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与创新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个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当前我国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际形势上看, 虽然总体上趋于缓和,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变革的先行者, 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应当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 更好地促进新时代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观。因此, 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要想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质量与水平,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必须探索出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案和途径。所以说, 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面临巨大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国家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和教师两者要明确时代发展要求, 顺应时代发展变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我们进入大学必须学习的内容, 主要的考察形式是开卷考试, 学生多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是在此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并且课业压力相对较小, 加之课业压力较小以及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 致使其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二) 教师

1. 许多教师观念陈旧, 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内容

由于部分教师观念老化, 不能及时掌握现在的实时热点, 部分内容与新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脱节, 一些课程设计与当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同。而且, 一些教师的知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不能及时增加内容, 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习到的知识不够全面, 以至于限制了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

2. 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存在较大问题

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不能够让学生对有关理论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而且大学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很深的理论性与逻辑性, 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这也不利于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预期效果。

(三) 学生

“手机”的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巨大的影响。手机的迅速发展, 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手机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获得消息、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但是手机对我们的危害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起了“低头族”, 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熟视无睹, 随时随地都在关注QQ、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消息通知, 关注娱乐八卦、垃圾消息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悖的内容。许多大学已经发布规定, 学生禁止上课玩手机, 即使是这样, 学生无手机听讲的方式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且上课玩手机变成更加普遍的一件事。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 低俗的网络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探索

(一) 国家

国家提出要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国家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 更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 高校

改良形成性教学评价,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关工作。教育部发布通知, 增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本科教育再度加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 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拓展课程深度, 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一方面, 教师要在上课期间增加师生互动次数, 把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发言, 参与课堂讨论, 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重要标准之一。另一方面, 对期末考试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 激励大学生上课听讲程度, 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让同学们的成绩更加具有真实性。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彰显其时效性。只是简单的课堂上的讲授并不能验证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高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 切实感受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 感受助人为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些活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我们只有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三) 教师

更新知识体系, 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学科教育, 教师要主动积极参与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坛与讲座, 积极接受新时代的新观点,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够向大学生更准确传达知识, 传播我党新的知识理论与理论成果, 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更好地做到教学相长。

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 促进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是主动的,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是被动的。教师方面, 在工作生活中要用细心和耐心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思想,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学生方面,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发展需求, 切实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生活。要时刻关注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成长需求,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

(四) 学生

手机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必须清楚明白手机的主要功能, 正确理清手机的利和弊。学生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从心底里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 自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放下手机, 更好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来。

学生应该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 对自己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积极投身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要具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 认清自己的不足和发生错误的原因, 及时改进, 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更好的成为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 家庭

自古中国就有一句谚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家长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家长要在其中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家长应多带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 切实感受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更好的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更好地带动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法与在改革上出现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然后提出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实践

上一篇: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下一篇:历史课堂:知识目标特点及教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