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育应该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推动每名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任务就是针对大学生系统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因此, 要想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就应该加强重视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1、未对个体差异和发展引起重视

要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行创新,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由于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 因此, 导致其凸显出了不同的个性、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此种差异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定要重视针对性,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 进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育人功效发挥出来。然而,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却存在着未对个体差异和发展引起重视的问题, 比方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要求与目标的相似性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致性均属于一种共性教育, 并不是个性教育, 同人文关怀所主张的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与发展背道而驰[1]。

2、人文教育内容不健全, 教学方法落后

人文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齐抓共管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大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以政治教育为主, 基本不同其他学科的有关人文知识相结合进行教育, 出现了科学教育同人文教育相脱离的现象, 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另外,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而言, 并未立足于人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引导, 因此,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打消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如果未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 所培养的人才就会缺乏主体性, 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3、缺少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保证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国情,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能使自身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而且还能够正视生活, 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提高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虽然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了部分教学成果, 但是仍然未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比方说, 大学生缺乏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社会实践的成效较低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施人文关怀的手段

1、重视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施人文关怀应该对个性差异引起重视, 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 以此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 未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重视, 进而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将培养个性化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形成个性化的教育观念, 培养出多样化与创新型的人才。由于落后的培养人才的理念未对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加以充分考虑, 忽视了个人潜力、个性与兴趣的发挥, 未尊重个人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取, 对个性发展需求产生了忽视[2]。

2、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教育方法

首先, 灌输和疏导相统一。一方面, 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灌输思想主义理论,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与道德教化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 在开展实际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也应该采用疏导的方法, 重视同学生之间的交流, 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进而将他们的思想逐步推向正轨。其次, 将耐心说服教育同纪律的严格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通常情况下, 教师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 一定要重视以情感人, 耐心说服教育, 让其主动改正错误和缺点。然而, 倘若只重视感情投资, 不敢批评落后的学生, 就可能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发挥出实际的效用。再次, 将思想问题的解决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针对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实际矛盾而引发的思想问题, 学校与教师不仅应该对其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 而且还应该鼓励学生正视实际困难。最后, 将言传同身教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言传”同“身教”相结合, 相辅相成, 这样才可以获取到最好的效果。学校与教师应该做好表率。只要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凡是不需要学生做到的, 自身一定不能做。

3、大力开展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经之路, 目标就是弥补“半个人”教育的不足, 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概括来讲, 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模式的目标应该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知识层面;通过实施人文教育与实践, 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态度层面, 让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层面, 培养学生对人文的认知、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因此, 必须将理论教学同人文关怀相结合, 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 这样才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学促进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 凸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 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地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不仅能够使此门课程更具针对性, 而且也能增强其感染力。另外, 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用爱的理念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推动他们健康发展, 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赵忠庆.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J].长江丛刊, 2017 (4) :216-216.

[2] 赵翠翠.试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读书文摘:中, 2016 (11) .

上一篇:论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下一篇:罕见病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