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人文社科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大学生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尤其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在社会竞争的洪流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重视大学生科技活动, 对于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不高

与理工科相比, 人文社科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不强, 因而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 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21.8%, 而有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1]。由此可见,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较低。

1.2 科技成果少, 层次较低

由于人文社科专业的限制, 学生的重大发明、科技成果一般较少, 并且本科学生公开发表的高质量科技论文成果也较少, 有些学生虽然有想法, 但是受知识水平、客观条件所限也无法实现。

1.3 有效载体不明确, 运行机制不健全[2]

科技创新活动有效载体和活动运行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由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作为“课余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 在经费、师资、设备、场地和参加人数等方面没有保障, 影响了它的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

2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只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才能确保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发展。将大学生科技活动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测评制度等联系起来,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2 缺少必要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开展学生科技活动, 足够的经费、场地和设备等条件是重要的物质保障, 但是总体来说, 许多高校和学院在科技活动方面的人、才、物相对不足, 这一问题在人文社科类学院更为突出。各项科技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学院的学生活动经费和“赞助”, 活动开展经常受经费制约。

2.3 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健全

目前高校教师在指导科技活动方面投入较少, 更谈不上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在长期缺乏有经验教师引导与帮助的环境下, 难以出成果, 即使取得的成果, 也是突击的多, 长期研究的少, 其科技研究成果质量大打折扣。

2.4 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的大学生科技活动都是依托于学生社团来开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 活动开展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组织队伍的管理机制和组织能力。因此, 重视社团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 注重提升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就凸显出了重要性。

3 我院关于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探索

3.1 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教师和学生社团的作用

学生是参与科技活动的主体,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实际需要, 我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锻炼了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大学生科技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我院在各项科技活动中都注重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院长期以来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学生干部队伍的形成, 并通过—定形式的培训、讲座、与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社团更好地成长。

3.2 结合专业特色, 将大学生科技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科技活动并不是孤立的, 完全可以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各项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专业知识, 提升了专业素养。以我院“设计美丽家园”建筑模型规划及制作大赛为例, 一方面可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非本专业但是对模型制作有兴趣的同学也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参与和学习机会。

3.3 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宗旨, 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来开展活动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 大学生科技活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依据我院的专业特点, 学生在毕业时考虑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报考公务员和在企业中任职。据此, 我院通过公职模拟应聘大赛和职场风采大赛, 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平台。

4 对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 多方面创建科技活动服务平台

通过提高活动的质量, 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真正有所收获, 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创造真正活跃创新的科技文化, 必须使科技活动走出竞赛制的单一形式, 如可以通过多方努力, 与企业、各种单位组织搭建合作平台, 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举办各种性质的交流活动, 围绕一定的主题,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

4.2 建立科技活动专项基金, 辅助以多渠道融资方式

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需求规模将随着科技活动的深入而扩大, 学院要建立科技活动专项基金, 使之从学生活动经费中独立出来, 以保证其他学生活动不影响科技活动的开展。同时, 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积极争取相关企业、单位的支持, 形成各种力量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确保科技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4.3 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交流机制[2]

围绕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通过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巡回报告会、公开答辩会、作品观摩、设立科技论坛、科普宣传栏等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交流活动。通过交流, 学习如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科研热情, 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5 结语

大学生科技活动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校及学院作为培养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摇篮”, 不能安于现状, 要坚持创新为理念,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 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促进个人发展, 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实践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人文社科专业开展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对我院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来对高校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旨在更充分地利用高校资源, 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综合素质,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胜贤, 刘正远, 袁玲, 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问题探讨与对策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2] 魏俊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辟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9) .

上一篇:市场化债转股:传统债转股业务的深挖之道下一篇:高落差长输管道中试压分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