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计划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计划

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编制工作探索

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是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的基础环节。为编好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结合编制工作对公共服务的概念、事项分类、目录指标、编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服务的概念反映公共服务的特征和本质,是界定公共服务事项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梳理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的基本前提。目前,公共服务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各地对公共服务的理解不尽一致。就一些地方政府公布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来看,事项也千差万别,内容差异较大,有的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及行政管理的一些事项列入目录,有的仅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目录。客观上看,有些公共服务事项与其他事项不易区分,容易混淆。公共服务概念内涵不一致、外延不统一,给梳理公共服务事项、准确界定公共服务范围带来一定困难。

公共服务概念较多,下面列举三例以供探讨。

概念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较窄,主要是政府针对公民提供的服务。

概念二:百度百科中的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这一概念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纳入公共服务范围,比“十二五”规划中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有所扩大。

概念三:省职能办《关于印发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试点指导方案的通知》(鲁职能办函〔2016〕8号)对公共服务事项所给出的概念是:“以直接满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生存、生活与发展等某种具体需求为目的,由政府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以及与行政权力相关的中介服务项目。”这一概念将公共服务描述的比较明确,特征鲜明,对编制目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另外,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们认识公共服务提供了新视角。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整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罗伯特·B·登哈特等人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的7项主要内容:(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责任并不事单一的;(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事务。

借鉴上述概念和理论,从区分政府管理和服务两方面基本职能着眼,结合编制工作,在省编办确定的概念基础上,我们认为,公共服务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的使服务对象直接受益的服务项目。

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五个基本特征:一是最终提供主体是政府。无论是直接提供,还是委托其他组织提供,还是购买服务等其他方式,最终提供主体是政府;二是公共资源投入。公共服务就是公共权力、资金、政策、财物、人力等公共资源的使用和投入,没有公共资源投入则不属于公共服务;三是直接性。“使服务对象直接受益”是区分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征。公共服务直接针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三类,公共服务的直接性体现在直接针对服务对象,使直接的服务对象受益。与公共服务不同,公共管理使直接的行政相对人受限或利益受损,公共管理间接维护公共利益,间接为非行政相对人服务,公共服务为直接的服务对象服务。通过直接行政相对人是受益还是受损,来判断一个具体的行政行为是公共服务事项还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判定公共服务事项需要把握的一个核心特征。四是普惠性。公共服务满足辖区全体或特定人群的公共需求。满足特定人群的公共需求,是政府满足特定人群基本生产生活而有责任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五是非市场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为个人、组织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二、公共服务事项的分类

公共服务事项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对公共服务事项科学准确地分类,对于优化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结构、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公共服务事项分类标准和划分种类比较多。

分类一:百度百科依据三个标准进行分类:一是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公共服务分成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四大类;二是根据公共服务大的专业属性,将公共服务分成国防建设、国内与国际公共救助和灾害援助、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种类;三是根据公共服务的工程专业属性,将公共服务分为国防工程、公用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等种类。

分类二: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信息等,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根据讲话精神,公共服务可以分为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公共安全、文体休闲、公共安全等10类。

分类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将公共服务事项分为创新创业需求和日常生产生活2个领域、11个类型。在此基础上,省编办吸收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13〕35号)的有关内容,增加了公用事业类、公共安全类、环境保护类、其他类等4类,共15类。

借鉴上述分类方法,以省编办确定的15类为基础,采取以“内容属性为主、形式为辅”的分类方法,将公共服务事项分为15项,其中:创新创业需求领域包括政策支持类(产业发展类)、公共信息类、科技产权类共3项,日常生产生活12项,具体为劳动就业类、社会保障类、住房保障类、基础设施类、公用事业类、公共教育类、文化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公共安全类、环境保护类、扶贫开发类、其他类等。该分类标准将“就业技能培训类”与“劳动就业类”合并成“劳动就业类”,将“法律和信息咨询类”并入“公共信息类”,将“知识产权保护类”调整为“科技产权类”,增加“基础设施类”。这种分类内容涵盖更全面,类别更规范。

此外,还有依据公共服务满足需求层次的高低,将公共服务分为保障性公共服务和发展性公共服务;根据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分为依申请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政府主动提供的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目录中的项目设计

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也就是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反映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基本信息。设计目录表格中的项目既要反映公共服务事项的主要内容,又要避免内容过细、繁琐复杂。按照简明、实用的原则,目录表格中设计了11项指标,其中:基本指标4个,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别、实施依据及条款、实施主体;重要指标7个,包括服务对象、办理机构、共同实施部门、收费依据及标准、法定时限、承诺时限和服务类型。

(一)事项名称。公共服务事项既不可高度概括整合,也不可分解过细,按照“一件完整的事情确定一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原则,合理确定公共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名称要根据实施依据,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规范概括,准确反映公共服务事项的主要内容。

(二)事项类别。根据公共服务事项的内容和属性,将其归入15类中的一类。

(三)实施依据及条款。与权责清单中的“职权法定”不同,公共服务事项应本着“应列尽列”的原则,在目录中将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列出。公共服务事项实施依据最低为部门(单位)规范性文件。实施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按位阶由高到低依次列出。

(四)实施主体。设定依据确定的公共服务事项的管理主体,通常是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在乡镇指乡镇政府。

服务对象、办理机构等7个重要指标也制定了填写规范,统一据实填写。在服务类型项目中要标明事项是依申请提供还是政府主动提供。政府主动提供的服务事项,相对简单,只编写目录,不用编写服务指南、清理证明盖章材料。依申请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是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的重点,不仅要编写目录,还要编写服务指南、清理证明盖章材料,方便群众办事。

四、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编制方法

在目录编制过程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共服务事项找不准、找不全的问题。围绕解决“如何找准、找全公共服务事项”这一问题,探索出“掌握一个概念,把握三个特征;采取一个办法,实现三个结合”的方法,用“掌握一个概念,把握三个特征”的方法解决找准的问题,用“采取一个办法,实现三个结合”的方法解决找全的问题。

(一)掌握公共服务概念,把握三个突出特征,找准公共服务事项。牢牢把握公共服务概念中的“提供主体是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直接性”三个突出特征,将三个特征作为确定公共服务事项的共同要件,尤其是把握“直接性”这一根本特征,将公共服务事项与公共管理事项区分开来。

(二)采取一个办法,实现三个结合,找全公共服务。采取“一个办法、三个结合”的方法找全公共服务事项。“一个方法”即“统分结合、全面参与”的方法。我们要求一个部门的内设机构、所属单位全部参与提供基础信息,然后由业务骨干集中梳理、填表。“三个结合”即“法律法规、实际工作、有关资料”三方面紧密结合。从法律法规源头、从实际工作中、从网络规划资料中梳理、查找公共服务事项,将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互相印证,尽可能将公共服务事项收集齐全。

(三)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审核环节,提高编制质量。职能办、审改办要注重发挥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整体推进目录编制工作。在审核环节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事项名称概括是否准确、规范;二是归类是否恰当。对照分类标准,主要根据公共服务事项的性质,辅之公共服务事项的作用目的和提供服务的部门领域进行科学归类;三是实施依据及条款。实施依据是否齐全,条款内容是否准确。

关键词:公共服务 目录 编制研究

作者:梁春立

第2篇: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与服务工作创新

摘 要 本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 省级公共图书馆 总分馆 服务体系 读者服务

分类号 G252.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05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Zhu Zhiwei

省级公共图书馆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职能,它的定位应是一个以馆藏文献为支撑,依托现代技术,融合众多文化内容,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文化综合体,并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和服务举措的不断创新来实现服务工作的转变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放眼当前国际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总分馆制。

1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主要模式对比

1870年,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开放了世界上第一座分馆,此后总分馆制作为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波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推广开来。我国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末,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总分馆制、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等多种模式。各国、各地区政府和图书馆界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探索总结出各具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1 国内外的总分馆制模式

1.1.1 美国模式

总分馆制是构成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各县、郡和市的公共图书馆都在辖区内设立了许多分馆,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按照预算下拨所需经费,同时也接收各类公益捐款。总馆承担统一管理和协调职能,分馆实际上是总馆的一个分支或派出机构,总分馆之间组成高度统一、协调、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统一管理设备、人员、经费、文献、检索、流通、咨询等,实行通证通借通还服务。

1.1.2 日本模式

日本公共图书馆按照都、道、府、县立和市、区、町、村立两级来设置,相关经费由政府承担,并在各个社区建立起下一级地域馆或借阅点,确保市民步行20分钟能见到一个图书馆。为此,日本各地区建立起由“中央图书馆(总馆)”“地域图书馆(地域馆)”“图书停靠所(巡回借阅点)”和“汽车移动图书馆(串联补充)”等组成的总分馆制体系。同一服务体系的不同图书馆,设置主体和资金来源相同,采取集中调配、统一管理。

1.1.3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担任总馆,下辖3个区域图书馆和21个社区图书馆。总馆负责整个系统文献资源的采编配送、读者活动的策划和参考咨询服务,社区图书馆主要负责文献借阅服务。读者通证通借通还,全国各地的邮筒可作为还书箱。

1.1.4 上海城市中心图书馆模式

上海是由市馆担任总馆,各区(县)馆作为分馆而形成的服务体系。各分馆保持原有的行政、人事和财政关系不变,由上海市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平台、技术设备、规范标准和协调管理,各分馆与总馆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共同搭建一个全市范围的图书馆合作协调服务网络。读者凭“一卡通”在全网内的任意一个图书服务点,享受均值的通借通还服务。

1.1.5 杭州“中心馆——总分馆”工程

杭州市在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与公共财政投入方式的前提下,设计了“中心馆(杭州市馆)——总(区县/市)馆——分馆(乡镇、街道)——亚分馆(村、社区)”体系作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运行模式。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立起覆盖城乡、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高效节约、服务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读者可持统一借书证到服务网内任何一个图书馆或服务网点借还文献资源。

1.2 国内外总分馆模式对比总结

国外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建设主体,人财物统一调配管理,服务网点统一规划建设,业务活动统一策划组织。统一的管理机制是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国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各馆基本上都保持原有的行政关系,人事和财政都在各自原有的框架内,彼此之间通过协议,以总分馆制或区域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享文献资源,特别是牵头馆在文献资源、技术设备和协调管理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共享。由此可见,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财、物的隶属关系以及统一的管理机制,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总分馆制模式对于目前省级公共图书馆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2 未来几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坚持惠民服务导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各省域范围内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与其它层级、类型的图书馆拥有不同性质的使命和职能,理应秉持“以人为本”“公平均等”的服务理念,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全省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推进公共文化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均衡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公民。

2.2 实现单体图书馆服务向总分馆体系服务的转变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省域范围内最大单体的公共文献信息集散地,也是最大的文献信息研究所和咨询机构,只有坚持共建共享,实现省域内资源、服务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吸收采纳国外发达国家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优点和长处,结合中国各地分级财政的客观实际,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以省级馆为基础,构建全省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规范业务管理,融合各馆资源,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借,实现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提高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与本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合作,形成省域范围内完整的图书馆共建共享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多功能、多载体、多元化、网络化、公众化、全开放、全免费、全时段的公共文化共享服务空间。

2.3 积极推进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服务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开始向“互联网+图书馆”的数字时代快速转换,也推动了图书馆存在实体的逐步虚拟化。图书馆不再单单以实际馆藏为主要评估指标,其获取网络信息的权限和能力及特色数字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成果,将成为衡量馆藏含金量的重要参数,因此要逐步树立重视虚拟馆藏使用权,淡化实际馆藏拥有权的理念。图书馆在增加印刷型文献的同时,应大力加强数字类文献的开发与收藏,通过连接Internet、DIALOG等联机检索系统和OCLC书目服务机构以及网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向读者提供内容广泛、虚实结合的文献资源服务。在专业网站导航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网上资源的价值和分布,对网络信息整序、分类,使其有序化、系统化,并与实体馆藏文献相融合,共同构建一个覆盖面广、保障力强,适宜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馆藏结构,为读者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未来几年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

3.1 建立健全“一卡通”管理服务和自助服务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龙头,要充分借助“一卡通”服务来实现区域内的集中管理,借助统一的采购、编目、配送的文献保障模式,建立起包含通借通还、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服务等内容的读者服务保障体系。让读者无论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查询服务网络的文献资源,并通过实体传送或网络传递,便捷地得到所需资料和信息。各成员馆应广泛采用RFID技术和手机自助智能服务系统,不断加大自助借还服务、图书智能分拣、图书智动盘点、图书智能定位和安全防盗门禁等设备的投入,积极开设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区,实现阵地服务各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和全时化,有效地节约读者操作时间,方便读者检索查找,减轻工作人员压力,提高架位的准确度,加快图书的流通速度,真正实现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

3.2 藏用并举,构建分层分线相结合的藏书体系

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主要划分为两大类:①按文献收藏和使用的层次分为:保存本书库(闭架)、基藏书库(闭架)和流通书库(全开架);②按照藏书的利用率分为:一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60%左右)、二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30%左右)和三线书库(满足读者总借阅量的10%左右)。分层构建的缺点是重藏轻用,文献的使用价值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分线布局的不足是重用轻藏,削弱了省级公共馆在文献保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藏”与“用”是始终图书馆面临的一对矛盾。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和分线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藏用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其中,保存本书库相对独立,功能上偏重于典藏,承担起当地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职责。其余各类文献按照读者利用率高低和到馆年限,分为流通书库(全开架)和储备书库(开架与闭架相结合)两个层次,两者之间是一个动态、开放、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流动的整体,对读者实行“藏、借、阅、检、咨”一体化的服务,充分发挥馆藏各类文献资源的作用。

3.3 逐步完善流动图书点(站)建设

省馆应当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源、服务手段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实施面向全社会、跨行业间的流动图书点(站)的建设工作,重点考虑在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和城市边远地区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站),将省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省馆根据各流通服务点(站)的自身条件、人员组成和阅读倾向,针对性地组织书刊资源和数字资源,使用统一配置的管理系统和服务规则,按时汇总流通数据,定期进行效益考核。省馆对各流通服务点(站)的文献资源应定期更新调配,对管理人员要不断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要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和宣传讲座,提升各流通服务点(站)的活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省馆的服务延伸能力,扩大读者服务的覆盖面。

3.4 加强与实体书店联合,创新读者选书荐购模式

借鉴内蒙古图书馆实施的“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读者服务创新思路,各地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各自馆藏采选政策和读者需求,加强与实体书店的合作,再造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由读者、书店和图书馆共同参与,集“借、采、藏”为一体的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需求共享、渠道共享。打破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壁垒和通道障碍,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员”,实现读者参与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带动图书馆服务核心指标——目标人群覆盖率、持证率、到馆率、点击率的跨越式提升。给书店带来图书馆的读者,给图书馆带来书店的顾客,给读者创造选书的便利,为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条件,实现多方共赢。

3.5 利用新媒体技术,倡导泛在阅读

泛在阅读是指社会公民以终身学习为目的,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流行的传播媒体,随时随地开展阅读活动,获取有益信息的过程。高科技数字载体(如电子书、手机等)正在不断地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专家预测,到2030年,90%的人将持有E-book,阅读趋势的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和泛在化必将给出版业和图书馆界带来深刻地变革。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紧跟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趋势,有机地将传统图书馆的“实”与泛在图书馆的“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数字文献资源的采购量,增强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力度,简化读者利用的手续,为读者提供即时便捷、周到细致的阅读服务和信息服务,让实体图书馆成为市民获取泛在化阅读服务的首选窗口和通道。

3.6 打造“创客空间”,营造亲民、开放、互动的学习交流空间

积极打造符合地区实情、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图书馆这座知识之城里成为创造者,已成为当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所在。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当搭建以馆藏文献、数字技术、创新工具为支撑的复合型学习创造空间,不仅要有服务于产业、学习和研究的理念,还要提供用于创造的专用设计软件、制图设备、多媒体触屏、3D打印等设备平台以及沉浸式的数字技术互动空间,更要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展览、讲座、沙龙、竞赛等交流活动,激发创意灵感,引发思维变革,开启头脑风暴,形成专家、馆员、读者之间的多向交流,推动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知识服务”和“万众创造”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十三五”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各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馆,其服务功能定位就是要以“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为原则,重视载体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和办馆效益,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志和象征。

参考文献:

[ 1 ] 程琼,傅佳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伦理困境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15-19.

[ 2 ] 吴自勤.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J].学习论坛,2014(3):63-65.

[ 3 ] 马宁.抓管理 塑形象 内外兼修 努力提升南京图书馆新馆综合服务水平[J].新世纪图书馆,2007(1):3-4.

[ 4 ] 郭海明.“普遍平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74-77.

[ 5 ] 黄体杨.我国农村图书馆(室)界定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08(2):86-89.

[ 6 ] 方标军.南京图书馆战略定位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5):3-6.

[ 7 ] 梁亮,冯继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要素探讨:以“大杭州”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4):29-33.

朱志伟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16-03-20 编校:曹晓文)

作者:朱志伟

第3篇:政府购买公共保险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财政的一种开支类型,解决了以往政府既是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生产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公共领域和民生领域倾斜这一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方向的必然要求。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减缓财政压力,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能更有效提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能力,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推进和谐有效发展。

关键词:政府 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服务 保险

一、保险服务是政府购买服务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亟需政府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政府购买服务在西方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实践。目前,政府购买服务正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化的手段,是实现政府自身变革、有效回应民众需求的重要手段。其中,保险服务又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政府购买的保险服务主要有三类,一是保险业开展的大病保险、参与“新农合”和基本社会养老医疗经办服务,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是各类责任险。

政府购买保险的益处:随着我国洪水、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等传统社会风险频繁发生,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社会安全等现代社会风险迅速上升,政府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任务更加繁重,改善政府公共风险管理机制、创新政府风险保障服务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政府购买保险服务首先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由公共风险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政策的制定者、购买者和监督者。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引進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机制,以实现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其次,政府购买保险服务有利于节约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公司已有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减少政府在自办保险模式下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行政经费投入。政府购买保险还可以提高财政救灾资金使用效率,使得财政救助资金的投入效应得到明显放大。

最后,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还有利于发挥保险在国家公共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商业保险补偿在自然灾害损失中一般占30%-40%,而在我国仅为5%左右,90%以上的自然灾害损失由政府承担,不仅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而且不利于实现社会风险单位的减灾救灾激励目标。我国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起步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与之相呼应的服务管理机制亟待跟进,加之保险“新十条”的发布更是如虎添翼。

二、政府购买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买保险工作已经启航,但运行上出现的问题,无时不在影响和阻碍这一新生事物的推进。

1.保险意识方面。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一直是灾后救助,灾后拨款,现在要变成事先防灾,事前出资买保险,划不划算的疑问常在一些政府官员的大脑中折腾,产生消极买保险和不愿买保险的情绪。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转变多年的救灾习惯,是个急需引导的工作。我国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起步晚,保险宣传还不够,只有解决好政府官员思想上的疑惑,让保险理念、科学防灾深入人心,明晓事理,才能将政府买保险服务扎实开展起来。

2.要科学规划设计保险承保理赔方案。既要使政府买保险服务运用保险功能化解风险,被保险人受惠,又要使经营的保险公司整体能够轻微盈利,长期共存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周密细致的科学工作规划。目前,承保保险条款普遍仅从短期内考虑居多,缺乏综合长期考虑。经营保险公司要么大盈利要么严重亏损,政府和保险公司都不情愿,这就要求政府和保险公司人员专业化工作水平有待提高。设计出一个政府与保险公司双赢的承保理赔方案,才能经得起市场、时间的考验。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3.对民生工程保险政府要实行倾斜政策。政府购买保险服务以民生工程居多,保险公司经营利润空间很小,有的还有亏损,要长期下去,光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政府出台大的预算计划的时候,还应该给予经办“无利可图”的保险险种政策上的倾斜,减少经营民生工程保险项目的经营成本,如采取税收的减免政策,简化竞标成本等等。

4.要建立市场监督机制,规范政府购买保险的市场秩序。由于政府购买的保险服务 “块头大”,一直是各家保险公司竞争的“香饽饽”,一些地方的保险公司出现重承保、轻服务,重数量、轻优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信誉 。要建立准予和退出的竞争机制,要加强监管,严防恶性竞争。商业保险一般利润比较微薄,必须严格禁止低价竞争的手段和策略。支持通过优质的服务竞争来取得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消费者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完善公平、透明的政府购买保险市场,政府购买保险才能长此以往。

三、浙江省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的应用

浙江省财政紧急拨付第9号台风“灿鸿”救灾资金5000万元,吹响重建家园集结号。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全省10个市65个县(市、区)641个乡(镇、街)221.3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7.15亿元,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支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减少因灾损失,浙江省财政综合考虑经济损失、降雨量及风力、受灾人口及地方财力等因素,紧急拨付救灾补助资金5000万元,对受灾严重和较重的14个县(市、区)和舟山市本级给予补助。救灾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受灾情况和灾后恢复生产生活需要,统筹用于水利和交通工程应急修复、灾后生活救助、农林渔业灾后恢复生产等方面。

然而光光依靠财政拨款救灾不仅仅是杯水车薪,也大大加重的各级财政的负担,浙江省政府也通过购买保险服务等其他手段来尽量减少损失。

1.“灿鸿”肆虐农房倒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来理赔。浙江省已及时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应急预案,做好救灾、理赔等工作。对具有浙江农业户籍的农村居民自有的、用于生活居住的房屋为保险对象,按照保险合同约定,除地震外的所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农房倒塌,包括火灾、洪水、暴风雨等,对倒塌房屋损失予以赔偿的保险制度。全省划分为两大风险区域,一类风险区域为温州、台州、丽水等3个市,每户农户每年保费15元,其中省财政、县财政、农户分别负担4元、6元、5元;二类风险区域为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衢州、金华等8个市,每户农户每年保费10元,其中省财政、县财政、农户分别负担3元、4元、3元。农村低保户和没有实行集中供养的“五保”户自交保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今年1-6月,全省政策性农房保险参保农户998.68万元,保费1.17亿元,参保率97.06%。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为农民构筑一道“安居”屏障!

2.“灿鸿”把农田淹了怎么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来帮你。7月11日,第9号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沿海登陆。舟山市、宁波市、象山、新昌等地城区部分受淹;农作物受灾面积174.8千公顷,成灾面积83.9千公顷,死亡大牲畜5130头,水产损失18.9千公顷9.0万吨。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8.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36.2亿元。浙江省已及时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急预案和大灾理赔预案,组织落实大灾理赔队伍和后备力量,全力以赴做好灾前自救、灾后查勘定损理赔工作。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护农户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以保险人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制度。近年来,浙江省财政不断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目前,给予保费补贴的省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22个。浙江省已成为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

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农民朋友可以向人保财险公司“95518”24小时服务热线进行报案通知,也可以直接向遍布乡村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站或保险服务协保员报案,由协保员统一向保险公司报案。大面积灾害发生时,由于部分地区交通尚未恢复、灾情还在延续过程中,并且损失数量较多,保险公司将与地方政府协商做好理赔工作安排,农民朋友可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按照工作计划配合做好理赔查勘工作。

目前全省已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855个,三农保险服务点9809个,聘请各级三农保险协保员10664人,初步形成了服务面对面的格局。在理赔服务上,各地普遍建立了24小时报案受理制度,灾情发生后,镇村基层协保人员可帮助农户报案,协助做好灾情查勘等工作。定损理赔如有争议,可提交专家组裁定。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理赔方式,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于水稻受灾减产量对应起来进行定损。今年1.6月,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5.0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42.52亿元,参保农户323.74万户。

四、政府买保险可推进公共服务和谐发展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说“发生重大灾难性事故时,如果由政府一力承担所有赔偿问题,则可能会增加经济压力,利用保险就可以有所缓解。如2012年,全国约1.4万人因自然灾害丧生,经济损失1480亿美元,保险赔付超过770亿美元,占41%,”这就是保险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最好证明。

完善社會保险体系也是保险业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一个重要作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健康保险、鼓励引导企业家庭和个人养老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险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保险业将继续为社会的各个部分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承接更多社会风险。

政府对购买保险服务首先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好的政策支持措施和环境,出台鼓励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业务在财税政策上给以优惠支持,营造较为宽松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监管环境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大胆创新、踊跃参与。加大顶层沟通力度,整合各部委资源,有效推进部门协作。政策性农险、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健康与养老业保险等,涉及农业、财政、税务、民政、教育、安全生产、食品药监、消防、气象、灾害管理甚至各级立法等部门,建议国务院层面要形成可操作的工作联动机制,然后省、市、县层层落实。

其次要加大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在政府购买保险服务中的运用,做好商业保险公司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数据与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分析利用。

并且,要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参与经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完备的机构网点、稳健良好的经营状况、齐备的专业人才队伍、良好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商业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的行业优势,加强业务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尽力降低服务成本。此外,商业保险机构经办该类业务利润微薄,必须严格禁止价格竞争,可以考虑对先进入者给予一定的保护,使得商业保险机构承办此类保险服务具有可持续性。

五、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压力。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所有环节,缺乏竞争对手和竞争压力,造成公共服务低效率、高成本,公众需求得不到满足。通过向社会购买保险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和专业优势,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而政府不是万能的,仅靠政府不可能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细分市场上的各类专业公司和组织,可以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具有服务分工细致、贴近服务对象的特点。政府可以通过向他们购买保险服务,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服务内容,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精简机构人员,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而在政府包揽所有公共服务供给的条件下,要实现这些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方面可以将大量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从政府部门剥离出来,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宏观决策及管理工作,成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服务的购买者和监督者,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竞争和职能整合,推进原有事业单位的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

4.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公共服务时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政府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可以引导广大公众、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共服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要,可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促进社会组织公司的发展。

六、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的建议

李克强总理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必须“整体配合”。因此需要建立政府購买保险服务的联动机制,使保险真正成为灾害事故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安全高效的社会保障网络的重要支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是社会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因此,商业保险公司不能随意进入或退出,参与经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必须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完备的机构网点、稳健良好的经营状况、齐备的的专业人才队伍、良好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商业保险机构还需加强业务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并针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全过程管理,在保险方案设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不断改善,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以凸显商业保险机构在社会管理和风险救助方面的优势。

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里,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如果政府在一线,很容易成为各种矛盾焦点,保险通过机制补偿,可以给政府充当矛盾缓冲器。除了缓解风险,减轻经济负担以外,保险也能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国内已有省市尝试用保险参与城镇治安管理,协助有关部门解决社会治安领域的突出问题。

七、结语

截止2014年上半年,已有13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6个省260个统筹地区开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4.7亿,保障水平平均提高10-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政府购买保险服务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保险可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我们财政要把拨付救灾资金为主,逐步转化为购买保险服务为主,以减轻财政负担,杜绝受灾地区虚报损失,规避政策风险。同时,公民的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愿意通过现代保险服务业提高自身的应急和消费需求。目前,对于服务生产者和提供的公共服务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建议将内部监督机制作用与多元化的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健全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

参考文献:

[1][美] 大卫· N. 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章彤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最新版本.

[2]《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财政改革人点问题探索》,浙江省财政学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3]罗海平:政府购买服务保险如何接招 [N].金融时报.

[4]政府买保险可推进公共服务 [N].长江商报.

[5]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最新版.

作者:余卿

第4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为整合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市、镇关于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关工作要求,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法律服务需求,我村于2015年建立了***村公共法律服务站。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司法分局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村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谋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村党工委干部高度重视,特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由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积极谋划、开展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事项。

年初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了广东常正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古伟芳同志为我村提供法律服务。

二、增设了专门的法律咨询平台,在服务窗口设置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标识。每月由法律顾问坐班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在服务中,法律顾问带领志愿者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今年村法律顾问常驻法律咨询平台律师值班37天,接待法律咨询38起,参与法制宣传3场,开展法律讲座4次,参与纠纷调解1起,参与村规民约修订2次。

法律顾问每月在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值班,每季开展1次法治讲座,值班与开展讲座计划在村务公告栏上提前公布,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通过全体人员不懈努力,我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正逐步迈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服务工作也逐步向纵深推开。

三、以村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依托,主动出击

依托村法律顾问、村联络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走访辖区内的村民、新莞人,搜集各类人员的法律服务需求信息。今年还特地深入我村各企业单位,搜集企业老板、员工的法律服务需求,以便各部门更好的依法行政。这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动静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力回应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渴求。

村法律顾问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还利用群众在节假日有时间的机会,积极深入,在安全生产月组织环保办、安全办等部门一道深入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等。于此同时,还重点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学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宣传讲座,鼓励同学们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远离犯罪。

村法律顾问不仅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讲座,还创新服务方式,如利用亲身经办过的案件,生动形象的讲解了民间借贷、婚姻方面的法律问题,对“借条”、“担保”、“担保人”等常见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结合我村重新登记确权的当下,举办了租赁合同及土地承包法律讲座,在签订租赁合同、经营权流转、法律纠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虽然搭建完成,但实体化运作尚有不足之处。

(二)是在服务广度、深度、力度上尚有很大提高空间。

(三)是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与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联系不够密切,可供借鉴与分享的资源存在局限性,处于单兵作战境地。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岁月里,***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将继续以“体民情、汇民情、解民忧”为工作目标,秉承“倾听民意、惠及民生、方便群众、依法维权”的宗旨,努力建设一流环境、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的公共法律服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薄弱环节要下大力气,在服务的深度、广度上要攻坚克难,使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二是要积极向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靠拢,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始终以一片真诚之心为百姓提供持续稳定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营建全村人民守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氛围,为法治***做出贡献。

第5篇: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书记对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集成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项目、提供多种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有效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近日,司法部召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张军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作出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会议精神和《意见》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

1 服务资源,在盟市、旗县(市区)和苏木乡镇(街道)普遍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全区统

一、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电话热线平台和智能一体化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到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在盟市、旗县(市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苏木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有条件嘎查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将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

(一)名称场所

盟(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盟(市)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旗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旗县(市区)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

2 也可以独立设置。

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在嘎查村(居)一级,推进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依托嘎查村(局)法务工作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名称统一为“×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好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的作用。

(二)功能职责

实体平台建设在功能职责定位上采用“3+X”建设模式。“3”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在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X”为拓展职能,可由各地根据需要和条件引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服务。实体平台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均要注重将法治宣传融入为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平台运行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模式,鼓励在平台建设上突出自身优势业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进驻新的服务功能,并可依托实体平台推行流动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覆盖面。

3 1.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把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三台合

一、所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整合的高标准、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其功能职责包括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司法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职责,涵盖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的全部内容,还负责对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服务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考核。

2.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集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要突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功能,同时注重发挥县域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的作用。具体包括:

(1)接待现场来访,解答法律咨询;

(2)受理、审批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3)解答人民调解业务咨询,受理、指派、分流和协调处理人民调解案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4)提供专业调解服务,结合实际提供公证等法律服务,导引律师诉讼代理、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务;

(5)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

4 (6)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关业务咨询,导引相关服务;

(7)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负责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服务事项;

(8)做好辖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指导、考核工作; (9)接收对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的投诉、意见建议;

(10)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法律服务工作。

3.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在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指挥协调和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主要承担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等职能。具体包括:

(1)接待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服务;

(2)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初审;

(3)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救助帮扶途径等;

(4)积极为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法律顾问咨询;

(5)参与指导、考核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5 室工作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6)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法律服务工作。

4.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作为服务嘎查村民、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平台,其主要工作职责具体包括:

(1)为村民、居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2)接受村民、居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

(3)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4)参与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

(5)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它管理规定,为村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等村(居)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

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工作台账等方式,如实记录提供法律服务有关情况,每月提供不少于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同时,要建立微信工作群,加强与基层群众、嘎查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确保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随时提供法律咨询等

6 服务。微信工作群成员一般应当包括:法律顾问、嘎查村(居)两委成员、调委会成员以及部分党员和嘎查村(居)民代表等。根据法律服务需要,可吸收所在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入群。同时,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成员包括本旗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以及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部门负责同志。

(三)建设标准

实体平台选址一般应位于临街一层、交通便利、方便人员来往的地方,办公场所面积应与所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方式等相适应,统一场所标识、指引,标识、指引采用蒙汉双语,方便群众获得信息、寻求帮助。场所标识采用蓝底白字,蓝色颜色值为CMYK:C100M80Y0K30,白色颜色值为CMYK:C0M0Y0K0,汉文字体为方正大标宋,蒙文在汉文上方,尺寸以实际场所实际比例为准。盟市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为两行,第一行为“中国司法”,并在“中国”和“司法”间增加司法行政徽章。第二行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名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设计为半圆形在标识顶部,第二部分为司法行政徽章并被第一部分所围绕,第三部分为×司法局×司法所,设计在

7 标识底部。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般划分办公区、服务区和等候区等三个区域。

(1)办公区除设置必要的管理人员办公室外,还应配备独立的档案资料室,用于业务档案和工作台账资料的存放。

(2)服务区设开放式的服务大厅,设置半开放式接待柜台,柜台前应设置座椅。一般还应配备适量的接待室、个别谈话室、调解室等与窗口服务相配套的专门业务用房,便于开展深度法律服务;服务大厅应当安装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用于办事流程、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网点的宣传和导引。

(3)等候区放置法治宣传资料存取架,摆放常用法治宣传资料,配备书写台、意见箱、座椅、饮水机等设备。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开放式的服务厅,并设置相应接待窗口。服务区域应悬挂县域范围法律服务导引指示栏,有条件的地方,可配置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放置常用法治宣传资料,用于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服务导引。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设置法律服务公示栏和便民信箱,对外公布本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信息,包括姓名、职责、联系方式、驻点

8 时间等信息,同时公示法律服务目录、法律服务操作流程、法律服务政策规定、法律服务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

(四)人员配备

实体平台应根据区域内人口规模、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以及业务接待办理数量,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根据中心功能设置,按照岗位职能要求配备工作人员。一般应设置以下基本岗位:

(1)综合接待岗,负责指引寻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律师专业调解、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服务事项,解答相关咨询等。

(2)法律咨询岗,安排律师等专业人员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3)法律援助岗,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工作。

基本岗位可根据具体条件增加或整合。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一般由司法所所长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委派的干部兼任。成员在充分利用司法所现有人员力量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苏木乡镇(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各地结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司法所编制使用和人

9 员配备,增强司法所工作力量。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主任一名,一般由法务室主任兼任。在每个嘎查村(社区)设立一名法律顾问,由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法律服务以及熟悉农村牧区、社区工作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可以采取一名律师同时担任多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或多名律师共同担任一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方式进行科学配置。要在每个嘎查村(居)培养2-3名“法律明白人”,帮助法律顾问开展日常法律服务工作。

(五)建设步骤

1.2018年9月底前,通过独立设置或依托建设,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部挂牌成立,实现“三个到位”,即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基本服务项目进驻到位、工作服务人员上岗到位。

2.2018年底前,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依托嘎查村(居)法务室,进一步加快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所有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3.2020年9月底前,通过制定完善各业务服务规范体系,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高

10 效规范运行,实现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行业内机构的无缝衔接和人民法院、民政、信访、工会等行业外部门的紧密协作。

三、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

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已于2015年建成,下一步对照司法部的要求逐步进行完善。要开发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对外接口,逐步实现与“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政务热线、窗口服务和紧急类求助平台等之间的协作制度,建立相应衔接联动机制。

(一)平台名称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

(二)总体架构

1.层级体系。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以自治区(盟市)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原则,在自治区司法厅设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监督管理平台,12个盟市设立接听坐席,每个盟市设立3个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坐席,每个坐席配备2名值班律师,实行每日12小时工作制,早8:00至晚8:00,两班倒(除国家规定的节日外,假日、周六日不休息),每班保证有1名蒙汉语兼通律师。

2.构成方式。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

11 务功能,并与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服务投诉、在线问答等功能。在全区各地可用手机、固定电话免费拨打“12348”,按1键用普通话回答,按2键用蒙古语回答,减少繁琐的语音提示。

(三)主要功能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主要包括座席应用系统、管理统计系统和知识库等功能模块。

1.坐席应用。座席应用系统是辅助话务员处理电话咨询业务的应用支持系统,除有普通座席的咨询辅助功能外,还具有班长座席的管理、服务功能。座席应用系统支持来电显示、咨询记录工作单处理、信息查询、座席软电话、听取录音、互联网服务等功能。

2.工单管理。工单管理系统主要是为话务员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把问题报送给话务员,话务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分类管理。

3.录音管理。座席通话录音为对话务员服务质量考核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系统提供对所有话务员进行全程录音功能,录音文件按照时间进行存储管理,提供管理员根据时间范围、根据座席或者根据座席组别进行查询录音(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并可以在线播放。

4.统计分析。统计系统提供实时的呼叫监控与话务统计功能,同时能够提供业务统计数据,提供决策支持。

12 5.知识库。要满足公众法律咨询和需求,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知识库应用系统提供不同种类数据库的创建:政策资料库、问答资料库、服务指南库等,提供各类知识的快速查找、共享等功能。

(四)建设模式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实行“一个平台、两级应用”的设计方式,自治区司法厅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本辖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业务、律师值班的日常管理工作。

1.工作任务

(1)自治区司法厅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打造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保障“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信息技术稳定和畅通。

(2)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日常管理、监控、统计分析。

(3)各盟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建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协调指挥机制,安排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值班,完善跟踪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复或处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分流、转办的问题。

(4)各盟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值班管理,建立统计台

13 帐,做好舆情信息上报等工作。

2.质量管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工作管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质量监控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关于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随时可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四级应用”为总体构架,覆盖司法厅、盟市司法局、旗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监狱、戒毒单位及全区法律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群众随时可通过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实现线上实时服务。

1.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互联网+法律服务”普及应用,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建设内蒙古12348法网,并且与司法部、各省市区12348法网互联互通,形成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与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紧密融合的多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2.应急指挥实战化。充分利用内蒙古司法厅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统一的全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体系,广泛

14 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司法行政全局态势,科学精确决策,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预警预判、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3.监管联动智能化。以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立体防控建设为载体,建设数字化监所。全面建成覆盖全区的执法管理业务系统,实现对罪犯、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执法基本实现数字化,执行矫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从底线安全观到治本安全观的转变。

4.政务管理科学化。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一站式”政务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全员应用、全过程公开。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促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建设任务。结合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司法行政业务导向,构建“一张网、一平台、四级应用”的综合管理业务框架,以政务外网、政法网、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覆盖城乡、惠及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

(三)主要功能。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主要功能分为服务功能、监管功能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功能。

1.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

15 解、司法鉴定、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业务的在线咨询、查询、申请,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与案例查询、信用信息公开、智能机器人自助服务、服务质量评价等服务。

2.监管功能。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三大板块,建设基础数据库、法律服务资源库、案例库、业务数据库、共享交换数据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一个“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决策前移”的扁平化实战指挥系统,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打破了行政界线和信息壁垒,实现基层信息与上级指挥的快速反应、实时联动,使整体工作效能取得重要突破。

3.大数据智能分析研判功能。实现大数据的汇聚统计、多维度关联分析、研判甄别、共享交换,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同时,推行移动智能终端、PC端同步应用,集成司法所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职能于一个界面,数据采集可离线、也可在线,实现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四)建设内容。以现有各类应用系统为基础,以打通数据接口、集成应用界面、智能化拓展和完善业务功能为目标,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平台,推进各类系统的融合贯通,形成司

16 法行政“一站式”综合智能平台,并利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实现内外部数据的交换共享。

1.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区一体化的涵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审批、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信用查询、投诉及信访、案例库等服务,集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法网),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信息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公证、法律服务智能保障等业务模式,推进人工智能语音热线和社交网络法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开设“一带一路”专题栏目,建设国别法律信息数据库、法律服务数据库及案例库、跨境律师人才库等,提高“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能力。

2.应急指挥。应急指挥平台依托现有的超短波、短波应急指挥系统、JIS地图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监所监控视频系统等,建设以内蒙古司法厅信息指挥中心为龙头,各盟市司法局信息指挥中心、监狱管理局及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为重要节点,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贯通的三级指挥网络,建设纵横联动、平战结合、反应迅速、指挥顺畅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局性、可视化、扁平化指挥,提升监测预

17 警、快速响应、综合调度和精准处置能力。广泛运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创新人员定位及监管区内部无线专网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打造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立体式安防网络。

3.执法管理

(1)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执法管理平台体系,以监狱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执法管理为核心,汇集整合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面推动罪犯基本数据、内部管理数据、执法办案数据、技术防范数据四大类数据的集成应用,开展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监测、无线信号侦测干扰、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采集、数字集群通信、区域人员定位、智能机器人巡检等监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构建智慧监所物联网平台,通过联动、交互与预警技术为智能指挥调度、应急预案管理、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执法管理对象的全方位管控、执法管理业务的监督指导和分析研判。

(2)构建政法大数据办案体系。确保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收监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形成案件倒逼机制,使公检法司四家办案人员树立案件必须经得起庭审和法律检验的理念,其目的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是政法业务流转和数据交换平台。制定政法数据接口和业务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统一公检法司四家

18 的业务流转和数据结构标准、数据交换和安全标准。

4.政务管理。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政务平台体系,建设涵盖律师管理、公证管理、法律援助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管理、司法所管理、人民监督员管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法制督查、司法协助、党的建设、队伍建设、计财装备管理、信访管理、电子监察等应用系统的政务管理平台,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化,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政务监管能力,促进司法行政政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进安全移动办公,促进政务办公模式向云端化、移动化变革。

5.大数据应用。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司法行政系统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全区司法行政大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研究分析,深化大数据在司法行政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治理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司法大数据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利用水平。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内部数据资源和多媒体资源,融合外部相关数据资源,为各级司法行政业务系统应用提供共用基础数据。健全和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为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奠定基础,为开展司法行政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主动作为,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本级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纳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本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是组织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要成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细化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精心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既要统一谋划部署,又要分级组织实施。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在抓好盟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督促指导本盟市各级平台建设工作。旗县(市区)级实体平台由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建设。苏木乡镇(街道)实体平台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帮助下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建设。嘎查村(居)实体平台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协助嘎查村(居)委会建设。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支持,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录用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公益性法律服

20 务补偿机制,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

(三)注重协作配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由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总牵头,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治宣传处、司法鉴定管理局、司法考试处等相关处室(局)密切配合。牵头处室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具体平台建设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牵头单位要负责平台总体推进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进驻和实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互相衔接、互相贯通、互相融合、统一集成建设。

(四)严格督查考评。要加大督查力度,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中既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要以上促下,建立层层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平台建设。要建立实体平台建设综合评价机制,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方面制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和奖惩标准,促进提高实体平台服务水平。要建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在实行主要由服务对象评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运用评价结果的作用,促进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加强绩效考评,定期通报实体平台建设考评结果,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激励引导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运行。

21

(五)抓好信息宣传。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上报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总结交流先进典型和亮点。要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主要内容,扩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有法律服务需求首先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决,切实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作用。

22

第6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吕四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吕四分中心

为全面推进本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不断深入,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制订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工作要求,使农村居民逐步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计划

(一)积极对接十八大精神。 组织院站二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十八大关于卫生工作方面的相关政策,严格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标准,全面开展2017年的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创新、务实工作,把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实现均等化。

(二)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从切实解决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出发,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诊疗行为,从严控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合作医疗政策的阳光,减轻就医者的不必要负担:建立相关规定,并由财会人员负责进行每月汇总统计考核,对未按规定,造成政策不能有效落实,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从严处理,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参合者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贯彻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各项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十二个大类46项任务完成率95%;健康教育资料入户覆盖率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率100%;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报告和治疗工作,将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规范妇女儿童的二

个系统管理,管理率大于90%;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档率100%,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85%以上,5种慢病建档100%以上,落实规范管理率85%以上;卫生监测工作和信息报告率力争100%。

(三)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调整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服务站规范运作,方便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推行双向转诊,引导普通门诊下沉到社区,方便群众就医和健康咨询;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让其安心基层,服务基层。

(四)对接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各项工作不拖中心后腿。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工作网络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预防保健科牵头,根据今年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继续按工作项目、任务分解到相关科室和个人,做到责任落实、完成工作时限落实。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干。

(二)由预防保健科对15年的工作全面开展自我评估,做好填平补缺,资料汇总装订工作。同时按照今年的工作内容、标准要求、考核办法等进行认真对照,掌握成功之处,找出薄弱环节,分清难易程度,理清哪些是今年的重点、难点、弱点,商量对策,有重点地筹划、步署今年的整体工作。

(三)建立严格的考核考查制度 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工作要求以及难易程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科室、相关项目进行检查考核评估,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对因工作失职或工作不实导致的项目失分,将分别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四)重点做好:一是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考查制度,尤其是2016年存在有问题进行回顾的分析,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修订村级考核分配方案;三是做好协调,重点指导,确保各种台帐资料、数据来源的

真实性,上下一致性以及各村工作的平衡性。

(五)强化业务培训和检查指导,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紧紧围绕目标,积极创新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2017年01月10日

第7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2010年城隍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今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我镇的基本公共卫生状况,提升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根据桂卫妇社[2009]3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经我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9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做好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根据各村的情况,组织医务人员,分组深入到各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人口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到2010年6月,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5%以上。

2、健康教育。针对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3、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发现、 1

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5、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8、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1、健康教育:(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75%或以上。(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2、健康管理:(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10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3、基本医疗惠民服务:(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4、合作医疗便民服务:(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

3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5、儿童保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98%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8%,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5%,由儿保医生负责。

6、妇女保健:(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0%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7、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10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

4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8、重点疾病社区管理:(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或以上。(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9、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各责任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按要求进行了上报。

(2)各责任医生要求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上报。(3)做好辖区内围产儿、0—5岁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报告率100%,并开展出生缺陷报告。

10、环境卫生协管:(1)协助政府和村委开展改厕工作,使农村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调查汇总改厕情况,指导农户进行卫生厕所改造。(2)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调查,协助水样监测,进行村级饮用水消毒的技术培训。必须要有资料汇总。

11、卫生监督协查:(1)各责任医生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食品、公共场

5所经营单位名册,协助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体检、培训率达100%,五病人员调离率100%;并要求收集报告农民家庭宴席信息,记录完整正确。(2)建立健全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名册,记入职业危害因素和接触有害有毒的职工人数,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3)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卫生档案,每年进行卫生检查不少于四次,要有笔录,同时对水厂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的二次卫生检查,形成笔录。(4)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其的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的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12、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1)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好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配合查处率100%。(2)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格率达90%或以上,要有记录,并且完整。

6

第8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中卫市柔远卫生院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认真贯彻落实《中卫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根据《中卫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柔远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我院统一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院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三、十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0-36个月儿童、65岁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累计建档26810份(不包含2011年),2011年共建档3149份,其中65岁老年人建档1198份,慢性病人建档 份,重性精神病人建档18份,结核病人建档3份,包虫病人建档4份,孕产妇建档343份,0-36个月儿童建档221份,妇女病普查建档1362份。

2、健康教育

为了能更好的与健康宁夏全民行动相结合,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我院共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13 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3次,共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0271份,开展健康咨询16885人次,

版报170期,播放影音资料17120分钟,发放《健康100》知识读本2210本,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宣传画2210张。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点管理,使接种点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1)、冷链运转工作 顺利完成了11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6283针次,实种儿童6226针次,接种率99% 。

(2)、卡、证、册 资料管理 2011年,我院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9月底,共建卡建证221人 。

(3)、脊灰疫苗强化工作

为了控制脊灰野病毒流行,我院在2011年10月14日、

18日、20日、27日分别召开脊灰疫苗强化工作会议,并加强了对村级人员的培训,10月15日-10月18日组织10名防保人员17名村级人员对柔远镇的1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8个年龄组(时间从2005年1月1日出生至2011年10月30日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 1754人,2011年10月23日-27日开张强化工作,共强化1753人。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当前,乙类传染病例报告9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70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83例,转诊结核病人 例(截止9月底),管理病人3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我镇0-6岁儿童应检数1843人,实检数为1791人,体检率97.2%;检出患病儿童76例,其中重度营养不良1例,患病率为0.06%,佝偻病患儿27例,患病率为1.5%,中度贫血1例,疝气患儿1例,上感患儿45例,先天性心脏病一例,均进行了矫治或转诊,并对中重度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进行专案管理;查出缺点63例,其中轻度贫血41例,砂眼5例,龋齿17例,均进行了矫治;进行6个月母乳喂养调查197人,其中

母乳喂养192人,纯母乳喂养177人,纯母乳喂养率为92.1%。

全年晚期新生儿死亡3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3.39‰;婴儿死亡2例,婴儿死亡率为8.92‰;幼儿死亡1例 .

6、孕产妇保健

全年孕产妇共计343人,其中孕妇122人,产妇221人,产妇建卡217人,产妇建卡率为98.19%;早孕建卡214人,早孕建卡率为96.83%;产前检查总次数为1834人次,人均产前检查8.3次;产后访视人数218人,产后访视总次数为872人次,人均产后访视4次,产妇系统管理了214人,系统管理率为96.83%;全年筛选高危孕产妇81人,管理了81人,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高危孕妇已分娩70人,全部住院分娩;全年出生总数为224人,活产224人,其中双胎3胎,出生缺陷4例,在市级医院分娩224例,其中剖宫产54例;全年新婚妇女118人,管理了118人;全年育龄妇女死亡3例;无孕产妇死亡发生。

全年婴幼儿共死亡6例;晚期新生儿死亡3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3.39‰;婴儿死亡2例,婴儿死亡率为8.9‰;幼儿1例,幼儿死亡率为4.5‰。

全年增补叶酸项目完成情况:新增叶酸应服用人数236人,服用236人,服用率100%;新增叶酸服用依从人数228人,服用依从率96.6%,随访叶酸服用人次数797次,增补叶酸知识调查227人,知晓人数199人,知晓率达87.7%。

今年我们进行妇女病普查定点村是:莫楼、渡口、施庙、冯庄四个村。总共应检1587人,实检1362人,实检率为85.8%,查出妇女病病人情况如下:患病病人共计632例,其中阴道炎215例(15.78%);宫颈炎279例(20.48%);盆腔炎121例(8.8%);子宫肌瘤11例(0.8%);乳腺增生病4例;子宫脱垂2例;乳腺肿物2例;外阴白斑1例。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1250人,建立档案1198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95.8%。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9月30日,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总计1087人,规范管理870人,规范管理率80%。登

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33人,规范管理106人,规范管理率79.6%。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0,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29人进行服药治疗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率达100%。

10、卫生监督工作

我镇现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49家,其中餐饮业28家,美容美发21家。从业人员共计84人。半年来共审核发放卫生许可证33家。辖区内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持证率达99℅,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 共计出具现场检查笔录196份,监督覆盖率100%。

今年月份先后对32家家庭宴席、9家庙会聚餐现场进行了检查指导。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

表现在:

1、健康教育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群众文化素质偏低。

2、个别村医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村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院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4、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人员年龄偏大及指导力度不够,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5、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6、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

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7、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技能单一,工作方法不灵活。

8、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乡村医生以前大都从事医疗临床,对慢性病等一些行为干预、健康行为指导等方面知识欠缺,急需加强培训指导。

---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业务指导,完善考核制度。根据工作要求各责任人要做好对辖区村卫生所医生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质量.

3、 加强培训,开展拓展公共卫生服务训练。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

一是要结合实际,采取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目的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促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

二是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真心服务百姓为目的,特别是村卫生所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和上门随访服务,向老百姓

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卫生知识,促进沟通,让老百姓明白国家为居民健立健康档案、为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免费体检、为农村孕产妇分娩进行补助等等。这些都是国家为居民免费提供的服务。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促使全镇居民都能知道自己能享受到那些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自觉的接受公共卫生服务。

第9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汇报

-----镇卫生院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认真贯彻落实《----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2009我市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首先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组织临床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同志为成员,以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康档案”建立工作,共建立8923人份,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35%。加强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知识讲座4次,并有专人包村负责。老年人健康体检3782人,并做好资料规整和有效管理。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危险因素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9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每个行政村村医举办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高标准继续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儿童建卡率达100%,四苗接种率达93%,共接种疫苗12种,1398人,3000余人次。结核病管理率达100%,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上报率100%,无漏报、误报。

二、2010我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

导小组,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并制定有详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继续完善和新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共建立1400余份纸质健康档案,并及时录入电脑23800人份,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5%以上。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针对重点人群和危险因素采取了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共举办健康咨询活动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2次。组织技术骨干入村进行健康知识讲座12次,每个行政村村医举办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讲座内容及相关记录及时归档。结合育龄妇女体检工作,建立孕产妇、儿童花名册。随访孕产妇115人,儿童保健随访1215人,管理率达55%。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主要通过村医摸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和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共随访高血压病人897人,糖尿病病人568人,管理率达到89%左右。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儿童疫苗接种建卡率达100%,共接种疫苗14种,1452人,3680余人次。结核病管理率达100%,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上报率100%,无漏报、误报。

三、2011年我院设立针对全体人群、重点人群和疾病预防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小组,在2009年和2010年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专人分管、督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截至第一季度,我院共新建纸质居民健康档案200人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累计建档24300人,全

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6%以上。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尹集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部分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体检,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现已登记3620人。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及重性精神病患者为75人。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18次。每个行政村村医举办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更换宣传栏2次。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孕产妇为89人,儿童1438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共接种14种疫苗,3000人,4000人次,建卡120人,达到100%。

成绩和不足往往相伴而行,所以我院将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更有利于服务人民。请领导指正批评!

上一篇:防溺水主题班会课教案下一篇:环境建设年简报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