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组织行为学》实践教学探索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 到2009年底, 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已达高等教育的一半。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中强调学以致用, 尤为强调实践性教学, 以便使高职高专的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组织行为学》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里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组织规律的学科, 该学科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像其他管理类学科一样通过沙盘或教学软件来完成, 在教学中如何开展实践教学这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 积极寻求适合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令人欣慰的效果。

1 角色扮演

高职高专的学生与社会及企业的接触甚浅, 他们所熟悉的组织就是学校和家庭, 熟悉的群体及个人也是学生, 对于其他组织的群体和个体理解不深。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组织中个体、群体的特征呢?角色扮演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在教学中, 笔者会创设各种人际和工作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分设不同的角色和冲突, 让学生分别扮演某个角色, 去处理各种处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深入情境, 涉身处地体会不同情境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比如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大量客户要退货, 此时销售部和生产部门需共同协商, 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让不同学生扮演企业中的销售经理、生产经理、销售部员工, 让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 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不同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并深刻理解社会角色、角色期待、角色认同等含义以及这些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

2 团队学习

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团队是各组织比较推崇的一种工作形式, 团队精神也成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之一;同时团队也是《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为了让学生理解团队的性质及特征,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笔者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个小组5~6人左右, 每个小组的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各小组要一起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2.1 小组案例讨论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 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利器。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够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中, 每个案例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 每个小组分别进行组内讨论, 在讨论中每位同学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然后小组内部再给据组员的讨论形成本组最终的统一的看法, 并选出一位代表来陈述小组的观点。在每个小组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 全班同学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案例讨论同学们能意识到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比如团队成员需要有一致的目标, 成员之间要密切协作, 要用良好的沟通氛围等。同时也能让同学不断去摸索如何让自己和团队更好地融合。

2.2 小组作业

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 会布置2~3次大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要求每小组要先进行内部分工, 以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作业, 最后再形成小组作业报告。

2.3 组织群体活动

为了消除学生的压力感, 同时又能培养团队精神, 笔者探索了另一种团队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群体活动。活动的主题可以是任意的, 比如聚餐、旅游、公益活动等, 活动主题由群体决策产生。通过现实的群体活动, 同学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也学会如何和团队成员相处, 并且会处理团队中的处突。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同学就这次活动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 决策的过程、方法; (2) 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 团队沟通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沟通障碍的方法; (4)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分析; (5) 个人和团队所遇到的压力及缓减压力的措施。群体活动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对团队的直观认识和体验, 在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方面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组建模拟企业法

前面讲的两种方法虽然在个体、群体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组织的运行和特征方面难以体现。如何让学生将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概念系统联系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班为单位组建模拟企业并参与校内的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大赛, 模拟商业企业的运作。

(1) 通过组建模拟企业让学生理解组织的相关知识。整个企业的组建由学生自行完成, 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但不能直接参与进去。学生组建的模拟企业要有企业名称、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由同学推举一名总经理, 由总经理全面统筹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一般需设置人力资源部、物流部、财务部、市场部、销售部等部门,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技能加相应部门, 并承担一定的工作。

(2) 让学生在经营过程体会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在实训活动中, 企业需完成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商品采购、营销策划、销售及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在经营运作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商业企业运作的各环节, 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同时还能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到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经营过程中分工明确, 各部门及人员各司其职, 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每位同学都要和部门内外人员及本企业外的人进行联系、沟通, 并要去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在不同的场合同学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 这种角色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角色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企业中各层次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经营活动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冲突, 在冲突的解决中学生自然掌握一些冲突的类型及对策;也学会了如何去领导, 如何去激励别人, 同时也能深入体会到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总而言之, 在《组织行为》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有关实践教学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高职高专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学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围绕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的知识提出了三种实践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团队学习法及组建模拟企业法。团队学习法包括小组案例讨论、小组作业和群体活动;组建模拟企业法包括企业组建和过程经营两个环节。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实践教学,角色扮演,团队学习,模拟企业

参考文献

[1] 杨培修.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J].中外教育研究, 2008, 11.

[2] 张彩华.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J].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6, 3:54~55.

上一篇: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下一篇:高职英语“订单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