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企对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为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保障, 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俨然扮演了经济调控中的执行者的角色。同时, 国企利润的分配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2012年, 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 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 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但是人们渐渐发现, 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 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 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

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 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 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 员工缺少忧患意识。值得关注的是,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 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

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 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 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 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 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 受到众人的追捧。

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资本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衡

2007年以后国家改变了以前只要求国企缴税而不对其不征收利润的经济政策。这一改变, 使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相较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样的利润分配仍然称不上十分合理, 在国有企业中还有一些更为特殊的企业——垄断国企, 垄断国企作为国企中的“大熊猫”, 不但拥有国家财政的扶持, 而且其独特的垄断性质具有任何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绝佳优势, 让垄断国企成为国有企业中获利指数最高的霸主行业, 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只用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上交国家。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对垄断行业的投资与所收取的回报形成了很大的出入。

2.2 国企向国家上交的再分配失准

经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从国企上交的利润的使用渠道来看, 国有企业的利润一部分是用在了国家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上, 但是再次流回企业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比重却是占有主要部分。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金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国有企业运营上交的部分利润却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财政部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本的定位模糊, 同时也没有明确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才是其主要任务。财政部将大量的资金重新投入国企, 那么其对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 公众的利益在无形中遭到了损害。

2.3 行业差距大、高管高薪不合理

近年来,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不断提升, 国企的盈利水平也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于国企高管年薪过高的社会争议近年来越炒越热, 国企的飞速发展造成的行业间收入水平形成了一条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国家对各行业的劳务报酬标准没有成型的规定依据, 对工资过高或者过低并没有做出限制规范。2.利用法律规范的疏漏, 国企账务并没有对外公开, 而且对相关监察部门公开国企的账本的要求并没有法律文件有明确的指示。这让国企账本始终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 使得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运营情况、盈利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都不了解, 无形中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3. 解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措施

3.1 政府准确定位

政府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当国家在参与国企利润分配时, 首先要明确的是管理者的身份, 其次才是股东身份。作为社会的管理者, 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 按规定和比例对各个行业的企业征收税款, 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的第一要务, 同时在财政资金的分配问题上, 在追求资金利用效率和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不应该因企业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异。身为国企, 要把追求社会公共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保证前者的基础上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按照这样的标准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化。

3.2 调整国企利润分配政策

提高国企的利润计提比例是众望所归, 减少企业自留资金, 解决行业收入差距大、高管年薪过高等的问题也将是缓解这种现状的主要任务。在财政投资中, 资本投入的回报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把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放在心上。

3.3 完善行业工资管理制度

坚决规范行业工资制度, 用实体政策来避免国有企业为职工发放过多的福利, 避免国有运营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去为企业内部谋私是现实可行的。减少企业内部的过多利润, 上交的利润可以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才是整个社会的民心所热切盼望的结果。

3.4 加大对国企收益分配的监管

国企收益属于国有资产, 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建立监察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对各种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并加大监管力度, 明确各行各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范围, 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氛围。通过加强和完善监督制度, 使国企在公众的视野下呈现透明化。

3.5 减弱对国企垄断行业关照

国家应积极完善对于垄断性质企业的监管制度, 从高额的投资中相应的获取高回报, 从而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回报社会, 使得垄断行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发挥正能量。

结论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 因此这一问题也需要我们联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去不断努力, 纵观我国国企的发展历程, 国家是在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国企利润分配发展的一种分配方式。今后, 国家更应促使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倾向于民生的问题, 将获取的利润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 做老百姓心中满意的国企。

摘要: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成为社会持久以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将对国有企业分配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最后将尝试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措施管理

参考文献

[1] Morduch, J.and Sicular, T.Rethink Inequlily Decomposition, with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The Economic Journal, 2012 (11) :46-50.

[2] Athinson, Anthory B.Acritique-of the transatlantic consensus on rising incom inequality Word Economic, 2011:101-124.

[3] 郝云宏.公司治理内在逻辑关系冲突[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9) :13-16.

[4] 薛红, 张娟.郝臣.国企改革之路[J].经济师, 2010 (04) :12-16.

[5] 庄序莹.财经论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2:132-138.

[6] 宋文阁, 孔玉生, 赵璐.现代管理科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79-85.

[7] 姜欣.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64-172.

[8] 张冬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J].广西工业学院学报, 2013 (05) :5-6.

[9] 李文.浅析国企理论分配制度[J].经济师, 2012 (06) :15-17.

[10] 郑长军.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额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 2012 (09) :22-24.

上一篇:关于对称思想和周期思想在大学课程学习中的思考下一篇: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