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药学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中药用药服务、中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较参照组(82.61%)高,差异显著(P<0.05)。

第一篇:中药学论文

临床中药学探讨

摘要:中药是我国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特有药物,经过不断发展和研究,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从学科特点论证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首先从研究中药临床药学的意义入手,对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阐述,其次论述了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征,同时对临床中药学研究内容具体论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学科特点;临床中药学;中药临床药学

中藥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中药临床药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使得中药在临床应用上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本文主要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论证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从而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1研究临床中药学的意义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成立以及西药的快速发展,研究临床中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提高中药使用安全性,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认为中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实际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有毒中药,大部分的中草药或者是中成药制品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但是部分患者在服用了人参之后会出现四肢抽搐、低血钾的不良反应,所以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以进一步减少中药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②提高中药材质量,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中药材在药性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中药材在成分组成、药效等方面也就会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不同地区同一中药的药品差异,提高中药材质量;③提高药效,节约中草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当前条件下,中药制品使用在医院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治疗同一疾病的多种药品其性能、功效、主要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不可能完全清楚,这就有可能造成药品的浪费以及药效发挥不明显等,通过中药临床研究,对于常见的中成药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促进药效发挥。总之,通过中药临床研究可以使中草药及其制品在应用中安全性更高、药材质量过关、药效发挥更好,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中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及其关系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学科,核心内容是中药制品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这一研究对于提高中药的用药安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为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等提供有力的依据。中药临床药学指的是在中医药理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中药及其成品制剂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于临床药学一个分支,核心内容同样是研究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性及合理性。通过对临床中药学以及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它们都包含“中药”以及“临床”关键词,也就是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两者的研究均是为了中药及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等。但是临床中药学在研究过程中侧重于临床各科用药的实践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则是在中药药物以及中医临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它属于临床药学一个分支学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侧重于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

3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征

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①以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而独立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中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基础性学说,比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养生等方面内容,这些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以人文本,重视中药治疗的理法性,提供了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②临床中药学属于边缘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医学不断发展,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当然互相渗透,对于临床中药学而言,既具备治疗学的内容,也具备药物学的内容,作为这两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具有优势,临床中药学在研究阶段,通过临床发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效果,反过来应用于临床,再次观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反反复复,促进了治疗学以及医药学的发展;③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具有复杂性,仅仅依靠单一的研究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研究中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在研究阶段,既要遵循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还要通过现代的一些手段进行研究,比如计算机技术等。此外,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互相配合,药材收购厂、制药厂、临床中药师等,多手段多部门联合研究才能促进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4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内容

由于临床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对于常见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此外,还需要研究不同的药物在联合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等。根据临床中药学的这些任务,在实际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基础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基础理论尚不完善,而且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完善,通过临床中药学研究,可将一些抽象的中医概念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异议的内容进一步证实,达到中医基础理论完整性和一致性;②针对性的药物配置,保证药物发挥最佳效果,单一的药物作用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在多种中药及其制品联合使用的过程中,药品之间会互相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药效的发挥不明显,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制最佳的药品,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合理的给药方法,减少不良反应,相同的药品在给药方法不同的条件下,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之后的不良反应是不同的,所以通过研究药品的给药时间、给药方式、给药量以及疗程等可以确定最佳的药品服用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5小结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临床中药学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而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开展工作,同时在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全面深入做好研究工作,使中药及其制剂在应用中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庆生,陈子珺,田芳.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J].中药材,2002,25(1):49-52.

[2]张冰,吴嘉瑞,林志健.高等教育临床中药学科建设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41-143.

[3]刘明哲.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8):48.

[4]刘艳艳,梁磊,胡丽辉,等.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37-1238.

[5]张冰,林志健,吴嘉瑞,等.临床中药学科知识框架与教育实践体系思考[J].药学教育,2015,31(1):22-26.

[6]吴剑宏,陈幸谊.探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39-142.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112

作者:刘树焕

第二篇:从单方成药到“分子中药学”和“组合中药学”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中药学问题,对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单方成药是直接根据传统中药煎煮和服用的方法使用药物,分子中药是指保留中药所有成分,并通过现代的制药技术,将其制备成颗粒状,并进行配制。组合中药是根据化学结构,将中药进行活体分解,使其简化成单味中药成分。

【关键词】单方成药;分子中药学;组合中药学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天然药物活性及其成分都可以进行系统研究,从传统中药,到现代制药的过渡和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有利于新研究方法的提出。在探索中药现代化时,不能忽视不同方面的作用,要确保不同形态的中药可以在市场中并存。

1 原始的单方成药——传承和保留

单方成药是对生药直接使用,并在煎制方法、处方和服用方面,保留最原始的方法。由于其在多年历史中积累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经验,且明晰了每味中药的具体药性,在中医理论基础下,有大量的资料可以进行处方。在这方面,因为中药材品种较多且杂,质量不一,会对其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中药的定点栽培和品种认定、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来确保其疗效的稳定,以充分发挥中药效力,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在中药应用的发展中,曾有人提出,在保留中药成分下,利用现代制药的方法,对其所有成分进行提取,并制备成中药现代剂型,处方上跟生药当量。这种中药质量具有可控性,且服用方便。其不仅能够保留传统中药的特性,且通过现代制药方法,使其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逐渐发展为现代药物。在单方颗粒中药方面,如三九颗粒冲剂便是其中一种,其推广应用目前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因为这种方法下,中药成分可能在煎煮中发生一定的改变,对疗效产生影响,但是其毕竟是仿中药的制法,疗效上还是基本相似的。因此,仿中药成了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之间的过渡。

2 分子中药学——问题的简化

中药现代化,需要对生药成分及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在利用各种现代化科技进行中药研究时,更好地保留像单方成药这样的传统,同时,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内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研制出更多的新型药物,进一步提高药物质量和疗效。目前单方成药及颗粒状中药都可以向国内外市场推广,但是为了使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中药,需在现代理论的思想下,进行中药研发,明确中药成分及其药效之间的关系。因为中药成分多,具有活性成分,也有非活性成分,因此,如果从分子水平上看待该问题,则可以将其简化。分子中药学是从分子水平对中药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活性和化学结构归类,区分出活性及非活性的成分。活性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生物碱及萜类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决定着药物的特异疗效,而非活性成分则是鞣质、多糖及蛋白质等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其结构及组成较为复杂。这样区分之后,便可以从微观上认识中药,使得跟现代科学理念相符合,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但是采用这种分子学的方法研究中藥,不能很好反映中药特质,因此,后来又发展出了组合中药学的概念。3 组合中药学——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组合中药学,其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只中药中的活性组合分子,也就是单味中药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发挥功效的分析,集中了主要的药效分析。一方面是中药中的功效分子组合,也就是说,效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分子结构组合在一起。最后一种是辅助药效分子的集合,也就是不发挥实际药效的成分。

组合中药学对中药组合原理、功效分子作用机制以及分子组合的基础等方面。组合中药的功效系统非常复杂,因此,要认识其作用发挥机制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该根据药物的功效来选择相应的功效分子族,并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探讨,明确单味中药中活性及非活性分析的化学本质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第二,应该通过细胞、分子及机体三个水平上加强对单味药药效的研究,并明确活性及非活性分子发挥药效的机制,明确两者互相作用的机制。第三,应该利用现代的药理模型,对复方中药中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机制。

在现代配方下,研究组合中药时,需要从三个环节入手,首先,需要利用药物筛选受体以及药理机制等所要达到的特定功效,来确定功效分子族;其次,需要根据目前已明确的功效分子族对新药剂功效进行预测;最后,需要根据目前已证实的功效分子族间相互产生的作用及性质,条件、作用方式等来对新药剂进行组合,使其能够达到预定的疗效,并实现对新型复方药剂配方的定性定量处理。4 讨 论

“单方成药”的理论依据已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单方成药是保持了中药传统特色的新型中药,为“单方成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外所进行的有限理论研究。

特别是临床实践,都证明,中国医药学独具区别于西医药学的特色,蕴藏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同时,中医药学又急待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从“分子中药学”的角度来看,中药会对人体带来各种,只要是因为其从化学分子角度作用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发挥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人体生理指标平衡,达到生理适应度,因此,中药在人体中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依靠这些分子效用实现的,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有利于中药有效分子的发现,同时,还能够在确定其效用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成分提取和组合,从而研制出新的药物,这为现代制药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中医药现代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和重大需求,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孕着着一门新学科《组合中药学》的诞生。在中医药故乡的中国,开展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既是科学发展的迫切而重大的需求,又是中医药产业多年来紧急而重要的呼唤。这是我们能够给予世界以最大贡献的领域之一。而《组合中药学》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切入点是比较恰当的。将传统和现代关于中药的理论有机地正合,系统完善地归纳于《组合中药学》的体系中,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能为全世纪所接受的中医药学。这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中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功效系统”,又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系统”;运用现代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中药的“功效分子族”、“表征性组合分子”和“非表征性组合分子”入手,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组合中药学》这个新的学科,使其系统化。将进一步使中药理论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科学指导思想的支撑,也需要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法的展开,由于不同中药产品具有各自的特色,因此,使其并列市场是可行的,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凤锷.《组合中药学》 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R].昆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10(12):119.

[2]吴凤锷.《组合中药学》 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13(6):57-62.

[3]Feng—E Wuet a1.A New Field ofInquiry,Combination Chinese Pharmacognostics.I7NES00 Regional Symposium on Chemistry of Medicinal Plants,March 17-19,2010(Kunming),183-184.

[4]吴凤锷.中药生药系统加工为单方成药及其配方的新设想.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1(2):82-86.

作者:冯向菲

第三篇: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效果探究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中药用药服务、中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较参照组(82.61%)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 )较参照组(17.39%)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房药师在中药治疗期间开展中药学服务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房;药师;中药学服务

近年来,在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中药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臨床。既往,在中药治疗期间,选用、调配药物是药师的本职工作,但近年来随着社会药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药用药服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逐渐强调用药服务的人文建设[1]。临床发现,良好的用药服务对患者的用药疗效及安全性提升有重要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观察了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6例。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33±12.10)岁。参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2.17±11.53)岁。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中药用药服务,主要涉及用药方法讲解、注意事项告知等措施。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接受中药学服务,具体如下:(1)定期培训:由于中药种类及用药配方较多,所以为了防止错误用药,需提高中药房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中药学知识建设,涉及中药学相关知识及操作规范等。(2)优化中药存放及采购:中药房工作中要严格做好中药保管,对一些珍贵药品要做到单独、密封存放,用药期间要做好监督、核对工作;对库存药品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临期变质药物,确保用药安全;采购药品时,要优化采购流程,保证采购渠道的正规性、可靠性,同时在药品入库前要出示质检报告,防止掺杂、掺假等现象的出现。(3)改善中药房环境:保证中药房环境清洁、卫生,做好相关设备、器械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检查,避免老化、损坏等现象的出现;及时升级和更新相关设备,防止剂量误差的出现;确保中药房温湿度适中,防止出现药物发霉、变质等。(4)加强监管:首先加强中药房管理制度建设,保证操作流程均有对应标准及要求,中药治疗期间要严格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5)药品搭配:因不同药品的药效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做好药品搭配工作,全面掌握药品的搭配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药品兼容性加强规范,实现增强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增加的作用。(6)注意药品处理:由于中药通常需煎服,所以药师要严格掌握不同药品的煎服方法并为患者耐心讲解,若有必要可为患者煎服,保证患者了解中药煎服知识及注意事项;在抓药时,药师要准确控制配方中各中药的剂量、适应证等,并准确分包相关药品,防止混装。(7)加强考核:每月对药师通过奖惩制度进行严格考核,及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解决,不断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8)人性化服务:药师在中药房工作期间要将患者为中心,做好用心服务,及时解答患者提问;同时,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消失,病情被完全控制为显效;患者症状改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为有效;患者症状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有33例、12例及1例,参照组分别有23例、15例及8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较参照组(82.61%)高,差异显著(χ2 =4.434,P<0.05)。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参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腹泻,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 )较参照组(17.39%)低,差异显著(χ2 =4.434,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中药产品的不断更新、中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中药用药服务,加强中药管理,确保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性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方面,常规中药用药服务期间因药师只在简单检查用药处方后便将处方应用于临床,未详细讲解药品用法、注意事项等,易因操作不合理等原因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3-4]。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疗效,避免用药不良反应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通过在中药房开展中药学服务,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较参照组(82.61%)高;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 )较参照组(17.39%)低,提示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对中药治疗效果提高、不良反应降低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中药学服务通过对药师进行定期培训来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意识,有助于提高中药房整体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优化中药存放及采购、改善中药房环境、加强监管、药品搭配、药品处理、加强考核等措施可避免此过程中的负面因素影响中药学服务效果,进而影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另外,提倡人性化服务可促使药师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药房药师在中药治疗期间开展中药学服务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晶.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55.

[2]郭海英,王续山,时晨.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方法与价值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6-7.

[3]张林艳.探讨中药房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的有效途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1):194-195.

[4]李华.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1):110-111.

作者:龚雪莲

第四篇:中药学发展的前景探讨

【摘要】在对中药西化与中西药合用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中药学发展的科学理念,并论述了其所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并不等于宏观等特点,认为中药学发展需要西药来补充,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与发展出新的辨证施治规律。

【关键词】中药学;发展;探讨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1]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72-673.

[2]许明辉.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0,25:1415-1417.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08,3(5):

263-264.

作者:金雨笛 陈英

第五篇:面向中药专业的“超声中药学”课程建设

[摘 要] 我国现有中药学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还未涉及超声学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该文针对于此,面向中药学学生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弥补对超声提取方法的缺失,使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可以尽快适应新工作。在提取操作过程中,不仅能按照流程进行,并且能对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还可以从事提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等相关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关键词] 超声提取;超声中药学;课程建设;课程评价

[基金项目] 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纯’纵振动的三角形刀头的超声刀的研制”(2019B-204)

[作者简介] 贺洋洋(1987—),女,甘肅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医学超声发方面研究;吕小旭(1987—),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学方面研究。

[

一、引言

中国是采用中草药治病和防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开发与利用中草药材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现代化提取中草药材的重要环节。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主要种植150多种中药材。例如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然而传统的诸如溶剂浸渍法、煎煮法及水蒸馏法等提取方式,不仅耗时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约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则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1]。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中药学开设课程中,讲解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离心法、板框过滤法等,其主要缺点是工艺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如生产提取废水量大、过滤困难堵塞快、树脂堵孔、醇沉溶剂消耗大、高温浓缩时能耗高、造成环保负担等相关一系列问题。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方法、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是,也因为超声具有无需高温加热的特点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剂升温不高,所以如果对容易被酶化的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超声辅助提取时,必须将药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进行超声提取,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但学生并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使中药提取物纯度低,操作复杂,耗能;提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不易发现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产品质量低。因此需要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

二、超声中药学课程定位

中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操作单元就是中药的提取,其工艺流程、工艺方法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效果和质量。我国中药学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中,讲述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为离心法、板框过滤法、澄清剂法、醇沉法、树脂吸附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环保负担等问题。针对以上技术的缺点,我国中药与天然产物生产企业逐渐淘汰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更加积极主动的选用超声辅助法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现有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2],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我国现有中药学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还未涉及超声学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不能从事提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工作,使学生的就业薪资低,企业不愿录用没有相关超声背景的中药学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院率先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以便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三、超声中药学研究内容

(一)市场需要及本校学生学情

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我院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浸提技术,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无法快速掌握新型提取方式。针对相关情况,我们拟通过生产企业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等方面入手,针对生产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真正做到课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3]。

(二)课程建设

超声中药学是超声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课程,通过在中药学专业开展,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知识,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原理;(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传质分析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3)超声提取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4)将超声提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相关药企中。

超声中药学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1.超声的基本知识。微扰→效应→湍流效应→聚能效应→界面效应→机械效应 化学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

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提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有效成分(即溶质)从固相向液相进行传递的过程。其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组成:溶剂向药材内部的渗透,以及药材自身的润湿阶段;药材内部溶质的溶解阶段;溶质由药材内部向表面,以及从药材表面向溶液主体的扩散阶段。

3.超声中药学课程主要特色。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1)实践教学比例较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研究中药超声辅助提取方法。(2)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掌控能力,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3)将超声提取方法应用在药企的工作实践中。

4.超聲中药学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超声波物理基础,第二章中草药提取方法概述,第三章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超声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第五章超声提取中草药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第六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此门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时设置为36学时,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12,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超声提取中草药的操作技能,能够顺利进入相关药企工作。

(三)教学评价

课程开设结束,组织学生和专家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争取达到全面扩展中药学学生对中草药超声提取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丰富理论与夯实实验技能,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就业跟踪。追踪学生就业状况,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了超声技术后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状况,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四、小结

超声在药学中可以进行灭菌、乳化、分散、植物原料的提取,玻璃瓶的洗滌等。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两个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并熟练运用超声提取设备和仪器,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颜蓓蓓,程占军.面向新工科的“建筑能源环境”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06):99-100.

[2]李伟峰,刘海峰.“探究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163(05):42-44.

[3]李娜.超声提取苦菜单宁实验研究[J].声学技术,2011,39(05):44-48.

Course Construction of 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 for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HE Yang-yang,L Xiao-x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

Key words:ultrasonic extraction;Ultrasonic Chinese Medicine;course construction;course evaluation

作者:贺洋洋 吕小旭

上一篇:中国论文下一篇:中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