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宜游

2022-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

乘势崛起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开放新区

都匀经济开发区紧扣黔南州委、州政府关于“一江带两城,建设大都匀”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城为主、产业支撑、产城景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黔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实验示范区为目标,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开放新区乘势崛起。

城市规划发展思路清晰。“十三五”期间,都匀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实施好“1356”工程(“1”为一张名片,即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3”为三个园区,即洛邦工业园区、大坪工业园区、坝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为五个城市板块,即洛邦商贸城、东部新城、科教城、高铁城、湿地生态城;“6”为六个公园,即东湖公园、杉木湖中央公园、洛邦水上公园、幸福文化主题公园、国家级生态足球公园、茶博园),努力将洛邦工业园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新型装备制造园基地、将梦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城、将茶博园建成最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交流基地、将绕人谷建成最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全力将开发区打造成黔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的休闲康体度假胜地、西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加快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九纵六横”路网骨架,全面推进都凯大道、红牛快道、滨江景观大道、黔南二道及区内1号路、2号路、19号路等20余条在建路网项目,全方位实现与都匀老城区的互联互通。

目前,开发区内的黔南大道、大龙大道、贵广高铁都匀东站、都匀东站综合客运枢纽、茶博园、杉木湖中央公园、幸福文化主题公园、黔南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10余家星级宾馆、30余家医疗单位、10余所学校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金田阳光义乌小商品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湖南湘才实验学校、华宸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2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建,路网、通信、供电、供气、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园区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洛邦工业园区以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生机勃勃:贵州洪茂实业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一期已全部建成投产;贵州永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已开始投产;梓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第三条生产线技改项目已投入使用;贵州都匀泵业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0000台(套)水泵及设备项目、贵州添润发电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水轮发电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并已初步形成新型建材、智能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玻璃制品等产业。同时,借力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黔南服务窗口在开发区成立,促进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投产达产。

社会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截至今年6月,开发区71个单位下派干部1278人参与结对帮扶工作,投资1120万元大力开展项目扶贫,种植桃树800亩、中药材大通草322亩,养殖肉牛249头,修建村级公路13条。

同时,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加快都匀一中新校区、匀东中学扩建项目和湖南师范大学湘才国际学校、都匀一中华宸国际学校建设。加强医疗保障工作,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机制。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6‰以内。

2015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州、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4.6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9倍,年均增长42.6%;规模工业总产值25.4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5倍,年均增长34.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3.6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6倍,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2元,比“十一五”末增收5391元,增长114.9%。(作者单位:都匀经济开发区新闻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哈文丽)

作者:韦彩黎

第2篇: 关于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思考

凤凰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是凤凰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凤凰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必经途径。为此,我专题研究凤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课题,并有提出了针对性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凤凰县县城区现状

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推进古城保护、旧城提质和新城开发,实施了g209绕城线、城北旅游专用通道、城北连接线等新区路网竣工通车,红旗大道、大众路、王家寨大道、边寨路、镇竿大道等新区路网建设,城区骨架拉大到20平方公里。实施了森林公安业务用房、档案馆、法院审判庭、县委党校搬迁、公安技术业务用房、职业中专、南华中学等政府主导投资项目,推进了国际现代城、鸿景铭苑、凤凰世纪城、凤凰星城、红旗旗小区、美食城步行街等新区地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区路面“白改黑”及人行道改造、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实施 。

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有一些小区(沃福花园),物业管理混乱,小区垃圾城堆,居民怨声载道。沱江河上游两岸房屋建设参差不齐,影响城市整体景区,站在堤溪桥上观看沱江河面,一点也不让人赏心悦目。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体制不顺、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的原因,也有人员素质的问题。

(二)城市文化展示不够。凤凰古城始建于唐朝,有近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汉、苗、土家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婚嫁等民族民俗文化,诞生了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名人艺人。凤凰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城市,虽然有很多人物历史文化,但在文化挖掘展示方面落后于云南和贵州等地区,文化资源尚未真正转化为主要的旅游产品,难于成为游客来凤凰观光休闲度假的核心吸引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升。实际上,凤凰县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为主,苗族有着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跟汉语、英语等主流语言不能相互融通,游客比较难以难参与进来,领略不到苗族文化的深髓。跟其它旅游城市相比,我县的各交通要道和重点区域没有大型公共的标志性建筑,没有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特别是一些景区景点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也不够大气,游客很难体验到凤凰文化的薄大精深。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当前凤凰正在开展旅游创“5a”工作,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力争把凤凰城区建成现代化的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一)要突出高起点规划。凤凰城区沱江两岸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秀丽,中心城区依山傍水,具有建成现代化滨江山水宜居旅游城市的优越条件。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战略思维、精品意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科学确定城市风格,充分体现现代特色、生态理念和滨江风貌。要突出“山水园林城市”这一定位,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改善沱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区的可达性和亲水性。通过整体设计,使建筑物、绿化和公共空间有机协调,保持青山永秀、绿水常清、人景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将沱江两岸建成凤凰县城建设的新亮点,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宜人的人居环境,使凤凰城区发展更具实力。

(二)要突出高标准建设。根休闲旅游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快进慢出”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全覆盖,优化公交线路,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高标准推进沱江上下旅游整体开发、青山抱古城、南华山整体开发、金水寨凤凰传奇、城北五星级酒店群、古城保护设施、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区空间。加快发展餐饮、娱乐等与高端旅游相配套的服务性产业,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凤凰城区新业态。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主干道和大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完善燃气供应设施、通信设施、污水设施建设,规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使凤凰城市发展更具魅力。

(三)要突出文化元素。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楚巫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苗族文化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演艺队、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等方式,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

第3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南溪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肖敏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既是环境的扮靓工程,也是惠民的民心工程,更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素质工程。近年来,我县紧扣建设“全省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为目标,切实把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明、生态、和谐的美好新南溪。

一、立足当前,高点规划,确保“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

我县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工作要求,以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县为契机,坚持“生态宜居、优美宜业、文化宜游、富民强县”的工作理念,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建设“西部食品之城、川南休闲之城、现代贸易之城”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各项治理工作。

(一)强化投入抓建设,确保达标。2010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宜南快速通道、滨江堤和新城三纵五横道路建设、桂溪改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乡镇垃圾中转站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功能;完善城市设计,加快推进滨江景观带建设、商业古街建设,完成滨江广场至大南门仿古一条街建设,确保全面实现“全域达标”,率先建立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二)巩固提高建机制,规范长效。2011年,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进一步创新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充分释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创业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文化更加繁荣,富民强县更加快速。

二、细化措施,真抓实干,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县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以措施为抓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城乡“五乱”治理。一是在治理“摊位乱摆”方面。坚持集中清理整治与强化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主街大道的占道经营进行重点规范和整治,做到坐商归店,行商归市、游商归位,保持市场秩序良好。二是在治理“车辆乱停”方面。从规范人行道车辆停放行为着手,杜绝人行道“车辆乱停”现象。加强临时停车点的规范管理,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对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同时,尽快完善各类交通标识、标线、标牌等基础设施,加快临时停车点的规划建设。三是在治理“垃圾乱扔”方面。县城管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落实保洁责任,加大保洁力度。加强对“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管,县级各部门抓好本单位办公区域的清洁卫生,各乡镇负责抓好辖区范围内场镇、村组的清扫保洁。四是在治理“广告乱贴”方面。坚持从源头上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对雇用、指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员依法从重处罚。定期不定期地发动群众开展全民性的非法小广告清理整治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各乡镇、各社区在相对集中的位置统一设置广告栏,引导广告规范发布。五是在治理“工地乱象”方面。加强对建筑工地、运输车辆的管理。严厉查处工地不硬化、车辆不冲洗、装运不遮盖、工地不围栏、堆放不规范等行为。尽快建立“五个不开工”标准。即手续不全不准开工、不签订管理协议不准开工、保洁员不到位不准开工、施工出口不硬化或未铺设防污材料不准开工、不设围墙不准开工。

(二)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3500万元,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17项城区项目、3个重点乡镇项目、12个一般乡镇项目、15个重点村项目建设。一是以城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农贸市场、停车场和公厕等建设为重点,狠抓城乡公用设施建设。二是以城市重点街路配套建设、乡镇场镇道路改造、乡村道路硬化,完善道路护栏、路灯、绿化等为重点,狠抓城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以治理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为重点,狠抓规划建设和规范管理。四是以开展社区及庭院绿化、广场绿化等为重点,狠抓城乡公共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风貌景观塑造。按照川南民居特色的总体风貌风格,加强城乡风貌塑造,着力打造五粮液南溪公园、滨江堤、桂溪河沿江景观带和罗龙—县城—裴石沿线等亮点工程。一是严格审查城乡风貌塑造项目,并按照特事特办缩短项目审批时限。二是及时查漏补缺,加大风貌塑造的精细化力度,全面清除公路沿线各类过期、废旧、残缺的标志碑和标识(广告)牌。三是迅速拓展延伸风貌塑造范围,在抓好主要节点的同时,启动对城镇的背街小巷、边远乡镇和村庄的风貌改造,逐步实现风貌塑造的“全覆盖”。

三、健全机制,锐意创新,破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瓶颈

既立足当前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更注重长远发展,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突破治理工作的瓶颈,贯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全过程。

(一)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落实。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锤炼“南溪铁军”,以铁的团结、铁的作风,强势推动“全域达标”。一是财政投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用好市场,采取财政加大投入、以奖代补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广泛利用招商引资、BT投资、群众集资等方式,确保多方筹资保障“全域

达标”工作。二是责任落实机制。分层次落实县级领导、科级领导、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城镇各商户的责任,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包干”乡镇制,县级机关牵头分片包街的“街长”负责制及乡镇干部包村包户制等工作制度,逐级细化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体系。组建了县城区“全域达标”综合执法大队,彻底清除“五乱”现象,明确S206公路黄沙至大观段农房风貌塑造、县城区滨江广场至大南门进行仿古改造,改造县城区两个城中村,目前相关项目实施已经启动规划、摸底等工作。三是督查问责机制。实行纪检问责、组织问责、舆论问责和社会问责。对工作不力,被省市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1次实行纪检问责、诫勉谈话;被省市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2次,单位分管领导自动辞职;被省市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3次,单位主要领导自动辞职。四是奖惩激励机制。深化保证金制度,各部门、乡镇相关人员缴纳保证金,达标后以保证金的1-2倍进行奖励,未达标没收保证金;环卫工人每月单独增加100元作为考核金,对环卫工人的清扫保洁质量进行量化考核。

(二)注重创新,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建设职能化的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和常态化保洁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和规范的完善创新,建立健全清扫保洁、车辆停放、摊点摆设、广告张贴、垃圾处理、检查评比、文明卫生公约等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坚持“督查暗访、媒体曝光、追效问责”的原则,对重点乡镇、部门加大督查频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点球式,限期整改到位,不定期跟踪回访。对各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不力的,按照《南溪县干部不在状态不作为问责办法》办法严肃处理,逗硬问责。

第4篇:建宜业宜商宜居现代化产业新城

建宜业宜商宜居现代化产业新城 新津打造“产城一体”美丽新城区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集中体现。小到进出城通道美化、林盘院落整治;大到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滨河城市湿地公园打造„„点点滴滴均关系到人居环境、城市形象、居民幸福指数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围绕市委“五大兴市战略”,新津县大力实施“一核两化五提升”发展战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民生工程、重点工程向纵深推进,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为“幸福新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A【美丽通道】

一路前行一路风景

道路环境整治扮靓新津

在新津中心城区惠丰路,过去因种种原因交通不畅,群众反应强烈。今年8月,新津县正式启动惠丰路改造工程,将原有混凝土路面、沟渠盖板拆除,完成雨污管道埋设、弱电管道建设、水气管道迁、新路面铺设、沟渠整治,绿化带设立等;随着路面的拓宽,车行道变为12米,两边人行道分别为2至3米;沟渠临车行道一侧增加1.5米宽的绿化带。改建后的惠丰路,中间行车道宽阔畅通,两边人行道平整宜行,雨污分流,沟渠规整,碧水长流;沟渠上新增景观围栏,增加了水文化元素,形成又一条特色水街;与惠安路连为一体,成为新津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国庆节前夕,新津县老南桥重新建成通车,老南桥两岸随即重新成为新津县中心城区重要的门户地带,但该区域的建筑形态单

一、落后,建筑立面杂乱、陈旧,尤其在老南桥完工投入使用后,周边环境与老南桥更显得不相称。新津县随即把老南桥周边环境改造提上日程。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新津县城乡建设局牵头承担老南桥周边环境改造相关工作,在今年10月份完成了方案编制,改造实施范围主要拟定为老南桥两岸周边约8500平方米建筑外立面,涉及建筑立面粉饰、清洗,店铺招牌、防护栏、空调外机、各类电缆规范、局部增绿等。 “等改造工程结束,新津将变得更加漂亮。”每天开车都要路过南桥的司机李伟,看着老南桥的巨大变化。对李伟来说,每天都要通过南桥开车到新津,路上变化着的一切,李伟尽收眼底。“你看,以前车道没这么宽,那边的武阳楼和玉树新村都要进行风貌整治,打造出来之后就漂亮多了!”一边开车,李伟一边娓娓道来。在他心里,新津的路越来越宽敞,越来越好走,而路边的风景也出落得越发靓丽起来。 B【宜人环境】

高规格大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新津幸福指数

一个城市,基础设施越完善,意味着城市运转功能也越强,其生活、创业、宜居的幸福指数则越高。每一天,新津民众的幸福感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被不断刷新。

据介绍,目前新津城区已完成五津东西路、五津南路、五津北路、迎宾大道、岷江大道、惠丰、惠安路风貌改造等,规划新建20公里健身绿道、纯阳文化公园、滨河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

2011年,新津县健康绿道建设在全市考核验收中排名第一。今年,由新津县城乡建设局牵头,将新建健康绿道20公里,到年底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串连普兴、金华、花桥、兴义、新平、永商、安西的环形绿道系统70公里。

滨河路、金秋乐园、白云寺„„目前,从蔡湾至花源的12公里绿道已接近完工,一座座景点新罗棋布,长椅、公厕、指示牌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让这条健康绿道真正成为了广大群众喜爱的“乐道”;在铁溪晏河人行桥及延长线,位于新平镇与安西镇沿河交界处的晏河人行桥把滨河绿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美丽景观,让游人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饱览南河风光;水乡兴义,以兴义朴宝园为起点沿翔生农业基地打造的10公里健康绿道也已进入收官阶段,预计于年底竣工。

纯阳文化公园项目位于新津主城区西北部,规划面积约245亩,重点突出人文特色和水文化特色,在公园新建区域主要进行绿地、景观建筑及水景打造,完善周边规划路网,拉动公园周边区域发展,方便居民生活、出行。 建设中的东连接线景观工程从普兴高速路口起,沿新普路经

一、

二、三号桥至电厂沟,全长约13公里,将建设雅高速普兴路口及新普路道路沿线景观工程、一号桥南侧广场建设工程、滨河湿地公园(电厂沟整治工程)等项目,将大大改善新津县县域的人居环境。其中,滨河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约9000万元,预计于2013年12月左右完工。

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东连接线景观工程等开始进行规划建设,新津县城市建设品质正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理念,新津致力打造城乡一体化高品质城市,着力构建“大宜居”发展格局。以水城新津三大组团和花源、兴义组团为重点,实行多轴向拓展、网络化开发。到2016年,新津县城建成区将达30平方公里、人口达24万,“水城”概貌初步形成。完成金三角片区、新普路沿线、三号桥片区、老南桥片区等重要入城口和县城中小街道改造,建成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着力形成单元建筑各具特色、群体建筑和谐美观、不同街区风貌各异的县城新貌。 C【整洁家园】

实施林盘整治

传承农居林盘文化

在新津,像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

2012年,新津县共实施一般场镇改造建设项目42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5个,功能配套项目8个,风貌改造项目9个,总投资约2.4亿元。以科学规划为指引,工程将为村民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描绘靓丽的花边,从一开始就迎来了老百姓的关注。截止今年11月,安西镇郑林盘已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整治建设;花桥镇徐家渡林盘完成道路和沟渠建设,风貌改造接近尾声,年内将全面完成林盘内景观提档升级工作;兴义镇王林盘332户农民自建房主体已完工,现正在进行总平及风貌施工,预计12月底完成;文井乡黄林盘30户房屋主体完工,正在实施风貌施工和总平建设。

通过改造,新津传统的川西林盘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增强,充分保护林盘所处的地形地貌、生活环境以及林盘周围的果园、菜地和农田等自然田园风光,确保了林盘景观和周边田园风光的完美协调;林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也得以进一步完善——林盘内的道路、供水设施及电力、能源和通信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完善了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创建了林盘优美环境,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设计人员还按照川西民居建筑特色对林盘内的建筑进行了全新打造,加强了内部木穿斗结构房屋、门窗户外雕花装饰以及建筑局部的木雕图案等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建筑元素,有力传承了农居林盘历史文化。 D【坚强团队】

围绕中心服务群众

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

变化中的每一个场景。背后都是一个强有力的坚强团队,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新津县城乡建设局党总支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为契机,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紧紧围绕“一核两化五提升”战略,强班子带队伍,大力实施“立城优城”项目,为构建幸福新津城乡共荣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千名干部驻村蹲点联户帮扶活动”中,新津县城乡建设局结对帮扶金华镇清凉村。因天府新区新津分区的建设,清凉村几乎整村搬迁,清凉社区内道路没有路灯,每到夜晚漆黑一片,经常有人跌倒摔伤,夜间出行极不方便。群众的诉求就是党员的责任,路灯工程牵动着建设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心。该局专门从“人头经费”中拿出约11万元用于清凉社区路灯安装项目,每天落实专人轮流值守在施工现场,仅用短短20天,15盏崭新的路灯在群众的欢呼雀跃声中亮起来,路灯不仅照亮了回家的道路,更照亮了老百姓的心。

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新津县加强了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对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进行实名制信用管理登记,督促各建筑施工单位办理农民工实名双卡9500余张,确保了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软硬齐头并进,新津的变化令人感动并温暖。该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进一步把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工作的重点放到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上,发挥党组织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新津”而努力奋斗。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和“幸福新津”总体目标,新津将加快推进“立城优城”战略,大力建设美丽新津——全力抓好新区建设,突出“产城一体”和“四态合一”理念,加快推进天府新区新津分区总部研发区、市场博览区、生活配套区等建设,尽快启动邻里中心、银杏中央公园建设,着力将新区建设成支撑有力、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带动力强的城市新区;全力抓好旧城更新,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美化环境”的原则,在抓好中心城区重要节点、入城门户和道路风貌改造的同时,加快纯阳文化公园、滨河湿地公园、五津聚落等城市建设项目和津都国际大桥、机场快速路新津段、新津客运中心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李自强/文 图片由新津县城乡建设局提供

第5篇:一、如何认识宜居宜游城市

“宜居”就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要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关于居住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宜居;第二个层次是利居;第三个层次是乐居。目前我们提到的就是宜居。一个城市怎么样就宜居了,我认为首先,城市的环境要好。一是生态环境要好,要能适合人类居住。例如一个城市环境要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气候好四季分明,很少发生极端恶劣天气,同时要有比较丰富的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例如水资源等;二是人文社会环境要好,城市居住人口整体素质要高,文明度高,要能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其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一是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亮化、绿化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三是要有完善的卫生、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宜游”就是指一个城市以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或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城市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也就是一个城市要有的特色,要有值得人去看的东西。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来看,宜居可以看作初级水平,在宜居基础上的适度宜游就是中级水平,既宜居又宜游则是城市发展高级水平。宜居、宜游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游的改善必然带动居的改善,宜居要宜游,宜游必宜居。通过对张掖市情的认识和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我们认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就是张掖的特色,就是张掖本质属性的反映,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张掖的城市发展定位,要通过宜居宜游建设,推动我们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对规划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宜居宜游的认识,要立足实际,对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科学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对于城市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制定出科学规划、形成科学决策,科学推进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目前在城市规划制定,项目审批中仍然存在论证决策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充分,规划编制前期调查不细,公众参与不够。在论证重大项目时,社情民意调查不够,导致决策错误,市民意见大,造成被动局面。针对这这些问题,建议:一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承担起联结政府决策与专家学者研究咨询的职责。三是进一步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众深度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加强规划批后公布,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问责制度,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示牌制度。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好了城市的品位就高,吸引力就强,自然也会宜居宜游。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应是首要任务。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固牢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大力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快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好水源地,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现河道面清、岸洁和树绿,建设一条生态河道。实施截污纳管,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把黑河治理成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继续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加大集中供热力度,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推进防沙治沙工程,阻挡北部风沙南侵,保护绿洲安全,以天然湿地为依托,通过建设“绿屏”、绿带”,在城区和周边区域形成大面积绿化体系,实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化目标,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突现城市的宜居宜游;二是沿河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通过上次外出学习考察,我们看到一些城市都充分利用沿江、沿湖的优势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上海以黄浦江两岸为重点,建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形成了黄浦江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苏州也充分利用太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丰富的内河景观,增添了城市的宜居价值。与其相比,我们要坚持把保护建设黑河湿地与推进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黑河,建设滨河新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依托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动张掖生态建设。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为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物质支撑点。为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供水、广场、公园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升级中要协调好新区建设同旧城的关系,使老城区与新城区相辉映。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到老城做旧、新城做美。要以“四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其次要加大卫生、文化、科技等设施建设,加快“三馆”建设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三是张掖地理位臵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成为宜居宜游城市的最佳联结点。要充分发挥张掖的区位优势,加快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建设,方便人们的出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的完善,使张掖成为具有很强吸纳力、承载力、辐射力的城市。

形成有特色城市建设风格。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只有独具特色的城市,才具有竞争力,具有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首先要突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张掖城市建设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生态条件得天独厚。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张掖授予了一块城市建设发展的“金字招牌”。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加强同文化、文物、高校等部门、单位、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有计划的开展诸如城市特色、名城保护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并紧密同城市建设相结合,保护名城风貌,塑造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特色,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其次要突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特色。全市新区建设、湿地保护、旧城改造以及绿地建设等都应该按照这个主题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空间,积极实施沿河、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臵各级公园绿地,努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来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名城魅力,塑造独特的绿色生态城市特色,带动旅游业大发展。

加大城市的管理力度。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理念始终贯穿在城市管理中,让每一个居住和来到城市里的人,都感觉到文明、美观和舒适。对于市容市貌问题。只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就会取得效果。例如,民主西街羊头巷口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充分利用对面闲臵的一截巷道,把花鸟鱼虫市场挪了过去,非常好地解决了路口拥堵的问题。目前,老城区仍有一些市场普遍环境脏乱差,设施不配套,缺乏科学规划,成了处在城市中心的龙须沟式的地方,将直接影响城市品位。还有市区的平房区域,里面破乱不堪,这都是城市综合治理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认真调查摸清每一处的详细底子和历史渊源,了解周边区域的建筑情况,编制出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科学改造规划,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去运作项目,达到既改造老城区,改善城区环境,又经营城市。对于环境卫生问题。第一:在人气旺、商气盛、人流密集的地段,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摊点、门店关闭后,垃圾遍地,而此时与清洁工清扫街道时间相去甚远,对城市环境形象影响非常大,建立主要地段全天候保洁制度就非常迫切。街道清扫时间安排也很重要。有些地段清扫时恰是街道上人流车流最为密集时,环卫工人迎着人流清扫街道,满街尘土飞扬,行人纷纷躲避,辛苦劳作反招来非议。第二,垃圾清运。城区配套了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填埋厂已经建成投入运营,但垃圾清运不及时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及时清运垃圾,创建卫生城市。第三,卫生死角治理。城市环境保护和文明管理,要抓大不放小,及时治理城市死角。对于交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机动车辆不断增加。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水平必须适应发展需要。张掖城市道路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影响城市交通畅通的制约因素在哪里?我认为首先是道路板块不完整,也就是道路本身残缺所致。现在我市的城区主次干道,普遍是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而没有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量很大,只能和人力车等非机动车辆、行人混行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由于道路的残缺,不能各行其道,这是造成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比如县府街,由于道路板式不完整,自行车、行人在树木空隙中穿行,造成交通不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南环路、四大街等城区道路整体改拓建,除改善了道路沿线环境,直接提升了城市形象外,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城市交通变得顺畅了。当然,影响城市交通的因素还很多,如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市民交通意识、文明程度不高的问题等。但就城市道路建设而言,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实际情况,做到板式完整,且要尽量宽阔,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之所需,使城市变得通畅。

6.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张掖虽然说是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旅游业始终没有形成强势优势,始终热不起来,外来流动人口少,来了留不住,城市餐饮、娱乐、文化产业不活,旅游业发展不起来。现在我们要彰显“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特有风韵,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着力塑造“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旅游品牌,推出一些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湿地公园、丹霞地质公园、沙漠地质公园、大湖湾、焉支山、马蹄寺等景区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比如,我们的丹霞景区是自然景观,名气也很大,但由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够更好为游客提供便利,从而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要配套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的旅游综合功能。同时我们要借助于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加大外宣力度,打造富有张掖生态文化魅力的特色旅游,吸引外地游客来张掖旅游。(办公室 张圣波)

上一篇:健康素养知识竞赛总结下一篇:学校地震逃生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