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思考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城乡统筹中农村金融与“三农”发展问题的研究 ——关于“江津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三农”的含义包括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也就是指包括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在内的系列问题。我们研究“三农”问题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关于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相关问题。这是一个包括居住地域、从事工作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综合性问题,虽然三者侧重点不一,但三者互为依靠和联系、辩证统一,所以必须一体化地考虑这三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更是关系到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和谐。所以党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和谐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入二十一世纪初年,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阶段,毫不夸张的可将其形容为“生死存亡之秋”,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切实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三农”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新和更多的要求。从一个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一个更为完善和高效的农村经济金融体系来提供多层次和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自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虽然得到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并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还不尽完善,在包括机构设置、功能定位、业务开展和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所不相符合的情况和因素。这些制约因素所表现出的现象大概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诸多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退出,为农村金融发展所服务的银行网点是日渐稀少;二是因为大量储蓄资金上存所造成的用于支持农村发展的信贷资金的大量短缺;三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而开发的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四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而致使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日益萎缩和衰退。从种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已经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本文的研究主题:基于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文献资料的梳理,通过对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及研究分析,深入分析发掘当前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所出现的真正原因,并以分析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江津模式”为基础,研究其优缺点,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并讨论在更广阔区域和更多地方推广该模式的可能性。全文共分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调查及分析研究、总结和展望这几个部分。 在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本文通过对诸多学者关于城乡统筹中农村金融和“三农”发展方面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找到当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普遍问题,再结合各方关于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家乡农村金融开展的情况尝试新研究角度和研究方式,即关于“江津模式”的思考和研究。在研究和讨论的重点部分,主要是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江津支行和国开行江津支行重点扶持江津特色农村产业花椒和柑橘生产的调查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所谓“江津模式”成功的诸多因素,总结“江津模式”成功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地方。对“江津模式”的分析包括该模式的基本概况、基本运行方式、特点和创新性,再找出该模式现在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在完成相关分析以后,试讨论了在更多地区推广“江津模式”的可能性。 最后是总结部分。在该部分,笔者针对本文所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总结陈述,并展望我国农村金融和“三农”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金融;“三农”发展;“江津模式”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重点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2. 农村金融服务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历史因素

2.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发展农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3 农村金融服务的急需性

3. 传统金融服务“三农”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农村信用基础薄弱

3.2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3.3 支农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

3.4 农村保障机制落后

4. 对重庆江津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4.1 江津区农村金融业发展基本概况

4.2 江津区农村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4.2.1 小额农贷资金需求相对减少,大额农贷资金需求急速增加

4.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

4.2.3 个体和私营经济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增大

4.3 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水平及品种与支农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4.3.1 现行贷款品种和政策与农村资金新需求之间的矛盾

4.3.2 现代金融服务要求与落后的服务手段之间的矛盾

4.3.3 农业贷款期限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的矛盾

4.3.4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和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矛盾

4.3.5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信贷扶持不对称的矛盾

4.3.6 信贷资金需求总量增长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之间的矛盾

5. 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江津模式”的深入分析

5.1 对江津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现状的调查

5.2 “江津模式”的概况和主要运行方式

5.2.1 “江津模式”的主要概况

5.2.2 “江津模式”的主要运行方式

5.3 “江津模式”的特点

5.4 “江津模式”可借鉴的基本经验

5.4.1 紧扣辐射点,“一扶持”舞动龙头兴产业

5.4.2 聚焦核心点,“两优化”助椒农增贷致富

5.4.3 抓住着力点,“一创新”打通花椒购销渠道

5.5 “江津模式”的优势

5.6 “江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5.7 对“江津模式”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5.7.1 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5.7.2 建立健全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5.7.3 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5.7.4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5.7.5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