏、维护秩序,便于班会课的顺利开展。例如,组织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班会课,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工作小组,第一小组为策划组,主要为活动形式策划、氛围效果设计;第二小组为现场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现场维护、场景布置、撤场卫生;第三小组为表演小组,主要进行角色分工,进行角色扮演;第四小组为支持人小组,主要为活动主持。在这次的班会活动中,大家各司其职,学生直观地获得体验,感受更加具体,不仅能收到德育的熏陶,还能寓教于乐,感受团队配合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发展形式,不仅能给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提供管理新思路,还能提高学生对班会课的参与度。作为德育主题班会课的主要组织者的教师,需要能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德育主题,并能确定契合主题的班会课形式,再结合充分的课前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会课活动。通过本文对开展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的建议,希望能帶给教师更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路,也能帮助广大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强.站在课程角度进行班会课教学——浅谈高中班会课的整体化设计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7(55):9-10.

[2]高远.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8(26):124.

[3]刘佳江.试论高中阶段主题班会开展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8(22):60-61.

[4]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8(26).

作者:李海明

第2篇: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给长期沉浸于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感悟、反思、总结,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体验 感悟 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既有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成长的喜悦,也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经验、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带来严重的挑战。下面针对案例,笔者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好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从问题开始的,活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至关重要。活动主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从身边的生活中提出问题。由于中学生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都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很少,学生选题时经常会出现要么课题太大,研究无从下手;要么课题太小,无事可做,深究不下去。这时,教师必须给予指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①选题要小,涉及面太广,很难考虑周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片面性,在研究过程中就会“大海捞针”,难定目标和方向;②选题要实,即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可能贴近政治学科教材内容。一方面可以让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此项活动能有助于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科的优势,以便实施有效指导;③选题要新,即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做到研究有新发现、新认识、新见解、新举措;此外,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去考虑活动实施的可行性。如笔者指导学生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初探”活动时,首先把自己在校园拍摄到的浪费现象的画面制成课件展现给学生看:食堂里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馒头、包子,大半盘吃剩的米饭扔在餐桌上,人走灯不灭,洗衣水常流,垃圾堆里数不清的一次性餐具和书本、作业本……其目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诱发探究的动机。学生原定了两个主题:“环境保护,你我的责任”,“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经过师生讨论,认为研究的范围太大,超出中学生的研究能力,于是将研究主题改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初探”和“关爱地球,校园拒绝一次性用品”。这样学生调查研究的范围小了,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有了保障,同时也能得到学校领导、总务处、校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有选择了切实可行的主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改变旧课程实施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要求实际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当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评价体制和高考升学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一步到位的去完成这个转变,难度相当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找到了突破口,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在笔者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主题研究是自己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有学生说,“平时上课时,无论有什么问题,老师都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导你往正确答案上靠,而在课题研究中,老师几乎不给任何框框,每一步都让我们自己走,一时真是难以适应”。如在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从主题提出、活动方案设计、制订采访调查提纲、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中,都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上述活动中,活动分成四个小组:文献组、访谈组、实地调查组、问卷调查组,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收集大量校园浪费现象的资料后,我没有就事论事,而是趁机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造成浪费的原因,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很多困难,会迷茫,甚至打退堂鼓,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鼓励,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应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体作用,充分开发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和自主成长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从书本和课堂引向了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近生活,关注社会,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眼引领,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外进行的,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活动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方法的选择、材料的收集分析整理、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诸多环节,都关系活动开展的顺利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参与上述环节的设计,才能减少活动的盲目性。为此,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角色转换,要作为一个活动的开发者、实施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身份来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感到不少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还要振振有词地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做研究,教师不能干预太多,致使学生在活动中盲从、茫然无助,活动流于形式;要么越俎代庖,从选题到各种资料、表格设计和统计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亲历一次造假体验。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准备阶段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方法;在探究中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对一些偏离主题的观点、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在辩论中,调节和疏导学生因争执而发生的矛盾;在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上,协助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调查中,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情感上的激励和支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尤其在指导学生收集、统计、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和资料得出研究结果和结论方面,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平时很少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让一大堆原始资料和数据“摇身一变”成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呢?我告诉学生,数据收集后,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的工作才能得到研究结果。①质量检测: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清晰性和正确性进行检查,确保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有效的;②数据编码: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并确定数字代码,这样可以提高统计的效率;③数据录入:设计一张能把所有数据集中起来的汇总表,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登记;④制表和统计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的指导过程渗透和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个人风格,同时也体现着教师个人的智慧。理性的组织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促进者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能否富有成效的关键。

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目标”。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更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应该说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国家乃至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现状,知道浪费和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但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如何把认知通过情感上升到意志落实到行动上,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初探”和“关爱地球,校园拒绝一次性用品”活动,学生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明显增强和改善。同学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数百份的问卷调查,几十个人的口头访问,一个个浪费问题浮出水面,它们让我们意识到,浪费问题已相当严重,浪费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我们把雪白的米饭、馒头丢弃在泔水桶里时,有没有想到非洲还有多少人因为饥饿而死亡;当我们开大水龙头冲洗碗筷,用一满盘水洗一双手,又换一桶水洗一双脚,洗澡时用满满的一桶水从头顶冲下来,也许有无限惬意吧!可这对于那些住在干旱地区的人民来说恐怕要记上一笔严重的罪过吧!浪费就是犯罪”。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唤起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坚定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一次活动的体验,比任何语言上的德育教育来得更直接、深刻和有效,教师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融入社会,提高自我,不断获得知识、能力、素质、品德的发展!

五、多元评价和多主体评价方式相结合

卡罗汤姆林森说过:“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进行错误地归类更重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常常借助于终结性测验或水平考试,过于关注结果,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把它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测试的结果显然无法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无从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道德状态和行为表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重体验而非结果,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研究成果都一定要达到有所创新的目标,其实绝大多数学生的研究成果都显得稚嫩,只要学生亲身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都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分数,以此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激励学生的进步。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如论文、设计方案、口头汇报、答辩等。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对于长期沉浸于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来说是给他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教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受益者,它打开了教师视野,引发了教师继续学习的需求,为教师进一步提高素养和发挥潜能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巨大空间。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动员》〔M〕.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7(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马彦平.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8).

作者简介:黄丽英(1968~)女,中学高级教师,江西师大政法学院思想政治专业教育硕士,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二中学

作者:黄丽英

第3篇:读中感悟,小组交流中成长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卧龙区推行“双分管理教学法”的大潮下,作为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双分管理教学法”下语文课堂的理解。

关键词:双分管理;五步教学;语文教学

“双分管理教学法”即“双分管理,五步教学”。包括课内外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和与之相应的“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双分”,即分层分组,其着眼点在于课内和课外的管理。“双分管理”教学法源于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辩证的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的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的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我们课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这八个字。在此基础上优化五步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分层分组、发挥组内的互帮互学和管理的激励作用。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真正的主角,教师的地位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如何做到这一点,本人浅显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悟,以生为本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然而在时下“双分管理”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开始自学,自学结束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形式、理念都很好。但约5—8分钟的时间,学生得读、思考,还得交流探讨,学生读的既不透彻又不深入,很难准确理解文章,所以在讨论环节学生说也说不出,交流也是草草收场。教师只好自己上场,引导学生分析、讲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进而提炼文章主旨,教师讲的淋漓尽致完事了,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收获甚微,最基本的字词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优美之处领略不到。因此教师应在读上引导学生下功夫,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句子,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再读加深理解,基本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句段的意思。最后,读出“语文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中要体现的就是情,做到“情”与“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即讀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所囊括的宽度和厚度,如“天高云淡”要读出在晴朗的蓝天上飘着一朵又一朵的白云,看见此情此境所产生的一种开阔、宁静的思想感情,将此情融入语言文字中,通过自己的口读出这种境界,这就是“熟读成诵”的境界,“朗诵”的境界,“诗人”的境界。所以在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读出喜怒哀乐,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教师精讲即可,给学生留有回味和想象空间。

二、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长

“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好的符合了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小组合作、探讨环节的时效性。应充分运用小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双分管理教学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可以说是探讨,从自身来看是自身思维争辩的一个过程,从班级的角度看也是课堂讨论,不管怎么说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思,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鲜活的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互相探讨,比教师的讲析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感悟,更便于深入理解文章。如《故乡》一课中,关于“我”回故乡时的环境描写,教师必须借助背景介绍等来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但学生感悟不深。如果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为什么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回到久别的故乡,先对故乡进行一大段环境描写呢?学生在讨论中虽不能像教师分析的那样透彻,但学生自己的理解体会更接近学生对生活的实际认识,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更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道”,感悟文章美妙,陶冶情操。 小组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同龄人交流探讨中,其他同学的独特思维、另辟蹊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议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激发求异思维。

三、精讲多激,启迪智慧

《论语》中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播。从平时教研活动中听课的情况来看不少的老师满堂课的串讲、串问,教师占据了课堂这一主阵地,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对知识的学习索然无味。激在关键处,引导思考。如《项链》一课,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后,安排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展示,教师把学生的交流、展示环节只是当一个小点缀,草草收场,忽视了此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便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评价、讲析,对文中人物形象、小说的写作技巧、主旨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讲析,教师讲的是酣畅淋漓,总感觉把该讲的、应将的全部无私奉献给学生。而作为学生来讲,教师的讲解、传授都正确,但那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并不代表学生自己的感悟。我认为应对学生学习小组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上给小组交流、探讨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示环节,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展示交流中学生思想之花竞相绽放,阅读的收获、语文学习的兴趣、情感的陶冶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教师在小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准确找到学生的难点和讨论焦点问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精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中心,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以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为平台,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教师应适时点拨,精讲多思,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高景春

第4篇:感悟成长 收获成长

“感悟成长 收获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活动方案(选择一)

主题名称:我的安全我做主

组织形式:全体学生参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父母帮助下完成。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2、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科学的防范方法。

3、通过查找消防安全隐患,避免或减少危险事故发生。

活动时间:2014年1月25日—2月15日 活动准备:

1、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物质准备:《消防安全常识》手册、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电笔、肥皂水、水桶、手提式轻水泡沫灭火器、被子。

3、思想和心理准备:消除对电、燃气和火灾等安全隐患的恐惧心理,树立消防安全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可防、可控的意识。

4、其他准备:燃气、电力抢修等联系电话

实施方案:

一、确定活动内容(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条件)

感言:消防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家中电器、燃气等消防安全隐患进行细致对照排查,制定整改措施,绘制逃生路线图,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家庭消防安全演练。

二、体验过程问题应付:

可能遇到的问题:电器漏电、插座接触不良、燃气管缓慢泄露、紧急情况下不能正确使用灭火器。

解决预案:用电笔测试插座等接口,必要时及时更换;更换老化的燃气管;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记录好每天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上午 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笔对线路和插座就行细致检查。通过检查,发现有一个插座头插入电笔后指示灯不亮,应该是插头接触不良或损坏,于是及时了更换。

2014年1月28日星期二晚上 和父母一起,用肥皂水对天然气软管进行泄露检测,发现接近点火开关的地方缓慢产生气泡,应该是由于软管时间过长,有点老化导致。于是第二天上午及时更换了软管,避免了危险的发生。通过活动,掌握了家庭预防燃气事故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以后这种工作我就可以自己独立操作了。

2014年2月4日星期二上午 今天是立春,上午和父母一起进行了模拟火灾演练活动。在父母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用水桶扑灭了厨房的一处明火。虽然家里一直备有灭火器,但是一直不会使用,父母手把手教我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我自己模拟了一次,用灭火器扑灭了来自客厅的一处明火。同时,模拟了一次大火,首先模拟拨打119火警电话之后,告知家住6楼。要首先实行自救,使用水桶和灭火器扑灭,在无效的情况下,我们裹着沾水的被子,从楼梯逃生。虽然只是模拟,但是我们还是很投入的进行,通过这次模拟演练,使我切身感受到火灾的无情,掌握正确预防火灾和逃生方法的重要性。

四、考核与评价:

自评:通过家庭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切实意识到学习消防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逃生;还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迅速组织人们撤离火场,保证人们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别人宣传讲解,掌握日常防火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因素,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互评:该同学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其他同学都学到了消防安全知识,以后我们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和预防。

教师评价:该学生选取消防安全这一主题,与我们切身关系密切,是个很好的尝试。通过与父母一起学习和亲自实践,意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了消防技能。同时,也教给其他人一些防范消防安全的知识和逃生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非常实用、非常有益!

“感悟成长 收获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活动方案(选择二)

主题名称:

“读经典,开悟性”读书活动

组织形式:全体学生参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父母帮助下完成。 活动目标:

1、通过品读经典书籍,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

2、通过学习经典书籍中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3、品读经典书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

活动时间:2014年1月25日—2月15日 活动准备:

1、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物质准备:《菜根谭》一本、《菜根谭》(译文·注释·解读)一本、《新华字典》一本、摘抄本一个。

3、思想和心理准备:精下心来,抛开杂念,专心品读。

4、其他准备:手机关城静音模式。

实施方案:

一、确定活动内容(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条件)

感言:品读经典书籍,里面既有人生的理想,又有政治的智慧,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二、体验过程问题应付:

可能遇到的问题:生僻字、疑难词句

解决预案:通过查阅字典和注解,将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句弄明白。

三、记录好每天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014年1月25日《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2014年1月26日《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2014年1月27日现在人们常常感慨世态炎凉,那么怎么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

2014年2月5日《菜根谭》中写道“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身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古今的至理。做人也应该常思此种道理。在年轻的时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尚可从中多学一些本领。如果年轻时候顺利,到了老年遇到困境,就已经没有时间学习去征服它的本领了。忠言逆耳,是因为他与你的意见不同或者批评了你的弱点。但这也正是一个使你多角度看问题和清理后背上污垢的机会。最拙劣的赞美也要比最高明的批评好听,但十句赞美不如一句批评的话给你有价值的东西多。 2014年2月10日《菜根谭》绝不是什么“名著”,内容也未必多么高明,书中所涉及的语录,几乎都很平常,很少“天才”之言、“高人”之见、“才子”之辞。仅仅因其平常、平实、平易,就多了几分可信度,比前时和眼下诸多名人弄出的名诗、名言要更实在,分量也较重些。书中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四、考核与评价:

自评:在我这个高中生眼中,《菜根谭》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这本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长出的一根“小菜”,它对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了最经典的注解、对道家的“清静无为”作了最深入浅出的阐释、对释家的入世出世作了最完美的论证。它平淡、平和、平凡,但它又深刻、深沉。它以人们所熟知的菜根为喻,将人生所涉及的修身、为官、治家、摄政、学问、御人、处事诸方面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套至理至上的中国式的《成功学》,于今天之众生无愧为一剂精神良方。

互评:该同学通过品读《菜根谭》这本书,收获了很多知识,为我们展示了该书的魅力和博大,其中有许多道理是需要我们学生借鉴学习的。看了她的介绍,深感值得一读!

教师评价:该学生通过品读经典书籍《菜根谭》,从表面的字句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手机、网络等占用了学生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真心希望同学们都能这样静下心来,品读一些经典书籍,从而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走入大学和步入社会积淀更多营养!

“感悟成长 收获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活动方案(选择三)

主题名称:

走进河北传统文化•正定文化之旅

组织形式:全体学生参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父母帮助下完成。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文化之旅活动,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2、通过探寻身边的历史古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通过探寻历史古迹,增长书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文化知识。 活动时间:2014年1月25日—2月15日 活动准备:

1、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物质准备:相机、笔和本。

3、思想和心理准备:带着探寻的眼睛,去重温历史长卷中的中华文明。

4、其他准备:背包、保温瓶、食品。

实施方案:

一、确定活动内容(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条件)

感言:和父母一起到正定探寻历史古迹,是一次开心之旅、收获之旅、学习之旅。在中国历史上,正定曾长期作为北方雄镇屹立在华北平原上,是当地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更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等都曾多次到正定考察测绘,并留下了《正定调查纪略》《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等学术经典。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5处,号称“八朝古建、千年古韵”,无论从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文物价值方面,还是保存的完整程度方面都在我国享有盛誉。

二、体验过程问题应付:

可能遇到的问题:简单的参观不能对文物的价值了解全面、详细。 解决预案:通过网上查询、拍照和文物手册介绍,详细了解各处文物的历史及其价值。

四、记录好每天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014年2月9日利用假期时间和父母一起到正定县探寻历史古迹。正定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即为鲜虞国国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属地,后归赵。秦时属恒山郡,自汉初臵东垣县,汉高祖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豕希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祖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正定南城门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名讳,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素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誉,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院代总理、陆军总长王世珍,文学家王禹、蔡松年、蔡佳、著名工程学家怀丙,著名元杂剧家白朴、李文蔚、尚仲贤均系正定籍人。正定“风采绮丽、柳绿荷红”,大文学家苏东坡、文天祥、王安石曾写诗作赋,留下名篇;正定“艺文精美,诗风刚直”,见于史料的诗人、作家、戏剧家有170多人,留诗400多首,文章200多篇。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文物古迹和灿烂淳厚的乡土文化遗迹,现存有八个朝代的古建筑遗存,其中隆兴寺、临济寺、文庙、青塔、华塔、砖塔、木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被钱琪琛副总理称为“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加上寺有寺的传说,塔有塔的故事,历史名人又有不同凡响的经历和传奇,共同构成了正定旅游文化丰厚的基石。

四、考核与评价:

自评:通过到正定古城探寻古迹,使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文明有了更加真实的理解。在正定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一座宁静祥和的北方小城,浓缩了无数历史风云,在坎坷和沧桑中走过了两千年。由此可见,我们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创造了多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过往历史无比灿烂,但是未来更加美好。作为中学生,要立志努力学习,为将来承担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互评:该同学通过在正定这个小城的探寻古迹,带我们领略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师评价:该学生与父母一起到正定探寻古迹,通过一天的参观,可以看出确实收获很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很有帮助。希望广大学生都能这样做,利用闲余时间多关注身边的古迹文物,了解我国古代灿若繁星的历史和文化,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感悟成长 收获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活动方案(选择四)

主题名称:

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

组织形式:全体学生参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父母帮助下完成。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自理、自理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孝心,学会感恩。

3、通过活动,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时间:2014年1月25日—2月15日 活动准备:

1、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确定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物质准备:洗洁精、拖把、喷壶、洗衣液、信纸、存钱罐。

3、思想和心理准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假期主动做家务,除夕之前给父母写一封信。

4、其他准备:记录本、笔

实施方案:

一、确定活动内容(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条件)

感言: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无私、包容的大爱。从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到我成长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父母的关心分不开。父母不仅仅给我生命,更在成长的道路上给我指引和教导,使我能如一棵小树一样茁壮、健康、向上成长。

二、体验过程问题应付:

可能遇到的问题:家务做的不彻底、写了信不好意思给父母。 解决预案:做完家务仔细检查一遍,重点部位多多用心,将感谢信读给父母听。

五、 记录好每天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014年1月28日星期二马上就快过年了,可是父母还没有放假,正好利用休息时间,帮父母做做家务,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将家里的碗筷重新洗刷了一次,将窗帘、被单、床罩等进行清洗(机洗),扫地、拖地,给所有的花浇水,黄叶、枯枝进行修剪。干完这些,已经中午了,自己煮了点面吃。感觉有点累,但是很有成就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对这个家庭付出了无私的爱。通过这次大扫除,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2014年1月29日利用一个下午时间写了一封感谢信,将父母一年来帮我做的点点滴滴都汇聚成跳动的文字,字里行间饱含了我对父母的感谢。我要在除夕晚上吃饭前把信交到父母括号。写完这封信,我自己越来越觉得父母对我付出的太多,从内心更加感恩父母,也让他们感到,我也确实长大了。

2014年1月31日 春节我将父母给我的压岁钱放到了存钱罐,以前虽然也这样做过,但是没有坚持住,这次我要一直坚持下来,将压岁钱积攒起来,不乱花、不攀比,将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四、考核与评价:

自评:通过做家务、给父母写信、存钱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让我懂得了父母之爱的无私与博大。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作为一名高中生,更应该懂得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互评:该同学所做的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同学们所欠缺的。有时候我们更多地是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却忽略了好多应该感恩的人和事情。以后也要学会自理、自力和感恩。

教师评价:该学生通过寒假时间,从点滴家务开始,作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培养自理、自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将来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为父母写感恩信,并朗诵给父母,进一步加深和父母沟通,从而更加理解父母的爱心和苦心,这是感恩其他人、感恩社会的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积攒压岁钱这样的小事,养成不盲目攀比、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好习惯受用一生!

附:“感悟生活 收获成长”活动感想

今年寒假,学校推出了“感悟生活 收获成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我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快乐。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感悟,是磨练。

一方面,我学会了感恩,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能力。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当我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的人,是父母。当我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的人,是父母。当我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庆祝,与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的还是父母。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感恩,除了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在实践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真的去实践了,做起来并非易事。因此,这次活动我选择了“我的安全我做主”、“读经典,开悟性”读书活动、走进河北传统文化、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四项,通过身体力行,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弱点,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中国有句古话“知足者常乐”,这是一种智者的豁达精神。但人应该还有另一种精神叫“知不足”, 知不足就是要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使自己到达更高的层次。一个人要想有所突破、提高、超越、创新,就必须去改进不足,去弥补不足。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什么都懂,塑造完美的自己是一步步历练自己的过程。常言道学无止境。我们要找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明确自己的方向。然后有目标的去学、有计划的去追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这“三知”,人生才是完整的。孔子曾说,“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当然要“知不足”,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而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知识可以增长,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向人生事业的更高目标进军。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所经历的也只是点滴小事,但是短暂的假期、平凡的小事却让我学会了许多。“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既然我知道了自身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就应不断地学习。我现在还是一名在校高中生,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为以后大学生活乃至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第5篇:新教师成长感悟个人成长

我和孩子一起长大 ——新教师成长感悟

光阴似箭,我走上三尺讲台已经有一个月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在与学生接触中,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感动,也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茁壮成长,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成长感悟。我用以下三点来总结,愿和青年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对于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个学期前选择了一个让人“长不大”的职业———小学教师;一个学期里,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我哭过、笑过、茫然过、气馁过、放弃过、失败过、成功过、幸福过;一个学期后的今天我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一个学期前,我怀揣着无限梦想和无限憧憬第一次走进校园,一切是那么的好奇和陌生。最初从学生惊恐的脸上和不安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怀疑和不信任,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我呢?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想要让孩子们接受你、喜欢你、爱你,那你就先要喜欢他们,爱他们。 ”我试着用爱去包容他们,用心去呵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我成了他们的偶像,甚至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和他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纯洁和善良,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爱。当我遇到烦心事时,他们会偎依在我身边安慰我;当我生病时,他们会不关心我帮我接热水。 爱人者才能被人爱,你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爱你!

1.树立威信,才有执行力“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教师。

“身正为范”,新教师要树立威信更要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2.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一些课堂偶发事件会让新教师陷于窘境。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但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其性质,细致地观察课堂中出现的任何变化,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则可以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3. 放大学生优点,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诲人不难,不倦却难”,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时间短,血气方刚,性格往往急躁,我们应培养自己对待学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比如学生来请教问题,千万不能因题目太简单或是讲了许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有情绪上的不满或是语言上的刺激行为。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

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教育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虚心学习着,因为我知道,我一没有教学经验,二没有管理班级的能力,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每件事都得靠自己摸索着来。我一边去观看老教师的活动,去学习他们的经验,一边开始参考理论书籍,开始揣磨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班级的方法。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发展才会更全面,只有孩子们进步了,家长才会充分信任你。

我努力做着,学会理解家长,学会尊重家长,与每位家长约谈,真诚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以专业的理论向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有的家长开始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家长会到了,借此机会,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向家长展示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学习习惯,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并抓住机会,运用到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去,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更加有实力,家长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更放心。 1. 磨砺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头脑,避免使学生心理上受到不良的刺激,同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把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学生身上。因此,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事情和学生无关,我们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给他们作榜样。

新教师在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而有不小的压力,面对压力,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纳尔逊·曼德拉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可怕的事情不是你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没有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2.具有广博的兴趣爱好是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具有广博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只有具备广泛而丰富的兴趣爱好,才能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才能研究、探索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爱好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精神领地,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寄托,辅助自己专业的成长,使我们的业余时间在健康的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是对教育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3.上进心,让我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远。

上进心是教师工作的内驱动力,新教师要具有不断追求博学的信念,保持上进的心态。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现在的你看起来有多么优秀,如果不追求上进,也许十年、也许五年、甚至二到三年之后,你会成为井底之蛙,被学生抛弃、被学校抛弃、被社会抛弃。“学不难,不厌却难”,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厌其烦、不断完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并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由合格走向优秀,最终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三、对于工作———态度决定高度

伴随着时间的磨练,我已从一开始的羞涩、单纯、毫无工作经验逐渐走向成熟。有人说,做教师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为了生存,第二层是出于“良心”,第三层是用心去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也就是最高的境界。我想:我会继续从事着这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会朝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迈进的,用心灵去感受这份纯真和善良,去享受这份平凡的快乐!

1.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我们拿到一节教学内容,思路不明朗的时候,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会让我们感到豁然开朗。新教师授课的内容可能前后联系不到位,知识点不够全面,重难点突破得不够好,那么,听课就是弥补这些缺点的最好的方法。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听课前自己应备好本节课,切忌不能自己先不分析教材,听了指导教师的课后,再整理听课记录制成教案。这样的话增加了对指导教师的依赖,其结果是自己没动脑筋,不能形成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

还有,听课记录是潦草的,写下的随想或符号是模糊的,因此听课后要整理听课记录,而后将整个教学过程做一个完整的回顾,并反思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揣摩他设计的意图,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

2.备课,给学生一研碗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

备课是新教师最费劲的一个环节,那是因为我们肚子里的“墨水”还不够。所以备课时要参阅大量资料,写详案,听了其他教师的课后,对自己的教案做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通常一节课,新教师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平时时间紧,可以在寒暑假就把下学期的课备好,提前备课可以让我们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一步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

3. 教学反思,用文字留住自己的教学足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追求什么,只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长了。

四、小结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对于教学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年轻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因为年轻,我们拥有希望,因为年轻,我们缺乏经验,这就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不断地积累。这个过程我们须要认真地去对待,季羡林先生说过:“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第6篇:关于成长的作文:感悟成长

时光被北风吹散,不被我发现。春风抚面,夏蝉声声,秋月高挂,冬雪飞扬似乎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平淡的岁月中,或许只有越来越模糊的视线提醒着我的成长。

这显然不是一令人高兴的事。当清晰的事物都化为月下朦胧的剪影时,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我的视力不是短时间内下降的,只是我似乎一直察觉不到。似乎像隔了层雾,又像隔了层纱,直到有一天,黑板上的字如雪花般飞扬而下。 完了!

我竟然连黑板上的字都看不清了!

那节我是在郁闷与悲凉中度过的。我思考着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我后悔着为什么没能早些发现;我懊恼着之前为什么没有早些做预防……这一切都化为一声长叹,夹杂着不甘与惆怅,缓缓呼出。

可是已经不能再挽回了。我呆呆地盯着视力表,欲哭无泪。感觉像深秋时节掉队的雁般无助凄凉。

红红黄黄的路灯本不是现在模糊的模样。很多次,我都想找到一个时空缺口钻进去,在一个还可以重来的时刻停下,可是至今都没有找到。

是凄冷,还是冰凉?我走在初冬的小路上,看着这个线条柔和并被虚化过的世界,自嘲着成长给我带来的东西。 放眼天地,依旧辽阔,树叶还明朗地绿着,没有萧瑟凄凉,一切还是乐观美好的模样。或许,那些冰凉,只是我心中无尽的苦闷与哀伤。

既然事已至此,又何必再忧伤?我想,成长带给我的不只是我越来越模糊的视力,还让我知道,时间不可重来,在失去之前记得珍惜。

纵观成长,有太多的不如意与失败,可是我想,在这其中,后悔是没有用的,只有珍惜与避免发生,才是成长带给我的真谛。

第7篇:教师成长感悟

通化市第二十中学刘晓青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有七个年头了,从懵懂无知的大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园丁。期间经历了许多,有经验也有教训,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每当回忆起七年中走过的教学之路,总是有一些感悟泛上心头。

一、保持热情、执着追求、始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你身在其中时,你又会觉得教师职业也很平凡,有时甚至很平淡,时间久了也会生出莫名的倦怠。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每当看到学生们的张张笑脸和求知若渴的眼神,心头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苦干实干的热血涌向全身。积极的面对挑战,主动开展工作,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最终收获的必定是颗颗硕果。

二、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时刻保持充电状态。

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的学习,不断充电,通过新知识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加强修养,这样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尝做常新。

上班几年来,也接触到了不同地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实例。有改革才有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勇于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不能做旁观者,而应当积极争做一个课改实施者。当前,在我市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好时机之下,我们更要积极尝试,探索研究,努力成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中的典型。

四、勤听课、多交流,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多听课、多参加教研活动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各级各类的培训、听评课和教研活动,每一次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都要紧紧抓住。从中吸取他人身上的优点,发现并弥补自身不足。

五、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找到差距,修正自身。人无完人,每个教师的从教过程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总是不了了之,几年几十年后,你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将一如从前,也就是原地踏步。所以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策略,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以上只是我个人从教以来的一些感悟,不知同行们是否也有同感。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在等着我们。努力、自信、执着、乐业,相信我们的职业生活定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第8篇:成长感悟

2017.11.28

樊笑 临床医学院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不同人生阶段领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同一方面是已有认知的深刻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就是形成新的认知,或者叫感悟。对我这个刚刚进入大学的人来说,如今尚且处在对新生活的适应之中。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日后步入社会的踏板。从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产生的人生感悟对于我日后大学生活乃至再往后步入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想从学会选择、形成动力、超越自我这个三个关键词出发,来梳理一下我初入大学三个月的人生感悟。

首先是学会选择。学会选择就意味着要学会说“不”,学会有所舍弃。大学与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自由度更大。我来自一所十分强调自主选择和多元发展的中学,在中学时我觉得大学的模式也无外乎如此。但真正步入了大学,我才发现这两者为学生提供的自由度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刚开学的一两个月,自己面临着选课、社团、学工上的很多选择,在做选择时就意味着要有所舍弃,不能面面俱到。但在选择放弃时,还是会觉得不舍和惋惜,因此我尽可能多的兼顾了很多事,对各种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基本来者不拒,都是一口答应下来。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我就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A事情的忙总会被我当成B事情没做好的理由,而A事情没做好又会赖B事情耽误了太多精力。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在与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庄明科老师交流时,忽然醒悟其实成就感并不源自于做事情的多,而是取决于做的效果。用庄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说你做五件事,五件事你都做不好的话,其实你心里感觉是不好的。但你只做了三件事,但三件事都做得很好,那你自己的感觉也会很好。”从这个角度思考,说“不”以及有所舍弃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选择的事。做选择时在自己的整个精力范围之内还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不能满打满算地超越自己的精力范围,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此外,人也是需要平衡的,不能单一。只做一样事情并不意味着比做两件事情能做的更好,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平衡,平衡是很关键的。最后,在这两三个月的切身体会中,我领悟到从学会选择,有所取舍衍生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那些可以兼顾课业成绩、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的优秀学长往往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做事的认真和投入程度。虽然看起来这些生活方法和做事习惯显得很普通,很平常,远不及有关梦想、人生价值的思考来得高大上,但我觉得在任何仰望星空过后都是要回归于脚踏实地的,而在现阶段重视起对这种做事态度的培养,其实是有助于整个人生中脚踏实地前行的,因此它也是让人终身受益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形成动力,具体来说是在大学阶段形成新的动力。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问题:每天早上是什么让你起床,爬出温暖的被窝?很多人说是闹钟,但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动力。这个动力可能源于梦想,或者是追求。对于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咸鱼来说,闹钟能吵醒他的身体,却唤不醒他的内心。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总觉得自己跟原来相比堕落了,晚上没课时总会犹豫要不要去上自习;夜里总会在刷剧与上床早睡之间纠结;早上起床的动力仅仅是执着的不想刚上大学就翘课……回顾高三一年乃至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动力似乎全部来自考上北大这个俗套的目标。如今目标达成了,支撑自己继续努力的动力却失去了;心态浮躁了,曾经一坐三个钟头钻研问题的踏实不见了。

曾经以到北大读书为目标,但现在目标达成了,又怎么样了呢?难道在北大读书的八年就是我人生的巅峰了吗?扪心自问,我显然不想这样。在大学,尤其是北大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环境中,我首次领悟到了主动性的重要。曾有人跟我说过:“在大学,你每分钟的用心程度,都直接关联着你的收获。”北大的资源如此丰富,但它绝对不会像以往的好资源一样被送到我们嘴边,被“填”到我们肚子里。相反,它需要我们主动地提出需求。这又让我联想到计算概论课上的一句话:当你不在系统中主动发起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反馈。具体到我自己身上而言,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那么将来做大夫面对患者时,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有人文关怀和文化的积淀。在北大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利用好了的话,不都是积累的过程吗?

众所周知,学医很苦很累,甚至现在刚刚大一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就开始刷夜了,我自己有时也不例外。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之所以熬夜,可能仅仅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你只看到了自己深夜不睡的奋斗,觉得熬夜就是努力,就了不起,以此来掩盖自己白天堕落时的丑陋样子。 我很喜欢北岛在他的作品《波兰来客》中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无论如何,我不想几十年后的自己也只能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第三个关键词是超越自我。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与我关系最近的除了家长、同学,便是老师了。而这许许多多的老师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还因为他对人生有了些许感悟。

这位老师便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他出身河北农村,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虽然很刻苦,但是依然只能考上个三本大学,十八岁只身赴外地求学。尽管在同乡眼中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但他却蔑视自己的处境,大学四年付出了比别人多许多的努力,考到了中科院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误差分析。博士毕业之后来到我的高中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十年间,从第一次课小心翼翼,为了防止气氛尴尬特意背段子,到现在讲课已经落落大方,游刃有余。小有名气的他然而他还在改革,还在创新,不仅是高中的课程,还主管着学校竞赛和大学先修课程的事务,企求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良好的教育。

今年十月份校庆时我回去看这位老师,其间又聊到了他之前的经历。他在人生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取得了成绩却把它们看得很轻,甚至不屑,在为了创造更多价值的路上不断奋斗。我认为我们的人生起码就应如此。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你的人生理想只是考上北大,或者成为一名医生、一位科学家抑或是挣一个亿,那么完成之后呢?你的动力来自何处?因此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可以引导你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断超越自我便是如此。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便是如此,层层递进,引导人们超越自我。道家从有到无的主张同样如此,从有功、有名到无功、无名,从有为、有待到无为、无待……古代先贤们就意识到超越自我的价值,这是精华而非糟粕,我们应当继承并且发扬。

既然人生价值是可以超越的,那么就是有大小之分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论在这里依然适用。儒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境界依旧略有局限。我的想法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更为相似。在此,我借他的划分之名来阐述我的感悟。人生分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最低的一等,是像动物那样无意识的顺应着本性、习俗做事,没有有意识的主观思考。功利境界上一等,是有意识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这并不一定与公德、集体利益相悖,但有时候的确与集体利益相悖。道德境界再上一等,这个境界的人是为了集体,乃至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在奋斗,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天地境界最高,他们心中挂念的是天地万物,摒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站在对万物的博爱的视角看待一切。前所述及的这位老师大约处于二三境界之间或偏左或偏右,因此我觉得自己虽然要以此为标杆,向他看齐,但切不能满足于此,向上还有更高的境界等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还要继续超越。

然而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考虑自我利益的保有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自然选择中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想超越自我,进阶到更高的境界,就需要跳出我们人的身份,看到别人,看到世间万物,放下一些自己的患得患失,而去追求人类、万物的利益最大化,就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上升几个层次——不仅是满足自我,而是舍小家而为大家。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作为一名北大医学生在入学时进行的庄严宣誓。然而能真正做到它,又谈何容易?我觉得,一个医生人生价值在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十分神圣的事业。对我自己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拘泥于小我盯着蝇头小利锱铢必较而不去不断超越自我,体验更多的生活经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呢?

第9篇:成长感悟

职业成长感悟 顺德区第一中学 胡美芬

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顺德区第一中学的胡美芬老师,很感谢张滴珍主任能给我这个机会来到这与大家一起分享,更荣幸能与在座的充满青春朝气的你们一起交流。其实来到这里非常忐忑,因为自己只是众多奔跑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队伍里的普通一员,没有非常专业与系统的理论基础,没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职业体悟,所以当张主任给我“成长”的这个主题时,我想,我还是通过自己职业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事来谈谈自己的成长感悟,希望能够带给在座各位一点点、小小的借鉴或是启发吧!有不当与浅陋之处请大家谅解。

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顺德参加工作,至今工作已经11个年头,从工作到现在担任过班主任、级长助理、副级长、德育处副主任等工作。 彷徨过、苦恼过、动摇过后才慢慢开始读懂教师这个职业角色的内涵,也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成长。

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或是优秀教师的成长因素有五个:即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教师个体。读到这里时,我有同感,作为一线的老师,专业的理论可能接触地较少,而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却是自己成长的一个个契机。今天我就围绕这五个因素来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感受。

一、关键时期:

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分为这三个阶段:

一、激情型教师,保有学生时代的干劲。

二、经验型教师(现学现卖)

三、专家型教师(自立门户)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也不外乎是这样的一个历程,而要想这样一路走来,就必须得经历这样几个关键的时期,并能及时地把握住,调整好自己,把握住方向。

(一)关键时期一:初职阶段

刚来到顺德时非常不适应,外语似的语言,炎热的天气,全国百强县的环境,都让我记忆犹新,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到这里开了两个会,第一个会是自我介绍会,我们又称为“表态会”,内容是就“你愿不愿意做班主任”表态;第二个会是新教师成长规划会,内容至今不敢忘的是林校长的那句话:“三年必须站稳讲台,五年有自己的教学教育特色,十年后你在这个岗位上没有任何成就感或是没有成绩,那么你可以考虑离开这个职业了,或者这个职业不适合你。”一方面带着学生时代的害怕色彩,一方面带着优秀毕业生不服输的心态,还来不及细细回顾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就投入到工作中了。

刚开始工作,就像是学生一样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没有经验,教师的基本技能大学都没 交过,更何况有时还没有好好学。还好新教师的优势就是没有牵挂,有的是时间,可以用勤奋来弥补。于是一天到晚有没有值班都在班上转悠。可是两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工作最初状态的几个误区

(一)误区:

1.理想≠现实(顺德给我的印象、我对教师的想象、我对学生的定位) 2.时间≠效果。我每天到班,班级不会自然而然变好。(量化不行、违纪不知道) 3.付出≠回报。我如此辛苦的工作,学生们不会因此而体谅你、更懂事,不会因此就乖乖听老师的话。(孩子生病,6:40到校)

4.担子≠吃亏。教研课、公开课、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特性的把我、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培训、青年教师比赛、文学社(公开课试讲,完全被否定,促使自己思考、提升)

(二)建议:

1.读懂自己的职业角色:教师=平凡(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

走出师范大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装的是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点,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再伟大的事业也无非就是由这三尺讲台、一盒粉笔、基本教材和永远不可能完美的教案组成,三年一循环,学生如流水的兵不断更换,不变的是我们每天在教室和办公室,作业和备课间奔忙。刚进入工作岗位,一位同事就忧郁地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这个职业就是用三年就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三十年的一个职业。我同意这句话,因为教师这份职业无所谓辉煌不辉煌,灿烂不灿烂,它只是360行里普通的一行,因此,没有轰轰烈烈,它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单纯些、纯粹些、脚踏实地、能坐得住冷板凳方能把这个工作做扎实。我又不同意这句话,因为面对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性格、习惯、价值观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的职业又不是一层不变的,他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新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方法。

2.少抱怨,多反思:教师=纯粹(阳光心态、经营工作与生活)(乐观的指标:宽容、赏识、内心宁静而有激情、感染)

(1)抱怨忙。不少青年教师抱怨工作忙,抱怨没时间,我承认:“但我担心这样下去你只能越来越忙,只能越来越没有时间。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

(2)牵扯太多人情世故。 有人说,好人缘,好口碑,就会带来成绩和荣誉。我建议青年教师少做点这类事。上班来下班走,不搬弄是非,不拉帮结派,不与人争名夺利,对上不谄,对下不骄,好好做自己的工作不就行了吗?何必刻意追求什么“人缘”?这样,我占不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可也没有“树倒猢狲散”的危险。我个人的经验,这种活法很是轻松快乐,而且对国家更为有利。人有两种。一种人吃“关系饭”,一种人吃“实力饭”,我赞成后一种人。吃关系饭毕竟只是暂时吃得香,长远看,可能变臭。而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必须有足够的时间。

(3)辛苦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为了什么

因为忙,才让我们必须要思考自己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方法,提高效率与质量;要想把教学这份工作做好,必须有无功利的境界;教育好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并不冲突。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修为(不掺杂个人情绪,端庄、优雅)

当你准备批评你的学生时,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了你的言行。事实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在面对让你厌恶的学生时,仍能面带微笑;而当你对学生暴跳如雷时,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实上此刻的你也许心静如水。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心理战,好的老师肯定会如此与学生斗智斗勇。

4.谦逊是此时成长的最佳法宝。教师=学习(此时,海绵是这个阶段的最佳形容词) (1)向他人学习。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各类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听课、评课。询问资深教师、名师、专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2)向网络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探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3)向案例学习。典型案例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与学习在真是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个关键时期的重要型在于:你有充足的时间,你有充足的干劲,你有充足的接受能力但你会在很多地方碰壁,这时,积极地去纠错并不断调整,是积累的最佳阶段,也是成长的最快阶段。你有深厚的积累,与正确的职业价值体悟,就能为接下来的成长和确立正确的方向。体会到这些,可以算是站稳讲台。

关键时期二:工作5年左右经验型(现学现卖) 1. 教材的解读能力(熟悉教材、指导应试)

2. 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原则、方式与方法)

3. 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上课学生分神,提醒后又不专心,遇到烦心事,意识到这些)

4. 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研讨课上突发事件的处理)

5. 建议:之前的成长都来自于外界——遇到的人和事,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学到的,但都是现学现卖,卖的还挺好,这时需要把零散的变成系统的,学别人的,悟出自己的。原地踏步让自己产生迷茫与职业倦怠感。

建议:庸师、严师、名师、大师(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为师的四个境界)

1、庸师: 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教人,既不研究前人的经验,也不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严师: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全貌。

3、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亲人,有名气;他培养的学生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4、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揭前人未揭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教学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终身发展,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在难以解决之时,突然找到了答案是的心情。

1)不应付,有实效。

班级文化的布置(宿舍图片、教室图片) 2)不机械,有思想 (有消化、有理解)

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上课,一个路子;教育学生,不经思考的直接教育。 3)不随众,有个性(体育艺术节的策划与总结)

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许多的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一种智慧的,一个教师,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办理出现不良行为和现象,能通过一些极富寓意的故事启迪学生,润物细无声)

• 关键时期三:特色型(自立门户)

此时成长的动力已经不来自领导的认可与否,而是来自专业成长的充实感与成就感。

(一)自主成长

1.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教学、教研、管理) 2.深受学生喜爱的十种教师

(二)自我修为

1. 专业情怀、职业道德(喜欢与爱)(班会课) 2. 将实践变为智慧,将零散变为系统 阅读日志、教育故事、教学反思

二、关键事件

问题学生的处理、班主任技能大赛

2012年10月25日到27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第四届班主任能力大赛,并忝列一等奖行列。其实,站在领奖台的那一瞬间,更多关注的不是手中的那张奖状,而是内心的无限翻腾······从6月份顺德区的初赛选拔到10月份广东省的决赛结束,那是对自己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次提升和历练,更是自己班主任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我想围绕“感谢”、“学习”“成长”三个词来谈谈自己的比赛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说:非常诚挚地感谢学校,感谢领导,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老师。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精心为我组织了一个智囊团队,并在百忙之中多次召开会议,为我参赛出谋划策;感谢团队的老师真诚地为我解疑答惑,给我提供了很多参考书籍、资料、建议等。也感谢为我加油鼓劲的所有老师。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真诚协作、共同备战的团队的支持感到幸运和幸福。

其次,我想说,通过这次比赛,我真切地知道,学习是班主任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其实,从05年工作开始,我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就是:自己零散的工作做得多,唠叨的话说得多,但是系统的理论写得少,专业书籍看得少。我不愿承认又不得不承认自己还在扮演着“保姆型”和“班妈型”的班主任角色。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与“智慧“和”科学“很少发生关联。我也要想学习,但却不清楚怎样学习,更多的是“点”式的零散经验的表面模仿,缺少对班级工作“面”式的深入思考,缺乏对学生问题地深入探讨。例如,我必须用充足的跟班时间来保证我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和对班级的管理,我很想向那些让学生佩服的老师那样在讲台上摆上自己的一个杯子就可以让学生自我管理、班级顺利运行。但我不知道其中的精髓是什么,只是形式上的一个模仿,于是一段时间的“管理空白“换来的是班级各个方面的扣分,于是班会课上我便开始围绕分数在班上展开一场“批斗会”,学生在老师的盛怒之下平静了一两天然后故态重萌,于是我便开始埋怨自己班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自己运气怎么这么差遇到了这些家伙,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6月份,我接到了这个比赛任务,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退缩,更准确地说是惶恐、害怕、心虚。但因为比赛不仅代表一个人,因为自己骨子里的性格,所以自主学习,深入思考成为一件必须的事情了。从接到大赛通知的任务后,我就开始争分夺秒地了解其中的赛程和系统地学习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学校领导,团队老师给我推荐了相关书籍,我也开始或向图书馆借阅或购买相关书籍,开始经常询问领导、同事,与同事交流相互的想法和做法。渐渐地,我被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德育故事所吸引,被一条条鲜活的教学理论深深感染,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案例解决方式拍案叫绝„„我清醒地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工作,光有爱和激情是不够的,还得讲究方法和智慧,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成长之路是一条专业成长的道路,而这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完成。

短短的四个月,由最初逼着自己啃书,到后来的投入其中深入体味,我发现之前的我是如此不谙教育之道,孤陋寡闻有如井底之蛙。对工作的思考越深入,越发现自己的才疏学浅;对教育的关注越钟情,越发觉自己的无知。通过大量阅读,我的眼界渐宽,开始对以往班主任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当自己带着“曝光一切不良行为”的心态走进教室,观察学生时,那时的自己是多么不明智;当拿着扣分单站在讲台指着学生痛批一顿时,那时的自己实际上是多么无力和无助的;当自己机关枪式的与学生谈完话,丝毫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迷茫表情时,暴露了自己是多么地心虚······原来高雅教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渗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去,原来自律行为不是一个理想目标,而是一种班级氛围。原来自己之前对学生的一些看法都是先入为主的,只凭主观喜好就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是非归因,缺少对学生的深入理解,难以进入学生内心从而挖掘问题根源。书中的种种做法让那些之前一直棘手的问题慢慢变得豁然开朗了。例如令人头疼的宿舍扣分现象,一个老师的做法是将高雅文化追求和榜样崇拜结合在一起。在高雅文化追求时,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而高中生阶段早有自己偶像崇拜心理标准,所以往往使老师的工作事倍功半,而这个老师却巧妙地将这两个点结合起来。宿舍成员共同为自己寝室命名,为自己寝室写室铭(最好是对联形式)。体现自己宿舍特点,表达成员共同追求,共同情感,共同理想,奋斗目标,最为对自己的一中激励、督促。

前两天,我在组织高二年级星级宿舍宣传语时就试用了这个方法。刚开始时,每个宿舍的介绍内容大多是:我们宿舍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原因是我们宿舍团结友爱、互相监督,并争取更大努力。这样的介绍既没有宿舍特点,又没有体现一种宿舍文化和理念。我将我的这个想法与学生交流之后,他们也非常认同,我给他们举了几个例子,本想他们可能会从中挑选几个,但没想到,他们结合自己的寝室特点所命的名更是温馨、高雅。例如高二9班16—509起名“风华室”室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对联是:静谧中渗透出淡淡书香,温馨和谐培养最有学风,融洽中温存着浓浓有情,拼搏进取创造最美年华。

高二(16)班17-503室名:风荷举 出自诗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室铭:我们素洁,天然去雕饰;我们活泼,一一风荷举;我们静心,宁静而致远,我们坚忍,玉立傲苍穹。例如高二(6)班16-411室名“璞玉室”室铭:璞玉浑金,似无超凡之华,卧虎藏龙,实有过人之气。意思是这个宿舍像一块璞玉,外表不怎么特别,其实并不一般,宿舍的名字“璞玉室”就是这样来的。

再次,我想说,我真心地感谢这次机会,让我开始成长。

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抱怨过,苦恼过,害怕过······但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值得的,这种值得与奖状本身无关,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练。

还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当你真诚对待机会时,机会才会光临你。”所以面对这个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告诉自己:既然自己决定做这件事,或许我不能保证我做得是最好的,但我能保证做到自己最努力的程度,无关名利,而在你认真、严谨对待它后,往往它会给你一份肯定和鼓励。 还记得我的学生在随笔中写到《爱和喜欢的区别》,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喜欢是幼稚的、浅层次的,爱是成熟的、深沉的。我们喜欢生活,喜欢生活的快乐、幸福、收获,因此我们可以让生活活得不那么累,但如果我们爱生活,那么我们会享受其中的快乐、幸福、收获还有痛苦、挫折和磨难,那样你会让自己的生活活得充实、丰富、厚重。是的,当自己工作中的挑战、困难不可回避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不如乐观、从容地看待它,转换一种心情原来可以让问题难度降低,可以让自己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在比赛当中,第一项考的是“情境答辩”,最后一项考的是“主题班会课设计”,其实当时我内心的感觉是情境答辩的内容我准备的比较充分,且赛前有所准备,主题班会课因准备时间短暂所以有些粗糙,但是因比赛顺序不同,所以自己的比赛心理完全不同,第一场比赛慌乱、匆忙、极不自信,语言表达断断续续,思路也不够连贯。而最后一场比赛则以较轻松、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说得更清晰、思路更明白,所以结果自然是第一项考试显得逊色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总觉得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劳永逸的,甚至是反复出现的,所以,当我们以积极、快乐的心态面对他,或许问题本身没有变化,但我们自己变得强大了。

还记得当我看到其他参赛老师的自信从容的表情,我的内心便紧张到了极点,当看到在能力大赛的舞台上各位班主任的睿智、淡定,我更是十分惭愧,可是当我这个2号选手将要抽题上场时,3号选手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紧张,加油,大家一起努力。那一刻,我觉得其实别人都不是对手,对手只有自己,其实在和其他参赛老师的交流中,我更多地学到了他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大爱,他们匠心独运的心灵探究。学会成败先不论,从容、大度地面对这一切时,原来处处都可以促使自己成长。

如果说职业理想是向上的动力,那么储备就是向上的车轮,人生需要储备,储备知识,储备真诚、信任、善良,储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储备现在,储备所有。以前当别人让我锻炼时,我总说太忙了没时间。可是那天杨柳的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每天抽出半小时,一定是有的,就看你想不想,做不做。其实,无论是锻炼还是学习都是这样,积少成多,点滴储备,只要你想,就可以。

最后,还是感谢,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们,感谢在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我浅陋的经验总结,今后的我将一如既往地以勤奋之心总结摸索,以磨砺之心迎接挑战,以感恩之心面对工作!

三、关键人物

学科师傅向志国老师、同办公室经验丰富的老师、搭档老师(汪建义)

四、关键书籍

专业书籍、班主任书籍

五、教师个体: 1.对职业有追求

这份职业的幸福感与尊严来自于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而这些建立在自我的实力,自我的价值观(庸师、严师、名师、大师) 2.对职业有敬畏 3.对职业有责任 1.具有心灵的力量2.具有人格的熏染3.具有文化的气质

凭真心做事,用爱心为师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平凡教师来说,“师德”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寓意不仅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大口号,更多的是“用真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用爱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平平凡凡的母亲来说,我的孩子也会步入幼儿园、小学、中学······我首先想到的、也是最担心的就是她能不能碰到一个好老师,能够对她有耐心、有爱心,能真心包容她,对待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所以,此时“师德”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了。

曾经我也埋怨过那个学生怎么那么笨啊,上课讲了下课还问;曾经我也埋怨过那个学生怎么那么不听话啊,告诉他不许谈恋爱他偏要在高三来个“黄昏恋”,最后名落孙山;曾经我也心理暗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对他的提醒,如果再不改正,我就放弃他了,反正班上又不只有他一个人,好学生还有很多······可是,如果那是自己的孩子的话,我们会轻易说他笨、说他坏、放弃他吗?相信老师、寄希望于学校的家长又该有多失望啊?而当我们用真心去了解学生,贴近学生、教育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引导学生。我相信“老师的真心会换来学生的智慧,老师的爱心会换来学生的成长。”

• 对工作无憾

在刚过去的这一届毕业班中,我接任高三13班班主任及一文一理的语文教学工作。13班班风较涣散,成绩靠后。另一个文科班是美术生和普通高考生的混合班,教学任务重。这些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压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

高三310天,每一个早晨,我坚持6:30左右与学生一起到达教室,一方面可以掌握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纪律情况、迟到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营造班级勤奋、努力、师生团结拼搏的班级氛围。因为我常跟学生说: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年的工作,我都如此坚定地努力下去,那么这对于你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年,你该如何对待呢?每一节语文课,我尽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必须有他的中心任务,并形成完整的一个知识系统,自己先胸有成竹再站在讲台上;我虚心认真倾听科组老师对我的指导意见与建议,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内容更贴近考纲,更好地指导学生。

对于高三的班会课,我不敢怠慢,我先思考班级的学习、纪律、心理、科任老师反馈等各方面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下一周班会课确定一个主题,在周日下午集中三 、四个小时集中精力搜集素材,组织班会课。针对高三这个虽漫长但容不下丝毫松懈的一年来说,我的班会除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还不断地激励大家,为大家寻找新的努力动力。要么用情感柔软大家的心灵,要么用竞赛激励大家的智慧,要么用希望唤起大家的目标。因此,,每节班会课后,班长都说很多同学早上带来教室的篮球鞋又拿回去了;本来今天晚上打算踩点进教室的学生6:10分就进教室了;最初进入高三的热情退却的同学又找回了新的动力。

对于美术生的辅导,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难题,一个学期的课要多久能补完,什么时间补?班级的管理工作已让我感觉到挑战与压力;每周16节课的语文课,周五下午尖子生辅导、周二下午临界生辅导,每周两节晚修,如果再拿另外三天来补习,我就真得没有一点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怎么办,最后决定在我晚修的周

三、周四每天晚6:00-7:00进行辅导。周三在上完四节课后我开始为美术生备课,7:00为美术生补习完立即进入教室为其他学生答疑。最后美术生的语文成绩都在100分以上,整个班的平均分120分,每当我从办公室急匆匆地跑到五楼,又从五楼急匆匆地跑到四楼教室,嗓子又干又哑的时候,我真的彷徨过,犹豫过,可师德对我的第一个要求便是“用真心做事,全心全意教学。”我不是春蚕,也不愿意做蜡烛,我只想让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把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那样我的心理才踏实。

• 对学生无私

有一天晚上我的孩子高烧39度,一直哭闹,晚上抱着他在客厅走了两个多小时才休息.第二天早上心理一直嘀咕要不要看学生,最后还是放下孩子来到教室.可是6:40考勤时,班级缺了4个人,直到7:10分还没有来,找人回去看时,那四个人才匆匆忙忙跑到教室来,脸都没来得及洗。一问,竟玩三国杀到后半夜,我当时真得是又气又恨。我恨:我恨自己干吗一头热来看这些自己都不知道努力的学生.我气:距离高考仅有30天,竟然还有学生这么无知无畏。还有30天,就这样算了吧,别让自己烦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反正打牌的又都是些成绩本来不咋样的,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就好了。可是转念一想,老师的职责就是纠正、引导,即使短时间内不能使他们彻底明白,也要充分提醒他们不可浪费人生的任何一个机会。当时,正好是彭主任和符级长值早班,向他们求助后,便积极采取措施。我将我的语文课拿出来,请彭主任和符级长为全班训话,为班级正风。我利用中午时间与家长沟通,寻找多方解决方法,我利用晚修逐个谈话。最后这批打牌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600分的好成绩,当然也有学生现在正在复读。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也许有无奈、有彷徨,但是徘徊后我们更多的是选择无私,因为这一年失去的,或许我们还有更多弥补的机会,但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或许机会真得只有一次。

三、对家长无愧

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现在他们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所以他们将教育自己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殊不知有时老师与学生也很难沟通.我们班苏杭同学,我有时心里暗想,他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滚刀肉吧,他能在你使劲骂他后跪在书房学一个晚上,一个晚上后他会在整个早读读三国,整节课看史记,整个晚修那个扇子到处找人聊天.我曾经多次发誓再也不管他了,但是一想到他家生了三个姐姐就是为了要他这么个儿子,一想到她的母亲打电话时的恳切,我就只好继续和他打起了”持久战”.终于坚持到高考的那一天,结果他最终竟然以580分考过了本科线.经过这件事,我想我的做法还不够智慧,所以我无法一劳永逸;我的话语还不够震撼,所以我不能一针见血解决问题,但是我有一颗真心,我想这颗心在哪里,最终的收获就会在哪里,即使这个过程中有快乐也有忧伤,有充实也有迷茫. 我能说的就只是在我的工作中,坚持全心做事,真心待人,用爱心为师.作为老师,我无法给学生未来的道路铺满鲜花与掌声.只能给他们前往这条道路的勇气与动力,能见证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每一次拔节,最后奔向理想而幸福的未来,这是我们做老师最大的心愿。

师德,这是我对他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大家谅解。谢谢大家。

一般认为,促使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五个,即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和教师个体。

上一篇:监理经营工作建议下一篇:医院咨询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