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计划免费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你在拟写计划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教学计划免费》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书法教学计划免费

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摘 要:在直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教育部为培养优秀教师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独特性,其教育应侧重实践性,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倡导成为必然。实践性教学体系应能兼顾师范生学科——教育——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师范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专业精神的养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建立以教育学院为主导的培训基地以便有效利用培训资源,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当中国教育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之际,教育部又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重大举措,为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抹上了浓重的一笔。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通知指出,国家将从2007年秋季入学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实施免费师范教育。“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成为这一改革的新的理念。这是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全新的要求,是一项创造性的教育发展战略,既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单纯“免费”,又不同于直接针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单项“支教”,它是一项整合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融未来教师培养与农村师资队伍更新与建设为一体,同时也是集师德培养、教师专业化素质养成、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提高为一身的综合性工程。为达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完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对于正在转型中的师范大学来说,无疑是一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新的任务。而且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从宏观的政策保障、微观的学校内部管理与运行体制,到培养方案的设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等。西南大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便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新路径,提出了旨在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与“临床见习”经验,更新农村师资队伍的“顶岗实习支教”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以文件的形式将这一形式变成为对所有师范生的培养要求,纳入了整个师范生培养计划。本文欲在此基础之上,从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免费师范生的教学体系应是侧重于学生从教体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从业目标、任务和未来从教区域明确,在学期间无须中断学业为找工作分心,整个四年的学习时间可依据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完整规划。因此,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相比具有专业态度明确、学习时间连续、学习资源集中等优势。这些特征决定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体制是一种定向式培养体制。但它又与传统的定向式师范教育培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新型的定向式师范教育,具体表现在:

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在职定向师范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从一入学开始便有了准确的工作定向与职业定位,也就是说他们将于学校毕业时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由于未来工作性质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使得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可采用学习和试教相互交替融合的形式来进行。

第二,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教育部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实施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中央财政对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支持。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因此,免费师范生在学期间可依据生源地的教育实践需要合理制定个体发展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第三,它是一种强化师德基础,知识、能力与态度协同发展的教育。从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对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的设定看,已体现了重实践性的特征。各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培养学校、任职单位和学生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制定了适合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协同发展的教育规划。如西南大学特别注重免费师范生师德的培养,在面试时强调了对免费师范生从教理念的关注。在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在继承已有的服务于农村与基础教育传统的基础之上,探索新路,重点突出对免费师范生服务于农村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意识的培养和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环节训练。

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决定了其培养体系应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从教体验,这既可弥补传统师范教育中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技能养成培养模式的缺陷,也可缩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适应期,同时可合理整合教师教育的配套资源,做到培训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二、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直接针对的是理论性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师范生培养与培训期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参与性、体验性、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为主,强化学科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未来教师“,临床”教学技能的养成体制。由于体系关注实践性特征,由此决定了这一体系的内涵主要由充满动态活动元素的基础课程、观摩课程、体验课程和实做课程以及实施基地这一系列课程的程序和保障体制所构成。具体内涵与建构过程如下:

(一)依据学科——教育——心理兼顾原则构建组合式基础课程模块

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师范生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保证,另外,实践教学体系也不能离开理论学习的支撑。因此,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就是为满足师范生整体理论水平的提升而设计的。但为免费师范生特制的基础课程与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结构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技能培训。而免费师范生的基础课程的构建除应体现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需要外,更应注重免费师范生在道德品质塑造、心理发展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因而,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可围绕学科——教育——心理兼顾的原则进行构建。学科专业类课程是指教师任教的学科类别,其构建应能既反映学科基础、学科认知方式和学科发展前沿,又能有效地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教育类课程主要针对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化发展需要而形成,这类课程的设置应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全面的教育技能和方法的养成。心理类课程主要针对教育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是以人与人而非人与物的交往的特性而建构的。而影响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心理

状态。因此,这类课程应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心理状态,以使未来的教师能调整好自己,有效地实施教育。

(二)基于认识——实践——反思的普遍认知过程规律形成教学活动序列

与其他类型的培养方案相同,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也需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而良好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才得以实现。从认识论角度看,人的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养成和思想的升华必然要通过不断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才能得到推进。这是人的认识不断升华的普遍性规律,而要形成适合免费师范生独特的教学活动模式必然要与未来教师职业需要、师范生的认知特性以及培训学校能提供的教育可能密切相连进行思考。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要未来教师所具备的是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和能力组合。从师范生的认知特性看,需要经过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态度确立等几个重要的认知阶段。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环节在具体课程教学实施环节方面应超越传统师范教育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重认识轻练习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大量引入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在课程学习中自然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并加深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免费师范生的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的感悟和体验,为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实大量的观摩、见习、微型教学、实做和实习等体验式教学序列。与传统理论性学习同技能养成学习完全相分离,并采取分段的学法和做法不同,体验式教学活动序列应完全与理论性学习相融合,遍布于四年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使免费师范生在不同的学年和学期里都能把认识——实践——反思的学习和活动方式融会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问题中学会认知,在体验中学会反思,在认识、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

(三)以意识——观念——理念的思想形成规律为指导,养成学生的专业精神

决定免费师范生最终能否发展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关键在于能否养成他们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态度和精神。而影响教师专业态度和精神的重要元素是能否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理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首先表现为观念的形成,第一阶段表现为“意识”。它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主观反应。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外部信息在主体意向参与的情况下被认知和加工后形成的“信息团”,受感觉加工器、主体的需要和选择意向调控。意识的形成靠的是主体能动的对外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第二阶段表现为“观念”。它主要反映主体对事物“个”的特性的认识,是主体感性认识的结果,需要主体运用“知识”和“经验”去把握,第三阶段表现为理念,它既反映主体对事物“类”的特性及其规律的确信,也包含着主体积极的、认可的态度和信念。它融目的性和规律性于一体,是主客体的和谐和统一,是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现实与理想的高度融合。它是在主体的理性和德性中创生的,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以理念为基础,以理性和德性为核心。理性和德性的形成会融入太多的个体的体验和经验,因此,对免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养成需要德高望重的师范教育者的示范、引导、细心关爱和呵护。导师制、不定期的专家讲座、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报告、师范生在教育观察、见习和实习中的自觉感悟和反思都有助于专业精神的养成。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强调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师范教育的工作重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其效果并不如意。特别是直接针对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实习与见习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不少研究者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分析,特别指出现行教育体制之下,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迫切需要与地方学校自我保护意识之间的严重矛盾。我们认为,要改变这一矛盾的现实绝非一日之功,也非某一所学校之所能,探索新的路径,实现充分有效的实践教学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西南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探索,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为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养成矛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该模式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三个月延长为半年,学校将实习学生派往边远贫困地区进行顶岗支教实习,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学校与当地教委共同合作,将顶岗下来的农村教师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新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该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教育界引起重大反响。其操作模式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经验被国家教育部所采纳。但是在全面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背景之下,我们仍需要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探索出更易操作、更有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形成师范院校内教育学院与相关学院间协同的课程体系和合作并进的教学关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其整合性,学生所应获得的是完整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体系,而非割裂的、零碎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组合。整合性的获得首先需要课程的综合性作保证。然而,传统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却是各自为政的。学院的优势主要在于学科专业优势,其结果必然会过分强化师范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淡化教师专业学科和实践技能性学科的学习。免费师范生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负责师范生学科专业发展和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院共同完成。而协同的课程体系和合作并进教学关系形成的主导者应来自于教育学院。

(二)利用政策优势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基地,与基础学校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

教育是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艺术把握需要教师具有实践智慧和能力,而它们需要在不断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在《实施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在免费师范生接受师范教育培养期间,通过密切联系中小学的培养内容和活动形式能更为有效地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智慧和实践能力,缩短师范生的教育生涯适应期。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中,大学教师和师范生能更加真实、有效地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进行培养;中小学校的教师也能在与大学教师的交往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性反思能力。

(三)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免费生教师队伍

科学的课程设计,精心组织的教学实施,高水平的引导,良好的行为示范都离不开高层次、高水乎的教师的参与。各学校应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设计整体培养方案,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教学计划。要严格执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鉴于免费师范生培养与发展的定向特征,在各学院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建立指导教师——研究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培养联合体,实现立体的传帮带体系,为免费师范生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打下坚实的教育理论与研究基础。

(四)建立教师教育能力培养与训练中心,创设“虚拟实践教学场景”

现在的教师教育培养中,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实习与见习时间短,通常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真正用于教学实习的时间则不到一个月,师范生根本无法达到未来教师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的要求。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实习与见习基地学校选择困难。许多学校特别重点中小学常常因不愿意打乱其教学秩序,影响其升学的原因而拒绝接收实习师范生,即使是接收了,也不能实现充分、有效的实习与见习。这使得师范生在进入实际教学之前不能感受高水平的教育要求,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意识。现有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虽然能够解决师范生的实习时间问题,但却因为大量的教学工作和师范技能训练的缺乏也不能很好地使其得到理论上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在继续上述途径的基础之上创设专门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心。各学院在制定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应结合课程设置和建设在每一阶段设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中心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建设“虚拟教学场景”,利用微格实验室,实现教学观摩、实践教学、名师指导的简约化。大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充分调动相关资源,实现理论课程教学、教学实践训练的优化。我们认为,这是当前解决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的一条有效之路。

责任编辑 曹 莉

作者简介:易连云(1963—),男,重庆奉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

作者:易连云 兰 英

第2篇: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研究

摘要:积极抓好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努力把握其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及其要求;积极创新培养方式:改革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尝试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素;培养方式;创新

文献标识码:A

自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其未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和素养,也是其成为我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生力军的关键。为此,切实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创新,大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努力推动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促进师范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技能又被称为教育技巧,它是“教育艺术的构成要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练就的一种熟练的灵活多变的实际操作本领”[1]。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其教学技能是指高校和学生为了实现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其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具备一系列教学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或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技能。它是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为核心的素质和能力,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表征,其高低决定着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也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一)保证国家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战略的实施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1997年高校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和自主择业后,师范生所享有的优惠政策被逐渐停止,师范教育开始出现弱化倾向,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从教能力优势弱化,教师队伍出现了结构性资源短缺。”[3]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大力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实行师范生免费入学和享受优先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创新,着力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为此,师范院校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吸引优秀青年,特别是有志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生,把他们培养成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就是要抓好教学技能培养和创新,努力促进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设计、操作和研究能力。

(二)促进高校免费师范生全面成才

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是播种理想、培养教学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未来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其优秀的教学技能是为其将来走上教育之路,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的根本要求,也是其全面成才的基础性工程。邓小平曾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关键在人”[4]。教育事业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队伍。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就很难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全民素质之所系。但现阶段“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教师队伍还处在数量缺、水平低、观念旧的状态”[6]。因此,免费师范生能否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战线上高素质的一员,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操作技能、课内外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这些技能不仅直接决定着免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决定着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国未来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免费师范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教学技能,才能促进其自身的成才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免费师范生必须集中精力学习,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和练就一身熟练的教学实战技能,保证其全面成才,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三)推进高校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特色的显著标识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鲜明特点,高校必须把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34号)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努力把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创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强化实践训练,包括对免费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课堂教学综合操作能力训练、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能力训练等;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学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综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既要保持传统部属师范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优势,又能满足“重技能、强能力、高素质”的职业培养新要求,使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努力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其要求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师范生教学技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如图1),由师范生所必备的职业技能构成。免费师范生作为享受国家免费政策的学生,更应该掌握好这些技能要素及其新要求,以引领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内外活动技能,最为核心的是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则是其发展技能,它们共同促进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技能要素

所谓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能科学地运用一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准确地分析、处理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首要的、基础的技能要素。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操作原理,对教学的对象、内容、教材(含课程标准、考纲)、教学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环节、策略和方法,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通常是围绕一门课程或一堂课为中心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有:第一,分析教材。包括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考纲的分析。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各门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和评价的纲领性文件。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努力把握该门学科的性质、任务及具体教学要求,在充分领悟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包括深入分析教材体系和内在知识结构,建构出教学知识网络体系,充分把握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每部分知识和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奠定基础;还要注意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找出其突破的方式方法。第二,设计教学目标。包括设计出科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第三,设计教学内容。这是一项优化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优化讲授本学科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公式、定理等,建构课堂知识体系。第四,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技能要素

所谓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需求,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活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也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基础的教学技能要素。它要求免费师范生(教师)能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各种课外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包括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科技竞赛活动、各种读书会、撰写小论文、小制作比赛、组织各种社会参观和调查等。免费师范生(教师)要能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明确各种课外活动内容选择要求,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调查、实验、实习、讨论、评议、制作和创作等。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免费师范生要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指导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多学科理论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课外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能力。

(三)课堂教学操作技能要素

所谓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是免费师范生能熟练把握并灵活运用的、最为核心的技能要素。根据国家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人、板书、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结束、组织教学和变化技能等九项技能。其中,免费师范生需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以下课堂教学操作技能:第一,熟练地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人是教师在组织新的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行为方式。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导入要形式多样、变化有趣、引人入胜。第二,科学地设计板书。板书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凝练的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和行为方式。它要求版面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而规范,文字图表准确而富有条理,这就需要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第三,较为熟练地操作教学多媒体和进行教学实验演示。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标本、模型、实验的演示把事物的多种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第四,透彻的讲解。透彻的讲解要求免费师范生能较好地运用清晰的语言和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地讲授本学科的知识概念、原理和观点,引导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中最为关键和突出的一项技能。第五,灵活地驾驭课堂和组织教学。好的课堂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这就需要免费师范生能科学地运用教学体态言语和课堂管理技巧,灵活地应对和处理课堂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有序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课堂管理不善或灵活驾驭不够,就会出现课堂管理混乱,严重地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第六,即时地反馈和强化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师通过教学和传递信息之后,需要从学生方面搜集和了解其学习效果好坏的信息,以便即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其学习效果。强化教学信息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或行为朝着更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免费师范生能掌握教学反馈的技能和技巧,做到反馈要即时,强化要恰到好处。第七,画龙点睛地结束新课。恰到好处地结束新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作用,它是教师完成一堂新课或教学活动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并转化为行为方式的根本要求。具备这一技能是免费师范生未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技能的关键。

(四)教学反思技能要素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师范生(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理性地分析和审视,总结其教学得失、找出改进和提高对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这是促进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技能要素,它是其通过自我觉察、反省、反思来促进其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类型主要有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中反思等。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反思其自身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思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在教学中是否达成或存在哪些问题;反思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处理得当,理论知识讲解是否有误;反思教学活动及其环节的组织与开展过程是否恰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即时、科学和有效。教学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即时有效的个人反思,也可以通过学校或教研组的集体听课、评课、说课、赛课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技能技巧。免费师范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技能,有利于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改进其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因而,具备这一技能,是促进免费师范生发展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家的重要支撑。

(五)教育教学研究技能要素

所谓教育教学研究的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要能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原理,对在教育教学或实践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科学论证、撰写相关论文和专著的行为和能力的总和。这也是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必备的发展技能要素。它具体包括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的选择、确立、文献搜集、调查分析、数据统计、撰写论文或专著等一系列行为方式和能力,这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发展技能要素。正如顾明远先生指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就要研究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技能”[7]。免费师范生掌握这一发展技能,既是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免费师范生自身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未来教育家最为突出的一项要求,它是免费师范生区别于传统师范教育培养“教书匠”的根本所在。因此,免费师范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更要初步掌握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撰写简单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为未来走向科研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免费师范生掌握了这“一核双基双发”的教学技能要素,就如同一只只能展翅飞翔的雄鹰!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没有“双基”就如同雄鹰没有“双足”,无法人地走动,免费师范生就失去了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基础;如果没有“双发”就如同雄鹰没有“双翅”,无法上天飞翔,免费师范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未来职业发展;而核心的还是课堂教学操作技能,如果没有这“一核”就如同雄鹰没有头和躯干,那么“双基双发”就失去了依托,免费师范生就不能上好课或站稳“三尺讲台”,从而失去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家。可见,这“一核双基双发”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免费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当然,免费师范生也只有具备科学而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内外活动技能,其入地的“双足”才有力;具备高超的课堂教学操作技能,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才有根基和方向;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其发展的“双翅”才能上天翱翔。

三、创新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它不仅需要免费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实习观摩、体悟反思,不断地统整自身的认知与外在行为,逐步建构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需要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以“确保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落到实处,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激励更多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8]。

(一)改革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2007年以来,各部属师范院校为了认真落实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充分体现其示范性,都纷纷制定了新的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大力提高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加大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力度。北京师范大学“构建起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9]。调研显示,其免费师范生的课程结构和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而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提升到了20%,着力加强了教学技能的培训和实习环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整体改革,突出了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的“四结合”:即注意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要同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相结合,注意同实践教学相结合,注意同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注意同国内外教育教学法的改革相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则通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加大教师教育课程在实践基地进行教学的力度;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则以“主修专业课程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进行设计,加大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其中非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达到了1:3,以突出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作了重大改革,其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也采用了模块式的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自主创新学习等六大课程模块。这种模块式的课程设置“立足于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立足于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立足于教师的终身学习,强调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强调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强调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师范生从事教育的信念和责任,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学习能力、从教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10]。同时,这些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高校因人设课(有教师就开,没有教师就不开)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有助于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但各高校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其课程结构和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免费师范生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

(二)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财政部、教育部启动了教师教育专项项目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的建设,包括数字化课程、数字化的案例库、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等。各院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创立了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如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师范教育书院,加强了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华中师范大学创立“教师职业能力拓展中心”,主要从师范生的基本功包括口语能力训练、书写能力训练、信息能力训练、教学能力训练、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和拓展;西南大学创建了师范生技能培养实验中心,着重加强了微格实验室和网络远程视频教育平台的建设,微格实验室对提升免费师范生技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而网络远程视频建设则将中小学优质课堂资源与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课堂有效合一,实现了中小学课堂与高校课堂的有效链接和互动,极大地丰富和整合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观摩的效果,促进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陕西师范大学也创建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并建立了配套实验室,努力实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从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办学条件,有力地保证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科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在实际利用这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设备时,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进一步细化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程序和步骤,提升其培训效果。

(三)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培养

为了提升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各院校积极探索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的新模式,实行“双导师”制。高校负责专业理论的教授、学术研究、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基地主要负责课堂实践教学、班主任管理等各项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每20名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优秀的技能导师。技能导师主要来自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名师和教改专家,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集生源地、研究基地、服务基地、实习基地、远程教育基地”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则从100多所中小学实习基地聘请了240位资深教师和知名校长担任兼职的实践导师;西南大学建立了“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形成了集“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实验区,加强了实验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示范性的教学信息化学校建设,为免费师范生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供了资源平台,还聘请了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特级教师担任实践指导专家,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指导,从而“实现师范生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训练,实行师范生实践技能一站式培养”[11]。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师范生培养“重理论,轻技能”的不良倾向,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效;但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和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调机制,厘清高校和实践基地各自的职责范围和任务,逐步形成高校和实践基地的有效协作机制和合力。

(四)改革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教学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它是帮助免费师范生感知教学理论、进行技能、方法、能力训练的一个过程。2007年以来,各部属师范院校都对免费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包括延长免费师范生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传统师范生的10周改为半年的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改革教学见习、实习的方式等。华东师范大学探索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新方式,要求免费师范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定期到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大四上半年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陕西师范大学把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有机结合,每一个学期都要组织免费师范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学观摩和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则注重对“见习”进行专门研究,包括见习方案的设计,制定了科学的见习标准、见习的组织与管理办法等;西南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模式做了重大改革,不仅教育实习时间延长为半年,在实习方式上也采用了“学院集中”,学校“顶岗支教”、学校“混合编队”等多种形式,有的学院还尝试了从大二到大三进行“长效见习机制”,促使免费师范生经常到中小学课堂进行实地观摩,并接受实践指导专家的技能指导。这些改革不仅有助于免费师范生坚定终身从教信念,培养职业意识,也有助于免费师范生增强职业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当然,高等师范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方式,切实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五)尝试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要依靠高校培养,更需要免费师范生的自主训练和培养。各高校尝试了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培养的新方式。学生自主训练主要是通过免费师范生的个人自主训练和小组集体训练等方式,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西南大学有学院正在探索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即依托“未来教育家志愿者协会”,从一些有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中选拔一批志愿者担任免费师范生自主训练的指导教师,这些志愿者或指导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技能技巧,定期地指导低年级免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低年级分为7~8人的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包括指导低年级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语言训练、板书训练、教学体态言语训练、课堂讲课能力的训练等,该方式实施三年多以来,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主体性和实效性,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志愿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指导教师一研究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培养联合体,实现立体的传帮带体系”[12],以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积极创新培养方式,大力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让免费师范生在未来职业生涯和教育优先发展的这一广阔天空中,像一只只雄鹰一样,自由翱翔,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宏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55.

[2]温家宝,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7-03-06(1).

[3]黄蓉生,徐辉,高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观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6]顾明远,从师资现状看师范生免费[N],光明日报,2007-05-16(11).

[7]顾明远,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N],天津教育报,2009-09-16(3).

[8]袁贵仁,完善免费政策,创新教师教育[N],光明日报,2010—06-21(7).

[9]刘川生,为了免费师范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10-06-21(7).

[10]陈时见,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11.

[11]黄蓉生,为了那份责任担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

[12]易连云,兰英,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19.

责任编辑 曹莉

作者:邹绍清

第3篇:浅谈免费短期培训中劳动法规的教学

[摘 要] 免费短期培训中劳动法规的教学可以通过提供正能量、问题教学法、进行人生教育以及紧密联系实际使用真实案例得以取得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关 键 词] 短期培训;劳动法规教学;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其中,免费短期培训是为了落实国家就业培训政策,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高校毕业未参加工作者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期20天。我校专业有烹调、化妆、电工、平面设计等。理论课有两门,劳动法规和就业指导。如何进行劳动法规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短期培训学员现状分析:学员的组成复杂,各行各业都有如农民、下岗职工、务工人员等;年龄有大有小,最小十八岁,最大有六十多岁;文化层次有高有低,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劳动法规课程分析:我国的劳动法规及劳动政策自1994年颁布劳动法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其体系已经基本完备,法规和政策纷繁复杂。从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到妇女组织权益保护法均有劳动法的内容。劳动法里面从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时体系、劳动安全、女职工和未成年的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处理及劳动监察和行政处罚、行政等。如何选取重点,如何授课需要老师的认真取舍。

课时安排:短期培训只有短短的20天,专业课程学习紧,任务重。劳动法规课仅安排了1个大课时即一个半小时的课时,时间短,课程量大。

笔者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多年,每年一个专业平均培训10期,探索总结了劳动法规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提供正能量

“精神作为一个人的动力”,学员需要精神食粮,学员对技能的渴求和对正能量的需求同等重要。因为是教授劳动法规,笔者的正能量通常与劳动有关,并且用大家熟知的歌曲、电影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话学员印象更加深刻,更加励志。比如,笔者曾举例《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人总要做点什么”或翻译为“没事要找事做”,告诫学员,生而为人,不能无所事事,劳动最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我们要做事情,因为主人公在监狱里仍然坚持信念。

那么怎么做事呢?《志成学子歌》中告诉大家:“你有能力,决心做大事,没有能力,快乐做小事;你有余钱,就做点善事,没有余钱,做点家务事。”以此告诫学员,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任何事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事情总得有人做,不要和别人比,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有钱没钱多做点善事。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每一个人做事更自信、更从容、更自在。

那么做事的心态怎样呢?《喜剧之王》里主人公的一句台词“努力!奋斗!”人生是积累的过程,只要大家肯干、肯吃苦、肯动脑,未来总是会好的。学员课后专门看了这个励志电影,听了《志成学子歌》,普遍反映对电影情节及歌词印象深刻,能成为自己永远的精神支柱。

二、问题教学法

劳动法规内容繁杂,如何取舍,如何在一大课时内把主要问题讲清楚,笔者进行的问题教学法,卓有效果。

所谓问题教学法即应结合实际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及回答学员的实际问题,用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及解答,紧扣实际,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讲解劳动法规时,笔者归纳整理了20个问题,涵盖了劳动合同、用工形式、工时制度、劳动保护、试用期、工伤、五险一金、劳动争议等大部分内容,所有问题都和学员的实际密切相连,都是解决学员与用人单位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细节,学员容易忽略。

学员上课时都能积极听讲,积极反馈。下课后,好多学员和笔者交流他们遇到的问题,笔者也认真进行解答,效果很好。

三、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

劳动法的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对学员进行人生教育。

什么是人生教育?即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的正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讲授“劳动者谎报学历,劳动合同效力如何”时,谎报学历即为欺诈,合同无效。教育学员做人要诚实,脚踏实地,一是一,二是二,一句谎言要用十句谎言去圆,得不偿失。讲授“用人单位无故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时,法律确实规定了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或经济赔偿,但重要的是教育学员要自立自强,应先反省自身,适应社会。

四、紧密联系实际,使用真实案例

笔者一节课,用20个问题来讲解劳动法律法规,每一个问题都对应了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学员听了以后印象深刻,不知不觉中对劳动法的知识了然于胸。

以上是笔者一点浅显的意见,当然,还有好多因素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比如PPT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和学员的情感交流等,但只要运用好这几个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七五普法图书中心.劳动法学习读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3]钟大平.浅析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

作者:郭彬

第4篇:书法教学计划(免费)

书法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2、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要求:

1、加强课堂1小时硬笔教学,认真上课备课,课后硬笔相结合教学法,加强作业检查批改力度。课堂中多渗入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确定“做字先做人”这一教学原则。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双姿、书写卫生习惯。

3、继续研究学生书法教材。

4、任课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抓好学生的习字质量。

5、有计划开展习字活动,全面提高整体的书法水平:

6、如条件允许可以开辟一块展示台,每月更换一次学生书法作品(主要从书法实验班中选取)。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书法比赛,积累参赛成果。

7、加强书法教学的评价研究,制定评估细则,认真评定学生的习字质量:

四、教学计划 第一周: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 第二周: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第三周:1楷书笔画的写法(一)-----点(竖点,提点,撇点) 第四周:2楷书笔画的写法(二)_____横(长横,短横,左尖横) 第五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三)_____竖(垂露,悬针) 第六周:楷书笔画的写法(四)_____撇(斜撇,长撇) 第七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五)_____捺(平捺,斜捺) 第八周:回顾,并组合所学笔画练习单个独体字. 第九周:书法练习

第十周:楷书笔画的写法(六)____折(横折.竖折) 第十一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七)_____提

第十二周:楷书笔画的写法(八)____钩(1)(竖钩,斜钩,卧钩) 第十三周:楷书笔画的写法(八)____钩(2)(横钩,竖弯钩,横折钩) 第十四周:组合笔画,练习独体字 第十五周:练习书法作品 第十六周:书法作品

五、书法教学的注意点。

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凳、光线、写字姿势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以培养气质。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书写内容为课内外文章、诗词、对联或名言、警句之类,一词一语、一章一节,流泻笔端,铭刻心版,便是“有文化”。要求学生书写时学谁像谁,越像越好,这也是培养学生虚心、诚恳、一丝不苟的品德。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如现场写字竞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窗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板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依靠各学科教师参与写字教育。加强写字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教师的工作,也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写字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其中,所有教师都有责任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所有教师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因此,所有教师在撰写教案、课堂板书、誊写评语等书写要规范、工整.语文、数学等各科教师都应要求学生作业时书写规范、认真、整洁,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 第一, 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

第二, 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

第三, 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选帖的“品位”高低问题。历来大多数书家都主张,习书之人应选择高品位的字帖临摹。实践证明,只有临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练就高水平的书法。但是,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仅难于理解其高妙之处,而且难于掌握,时间长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要客观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初学写字的人,必须从基础、规矩入手,先求平正,再学分布;临帖时先求形似,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再一步一步追求神似和险绝。即使是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也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字帖来临摹。以规范提高全校师生的书写来渗透学校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到书写的重要性,及怎样做人,以达到爱祖国、爱文化、爱学校、以集体为家的目的。

第5篇:和顺图书馆暑期青少年免费书法培训班开课[定稿]

和顺图书馆开办青少年书法培训班 为丰富古镇青少年暑期生活,充分体现图书馆实行国家免费开放政策后开展的文化惠民工作,2012年8月3日上午8点30分,和顺图书馆首期青少年免费书法学习班在大庄村杨氏宗祠内正式开班。此次,我馆聘请了乡中书法教师杨达新进行授课,杨老师现已60余岁,他十分爱好书法,在假期中教孩子们练习毛笔字,能为家乡文化发展尽自己一份力,他感到非常荣幸。本次书法培训班共有57名青少年参加,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2岁。同学们年纪虽小,但练起毛笔字来却非常认真,老师从正确握笔姿势开始教起,并教了笔画书写顺序、运笔原则、临帖方法、笔画轻重变化等书法知识。在授课中,老师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写字的姿势,发现书写上有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给予指正并做示范。书法培训班的开办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也陶

供稿人:尹以耀

2012-8-6

第6篇:书法教学论文:浅谈书法教学

兴趣论文:浅谈书法教学

[摘要]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临帖”“习帖”学执笔,学运笔等,最主要的是了解碑贴的历史文化以及有关书法的品评和相关的文史知识,不管是甲骨文、小篆、隶书,都是向前发展的,展现的也是人们审美的演变。

[关键词]兴趣 临摹 辅导 修养 创新 循序渐进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使用语言文字及书写工具也与众不同,特别是中国的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教学不同于文字教学,书法练习须用艺术的眼光去评审,需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需注重书法内在文化与外在文化相结合。要想真正把书法课上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端正认识——是上好书法的前提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教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人们往往是对自己喜欢和喜爱的东西常会是百看不倦,百摸不厌,爱不释手。初学书法者会因种种情绪或各种原因对其产生厌倦不愿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出来,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欢与爱好,端正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让学生从书法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首先,对古今大书法名家的感人事迹是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的良方,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从古到今就非常重视书品及人品。“品格不高,落笔无法。”练字的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大书法家颜真卿,他是唐代中期书法上杰出的和很有代表性的大书法家,曾经做过平原太守封鲁郡开国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较好,而且有着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他的书法以沉着键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形成了雄伟沉厚的风格。在书法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文化塑造人,人把这种文化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去写字。

其次,在教学中采取碑帖品评。电教手段,参观展览,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受快乐的兴趣,书法学习才能全面发展,才是上好的书法课的前提。

大书法家赵孟頫,是一位非常聪明而又善于学习者。他早年学智永,宋高宗,中年学王羲之,王献之。他的作品《湖州妙严寺记》中字的结体,方阔,壁画开张舒展,点划精妙,使转灵语。腴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书法艺术水平很高,是学习“赵体”书法的良好范本。

二、个性特征与读贴、临帖,是书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学生刚开始学习书法,常常为选那种帖,那种字体而头痛,在这问题上,建议学生以个人意见为主,老师意见为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实践证明,性之所近的事物,也就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往往易见成效。另外,学习方法,必须从临帖入手,而临帖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读贴。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临的碑帖,了解原作者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每个字的间架结体,用笔的特点。其次,是要对临,对临就是对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运笔规律进行掌握。再次,就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对字帖的选择性的临摹,对对临过的字进行归纳,总结,常用字重点临。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最后要做到背临,包括意临和临意,必须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凡是临摹各家,不过窃取用笔,非规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为实临,意临为求新;同时也可以抛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做到走出字帖,写出自己的风格。《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可以说,临帖知识学习书法的前提途径,是一个“跳板”。一旦离开“跳板”,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在“跳板”上,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其各家长处,为我所用,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风格。

三、以勤为径,加强辅导,是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可见,要想在书法艺,书法学习方面有所进步,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的体验醒悟是不能的,但光“闷着头”苦练也不行,易走弯路。教师的课堂辅导,课堂引导,课堂辅导实践课占比重较大。明解晋的《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中说:“学术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但破管画破被,方有之大。”学生大量临,加上老师课堂指导,作业点评,课堂示范,为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提高自己。

四、学生要勤抓“外财”提高知识广度

人们常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就书法来说“外财”不仅仅是指向外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知晓文学有关知识、要向书法课堂外延伸,如茶与书法的联系。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的是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茶与水那样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求得五彩缤纷的效果,特别是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苏东坡《一夜帖》、米芾《召溪诗》等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人。另外,书法与文学,武术,音乐等。可见,“外财”对于书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师自身知识、自身的书写修养的提高,是教好学生书法课的有力保障

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提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自身素质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权威人物,教师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如果不懂书法理论,不懂书法技巧不懂美学知识,凭现有水平想把书法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中深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书写得好,能作示范,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有效地指导课外活动。教师要加强书写基础知识的进修,阅读必要的参考书,并经常练功,做到“曲不离口,字不离手”,为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扎根开花献一份力。

我认为,书法教学应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探究性教学思想,并本着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样、灵活地去开展教学。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书法教学模式无可借鉴,一切都得靠教师去积累、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陈振濂.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景鸿.艺术探索.2003.

第7篇:全息书法:EduOffice数字化书法互动教室教学系统-书法软笔教学

《EduOffice数字化书法互动教室教学系统》是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自主研发的数字书法教学系列中的一款高端互动集成产品。通过书法互动授课系统、书法教学备课软件、书法教学资源、教学一体机、书法教学仪、互动书法桌及学生书写仪等集成化软硬件环境,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与学,如任意学生书写过程和作品的展示与讲评,有效提高书法授课的教学效果。系统遵循“指导纲要”中书法教学的规范要求,全面涵盖书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练、评、创”五个环节。数字书法互动教学与全息书法字库等诸多创新性功能,在继承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创造了新型书法授课模式,让书法教学迸发出新活力。 软笔教学

《EduOffice数字化书法互动教学备课软件》配备纲要中规定的10个楷书碑帖、4个行书碑帖、4个隶书碑帖,并提供按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划分的200多个赏析碑帖;支持碑帖提取、单字提取、笔画提取、笔画分解、笔势图绘制、字集搜索与集字、组字等功能,以及楷书碑帖的矢量化处理,满足软笔书法教学需要。

1. 智能书法笔方便书法教师在红外、电磁、电容等各种类型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上仿真书写颜、柳、欧、赵、褚5种楷书书体,书写仿真度高;

2. 碑帖字集教学工具。以碑帖字集为核心集成了多种应用,包括:教师书写示范、摹写动画、示范视频、轮廓提取、笔画提取、笔画分解及原帖提取等,还可更改碑帖字集的各种属性设置,包括:移动碑帖字集、显隐笔势、更改笔势颜色、显隐书写提示、更改书写提示颜色、一键切换碑帖原字与原字轮廓显示、更改方格类型、方格颜色等;

3. 碑帖教学工具。提供《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10个楷书碑帖、4个行书碑帖、4个隶书碑帖。以碑帖为核心集成了:碑帖赏析、教师书写示范等多种应用;碑帖赏析时可选择多个碑帖进行赏析、支持页面漫游,笔迹标注等操作,支持将碑帖转到白板、转到书法仪页面,进行白板教学、教师书写示范教学;并可更改碑帖的各种属性设置,包括:移动碑帖、缩放碑帖、剪切、复制、粘贴、克隆、删除等;

4. 在碑帖和碑帖字集中均实现了单字到碑帖、碑帖到单字的无缝转换,便于讲解碑帖中的单字在原帖中的章法形态,以及碑帖欣赏。

5. 碑帖字集搜索与集字。可以针对碑帖用字进行搜索,采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合编码技术,能够快速搜索出同一个字在所有碑帖中的全部字例;轻松实现集字、组字教学;支持扩展软、硬笔字库,字库智能筛选功能,有效地提取系统中篆、隶、草、行、楷字体字库。

6. 组字与矢量化技术。对纲要中的10个楷书碑帖所有单字进行了矢量化处理,并配备了硬笔楷书矢量化字库;支持笔画、部首、整字的轮廓化及拆分、组合;组字通过填色、调整图层顺序、缩放、旋转等表现形式,配合专用书法图形库中的米字格、田字格、回米格、九宫格等,能够清楚的讲授楷书笔画、部首、间架结构等知识。

7. 名家书写视频示范。系统提供时长1万多分钟名家书写的基础碑帖字示范视频,视频采用双路采集合成录制,多角度清晰呈现名家书写过程,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学习运笔、运腕等书写技巧;视频播放时,同时显示原帖字作为参照。

8. 原帖上摹写动画演示。1万多个摹写动画,以原帖为背景进行任意单字的摹写动画演示,充分展示颜、柳、欧、赵、褚字体风格。

9. 书法教学碑帖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纲要中规定的10个楷书碑帖、4个行书碑帖、4个隶书碑帖,并提供按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划分的200多个赏析碑帖。

10.书法基础课件及课本配套的课件资源。配备颜、柳、欧、赵等楷书书体的笔画、部首、间架结构基础课件;乐师乐园资源网提供与课本配套的书法课件。

11.专用书法图形和常用文本。提供笔势线、轮廓线、序号线、米字格、田字格等几十个书法教学专用图形,以及数百个常用图形;提供文本输入框及色彩、字体多样化的标题字输入框。

12.提供丰富的书法知识、名家故事、书法简史等,满足各年级学生阅读需要。

第8篇:开展书法教学实验 创建书法特色学校

正果镇岳村小学书法特色创建方案

(2009年9月起使用)

一 、创建方案的提出

人类历史已经迈进崭新的21世纪,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智慧、高创造力的人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正在广泛开展以推进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革,倡导并实施科学人文教育,建立一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完整的学校教育已被提到日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书法最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以汉字为载体的抒情艺术。就书法艺术的文化品位而言,书法能成为艺术,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离不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书法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书法教育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是直接的、全面的,书法创作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包含着古老的思维方式,包含着古老的辨证思想;书法创作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使人在临写、提高修养中求得人性的完美,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发展;书法是技能训练,在点画、结构、章法的练习中,要比较、分析、概括、和形象识机记、需要想象和创造能力;书法在认读、书写等传递信息活动中发展左脑功能,在用笔的藏露、提按、曲直、刚柔和布白的疏密、斜正等方面侧重于右脑功能,书法教育具有左右脑半球协同参与的机制,有利于开发大脑整体思维的效益;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中蕴涵着对真、善、美永恒的召唤,使人在欣赏高超恶毒艺术技 1 巧的同时,受到深深的启迪;书法自古重“书品”,强调“书品”本乎人品,也必然在书法教育中使受教育者主动提高其思想境界:书法注重“韵胜”,即重视以充满生命力的书法形式为依托而又超脱形式技巧之上的饿书法的旺盛的精神气质。不言而喻,优秀的书法作品的产生,是以高素质的书写的出现为必要前提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乃是伟大的人格魅力的迹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未能从中受到必要的美育和艺术的熏陶。过去的几年,我校在抓学生的写字上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把书法教育作为科学人文教育的手段之一,未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为了切实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的科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汉字书写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为宗旨,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以开设书法特色课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书法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一)研究目标

(1)发掘写字的育人功能。

(2)探索书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措施

(二)培养目标

1、写出一笔好字(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2

2、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修养。

4、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5、优化课程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校园。

三、创建内容

(一)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能力

1、规范“双姿”(执笔、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掌握写字笔法、结构、章法等书写要领,强化训练,打好基础,逐步达到笔顺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字迹美观。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书法兴趣。

(二)提高学生欣赏、审美能力

1、了解中国书法演变的历史年,懂得欣赏书法形式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欣赏历代名家作品,品味作品中笔画的起讫动作、提按变化和行笔徐疾的精妙节奏,探索作品的意境,获得艺术的熏陶和感悟。

(三)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逐步熟练并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

2、形成稳定的写字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较强的书法创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人格修养,弘扬传统文化。

1、以古典诗词、名言警句为练习和书法创作的内容,以古今书法名 3 家的精品为学习范本,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和优秀人格品质,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2、强调书品本乎人品,提升学生人格修养。

四、创建措施

1、制订具有指导型、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制订实验工作制度和实验教师考评制度,确保实验有章可循,规范开展。

2、搞好资源的配备。

(1)、配齐三种师资:兼职教师6名,专职教师1名,外援教师1名。 (2)、建立三种场所:学生书画教室,教师练笔室,作品展览室。 (3)、备齐三套工具:师生人手一套钢(铅)笔,教师和特长生人手一套毛笔工具,教师人手一块小黑板。

(4)、备好三种教材:教师字帖,低段学生教材,高段学生教材。 (5)、备有三种卡册:教师实验手册、师生作品卡(纸)、师生练习卡(纸)。

3、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每学期聘请专家或专职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示范课观摩、教学法讲座、作品讲评、课程实施指导等活动。

(2)、每位教师每周进行书法练习,定期开展习作展评,提高教师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和表现技能。

( 3)、定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实验研讨活动,请进或派出教师加强学习和交流。

4、在课程的开设上,一方面作为语文学科课程的补充。每天中午进 4 行20分钟的短课练习,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集中教学。另一方面作为校本特色课程开设。学校开设两个书法兴趣特长班,每周四下午由专职教师集中教学。

5、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练习、教学、展示、比赛、笔会、联谊、研讨等活动,加强成果的展示、交流、总结工作,通过活动促进实验工作,提高水平,彰显特色。

6、建立实验专档,及时、详实地集录过程性资料。

五、特色表现形式

优秀实验方案;实验教师经验材料、论文;师生书法获奖成果及关作品集等,书法教学优质课,教师和学生书写水平。

正果镇岳村小学

2009年9月

第9篇:书法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书法教学工作计划

遵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现制定本学期书法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良好的书写姿势,个别学生还需改进,书写上需要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个别学生写不成字书写潦草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四年级学生需要

1.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当你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

(2)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 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钩、撇、竖提、横折钩、横折折撇、捺、竖折、横折折折钩、提、竖弯、撇折、竖折撇、竖钩等。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补充规则有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或字里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4)汉字的偏旁部首。

3. 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写字兴趣。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5.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书法兴趣和特长,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写字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

希望新的学期学生的书写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