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面向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研究

摘 要: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宝贵意见,在全面分析本专业课程设计运行机制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开课时间、加大课程设计中企业参与力度、引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开发文本查重软件以杜绝课程设计报告抄袭现象等改进办法,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将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和教学目标落在实处,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课程设计;持续改进

1 引言(Introduction)

課程设计是本科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通过课程设计初步培养学生对所学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科研工作能力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对于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目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施环节存在开课时间晚、考核办法少、课程设计报告查重难度大等缺点,一定程度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现场认证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针对当前课程设计实施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确实可行的持续改进措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课程设计对工程教育的支撑(The support of

curriculum design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如图1所示,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组成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并借助持续改进的措施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教育标准特别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工程教育的通用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这些毕业要求都与工程设计紧密相关,如何保证这些毕业要求的圆满实现,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设计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实践环节包含6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每个课程设计安排两周的时间来进行,其涵盖的课程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6个课程设计涵盖了18门专业主干课程,共计12个学分,占实践环节总学分的29.2%。因此,包括课程目标、设计选题、实施办法、考核机制、评价体系等内容的面向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以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的宝贵意见(Valuable advices from the certified

exper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uld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design)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专家针对课程体系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些意见对课程设计的持续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概括起来,专家提出三点建议。

(1)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比较简单

审视课程设计目前的执行过程,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比较简单的现象确实存在。仅靠指导老师的检查,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仅靠指导老师人工方式检查,很难发现课程实际报告之间的互相抄袭。特别是如何考核通过课程设计是否培养并具备了应有的能力,目前尚无有效可行的办法。

(2)企业应该积极参加到教学中来

学生是否具有企业经历,学生的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工程教育是否达标的重要判定标准。在课程设计选题、方案设计、成绩评定和能力达成考核等环节吸收企业专家参加,引入企业的实际需求或现实研究课题,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极强的帮助。但是,目前在课程设计环节几乎没有企业的参与。

(3)针对教师的投入力度缺乏有效监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总结会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陈道蓄先生说,“教学这个事情,投入一分力量可以做,投入五分力量也可以做,但效果不同”。这话很有道理,看似都指导了课程设计,但随着指导教师投入的力度不同,教学效果、学生收获知识的多少、学生能力的提升力度也就不同。现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基本是由指导老师说了算,而指导老师的投入力度缺乏监管,所以,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就不好保证。

4 目前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1)开课时间晚,教学效果差

以往的教学安排中,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如果一个学期有两个课程设计,那么最后的四周留给课程设计。来自学生座谈会的反馈,把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最后,因为时间短,有的同学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要求;邻近放假,部分同学归心似箭,为了早日回家,匆匆忙忙做一点应付指导老师;基础差的同学根本做不完,只能从网上下载一些内容应付了事。临近期末,学生们更多精力用于复习、考试,严重削弱在课程设计方面的投入。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应有的教学效果,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完美实现。

(2)评价办法少,学习动力小

目前的成绩评价办法主要鉴于三块内容,考勤、设计内容的优劣和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设计内容的考核没有集体评议和答辩环节,由指导老师检查并评分,课程设计报告也没有集中评阅,由指导老师单独评阅并打分。因为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老师指导,所以很难避免班级之间的抄袭行为。因为评价手段相对单一,评价办法简单,通过考核比较容易,因此学生学习压力很小,导致学习动力不是很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题目变化少,设计强度小

分析历年的课程设计内容,发现设计题目变化不大,这就使得学生有了将设计内容“一届一届往下传”的可能,给学习不认真的同学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课程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求稍显偏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有负面影响。

(4)课程设计报告查重难度大

课程设计报告是考查课程设计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主要依据,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在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时可以很方便地复制从网络上检索到的相关文档,有的甚至从高年级同学手里获得上届的设计文档。通过调查发现,在课程设计报告中的确存在抄袭现象,而且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大幅降低教学效果和质量。阻止抄袭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文本查重。但是,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多、数量大,单纯的人工方式很难精准和快捷地识别出所有重复的内容,借助有偿服务(如知网查重)虽然快捷,但因其高昂的查重费用,使其很难在一般的实践环节被采用。

5 课程设计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chem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针对专业认证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在借鉴认证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改革课程设计现行的运行方式、完善和发展课程设计的选题和内容、制定确实可行的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1)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开课时间

研究以往课程设计的开课时间,发现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安排在学期的最后几周进行。因为时间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指导老师有意降低了课程设计的难度。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设计内容,面临放假离校与检查的双重压力,学生只能匆匆完成所谓的设计以应付老师的检查。

针对这一问题,拟采取提前部署、自主设计、不定期辅导、最后统一检查的解决方案。提前部署指的是开学之初指导教师就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整整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如果課程设计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尚未学习,那么带着课程设计的问题去听课,听课效果会更好。自主设计是指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到免费开放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并不要求指导老师一直陪同。不定期辅导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联系,老师和学生约定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不需要集中辅导。统一检查指的是在最后两周内,指导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学生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这种改进的好处是,提前部署,留给学生的设计时间更长;学生自主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时间充裕,因此可以适当提高课程设计的难度。

(2)加大课程设计中企业参与力度

研究以往课程设计的运行过程,发现几乎没有企业或企业导师参与到课程设计的运行过程中来。拟选择中软、东软、青软等知名IT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计选题、方案设计、能力达成考核等环节,引入企业的实际需求或现实研究课题,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2]。

(3)引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分析以往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办法,学生成绩基本由指导老师单独指定,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由指导老师单独把关,没有集体评阅或交叉评阅环节。对于老师在课程设计期间的投入力度,也缺乏客观的评价办法。

改进的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中,将引入与毕业设计相似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集体评阅或交叉评阅,不再是指导老师说了算的一言堂,由指导老师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答辩小组参加学生课程设计课题答辩。可尝试引入学生评教、由系主任组织学生座谈会等方式,通过学生的评价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督促指导老师投入足够的精力[3]。

(4)开发文本查重软件,杜绝课程设计报告抄袭现象

调查发现,近年来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中,存在互相抄袭现象,有的是同班同学之间互相抄袭,有的是同年级不同班之间抄袭,更有甚者是从高年级同学手里获得上届的设计文档。

预防和阻止抄袭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文本查重。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多、数量大,单纯的人工方式很难精准和快捷地识别出所有重复的内容,借助知网查重虽然快捷,但因其高昂的查重费用使其很难在一般的实践环节被采用。

基于上述情况,本课题将开发一款通过自动扫描识别雷同文本的软件。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的Word版本,借助文本查重软件,可以多、快、好、省地识别文档之间的重复文本,有效遏制抄袭现象。通过历年积累,自己可以建立一个规模可观的文档数据库,有效制止不同年级之间的文本抄袭现象[4]。

6 结论(Conclusion)

本文在简单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对工程教育的支撑,结合认证专家针对课程体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剖析自身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课程设计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5],将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和教学目标落在实处,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对于迎接认证专家下一次的现场认证,还是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6]。

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的改进前后的效果对比,如表2所示。

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与毕业要求的达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想要通过课程设计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将写在纸上的实施方案确确实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Sehgal,Umang.Designing curriculum to optimize the paradigm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India[C].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EE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OCs,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MITE 2015:376-381.

[2] Chao,et al.Exploring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in flipped learning supported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rriculum:A study in high school engineering education[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5,

23(4):514-526.

[3] Abdirad, Hamid.BIM curriculum design in architecture,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2016,21(8):250-271.

[4] 張亮,路红,唐志强.符合CS2013规范的计算机系统类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5(17):29-34.

[5] 姜瑛,丁家满.基于软件复用的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7(2):54-57.

[6] 余天佐,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持续质量改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104-111.

作者简介:

段利国(197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中文信息处理.

王晓霞(1972-),女,本科,讲师.研究领域:教务管理.

李爱萍(1974-),女,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软件形式化.

李海芳(1963-),女,博士,教授.研究领域:智能信息处理.

作者:段利国 王晓霞 李爱萍 李海芳

第2篇:实施“五大工程” 开启幸福教育之旅

2011年3月2日,恩施市正式成为全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2014年以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这是该市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恩施市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教育资源紧缺现状有明显改善”的目标,以实施“五大工程”为着力点,正在开启幸福教育之旅。

一、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今年3月,恩施市启动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入万户家访”师德主题教育活动,5000多名教师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惠民政策,了解生情学情,为贫困学生、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家庭办实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师德素养,和谐了家校关系。几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项教育活动,完善制度正行风,典型引路铸师魂,注重振作团队精神,师德师风大为好转。三年共表彰了250名师德模范、300名优秀教师、6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有21名教师获国家、省级表彰。一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坚定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在2010年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教育系统评议结果位居所有被评单位第二名。

实践研修培训,让教师真正学有所获,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了学习提高的快乐。创新培训形式,建立和完善了市、乡、校三级培训网络,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市继教中心先后举办了30余个培训班集中培训达4000余人次。25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培训。通过采取实践研修与远程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同行互助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恩施市把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作为大事来抓,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采取从资教教师中直接选聘、定向招录农村学校教师及公开招考补充教师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源头活水”流向“幸福教育”。三年共从一类师范类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选招高中(职中)教师48名;公开选调优秀高中教师53名;定向公开招聘了13名农村边远乡镇小学教师;按政策直接选招了服务期满的73名资教生到初中任教;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农村教师145名;考核签约了380名资教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让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不断向农村薄弱学校输送。2010年,城区新建的标准化学校施州民族小学和地处海拔1000多米的新塘乡中心小学实行“捆绑考核、联盟发展”,两校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推行“一体化”模式。施州民族小学派出一名中层干部到新塘乡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两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定期交流跟岗学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学校的示范作用逐步显现。14所城区与农村薄弱学校常年开展对口交流和结对帮扶活动,仅教师互访交流就达800人次。

二、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让学生快乐幸福成长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导向,确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意味着要把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和首要指标。当前,恩施市正积极培植“高效课堂”建设实验学校,其目的是让教育用幸福来丈量,组织学生构建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共同体,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幸福旅程”。

2009年以来,恩施市一直在探索建设高效课堂,分三个层次稳步推进。高中阶段狠抓课程改革,以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高中高效课堂建设;城镇学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高效课堂建设思路,有效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幸福教育模式,推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实现质的转变,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相长,实现“负担减轻、质量提高、学习快乐、幸福成长”的目标;村级小学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按标准想方设法开齐课程,确保开足课时,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尽一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增强幸福教育满意度

今年1月25日,恩施市舞阳中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投资2690万元,将新建教学楼9600平方米,设教室60间,改建餐厅2400平方米,配套改扩建运动场19200平方米、道路3760平方米。建成后,人均校园面积不足4平方米、每个班均为超级大班的矛盾将得到缓解。投资6000多万元就近迁址新建的施州民族小学,已经成为周边同类学校的示范学校和窗口学校。位居恩施市城郊的龙凤高中去年启动了扩建工程,总投资达1.2亿元。

这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大手笔,只是恩施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分层推进、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全面提高”的原则,三年来,实施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等一批项目,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工作、生活、学习条件。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也为改善办学条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仅2010年,恩施市共投入经费474万元,为80所村级小学建好了标准化的图书室,3所初中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65所中小学配置了音体美器材,添置了506台计算机,101台多媒体投影,43台50寸平板电视机和88套电子白板。恩施市一中、小渡船中学、红庙小学等12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该市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试点工程,在农村学校实现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全覆盖。目前,已累计投入600万元,建成卫星收视点234个,光盘播放点168个。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帮助下,通过空中课堂,山里娃同样感受到名师课堂教学的风采。

四、实施学校规范管理工程,保障幸福教育顺利推进

各乡镇中心学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已经成为辖区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心”、“业务指导中心”和“师生服务中心”。新塘乡制订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了联系点制度,形成了定期校务会议制度。沐抚办事处落实精细化管理、指导和服务,实行了工作月安排、月督办、月评估制度。崔家坝镇定期组织召开学校管理工作交流研讨会,为各校搭建了展示办学特色的平台,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狠抓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转变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职能,由原来的注重经营调整为强调服务、指导和监督,在各学校扎实开展“五创”活动。2010年,全市投入70余万元在5所中小学实施“十有八配套”建设,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恩施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省“四个创建”先进县(市),4所学校获得湖北省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

加强督导检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作用,全面落实教育督导工作任务,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全市完善了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示范学校评估细则、教育责任目标考核细则和中心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实施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夯实幸福教育基础

“安居落成歌盛世,杏坛春暖沐党恩。”3月5日,恩施市白果乡初中5套教师经济适用房和16套周转房工程如期封顶,即将入住的老师在安居楼门前贴出精心撰写的对联,表达激动喜悦之情。

2010年,恩施市实施了440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其中新建399套,维修改造41套,建筑面积18474平方米,范围覆盖13个乡镇、21所学校。

为了让校园更加平安、和谐,恩施市建立了由市政府牵头,教育部门负责日常工作、政府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实现了责任明确、措施常态、工作落实的安全管理目标。市政府投入378万元,给部分学校新建和维修院墙、补贴安保经费。鉴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缺编、缺生活管理员的问题。采用“占编不进编”的办法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款解决经费问题。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安全教育措施、强化安保措施、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学校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了教育战线总体平安,为打造幸福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闵之杰

作者:陈斌

第3篇: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需要综合型人才,只有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知识广博,能力全面和个性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现行小学的分科知识教学,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各科教学之间缺少联系,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不利于形成各科教学的整体协同效应。同时,传统的课程结构忽视心理教育这个核心,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而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协同性。活动课程的开设虽是一大进步,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常与学科课程发生矛盾,活动课程往往被排挤。怎样通过教学整体改革,形成一个以素质发展为主线的统一的课程结构,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同发展;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由湖南师大教育·心理研究所郑和钧教授和湖南省教科所刘先捍所长共同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项目《小学综合课与学生素质协同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把协同学和自组织理论移植到教学系统和心理系统之中,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为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方位加强心理教育,把心理素质摆在素质发展的核心地位,并落实在课程结构之中,创设心理教育课程(即综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联成一体,形成十个以心理教育课程为中介和桥梁,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基础,以自我教育为动力的统一的新课程结构。心理教育课程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内容,以学生的年龄特征,按逻辑顺序依次安排为:一年级“学会生活”,二年级“认识社会”,三年级“学会学习”,四年级“学会创造”,五年级“学会思考”,六年级“科学技术与社会”。专家们认为;“这套小学综合课教材指导思想正确,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科学,逻辑性强,富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我们湖南省郴州市教委从1992年开始在课题组专家们的指导下,参与了综合课实验研究,先在部分学校试点,隨后又逐步扩大实验规模,至1994年下期,实验班级达120多个,参与实验的学生达6000余人。今年,要求参与这项实验的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多,实验影响越来越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全、活、实”的三字方针,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把综合课实验当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及时提出上好综合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即把握整体性,加强针对性,强调活动性,注重实践性。对,上好综合课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注意发掘实验教师的创造性经验,形成我市颇具特色的四种实验模式,即学科结构模式、实验互补模式、多科协同模式、内外同步模式。

几年来,我们抓住综合课教学的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一实验。

一、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中常见的有“五多”,上学放学由家长接送的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多,在校向老师“告状”的多,遇事求爹叫娘的多,甚至搞卫生由家长代劳的也多。

“晓晓者易折”,心理依赖性越强,其承受力就越弱。开设“学会生活”就要求解决如下问题:(1)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如人际关系、交通安全、家用电器、衣食住行等),逐步做到生活自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竞争;(2)培养观察能力、简单的关系判断和推理能力、初步的分类和概括能力;(3)尊敬父母、老师和客人,友爱同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通过开设“学会生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通过训练,学生在家在校基本上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少学生家长欣喜地向学校反映:孩子由“小皇帝”变成了“小帮手”。九完小一年级实验班还出现了这样一件典型事例:教室天花板上电线突然起火,教师又不在场,可该班小朋友却处惊不乱,临险不慌,一人朝校长室紧跑要打电话“119”报火警,一人赶紧拔掉电源开关,等老师来到教室,教室里一片平静,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事后问学生为什么能这样做,原来昨天学了“学会用电话”,学到了紧急处置的方法。

实验表明,通过“学会生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明显增强。

二、学会学习——激发乐学情绪,培养学习能力。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这样发出警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学会学习”包含三层意思:(1)掌握基本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3)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綜合课以其教学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貼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而富有吸引力。学生对综合课兴趣很浓,上综合课,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非常活跃,课堂生动活泼,甚至高潮迭起。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往往意犹未尽,纷纷围住老师和课题组同志问这问那,有的要求老师天天上这样的课。实验小学曾组织过一次学习调查,在回答“你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实验班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填的是“综合课”。综合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重要的一条是它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学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教学与发展才呈现显性效应。

课题组提供的测试材料表明,实验前某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三个方面(元认知监控、学习调控和学习方法)均无差异(P》0.05),学业成绩、自学能力等均大致相当。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策略在元认知监控、学习调控、学习方法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别是在阅读方法、记忆方法、动机和情绪、目标与计划四个分项目方面差异更加显著(P《0.01)。实验班学生自学能力、语数成缋也明显优于控制班学生。这表明,“学会学习”课教学有助于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很有效果,“学会学习”的教学效果还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实验教师和科任教师反映,开设“学会学习”课后、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气氛更加活跃,做笔记的人多了,发言提问的人多广、寻找学习方法的人多了,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了。

三、学会创造一培养创造意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创造”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并能迁移到各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创造力是多种因素协同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心理素质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曾采用课题组提供的创造性思维测试题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同时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三方面均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P《0.05)。实验班学生还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如有的学生学了“缺点列举巧创造”后,提出自动伞只能自动打开,不能自动关,要设法安个机关,使其开合自如,更加方便。有的学生看到报刊上介绍的小制作,很感兴趣,要求家长购买原材料自已制作。有的学生甚至异想天开,提出要把某些生物的再生功能移植到人身上,使断肢得以再生。实验小学一实验班,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每周抽出一节课上“学会创造”,教学总时数不变,但由于改变了课程结构,教学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该班学生毕业前,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智力、创造力等10余个项目进行科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这个班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均明显优于控制班,形成了罕见的“一花开百花放”的教学共生效应,在“三小”竞赛中,实验班学生无论在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方面均明显多于控制班。

四、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巨大工程。开发智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就是要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风格,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其思维能力。在“学会思考”教学中,我们遵循综合课教学原则,采用师生协同集体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求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最后由教师出示设计好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提倡由学生集体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开设“学会思考”,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如有的学生家长反映,自己孩子过去的思维方法比较单一,不习惯抽象的问题,不善于比较分析,遇到疑难问题思路常打不开。通过综合课学习后,常能主动地采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观察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分析解决难题逐渐表现出兴趣和乐趣。有的学生反映,“学会思考”使他们发现了原来思考问题的缺陷,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是怎样造成的了,“学会思考"使他们“开了窍”。一个学生用“不得不”造句;‘“坏人用枪逼着我做坏事,:我不得不做。”有的同学:说“行”,突然一个同学举手,“这个句子不行,坏人用枪逼我们干,我们也不能干,要想办法对付他。”

五、学会做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年级的“认识社会”主要从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出发,强调四方面内容:(1)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社会知识,逐步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2)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激情;(3)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关心;(4)学会自我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六年级《科学技术与社会》,着重四方面的内容:(1)初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知识;”(2)培养初步的生态心理素质;(3)萌发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初步形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同发展的整体知识观;(4)激发关心全人类的情操,养成自觉维护人类利益的行为习惯,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开放性、实践性教学原则,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学生广泛接收社会信息、开阔视野、认识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显示出对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他们经常议论的话题。郴州市从1994年开始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消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开学后我们调查走访了一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都很理解和遵守,表现了一种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研究人员的测试材料表明:接受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生态知识、生态思维、生态动机、生态价值观:生态情感等各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这种教学的对照班学生在相同项目上的得分。这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生态心理素质明显优于控制班学生。

综合课将教育教学教养融为一体,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使我们从教学过程本身找到了一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几年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市实际的以心理教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这就是:(一)普遍开设综合课(心理教育课),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二)构建心理教育训练序列,促进德育整体优化;(三)加强协同教学研究,沟通科内、科际和课内外的联系,促进教学整体优化,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四)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和电脑课,从小学英语学电脑,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和《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国家教委、文化部、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颁发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规程》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即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劳动基地等机构的基本任务作了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规程》要求: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三)體育活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

此外,《规程》还对校外教育机构的人员、条件保障、奖励与处罚等作了规定。

作者:刘湘萍 欧振春 刘叶健 李雪莲

第4篇: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大力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特制订《马家桥小学“十二五”(2011-201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希望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创新精神、业务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全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全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校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全体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一线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校级培训,全面提升我校全体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科学、结构合理、充满合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加大省、市、县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十二五”期间,学校按照全校教师总数的10%选拔培训本地骨干教师,使我校骨干教师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

强各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并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培训,创造条件让班主任“走出去”,开开眼界,拓宽视野,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我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

4.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实施培训。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利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当中。

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全体教师要按规定参加各种培训、完成培训学时,通过各种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整合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培训效益。

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八、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马家桥马家桥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聘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订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培训进

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底前)。

主要工作: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学校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底)

主要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随时迎接各级中小继教工程办的工作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

主要工作:4月底前,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对自查自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5月底前,接受龙场镇继教工程办的检查验收;6月底前,接受修文县中小继教工程办的检查验收;7-9月底前,接受贵阳市中小继教工程办的检查验收。10-12月,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待省评估验收结束后,学校将推荐在实施中小继教工程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上报进行表彰。

第5篇: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加强管理,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

教育,努力提高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

1、完成盛黄、陆营两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撤并二小到中心小学,将陆楼、王寨两个教学点并到陆营小学,将黄老家小学并入老王集小学,将马桥小学并入王老家小学。把二中教学点完全并入一中。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4、力争在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有突破,使中小学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10%,中小学正副校长交流的比例不低于20%,增强教师和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

5、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6、办好每一所学校,争取每一所学校都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出各自特色。

三、工作重点

1、努力做好盛黄小学、陆营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制定中小学布局规划,继续撤并一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确保撤并学校学生、教师合理分流,撤并学校资产不流失。撤并二中教学点,充分发挥一中的资源优势,把周围五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并入学区内初中就读。

完成陆营小学、代元小学、陆(来源:好范文 http:///)暗楼小学、盛黄小学,及幼儿园的扩建工作。

3、实现教师和校长队伍管理突破。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通过考核,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并作为教师晋职、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全镇教师统筹机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年度内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增强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促进校长的合理流动,校长交流的比例不少于校长总数的20%。

4、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实行科学、民主、精细化管理。

5、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教学辅导及视导工作,成立中心教研组指导各个学校抓好教研、教改工作,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初中阶段防辍保学工作力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6、切实加强教育资产的管理。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对各所学校校产动态管理,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流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镇政府成立教育振兴工程领导小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负责日常工作。各中小学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明确责任。镇中心校主要负责全镇教育振兴工程的实施、业务指导、督促、考核工作;各行政村主要负责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协调解决学校用地,监督、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予以积极配合。

3、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和教育附加等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4、加强督导考核。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序时进度分别对各中小学校进行考评。对考评优秀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学校,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6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仁怀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市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市、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训对象

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用五年时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年均不低于12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年均不低于60学时。

在总学时中,市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具体实施形式为国培计划的落实、组织统一的研修培训、“一德四新”统一培训、学科专项培训等。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举办师德论坛、组织师德建设征文及演讲比赛、进行师德标兵评比表彰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

2 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中,依托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百千万”培训计划,选拔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参加省级教育名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参加省级骨干教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省级、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遵义市级组织的外出培训,参加遵义市级教育

3 名师评选认定;选派部分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的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在省级、遵义市级、仁怀市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训、认定本市教育名师100名,本市骨干教师300名。使市以上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乡(镇、办)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各学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选拔培训认定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逐步构建一支本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市三级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加大对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乡(镇、办)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英语教师100人,信息技术教师100人,音、体、美教师50人。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五年内,我市将培训幼儿园园长(主任)50人,幼儿园骨干教师150人。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全市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同时集中培训仁怀市级骨干班主任100人,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

4 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全部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初、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遵义市教育局负责,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教科局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通过省、地、市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地、市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教育行政管理干部80人,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30人。

9、其他项目培训计划

五年内,我市将组织培训职业教育骨干教师50人,新课改教师800人,校园文化建设骨干50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人,理化生实验教学骨干100人,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人员50人,学校财务资金管理人员50人,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120人。

(三)学历提高培训

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坚持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各校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学历达

5 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3%左右。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市教科局将拟定学科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市教科局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给予批评。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加强各校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考评工作,把各校完成继教工作任务的情况纳入市教科局的考核和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中。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市教科局和各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在2015年年底前,建立起仁怀市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充分

6 发挥其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的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2013年年底前,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市)级示范校,争创校本研修地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将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和完善县(市)级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立送教下乡、巡回指导等制度。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市继教工程实行市、乡(镇、办)、校三级管理。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市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市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市一级将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市、乡、校的三级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市)级培训计划;对乡(镇、办)、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办)、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市教科局将把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市教科局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7 (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并逐年提高。各学校也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村、点(校)教师的培训;我局将逐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同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市级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乡(镇、办)中心小学要深入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村、点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市教科局每年将对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2013年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 6月底前,市教科局完成对各单位的检查验收,迎接7-9月底前,遵义市教育局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

省、市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8

第7篇:科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我校科技教育工作,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技教育特色,根据《关于举办第14届重庆市涪陵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科协发„2012‟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从2012年春期开始,根据本方案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宗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技教育,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科技教育特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将来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科普教育全面展开,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月”和“科技节”中师生参与面达100%。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技辅导教师队伍。

(三)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学创新意识普遍增强,涌现一批具有较好创新素质的优秀中学生。

(四)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科学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中学开展科学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教科室,具体负责安排、规划、指导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教师,对科技教师开展工作提供基本的后勤保障。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辅导教师参加科技类课程进修、各种科技培训、学术报告、交流会,不断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科技素质和辅导能力,确保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上好科学技术课程

积极发挥六大功能室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严格按照学校社团课程计划的要求,利用公共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撰写公共课和实践课教案,把科学技术渗透到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科技教育专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加强科技实验教学,按有关规定分组安排实验。在搞好科技类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掘其它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渗透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举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

学校每年秋季举办一届“中学生科技节”。通过班级的比赛选拔,推荐优秀科技作品参加区级以上的科技节作品展出和比赛活动。学校参展参赛的作品,力求高数量、高质量。凡学生参展作品,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严禁辅导教师包办代办。

(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1、学校教科室在每年开学初制定本学期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组建各类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每个学生至少参

加一项活动。各类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包括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绘画、小操作等。

2、在每年三月的科普宣传月和五月的“科技活动周”中,组织师生全面开展科技知识宣传活动。制作科技活动成果展板,开设科技活动专题讲座。

3、支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发明专利。

4、大力开展“科技示范班”、“学生科技之星”评比活动。

5、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环境。

6、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社会科技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科技教育内容,促进科技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7、在长期科教实践中,逐步确定研究专项科技内容,并上升到研究课题。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重点是激励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落实好科技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条件,建好学校科技活动室。

(三)落实考核评价。学校将建立科技教育评价方案,对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对科技教育工作突出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塞责个人进行学校通报批评。

第8篇:中心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安场镇“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镇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镇、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 1 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镇在职教师(含幼儿园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五年内对全镇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由中心小学在县教科局的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

2 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各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内,选拔、培训1名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2名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20名中小学市、县级骨干教师,120

3 名校级骨干教师,使各级骨干教师在全镇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市、县三级集中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尤其加大对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各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五年内选派5名以上英语教师,10名以上信息技术教师、音体美教师参加市县骨干培训。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五年内选派10名教师参加市县骨干培训。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选派50名优秀班主任参加市县骨干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各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4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中小学及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组建我镇教师培训团队。通过省、市、县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省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9、其他培训项目计划

在全面完成以上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际,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培训、校园文化建设、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科学课、理化生实验教师、青少年科技创新师资等项目培训,五年内,选派10名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市县级培训,10名教师参加市县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0名实验教师参加市县级培训,10名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11名财务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3-5名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80%达到大学本科以上。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

5 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要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学校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各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和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覆盖全镇、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八、保障措施

6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镇继教工程实行镇、校二级管理。各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镇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镇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要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学校的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校级培训计划,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各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中心小学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各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上旬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校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中旬-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中心小学将深入学校,对校本培训进行指导和检查。每年由继教办和教管中心对各校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2013年接受省、市、县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 6月中旬,中心小学完成对各校的检查验收;6-9月底前,接受市、县的检查验收。10-12月,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

安场镇中心小学 2011年10月8日

第9篇:市教育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朝教发【2012】2号),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把工作重心引导到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上来,推进幼儿园保教工作科学发展,市教育幼儿园将从2012年起集中三年时间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紧紧围绕“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保教质量为核心,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园本研训为主线,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改善办园条件,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在办园特色上取得突破,努力建设“孩子快乐,家长满意,职工幸福,领导放心”的和谐家园。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队伍建设工程,向专业化队伍要质量。

1、加强专家型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即服务的理念,重心下移,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实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廉洁自律;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实行干部“六制”即:“干部值周制”、“推门听课制”、“周例会制”、“问责制”、“ 分片管理制”、“结对帮扶制”;建立“会议记录、学习记录、工作日志、听评课记录、帮扶记录”;开展“三个一”活动即:除正常值周外,每周每名干部至少听评1个教育活动,查处1个工作问题,学习1篇有关学前教育的文章,努力建设一支干事、干练、干净的领导团队。

2、加强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分别以“规范行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优质施教”、“爱生奉献、幸福从教”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端正园风、教风和学风;完善研训机制,树立“问题即课题、课题即研究”的意识,通过专家引领、内部挖潜、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学名家经典等形式,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撰写一篇教育论文、设计一个优秀案例、组织一次公开课、制作一件精品玩教具,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周写一篇观察记录,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加强家长队伍建设。以家长委员会为桥梁纽带,以家长学校为依托,积极探索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家园同乐会、家长助教、网站、QQ群等家园共育途径,提高家长育儿能力,增强家

2 园合作实效。

(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1、探索无纸化备课模式。建立健全研课机制,集教师团队智慧,集体研讨优化课程方案,课后集体反思,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2、实施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制定常规教学评比标准,提升管理质量;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以赛促训,研训结合,提高教师说课、上课、评课能力;尝试多媒体教学,加大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投入力度,克服落后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以班为单位建立资源库;加强活动区游戏学习,实现减负增效。

(三)实施特色幼儿园建设工程,向办园特色要质量。

1、开展特色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尝试开展围棋教育,夯实武术操教学及节日教育,形成园本教材。建立特殊幼儿档案,关注个别幼儿成长。

2、开展特色主题月活动。每学期围绕主题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月”、“和谐环境创设月”、“专业素质提升月”、“创先争优评比月”、“成果汇报展示月”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3、打造特色教师与特色班级。发挥典型教师和特色班级的示范引领作用。

4、打造幼儿园文化特色,优化教育环境。培育“仁爱”幼儿园文化,凸显“修身、厚德、笃行、超越”幼儿园精神,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厅廊文化、食堂文化、办公室文化等。

(四)实施教科研兴园工程,向教科研要质量。

1、完善教科研工作体系。建立由园长、副园长、教研组长、教师组成的教科研团队,完善教科研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加强园本教研。增配教研组长力量,每月听评课至少2次,开展“教研沙龙”、“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教研笔记展评”、“优秀成果展示”(经验总结、论文、教学活动实录、教育随笔、教学反思)、“优秀简笔画字帖展示”、“专家对话”、“专家讲座”等活动,教师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立项课题为牵动,以点带面,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做好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以及资料收集、总结验收工作,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支撑,引领教师树立研究意识,积累相关资料,有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三、实施步骤

整个工程以三年为周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分析,制定方案(2012年3月---4月)。召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等形式,从园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办园条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剖析制约保教质量提升的瓶颈,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5月—2014年10月)认真按照

4 方案展开工作,以学期、学为时间单位,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考核细致,奖惩分明,突出实效。

第一年(2012.5---2013.12)

1、实施量化管理。建立幼儿园领导干部考评机制,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细化各部门岗位职责,签订岗位责任状,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教育行为。

2、打造特色文化。围绕“仁爱”的办园理念,结合特色教育,北三楼厅廊环境体现“爱家乡”本土文化的主题内容,园内楼体墙壁创设“中华武术魂”和“立足岗位学雷锋、郭明义”内容。

3、增设电子教学设备。逐步添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照相机,录像机,达到每班一套。

4、改革备课模式。尝试无纸备课,加大研课力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年(2013.1---2013.12)

1、夯实活动区游戏教育,开展围棋及武术操教学,形成一套武术操园本教材。

2、培养特色教师和特色班级,树典型,亮身份。

3、加大培训力度,园本研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拓展教师学习领域。

4、加大硬件投入,建立班级资源库。 第三年(2014.1—2014.10)

1、拓展体育特色教育,大力发展融幼儿武术基本套路,幼儿武

5 术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器械操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一批坚毅阳刚的个性幼儿。

2、发挥研训基地作用,大力帮扶民办园,促进其建设发展。

3、抓好教师梯队建设,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2014年11月---12月)要认真总结,对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好相关资料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为切实加强对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领导,市教育幼儿园成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长:潘淑玲,市教育幼儿园园长、党总支副书记,全面负责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副组长:于洪,市教育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副园长,负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党风行风建设及教职工考核。

副组长:王佳音,市教育幼儿园副园长,负责保育、卫生保健、总务、安全、信息信访、档案管理及家长工作。

副组长:盖淑艳,市教育幼儿园副园长,负责教育教学、教科研、继续教育、语言文字、干部值周及教职工考勤工作。

副组长:黄玉萍,市教育幼儿园工会主席。负责工会、学籍管理

6 工作。

员:幼儿园中层干部,保教组长,各班班长及部门负责人。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盖淑艳担任。

(二)因地制宜,科学推进。 一是立足园本,客观分析。 二是整体设计,关注过程。 三是适时调整,突出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宝宝广播站、宣传板块等途径,强力宣传“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形成家庭、社会与幼儿园联动态势,推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

朝阳市教育幼儿园

2012年3月20日

上一篇:关联词等句式练习下一篇:it主管年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