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营商环境心得体会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提升营商环境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提升营商环境心得体会

浅析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水平

摘要:現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营商环境优化具有重要联系,现代化经济建设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空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营商环境也逐渐优化,社会群众获得电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水平措施进行分析,结合现阶段形势,提出相应策略,促进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行业内工作人员工作开展提供相应参考价值,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水平

当前,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人们提供福利,有效提升广大群众“获得电力”水平,是现阶段国家电网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电力物联网建设、电力优质服务等与营商环境具有联系的部分提高重视程度。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不断贯彻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有效践行企业宗旨,客户服务水平作为中心内容,全面化落实服务提升工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重点针对业务扩张以及环节管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活动,为供电企业的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助益,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一、缩减供电方案的答复时间

首先需要建立联合服务模式,客户针对高压业务申请过程中,可以通过服务队伍提供整体化服务,在供电或者供电服务中心接收客户申请资料之后,资料可以直接传送到市场班业负责,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现场联合形式的勘查工作,通常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接入系统以及编制售电系统方案, 以此完成供电方案的答复。在客户收到答复之后,同步方案信息直接推送到运检或者是发策等部门,进行备案,这一过程并不需要会审会签,可以有效缩短客户的答案回复时间。针对接入电网存在限制性的项目,可以使用线接入后改造的形式,同时启动配电网中的升级以及改造工作

其次是保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针对不同负责部门需要通过企业的门户网站定期公布相应的扩电网信息,以及相应电网工程建设情况,同时可以及时公布停送电几乎安排以及相应调整,及时共享相关信息,提高供电方案的编制效率。公开信息中主要有变电站以及线路负荷开放信息,变电所可以使用间隔信息或者是电网规划信息,实现多种信息的结合,及时公开信息,保证信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共享,电网也可以稳定运行,电力企业保证持续稳定性发展,可以奠定相应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1]。

二、重视项目建设

提高业扩配套工程管理水平,企业运行过程中,营销部门以及运检部门需要针对业扩配套电网工程与客户细条,确定双方在意向接电过程中责任接线。运检部门的工作是依据客户的实际意向,安排工期,建立阶段计划,签约相应责任书,针对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或者是负责人等情况有效确认,保证与客户工程建设和投运进行同步。过程中提倡使用国家标准化的典型设计以及规范化的材料,建立工程建设统一化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在一个月内完成10kv业扩项目配套电网工程建设。

其次是提高客户受电工程管理水平。针对客户受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进行有效的追踪指导,在客户使用过程中排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并且解决相应的工程缺陷,帮助客户建立内部的送电计划;工作人员需要尊重客户的实际接电意愿,及时报备停电方案,以此开展竣工查验或者是送电作业[2]。

三、缩减验收送电时间

统一检验标准。针对竣工验收的工作,需要实现跨专业联合审查以及一次性的告知,防止审查意见或者是问题整改不断反复,竣工验收工作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效指导客户结合自己的施工进度在竣工报验之前时间内进行相应的计划安排。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调控部门将业扩接引计划纳入到周计划管理中,同时运检部门需要推行不停电作业。

提高业扩报装的安全管理质量作业计划以及安全要求的彻底化执行,需要重视衔接工作、验收以及接电工作,避免出现不按照规定私自接电的情况,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执行工作票以及工作许可的监护制度,进行标准化的作业,这一过程中重视安全措施以及作业开始之前的安全交底。工作人员需要有效辨识以及预控风险点,落实验收以及送电现场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防止出现不验电或者是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等操作设备[3]。

四、强化业扩全过程时限考核工作

重视整个流程管理与控制。结合整个流程信息公开以及实时管控平台,对业扩报装不同工作时限和服务质量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确定业务受力以及供电方案答复相应内容,预警业扩全流程不同环节办理时限,在对应的时间点时限系统中的自动催办功能,同时也可以支持人工催办[4]。

完善工作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将客户作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业扩全环节办理的实现,并且公开电网资源信息,将客户满意度评价纳入到专业化的评价体系中。

建立较为完善的量化评价机制。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建立业务受理、方案答复以及工程建设等相应重点工作的日常检测,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公布频率为月份,及时按月公布[5]。

五、总结语:

供电企业针对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落实服务内容,提高工程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开展效果,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深刻了解工作内涵以及本职要求,不断调动各个方面因素,把握整体推进以及重点关系,严格根据方案需求促进工作顺利进行。重视过程管控以及跟踪督办,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服务措施安装相应的报装接电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阮舟一龙, 许志端. 县域营商环境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来自贵州省的经验证据[J]. 经济管理, 2020(7):75-92.

[2]崔鑫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3]宋林霖. 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4):67-72.

[4]李成顺. 充分发挥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J]. 技术经济, 2020, v.39;No.388(04):138-142.

[5]刘军, 王长春. 优化营商环境与外资企业FDI动机——市场寻求抑或效率寻求[J]. 财贸经济, 2020, v.41(01):67-81.

作者:王利国

第2篇:政务能力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质量?

摘 要:营商环境质量对于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务能力如何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以行政负担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务能力对于民营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较为稳健。政务能力对营商环境质量的优化作用存在较明显的异质性,对服务业企业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务能力通过降低企业的行政负担,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质量。

关键词:营商环境质量;政务能力;“放管服”改革;行政负担

一、引言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政府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实际上,制度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改革红利的不断创造(程虹和高诗雅,2019;厉以宁,2020;程虹,2020)。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其重点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陈水生,2020;廖福崇,2020;潘小娟,2021;陈劲和叶伟巍,2022)。通过“放管服”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是当前阶段政府的重要工作(沈水生,2020;王法硕和张桓朋,2022)。营商环境影响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效率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程虹,2018),但是“保姆式”的政务服务对企业的创新具有负向作用(Cheng等,2017)。为了有效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需要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胡德状等,2019)。因此,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服务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政务服务对于营商环境提升是否产生作用?政务能力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质量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对于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探讨“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案例描述和理论分析,基于企业大样本数据的量化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案例研究为理论构建提供了生动的注脚,但是基于有限的治理场域和治理结构中形成的经验对于其他地方是否具有参考价值,这一点值得商榷(陈艳利和蒋琪,2021)。比如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办事体验,天津市“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实践极大地便利了企业投资兴业(宋林霖和黄雅卓,2021)。基于特定地方的经验能否推广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而大样本的企业数据则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于企业大样本数据,以营商环境作为自变量,探讨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影响的研究较丰富。这些研究视角独特,数据可靠,提供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比如有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研究指出,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邓悦等,2019)。基于中国企业综合调查的大样本数据,有研究指出营商环境的优化通过提升企业信心,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陈大义等,2020)。有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能够通过缓解融资压力,从而激发移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林涛和魏下海,2020)。营商环境质量对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祝树金等,2021)。除此之外,行政负担是市场主体与政府互动的核心要素,是“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内涵,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现有研究对其关注比较有限。

本文从行政负担的理论框架出发,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在省级层面匹配政务能力数据,探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政务能力提升与营商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务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政务能力提升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行政负担,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作用。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作用,这一论点对于下一步的“放管服”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同时本文提出的行政负担中介机制,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

除第一部分引言外,本文余下部分的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从行业分类的视角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分析,第六部分总结主要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营商环境质量提升的路径机制

关于营商环境质量的提升机制,现有研究主要从商事管理制度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两个角度进行解释。遗憾的是,这些解释忽略了政企互动当中的行政负担。

(一)营商环境质量提升的路径

营商环境质量对于企业发展和转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应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快构建国际和国内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吴金明,2020;陈劲和叶伟巍,2022;马希,2020)。营商环境质量也会对企业家精神产生影响(孙新波等,2021),市场法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胡沛枫等,2021;张厚明和关兵,2020;陈劲和朱子钦,2021)。营商环境质量还会影响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杜运周等,2020;席龙胜和万园园,2021),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显著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在高质量的营商制度环境中,企业更加有可能提升利润水平(李新安,2021;刘灵,2021)。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较强的异质性(陈洁和周觅,2020),营商环境对于不同企业也会存在不同的影响。“十四五”时期政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技术升级和技术转型等方面制定公共政策(马双和郭京京,2021;秦铮和王钦,2021;熊英子等,2021),通过创新投资和政府补贴等方式提升创新效率(齐念念等,2021;罗斌元和杨倩,2021)。财政资金的引导有利于企业在关键领域推进技术突破,实现企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李靖华和姜中霜,2021;刘和东和陆雯雯,2021)。

关于“放管服”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质量的研究,主要从商事管理制度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两个方面给出了机制解释。

第一,商事管理制度的效率提升机制。商事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通过商事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相关研究关于从政商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发现政商关系优化有助于营商环境质量提升(廖福崇,2020)。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合成化的审批制度改革,有效地减少了获取营业执照等证件的成本(胡税根等,2020;王法硕和张桓朋,2022;潘小娟,2021)。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的兴起,对于企业投资兴业产生了诸多利好(李军鹏,2021;程金华,2021;何地和林木西,2021)。制度化的商事管理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对营商环境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廖福崇,2021;马相东等,2021)。

第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管理优化机制。公共部门向市场主体提供的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质量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随着服务型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的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有效提高了营商环境的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秦德君,2021)。通过在政府责任清单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营商环境质量得到显著优化(宋林霖和黄雅卓,2021)。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沈水生,2020)。在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中,市场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政府公共部门的有效回应,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不断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不断推进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水平(李春根和罗家为,2021;张邦辉等,2021;廖福崇,2022),对于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营商环境质量与行政负担

行政负担是政企互动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分析政府改革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理论工具。行政负担由搜寻成本、执行成本和心理成本构成(梁平汉等,2021;Lion等,2020)。搜寻成本指的是市场主体为了获取申办事项的相关信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查找信息、阅读材料等工作,以便判断是否符合申办条件。执行成本指的是为了完成政府要求的“规定动作”,市场主体和公民申办者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填写相关表格、到指定地点提交材料、接受询问等。心理成本是指为了达到政府对于申办事项的要求,需要让渡和丧失一部分自主权和自由权。

“放管服”改革与西方进行的行政负担减少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行政负担理论引入“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讨论中,能够增进对这一议题的理解。OECD国家也逐渐开始了有关降低行政负担的改革,以期优化营商环境(Bozeman 和 Youtie,2019;Christensen et al.,2020)。“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素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其中简政放权指的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扩大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减少对于公司企业的行政束缚。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指的是在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尽可能精简手续和材料要求,减少市场主体的机会成本。综合上述文献回顾,本文从行政负担的理论视角出发,在一致性的框架下,探讨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质量的影响。

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是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政务能力的建设与提升不可或缺。政务能力可以从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和网上政务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影响,也存在两条逻辑进路:第一是政务能力直接提升了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为营商环境的优化作用;第二政务能力的提升通过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行政负担,进而优化营商环境,表现为行政负担在政务能力与营商环境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地估计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影响,本文还控制了可能影响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企业主特征和公司特征两个方面的相关变量。与此同时,在更为宏观的结构性特征方面,市场开放程度和沿海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到营商环境的评价,因此本文也对这类变量进行了控制。

综合上述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四个研究假设:H1——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网上政务能力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政务能力对营商环境的正面影响,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差异。H4——“放管服”改革和政務能力提升,通过降低行政负担的机制,影响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测量

(一)模型设定

从数据代表性、调查样本量以及数据质量等角度出发,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第11次私营企业调查的截面数据、《中国政务环境报告》和《省级政府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等。从不同渠道获取高质量数据信息,在省级层面进行数据统计与模型构建,以期保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具体而言,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China Private Enterprise Survey ,简称CPES)由中国社科院等部门组织实施,该调查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约6000余家民营企业,并且直接测量了私营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充分地界定营商环境。政务能力包括实体政务能力和网上政务能力。与此同时,本文还纳入了一部分《全国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普查报告》(国办函〔2017〕17号)的数据作为补充。网上政务能力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涵盖了3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服务方式、覆盖事项、办事指南和网上办理等详细指标。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以及调查数据,构建本文的计量模型:

BusinessEnvironment=β0+β1governance+β2X+π+ε

营商环境Business Environment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因变量,主要是用企业对于发展环境的评价进行测量和界定。Governance代指政务服务,主要包括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和网上政务能力两个指标。其中网上政务能力有包括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以及网上办理成熟度四个细分维度。X是指影响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主特质、公司特点以及所在辖区的结构性特征。与此同时,为了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本文使用的计量模型还加入了省份虚拟变量π,ε是残差项。β0是模型的截距项,β1是本文关注的估计系数。如果β1显著地大于0,则表示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则是负面影响。β2是主要指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

(二)变量测量

1.因变量:营商环境质量

营商环境质量对于企业效率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营商环境质量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但最终表现为企业对于经营和发展环境的评价。一方面包括道路交通、物流港口以及工业园区等硬件基础设施层面,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和政府监管等环节。基于欧盟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倚重和依赖十分明显(Nguimkeu,2016;Gaganis 等,2019)。在我国当前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的语境下,重点强调的是后者,即发展的“软”环境。事实上,经过前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我国各个地方在交通物流、供水供电以及工业园区等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已经不存在显著的差别,但是发展的“软环境”却是有天壤之别。除此之外,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激发起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尤其需要重视的地方,这也是政府通过“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内涵所在。企业对于发展环境的评价直接决定了其投资和生产决策,这是营商环境建设尤其值得关注的地方。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尤其需要将企业的主观感受和真实评价纳入进去(陈大义等,2020)。因此,本文使用“您认为这两年来公司的经营环境如何?(1很差~5很好)”来表示营商环境评价。

市场主体的主观评价能否反映营商环境质量?实际上,使用主观评价指标来测量营商环境十分有必要,本文使用主观测量指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主观评价指标可以作为客观指标的有益补充。正如陈大义等(2020)指出营商环境评价要兼顾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企业的真实感受至关重要。其次,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经营决策,而这是客观测量指标难以反映的部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722号)的第八条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发挥营商环境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

2.核心自变量:政务能力

政务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实体性政务能力,二是网上政务能力。第一,对于实体性政务能力而言,行政审批中心是政府进行商事管理和政务服务的空间实体,其数量和进驻事项的多少等可以作为政务能力的测量指标。实际上,在我国政府的治理体系中,政务大厅的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政府的商事管理能力。因此,本文使用综合性实体政务中心的相关维度进行测量。由于CPES覆盖的企业数据代码仅开放省一级的地理信息变量,因此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也只能在省级行政单位汇总。本文使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平均拥有的政务服务大厅的数量,来表征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

第二,在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背景下,网上政务能力是总体政务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普查报告》数据显示,就全国层面而言,有79.4%的办件量集中在实体大厅,有20.6%的办件量集中在互联网平台。同时《普查报告》还指出,实体政务大厅是网上政务平台的线下支撑,政务大厅是咨询会办的综合性平台。国家行政学院从2015年开始即对全国的网上政务平台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公开出版《省级政府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该报告涵盖我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文所使用的“网上政务能力”的数据即来自其调查评估报告,主要包括网上政务能力总得分,以及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以及网上办理成熟度四个分项指标。

3.中介变量:行政负担

从营商环境建设的角度看,开办企业过程中需要和政府接触互动的几率最大,同时遇到的行政程序羁绊和行政负担支出也最明显。因此,本文从“企业注册登记过程中是否遇到如下困难”,具体选项包括“审批信息不够透明公开”、“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过多”、“前置审批程序繁杂”、“登记前置审批条件不合理”和“审批周期过长”,一共五个选项。如果企业在开办登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则行政负担的程度越严重。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特征、企业主特征和地域特征三个方面。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一方面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所在地域的結构性特征关系密切。政治吸纳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表现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民营企业家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加入工商联和到政府机关任职。参照陈大义等(2020)的做法,本文控制了企业特征和企业主特征。具体而言,通过CPES问项中的企业主是否为党员、是否在政府机关任职以及是否为工商联会员三个变量对政治吸纳进行控制,同时纳入其他相关变量。除此之外,企业本身的特质也会影响到其面临的营商环境。比如地方纳税大户、营业收入高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在政府商事管理活动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因此通过CPES相关的问项对企业纳税额、营业收入和企业规模进行了控制。任务企业都处在一定的行政区划内,因此其面临的营商环境也会受到一些地域结构性特征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方面表现为是否是沿海省份以及所在省份的市场开放程度。本文通过市场化指数刻画所在地的市场开放程度,数据来自《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通过手工编码,加入了是否为沿海省份的二分虚拟变量。关于变量设定及数据来源,详情参见表1。

在描述性统计方面,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均值为3.22,满分为5分,说明当前阶段的营商环境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的营商环境水平还没有满足广大私营企业主对于优质营商环境的期待。在政务能力方面,网上政务能力的得分均值为24.82分,满分为100分。总体来看,我国目前省级政府的网上政务能力仍有必要大力提升。实际上,网上政务能力的省份差异和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具体而言,按照国家行政学院《省级政府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的分类标准,浙江省、江苏省和贵州省的网上政务能力得分在90分以上,处在第一梯队;处在第二梯队的省份是上海市、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甘肃省、广东省、重庆市、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网上政务能力得分在80~90分之间;第三梯队的省份是广西省、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和山西省等,以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为主,得分在80~65分之间;网上政务能力处于末端的省份是河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得分少于65分。在网上政务能力的细分维度方面,服务方式完备度的评价得分为88.61分,服务事项覆盖度的得分为72.56分,办事指南准确度的得分为85.73分,网上办理成熟度的得分为77.60分。详细描述性统计结果,可参见表2。

四、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

政务服务能力包括实体政务能力和网上政务能力两个方面,公共部门政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办事体验和营商环境评价。下文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数据,分析政务能力对于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影响。

(一)基准回归估计

实体政务能力以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为依托,对于市场主体的办事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实体政务能力也是网上政务能力的线下支撑。下文即使用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质量进行回归,详见表3。

模型1使用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进行回归,同时纳入了企业主层面的控制变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002,标准误为0.001,P值小于0.005,估计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在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的党员身份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其估计系数为0.126,P值小于0.01。企业主为人大代表的估计系数为0.032,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企业主为工商联会员这一变量对于营商环境评价的估计结果为0.222,P值小于0.001,说明如果企业主是工商联的会员,其营商环境评价要比非会员平均而言高0.22。一般意义来讲,如果企业主为工商联会员,企业在市场监管等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信息优势,因此其营商环境评价也越高。模型1中进入分析的样本企业一共有5060家,充分地利用了样本信息。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上了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成立的年限、公司的营业额、公司的规模、公司纳税额以及公司是否设有工会。其中实体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03,P值小于 0.1,在9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实体政务能力对于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企业主的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的党员身份在模型2中的估计系数为0.044,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企业主的人大代表身份估计系数为0.041,不显著。企业主是工商联会员变量的系数为0.103,在90%的执行水平下显著。在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而言,公司年限的估计系数为-0.013,P值小于0.001,说明公司成立的年限越长,其营商环境评价水平越低。公司的营业额越大、规模越大,其营商环境评价越高。在公司所有制类型方面,和一人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更高。一般意义上,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化水平较高,因此其运作相对而言比较规范,进而表现为其营商环境评价水平更高。

模型3是饱和模型,同时纳入了实体政务能力、企业主控制变量、公司层面控制变量以及所在地域变量。实体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21,P值小于0.001,说明实体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而言,公司成立的年限越长,其营商环境评价越低。公司的营业额以及公司的规模对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点和模型2的估计相一致。通常意义上,营业额以及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公司,在市场监管、证照办理以及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优势,进而表现为营商环境的评价较高。此外,股份有限公司的估计系数为0.191,P值小于0.05,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较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所在省份的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估计系数为0.296,P值小于0.001。这里的市场开放程度使用的是市场化指数这一变量进行界定。市场的开放程度越高,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就越发公平、公正,进而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对于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正面影响。模型3同时还加入了是否为沿海省份的虚拟变量,估计结果显示,沿海省份的营商环境评价明显高于内陆省份。估计系数为0.378,P值小于0.001。模型3同时还控制了省份虚拟变量,以期排除公司所在省份的结构性影响。比较遗憾的是CPES数据仅仅公布了省一级的地理信息代码,因此无法在地级市层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概而言之,在控制企业主特征、公司层面控制变量以及公司所在地结构性变量之后,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公司所在辖区(省份)的结构性特征,比如市场开放程度和是否沿海,确实会对营商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影响还比较大。但是,在控制这类因素之后,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作用依然存在,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提升政务能力的必要性。对于内陆省份和发展阶段较为初级的省份来说,通过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能力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实体政务能力对于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的促进作用是否稳健,有必要进行稳健性检验。下文即使用“网上政务能力”替换实体政务能力,以期验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二)稳健性检验

政务能力既包括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也包括网上政务能力。根据国务院《普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有79.4%的办件是通过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完成的,有20.6%的办件事项是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完成的。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进程中,网上政务能力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省级政府网上政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中的网上政务能力变量,是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和在线服务成熟度四个维度的简单平均。因此为了避免多元回归中的共线性问题,稳健性检验中对总指标和细分指标均单独纳入模型进行计算。表4使用“网上政务能力”替换综合性实体政务能力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模型1使用网上政务能力总得分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进行回归,同时控制了企业主特征变量、公司特征以及所在地特征,省份虚拟变量也得到控制。估计结果显示,网上政务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040,其对应的稳健的省级标准误为0.002,P值小于0.001,估计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网上政务能力的估计结果证明,政府的互联网政务能力水平越高,越能够提升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在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为工商联会员的估计系数为0.082,P值小于0.05,说明企业主如果为工商联会员,其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相对较高。公司成立年限的估计系数为-0.002,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公司成立的年限越长,其营商环境评价越低。公司营业额对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而言,公司的规模越大,在市场监管与政府管理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便利。在公司类型的虚拟变量方面,与一人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相对较高,这一点与基准模型的结果也比较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开放程度的估计系数为0.021,P值小于0.01,说明估计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充分说明了市场开放程度对于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除此之外,沿海省份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为0.246,P值小于0.001,说明沿海省份的企业营商环境评价要显著的高于内陆省份。

模型2~模型5分别使用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和在线服务成熟度作为核心自变量进行系数估计,均对企业主特征、公司层面变量以及所在地域特征变量进行了控制,同时还控制了省份虚拟变量。模型2使用服务方式完备度作为核心自变量,替换网上政务能力进行回归。服务方式完备度的估计系数为0.029,P值小于0.001,说明政府的网上服务方式越完备,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模型3使用服务事项覆盖度作为核心自变量进行回归,其回归系数为0.059,P值小于0.001,证明网上政府服务的覆盖度越高,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也越高。模型4使用办事指南准确度进行回归,估计系数为0.139,在9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充分说明网上政务服务办事指南越明确,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模型5使用在线服务成熟度指标作为核心自变量进行回归,该变量的估计系数为0.044,P值小于0.001。在线服务成熟度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显著。

概而言之,政府的网上政务能力越高,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也越高。与此同时,在企业控制变量和市场开放程度和沿海省份结构性变量的估计系数大小和方向,与基准模型中的估计系数大体一致,这比较充分地说明了回归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五、企业异质性检验与机制分析

(一)企业异质性检验

处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生产运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政府的市场管理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需要关注到这种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企业的经营发展环境。根据第11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中有关企业第一主业的问项,将农、林、牧、渔业编码界定为第一产业,将制造业、采矿业等定义为第二产业,同时将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定义为第三产业。根据行业变量进行分组回归,以期发现政务能力建设对营商环境的异质性影响,详情参见表5。

在以第一产业为样本的企业回归中,实体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评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以第二产业企业为样本的企业,实体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14,P值小于0.05,回归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实体政务能力对于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务能力越强,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为人大代表和工商联会员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的营业额越大以及公司设有工会,则营商环境评价越高。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比一人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高。在地域结构方面,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沿海省份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要高于内陆省份。在以第三产业企业为样本的回归中,实体政务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035,P值小于0.05,回归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政府的服务能力越强,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的工商联会员身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设有工会的企业比没有设置工会的企业营商环境评价要高,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营商环境评价相对较高。所在省份特征对于营商环境的影响依然比较显著,其中市场开放程度的估计系数为0.158,P值小于0.001,说明开放程度越高,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沿海省份的估计系数为0.493,P值小于0.001,说明沿海省份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显著高于内陆省份。需要指出的是,第11次私营企业调查覆盖企业的行业分布并不平衡,主要的企业都是从事第三产业。诚然,这也符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经营服务业为主要发展领域,在农业和制造业的分布十分有限。具体而言,调查样本中以第一产业为主业的企业有463家,占比达7.53%;以第二产业为主业的企业有97家,占比达1.58%;以第三产业为主业的企业有5585家,占比达90.89%。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政务能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分行业差异?我们认为从前文所述有关行政负担的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出答案。不同行业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负担的高低。比如农、林、牧、渔业,其生产资料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对于政务服务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业,比如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频繁地和政府互动。具体而言包括获取营业执照、办理相关审批许可和接受市场监管,这些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行政负担,因此对于政务能力的倚重十分明显。政务能力的高低和市场监管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行政负担的程度,进而影响企业对于所处营商环境的评价。在近年来进行的“放管服”改革进程中,从事服务业的民营企业收益最为明显。简政放权取消和简化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民营企业能够进入的领域更多,门槛更低,极大地减少了对于民营企业的束缚。同时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的系列改革,有效地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行政负担。尤其是政务能力的提升有效降低了企業面临的行政负担,减少了其面临的程序消耗。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天津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湖南省推进的“一件事一次办”,这些鲜活的案例是政务能力提升的典型表现。

(二)影响机制分析

政务能力提升通过何种渠道影响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进一步的“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前文所述,行政负担指的是市场主体与政府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程序和成本支出。本文使用“企业在注册登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程度”来界定行政负担。开办企业中遇到的困难越多,行政负担的程度越高。下文从行政负担的分析框架出发,分析政务能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内在机制和逻辑进路,详情参见表6。

模型1使用网上政务能力对营商环境评价进行回归,网上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40,P值小于0.001,说明网上政务能力越强,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控制变量层面,企业主是工商联会员、公司营业额以及股份有限公司均对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成立年限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则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越高。沿海省份的营商环境评价比内陆省份高。模型2是用网上政务能力对行政负担程度进行回归,网上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24,P值小于0.1,说明估计系数在9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网上政务能力能够显著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行政负担,这也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原因所在。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显著地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事项办理成本,表现为对于行政负担的降低作用。模型3使用行政负担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进行回归。行政负担的估计系数为-0.025,P值小于0.05,回归系数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行政负担对于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成立年限的估计系数为-0.007,P值小于0.1,说明企业成立年限越长,其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相对较低。市场开放程度和沿海省份两个变量,在模型2中依然显著为正。模型3中将网上政务能力和行政负担同时纳入模型,其中网上政务能力的估计系数为0.050,P值小于0.001,行政负担的估计系数为-0.059,P值小于0.01。可以发现,在纳入行政负担变量之后,网上政务能力对营商环境评价的影响依然显著为正。行政负担对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依然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网上政务能力对于企业的营商环境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从理论上看,网上政务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行政负担,进而提升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现为行政负担的中介机制。实际上,建设全国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是“放管服”改革的题中之意。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进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措施。通过将办理事项集中在网上政府平台,能够显著地减少企业在信息手续和办理程序上的时间消耗,提升其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政务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高效的政务服务能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府通过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大样本企业数据,同时在省级层面匹配了政务服务能力数据,从行政负担理论的分析框架出发探讨“放管服”改革进程中政务能力与营商环境评价的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实体政务能力对企业营商环境评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企业主特征、公司层面变量以及所在地域结构性特征之后,这种正向影响依然存在。使用网上政务能力替代实体政务能力进行回归,发现网上政务能力对于企业营商环境评价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作用十分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务服务能力对于不同行业的营商环境优化作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对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而言,政务服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作用并不明显。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说,政务服务的营商环境优化作用比较显著,其中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政务服务能力对于营商环境优化作用受到行业差异的影响,实际上和不同行业企业内在的生产经营方式密切相关。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减少了企业面临的行政负担,进而优化了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

关于“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的研究以经验总结和典型案例分析为主,基于企業大样本数据的量化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本文从行政负担的理论框架出发,基于大样本的企业调查数据,发现了政务能力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行政负担,进而优化了营商环境评价。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下一步的“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将行政负担理论纳入到“放管服”改革的机制分析当中,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

进一步的“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需要抓住政务能力提升的核心,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继续推进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的建设,提升实体政务能力。“最多跑一次”是市场主体对于商事管理的期望,通过大力推进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可能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让企业办事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将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除此之外,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是网上政府服务的线下支撑,其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缺少完善的实体大厅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将难以落地,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通过网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夯实网上政务能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动政务服务上网,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办事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业务办理成本,提升其营商环境获得感。第三,“放管服”改革和政务能力提升主要是要降低市场主体的行政负担。行政负担的降低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涵,因此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关注企业面临的行政负担,尽可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同时通过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降低行政负担。实际上,在近年来的“放管服”改革实践中,沿海省份的改革创新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借鉴。比如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同时推动线下政务中心和线上政务平台的建设,在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等商事管理事项中实现“最多跑一次”,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主体的行政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上海市通过大力推动“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将市场监管、施工许可、税务登记、证照办理等事项全部在服务平台预约办理,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受限于数据无法从长时段考察“放管服”改革对营商环境质量的影响;二是截面数据在因果推断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下一步的研究要基于面板数据,同时寻找“放管服”改革的自然实验,以期发现更加稳健的因果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水生,2020:《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放管服”改革:动力机制、运作逻辑与未来展望》,《政治学研究》第4期。

[2] 陈洁、周觅,2020:《劳动力成本上升视角下的服务业结构优化》,《湖湘论坛》第6期。

[3] 陈劲、叶伟巍,2022:《新时代中国式创新型国家理论的核心机理和关键特征》,《创新科技》第1期。

[4] 陈劲、朱子钦,2021:《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第5期。

[5] 陈太义、王燕、赵晓松,2020:《营商环境、企业信心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经验证据》,《宏观质量研究》第2期。

[6] 陈艳利、蒋琪,2021:《我国税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税务研究》第6期。

[7] 程虹,2018:《管理提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吗?——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第2期。

[8] 程虹、高诗雅,2019:《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质量: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宏观质量研究》,第2期。

[9] 程虹,2020:《市场监管的基本逻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中国市场监管研究》第10期。

[10] 程金华,2021:《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之反思与“中国化”道路》,《探索与争鸣》第8期。

[11] 邓悦,郑汉林,郅若平,2019:《“放管服”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改革》第8期。

[12] 杜运周、刘秋辰、程建青,2020:《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管理世界》第9期。

[13] 何地、林木西,2021:《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体制改革》第5期。

[14] 胡德状、刘双双、袁宗,2019:《企业家创业过度、创新精神不足与“僵尸企业”——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研究》,《宏观质量研究》第4期。

[15] 胡沛枫、马远远、黄毅敏,2021:《双循环视阈下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系统构建研究》,《创新科技》第7期。

[16] 胡税根、冯锐、杨竞楠,2022:《不平衡与协同优化:我国区域营商环境研究》,《行政论坛》第1期。

[17] 李春根、罗家为,2021:《赋权与增能:“互联网+政务服务”何以打造地方发展软环境》,《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

[18] 李靖华、姜中霜,2021:《既授人以渔又授人以鱼——新形势下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之路》,《创新科技》第6期。

[19] 李军鹏,2021:《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 李新安,2021:《制度环境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视角》,《创新科技》第3期。

[21] 李言、张智,2021:《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质量——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宏观质量研究》第4期。

[22] 厉以宁,2020:《中国道路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宏观质量研究》第2期。

[23] 廖福崇,2020:《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了城市营商环境吗?——基于民营企业家“忙里又忙外”的实证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24] 廖福崇,2022:《基于“制度-行为”框架的数字治理能力生成路径研究》,《湖湘论坛》第2期。

[25] 廖福崇,2021:《营商环境建设何以成功?——基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组态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

[26] 刘和东、陆雯雯,2021:《政府推动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的机制及效应研究》,《创新科技》第9期。

[27] 刘灵,2021:《论资本的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学理论演进的逻辑关联性》,《湖湘论坛》第2期。

[28] 林涛、魏下海,2020:《营商环境与外来移民的企业家精神》,《宏观质量研究》第1期。

[29] 罗斌元、杨倩,2021:《创新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创新科技》第3期。

[30] 梁平汉、邹伟、胡超,2021:《时间就是金钱:退税无纸化改革、行政负担与企业出口》,《世界经济》第10期。

[31] 马希,2020:《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指向》,《湖湘论坛》第4期。

[32] 马双、郭京京,2021:《“十四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创新科技》第5期。

[33] 马相东、张文魁、刘丁一,2021:《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改革》第8期。

[34] 潘小娟,2021:《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国行政管理》第10期。

[35] 齐念念、朱露欣、闫俊周,2021:《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吗?——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创新科技》第11期。

[36] 秦德君,2021:《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框架中的“放管服”改革价值分析》,《学术界》第4期。

[37] 秦铮、王钦,2021:《技术变革背景下的企业转型研究——基于组织惯性视角》,《创新科技》第2期。

[38] 宋林霖、黃雅卓,2021:《政府责任清单制度有效性分析——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39] 沈水生,2020:《把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重点》,《行政管理改革》第1期。

[40] 孙新波、赵东辉、张大鹏,2021:《主动进取还是被动规避: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创新科技》第9期。

[41] 王法硕、张桓朋,2022:《“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了吗?——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电子政务》第1期。

[42] 吴金明,2020:《论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生态位变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湖湘论坛》第6期。

[43] 席龙胜、万园园,2021:《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创新的机制及其异质性研究》,《经济纵横》第11期。

[44] 熊英子、张冰倩、唐炎钊,2021:《“中国制造2025”政策是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科技》第4期。

[45] 张邦辉、万秋兰、吴健,2021:《在线政务服务的营商环境优化效应探析——“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

[46] 张厚明、关兵,2020:《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湖湘论坛》第6期。

[47] 祝树金、张凤霖、王梓瑄,2021:《营商环境质量如何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宏观质量研究》第5期。

[48] Cheng,H.,Hu,D.,Xu,C.,Zhang,K.,& Fan,H.2017.Does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China Economic Journal, 10(1): 61-75.

[49] Linos,E.,Quan,L.T.,& Kirkman,E,2020,Nudging Early Reduces Administrative Burden: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to Improve Code Enforcement.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39(1): 243-265.

[50] Christensen,J.,Aare,L.,Baekgaard,M.,Herd,P.,& Moynihan,D.P,2020,Human Capital and Administrative Burden: The Role of Cognitive Resources in Citizen-State Interacti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80(1): 127-136.

[51] Bozeman,B.,& Youtie,J.2019.Robotic Bureaucracy: Administrative Burden and Red Tape in University Research.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80(1): 157-162.

[52] Gaganis,C.,Pasiouras,F.,& Voulgari,F,2019,Culture,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SMEs’ Profitability: Evidence from European Countries.Economic Modelling,78: 275-292.

[53] Nguimkeu,P.,2016,Some Effect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Retail Firms.Applied Economics,48(18): 1647-1654.

Government Service Ability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Private Enterprise Survey

Liao Fucho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責任编辑 邓 悦

作者:廖福崇

第3篇:提升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摘 要】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做好电力营销管理,不断提升电力优质服务水平,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是电力公司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不断更新营销服务理念,健全营销服务体系,尤其重视对于良好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获得电力”指数,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优质服务;运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1 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

1.1 电力营销优质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就是在电力营销中采取多种方式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来提高企业的信誉,进而实现企业电力市场的扩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提高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产品和不断拓展电力服务内容,减少电力故障的发生率,满足社会对于电力资源和服务的高品质需求。

1.2 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有助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提升是企业营销的重要目标,电力企业通过优质的营销服务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扩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一个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重视电力营销服务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巩固市场地位,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 电力企业在营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营销管理观念落后,服务态度不足

电力企业作为电力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够及时转变营销观念,深刻认识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就很有可能造成营销服务的滞后,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滞后,过分关注销售业绩,忽略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营销服务水平低。

2.2 服务手段单一,营销服务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其特殊的行业地位导致许多电力企业缺乏对于市场营销服务的重视和关注。电力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电力商品的同时,并没有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化和多样化的电力营销服务,服务方式极其片面,服务的模式和手段单一,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电力服务的高品质需求。

2.3 营销服务团队缺失,营销模式亟待创新

当前电力企业中许多营销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营销服务水平。同时许多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模式与当前的市场和用户需求严重脱节,许多企业营销创新走入了过于追求形式创新和一味模仿照搬的误区,市场营销和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效率也低下,缺乏用户服务创新体系,急需对此进行创新和改进。

3 提升电力营销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3.1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基于目前的电力企业行业形势来讲,需要改进与革新电力营销观念,完善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服务,消除电力营销服务负面影响因素。比如,电力企业可以设置开庭来电咨询以及上门服务,为用户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电力企业需要将新技术融入至营销服务工作中,与用户之间开展多样化沟通渠道。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工作注重服务质量,由于不同用户之间有所差异,所以电力企业应在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例如,电力企业在营业大厅设置用户服务区,并且建立客户端平台,令用户可以高效便捷的查询相关资费。电力企业在开展多样化服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项内容:第一,设置用户经理,以较少耗能与节约电费为出发点,为用户讲述耗电详情并且为其提供合理的用电建议,制定可行性计划来节约用电;第二,加强用电安全检查工作。人们的正常生活里经常使用电力,电力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更加优势的服务,需要定期入户进行预防性试验,运用相关技术检测基础设施,防止用电电安全事故出现。

3.2 强化用户缴费意识

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收费困难情况,以及用户欠费情况也时有出现,电力企业要提高营销服务质量,需要与客户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关系,令用户形成自觉缴费的习惯。企业要与政府部门实行有效沟通,不断创新电费回收方式。比如,电力企业可以制作相关宣传标语,通过网络平台以及电视播放进行缴费宣传,并列举出来相关法律法规,将与缴纳电费的相关责任条款明示,为用户施加适当的压力,督促其按时缴费。电力企业需要令用户认识到缴费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其按时缴费。

3.3 调整用电策略

基于电力营销的角度上来讲,电力企业不仅需要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还要有效调整用电策略,以此来确保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鉴于此,电力企业需要优化以电力营销工作需要以电网运行为基础条件,并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为其用电用户提供专业且优质的营销服务。在原有的用电策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用电策略可以根据用电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价格调整,令用户对自身信用程度提高重视,促进电力企业营销水平。对于部分耗电量较大的用户,供电企业可以在调整用电策略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市场,这对于企业进步和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能够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3.4 提升电力营销人员综合素质

要全面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提高电力营销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电力营销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电力企业内可以建立相关人员培养体系,将营销人员的技术基础与专业知识定期培训,在营销能力方面也要进行针对性培训。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强化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与服务态度,从整体上提升能力。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提升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至电力营销工作中。根据培训实际情况设定专业考评小组,将电力营销方案、用户满意度等以及业绩指标纳入考核体制中,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评定,最终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与惩罚,从而促进员工服务水平的提升,全面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

结束语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面对日趋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如果不能够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就无法赢得消费者和市场,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电力营销的理念和策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产品和电力服务,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進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敏锐.关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提升途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8(36):172-173.

[2]郑健.基于智能电力营销环境下的优质供电服务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04):74.

[3]任立红,周丽华,霍艳红.电力营销用电客户业务受理策略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04):156.

[4]唐天霞.电力营业窗口如何做好优质服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3):240-241.

(作者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监管与支持中心)

作者:秦宇

第4篇: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企业和群众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宗旨,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现实需要,是有效提升鞍山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做为财政干部都要履行好财政职责,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做出自已的贡献。为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辽宁省政府于2017年制定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鞍山市纪委也于同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十条禁令”》的通知(鞍纪发[2017]2号)。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精神,近日第五党支部利用上党课的机会向全体党员进行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以反面典型为戒,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2018年6月9日,《鞍山市解决“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简报》(第5期)刊发了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爱军同志对我市部分服务窗口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突出检查的情况。深入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市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等暗访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暗访发现个别服务窗口服务意识不强,不能视具体情况作及时调度,暴露了我市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问题。

1

赵爱军市长要求,各服务窗口要立行立改,迅速增开窗口、增设人员,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切实把“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以可触可感的优质服务取信于广大群众。

2018年7月16日,《督考通报》(第3期)刊发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市、县区24个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进行暗访情况,并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办事难”现象依然突出;二是空岗现象比较突出;三是纪律松散现象比较突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敬雅同志就这两个《通报》作出批示,“将《通报》发局内业务科室,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做好服务。”

2018年7月16日,《鞍山日报》廉政时空栏目也刊登了《不可松懈的“最后一公里”》,对我市部分服务窗口的暗访情况进行了通报,对窗口单位反映的问题有:一是纪律松懈,态度冷淡;二是脱离岗位,效率低下;三是服务教条,缺少人性化;四是“黄牛”加塞,秩序混乱。

通过学习《鞍山市解决“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简报》、《督考通报》和鞍山日报廉政时空栏目《不可松懈的“最后一公里”》,为我们敲响警钟,防微杜渐,在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服务意识

2

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窗口服务单位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它需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从群众的角度审视工作,优化举措,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多一些热心真情,少一些冷漠搪塞,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群众的这“最后一公里”不容松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服务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行业规范和服务水平。

财政局财经监督检查局

二〇一八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5篇: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xx 上半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宝山镇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了打赢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这场硬仗,宝山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营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将任务分解到村。同时,强化监察力度,对各村集中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对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政府微信群广泛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学习动员,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氛围。

在落实情况上,我们通过深入查找和攻坚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倒逼营商环境改善。重点针对我镇机关内部存在着未将停车场对外开放、机关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三公开"制度,将我镇机关全体中层干部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等信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镇政府调拨资金制作机关干部在岗信息栏安装在各站办门前,在上面公布了各站办的职责与所有的机关干部个人信息,另外又在政府入门处制作了各站办楼层示意图,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在政府明显位置设立举报信箱一个,

公布举报电话,为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保障,切实改变了我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镇政府将后院空余场地进行整合划分出近 20 个停车位,全部供外来办事群众免费使用,在醒目位置告知群众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使办事群众更加方便。企管办、安监站等相关站办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指导,并将相关的政策告知企业,在宝山境内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全镇的和谐发展。

二、我乡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营商发展中,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是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乡镇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忽略科技、依赖资源等观念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二是政府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招商引资缺乏一盘棋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推动签约项目的后劲不足,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为地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下步措施

一是找准找实问题。通过来访群众的意见反馈以及一些垂直部门对我镇营商环境进行客观评估,以民主生活会剖析问题的态度和标准进行自查,同时广泛征求全社会各方面对我乡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找出找准我镇营商环境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二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公开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和各企业积极参与到意见征集、问题整治、满意度评价等活动中来,广泛征集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找

边治,对征集到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像化解信访积案攻坚一样,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销号、一个一个突破。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用制度固化整治效果。

宝山镇人民政府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市营商办:

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任务、新要求,陈仓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优化提升投资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的理念,工作紧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主线,以降成本、优服务为方向,努力做强促进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同时着力做优保障投资的"软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1."五合一"推进,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目标,将"放管服"改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四项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五合一"推进,设立"五合一"工作秘书处,统筹安排五项工作,细化

工作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五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区政府及工作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陈仓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0+3 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成立了 8 个专项办公室和 4 个工作组,把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集中在工作一线,对具体行动方案再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3.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

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打开创业"路障",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以来,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 918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68%,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 15594 户。一是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改革。去年 8 月,全市首张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在我区成功颁发。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了企业名称申请与核准、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办理登记注册,把过去 8 小时服务延伸为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二是全面普及"政银通"业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长迅速,我区切实把准服务企业新路径,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互联网+"应用优

势,与区内四大银行联手,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群众、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其免费进行网上登记申请,实现了"信息申报、登记审批、代理发照、开户结算、综合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查阅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的咨询、查阅、

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设置档案查询"三个一"时限,即书式档案查询 1 个小时内办结,电子档案查询 1 刻钟内办结,机读档案查询 1 分钟内办结。

4.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行政审批体制创新,着力推动相对集中许可试点改革,一是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省市统一规范县(区)行政许可项目的要求,印发《区审改办关于调整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汇总目录和权责清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宝陈审改办发〔xx〕1 号)文件,组织 18 个区级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照《陕西省市县(区)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对所承担的许可权开展修订,为集中许可打好坚实基础。二是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清单管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设定,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环节,印发《宝鸡市陈仓区区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确定中介服务事项 27 项,并清理中介服务事项 5 项。三是探索行政审批体制创新。主动承担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任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结合我区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宝鸡市陈仓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机构、充实人员,统筹推进改革试点相关事宜,着力构建审管分离的新机制,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集中审批。

5.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以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切实推进服务群众新举措。一是梳理公布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分批公布"的工作思路,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和事项入手,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镇(街)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构建"横向整合、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办理政府所有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全程代办、易地办理等新模式,最终实现"办千件事、进一扇门"。三是拓展服务方式。在"五证合一"改革中,开通电话热线,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减少企业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路的负担;在健康证办理中,充分调研、审慎论证,推出"谁体检谁发证",既落实责任,又让群众少跑路,极大缩短了发证时间。

二、工作成效

一是跑一次就解决问题。继续梳理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公开区级 117 项、镇街 23 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目前正在梳理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代办、网络、邮递、上门等方式,持续改进群众企业办事体验,服务对象表示满意。

二是政务中心一窗式办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政务大厅建设,6 月 20 日区级部门进驻,实现"一窗式"集成受理,极大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区级部门 11 个(发改、教育、民

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水利、住建、环保、国土、卫计),承担办理许可事项 152 项。同时,按照《陕西省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市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印章刻制窗口,减少了中间环节,压缩了刻制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干部登门服务解决难题。积极动员全区联企干部主动作为,切实做好项目陪跑、手续陪办等工作,先后为企业办理实事、难事70 多件,协助 66 个重点项目、18 户涉农企业对接融资需求,将 30户企业列入规模企业培育行列。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强对收费清单的动态管理,调整公布《陈仓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清单》,确定保留项目 34 项,严格执行"照单"收费,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企业很满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大方案及"10+3"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手段,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的,以缩短时间、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简化各项审批流程,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抓好常规政务服务。按照时间表、线路图稳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10+3"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计划报告、督查考评、座谈走访、定期通报、信息报送、工作联络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点评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构建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排忧解难。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拓宽企业反馈、交流问题渠道,结合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座谈,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面临的

实际困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是精简审批程序和时间。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决策、审批、监管分离又协调的改革新路径,协调指导审批职能移交、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优化等工作。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在群众、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新突破,分批次梳理并公布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最终实现覆盖全部权力和服务事项 90%目标,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四是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加强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以"五公开"为重点,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试点,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宝鸡市陈仓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为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工作不断深入,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深入查找问题,积极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了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我镇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县上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层层落实到人,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二、对照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深入推进群众"最多跑一次"简政便民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村级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坚持坐班制度,针对查找出来的两个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为镇机关政务服务大厅新添置饮水机、休闲椅等设备,针对窗口人员因业务下乡导致群众多次跑的问题,设置了工作人员去向牌,建立委托代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安排专人进行代办,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工作漏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抓好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干部服务形象。

内容仅供参考

第6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黑池镇上半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县委、县政府及营商办下达的营商工作任务,镇村联动推进营商工作,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镇政府办、便民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黑池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主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地点在镇政府办。

2、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进行工作部署,在机关同志会上学习相关文件,要求各业务口就各自营商工作进行汇报,由镇便民服务中心对“最多跑一次”及村民事务代办工作进行通报,并就工作进行详实、细致安排,及时对各类事项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公示。由镇乡企办对全镇企业管理进行了登记造册,明确了联络人,加强了政企联络。

3、重点项目保障有力。*****建设工作开展顺利,我镇成立以**为组长的七人协调工作小组进行工作协调,保障了工程进度。

4、意见处理及时有效。开展企业走访活动,镇乡企办每月对企业进行问题征询,对发现、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落实人员及时处理。对有意愿落户的企业项目进行专人包联跟踪,协调解决落户过程中的政策问题、手续问题、土地问题等。

5、打击各类影响营商的违法违规活动。通过各类媒介进行宣传,以群众反映、镇村严查、企业举报为主要方式对各类影响营商工作的行为进行打击处理。

二、存在问题

1、营商意识淡薄。在安排执行营商工作过程中,存在轻视营商工作的现象,行动迟缓、走近企业进行调研不够扎实、不够深入,政策宣传不到位。

2、业务不精。便民中心业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造成业务不精,不能达到对企业办事业务一口清,甚至造成多跑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

1、强化安排部署,落实人员责任

对全镇营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做到人人懂营商、人人做营商。联系驻镇部门落实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时限。对营商工作进行承诺制,责任到人。

2、打造营商服务新模式。对入驻便民服务的业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达到政策、衔接“一口清”。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咨询服务台,实行值班人员负责制,对企业手续办理简捷化,建立“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机制,督促协调检查进驻业务口在中心大厅开展工作,并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意见箱,找准关键问题、关键环节,进行回访。

3、加强业务学习,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切实解决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对照学习先进示范,让企业办理事项在我镇程序简单、跑办次数少、办结时限短。最终把集中整治行动的成果固化下来,形成持续发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形成各级干部主动服务、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良好风气。

2018年6月30日

第7篇:关于2021年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这些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断完善,这是可喜的现象。

一、我市营商环境总体评价

全市现有私营企业××万余户,从业人员×万余人,近五年年均增长×;注册资本(金)×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这表明,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素来有尊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氛围,尤其是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让企业享有更快审批服务;坚持“亩产论英雄”,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二、当前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是政策优化落地不够。由于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不平衡性,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也有高低,某些需要申报才能获取的奖励,部分企业会由于错过信息而享受不到。有些以奖代补的政策资金,兑现难度大,申报材料要求高、过程长,存在推、拖现象;某些政策缺少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影响政策兑现;有些政策力度小,如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能享受的政策优惠远低于周边城市,且兑现周期长,设有奖励上限,不利于优秀企业入驻。

二是“精准服务”尚待加强。企业引进人才存在缺乏后续发展支持等问题,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新引进企业,对辖区内企业扩建或搬迁等少有政策支持,导致优质生产企业发展受限,容易外流。部门间重复布置工作任务,从内容雷同的报表多头上报到强制摊派业务,以及为应付检查或验收所做的各项准备等,都给企业增加了人力或财力上的负担。

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得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很不方便。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仍然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全市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

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优化落地。要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梳理优化政策,确保政策契合实际;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及时知晓;要强化督查,吸收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破解政策落实难问题;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等,事先倾听企业家意见,让政策跟得上企业创新步伐。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最多跑一次”事项扩面。厉行“减次数、减时间、减材料、减费用”,切实降低企业项目投资的时间成本、制度成本。要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包括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针对涉外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给予企业急需的帮助。要以企业关注为切入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三是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完善民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设立专项破产援助资金。同时对重整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保障重整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和政府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政商交往,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要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企业出了问题,要按企业自查整改、检查完善整改的程序进行,慎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对违法违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当依法依规查处。

五是为企业减负减压,支持企业专心发展生产。在制定招引人才政策的同时,要激励现有人才和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以商引商,以才引才。要尽可能减少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每年评出一部分诚信企业。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报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建立机制,督促其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第8篇:《合阳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测试》试卷

(总分100)

单位: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

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共

主要从

等方面对优化我省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规范。

3.《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他服务机构现行的证明事项或者盖章环节,

或者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等六种请况下的应当取消。

4.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坚持

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环境。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是本行政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汇集涉及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以及

金融、市场、

等各类政府服务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无偿的咨询服务。

1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

等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和职业技术培训。

8.司法机关应当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

推动形成平等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

,干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市场主体有权自主决定

10.市场准入实行

制度。

11.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督管理要求明确、有关领域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应当通过

选择特许经营者。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适时进行清理和评估,对

的规定,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并予以公布。

1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

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与生产经营活动配套的

等公共

2

服务设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条件。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加强公共信用信息

,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依法向市场主体提供免费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16.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当重点为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通过

等,降低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融资成本。

17.制定事项编码规则、业务协调规范、服务测评规范等标准,建立

等一体化的办事流程。

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

等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网上统一监控和查询平台,推进各部门间、各级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

19.进驻政务服务机构的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合理设置审批事项、配置工作人员,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确保依法不需要

的审批事项,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

3

20.凡属容缺受理范围的登记、审批事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一次性告知

的材料,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主件齐全,仅缺

的,按要求作出书面承诺后,工作人员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市场准入、

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时,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依法开展相对集中

改革,一次性办结

,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投资境外的市场主体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并在

以及

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服务。

24.实施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不得

或者

25.行政执法机关对市场主体违法情节较轻且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先

,进行

,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4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18年

月开始实施,标志着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 A.4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7月1日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树立主动、协作、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制度和具体措施,营造

的营商环境。(

) A.开放包容

B.合作互利

C.诚实守信 D.重商护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增强市场服务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市场主体在

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 A.市场准入

B.政府支持

C.参与政府投资项目

D.投资决策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以新闻发布会、书面问答、在线访谈、专家解读等形式,对涉及市场主体的简政

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宣传、解读,提示市场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 A.减税

B.减费

C.项目申报

D.经费补贴

5

5.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其

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A.财产所有权

B.知识产权

C,反对假冒伪劣权

D.生产经营自主权

6.禁止在

等领域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非公有制市场主体。(

) A.市场准入B.融资信贷C.招标投标D.政府采购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等合同、协议,不得以

、行政府换届、

等为由,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迟延履行约定义务,由此给市场主体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 A.政区划调整

B 自然灾害

C.政府有关机构职能

D相关责任人调整

8. 市场主体认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政策措施,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损市场公平、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制定机关予以审查,制定机关应当在受理后

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 A.5 B.10 C.15 D.20 9.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他服务机构现行的证明事项或者盖章环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

;办事单位能够通过网络自行核实或者信息共享

6

方式办理的;

;能够通过申请人采取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者提交相关协议办理的;

。(

) A.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

B.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照、凭证证明的; C.开具证明的部门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 D.能够通过公序良俗进行规范或者通过常识推断的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确定 公共服务工作重点,采取

等措施服务市场主体(

)

A.齐抓共管

B.简政放权

C.规范透明 D.便民高效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设立信用信息查询环节,将市场主体的营销记录作为重要参考。

(

)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本,扩大业务规模,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

)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规范融资担保收费标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以及各类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收取的费用可以高于国家和本省规定。(

)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对行政审 7

批和服务事项,实行分别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

)

5.允许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审批事项。(

)

6.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市场主体的行政检查,每年原则上不得超过1次。(

) 7.县级以上经济合作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综合监督本行政区域招标投标工作。(

) 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举报中心转办的投诉、举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书面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

)

9.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应当追究责任。(

)

10.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责任追究的,考核评为不称职,三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职务。 (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什么?

8

2.本省行政区域内实行统一的工商登记标准和条件有哪些?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应根据职责权限和分工查处那些违法行为:

9

4.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什么列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5.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什么情形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9篇:税务局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市局紧紧围绕税收组织收入中心工作,以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为突破,直击纳税人办税过程的“堵点、难点、痛点”,为纳税人减负、为追赶超越助力,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税收营商环境,全面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推进xx经济转型的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局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领导、建机制,全员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按照国、地税征管改革方案要求,xx市局在7月份挂牌成立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局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从领导机制上统筹全市税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作为全市税务系统的“一把手”工程,人人参与到税收营商环境的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抓落实。二是夯实责任,细化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将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措施,市局印发了《进一步做好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全系统开展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四大行动”,召开了全市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对各级各部门任务进行了部署,建立优化税收营商工作台账,逐项任务对标对表。四是严肃问责,由市局纪检组牵头,会同系统党建办、人事教育科对各单位落实《实施意见》各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二)强措施、聚短板,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

按照市局《实施意见》安排,从8月份开始,在全市系统范围内开展了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聚焦我市上半年税收营商环境考核短板,以征管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全面整合各级纳税服务部门,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一是市局各机构改革“督导组”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对所督导单位的走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同时,市局各党委委员要在所督导辖区企业中选取5户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走访。二是各县区局党委书记及党委委员走访企业不得低于10户;主管税务机关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覆盖式走访,走访率要达到100%。三是全市走访采取“统一问卷、统一底稿、统一问题清单”三统一模式,以“面对面”直接对话的方式进行走访,全面了解纳税人服务需求、政策宣传、涉税咨询、权益维护等情况,掌握纳税人的真实需求、倾听纳税人的真实想法,推进征纳双方良性互动。通过此次走访,全系统共走访各类纳税人xx户,召开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xx份,收集种类意见建议xx条,为纳税人送去《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纳税人办税指南》xx份,辅导各类减免税政策、退税政策xx项,在全市纳税人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强研判、解难题,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大查摆”。

“大走访”结束后,由市局督导组对各单位“大走访”具体做法、发现问题、征集意见、咨询辅导等情况全面梳理,以专项报告向市局营商小组报告。一是对照各单位大走访征集到的问题、上半年营商环境考核情况,全面研判各单位在税收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分门别类,汇总梳理,逐项剖析问题根源,查摆日常工作推进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二是对标xx市优化企业纳税服务行动方案,全面梳理14项工作措施落实程度,围绕纳税人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聚焦存在问题和主要短板,明确改进方向,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表、任务图,立行立改。三是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整改标准,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效。属于本级别可以解决的事项要迅速制定整改方案,能当即解决的及时解决,需要一定条件或时间解决的要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创造条件解决。对需要上级对应科室予以明确或解决的,要及时上报相关解决诉求。四是县域税收营商环境监测指标项目的整改。对上半年各县区排名总体靠后的单位,认真分析短板所在,对标查找问题症结,结全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全力推进了本区域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五是责任落实。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不力、排名靠后的单位,市局对单位“一把手”进行了集中约谈,通过深入查找和攻坚解决税收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倒逼税收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六是通过办税服务厅质效监控系统,市局按月进行监控通报;定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分析会,通报(按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由各单位、各科室围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汇报分析,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清单。

(四)强督导、严落实,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大督导”。

针对“大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和“大查摆”中各单位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在全系统开展了“大督导”活动。一是督导组督导。由市局十三个督导组,按照市局统一下发的督导任务清单和整改措施,实地进行全面督导,对照时间表、任务图,现场办公,挂图作战,按周汇总上报各单位的督导情况,全程督导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二是“一把手”督导。按照“大查摆”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细化指标、层层分解,将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确保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三是暗访督导。市局建立暗访跟进机制,成立税收营商环境暗访小组,面对面接触纳税人,了解纳税人的堵点,监督税务干部的税收执法行为,杜绝“吃拿卡要”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纳税人关注度高的重点环节,诸如:发票发售、行政处罚、入户检查、入户评估等环节加强监督力度,把税收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营造企业公平经营的税收执法环境。建立常规性督查和检查性督查机制,形成县区一把手负总责,总体部署县区局的各项服务举措落地,市局督导组共部署、共检查、共跟进,实地督导服务措施的开展情况,反馈督导问题,共同提升县域税收营商环境。四是目标督导。为全面扭转我市第二季度税收营商环境排名的被动局面,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局制定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三季度和四季度考核目标。系统上下紧盯目标不放松,你追我赶奋勇当先,加快了全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变革步伐。五是问责督导。对在全省第三季度营商环境考核中未能进入目标排名的单位,市局纪检组将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局督导组需向市局党委进行情况说明。市局营商办成员科室的指标排名未达到目标排名的,市局纪检组将约谈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在全省第四季度营商环境考核中未能进入目标排名的单位,市局纪检组将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对该单位领导班子集体问责,市局督导组需向市局联合党委作深刻检讨。市局优化办成员科室指标排名未达到目标排名的,市局纪检组将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对该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五)强标准,优报务,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

我们以优化提升税收营商环境为契机,从9月份开始,开展了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努力在优化服务上创新,在执法管理上规范,有序推进更多便利办税措施,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前台服务大提效。从全市各级办税服务厅硬件环境、行为规范、服务语言、操作流程、服务质效等方面入手,对前台服务全空间、全员、全业务、全过程的全面升级,改进纳税人办税体验,最大限度便利广大纳税人。实行“晨训晚评”制度,规范全员言行举止,通过规范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着装、坐姿、站姿、行姿等,增强了服务视觉效应;推行全业务标准作业,从宣传、咨询、辅导、办税体验,到首问责任制、领导值班、办税公开、延时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增强了服务形象效应;优化服务全过程,以导税和业务办理两个过程为核心,细化分解业务环节,优化服务过程,增强了服务软实力效应;优化大厅职能配比。按照总局“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大厅办税兜底”的规范,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厅四大区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与电子设备配比,逐步改变当前大厅业务对手工办税方式依赖度高、办税压力普遍集中在前台窗口的局面,实现由人向机器的转变,增强了服务的硬实力效应。二是办税服务大提速。优化实体办税服务,强化互联网支撑,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办税负担,为企业公平营商创造条件,为纳税人办税增加便利。大力推进省内通办业务,打破纳税人涉税涉费事项属地办理的限制,方便纳税人自主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常见涉税事项;加速推进“全程网上办”,严格落实总局148项“全程网上办”清单,让办税厅人员、税收管理员熟练掌握项目、操作流程;压缩“超时”业务,严格遵守业务规范办理时限,杜绝金税系统超时业务的发生;实现办税服务厅“一窗通办”所有税收业务,保证税务部门信息互通、业务互通、人员互通、管理互通,促进纳税服务增效提速;全面推广自助办税终端,全市新配发自助办税终端xx台,设置自助缴税区xx个,减轻窗口工作人员的压力,实现纳税人与税务前台人员的“双减负”;全面推广网上税务局,实现网上税务局的企业(个体)开通率为xx%,企业申报率为xx%以上,个体申报率xx%以上;推广电子发票,在餐饮、停车、生活服务等行业推行电子发票,逐步实现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转化。三是执法环境大改善,规范纳税评估,大力推行数据管税防范税收风险。对新办企业实行创新管理服务,加大纳税辅导次数与辅导时长,对纳税事项必须事前辅导告知,对未按申报缴纳事项未经催报提醒,不得进行处罚;规范税务稽查,全面落实税务稽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严格规范进户执法,在同一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调查事项外,对同一户纳税人不得重复开展税务稽查。四是信用管理大规范,大力实施对税收“黑名单”当事人的联合惩戒和对纳税信用a级企业的联合激励,进一步扩大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出口退税、发票领用、

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激励范围,对列入“红名单”的主体,在办理涉税事项方面实施“守信容缺”“绿色通道”等便利服务措施,对d级纳税人严格实行控票管理。

(六)强合作,重实效,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为全面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市局坚持内部各部门间互动、上下部门间互动、内外部门间互动,部门协同、主动作为,加强了优化营商环境部门间的合作和配合,提升税务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站位和话语权。一是外部合作,进一步推动“银税互动”活动,x月x日,我局与建设银行延安支行联合举办“税银互动”助力企业发展推进会,有x户a级纳税企业代表近xx余人出席了推进会。会议通过播放视频、ppt演示、现场互动问答方式,详细介绍了“云税贷”等系列线上信贷产品。企业代表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了“云税贷”全流程线上自助办理,成功办理了一笔约xx万元的贷款。xx月份,我局与市交通银行进行了自助设备终端经验交流,现场学习观摩了交通银行自助终端先进管理经验。xx月xx日,我局与延安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合作,成功将车辆购置税征收入驻公安车辆管理大厅,有效解决了原城区办税大厅外的交通压力,整合了办税服务资源、优化了办税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纳税人办理车辆挂牌业务由过去“两头跑”到现在的“一厅通办”,办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多缩短到半小时以内,着力解决了纳税人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减轻了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增添更多获得感。二是内部合作,我们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职责分解表,明确了牵头部门、具体负责部门、配合部门和时间进度,挂图作战;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由各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从市局层面真正落到实处。三是上下合作,我们按照市局统筹、县(区)局推进、管理单位落实的思路,从不同层级明确了任务职责,确定责任人员,专职负责对接市、县营商办和统计部门,加强和其他营商部门的沟通,对上报的数据,各单位一把手必须审核签字。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思想认识不够。特别是基层单位一线人员,还不能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营商环境工作只是简单的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今后,我们将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的考核和领导,全面提高对营商环境工作思想认识。

(二)创新意识不强。全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只是以上级安排为主,不能创新的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今后,我们将加强学习培训,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我局营商环境水平。

(三)工作机制不全。由于征管体制改革刚刚落地,市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也刚成立不久,各项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我们将迅速健全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机制,从职责、制度、考核、指标等方面全面进行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认真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从突破创新入手,继续推出服务举措,努力创造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一)认真落实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抓好动员部署,对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认真落实好省局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实现审批提速、服务优化,持续提升延安税收营商软环境;建立工作台账,逐项任务对标对表,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措施切实落地、取得实效。

(二)继续深化“问需求、优服务”举措。以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为导向,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及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对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三)全面推广自助办税终端。对全市办税服务厅闲置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规划2019年自助办税设备采购计划,在全市办税服务厅批量增加“自助缴税终端”,进行纳税人自助缴税的引导,做好前台设施的宣传与辅导,提升纳税人自助缴纳的办税能力。

(四)开展明察暗访和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下阶段我局拟对全市办税服务厅窗口开展明察暗访,问责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规范办税服务厅硬件设置及软件配备。在后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工作中,我局将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分类举办培训活动,对各项新政策做重点宣传与辅导,建立长效机制,对纳税人所反映的问题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综合满意程度。

(五)全面提升窗口人员服务技能。针对部分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将加大对窗口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师资队伍建立、请进来、沉下去、传帮带等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窗口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快速提升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实现“一厅通办”工作新要求。

上一篇:技术研发总监岗位职责下一篇:公司早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