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利申请书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技术专利申请书

PCT国际专利申请、技术缺口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研发投入、专利技术与标准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成功要素,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专利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和控制者。文章基于2002~2007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的面板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关键信息,解释了国际PCT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及结构差异,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已经从开放经济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静态惠益”和“动态惠益”,并分析了中国制造的“技术缺口”及其深刻的基础原因,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PET国际专利申请;技术缺口;动态惠益

文献标识码:A

Chenery和Strout(1966)提出的“双缺口”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三类资源约束,包括:(1)由于缺乏技术、熟练劳动力、企业家和其他投入互补品所产生的“技术约束”;(2)由于储蓄不足所产生的“储蓄缺口”;(3)由于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增长幅度高于出口而产生的“外汇缺口”。这三类资源约束都会阻滞经济发展。经过30年积累与发展,储蓄与外汇的“双缺口”已经转变为“双剩余”格局,而“技术缺口”有放大趋势。

据海关总署统计,1970~2007年,中国的贸易条件(Terns 0f Trade-TOT)改善年份只有13个,占总年份的1/3,期间,TOT从总体上恶化了21.54%,其主要原因可归咎为:(1)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比率逾2/3和外资企业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2)跨国公司从战略和技术上加强对其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攫取了很大部分产业增加值和产品的附加值。而两个成因的归一还是技术问题。例如,1999以来IT产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产业,2007年成为全球第三大IT贸易国和最大的IT产品贸易顺差国,与此相伴的却是较低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IT产业显示了“中国制造”正受困于技术短板。

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技术竞争或“技术缺口”现在越来越多地聚焦在研发投入、专利竞争或标准竞争等领域,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晴雨表,美国公司甚至将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为“或拥有专利,或被淘汰出局(patent or perish)”。但国际专利制度发展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存在一个国家授予的“专利”可获全球各国背书。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通过提交一份PCT国际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同时获得在其他签约国的发明保护。与传统专利制度相比,PCT国际专利申请的相关费用缴纳时间可推迟18个月(某些专利甚至可以更长)。在这期间,申请人可以估计和推测有关专利获得保护的可能性及专利发明的潜在的商业价值等关键信息。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在2007年创下历史最高的156,100个,其中最显著的增长来自东北亚地区,占了总数四分之一强(25.8%)的国际PCT申请。

一、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趋势与结构分析

PCT国际专利申请增速惊人。自1978年缔结条约以来,PCT申请达到25万件用了18年时间,这一数字翻一番的50万件只花了4年时间,再翻一番到100万件只花了4年时间。2004年开始,WIPO开始运用电子手段处理来自全球的申请,申请方式简洁有效,而且成本很低②。截至2007年,国际PCT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万件,年均增长5.60%,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约4.5%的年平均增长率基本是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国际PCT专利申请数大幅度攀升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出这个国家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从2002到2007年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的变动情况看,2007年,PCT国际申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并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达156,100个专利申请,比2006年的数量增长4.7%。在2007年的排行榜上,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法国第五,英国第六,荷兰第八,瑞士第九,瑞典第十。美国的发明者和企业提交了52,000个PCT专利申请,占总数33.5%(较2006年增加2.6%)。日本击败了德国,以占总申请数目17.8%的比率称为第二,较之2006年增加2.6%。德国的专利申请占总数11.6%,位居第三,较之去年增长8.4%。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专利数占总量4.5%,较去年增长了18.8%)和法国(占总量4.1%,较去年增加2.1%)。在15个热门排列的国家中,中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总量位列第7,较去年增长38.1%)。除此之外,2007年双位数字的增长的国家有巴西(15.3%),马来西亚(71.7%),新加坡(13.9%)和土耳其(10%)。

基于2002-2007这6年间PCT专利申请数的面板数据、技术领域分布、国别或地区分布等维度,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判断或初步结论。

(一)国别或地区分布

基于2002-2007年公布的PCT专利申请数,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尤其东北亚地区。美国一国就申请了全部申请数的1/3,申请数排名前16位国家的申请数占全球总申请数的93%。2007年美国以52,280个申请数居榜首,占总申请数的33.50%,比上年增长2.6%;日本以27,731个申请数排名第二,增长了2.6%。工业七国2007年申请数量为115,702,比上年增长3.79%,占总体公布申请数量的74.1%,该比重相比上年基本持平。以OECD组织成员国的表现来看,2007年其成员国合计申请数量达到136,805,同比增长3.59%。占总体数量比重87.1%,较2006年略有增长。

自2004年起,WIPO开始对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进行排行。在新兴经济体系中,中国(第七位)和韩国(第四位)分别以38.10%和18.80%增长速度跻身排名前10位,成为PCT专利申请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2007年,东北亚地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占总申请数的四分之一强,达到25.8%,在全球专利活动中所占的份额令人惊叹。同时部分也说明世界创新格局正在发生潜在变化,东北亚正成为全球创新动力的一极。

2002年至2007年期间,新兴经济体的国际PCT专利申请增速要远远大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期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四个国家为:中国(40.33%)、韩国(23%)、日本(14.84%)和巴西(14.31%),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均为新兴经济体。2007年WIPO从发展中国家收到的专利申请中,人数最多的申请国家有,韩国

(7061个)和中国(5456个),其次为印度(686个),南非(390个),巴西(384个),墨西哥(173个),马来西亚(103个),埃及(41个),沙特阿拉伯(38个)和哥伦比亚(31个)。在成员总数中,发展中国家占78%,即138个国家中的108个,都已经签署了入会协议。造成发展中国家呈现这种两极分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和国际贸易方式的差异有较大的关系。

(二)技术领域分布

总体来说,近6年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PCT专利申请比重很大,主要有通信、信息技术、分析与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医学技术,制药、化妆品等领域。其中分析与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3.26%。生物技术20.75%,工业加工15.0%,航天技术与军事武器14.73%。根据国际专利分类法(IPC,the International)。2007年PCT专利申请的主要技术领域类别名称被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细分。在2007年申请的专利中,按比例从高到低排,所占比重较大的领域有,通信(10.5%),信息技术(10.1%)及药品(9.3%)。增长最快的技术领域有核工程(24.5%增长率),通讯(15.5%增长率)。同时,一些传统领域如精细有机化学、材料加工、纺织、造纸领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技术领域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当前以及未来的技术热点分布,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全球经济状况的一些特点,既能反映各国政策的倾向变化,也能对各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形成一定的启发。从2007年PCT国际申请来看,近年发展迅速的通信以及信息技术领域在专利申请上保持着稳定高速的增长,可以期待稳定的技术研发投入会支持通信和IT产业在未来几年仍然可以获得稳定的发展。世界能源供给紧张的问题以及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加,必然会促使替代传统能源的新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核工程技术在2007年已成为各技术领域中专利申请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此外,药品技术的发展也将是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领域。

(三)国际专利密度的比较分析

依据本文中的面板数据以及世界银行的相关指数,我们可以通过国际专利密度来衡量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国际通用的专利密度测算方式有两种。

1,以国际专利申请数与一国GDP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衡量。通过对主要国家2002年到2007年GDP年均增长率与国际专利申请平均增速的比较来检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关系。依据数据,可以发现具有代表性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与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59。仅从有限的数据统计来看,相关系数数值并不是很大,或者说GDP增长只是一个国家国际专利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根据所获得的2000到2006年期间连续7年专利申请数与GDP的比值显示,韩国和日本是最具创新性的国家。到2006年,韩国平均每10亿美元就有122件国际PCT专利申请,日本达到每1O亿美元87件的申请数量;其后是俄罗斯联邦(每10亿美元32件)、新西兰(每10亿美元26件)和中国(每10亿美元24件),其国际专利申请率也很高。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的专利密度有了大幅的提升,从2000年的每1O亿美元9件提高到24件,提升幅度为167%。韩国也有小幅提升。而一些传统优势国家则出现了相对下降,例如,乌克兰由2000年的每10亿美元59件下降到22件,德国、芬兰、英国、瑞典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发达国家研发成本的上升有较大关系,而新兴经济体的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可能对其专利密度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从2005年绝对数值的比较来看,韩国和日本的单位GDP的国际专利申请密度是欧洲和北美洲工业化国家的5~8倍,而是中国的4~5倍。绝对数量第一的美国达到每10亿美元将近20件的水平。韩国、日本和中国的排名较高,可能与其经济外向程度有一定的联系。依据这样的分布状况,我们可以推断国际专利密度的大小除了与一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相关以外。还与其经济外向程度有关。

2,国际专利密度的另一种测算方式是PCT国际专利申请数与一国每百万人口的比值。通过这种测算方式得出的结果与前面的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相近性,但以此测算方式衡量的国别技术创新水平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位次上的差异。2006年数据显示,国际专利密度最高的前两个国家依然是日本(每百万人口2721件)和韩国(每百万人口2592件),且两者呈现一定的收敛性(2000年日本是3028件,韩国是1549件)。接下来是美国(每百万人口742件),德国(每百万人口522件)和芬兰(每百万人口346件)。中国则下降到22位,每百万人口93.2件,但与2000年的20件相比,中国的国际专利密度提升了236%。此外,国际专利密度增幅较大的有韩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下降幅度较大的国家有以色列、芬兰、英国、瑞典等国家,尤其是以色列,从2000年的每百万人口254件下降到37件。但总体而言,相对第一种测算方式,依据该测算方式衡量的指标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从绝对值的比较来看,日本、韩国的国际专利密度是美国的3~4倍,欧洲工业国家的10~15倍,是中国的26~28倍。可以推断,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均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外,教育水平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测算国际PCT专利密度的指标,日本和韩国都是国际专利密度最高的国家,其技术创新水平也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四)申请人分布

从2007年前50位申请人排行榜可以看出,来自发达国家的500强企业仍是PCT专利申请的主体。在前50位的申请人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只有5个,中国的华为技术申请数量最多,其他四家均来自韩国。这表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专利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与双方在跨国企业数量上的悬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育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

在2007年PCT热门会员的名单上,可以看到一些排名上的变化。日本松下成为第1位(全年2100个申请),超越荷兰的飞利浦公司(2041个申请)。德国的西门子(1644个)位列第三。中国的华为技术上升了9个位置,成为第四大申请人,全年有1365个申请。紧接着有,德国Bosch(1146个),丰田汽车(997个),美国Qualcomm(974个),微软名列第八(845个),摩托罗拉(824个)和诺基亚(822个)。在前20名的公司中,有6个来自美国,6个来自日本和3个来自德国。这三个国家的GDP总量也是美国第一,日

本紧随其后,德国第三。可以看出前20名的申请人数量与这三个国家的GDP总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从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电子电气是前50位申请人国际专利申请最重要的技术领域大类,其中,通信、信息技术又是该大类中的热点细分领域。通信、电子信息是近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全球的热点产业,这也反映出产业的发达程度能够推动企业提升专利技术水平。

二、PcT国际专利申请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角度看,自索罗(solow,1956)以来,技术创新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围绕国家创新能力研究,学术界形成了“供给推动”(supply push)和“需求拉动”(demand pull)这两个基本假说,前者认为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包括科学知识的发现、技术机会、研究实验室的效率、投资的机会成本等(Dosi,1988),后者认为市场需求和盈利驱动刺激了研发投入、专利申请(Romer,1990)。基于两大假说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对一国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Daniele Archibugi andAlberto Coco,2005)。

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大增强,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是一个强有力的作证,且《专利合作条约》已成为中国创新主体获取国外专利保护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中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快速的提升。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和日本特许厅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向美国、欧洲和日本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大幅增长,且在美、欧、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增长幅度均高于各国专利申请量的增幅。这些向外申请的发明专利约有三分之二通过PCT提交,2007年申请量达5,400多件,比2006年增长了38.1%,超过荷兰,成为第七大专利原属国,年均增长率高达40.33%。

进一步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通过贸易渠道和跨境直接投资,已经从国际分工中获得了很大的“静态惠益”与“动态惠益”。静态惠益是基于现有生产能力可迅速实现的收益;动态惠益是与更大的全球市场相连接。一个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会显著提高,技术与制度创新的步伐会明显加快(sen,1998;Allow,1962;范黎波,2008)。其中“动态惠益”有进一步放大趋势。从PCT专利申请的结构看,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已占到中国PCT专利申请总量的五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中国PCT专利申请的主力军。中国通信产业颠覆了以往‘中国制造’的模式,在3G、NGN、IPTV等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技术商业化方面,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欧美厂商,在某些领域。还率先开辟了向国外企业进行专利授权许可的先河。华为技术从2006年第13位在2007年则以1365件跃居第四位,创下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历史新高。中兴通讯也从92位升至52位。对于中国来说,寻求国际化发展的龙头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国有高科技企业是国际专利申请的主要力量。基于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结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当然,基于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的“技术缺口”尚没有根本性逆转。目前,中国的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已经远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与位居前两位的美国、德国的差距也不大,但是,PCT专利申请则远远落后于上述三国。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为例,据海关统计,2007年,欧盟各国向我国的出口额达到1,110亿美元,同期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2.4万件,每出口1亿美元的发明专利申请为22.1件:而中国向欧盟的出口额达到2,452亿美元,每出口l亿美元的发明专利申请却不到0.5件。正如引言所说,这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有很大的相关性:即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已经达到中国总出口2/3。事实也表明,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核心竞争力仍然有待提高。

三、政策建议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和强化已经成为必然,竞争力的主要原素之一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而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知识产权优势,这不仅要求企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更需要企业从战略、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强化专利理念,在企业的各个层级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同时,中国企业要勇于走向海外和全球市场,主动迎接更大范围和更高难度的挑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提升研发创新实力,并寻求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可喜的是,像华为、中兴这些企业正在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越来越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并加强对外合作,以期在专利上获取利益。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企业是创新力量的主体,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创新实力的增强。政府的积极影响可以体现在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上,从而,政府的支持工作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创新人才来源的培育、创新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最终逐步形成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事实上,华为在PCT国际专利申请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除华为自身的专利战略外。离不开深圳市的政策支持和引导。2007年深圳的国内专利申请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5808件,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二;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为19198件,连续两年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2007年深圳市共资助发明专利申请12,862件,发放资助金额5534.5万元。2008年深圳市对专利工作的资助补贴预算将达到1.1亿元。

企业自身寻求创新的意识提升,政府政策支持的有效实施,必然会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从而有利于和谐创新环境的实现。在政府寻求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背景下,这样一个和谐的创新环境,将是中国的经济在取得30年发展成就之时,同时也是资源环境压力剧增之时,进一步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途径。

作者:范黎波 吴易明

第2篇:从博世专利申请看液压制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

摘 要:本文以博世公司在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的专利文献为基础,对其在国内外的总体专利申请情况和申请态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博世在防抱死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和全电路控制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重要专利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对博世在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发展的分析研究,得到了该领域总体的技术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和相关专利布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博世;液压制动控制;防抱死系统;电控;自动驾驶

德国BOSCH(博世)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一直不断致力于提供更安全、更有利于提高驾乘舒适性的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1936年,博世获得了电液气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专利权,促进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93年,博世与斯堪尼公司联合首次在牵引车及挂车上安装了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1995年,博世成为首家对电子稳定程序(ESP)进行量产的供应商,避免了最高80%侧滑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博世在再生制动和自动停车制动领域不断进步,继续引领汽车制动领域的技术发展。

1 简介

液压制动是以人力为能源,以液体作为传动介质的一种制动形式,主要由制动踏板、制动主缸、制动轮缸和油管等组成。液压制动装置利用液压油,将驾驶员的力通过制动踏板转换为液压力,再通过管路传至车轮制动器,车轮制动器再将液压力转变为制动蹄张开的机械推力,使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产生摩擦,从而阻止车轮转动的力矩。

近年来,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控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扩大控制范围、增加控制功能;另一方面是采用优化控制理论,实施伺服控制和高精度控制。因而,现代汽车液压制动控制系统正朝着电子制动控制的方向发展,电子制动控制系统将与其他汽车电子系统,如汽车电子悬架系统、汽车主动式方向摆动稳定系统、电子导航系统等融合在一起成为综合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各种控制单元集中在一个ECU中,实现车辆控制的智能化。本文将从博世的专利申请的角度分析液压制动控制系统的技術发展。

2 专利申请分析

截至2016年,博世在汽车的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在全球的申请总量是782项。其全球申请态势见下图。

全球申请态势图

3 技术路线分析

1936年,博世获得了电气控制ABS的专利权,基于机械式车轮的防抱死设计,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液压电磁阀组成。

1977年,博世研制出“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通过数字速度信号和周期信号监测制动压力的变化,保证在制动过程中,在预定时间间隔内制动压力的稳定。

1991年,博世提出了“提高制动系统稳定性和可操控性的方法”,博世提出可提高制动系统稳定性和可操控性的方法,进而演进为ESP的广泛使用。

2008年,博世提出了“带有电子控制单元的制动控制装置”,该专利对带有ECU的制动控制单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用于在轮缸压力的非释放状态下,经过预设时间时完成液压单元的操作,将非释放状态的轮缸压力设定为固定值。

2015年,博世提出了“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及防抱死制动系统”,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制动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ECU及制动控制方法,其制动可靠,能够避免轮锁定和滑移,而不使用相对昂贵和复杂的基于液压的防抱死制动系统。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博世在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的专利申请的态势分析,得到博世在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起申请量稳定增长,并在193年开始出现了另一次技术的明显发展,这个时间点和博世的相关产品的问世时间上是相吻合的。

液压制动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已渐趋成熟,国内申请人可以在学习博世已授权的液压制动控制系统领域的专利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具有创造性的改进。同时,国家在大力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因而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将继续朝着全电动控制的方向发展。希望国内的申请人能够认识到未来制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方向,加强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中站在创新的前沿。

参考文献:

[1]周应军.博世公司汽车电子技术简介(二)[J].汽车与配件,2002(3).

[2]余卓平,韩伟,徐松云,熊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力控制发展现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7,7:53(14).

[3]于富丽.博世集团专利计量分析[D].沈阳:大连理工大学,2013.

[4]杨铁军.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35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作者:马天舒 曹赛赛 吴桐 李琳青

第3篇:专利申请流程与高校专利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对专利的申请前后进行了整理,主要应对策略,结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给出专利电子申请、专利检索、专利著录项目变更、答复期限、发明优先审查、复审、专利转让等方面流程事务处理的建议。

关键词:专利申请;流程事务;电子申请;专利转化

一、高校专利管理现状

高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我国原始性创新的主要力量,并且高校专利数量巨大。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下,高校也越发地重视知识产权。本文针对高校专利的管理现状进行整理的分析和讨论,突出高校专利的使用和维护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专利的使用转化率非常低,专利申请前未对专利未来转化做规划,为高校切实做到专利产业化,走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正稳步增加,尤其是发明专利的占比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依据《2015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可知,国内高校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15年全年达到14.9万件,将近占总量的两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当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逐步增强,专利的申请数量逐年增多,并且对待专利的热情高涨。而且伴随国家保护和鼓励政策的推行,国家层面及高校的综合创新能力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其专利结构和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始大力支持推进“产学研”模式,很多高校开始建立校企联合研究。

二、专利流程简介与申请专利流程

(一)专利的申请类型

专利申请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比实用新型保护的主体比较多,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结构,但是发明专利可以保护结构还有方法等。外观设计也可以保护产品的形狀,和实用新型的区别在于,实用新型保护的是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的技术功能角度考虑的;但外观设计是设计方案,外观设计所涉及的形状是从所申报的设计方案美感的角度。

我国高校专利申请类型主要为发明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比较少,具体来说,申请发明专利的技术主题通常应当是方法或者产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主题必须是产品。

(二)专利的申请流程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审查流程不同:发明专利需要实质审查后才能授权,而实用新型仅需要初步审查后可获得授权。发明大概两年授权,而实用新型大概一年授权,这也会让人们认为,发明授权慢,授权率低,但发明审查严格、保护力度强,价值相对较高。不过,近半年开始实用新型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很多实用新型专利也会驳回,相信实用新型专利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1.发明专利申请一般审批流程

(1)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校有一套自己管理专利的系统,系统不仅可以提交专利,也可对申请过的专利进行状态查询和通知书以及证书的下载,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师生申请专利和查询专利,教师只需要登录自己的办公系统进行申请,按提示填好专利的信息和材料,信息包括发明人的信息、所有发明人顺序以及联系人信息等,材料包括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如无图可不用提交说明书附图)。该校知识产权中心工作人员会在线上审核,审核通过后仅需教师确认方可,知识产权中心的代理人会修改提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该校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软件CPC提交文件,以CPC系统收到符合规定格式的电子文件的日期为递交日,提交1~3天会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号。

(2)初步审查。在完成受理、缴费后,将对专利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审查格式是否符合标准、信息是否填写准确、是否符合专利法的相关规定、是否缴足申请费、是否存在实质性缺陷。如果在初步审查过程有手续不全、信息填写错误、申请文件存在实质性缺陷,则会在初审中发出补正通知书,申请人需通答复补正通知书进行修改,申请人未答复则视为撤回申请,或者未能克服缺陷则驳回。

(3)公布。申请文件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一般选择“提前公开”,请求早日公布专利申请,选择了“提前公布”的发明专利通常自申请日起满6个月左右进行公布,可以将申请周期缩短将近1年的时间,这样可以缩短专利的审批周期。

(4)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对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实用性等实质性内容的审查。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3年内,国家专利局可以根据申请人所提出的请求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未提出实质审查的则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国家专利局必要时可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对于已经申请的实质审查,有的还可采用书面审查,即通过了解申请材料的陈述有关情况,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文件中有不符合授权规定的,审查员会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若申请人在规定答复期内通过答复克服了缺陷,则审查员会同时发出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与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若多次修改仍未克服上述缺陷,则审查员会发出驳回通知书,若申请人逾期未进行答复,则该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

(5)授权。申请人应该在收到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最新的公告发布通知,专利证书均已电子版的方式下发,如需纸质版可申请。申请人取得专利权后,需要定期缴纳专利的年费,若未缴费费用,则被视为放弃本专利的专利权。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审批流程

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初步审查以及授权,与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流程基本相同,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附图,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审批只需要初步审查,因此与发明专利申请相比,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流程较为简单,但是初审内容会更为详细。

(三)专利的其他相关问题

1.优先审查

由于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质审查过程,所以专利的申请到授权的时间非常的长,大概需要两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四五年才能授权,发明专利的优先审查,申请人应当在提出实质审查请求优先审查并且符合优先审查的申请标准,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校经过管理部门审查符合优先审查标准的,将材料统一提交到知识产权中心,并由知识产权中心统一提交。材料包括: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请求书一式两份,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信息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报告)一式两份,相关证明文件(对应请求书中优先审查理由1—6条准备)一式两份,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通知书复印件,实审缴费收据复印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介绍信和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

2.著录项目变更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著录项目变更主要为发明人变更(包括发明人增加,发明人书写错误、漏填或错填发明人、发明人顺序错误等)。以上变更都需要全体申请人及变更前的全体发明人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要清楚,另外,证明文件中的内容,如变更前发明人的名字,需认真核实,要与案件中记载的一致。

三、高校专利管理分析

(一)高校专利的现状

目前,依据我国专利的政策,大多高校将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作为评价职称、项目结题、成果申报、奖学金及毕业生落户的考核指标。高校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但是也出现了专利质量不高,申请专利不为转化,转化率低等情况,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

(1)实用性不强。大多学生和教师的专利都源于书本或实验室,只能满足学校的实验室成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实用性。

(2)对转化理解不足,意识不强。學校教师申请专利大部分只是为评定职称,不在乎专利是否可以转化,是否可以将专利转化给企业,对专利转化热情不高,学生大部分为了奖学金,申请论文之前申报专利,毕业学分要求而申报专利,却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或采取行动,转化意愿不大。

(3)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学校科研环境相对单纯,某些前沿性发明,往往是作为国家课题完成的,或者专利授权之后没有引导教师转化,专利脱离市场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学校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在企业和教师之间构成良好的沟通,学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知道学校有些什么,双方信息不通,导致转化难以成功。

(二)对于促进学校专利发展的总结

1.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学校应该把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加强专利知识的教育,培养专利意识,在专利申请前提高转化意识,重视专利管理工作:

(1)应在各个学院开展专利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教师转化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演讲和答疑的方式,给科研人员普及专利知识并对专利申请前作进一步的技术评定,使科研人员对专利价值得到认同,并在专利申请前提高转化思想。

(2)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如何提高专利的质量,是专利转化的关键。高校应正确评估专利的价值,应从专利申请前对专利进行评估,并对未评估通过的专利知道教师如何提高转化意识。

2.改革专利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专利时,建议不能只注重专利数量,还应该注重专利的质量,专利未来转化的方向将专利的质量作为最关键的评价指标。

四、结语

我国高校在专利技术的申请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提升专利技术,提高转化率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管理部门应提高专利转化思想,提升师生对专利质量的理解认识。

参考文献:

[1]林清源.浅谈专利申请中流程事务的应对策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14(12):114119.

[2]崔丽艳,甘文珍.如何撰写涉及GUI的发明专利申请[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8):104107.

[3]潘志娟,高凌峰,丁志文.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及优先审查简介[J].中国皮革,2019,48(04):1418.

作者简介:宫政(1992—),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院,本科;杜兴华(1982—),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院,副研究员。

作者:宫政 杜兴华

第4篇: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模板

该交底书适用于配方类和方法工艺类的发明,主要包括化工、食品、材料、医药等领域中的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公司或个人名称: 技术联系人: 电话或手机: E-mail:

※请申请人按要求提供以下资料,并在红色括号内填写,谢谢。

一、发明名称

(简单、清楚地反映发明保护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5个字)

1. 例如,产品类的发明:可以是“一种防脱发涤剂”,“一种……材料”,“一种治疗……的药物”等等。

2. 例如方法工艺类发明:可以是“一种防脱发洗剂……的方法”,“一种生产……的工艺”等等。

3.如果申请人要求同时保护产品和方法的,可以写成如:“一种……及其制备方法(或生产工艺)”等。

※( )

二、技术领域

(需要说明该技术方案所述的领域,最好是具体的技术领域)

以 “一种防脱发洗发剂”为例:本发明涉及一种洗发剂,具体涉及一种防脱发洗发剂。

※( )

三、背景技术

(主要介绍现有技术方案及其缺陷)

说明本发明是在什么基础上做出的,在构思本发明前,发明人参考了哪些文献即现有技术,写明文献名称、来源以及文献中记载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内容,

1

说明参考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存在哪些不足及原因(注意:这里参考文献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针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的),此处不在于文字的多少,关键在于说清楚现有技术中存在哪些问题即可,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在于有助于专利代理人找出发明申请的创新点)。

※( )

四、发明的目的及亮点

(根据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 )

五、技术方案(重点)

(这部分实际上就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专利申请的重点所在,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相呼应)

需注意以下几点:

在说明技术方案时,要清楚、完整、准确的加以描述,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说明书的基础上结合公知常识就能够实现为准。

在配方类的发明中,要写明配方中的各种组分的名称、合适的百分比含量范围(各种组分的百分比之和应该为100%)或者各组分的重量比值范围或者摩尔比值范围,有利于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在化合物的发明中,还需要给出化合物的通式,说明其中各个取代基的可能基团,给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如果涉及到制备方法或者工艺流程的发明,还需要给出具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的步骤(包括各步骤中所需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范围、酸碱度、时间,所需的设备仪器及其它具体要求)。

在需要检测产品性能时,需说明产品的性能通过哪些参数表示出来,这些参数是通过什么方法检测的(包括仪器的型号、仪器的参数的设置、操作步骤、所选择的行业标准等等),如果检测方法是本领域通用的,只需要说明方法名称,可以不用详细说明具体的操作过程。

2

产品类技术方案: 例1:

一种……,其是由A、B、C、D……组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分别: A a-b% B c-d% (注意: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中a+d+f+h+余量=100%, C e-f% b+c+e+g+余量=100% ) D g-h% …… 余量 例2:

一种……,其是由A、B、C、D……组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A :B :C :D = a : b-c : d-e : f-g (注意如果用比值范围表示时,各组分中必须有其中的一种组分的比值是一个具体的值,其余的几种组分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

例3 一种……化合物,其通式为XmYn,其中m的数值范围是……,n的数值范围是……,X为以下基团中的一种……,Y为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客户可以参照上述案例在括号中填写产品发明的技术方案( )

方法类技术方案:

例1,一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 (反应步骤中涉及压力、温度、时间及其他具体条件可以是一个

步骤B…… 具体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需要保护范围较大时最好是一 步骤C…… 范围值)

※客户可以参照上述案例在括号中填写产品发明的技术方案( )

3

六、技术效果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说明本发明所带来的实际效果)

1.配方类的产品效果:最好使用数据来描述具体的效果,尤其是在材料的发明中,最好能结合产品的性能参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选择参数时尽量采用本领域常用参数。

例如:“一种放脱发洗发剂”的发明

描述其效果可以通过治疗效果具体临床或实验数据来表示。 ※( )

2.方法工艺的效果:可以通过方法工艺本身来说明,例如相比现有技术,操作简单,反应条件要求较低等,也可以通过由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同现有工艺生产的产品比较说明。

※( )

七、实施例

(应在组分含量范围或者比值范围内举出一个至几个的配比例子) 如果上述的含量或比值范围较小,如a-b%或b-c是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值,需要至少给出两端值配方的两个实施例。

例:一种……,其是由A、B、C、D……组成,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A :B :C :D = a : b: d : f(或者a:c:e:g)。

如果上述的含量或比值范围较大,如a-b%或b-c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值,除了需要给出两端值的配方实施例,还需要给出中间值的配方实施例。

在与现有技术作比较时,最好还能给出对比实施例,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各种性能参数,(有对比最能说明本方案的效果)。

例:比较实施例:“一种防脱发洗发剂”

将现有的防脱发洗发剂与本发明防脱发洗发剂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防脱发、黑发等性能参数,给出测试数据,就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

※( )

4

注意:

针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否还有别的替代方案同样能完成发明目的

1、如果有,请尽量写明,内容的提供可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绕过本技术去实现同样的发明目的。

2、“替代方案”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技术方案的替代。

5

第5篇: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1、

发明(或实用新型—以下同)的名称

简单而明了地反映该发明的技术内容,该名称一经确定,各项文件及以后的文件均要一致(名称一般限定在15个字左右)。

2、

所属技术领域

为便于分类、检查及其他专利活动的进行,要简要说明所属技术领域,如:本发明属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涉及材料的热处理方法等。

3、

现有技术

对最近的同类现有技术状况,要有针对性比较说明,具体内容包括:构造、各部件间的关系或条件、工艺过程等,切忌主观臆断,必要时进行文献检索,以文献检索为依据。

4、发明的目的

实事求是地指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即不足之处),提出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从中归纳出本发明的目的。

5、

发明的内容(与权利要求书相呼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取的技术手段(或者叫技术构思,不仅仅指某一结构或具体方法),要清楚、完整、准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发明的关键所在,要尽可能描写清楚,以使本领域内的普通人员也能实施为准,并且在描述每项技术手段时,相应地说明其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

6、

发明的效果

与发明的目的、手段相对应,将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效果(最好有具体数据),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加以描述。

7、

附图及附图的简要说明

发明人要提供描述本发明的必要的附图,该附图应该清楚地体现发明点所在,为此可采用多种绘图方式,并将主要部件统一编号(即多幅附图中每个部件的编号应前后一致)。必要时也要提供有关现有技术附图。一般附图中不要出现文字,电路框图中可以出现文字。

8、

实施实例

列举实施上述发明内容的实例,可增加该发明的可实施性。实施实例的描述要包括:构成、作用效果。必要时可列举多个实施实例。

附:专利申请技术交底说明(电学部分)

一、说明:

电学类专利分为方法与产品两类,方法类包括生产工艺、控制方法等;产品都含有电路结构。

二、专利技术交底书的内容: 1.现有技术概况。发明人所知的与本发明创造最接近或相关的现有技术状况做出说明,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反映现有技术的文献,如科技论文、专利说明书、专著等。

2.发明创造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或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解决上述问题或不足的技术方案具体是什么,可以是具体的产品或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技术构思。这部分内容是交底书的重点,力求清楚、完整;产生的技术效果,即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例如提高处理效率、提高可靠性等,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并能重复该技术方案。

(1)对整个设计的构思的描述、原理框图。

(2)基于上述基本构思的一个或多个具体电路图。 (3)元器件、部件在整个电路产品中的功能。 (4)电路图中信号的传递过程。

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交底资料:一般而言,并不需要提供源代码,但是需要提供程序流程图,以及相应的说明文字。通常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是以方法的形式保护,所以,最好按照方法的要求来完成交底资料,也就是说,可以以“步骤”或“流程”的角度划分程序。

有附图的应对照附图进行描述。

3.图及附图说明。发明创造技术方案需要附图描述的,发明人应提供附图,该附图应能清楚地体现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可以是

(1)信号流程图 (2)方框图 (3)结构图 (4)电路原理图等。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说明(机械部分)

一、说明:

机械部分专利技术交底书包括机械产品、机械制造工艺和日常用品,发明人为使代理人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发明,将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清楚、完整说明的技术文件。代理人将以该文件为依据,撰写出专利申请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承担对交底文件的保密义务。

二、专利技术交底书的内容:

1、写明发明的名称,是产品,如“燃烧器”;是方法,如“加工轴的磨削方法”。

2、简明扼要地指出与发明最接近的现有产品或方法存在的技术上的问题、缺陷或不足,并借助附图加以说明。有文献检索资料,提供其复印件。对现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的缺陷进行说明,对现有方法的动作、步骤等缺陷进行说明。

3、结合带标号的产品图纸说明下面内容: (1)构成产品所必需的零部件;

(2)这些零部件之间相互配置的关系; (3)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形式;

(4)其它构成产品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参数、材料等。

4、方法发明说明实现发明所必需的一些动作或步骤。说明采用的方式、工具、设备、材料、参数等。

5、附图为产品的结构图或工艺流程框图,不应有辅助线,如中心线、尺寸线等,最好提供计算机制作的CAD图。

6、发明人对能考虑到的,可用其他方式替代的产品形状、构造、方法的动作或者步骤等加以说明,以争取得到最佳的专利保护。

第6篇: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1、 发明(实用新型)名称:

……(简单明了地反映该发明的技术内容)

2、 现有技术的缺点: ……(改进之前的不足)

3、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4、 发明效果:

……(能够实现的功能或者优点)

5、 附图及其简要说明: ……(可以举些实施例子) 详见样本。

样本:

一种新型真空转子泵

背景技术

在食品灌装行业中,尤其是火腿肠生产行业,灌装机应用广泛。常见的灌装机有叶片灌装机、活塞式灌装机、齿轮灌装机和转子泵,其中,由于转子泵具有拆装简单,维护、清洗方便,易损件少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由于转子泵的泵腔内真空度较低,也不能外接抽真空装置,用于对粘稠度大、流动性较差的物料进行灌装时,经常不能正常灌装,导致灌装时流畅性较差,耽误工时,灌装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外接抽真空装置的新型真空转子泵,泵腔内能达到较高的真空度,物料的灌装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子泵主体,所述的转子泵主体包括壳体、上泵盖、设置在壳体型腔内的左转子和右转子,所述的壳体内还设置有可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真空腔,所述的真空腔与所述的型腔连通,与所述真空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型腔相连通,所述的左转子左侧设置有左下料槽,所述左下料槽与所述型腔相连通,所述的右转子右侧设置有右下料槽,所述右下料槽与所述型腔相连通;所述的上泵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左下料槽和所述右下料槽相通的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壳体内设置有可与外部真空泵连通的真空腔,通过外接抽真空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壳体内部的真空度,使处于真空腔位置的转子凹槽迅速达到一定的真空度,这样继续转动至下料槽位置时,由于真空度较高,物料很容易的通过进入下料槽,提高了转子泵的灌装能力,尤其对于粘稠度较高、流动性不好的物料,其优势和效果更佳明显。

在左转子左侧设置左下料槽,右转子右侧设置右下料槽,其位置与真空腔、出料口均不发生冲突,在保证正常进料的情况下,兼容了真空腔。 附图说明

附图1 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加料漏斗的出口与上泵盖7 的左进料口7-1 和右进料口7-2 相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左转子2-1 和右转子2-2 单独且同步转动,通过真空抽气口6 外接真空泵,使真空腔4 内迅速达到较大的真空度,处于真空腔4 位置的转子的凹槽也达到同样的真空度,然后继续旋转到左、右下料槽的位置时,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加料漏斗的物料通过进料口和下料槽填入到转子的凹槽内部,由于两个转子相互啮合,当填满物料的转子凹槽转动至出料口5 的位置时,在另一个转子轮齿的挤压下,物料被挤出,由出料口5 排出,这样就完成了物料的输送和灌装。

图1

第7篇: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

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尊敬的申请人、委托人,首先感谢您对本公司的信任。在本公司代理过程中您应向本公司提供发明创造的技术材料,也就是技术交底书,代理人将以此为依据,撰写正式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等各项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为此,请您对下述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然后按以下内容提交技术交底书。

1、

发明(或实用新型–以下同)的名称

简单而明了地反映该发明的技术内容。

2、

技术领域

为便于分类、检查及其他专利活动的进行,要简要说明所属技术领域,如:本发明属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涉及材料的热处理方法等。

3、

背景技术

对最近的同类现有技术状况,要有针对性比较说明,具体内容包括:构造、各部件间的关系或条件、工艺过程等,切忌主观臆断,必要时进行文献检索,以文献检索为依据。

4、发明的目的

实事求是地指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既不足之处),提出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从中归纳出本发明的目的。

5、

发明的内容(与权利要求书相呼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取的技术手段(或者叫技术构思,不仅仅指某一结构或具体方法),要清楚、完整、准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发明的关键所在,要尽可能描写清楚,以使本领域内的普通人员也能实施为准,并且在描述每项技术手段时,相应地说明其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

6、

发明的效果

与发明的目的、手段相对应,将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效果(最好有具体数据),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加以描述。

7、

附图及附图的简要说明

发明人要提供描述本发明的必要的附图,该附图应该清楚地体现发明点所在,为此可采用多种绘图方式,并将主要部件统一编号(即多幅附图中每个部件的编号应前后一致)。必要时也要提供有关现有技术附图。一般附图中不要出现文字,电路框图中可以出现文字。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

8、

实施实例

列举实施上述发明内容的实例,可增加该发明的可实施性。实施实例的描述要包括:构成、作用效果。必要时可列举多个实施实例。

附:专利申请技术交底说明(电学部分)

一、说明:

电学类专利分为方法与产品两类,方法类包括生产工艺、控制方法等;产品都含有电路结构。

二、专利技术交底书的内容:

1.现有技术概况。发明人所知的与本发明创造最接近或相关的现有技术状况做出说明,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反映现有技术的文献,如科技论文、专利说明书、专著等。

2.发明创造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或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即解决上述问题或不足的技术方案具体是什么,可以是具体的产品或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技术构思。这部分内容是交底书的重点,力求清楚、完整;产生的技术效果,即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例如提高处理效率、提高可靠性等,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并能重复该技术方案。

(1)对整个设计的构思的描述、原理框图。

(2)基于上述基本构思的一个或多个具体电路图。 (3)元器件、部件在整个电路产品中的功能。 (4)电路图中信号的传递过程。

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交底资料:一般而言,并不需要提供源代码,但是需要提供程序流程图,以及相应的说明文字。通常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是以方法的形式保护,所以,最好按照方法的要求来完成交底资料,也就是说,可以以“步骤”或“流程”的角度划分程序。

有附图的应对照附图进行描述。

3.图及附图说明。发明创造技术方案需要附图描述的,发明人应提供附图,该附图应能清楚地体现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可以是

(1)信号流程图 (2)方框图 (3)结构图 (4)电路原理图等。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说明(机械部分)

一、说明:

机械部分专利技术交底书包括机械产品、机械制造工艺和日常用品,发明人为使代理人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发明,将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清楚、完整说明的技术文件。代理人将以该文件为依据,撰写出专利申请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承担对交底文件的保密义务。

二、专利技术交底书的内容:

1、写明发明的名称,是产品,如“燃烧器”;是方法,如“加工轴的磨削方法”。

2、简明扼要地指出与发明最接近的现有产品或方法存在的技术上的问题、缺陷或不足,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

并借助附图加以说明。有文献检索资料,提供其复印件。对现有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的缺陷进行说明,对现有方法的动作、步骤等缺陷进行说明。

3、结合带标号的产品图纸说明下面内容: (1)构成产品所必需的零部件;

(2)这些零部件之间相互配置的关系; (3)这些零部件之间的联系形式;

(4)其它构成产品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等必要条件。

4、方法发明说明实现发明所必需的一些动作或步骤。说明采用的方式、工具、设备、材料、参数等。

5、附图为产品的结构图或工艺流程框图,不应有辅助线,如中心线、尺寸线等,最好提供计算机制作的CAD图。

6、发明人对能考虑到的,可用其他方式替代的产品形状、构造、方法的动作或者步骤等加以说明,以争取得到最佳的专利保护。

第8篇: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版本-软件案例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

(例:车辆诊断仪的标定软件配置管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背景技术

(说明与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或产品,描述现有技术或产品的主要结构及原理,并指出该现有技术或产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提供现有技术的附图)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的功能复杂性日益提高,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法规要求日益严格,舒适、灵活、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千差万别,市场竞争全球化,使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大量的电子控制器在汽车中广泛使用,导致车辆的诊断仪开发面临巨大挑战。

汽车在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市场要求、法规要求、车型配置要求等对控制器进行整车标定。例如发动机控制器、空调控制器、车身防盗控制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DSC)控制器、刹车防抱死系统(ABS) 控制器、仪表控制单元等。

汽车进入市场后,针对法规的要求的变化,发现的问题和市场中客户的反馈,对各控制器进行重新配置和标定。在售后的维修保养中,同种车型的控制系统,会有不同的零件配置,需要不同的标定软件进行刷新。

在车辆诊断和标定软件刷新过程中通常使用诊断仪,当需要更新车辆控制器标定软件时,通过诊断仪的通讯接口与车辆诊断接口连接,例如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J1962标准接口,将新的标定软件刷新到车辆的相应控制器中。由于车辆功能日益复杂、车型众多、控制器日益增多,传统的标定软件刷新方法不但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下。

具体的技术方案描述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请结合附图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说明本专利的原理、工艺过程等,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人能够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理解/实现本

1

发明。同时提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车辆诊断仪的标定软件配置管理系统,该系统与车辆诊断仪通信,所述系统包括配置数据库

11、及分别与所述配置数据库11连接的标定软件库

12、控制器格式文件

14、配置报告

15、标定加密软件包16。

所述配置数据库11用以维护各个车型的控制器信息13,该控制器信息13至少包括零件编号结构、车型的配置信息,所述零件编号结构包括总成号、硬件号、软件号、网络号、标定号;优选地,所述零件编号结构还包括零件的配置特征值、特殊配置的传感器、特殊配置的执行器、特殊配置的目标市场。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起止车辆识别号、EOBD、年份车型、日期、所配置的硬件信息。所述配置数据库11还用以维护零件编号结构的可用性、发布状态,同时维护零件软件与网络软件的兼容性。

所述控制器格式文件14用以对各控制器信息进行设定。所述配置报告15用于对车辆诊断仪所诊断的车辆控制器、及其标定软件是否需要更新进行判断。所述标定软件库12用以存储所述车辆诊断仪所需的应用软件、标定软件、网络软件。所述标定软件库12还设置所述配置数据库中零件编号结构与该标定加密软件包的链接。所述标定加密软件包16包含对控制器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标定软件、网络软件加密,把所述配置报告15分别发送给车辆诊断仪,更新车辆诊断仪。

车辆诊断仪接收配置报告

15、标定加密软件包16,读取车辆的控制器信息,根据所述配置数据库、配置报告进行判断、抽取合适的标定软件,对车辆进行刷新。配置报告为上述应用软件、标定软件、网络软件的配置说明。所述车辆诊断仪生成配置管理报告的同时,还从所述控制器标定软件库中提取需更新的软件,更新标定加密软件包,该标定加密软件包用于更新车辆诊断仪。

请参阅图2,以下结合图2介绍一种利用上述系统的标定软件配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任意车型或控制器更新;标定软件库更新标定软件。

2

步骤

1、提供一配置数据库,该配置数据库维护控制器零件信息和文件库,并将软件库加密打包,存入软件库。所述控制器零件信息至少包括零件编号结构,该编号结构包括总成号、硬件号、软件号、网络号。

步骤

2、打包软件库发送给维修站,更新诊断仪。

步骤

3、获取被诊断车辆控制器的硬件号,该硬件号对应该车型的控制器信息;同时获取车辆的特征键、车辆识别码,查询控制器配置报告,上述特征键包括控制器的所有特征。

步骤

4、根据被诊断车辆控制器的硬件号,查询控制器配置报告。 步骤

5、判断被诊断车辆软件版本是否需要更新;若需要,执行步骤6,否则转向步骤10。

步骤

6、从标定加密软件包中,提取需要更新的软件。 步骤

7、用步骤6中所提取的软件刷新被诊断车辆的控制器。 步骤

8、更新控制器特征键和零件信息。

步骤

9、生成被诊断车辆的控制器的数据库完整性报告。 步骤

10、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更新车辆诊断仪控制器的软件库来更新诊断仪控制器,能够进行统一高效地管理,提高了更新控制器配置的灵活性、完整性、严密性和诊断效率。适应了车辆发展的未来需求,可持续对复杂程度日益增长的车辆的控制器进行完整、快速地配置。

附图

最好附可以编辑的附图,不要有色彩、阴影,只要线条勾勒的示意图即可。

3

12控制器标定软件库软件库13控制器信息维护14控制器格式文件库文件配置管理数据库11控制器配置报告15软件加密包16

图1(本发明车辆诊断仪的标定软件配置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4

任意车型或控制器更新配置管理数据库维护控制器零件资料和文件库,并将软件库加密打包,存入软件库打包软件库发送给维修站,更新诊断仪读取车辆的特征键和控制器信息查询配置报告40123控制器软件版本是最新且完整吗?5否从软件库提取软件6刷新和配置控制器更新车辆的特征键和控制器信息数据完整性报告10978是结束

图2(标定软件刷新流程图)

5

第9篇: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结构产品部分)

技术交底书

一|、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

(直接填写具体的名称就可以,如造粒装置等)

二、背景技术

(客观介绍未改进前现有设备或装置存在的不足,如混合不均匀、效率低、周期长等技术缺陷,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产品结构、电路结构等)

三、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

(这是重点部分,可结合图纸逐项介绍技术改进的具体方法,如减少或增加了某某机构,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变化等技术内容)

四、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客观介绍采取了上述技术措施后,所带来的技术效果,这种技术效果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自然带来的)

五、附图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有附图,就是反映技术改进部分的图示说明,附图的多少是以能说明改进的所有部分为准,附图为示意图,制图的方法和普通机械制图相同,不需要标注尺寸,最好能提供ATUOCAD格式的图纸资料,以便于撰写时对图纸的快速处理,电路图需要针对性的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六,附加说明

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名单(可以是一人或多人,但必须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或研究机构):

排名第一的发明人国籍和身份证号码:

贵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号(单位申请时请注明):

上一篇:老板激励员工的发言稿下一篇:油库安全教育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