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城市里孩子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认识能力上有大的提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术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甚至在一些山区学校中,美术教育是空白的。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形成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在素质教育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美术教育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继续完善。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进步;不足;发展空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存和发展所离不开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就在今年三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对艺术教育进行了改革,美术教育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也不能忽视它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进步之处

国家在推进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来看,今年召开的两会明确提出对艺术教育进行改革,艺术学科正式入驻中考。从这一政策来看,国家和人们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美育的作用下,社会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慢慢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师资力量在扩大,师资队伍专业化。有的中小学也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开设了校本课程和民间美术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传播当地文化做出了贡献。

(一)美术观念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公众大多数对于美术教育对人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得到认同。艺术教育被推在了时代的前沿,美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广为人知。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现在的美术课堂,着重于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重在体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个人性格和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能力的指导者,老师更多的是发挥他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时期,中小学美术的学习,已经不只是停留在物态的形象等方面,更多的是在画面和空间上面下功夫,着重于表现学生作画时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情感。美术教育更多的也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有解释的多重性。过去教学注重的是结果和教法,而现在,更加注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学法。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在线学习,在线合作等都成为可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也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变得更为具体。

(四)教学内容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水墨、水粉、陶艺、泥塑、剪纸等进入课堂。多样化美术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地区性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更多的丰富了学习内容,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师资力量的改变

在改革开放前,美术教师大部分是其他文化类学科,例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老师兼带美术课,或者是大专毕业的学生来教学,而现在高校为中小学培养了很多专业美术教师,甚至有些中小学的美术老师是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教师的专业化,为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年以来,美术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来说,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各种方式占据或停掉美术课,但是迫于升学压力,不管是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都不得已把它放在了最偏的角落。临近期中期末考试,美术课堂还是会被考试科目所占,这种现象将会导致老师渐渐失去教学热情,教学懈怠,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完整的开展,美术课的课时也极大的被压缩,也从另一方面剥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缺乏对美术课的正确认识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他在中小学的教育当中绝不仅仅只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基礎的绘画技巧那么简单。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培养一个特长为小升初、初升高做积累,要么就是在高考时选择美术是为了走捷径。社会还是缺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正确认知。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省份的大国,由于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也不一样。农村和城市之间美术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区别。从硬件设施来说,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有的农村还没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由于师资力量匮乏,还没有条件开设剪纸、陶艺等更多的有意义的课程。究其原因,除了经济能力制约以外,主要是因为当地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应试教育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师资力量匮乏

近三十年来,由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很多相关学科引入大学,真正学习美术教育的学生在美术专业里面所占比重很少。而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存在很多缺乏对美术的热情和美术专业基础。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选择在发达的城区就业,这样一来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会相对过剩,而乡镇地区的老师就会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由于高校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师资力量匮乏。

(五)创新性缺乏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虽然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但是实际执行中存在教学与大纲相脱节的现象。对一些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会给其贴标签“差生”,不能很好的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评价时,还是采用通过学生作品评价学生这样的一种不够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式。长此以往,会压制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空间

(一)美术观念的再更新

应试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为了美术课不会因为应试教育的发展而受到阻碍,我们可以将美术成绩的考核以其比例制纳入中高考行列。不仅丰富了应试教育的考核内容,也间接性的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二者可谓相辅相成。国家还应该严格控制“艺术热”这一现象。适当性的控制每年的艺术特长生本科录取比例。高校在招收艺术特长生时可适当性提高要求,特别是对艺术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相关的笔试、面试等选取真正热爱艺术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家长更不应该为了大学文凭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替学生作这一个人生的重要决定。

(二)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后,国家应该鼓励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通过一些鼓励政策,吸引具备专业素养的美术教育的教师来教学。

(三)建立系统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過程中,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一样的。在小学和初中时期,美术教育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突出美术这一人文学科性质。在这一阶段,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课时以外,学校可以通过社团等开设国画、油画、水彩、陶塑、剪纸等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到了高中时期,学校可以定期进行艺术讲座,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举办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活动。

(四)优化以往的评价模式

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中,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执行者,而教师评价的标准也只是学生的学生作业这一方面,显而易见这是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再评的模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也可以促进学生进步。而教师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法掌握,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结合考虑。

(五)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学校应该提供给教师最新的教育信息和美术知识信息,提升美术教师的理论修养。在学校内,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改革教师评选机制,鼓励和刺激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发展。其次,各地中小学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学习经验,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到高校交流学习。建立健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养机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一门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美术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样,学生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对美术的认识,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刘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

[2]姚思点.浅谈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

[3]张梦霞.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J].大众文艺,2013(09).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杨思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 要: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的环节,也导致了现在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教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深刻体会,得出了一些对如今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问题的个人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全面发展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重视程度缺乏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为了追求学生的升学率,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成绩,美术就成为不被重视的副科。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上老师很少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或者教学生如何作画,一般只是让学生自己画画或者作为自习课,其他科的老师也喜欢占用美术课,学校对美术课的不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景堪忧。

2.教师水平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中小学美术不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科目,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在美术教学方面师资力量不足,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水平整体不高,缺乏优秀的美术老师。即使有部分优秀的美术老师,但在这样的现状下也只能随波逐流,而且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和功能認识模糊。

3.模式化的教学方法

关术教学本身蕴含着极大的兴趣,美术教师的任务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备课,挖掘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严密而系统地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趣味性,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然而,目前多数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仍采取那种“依样画瓢”的单纯模拟自然的呆板程式进行教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按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上课,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绘画为主,在绘画中以临摹为主,在临摹中以出自名家之笔为主,这大大超出了正常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即不利于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妨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善措施

1.改变中小学美术的教育观念

改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发展就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作为全面发展要求的一部分,是应该受到重视的。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直接影响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所以要改变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

2.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虽然现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建设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够完善。城乡差距太大,城市的中小学已经有了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老师,但乡镇的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大多还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老师或者一些兼职、临时代课的老师。所以培养一批专业的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的教师队伍是刻不容缓的。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中小学美术教育提高的保证和基础。在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培养时要加强对教师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3.健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体制

健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体制,怎样才能减少美术课被其他课老师占用或当做自习课来使用的情况的发生。首先美术教学应该具有实践性。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美术创作。然后要尊重学生。美术教学注重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地进行创作。最后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摒弃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起辅助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版)》上说明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我们真正的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采取合适的改革措施,我们才能够实现这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实现美术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

作者简介:刘燕宁,男,1976年6月出生,大专,就职于新疆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武功中学,研究方向:中小学美术教育。

作者:刘燕宁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策略

【摘要】在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城市里孩子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认识能力上有大的提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术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甚至在一些山区学校中,美术教育是空白的。本人在这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小学评述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就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应对 策略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环境条件的制约。

2.家庭条件的制约。

3.师资队伍的制约。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还有我国的教育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总在欣赏课时,向老师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一事例。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3.转变角色,沟通感情,增进了解。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

5.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6.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訓练有层次。

7.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程的新标准, 新改革给了我们广大美术教师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目标与新的希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农村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以最大的信心、耐心和热情来教好这门学科,让美术之花开遍乡间田野。

参考文献:

[1]《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变新课程评价的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周卫勇主编

[2]《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刘远明主编

作者:林伟青

第四篇:论海南中小学美术教育实习感受

摘要:美术作为国民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体现,本文针对海南省部分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通过实习以及走访调查分析得出的反馈情况,也根据实际情况,对今后海南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海南;美术;教育;发展0引言

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美术作品是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人的内在生活(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有幸来到海师附中高中部以一名美术实习教师的身份给同学们上课。在入手高中二年级《设计》教材,《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1高中美术课的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课的现状,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实习生或在职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实际教学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等,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每周一课时,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地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2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对策

(1)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例如,在学习《象征的艺术——标志与视觉识别系统》这一课时,我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2)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设计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设计,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

(3)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创意的魅力——招贴设计》时,教师先设问:“一幅好的海报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一幅好的海报。接着教师再问“在你所居住的环境中有招贴画张贴吗?”“它们都是为何种目的而设计?”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了解设计师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文化与内涵。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例如,在欣赏外国现代招贴画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些带有各种创意的商业招贴和文化招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再如,设计POP手绘时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演示设计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创造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语文、英语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例如,在欣赏设计作品时,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做出更准确地欣赏和评价。总之,要改变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的不良现状,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3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这一战略要求以教育为本,培养高质量人才,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我国的教育正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海南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很有条件的,我们相信,海南美术将会沿着一条实力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方向平衡稳定地健康发展。

作者:吴桂超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研究

摘 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在中小学生心中建立起审美的心理结构。学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审美能力;想象力;美术教育

一、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独特的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出现的困境,目前来说,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观念上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可以解决的,而观念上存在问题却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了观念,就会改变评价体系,改变了评价体系,学科就不会有“贵”“贱”之分,学校改变了观念,就会在师资及教学设施上作应有的投入,家长改变了观念,就会对孩子作精神上、经济上的小小的支持。当所有的人改变了观念,学生自然也就改变了对美术学科的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让学生有顺序的进行欣赏,并作评价,这样在“评”与“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显露出尴尬的神色,有的学生显出不甘落后的神色,一瞬问,学生的上进心、竞争心被充分地激活了,下次作画时,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多给予表扬,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表扬,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绘画。

第一,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属性来看:“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

第二,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能来看:美术教育以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为首发,原因在于美术教育本身具备有培养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具备了进行较高级审美活动的能力或能力的倾向性。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在中小学生心中建立起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而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建设也就是我们整个美术教育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培养敏锐的感受力;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③培养透彻的(透明性的或直觉的)理解力;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述四种能力的协调和合作,均自然渗透于各种能力的使用中,从而形成人们的整个审美过程。

三、加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推进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创新力以及艺术领悟能力,并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学生的人格修养;其次美术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大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成败,因此社会要加大对美术事业的投入,重视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大力提倡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形成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总之美术教育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对我国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阎光奇.让美育走进校园.美术界,2003(8):57.

[2]沛一,伞天.素质教育与美育、美术教育——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刘芳含

上一篇:肿瘤科护士论文下一篇:中国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