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条随笔

2023-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看法条随笔

向前看杂文随笔

能够决定自己想吃什麽不想吃什麽,几点吃饭几点做什麽实在是件很令人开心的事。人是很芧盾的生物,我以前很羡慕每天可以自行决定早餐要吃什麽的同学,手裡拿著钱,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但反过来,那些同学也羡慕我,每天家裡头都有备好早餐,虽然是千遍一律的东西。

我羡慕他们的自由,他们羡慕我的这份眷养。有人疼有人照顾有人关怀的确是件很幸福的事。但有些时候如果太多了便会成为一份压力。

大多数人照顾人的方式都是按照著自己的喜好跟感觉来的。所以有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但如果真的就是不感觉冷呢?这份来自于长辈的关怀与善意到底是收与不收。

必须承认,有些长辈不是你用讲道理的方式就能沟通的。他们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且固执的听不见与他们相左的言论。

当遇上这些事时,实在是会让人觉得累。因为有时花了再多的心力,固执的还是一样固执。

人生终归是自己的选择。当然也不必要将他人的意见照单全收。但如果身边总是围绕著我是为你好我不会骗你长辈们看过的事比你还要多年轻人不要太过于固执等等等这样的声音时。

就算有著再强大的内心,也还是会有受不住的时候。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没看过的事物。但有时候并不是因为那些事物不存在,而是没有人去将它们展现出来。因为有很多想要嚐试的人,在第一关就被劝退,在一开始时就与花费了太多的心力跟这个世界上太多不相信的人抗衡。

很多事我没做好是我自己的关系,也许我也不该把太多的东西归因在旁人对于我的泼冷水上。只是偶尔在回顾人生中的几个选择上,总也有种如果当时的自己能够更加坚定与想清楚,现在的状态也许会是不一样的假设想法。

很多时候自己都是往前看的。过去已是过去,好好面对未来与眼前才是真的,只是每逢岁末年终的时候,总也忍不住会想起来悲春伤秋。

其实也还好,并不会沉浸在这些东西太久,也是因为回想起了这些,才会让现在的自己更加的坚定,不希望有太多这种心情出现在自己的生命裡。

第2篇:私奔看日落杂文随笔

我很少临时起意去做某件事情如果有 也会选择一个人去做这件事情

如果有某件事情是我突然想去做的

那么这件事对于我的意义既不是一同前往的人

也不是这件事本身

就是单纯地想要逃跑了

既然也不是私奔 想不到要叫上其他人的理由

因为别人并没有逃亡的理由啊

所以如果别人出现了想要逃亡的想法

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我内心都会是拒绝的

因为这样的逃跑会使我逃出了日常生活轨迹

甚至还会有脱轨的可能

而一个不想逃亡的人如果愿意和你去逃跑

只可能是因为他在乎你的感受

这种临时起意的事情包括什么呢

包括突然想去某家餐厅吃饭

想去公园散步

想看一部电影

比起费尽心思地思考和谁去

会不会因此毁掉对某个地方的期待或者欢喜

总是选择一个人前往

评价的人只剩下自己 只要自己不去毁掉 就不会毁掉

其实这是不是也是玻璃心的一种体现呢?

但是想要寻找答案 想要和自然对话的时候

就真的只适合自己去了

我喜欢和广袤的天空 太阳 云彩对话

也喜欢和波浪 海风 树荫对视

感谢她们在这个时刻停留在此处

这种时刻 不说话就很美好 或者说 美好到不需要说话

无论和谁前来 最后和它们对话的都是自己

但是如果有同伴在 我可能草草地打个招呼就走了

但是这不是逃跑最后应该要收获的心情

所以今天朋友问我要不要一起私奔去看日落的时候

我拒绝了

寻求同伴的私奔不是逃跑

也不能收获什么生活积极的暗示

更不会知道

逃跑之后 其实是自愿回到自我设置的桎梏之中

习惯逃跑之后 他就会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也会成为一种想要慢慢戒除的存在

第3篇:你今天真好看随笔

今天下班晚,但早些时候吃了一个小苹果和一个花生糖,所以不太饿。又收到宇霞的微信,说她炖了鸭汤,可以当夜宵,那就更不用着急赶着去吃饭了。或者不吃,直接回家也是可以的。走到公司楼下,不着急,所以也没有抄近道,晃悠悠就走到大路边上。一阵凉风吹来,拂过面颊额头,吹起头发;穿过衣服,触摸肌肤;仿佛人都要飞起来一样。

这个时候没点,让感觉来得更美妙一点不是很遗憾吗?插上耳机,打开音乐,是张宇的《伞下》。[由整理]

这首歌高二那年开始听,经常循环播放。是因为有感而发吗?也许吧,早已想不起来当年特别的缘由了。

但现在依然喜欢,是因为它特别有情境感,里面一两句歌词写得特别好。虽然是一首苦恋情歌,但被张宇那独特声线唱出来,却带有一种莫名的释然和洒脱。

于是,我双手插进裤兜,甩甩头发,昂首阔步向前,忽然觉得自己此刻好好看:V领蔓越莓红雪纺短袖,九分修身萝卜裤,粗跟黑色鱼嘴皮质凉鞋,裤子有两个口袋,双手随意插着,脖子上挂着耳机。

看着路灯下的,再次对自己说:很好看,不是吗?!这种好看,跟穿裙子时的好看是不一样的。穿荷叶边裙子时,是一种摇曳的飘拂感,或水一样的流动感。

而此刻,凉风穿过雪纺,触摸肌肤带来舒适柔软,但你也感觉到坚定,充满力量。于是想起庆山说过的那句话:“女人最好有一半活得像男人”,大意是说,中除了情爱还有更重要的事,习惯承担,运用理性,习惯孤独,天性自由…

这个时候,我谁都没想起,什么事情都没有思考,看不到身边经过的任何人,心里只有自己。

这算是与自己待着的一种状态吗?如果算,那么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但又是多么短暂,从而显得珍贵。

作者简介:Wendy,80后伪文青,用心甘情愿的,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爱阅读,爱写字,爱听故事,理分析。。。

有人说,“写作生活是一种对孤独的抵制。它是孤独的止痛剂,是一种先与自己联结、再与他人联结的行为。我们笔下流淌的正是一封信。给我们自己的信,给这个世界的信。”深以为然,你我共勉!

第4篇:累了就停下来看看随笔

1、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象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真的和爱情无关。

“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当初是誓言,后来是责任,再后来是习惯。

2、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只看了一眼却影响了你的一生,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快乐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有的人一相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有的人一个无心的表情却成了永恒的思念,这就是人生。

之所以有不同类型的“有的人”,是因为他(她)进入你视线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环境下进入你视线的人才能进入你的内心。

3、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没有什么可执着;一百年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本没有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悲哀和眼泪都是真的,区别只是内在和外在,无形和有形。

4、不要因为寂寞爱错人,更不要因为爱错人而寂寞一生,尝试信任才能得到幸福。缘分是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读的太认真会泪流。缘分是冥冥中的安排,不可预知,也不可刻意追求。封面漂亮的书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但值得品味和珍藏的不多;用心血去写书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做装潢;许多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枯燥无味,但平淡无奇确实也是人生的一种。

5、女人会记得让她笑的男人,男人会记得让他哭的女人,可是女人总是留在让她哭的男人身边,男人却留在让他笑的女人身边。哭或者笑都是真情的流露。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笑比哭好。

6、忘记一个人为什么要一辈子,因为,你根本没有试着去忘记,而是一直在怀念,在期待,在做梦!忘不掉的,不能忘的,就让它在心里占据一个位置,而不是全部。

7、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不要哭太久,伤口结痂后被淋湿会再度感染。

8、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应该珍惜的不仅是对方,还有自己的感情。对不珍惜你的人,不需要由他(她)说对不起,你要主动说“对不起”(潜台词:拜拜!)

9、无论怎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人爱,就越是要爱自己。马克思他老人家说错了,应该说:无产者只有先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全人类。

10、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不说出委屈就只能委屈自己,不放走不爱你的人就得不到爱你的人。

11、做个女人一定要经的起谎言,受的起敷衍,忍的住欺骗,忘的了承诺,放下一切后用微笑来伪装自己,宁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别相信男人那张嘴。如果这样,就永远是孤独的女人。

12、男人就好比洋葱,要想看到洋葱的心就需要一层一层去剥,但是你在剥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流泪,剥到最后才发现洋葱是没有心的。

女人就好比玫瑰,不到最后一瓣展开,你也看不到她的心。

第5篇:带着阳光看孩子教育随笔

客观地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得还不够。翻开教师写的观察记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萌萌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子……”“辰辰是个调皮的孩子,合作意识薄弱,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印象化、贴标签式的描述反映出教师对儿童缺乏客观、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对儿童的分析和评价比较主观,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我想通过与教师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这种做法。不愿做操的小薇

在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我与教师们分享了小薇的故事:“小薇是我以前班上的一个女孩,她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从小班开始一直到中班,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小薇做操的样子。这不仅让我很困惑,也让家长很着急。”

讲述到这里,我问教师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小薇为什么不做操?”

教师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内向、害羞的孩子,不善于在群体中表现自己。另一种是认为小薇可能是因为动作发展不协调,导致她不够自信,所以不愿意做操。

对教师们的猜测,我不置可否,继续讲小薇的故事:“有一天,小薇妈妈找到我:‘老师,我想借一下幼儿园的早操音带,小薇说这音乐很好听,要做操给我看。’第二天,我问小薇妈妈:‘小薇在家做操了吗?她做得怎么样?’小薇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小薇不仅做操了,而且做得很不错!’小薇妈妈还将女儿在家做操的视频播放给我看。视频中的小薇兴奋地招呼着妈妈、爸爸、爷爷:‘快来看我做操呀!’然后神情愉悦地站在客厅里,伴随着音乐声,一招一式做得可认真了。”

讲完后,我问教师们:“现在你们怎么看小薇?”

Z老师:小薇能向妈妈要早操音带,说明她是喜欢做操的,所以不能简单判定她是一个不爱做操的孩子。

H老师:小薇虽然很少在幼儿园做操,但她愿意做给家人看,而且表躺艮大方,这说明她并不内向、胆小。

G老师:小薇在幼儿园不做操,却喜欢在家做,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可能另有原因。

我说:“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前面大家为什么会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呢?”大家纷纷表示是根据我前面“小薇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的结论推断出来的。见大家已经有所觉悟,我接着说:“是的,我在还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小薇的情况下就下了她从来不做操的结论,从而推断她是胆小、不自信的孩子,这就是凭个人经验、主观判断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不可否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行为并不少见。”听了我的话,教师们很有共鸣,纷纷回忆起自己也曾给孩子贴上“喜欢打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中心”等标签的案例。

我趁机把教师们写的观察记录分发给大家,要求大家梳理一下自己在观察记录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哪些主观性的字眼。经过梳理,大家果然发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中“你是一个……的人”“我觉得”“我认为”等主观性语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们意识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而这种下意识的贴标签行为往往会让自己对儿童的行为细节视而不见,从而蒙蔽了深入观察儿童的眼睛,这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爱当服务员的果果

经过前期研讨及平日的渗透,教师们虽然已认识到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对了解儿童及指导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还有一个过程。一天,我读到了这样一则教师的观察记录:“果果是我们大班的一个女孩,一个学期快要过去了,她自始至终选择在‘宝贝体验营’里的烘焙坊做一名服务员。对此,家长很担忧: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地想当一名服务员,这选择也太单一了吧!教师也很困惑:这不是严重的偏区现象吗?其他区域活动她不是都玩不到了吗?教师是否需要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看完这则记录,我觉得这是引导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契机。于是,我来到大一班,问那位教师有没有观察过果果在烘焙坊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位教师表示没顾上。于是,我建议他们班的三位教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观察果果在烘焙坊里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以下是他们记录的几个镜头。

镜头1:游戏一开始,果果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她先走到活动室门口,用手比划成喇叭状,大声招揽着顾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好吃的点心了!”

镜头2:果果端着烘焙好的美食华芙饼送到小顾客面前,轻声地说“请慢用”,并细心地收走桌上的书和那张点餐的小卡片。等客人吃完,她又麻利地收走客人用过的餐盘,并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里。

镜头3:果果向来到烘焙坊的小朋友鞠躬表示欢迎,还对靠近烘焙操作台的小朋友说:“走远一点,这里很危险!”小朋友吃完离去时,她还有礼貌地说:“再见!欢迎下次光临!”

镜头4:今天的服务员工作结束了,果果一脸的满足。在整理好桌椅后,她把其他三个服务员召集在一起,总结了今天的活动情况,这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小领袖的风范。

通过以上的记录,大家看到果果在烘焙坊里不但很快乐,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

学期结束后,教师对我说:“现在果果已经成长为烘焙坊里的金牌服务员了。她熟练地打理着店里的一切事务,我为她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盲目地介入指导而庆幸。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也消除了顾虑。”

后来,在我的鼓励下,教师将果果的故事及自己的感想写成教育案例发到幼儿园网站与大家分享,很多教师看后觉得受益匪浅。

爱黏人的小佑子

一天,小班的A老师向我诉苦,说班上有一男孩叫小佑子.已整整四个星期过去了,别的孩子都已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唯独小佑子像一块牛皮糖见一个黏一个。班级老师实在没招了。

听了A老师的诉说,我想有类似困惑的教师不在少数,因为每班总有几个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我决定以小佑子为切入点引领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孩子。于是,我建议A老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小佑子在班里的表现,以便进一步探讨。

在后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A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小佑子的表现:他像一块牛皮糖经常黏着老师,老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又像祥林嫂一般反复说一句话:“妈妈,来接我!”最让人担忧的是他经常游离于活动之外。然而小佑子特别有礼貌,见到认识的人都会问好,见到给过他安慰的人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小佑子的记忆力特别好,能记住他见过的所有老师。想妈妈的时候,他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安慰……

听完A老师的介绍,我对大家说:“A老师不仅观察到了小佑子黏人的具体表现,还观察到了他行为表现中积极的一面,这点非常重要。”接着,我给教师们讲述了“阳性赋意"的含义及意义,然后向教师们抛出问题:“如果用阳性赋意的理念去看待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你能解读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吗?”经过一番思考,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小佑子总是黏妈妈,说明他对妈妈有深厚的感情。”有的说:“小佑子见一个黏一个,认识了不少老师,这有助于他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有的说:“小佑子爱黏人,说明他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这也是一种能力。”……

听了大家的解读,A老师兴奋地说:“采用阳性赋意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小佑子的黏人行为有那么多积极的意义,现在我对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不那么焦虑了。”最后,我说:“每个班上都会有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会让我们很焦虑、很困惑。从现在起,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阳性赋意。一个月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分享。我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改变。”

果然,一个月后,教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教师们的体会。

了老师:我以前总是急着想要通过介入指导改变孩子一些‘出众’的行为,有时候会因在短期内收不到效果而心力交瘁,着急上火。现在,我会积极看待孩子的‘出众’行为.耐心等待契机,给予适宜的指导。

Z老师:我班上有一个被诊断出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以前我会为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而烦恼,现在我认为正是他激发了班上其他孩子的爱心。

G老师:以前,我觉得淘气的孩子总是惹事,忍不住批评制止,现在,我发现孩子的淘气反映出他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于是我对孩子淘气的行为不那么纠结了,并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批评,还对他们多了一份欣赏。没想到这样反而让这些孩子的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进。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学习和探讨,教师们逐渐改变了根据主观判断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试着阳性赋意,带着阳光的心态看待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如今,他们正带着“我是阳光儿童发现者”的信念,行走在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道路上。

第6篇:他朝空中看去杂文随笔

他朝空中看去。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大片大片犹如棉花糖一般的云朵,奇形怪状。

而他用小学生作文般的简洁话语朝电话那头的人描述着。

只不过今天湛蓝与纯白之间多了颗黑色的墨点。从伫立在车水马龙行驶的宽敞大道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滚落下来。

像是上帝不小心的意外之笔,并附带刺目鲜红的流动液体,从墨点身上渗透出来。伴随着喧嚣城市一瞬间难得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得以附加一不留神就从嗓子眼里窜出来的尖叫声。

围观的人群似山峦般层层叠叠起来,而人们心照不宣的沉默与有些阴郁的氛围就如同山峦中缱绻的云雾一般飘渺,看不清具体形态,被风一吹就散。

他站在原地噤了声,任由电话里传出担心的询问。周围人怜悯的眼神时不时扫在他身上,令他不得不在意地皱起了眉头。

深蓝的裤脚被深红所浸透,珍贵的土地资源此刻却由周围人贴心的分出了大半个圆给他,和脚边墨点放大后看清的人形。

“没事。”他终于重新开了口,向电话里的人安慰道。

短短两个字,连自己都没注意到有些嘶哑着带着颤音。

一改之前无所谓的口吻,他开始用繁沉的语句讲述刚刚短短几分钟内发生的境遇。当然是在他抽身在众人注目下故作平静地离去后。

故意往人少的小路走,来到了从未来过的地方。他靠在行路边上被温暖阳光烘烤温热的墙壁,就着街头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儿,静下心来专心陪电话那头的人聊天。

目睹柔和嫩橘色中微微参杂带着些许神秘感的粉紫色的霞光,一点一滴不露声色地将亮着的蓝色天空侵蚀干净。

云朵幸运的残存,依旧自得其乐地晃悠悠飘荡,很是自在。

他握着早已挂断的手机,用心感受上帝赐予的美丽画作,原路返回。

而他,上帝笔下的令一滴墨点。

在某天,或是留到最后被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或是在中途就被一不小心甩落出去,谁知道呢?

上一篇:老公有外遇怎么处理下一篇:档案管理员岗位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