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 引言

在自然界的长期磨合与相互作用下,非城市地区受到人工干扰较小,人口居住密度较小,降水天气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但是,随着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原有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新建城市拔地而起,原自然环境正在接受人类的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无论是什么天气气候,都能保障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大规模填海造地、湿地固化、河道利用、地面固化、绿化率降低等,造成城市的降水吸纳能力、涵养能力和调蓄能力、排放能力急剧降低。这就造成一种城市病,汛期城市内涝,造成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国家经过专项课题研究和攻关,继建设园林城市、建设森林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镇等引导后,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号召,并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

1 海绵城市的概念

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马路、厂区、建筑等各种各样的硬化地表,吸纳降水能力几乎为零,降水超过设计指标,往往造成无法满足排放需求的问题。如果城市排水系统功能实现像海绵那样,对降水进行有弹性的循环利用。降水的时候,城市海绵系统能够对降水进行吸收、储蓄,通过层层渗透达到净化降水的目的,在费降水期间,对于喷洒、灌溉绿化等城市部分需要用水的地方,对降水过程中存储的水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对地下水的开采力度,降低对外来水源的依赖程度,使水源得到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极大程度依靠绿化,对于生态的要求放在优先的位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本着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尽量保持原地表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建设,遵循自然结合等原则,通过科技手段和先进理念,探索出一种将自然作用与人工措施相促进而不是冲突的大脚城市理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城市建设不同于之前传统城市建设,面对国家和国际环境压力,随着城市建设理论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特别是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应用,仅就海绵城市这一个角度而言,各国根据自身情况,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借鉴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继续展开研究:

第一,提高集水效率,重视城市生态。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城市河道设计中、城市绿化方案规划设计中,技术人员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力求应用最少的资金、最短的建设周期,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不再单纯依靠灰色排放设施,多措并举,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海绵城市应用较多,有一定的后发优势。类似德国的地区,具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加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雨污水混合管道在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的同时,节省地下空间,而在城市核心区之外的郊区,可以借鉴德国,采用雨污水的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以达到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和效率,节约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第二,重视末端收水系统应用,促进分布式就近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当前主要是政府层面主导实施,主要方向是区域化、规模化的建设。参考瑞士目前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的建设经验。后续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城市内的建筑收水系统、小区域内雨水规划中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视起来,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开发要求。一方面减少政府投资,另一方面发动开发商的智慧,争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减少花费、提高成效。城建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实现雨水经过市政管道设施进行汇集,将每一个建筑多作为一个海绵城市建设单元,藏水于民,实现就近循环利用,降低大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占地空间和规模。政府可以从税收、补贴和验收规范等方面进行引导,助理海绵城市思维的推广和应用。这方面瑞士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从立法的高度对海绵城市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引导。

第三,建立交流机制,加快制度建设。我国地域宽广,海绵城市不能一套了之。各省市可以从新城、新区的规划阶段开始重视海绵城市理念,根据地方特点开始推广。关于规范性、法律层面的制度建设,在海绵城市方面,新加坡具有较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我国海绵城市已经推广较多试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海绵城市试点较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不成功的情况也不少。只有建立成熟的交流和施工后考核机制,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进,不断促进交流和规范化,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通常做法,才便于推广和大批量生产相关产品。

3 结束语

海绵城市不是一家一户能够统筹的,也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就能实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规划职能,需要企业间加强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需要群众理解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海绵城市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于民。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城市病,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影响力大、人口聚集多的几个大城市甚至超级大城市,在大自然的考验下,尤其是在遭遇大规模降水的时候,极为容易造成城市看海、洪水无处排放而积蓄在低洼地带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甚至影响正常是生产和生活,造成车辆泡水、房屋进水等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上述诸多问题,针对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引起重视。本文从现代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展开研究,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个人对于我国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应用的理念,对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金.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286-287.

[2] 刘静.我国传统理水智慧在现代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启示[J].居舍,2019(17):100.

[3] 刘滔,陆丽.“海绵城市”在旧城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8(10):70-73.

上一篇: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语音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