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

××同志,1965年12月出生,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入党,1985年5月到南阳市老干部休养所工作,任职老干处汽车驾驶技师。

××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从事老干服务工作已经多年,在这几十年里,他全心身地投入到老干部服务工作中去,在汽车驾驶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服务,处处事事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先后获得市、县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驾驶员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热爱本职岗位,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上班下班,不管白天晚上,不管是否节假日,只要处里的老干部用车,他就会立刻出现在老干部身边,从没有让人等车,做到了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做到了及时出车,安全行车,服务周全,并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合理安排车辆,使每台车辆都能达到最大利用率,保证了老干部对车辆的合理使用。他坚持以服务为本,在自己的岗位上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早出晚归。他注重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各项驾驶技术,做到了业务熟,技术精,从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该同志在工作中始终把为老干部服好务作为其思想之源和工作之本,把敬老、尊老、爱老运用到为老干部服务岗位中来。××处的老干部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功之臣,他们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他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大多身体有病,行动不便,需要带着感情去服务,怀着热情去工作。在工作中,他对待老同志犹如亲人一般,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把耐心和细心贯通在工作中。他经常深入到老同志当中,熟记老干部的生日,熟知老同志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困难,对他们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他曾经为去世的老干部穿过寿衣、抬过担架;他曾经背着老干部趟过水沟、爬过台阶;他曾经半夜出车送过老干部到医院救治、忙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他曾经为生病的老干部擦过鼻涕、喂过茶水;他曾经远途跋涉为老干部购买物品„„。他做了许多的曾经,做了许多爱老敬老的感人事迹,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接到老同志的求助电话,他都能够及时赶到。他在为老干部服务的岗位上对老同志生出了情,扎下了根,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得到了处里的老干部和老同志的一致好评,老同志都深情地称赞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第2篇:敬老孝亲先进材料

我叫王依依,2001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任康复理疗科护士长,工作10年来,一直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因为敬老孝亲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又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准则。我们康复理疗科室老年患者居多,只有有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才能拥有一份大爱,才能为这些老人患者带来最好的医疗条件。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只有在工作中、生活中,竭尽孝道,才能为儿女,为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一个好榜样!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我在日常的生活中用点滴的爱心诠释着敬老爱老的誓言。工作的时候,虽不能时刻陪伴在两位老人身边,但他们的冷暖我时刻挂在心上,常常电话嘘寒问暖,关爱备至,不论工作再累,我下班回家,一定下厨房为他们做饭,打扫卫生。由于公公婆婆的身体不太好,我们一直和二老住在一起,我是一名护士我更了解父母的需要,更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经常陪他们散步,晒晒太阳。特别近几年,公公因为高血压、冠心病住院卧床不起的时候,我更是床前侍奉从不懈怠,端茶送水不在话下,伺候老人的起居。2006年公公静脉曲张需要动手术,住进了我们医院,为了让公公能够消除顾虑,安心做手术,我和爱人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时时刻刻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关注病情及治疗效果。在我的悉心照料之下,公公顺利地做了手术,又恢复了健康,而我也成了公公、婆婆的保健医生,督促公公按时吃药,不定时的给老人量血压,定期为他们体检。2007

1

年春节,公公的冠心病发作,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而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我和爱人商量陪同公公去北京安贞医院做手术,手术费用很高,需要7万元,我们当时工资很低,为了给公公看病,我们四处奔波,筹够了手术费用,爱人在北京伺候公公,我在伺候婆婆,婆婆整日提心吊胆,动不动以泪洗面。我既要强打精神上班,又要操心北京公公的康复情况,在家整天忙碌不停。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之下,公公在北京顺利的做完了手术,那年春节爱人在北京医院陪着公公度过,我在家可以说是顶梁柱,里里外外全凭我来操办。

婆婆看到我如此忙碌,格外心疼我,她总说:“不要那么忙了,歇一歇吧!”我与婆婆的关系一直很好,经历这次磨难之后,婆婆更加痛爱我,大事小事都依赖我,我从不抱怨什么,常年如一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的承担着这份责任和义务。在我的细心照顾下,两位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心态很好,逢人必竖起拇指夸夸我。而我总会淡淡一笑说,“我的这些辛苦与父母把自己抚养成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我工作的康复理疗科,以老年患者为多,这些老人都是操劳了一辈子,到了老年身体受损,腰腿疼,颈椎腰椎不好。每每看到他们,我就会心生爱怜,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

工作中,我用提灯女神的精神激励自己,力争做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精神就是:舍己为人、有高度责任感、

2

有卓越的才能、富有爱心。我不是自我吹嘘自己高尚,而是我工作的性质,让我无法选择远离,当老年患者在病痛中用含泪的眼睛,祈求着你,当那些老人在病榻上用乞求的声音召唤着你,当他们用沧桑的声音叫着“医生快帮帮我”,你无法选择逃避。记得几个月前, 我们康复科来了一位老年瘫痪患者,一次脑中风让他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自老人瘫痪发生后,患者一直很绝望,不能接受不会动的自己,拒绝与他人交流,甚至杜绝吃饭。作为一名护士,我有责任帮助老人树立治疗的信心。于是我寻找适当机会,耐心开导老人,试图让老人正视自己的疾病。闲暇时,我总是找老人聊天,平时悉心照顾老人,我像他的闺女一样照顾老人的生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久违的笑容终于浮现在老人的脸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下肢逐渐有了知觉,肌力也明显提高。这时我又开始让老人利用站立架学习站立。当我扶老人去站立架时,老人的手不敢离开轮椅,我便让老人的手臂搭在我的肩上,竭力地扶起老人,这时老人注视着我,满脸都是汗滴,我知道老人害怕,便鼓励老人勇敢去尝试。慢慢地老人站了起来,为了保持老人正确的站立姿势,我俯下身用双手将老人不灵活的双脚及下肢放置到功能位置,一次、两次、三次、记不清是经过了多少次这样的训练后。有一天,老人兴奋的大声说:“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我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他的老伴儿抱着仅有一岁大的孙子连忙跑过来,和老人相拥在一起,激动地说:“真的,老头子!你真的站起来了。”我望着他们一家三代,眼神中向他们传递了无限的鼓励和肯定。就这样,经过我精心的康复护理,老人对未来充满了

3

信心和希望。他的老伴儿拉着我的手满含热泪的说:“闺女,是你救了我老伴儿,是你救了我们这个家呀。”

平时,我院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义诊,免费为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和义诊车一起下乡为老年患者送去我们精湛的医术,我用自己专业的护理技能,为无数老年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我们康复理疗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流科室。

是的,精湛的医术可以挽救生命,先进的治疗仪器可以延续生命;敬老爱老更能激起老年患者康复的信心。这一切让我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奉献和付出,更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发自心灵的孝敬。

深知父母恩,行孝及众人。我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的故事,演绎着中华敬老爱老的美德,今后,我仍会依旧在平凡岗位上,家庭的生活中,敬爱老人,孝敬老人,让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是我的心愿。

第3篇: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XX,男,1964年4月生人,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民委主任,该同志自200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对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实守信,乐于帮助别人,多年来,对岳父如亲父般孝顺,兄弟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XX与其妻共育有一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多年来生活和顺,可是不幸突然降临在这个温暖的家庭,2011年1月69岁的老岳父被检查出患有胃癌,要求全部切除,XX毫不犹豫的拿出家里的积蓄送老岳父到台州医院做手术,手术后老人只能吃流质食物,他就自己买了个小电子炉在医院中亲自给老岳父熬粥喝。出院后,XX几次送老岳父到上海华山医院复检,眼看着老岳父病情好转,可不幸又再一次的来临。

2011年2月的一天53岁的兄弟XXX突然在昏倒在家里,经医院诊断为肺癌,高额的手术费难住了XXX一家,“先治病,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XX如此道。

同年,56岁的兄弟XXX的病情再次复发,需要做左肺切割术,家庭的重担再次加在XX一个人的肩上,他为了两个兄弟,为了老岳父不仅付出了高额的医药费,还在他们住院中上上下下的忙活,忙病人的饮食,忙陪夜,还忙病人的心理问题,人一下子瘦了十来斤。

XX不仅对自己的至亲无私的奉献,还对村里的村民热诚的

服务,并且热心捐助老年公益事业。

作为村主任,XX为村民患者解决实际经济困难和生活困难,如在村民李金患有糖尿病,右脚腐烂,其妻又远走高飞,家中只有一个初中生的情况下,XX主动送他到医院治疗,并负担其高额的治疗费;在村民XX患有精神病时,XX主动到他家中动员其家里人送去医院进行治疗。

XX对村中的老人尤为关注,他经常说“我们都会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从他担任村主任后,对投资老人的福利事业花了很大力度,如每年的农医保,对全村的6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减半加纳保费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老人,是我们的的长辈,他们辛劳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第4篇:孝亲敬老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出则“巾帼不让须眉”,入则“贤妻良母孝媳” ------ 记孝亲敬老模范小小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范小小 、女 48 岁、中共党员,现任开县妇联主席,主任科员。 1984 年 6 月参加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能默默无闻,工作尽职尽责, 曾连续几年公务员考评为“优秀”, 获得了一个个“先进工作者”,“五好文明家庭”,“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特别是 她 孝亲敬老 ,在家人亲属有伤病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受到亲朋近邻的称赞。她的家庭曾被重庆市精神文明办评为:“诚信文明家庭”,她的事迹在单位在邻里,在亲朋好友之间早已被传为佳话。 奉献

撑起一片天 1986 年,经人介绍相识,当时住偏僻农村,父亲身患冠心病、肺气肿等疾病,母亲也年老多病,家中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弱智弟弟,家庭负担很重,他们的相爱 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 可她没有被这可想而知的婚后负担所吓倒,而是执意选择了心善、朴实的韩万平 。婚后 小两口 在工作之余,无论是春耕、夏种、秋收、冬修,就回家里,帮助父母开展生产劳动,起草摸黑,风里来,雨里去。 两人的工资收入除日常生活外,全部用于支持家庭,供给三个妹妹上学两人虽然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但志同道合,夫妻和和美美。公婆视她亲闺女,姑姐、姑妹、小叔子把她当亲姐妹,丈夫疼她,一年后他们育有一女 , 一家人和睦共处,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日子虽然清贫,但她深感幸福。

第5篇: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2

杨萍,女,汉族, 1981年9月3日生,31岁。家住苍游镇槐道村二组,杨萍原是光明村人,于2003年出嫁到槐道村,家中现有5口人,公婆李云侠,现年老体弱多病,长期在家养病,丈夫闫宇峰,现年33岁。家里还有一儿、一女现在正在上学年龄,正是家里开支最大和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给母亲治病,丈夫经常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杨萍柔弱的肩上,她既要忙田地里的农活,还要整理锁碎的家务和照顾年幼的孩子及患病的婆婆。自从结婚和公婆相处以来,杨萍总是以诚相交,以礼相待,从没和公婆红过一次脸、绊过一次嘴。刚过门时,家里还有年迈的奶奶,奶奶年老多病,并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可杨萍不嫌弃老人,总是细心照顾,端饭喂药,清洗衣物,直至老人病故。

婆婆患病以后,每天都需要服用价格昂贵的药物以控制病情。几年来,先后多次到医院住院治疗,但病情并未好转。随着年龄增高病情日益恶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但杨萍总是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给老人梳头、洗衣、做饭,细致安排着老人的饮食起居。渴了,她端茶送水,饿了,她端来热汤热饭一口一口的喂。虽然困难,可为了婆婆病情能好转,她尽量做到每日三餐不重样来迎合婆婆口味。生活中,她为婆婆端屎端尿、清洁身体、洗脏衣服。睡前为婆婆洗脚、按摩身体,只有等婆婆睡后她才拖着劳累疲惫的身体回房休

息。每年她都要给婆婆买几件合身的衣服,婆婆高兴,她就满心欢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默默的付出,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执着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崭新的天空,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

杨萍嫁入槐道村十多年来,她家从未发生过争吵现象,也没和邻里发生过矛盾纠纷,家庭温馨和睦,她用自己尊老、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深深的感染了周围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亲情的伟大。她也几次被村党支部、村委会评为“好媳妇”。为此,槐道村党总支、村委会号召全村妇女向杨萍同志学习,学习她十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不离不弃的尊老、敬老、爱老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第6篇:孝亲敬老十佳之星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要是你在柳堡提到一个人,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此人曾多次荣获宝应县慈善之星、宝应县十佳青年创业之星、宝应县十佳纳税之星 、宝应县十大青年兴业领头人等荣誉称号,不仅如此,此人所创办的企业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和各类诚信企业。他这些年来用于扶困、修路、建学、捐助等资金总额多达60多万元,他就是:宝应县华东滑线吊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鹤章

华鹤章,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看惯了父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他从小立志一定要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好日子,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没钱,他早早的就怀着梦想踏入了社会,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地位的改变,他思想境界的提高,他所“行孝敬老”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从对自己父母行孝升华到了员工和社会,下面就具体谈谈华鹤章“孝亲敬老”的事迹:

一、1983年,高中毕业的华鹤章,一直在家里务农,激情满怀的他实在不想就这样一直穷下去,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够尽快摆脱贫困,以后怎样才能有个幸福的家,怎样才能够孝敬二老,想想二老这些年省吃俭用借钱为自己读完了高中,这种情感不断的转变成为他一种创业的动力,终于有一次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镇上一家企业做营销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营销之路,华鹤章跑遍了全国,吃尽了苦头。每每有点收获总是第一个写信或打电话给父母,每次拿到

钱后的华鹤章,在回来之前总在要带上很多二老没吃过的东西来孝敬一下,回到家后给父母讲在外工作中的开心事和看到的发生的有趣事情,但华鹤章从不在父母面前讲一句在外的辛酸和艰苦。他在父母眼中始终是一张笑脸,是父母心中坚强和乐观的一个儿子。其实销售之路,充满艰辛,但他从不让父母去为他担心的。

二、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华鹤章在跑业务的时候,每次到同事家中串门都能够做到非常尊敬朋友的父母,还常常带上些礼品,他成了很多朋友家中的上客,每个人都很高兴与其相处,正因为如此,华鹤章自己创业后,企业很快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朋友。

父母对儿子的那种关爱,儿子对父母的那份情感,使做了老板后的华鹤章更深明白,一个儿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从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升华到了对所有员工父母的孝敬了。

一次晚饭后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得知业务员董强的母亲身体突然不适,而董强正在宁夏商谈一笔重要的合同不能回来,他立刻带上驾驶员送婆婆连夜赶到医院,是急性胆结石,如果不是及时赶到,老人家性命就能不保,手术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上,华鹤章也一直在手术室门口等到了第二天早晨。当得知手术成功后顾不得休息一下,又为老人把一切安排妥当,为确保董强在外不分心谈合同,他告诉他旁边的人暂时不要通知董强。老人手术后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能够到身

边陪她说说话。华鹤章就天天抽时间去医院或打电话陪老人说会话并让自己的母亲去陪老人家说话。一个星期之后,业务员董强回来了,当他得知这一具体情况之后,当场拉着华鹤章的手就哭了下来。

三、五年前村里的老干部姜承富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当病情报告送到老人手中时,年迈的姜承富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可怜这位老干部一辈子兢兢业业却没什么积蓄,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噩耗,以及将需承担的巨额医疗费用,老人不到一周头发就全白了,姜承富的老伴也是终日以泪洗面。

正所谓“疾病无情人有情”,当华鹤章从和家人电话聊天中得知姜承富家中情况,原计划准备停在青海陪客户再考察两天,便匆匆和客户打了个招呼就赶了回来,华鹤章感到非常痛惜,老人家辛苦一辈子,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不幸的是儿子患上了这种不治之病,当华鹤章到了姜承富家中后当即从包中拿出了自己所带的合同金6000元交给了姜承富,老人当场泪流满面,华鹤章不但给老人送钱送物,在老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还多次登门慰问,看望病人,每次姜承富老人看到华鹤章都比自己亲人还亲。

四、村里有个老人,老伴去得早,一个人很艰苦的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并双双结婚生子,本来老人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却不料两个媳妇之间常有矛盾,对婆婆不闻不问,不履行赡养义务,华鹤章得知此事

后非常生气,多次找到了她的两个儿子进行沟通。了解到两个儿子家中经济条件确实都十分困难,两个媳妇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弄出很多矛盾,以至于都不肯赡养老人。了解了情况后的华鹤章想“要想彻底的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为两个儿子解决就业,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于是将其兄弟二人招进自己的公司。 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解决后,华鹤章还不时的去看望老人并常悄悄的背后给老人点零用钱。

五、十几年企业不断发展,从一个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亿元企业,华鹤章深知企业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更少不了社会给予的帮助。华鹤章在富了个人的同时不断回报社会,华鹤章看到了村里的老人院破旧的很,于是就出资对老人院进行装修,并且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老人院的活动经费,叫老人家们自娱自乐,多组织活动。华鹤章每年都要定期几次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将村里的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召集到一起,开个茶话会,了解一下老人们的生活、健康情况。这么多年以来华鹤章对建设村的孤寡老人、老党员、老干部每年年底都要发放400到600多元不等的慰问金。不仅如此,华鹤章还常常对社会进行扶困、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失学儿童、给村里修桥铺路、给孤寡老人修房子、还积极为学校的建设捐献资金。

华鹤章说:“自己的进步和社会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是党和政府

的关心与支持使我们的企业得到发展,关心爱护和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社会要和谐、企业要和谐、家庭更要和谐,用我们的言行去感染身边的人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还要继续努力” 。

柳堡镇“孝亲敬老十佳之星”候选人推荐表

上一篇:旅游满意度调查问卷下一篇:小学成语分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