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作业指导书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测量作业指导书

工程测量作业要点解析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工程测量作业中的几个要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作业要点;分析

工程测量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即在工程项目开发设计勘察、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过程中,都需要对建材、高度以及形状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规范顺利完成。

1.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工程测量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测量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工程测量人员而言,如果缺乏责任心,则会影响工程测量质量。据调查发现,当前国内工程测量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层次不齐现象,很多监测人员“走后门”,以致于上岗人员无法胜任工作要求。比如,缺乏对测量仪器设备的应用、维护和操作认识,导致测量工作经常处于半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对于一线测量人员而言,野外作业风险比较大,有能力、有关系的人员都会选择调离一线岗位,因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大而影响了工程测量的稳固性、长期性。

1.2測量设备、测量方法落后

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工程测量过程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测量工具,因此与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施工要求不协调。近年来,随着工程测量向着细致化、精确化方向发展,对测量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模板安装位置确认、建筑隧道断截面测量等,都要求测量人员积极参与,并采用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甚至有些企业为节省开支,未能及时引进一些较为先进、新型的测量仪器设备,加之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对设备应用和保养不当,导致设备精确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质量。

1.3工程测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据调查显示,虽然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加大了测量监制力度,而且还建立了自我监督和管理机构,对工程测量操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但实际质量监控与验收过程中,却只是针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工程测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中可以看到,对工程测量监督和管理相对比较松懈,而且没有制定有力、高效的制度,只能根据领导意志进行监控,随意性比较大。

2.工程测量作业要点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应当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强重视,立足实际情况,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在工程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测量作业要点。

2.1建筑控制网管控

第一,平面网测量管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当根据现场地形、工况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平面控制网。对于平面控制网测量而言,不同工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限差要求,在实际建网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限差问题,确定最高限差,并且根据放样预测方法对控制网点、边以及方向精度等进行模拟,再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其等级。实践中,根据建筑物外形确定控制网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五边形;应当有稳固的控制桩,而且不能设在要道上,可以通视、拉尺和设警示牌。

第二,高程控制网。在工程施工建设现场建高程控制网,可确保建筑物竖向上有效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高程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当根据业主提出的现场水准基点数据,利用水准仪等设备对其进行复测检查。复测检查后,测设一条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对临时水准线进行联测,对竖向测量精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而言,行业对建筑高程控制网技术、测量计算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图纸要求以及建筑单位已给出的高程水准点,对至少三个的水准点科学布设,确保水准点距基坑边大约30至100米的距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水准点的引测施工,在阴天和无风时测量,以减少偶然误差。实际测量前,应当确保水准仪等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且每千米内的实际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

2.2工程项目中的定测中线复测

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应当对中线、水准基点严格复测,及时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与偏差。根据以往测量标准和要求,对工程特别是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精度通常是难以保证的,因此需建控制网,对设计偏角、以及中心线长度进行校正,对曲线主要点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断链置于尾部。在对中线进行复测时,应当先对直线采取串线措施,选择最远通视转点,采用测左(右)角方法比等方式测角,然后计算一次调正点位至直线上,中间非测角之点用正倒镜法进行纠正;对转角进行复核,如果存在交点,则在交点位置测角,但是要确保视线不能靠的太近、越远越好。必要时,还需建立付交点测角,将转角间接算出来。算出转角以后,进行量距,即利用普通的钢尺工具对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地形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和方法。比如,钢尺测量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量距相对误差应当控制在1/2000之内;与定测长度比如果在1/2000至1/1000之内,则无需对其进行调正。一般情况下,转角距离超限应调正曲线要素、曲线起终点位置,此时形成的断链置于曲线尾部。采取该种方法,不会对全线设计中线点位变动、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设计单位可利用光电仪等设备进行定测,此时中线只是给出主要点、整20米桩号坐标,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导线情况,利用光电仪恢复中线,这样对施工建设非常有利。

2.3曲线测量

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曲线测量方法非常的多,其中一种较为简单、普适的测量方法是偏角后退法,针对这一方法进行研究。偏角后退法与传统的前进偏角法测量方向正好相反,对带缓、完整曲线而言,应当从交点位置开始,沿切线方向将两个曲线头尾,即缓直点、圆缓点在切线投影点确定下来,再拨切线交角之内角平分线,将外矢距测量出来,确定曲中点后再定出圆缓切线投影点和缓圆、圆缓点的具体位置。通过该种方法,可以确定曲线五大控制桩,曲线闭合问题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可置镜于曲中点位置,并且利用圆曲线全长偏角一半度数对准缓圆,松上盘对固定距离偏角进行逐次拨减,然后向仪器方向后退,确定各个中心桩;在缓和曲线测量过程中,可置镜于缓直、圆缓点,将缓和曲线全长切线偏角与圆缓、缓直点对准,松上盘后按照预算各桩偏角度拨角,并且向仪器方向后退进行量距操作,确保各中心桩。在退拨角过程中,根据曲线左弯或者右弯情况,可能会增大度盘的读数,比如右边是曲线外测等,因此应当事先对度盘读数进行计算,只有这样实地测量操作过程中才能提高速度、精度。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较为复杂、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测量的核心任务在于测量技能、测量工具,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将设计图纸的数据、位置以及几何形状等信息进行实地放样。由于测量放样效果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等级、安全性,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震.工程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

[2]聂旭.论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河南科技,2013(05).

[3]黄玉婷.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1(06).

[4]李小辉.论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0(07).

[5]张辉.浅谈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几个关键点[J].江西建材,2014(18).

作者:刘江

第2篇:员工作业疲劳影响因素与测量研究综述

【摘 要】论文对员工作业疲劳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疲劳没有统一的定义,给出了员工疲劳的定义;综述了作业疲劳的产生因素,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强度、作业难度、作业态度、作业时刻、作业速度、作业环境等;作业疲劳的测量方法,包括调查表法、作业疲劳量表法、疲劳自觉症状调查法等。分析了作业疲劳与生产率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关系。指出了疲劳不仅会使得生产率下降而且会导致安全事故。最后给出了疲劳的预防方法。

【關键词】疲劳因素;疲劳测量;疲劳影响;疲劳预防

1 引言

员工疲劳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机能下降现象,由员工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导致。当员工产生疲劳时,会出注意力分散、知觉失调、意志衰退、记忆力下降等特征。关于员工疲劳行为的定义多种多样,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郑培(2002)认为疲劳是指劳动者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该现象是由员工在劳动过程中连续作业不断消耗能量引起的。郭晓波和郭海林(2009)认为疲劳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同时疲劳与休息也是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进行的机体正常活动。陈建武等(2011)认为疲劳是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不适感,是作业能力明显下降的一种状态,是劳动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复杂表现。作者认为疲劳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体力或脑力劳动由于长时间或过度紧张引起的生产率下降的一种状态。

2 疲劳的产生因素

由于员工在自身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导致员工产生疲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持续作业时间、作业强度、作业难度、作业态度、作业时刻、作业速度、作业环境等。关于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建筑、医学、海事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大量的学者对疲劳驾驶进行了研究,包括汽车的疲劳驾驶、船员的疲劳驾驶、飞机的疲劳驾驶。

段振伟等(2008)分析了驾驶疲劳的产生因素,包括气候、环境、驾驶习惯等。郭伏等(2017)通过对120名焊接工人的问卷调查,调查了焊接作业中疲劳的产生因素[1]。发现作业者的主观单调感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因素,单调感主要由作业环境和作业时间引起。员工的单调感会显著影响员工的疲劳状态,进而影响作业效率。龚成和张红波(2016)分析了手工电焊作业中疲劳的产生因素,包括长时间静态动作、高温电弧产生的可见光及紫外线、有害气体等。Leung等(2004)验证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视觉作业疲劳的影响。ztürkolu和Bulfin(2012)在研究疲劳和休息的关系时,指出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

3 员工作业疲劳的测量

学者对作业疲劳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作业疲劳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主观定性法和客观测量法。主观定性法包括主观调查表法、作业疲劳量表法、疲劳自觉症状调查法(于瑞峰,2004;陶俐言等,2014)。客观测量法主要通过对生理参数的测量来反映疲劳程度,包括脑电图法(Electro-Encephalo-Gram,EEG)、心电图法、肌电图法、呼吸气流法、血氧法等(Murata et al.2005;吴群,2008;张晶,2010;李增勇等,2010; Touryan et al. 2013;蔡敏等,2016)。陈建武等系统比较了各类疲劳测量方法,为各类疲劳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Liang等(2009)建立了动态的肌肉疲劳测量模型,Zhang等(2014)采用最长持续工作时间的方法,对肌肉疲劳进行了测量。

李普红(2012)在基于员工作业疲劳度的基础上对活塞生产线进行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活塞生产线的作业疲劳评价体系,建立了作业疲劳多指标量化模型,引入了作业疲劳度平滑系数和平衡延迟率用来反映作业疲劳负荷平衡程度和作业员工的数量。通过分析表明作業难度是疲劳产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用力负荷,作业姿势。尚倩(2013)提出了神经效率指标,探讨了心理疲劳对生产线上员工动态生产率的影响,其研究指出员工“紧张的”负面情绪可以显著提升生产率,“痛苦的”负面情绪可以显著降低生产率,面对简单、重复、乏味的工作,女性相对于男性有较高的生产率。

ztürkolu和 Bulfin(2012)在研究疲劳和休息的关系时,指出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进而降低生产率。Wu和Wang(2001)提出了员工可以承受的最长工作时间理论,也即在特定劳动强度下,从开始工作到由于疲劳迫使工作停止时所持续的最长时间,另外他们还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当员工开始疲劳时到停止工作所持续的时间。

以往关于疲劳对动态生产率的研究,往往定性地指出疲劳会使得生产率动态减少,并没有定量地指出疲劳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Okogbaa(1983)指出疲劳和产出之间的函数是双曲线和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Bechtold(1988)的研究也指出即时生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关系。Lindstrom等(1977)采用肌电图的方法,研究肌肉疲劳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变化关系。Battini等(2017)考虑员工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疲劳因素,将人因与传统批量模型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建立了人因—批量模型,拓展了行为运作的研究内容。Jaber 等(2013)将生产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建立了“学习—遗忘—疲劳—恢复”模型,其不仅给出了工作和休息时间内的生产率曲线,而且给出了工作和休息时间内疲劳程度曲线。

4 员工作业疲劳带来的影响

当员工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快速下降。倘若长时间工作将导致疲劳加剧,而得不到合理的休息,不仅生产率会下降,还会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及生产事故。诸多学者(陈成明等,2014;Cagnie等,2017;Zhu等,2017;Zou等,2017)分析了各类情形下疲劳的产生因素及这些因素对疲劳产生的影响。蔡敏等借用脑电分析的方法,寻找和发现易使员工产生疲劳的工序。赵小松等(2012,2015)构建了单人工作—休息排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当疲劳使得生产率动态降低时,如何优化生产排程。郭伏等(2017)分析了单调作业对疲劳的影响。

5 员工作业疲劳的预防

为防止作业疲劳导致的危害,需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让员工充分缓解疲劳(Hancock 和Desmond,2000)。Wu 和Wang(2011)提出了员工可以承受的最长工作时间理论,也即在特定劳动强度下,从开始工作到由于疲劳迫使工作停止所持续的最长时间,另外他们还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当员工开始疲劳时到停止工作所持续的时间。Jay等(2008)提出了火车司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其研究指出每隔8小时进行一次睡眠休息可显著降低疲劳程度。

【参考文献】

【1】郭伏, 王天博, 宁作江,等. 单调作业中单调感对职业疲劳的影响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7, 22(1):134-140.

作者:伏开放

第3篇:基于单片机的农机作业面积测量系统研究

摘 要:当前机械产品在农业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缺少一种作业面积测量系统。为此,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智能作业面积测量系统。

关键词:单片机;作业面积;测量系统

1 前言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机械代替了传统的人力劳动,在播种、收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作业的速度,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可以精确测量作业面积的设备,机耕计数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广大农机手的突出问题。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测量农业机械作业面积的仪器,能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方便快速的提供作业面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农业机械智能作业面积测量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由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检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后桥两侧车轮的转数,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单片机计数口;农业机械作业农具的宽度由人工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输入控制器,由控制器自动根据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检测信息和人工输入的农具宽度自动进行农业机械农具作业面积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步显示在系统显示屏中。系统将采集到的开关量,如作业农具的类型、作业农具的工作状态等通过LED显示状态信息,方便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农机工作状况。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3 硬件设计

3.1 控制器的选择

通过比较,单片机具有以下优点: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于产品化;可靠性能好,适应温度范围宽;易扩展、控制功能强等。单片机便于在农业机械中安装,使系统成本降低,有利于在农业机械中广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环境恶劣,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机采用的单片机是AT89c51,AT89c51具有高速度,低价格,低功耗,低电压工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3.2 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

智能面积测量系统采用磁電感应式传感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一种机电能量变换型传感器,不需要供电电源,电路简单,性能稳定,输出阻抗小,又具有一定的频率响应范围,使用于转速测量。这种传感器质量和体积较大,但不影响在农机上的应用。

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能在-140℃~+85℃的温度下工作,不影响测量精度,也能在灰尘、油、水雾等条件下工作,比较符合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因此,智能面积测量系统采用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该输出为数字信号,可直接为单片机所识别。

3.3 显示器接口使用

系统选用专用的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芯片8279,该芯片能自动完成对显示的刷新,同时还可以对键盘自动扫描,识别闭合键的键号,使用非常方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显示速度快,使用简单,显示效果简洁明了。采用串行输入使得硬件简单,占用单片机系统接口少,能简化软件编程。

3.4 主要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4 软件设计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软件设计的思想,就是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按照农业机械农具的工作过程编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在主程序中初始化各端口和器件,并检查外围器件(主要是车轮转数传感器、农具工作状态传感器及存储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若出现异常问题,则进行报警,提醒农机操作人员做出相应的操作。自检过程是检查在初始化后各线口的状态是否与初始化后的预期状态一致,并且恢复在上一次关机时的各个变量的值。

在检查农业机械农具类型和作业状态时,根据农具的类型确定农具的尺寸,并赋予相关变量相应的值,根据农具的状态确定面积测量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还是进行面积测量。

5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的安装

将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的操作显示屏安装在农业机械驾驶室内,便于农机作业人员的操作和观察;将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安装于农业机械后桥与车轮相近一端,将金属块固定在农机车轮轮盘上,并保证金属块与传感器相距4±1mm。为提高传感器测量精度,可在农机车轮轮盘上增加金属块的数量。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由农业机械发动机的蓄电池提供12V电压。

结束语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经过大量的实际作业试验,面积测量系统所得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小于0.3%,能够满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作业机具的面积计量要求,解决了农业机械作业面积测量不便的问题,得到农机使用者的认可。

作者:苏炳玲

第4篇:测量作业指导书

施工测量是铁路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成果是体现设计意图,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因此,交接桩和施工复测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其主要内容有:

1、在处总工程师主持下,组织处精测组、经理部(指挥部、公司)技术主管、测量人员与设计单位办理交接桩工作,必要时请局委派员参加。

2、根据线路平面图、控制桩表、曲线表、断链桩表、水准基点表等测量成果书对现场桩位逐一查看交接,并详细记录。

3、交接桩记录应注明有无缺桩和桩橛损坏情况,重点桩点缺损应要求设计单位重测补桩,交接记录经双方签认后工作完成。

4、根据交接桩资料,由处精测组负责施工复测工作。

5、施工复测工作应严格按照《铁路测量技术规范》执行。

6、复测的重点是控制网点和进洞方向桩角度、基线长度和水准基点桩,复测结果与设计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用桩。 隧道施工测量要点如下:

1、 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的设计位置,一般是以定测的精度初步测设于地表。施工以前先进行施工复测,检查各洞口所设的中线控制桩,此控制桩称为洞口投点,它是洞内施工的主要依据。规定在直线隧道两端洞口各有一个中线控制桩,在曲线隧道两端洞口的切线上有两个间距大于200m的中线控制桩。由于定测时所测定的曲线偏角和曲线长度精度较低,满足不了贯通精度的要求,所以施工时需要进行洞外控制测量,与线路中线精密地连系起来,根据精密测定的数据,反算精密的转向角、方位角和距离,给出隧道各洞口投点的坐标。测定洞口水准点的高程,以便引进洞内,从而保证隧道准确贯通。这就是洞外控制测量的目的。 1.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衬砌前完成。 1.2三角锁或导线应沿隧道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

1.3每个洞口应测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包括洞口投点极其相联系的三角点或导线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当施工须挖除控制点时,则应按原测精度恢复或移设。

1.4洞口水准点应布设在洞口附近土质坚实、通视良好、施工方便、高程适宜和便于保存之处。每个洞口的两个水准点的高差,以安置一次仪器即可联测为宜。

2、 洞内导线测量

2.1洞内导线测量应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洞内导线应以洞口投点(插点)为起始点,宜沿中线布设,也可与中线侧移适当距离布设。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和导线环。

2.2斜井中的导线边长,宜采用光电测距,亦可以采用钢卷尺沿斜井坡道悬空倾斜丈量。

2.3洞内导线平差,宜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或方位角进行传算。

3、洞内高程测量 3.1洞内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时,应采用往返观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对向观测,高程导线宜构成闭合环。 3.2洞内测量结果的精度必须符合洞内高程测量设计要求或规定等级的精度。

4、施工测量

4.1施工中线应分为永久中线和临时中线。永久中线应由洞内导线测设或按中线法独立测设。 4.2施工中线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由导线点测设中线:宜采用极坐标法测设,由导线点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点,并相互检核。

4.2.2独立的中线法测设: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延伸直线法;曲线上宜采用弦线偏角法测设,也可采用其他曲线测设方法。

4.2.3供衬砌临时中线点加密:直线上应正倒压点或延伸;曲线上可用偏角法、长弦支距等方法测定。宜每10m加密一点。

4.2.4全断面开挖的施工中线:宜先用激光导向(或指向),后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定。

4.3洞内中线点埋设,宜采用混凝土包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以示点位。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块)和在混凝土上钻眼。

4.4采用上下导坑法、漏斗棚架法和下导坑蘑菇形开挖法施工的隧道,上导坑的中线每延伸至90-120m,应与下导坑的中线联测检查一次,并应通过落中层的齐头,将下导坑中线翻至上导坑,并检查校正上导坑中线。 4.5隧道立模衬砌前,必须对所使用的永久中线点和临时中线点分别进行复测检查。检查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较差不应大于5mm。超限时应从相临点逐点检测至合限的点位。

4.6洞内施工用的高程点,应根据洞内已设的高程控制点加密。加密点可用道钉埋设在永久中线旁。

4.7每次开挖钻爆前,应在开挖断面上根据中线和轨顶高程标 出预计开挖断面轮廓线。

4.8在开挖断面成形后,宜采用断面自动测绘仪也可采用断面支距法测绘断面。断面支距法测量时,应按中线和外拱顶高程从上至下每0.5m(拱部和曲墙)和0.1m(直墙)向左右量测支距。量支距时应记入曲线隧道中心与铁路中心的偏移值和施工预留宽度。

仰拱断面测量,应由设计轨顶高程线每隔0.5m(自中线向左右)向下量出开挖深度。

4.9全断面开挖的隧道,当衬砌与掘进工序紧跟时,两端掘进至距预计贯通点各100m时,开挖断面可适当加宽。加宽值不应超过该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一半。

4.10衬砌立模前应在复核中线和高程的基础上,测设横断面的可不另洒水养护可不另洒水养护十字线方向,并应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高程和边墙底的高程位置。

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与校正。

第5篇:测量室作业指导书

作 业 指 导 书

(A版)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持有者: 分发号:

#####有限公司

作 业 指 导 书

(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目 录

1、总则 .................................................. 1

2、工作程序 .............................................. 1 2.1 测绘工作准备 ...................................... 1 2.2 测绘外业工作 ...................................... 2 2.3 测绘作业过程及成果的检查 .......................... 3 2.4 技术设计书编写 .................................... 4 2.4.1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 5 2.4.2 技术设计书编写 ............................... 6

3、测绘技术责任制 ........................................ 8

4、仪器设备管理 .......................................... 9

5、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办法 .................................. 9

6、培训 ................................................. 10

1、总则

1.1 为了提高测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测绘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及《山西省测绘单位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标准考核表》等相关规定,在充分考虑了公司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度本制度。

1.2 测绘技术管理是指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测绘作业直至工程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技术管理。

1.3 测绘技术管理贯彻“质量第

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目标,防治和检查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走技术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1.4 测绘工作人员在测绘作业中严格遵守“认真、细致、准确、及时”的从业作风。确保作业质量,杜绝重大差错的发生。

1.5 开展,有计划地对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1.6 成立业务技术管理小组,抓好测绘技术规定的执行,检查监督测绘成果质量。

2、工作程序

测绘设计工作程序包括:测绘工作准备、测绘外业作业、测绘外业过程及成果检查、设计编制。 2.1 测绘工作准备

2.1.1 承接测绘任务时,当逐步实行合同评审(或计划任务评审)

1 保证具有满足任务要求的实施能力,并将该任务纳入质量管理网络。合同评审结果作为技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

2.1.2 测绘任务的实施,坚持先设计后生产,不允许边设计边生产,禁止没有设计进行生产。

2.1.3 测绘任务实施前,组织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技术设计书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具体情况视测区而定。

2.1.4 测绘任务实施前,对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在生产中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及需用的各种物资,能保证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2.2 测绘外业工作

2.2.1 测绘工作人员按照测绘规范和公司制定的相关测量技术要求规定进行测绘作业,严格执行公司规定以及技术规范作业;

2.2.2 由测量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现场实地踏勘选点、仪器准备、人员的安排、人员外出作业安全教育、技术方法的选择;

2.2.3 根据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要求,组织作业,进行外业测量,并填写相应的作业记录;

2.2.4 作业人员经过计算整理测量成果并交由作业组长进行测绘成果核对(自查)后,交项目负责人审查(一查);

2.2.5 项目负责人审查后由技术总工再次进行审查(二查)。 2.2.6 测绘成果的最终检查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检查并编制报告,出具最终成果报告。

2 2.2.7编制技术总结; 2.3 测绘作业过程及成果的检查

2.3.1 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对数字测绘产品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过程检查由技术负责人承担。最终检查由技术总工负责实施。验收单位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各级检查验收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和代替。凡资料不全或数据不完整者,承担检查或验收单位拒绝检查验收。

2.3.2 检查工作的实施

(1)作业人员经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按照规定整理上交质量成果。项目部进行过程检查,公司进行最终检查,二级均为100%的成果全面检查。

(2)在过程、最终检查时,如发现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时。退给作业组、项目部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检查,直到检查合格为止。

2.3.3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的记录,问题处理记录以及质量评定的记录等。记录必须及时、认真、规范、清晰、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须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报告一起归档。

2.3.4制定完整可行的测绘作业管理流程表,加强作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有效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

3 2.3.5测绘作业成果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转入下一作业。

2.3.6在关键、重点的测绘作业流程中设置必要的检验点,实施测绘质量的现场检查,现场检验点的设置,可以根据测绘任务的性质、作业人员水平、降低质量成本等因素进行确定。

2.3.7对检查发现不合格数据应及时进行跟踪处理,做出质量记录,采取纠正措施,不合格数据经返工修正后,应重新进行质量检查,不能进行返工的,应予以报废并履行审批手续。 2.4 技术设计书编写

测绘技术设计书是测绘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线测绘工作的目的、步骤、方法、手段和工期等,是测绘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保证测绘质量制度本规定。 2.4.1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1)概述

①任务情况:说明任务来源、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特点、任务量和工期等

②作业区情:说明作业区地形特征、居民地密度、植被、水系、交通情况、气候特征和困难类别情况等

③技术依据:任务书、合同书、现行有效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④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可利用测量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时间、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基准、质量情况和可利用情况等。

4 (2)技术设计方案

①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说明其特点和操作步骤。使用仪器的名称和执行的技术标准,提出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

②成果记录、整理和计算:分析和评价外业成果资料,说明采用的平面和高程起算数据,确定平差记录的数字模型、计算方法和精度要求,明确计算成果打印格式和整理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等。

③地形测量:说明图根控制的布设方案、使用仪器、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地形图的测图方法、使用仪器、成果方法和精度要求;提出对地图的表示和取舍等要求。

④特殊技术:说明项目的技术特点,施测方案和技术要求等。 ⑤地形图的清绘:说明清绘的方法和要求等。 (3)实施计划

①测前准备:根据任务情况,说明配置的人员、仪器和量具的急需鉴定的项目,确定管理点和运行必要的测前培训,明确工期要求。

②中间检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检查大约的时间、内容、检审数量及组织实施

③检查验收方法:说明检查验收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提交资料

说明提交资料清单、资料装订质量要求等 (5)附图、附表 ①作业区位置图

5 ②作业区控制网设计图 ③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4.2 技术设计书编写

(1)编订的依据 ①合同书;

②现行有效的法规的技术标准。 (2)编写原则

①根据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有关测绘资料并作必要的现场探勘后进行;

②技术设计方案应先整体后局部,顾及发展和满足顾客的要求,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从测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选择最佳的作业方案;

④合理利用已有的测量资料; ⑤选择恰当的仪器、设备; ⑥积极采用适当的新技术、新方案; ⑦具有可操作性。 (3)对编写人员的要求

①明确任务的性质、工作量、工期、精度要求和设计原则; ②做好作业区的踏勘和写好踏勘记录;

③对设计书负责,要深入第一线检查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

6 (4)技术设计书的基本内容 ①任务情况 ②测区情况 ③已有资料情况

④采用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定 ⑤技术设计方案 ⑥实施计划 ⑦组织设备及材料 ⑧提交的成果资料 ⑨附图、附表

(5)对编写内容的要求

①编写内容要真实、完整、齐全,文字要简练,对标准中已有明确的不要做重复,做作业中容易混淆的和忽略的问题,应重点阐述。

②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时,要说明可行性研究或试验的结果以及达到的精度,必要时可附鉴定证书或试验报告,对新方法新技术特性和操作步骤应加以详细的说明。

③名词、术语、公式、符合、代号和计量单位应以有关法规和规范为准。

(6)技术设计书的审批

①技术设计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写,总工程师审核,主管经理审批。

②技术设计书要做原则性修改和补充时,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

7 术负责人提出修改意见或补充搞,按程序审批后执行。

3、测绘技术责任制

3.1建立质量为中心的技术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规定考核办法,以作业质量、工作质量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2技术总工确定本单位的质量技术方针和质量技术目标;建立本部门的技术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对提供的测绘产品承担产品技术责任。

3.3生产岗位作业让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进行作业,严格执行所执行的外业、内业处理等规定,并对作业质量成果负责。

3.4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本岗位的工作质量。因工作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4、仪器设备管理

4.1 仪器设备定期检查、调校、清楚污垢、保证仪器清洁,正常使用。测量室不能调校的交公司安排人员送交质检调校,严禁私自拆卸仪器。

4.2 测量仪器外出测量时由观测员负责保管,不得乱用,混用,一旦损坏由责任人赔偿。

4.3 由于测量任务不同,需要暂时调用者,必须经本仪器观测员清点、记录、签字后方可交接使用,交接记录由观测员保存。

8 4.4 在工作中,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上报,说明原因,提交书面报告申请后维修。

4.5 测量所有仪器设备由保管员保管,不得乱拿,乱放,私自拿出。仪器须谁用谁借,并做好记录,用完后归还保管员检查,验收。

4.6 仪器定期鉴定,提前安排仪器鉴定,鉴定证书交由办公室保管。

5、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办法

5.1 凡属测量室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均应在档案室归档,集中管理。

5.2 测量生产最终完成后,立即由技术负责人,按归档要求,及时交由档案管理室,编写资料目录,归档上锁。

5.3 归档的资料必须完整,用纸优良,图纸清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式图例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装订要整齐牢固。

5.4 对归档的技术资料的价值,确定保管期限,其保管可分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

5.5 档案室进出必须做好登记,档案归档做好记录表。

5.6 档案管理员应做好借用、归还登记,并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6、培训

6.1 测量培训定期针对性进行开展,用以提高科室全员技术水平,扎实理论知识。

6.2 新入职员工由科室负责人进行企业、科室经营理念培训,熟

9 悉公司发展、由技术负责人进行科室专项基本培训(仪器的整平、定向、瞄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测绘软件的应用等)。

6.3 适应具体现场实际操作的业务培训及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培训由公司总工进行培训。

6.4 技术负责人针对测量室每个人的技术弱点定期做出培训计划,报公司领导并提前与技术总工进行培训事宜交流,商定具体培训时间。

6.5 一般情况测量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三天。

6.6 培训后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考核、结果交由科室负责人进行总体考核。

6.7 科室鼓励员工参加与提高业务水平的任何学习与培训,鼓励相关职称考核与评定。

第6篇: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xx股份xx客专xx段项目部 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1 工程概况

xx标段起讫里程为DKxx~DKxx全长xxkm,主要工程量有xx大桥0.5座,长度为35.355km,该桥上部结构主要为32和24米两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和32+48+32,40+56+40,40+64+40,60+100+60五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1042孔;无砟轨道70.709km。

2 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xx铁路客运专线(xx段)CPIII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3 工作内容

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下: 准备工作

(1) 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2) CPI、CPII控制网复测; (3) CPII控制网加密。 CPIII控制网测量的具体工作 (1)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 (2)CPⅢ高程控制测量。

4 CPII控制网加密目的和要求

4.1 加密的目的

为了满足轨道控制网CPIII的建立和维护,针对桥梁、隧道和特殊路基结构工程的施工控制网,应在CPI或CPII基础上加密。当加密网的精度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时,应建立更高精度等级的独立控制网。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4.2 CPII加密的要求

(1)为满足CPIII测量数据处理的各项限差要求,CPIII测量前,应对CPII点和二等水准点进行加密,确保沿线可用的CPI或(加密)CPII点间距在600米左右,可用的(加密)线路水准基点在1000米左右。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所采用仪器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2)加密测量前应检查联测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损比较严重的标石应按原测标准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恢复或增补,CPII加密测量时观测两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少于60分钟,加密一个CPII点时应联测不少于两个CPI及不少于两个CPII点,且加密点位于所联测CPI/CPII点构成的网形中部。

4.3 GPS加密CPII网的技术要求

(1)选点埋石

CPII加密点应采用强制对中标,对桥梁部分CPII加密点需上桥,可与CPIII点共桩,并且沿线路前进方向左右交替埋设于桥梁的固定端正上方防撞墙顶部;必须保证加密CPII点埋设稳定可靠,同时须满足必要的GPS观测条件和与CPIII点的联测条件,沿线路前进方向左右交替埋设. (2)观测

CPII加密点要求同精度网原网要求,观测、数据处理均与原测CPII相同。观测前要求对网形进行设计,保证CPII加密点间的极限长度在600米左右,并且要尽可能多的联测原精测网中的CPI或CPII点,以保证梁上与梁下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

(3)数据处理

在对CPII加密点进行整体平差前应对网中原CPI和CPII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I和CPII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

5 CPIII平面控制网测量

5.1 CPIII平面控制点布设 5.1.1 CPⅢ控制点的元器件: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由于CPⅢ控制网网点间的相对精度高达±1mm,而且CPⅢ控制网的服务期限从轨道粗调开始,到线路竣工时的全线轨道线形竣工测量,以及竣工后线路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因此CPⅢ控制网的测量标志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强制对中、能够长期保存、不变形、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重复安置精度满足同一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应该小于±0.5mm,分解到X、Y、Z 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三方向应均小于±0.3mm。xx客运专线(xx段)全线从CPIII 控制网建网、轨道施工粗调、精测、轨道线形竣工测量、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均必须使用相同型号CPⅢ控制网测量标志。

xx客运专线(xx段)全线统一的CPIII 标志如下图所示,棱镜采用德国进口的Sinning 棱镜,并要求有海关到货清单。

5.1.2 CPIII 控制点的埋设

CPⅢ控制点的布设应兼顾施工及运营维护,埋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CPIII 控制点距离布置一般为60 m 左右一对,且不应大于80 m, 相邻CPIII 控制点应大致等高,布设高度应与轨道面高度保持一致的高度间距。

桥梁上一般布置在桥梁固定支座端上方防撞墙顶端,埋设立式基座,如下图: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直接在防撞墙顶面成对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30 毫米,孔深 60 毫米),然后使用云石胶埋设立式基座,相邻两对CPIII 点在里程上相距约60 米,基座埋设完成后,基座外露部分不高于基桩顶面2 毫米。

5.1.3 CPIII 控制网标记点的编号 CP III 控制点编号定义如下:

CP III 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所有处于里程增大方向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里程增大方向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举例如下:

观测时、自由设站点编号按“Z03601,Z03602…”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 5.1.4 CPIII 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

CPIII 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表(mm)

5.2 CPIII平面控制网观测

CPIII 控制网建网前应根据高等级控制点联测需要进行CPII 控制网加密,采用CPI 约束或CPII 同精度插点方式,加密CPII 控制网精度必须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要求,加密CPII成果应通过评审以后方可使用。

5.2.1 仪器要求

全站仪必须满足如下精确度要求: 角度测量精度: ≤± 1″ 距离测量精度: ≤± 1mm +2ppm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使用带马达驱动、自动照准和数据自动记录功能的现代化全站仪,如:Leica (徕卡)系列的: TCA200

3、TCA1201 及天宝全站仪TRIMBLES

6、S8 等 5.2.2 测量方法

CPⅢ控制网采用自由设站交会网(《暂规》称为“后方交会网”)的方法测量,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x6 个 CP III-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测量3 次,测量方法见下图。

CPIII 控制点对间距离为60 m 左右,且不应大于80 m,CP III 施测时自由设站点距CPIII 控制点距离为一般应小于120 m 左右,最大不超过180m,距高等级已知点最大不超过300m。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行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每一站测量至少3 组完整的测回。水平角测量的精度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标称精度为一测回方向观测的中误差±0.5″、测距中误差±(1mm+1ppm)的全站仪,用于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观测的测回数不少于3 测回;标称精度为一测回方向观测的中误差±1″、测距中误差±(1mm+2ppm)的全站仪,用于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观测的测回数不少于3 测回。

(2) 方向观测各项限差根据《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T15314-1994)的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观测最后结果按等权进行测站平差。

方向测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

(3)观测时边长必须进行温度、气压改正,温度量测精度应为0.5℃,气 5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压量测精度应为5hpa。

(4)距离的观测应与水平角观测同步进行,并由全站仪自动进行。 (5)CPⅢ平面网应附合于CPⅠ、CPⅡ控制点上,每600m 左右(400~800m)应联测一个CPⅠ或CPⅡ控制点,自由测站至CPⅠ、CPⅡ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当CPⅡ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Ⅲ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增设CPⅡ控制点。与上一级CPI、CP II 控制点联测时,应通过2 个或3 个线路上的自由测站进行联测,见下图。

5.2.3 为了使相邻重合测段能够满足CPIII 控制网的测量高均匀性和高精确度,每个重合测段至少重复观测6 对CP III 点(约300 米)进行平差,每个测段一般为4~8km,最短不宜小于3km。

5.2.4 每一CPIII 平差测段首尾必须封闭,且保证每个CPIII 点被相邻自由设站点观测三次。

5.3 CPIII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

5.3.1 在自由设站CPIII 测量中,应采用能使全站仪自动照准、观测、记录的数据采集专用软件。外业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包括如下内容:

仪器高、棱镜高;

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签名; 观测日期、天气等气象要素记录。

检核方法可以采用手工或程序检核。观测数据经检核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重测,经检核无误并满足要求时,进行数据存储,提交给数据计算、平差处理。

现场测量时必须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测量中的重要数据,在进行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外业测量时,应如实填写测站表。 CPIII 平面控制网平差应采用铁道部评审通过的CPIII 专用平差软件,并进行CPIII 网平差精度检核。CPIII 控制网精度指标如下:

5.3.3 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Ⅰ、CPⅡ控制点及重叠段前测段CPⅢ点坐标成果(不少于连续的2 对CPIII点)进行固定约束平差。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6 CPIII高程控制网测量

6.1 CPIII高程控制点布设

CPIII 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共桩,在进行棱镜中心高程水准测量时,只需直接水准测量轴插入套筒内即可测量。通过减去水准轴球形半径差值即可方便的获得球型棱镜中心所代表的测量点的精确高程。

每一测段应至少与3 个二等水准点进行联测,形成检核。测量方式可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 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宜采用下图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 8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进行。这样的水准路线,可保证每相邻的四个CPⅢ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

(2)也可采用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 量,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摆站时就近观测。返测时以另一侧的CPⅢ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对侧的水准点在摆站时就近联测。往测示意如下:返测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6.2 CPIII 高程控制网观测

CPIII 控制点高程测量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CPIII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应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第4.1 节有关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6.2.1 CPⅢ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3mm),配套因瓦尺。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在鉴定有效期内,每年必须对测量仪器精确度进行一次校准。水准观测第一周每天作业前应采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检验和校准,若检验指标满足要求并稳定,后续作业前可不进行该项检验,但应每月进行仪器指标检验。

(1)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mm)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因水准路线较短,故不设间歇点。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 6.2.2 精密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 级不应超过15″;

B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C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a 不 应超过0.2″。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 级仪器应读记至 0.05mm 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应读记至0.01mm。

6.2.3 每个水准环四个高差应进行独立观测,即每观测一个高差应重新变换仪器位置或高度。

6.3 连续桥梁上下二等水准高程传递

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要求,精密水准路 线一般2km 左右应附合二等水准控制点上。因此,为满足精密水准闭合要求,在2km 以上连续桥梁应采用三角高程传递法将二等水准点高程传递至桥上。具体作业过程为:二等水准高程传递采用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三角高程中视测量方法,根据石武客专特点,在高程传递点附近分别在桥墩底和对应墩桥梁固定支座端挡砟墙埋设CPIII 专用标志。观测过程中用电子水准仪按精密水准作业要求将高差分别抄到挡砟墙和墩底CPIII 高程标志杆,再用全站仪进行挡砟墙和墩底CPIII 平面标志杆高差传递。CPIII 平面及高程标志杆均为标准件,高程传递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点A、B 使用CPIII 平面、高程标志间高差相同。因此,A、B 两CPIII 高程标志间高差为全站仪观测的三角高程高差,不需量测全站仪和棱镜高。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两组高差较差应不

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 6.4 CPⅢ控制点高程数据处理

在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时,进行必要顺序整理,计算与检核者签名后进行存储。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 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Δ和Mw 应符合表《暂规》中精密水准测量精度的要求,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MΔ和Mw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2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严密平差,平差计算取位下表中精密水准测 量的规定执行。

7 CPIII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7.1 分段CPIII控制网的衔接

建设工期所迫,局部地段沉降未稳定即开展CPIII 控制网建网和无砟轨道铺设,对今后CPIII 控制网平面、高程衔接及铁路运营前长轨精调带来一定难度。原则上应等沉降评估通过,桥梁、路基段沉降量稳定后再开展CPIII 控制网建网工作,同时尽量加长每段CPIII 控制网段长度,一般4~8km 比较理想,减少相邻衔接段。

衔接段的测量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1)CPIII控制网两端必须起止于上一级控制网点,应保证有三个连续的自由设站与上一级控制点联测;

(2)水准与上一级控制点联测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

(3)相邻区段间,至少有5对CPIII点作为公共点,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内均 13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要求观测,计算,单独平差的成果应满足CPIII的精度要求;

(4)公共点在两区段的平差计算成果(X、Y、H)较差应小于3mm; (5)在上述要求达到后,还要再次对后一区段的CPIII网数据进行平差,除使用上一级控制点作约束外,还应至少使用一对前一区段的公共点作为约束,使其他公共点两次区段坐标差小于1mm。 7.2 加密CPII控制点的保护

因原高等级平面控制点CPI、CPII 受施工影响或距线位本身较远,CPIII 控制网建网时联测不方便,必须进行CPII 控制点加密。为保证相邻段CPIII 控制网衔接、将来CPIII 控制网复测联测相同高等级控制点以及方便运营维护单位使用,应加强对加密CPII 控制桩的保护与成果整理、归档工作。 7.3 平面数据采用过程气象元素改正问题

CPIII 测量精度要求高,其测量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不同,全站仪测距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 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 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 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 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因此、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温度、气压改正。建议测定气温应使用测量专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采用空盒气压表。 7.4 已破坏CPIII控制桩恢复问题

建议对已破坏的CPIII 控制点,重新埋设控制桩后,应采用周围至少4 对(8 个)CPIII 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同精度扩展方式进行加密,恢复已破坏的CPIII 控制桩,以满足无砟轨道铺轨要求。 7.5 特殊桥跨CPIII测量及使用问题

特殊桥跨的CPIII 测量及无砟轨道的铺设应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进行。

8 上交成果资料

8.1 CPIII 控制点平面、高程成果表; 8.2 CPIII 平面、高程控制观测手簿及计算表;

8.3 加密CPII 及二等水准控制点点之记、成果、平差计算报告;

中建股份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 8.4 CPIII 平面、高程观测网图; 8.5 CPIII 测量技术方案; 8.6 CPIII 控制网技术总结; 8.7 上述文件内容的磁盘文件。

第7篇:《测量实训》作业

测量实训(实际训练)

1.图根平面控制

每组在预定范围内选定7~8点,组成闭合导线,并对导线点进行标志和编号。按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角和量边,最后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2.图根高程控制

一般情况下,图根高程控制以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点,包含所有图根导线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闭合水准测量,最后算出各水准(导线)点高程。

3.地形图应用

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基线,根据基线主点在图上的位置确定其坐标;在建筑基线的一侧,设计一幢平行于建筑基线的房屋平面位置(房屋长和宽根据现场条件假设);并提供房屋角点设计坐标,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应与图上高程相适应。

4.建筑施工测量

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建筑基线和房屋的设计坐标、高程,根据图上的控制点和高程,计算所需的放样数据和进行放样。

(1)计算放样数据和绘制放样略图

(2)建筑基线放样

(3)房屋放样

(4)室内地坪高程的测设

上交资料:小组上交——导线测量、图根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个人上交——建筑基线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和检测记录;房屋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及检测记录;高程放样数据及检测结果。

第8篇:电磁测量大作业

电子测量大作业

一、基本内容

认真熟悉电子测量相关技术,完成一种测量仪器或监测系统的设计,例如空气温湿度测试仪、甲醛测试仪,一氧化碳测试仪、瓦斯监测仪、电功率测量仪、虚拟仿真平台、安防监控平台、基于WSN的粮仓监测系统、基于WSN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等等。(题目自拟)

二、基本要求

1、严格按照常规的论文格式完成电子测量大作业(见附件)。

2、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要求,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相关设计或者仿真。

3、字数要求1.2-2万字。

4、熟悉所设计项目的思路,并熟悉一些传感器的相关工作原理。

5、图必须用VISIO软件画好,表格采用excel。

6、实验报告、大作业都在2012年12月26日上午10点交齐,逾期不候。 (12月21号上午9点1班上课下午3点2班上课。)老师如有事,会尽量提前通知学习委员。

三、附加说明(论文格式)

1、属于系统方面的设计

目录

摘要(含3个左右关键词)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的基础技术及总体方案设计

第3章 **硬件设计

第4章 **软件设计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第6章 谢辞

附件:附上电路原理图和PCB图或程序

2、属于纯软件方面的设计

目录

摘要(含3个左右关键词)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的基础技术及总体方案设计

第3章 **设计思路

第4章 **程序设计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第6章 谢辞

附件:附上电路原理图和PCB图或程序

第9篇:09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毕业实习大纲及指导书

矿建系地测教研室

2011.08

09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是一次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盯岗全面提高实践技能的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 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求事、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虚心学习,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为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方式

1.到签约单位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 2.参加现场生产实习3.承担生产任务实习

三、实习内容

1. 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 查阅实习单位的测绘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和图纸资料等); 3. 参与实习单位的测绘工作,学习测绘工作方法;

4. 了解实习单位测绘情况的基础上,把学到的测绘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 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四、实习时间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1—4周(8月29日-9月23)

五、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结合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日志,并结合毕业实习表现综合评定成绩,按优秀、良好、1.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单位的名称、交通、规模、性质、经济中等、及格及不及格五个级别记成绩。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为了确保毕业实习能够圆满完成,达到使学生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习目的,特制定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的主要方式

为完成上述实习任务,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的需求,毕业实习的方式包括:现场生产实习、承担生产任务实习等形式。此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收集和整理现场资料,善于总结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1.到签约单位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

鼓励学生到签约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这样既有利于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业务,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2.参加现场生产实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参加现场的生产实习,或实际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或其中一子项,由现场实际条件确定)。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工程任务、完成工程的方法及过程,本专业的发展概况、科学管理的方法、目前现状以及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完整的工作流程。

了解所在项目组的内容、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设备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充分掌握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等。

3.承担生产任务实习

为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鼓励学生承担或参与生产任务和横向技术服务完成毕业实习工作。

让学生直接从事生产任务实习,通过现场锻炼,充分掌握生产项目的全部流程与管理方法,以及本项目组的具体任务、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仪器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

二、实习主要内容

状况、人员情况等。

2.了解实习单位测绘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1)控制测量情况:

①平面控制网布置方式(导线、三角网、GPS网等)、布设的精度、布设的点位数量等;控制测量方法,包括边长的测量方法、角度的测量方法等。②高程控制测量的布置方式,测量方法、精度等。 (2)实习单位测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该单位测绘工作的性质、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了解掌握本单位的图纸资料

在实习期间要认真学习,熟悉本单位的图纸资料,掌握本单位图纸资料的作用。 (4)收集为编写实习报告的相关资料 包括文字资料、图纸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5)参与实习单位的测绘工作

为了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相应的测绘工作,在实习期间要听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尽量参与实习单位的测绘工作,熟练掌握相应的测绘方法、测量技能和内业计算、绘图等工作等。

三、实习要求

1.实习期间,严格考勤.按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教师请假。

2.遵纪守法,实习态度端正、认真,充分重视,珍惜学习机会。 3.听从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管理,遵守实习单位有关的规定。

4.学生要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加深对测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测绘工作的特点和基本操作知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5.在熟悉测绘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为编写毕业实习报告作好充分准备。

6.毕业实习是学生一次全面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在整个毕业实习过程中,应面向实际、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出色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7.对实习单位的资料要注意爱护,不损坏,不丢失,并注意保密。

8.实习期间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要严于律已,尊敬师傅、真诚待人,文明礼貌、团结协作;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的声誉。

9.要求写实习日誌。实习日誌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当天实习内容(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传授的经验及技巧,自己查阅资料所得,现场调查,实际参与工作的记录),一天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等。

10.实习结束后,必须按时返校,并上交实习日誌、实习单位鉴定表、实习报告一篇,对实习情况作一次综合分析。实习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

四、实习安排

1.实习动员阶段(9月1日)

召开实习动员会,主要由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动员,并对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进行布置和要求。

2.实习阶段(时间:4周)

实习学生必须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返校,完善并上交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五、实习报告编写

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实习报告的编写,应根据自己的毕业实习具体内容确定,一般要求报告字数不低于5000字,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毕业实习的单位、任务简介,其中包括实习地点、单位、实习项目、时间安排等内容;2.毕业实习的主要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设计成果及技术总结等内容;

3.存在问题和建议,其中包括毕业实习中的经验与教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4.完成实习报告后,要求填写好一份《毕业实习鉴定表》。在外单位实习的同学,鉴定表须经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六、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的鉴定,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依据是:

1.平时成绩

包括实习态度;实习遵守纪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2.实习考核成绩

包括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资料收集情况等。

3.实习报告成绩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相关知识的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4.实习单位的综合评价

(二)实习成绩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文字潦草,发现错别字而不予纠正者,评定成绩时不得给“优”、“良”成绩。2.发现照抄同学的同类报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3.实习不认真,违反各项规定,无组织无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无论何种原因,未经允许而擅自离开实习地点达半天时间以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5.不论何种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评定实习成绩,按“缺毕业实习”对待。

6.对于“实习不及格”和“缺毕业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矿建系地测教研室

2011年8月

上一篇:监理职称工作总结下一篇:文艺晚会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