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朋友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生朋友

“朋友圈”变“生意圈”——学生做“微商”靠谱吗

聚焦话题:微商

微商,可以说是近几年颇有争议的一个职业,但也不可否认,微商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的职业。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可能有亲人或者朋友在做微商,在我们当中,或许也有人有通过微信渠道购物或售货的经历。

要求:对于微商,你如何看待?请结合你的经历或见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微商”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有网站曾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有不少人在做微商,60.7%的学生表示未来会考虑做微商。

做微商为何如此受大学生的青睐?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创业形式?微商与学业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无门槛、省时间是主因

北京的大学生梁静曾是微商大军中的一员,她说:“我表姐卖面膜,我试过,感觉很好用,想推荐给身边的人,还能挣些零花钱。”大学生罗淼做微商的原因也很简单:“开微店比开其他网店方便多了。”

“做微商不占用太多时间,简便易行。”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王占仁说,“学生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体验。”不少做微商的大学生也表示,他们大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比较少。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用业余时间做微商能锻炼学生,这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某高校班主任王老师说,“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意思、有创意的广告,有时还会帮忙转发一下。”

伤人脉、货单一,不少学生“微海折戟”

尽管做微商简单易行,且“学生做微商月入过万”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此前有调查显示,参与微商创业的大学生中,能挣钱的不足两成。

北京某高校学生张扬非常厌烦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各种“广告”刷屏:“我希望大家在朋友圈里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学术信息也好,生活记录也好,但是绝对不应该都是卖东西的广告。我已經屏蔽甚至删除了一些做微商的好友。”

梁静现在已经不做微商了,比起亏损,她更在意人脉的维系:“半个月之内,我被好几个人‘拉黑’了,别人觉得发朋友圈卖东西很烦。”

除了人际关系的顾虑外,不少大学生“微海折戟”的原因还在于,“简单易行”可能意味着混乱与无序。山东某大学的学生林岚如是说:“大学生做微商大多会选择代购代销化妆品、鞋帽服饰等,商品比较单一。有的人为了推广产品,每天发很多信息刷屏。这些信息很多是由‘上线’专门提供的,有些还是虚假宣传。”

“我很反对大学生做微商,这没有什么含金量,大学生还是应该在专业领域发挥所学。”一位大学生家长直言。

警惕“击鼓传花”式微商带来的商业错觉

有人叫好,有人反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做微商?

北京某高校教师刘舜含担忧,目前还缺乏监管的微商市场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商业体验:“很多大学生从微商开始自己的‘创业初体验’,但现在不管是交易对话、转账记录,还是效果展示,所有能帮微商揽客的内容都能通过软件定制,这会让学生产生弄虚作假不需要成本的错觉,不利于创业精神的培养。”

“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微信、微博平台从事代理,玩‘击鼓传花’,没有任何原创性的思考和探索,这并不是好的创业形式,甚至不能说在创业。”武汉某大学学生处教师杨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敏锐发现商机,结合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积极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微商,是应该鼓励的,学校甚至还可以在这方面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

此外,还有不少已经走上创业之路的青年告诫在校学生,在校期间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某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大学生创始人马伟坦言:“作为学生,还是应该更注重学业,在学习环境下去创业不是很靠谱。如果没有找到商业的本质,就去盲目创业,这样很容易失败。”

(选自新华网)

第2篇: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的作用分析

摘要: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渴望获得他人理解与精神支持,渴望正确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倾向与同龄人交朋友,产生了强烈的友情动机。通过对北京邮电大学289名本科生的调查可知,手机短信成为维护人际关系的工具。文章分析了手机短信的人际沟通特点和校园短信特点,结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人际关系维护方式选择的现状,论述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交友起到的正效用和负效用。

关键词:手机短信;大学生;人际沟通;正效用;负效用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特点

人际关系指社会成员在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表达、行为协调的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在心理上的亲疏关系,表现为情感的相亲或相斥。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是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易造成人际冲突与关系破裂,是产生焦虑感和孤独感的根源。人际关系形成经历零接触、相互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阶段,关系的建立和深化离不开对其悉心维护。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该群体身心发展,成为决定其学业与事业成败的关键。

对北京邮电大学289名本科生的调查显示,76.80%的学生对有目的的人际交往持否定态度,89.60%的學生日常交往对象主要为身边的同龄人,90.30%的学生交往围绕学习、找工作、娱乐、恋爱等内容展开,93.80%的学生主要借助网络了解他人动态。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情感丰富、独立性强,具有迫切的交往需求,更注重情感沟通与交流,功利性成分较少。众多的交往机会、相似的人生绎所、相同的举习环境促使大学生倾向选择同寝、同班、同院系、同乡的同辈人为交往对象。大学生交往内容丰富多彩,从围绕情感交流、寻求友谊、寻觅爱情,到衣食住行、学习考试等方面。大学生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从参加同学聚会、社交活动等传统形式,到逛虚拟社区、登论坛等新型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交往有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聊天室、论坛、虚拟社区等形式,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自由性等特征,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截至2010年12月,4.57亿中国网民中30.60%是学生群体,网民中写博客、写微博、浏览社交网站、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登陆论坛比率依次为17%、11%、59%、58%、38%。网络拓展了交际手段,扩大了交际范围,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电脑、手机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载体。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具有如下特点:

(一)交往范围广、深度浅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打破了亲缘、业缘、地缘的限制,不再受时空、种族、文化背景差异的局限,交往范围得到极大拓宽。网络为大学生拓宽交际范围提供平台,虚拟、开放、交互、逼真的网络环境为交到更多知己创造条件,实现在最短时间与最大范围的成员交往。人际交往面不断扩大,归属感得到满足,但社会复杂性和较短的交际时间,人际交往深度趋于浅显,流于表面化,交往对象频繁变换。大学生人际关系不牢固,常处于起伏波动中,友谊无法经得起考验,双方关系仅处于认识层面,很难做到相互了解与信任。有73.40%的本科生表示。经常为些小事和他人闹得不愉快,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二)钟爱高效快捷的沟通方式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择学、择业、择偶等压力,做事情追求效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倾向选择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处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拥有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传统低效沟通方式逐渐被高效快捷方式取代,时效性成为大学生选择沟通方式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北京邮电大学289名本科生调查,手机短信以77.80%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首选工具,面对面交流占69.50%,手机通话占51.60%,QQ、MSN占34.90%,书信仅占1.70%。传统沟通方式受到依托网络沟通方式的冲击,双方沟通在瞬间即可实现。

(三)人际信任度降低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交际心理的微妙变化促使大学生人际信任度降低。网络虚拟性增加了判定言论真实性的难度,网络交往充满怀疑和不信任感,双方心存猜忌,刻意隐瞒真实想法,无法敞开心扉。大学生习惯以虚拟身份参加网络社交。会潜移默化到现实交往中,与人交往处处设防,缺乏真挚性和真诚性,对父母、社交对象、媒体等持不信任态度,极易引发人际信任危机。信任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大学生人际信任度降低为人际关系冲突和破裂埋下隐患,弱化人际交往能力。

二、手机短信的人际沟通特点

手机短信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新型沟通方式,融合了纸质媒介的书写、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无线通讯便捷移动即时和电子邮件的可保存可重发等特征,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具有普及率高、灵活性好、价格便宜等特点,成为人际交流、维系情感、消遣娱乐的重要工具,是人与人信息沟通手段的延伸和补充。手机短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除传送文字符号外,还可传送照片、铃声、图片,向亲朋传递祝福与问候,既时尚新颖,又满足人际交往个性化需求。

据中国工信和信息化部(MIIT)统计,2011年1月中国移动短信业务量691.2亿条。借助短信传递信息符号成为一种时尚,是沟通情感和娱乐身心的新兴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短信文化”,也称“拇指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是人际交往模式的革命。手机短信提高人际交往效率,打破时空限制,摆脱终端难以携带弊端,随时随地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沟通。手机短信具有如下人际沟通特点:

(一)及时性与非即时性

从人际传播的时效角度分析,手机媒介随身便捷。短信沟通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实时同步,具有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传播效率。短信传播迅速便捷,可及时对信息回复。手机短信打破时空和电脑终端设备限制,拇指按动便可随时随地传递信息。接收与回复异步性,实现延时性的交流,信息反馈不及当面沟通快捷,但双方可自主控制信息传递节奏。短信沟通非即时性为沟通双方留足思考时间,可自主选择回复与否和回复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更加人性化,提供自由化沟通渠道。

(二)私密性与便利性

短信实现了点对点沟通形式,不需通过语音形式,在课堂、会议和公共场所等都可以默默地进行,不被他人注意,防止不当言论引起他人不悦和反感。短信可以传达言语无法表达和不情愿表达的内容,含蓄委婉,避免了面对面沟通时的尴尬和紧张。短信以手机媒介为载体,较小的屏幕,信息实现即发即删,内容不易被他人看到。短信为用户带来持久联系感受,回避传统媒介时延过长等弊

端,成为人际交往的便利工具。以节日祝福为例,同贺卡的选择、购买、填写、投递的烦琐过程比,短信的便利性不言而喻,拇指按动便可轻松送出祝福。

(三)去现场性与有效性

从沟通过程分析,手机沟通双方无法感知对方的动作、声音、表情、服饰等,僅从文字符号无法知晓对方现场反应。脱离限定的场域、对对方处境判断模糊化使沟通更加随意自由。从沟通的效果看,只要有手机信号,手机媒介总能收发到短信,实现信息沟通与反馈;同网络交往相比,手机短信一般在认识的熟人间进行,可信度相对较高,无用信息相对较少,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手机短信成为高校学生人际互动平台,符合青年学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接触新事物的心理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青睐。校园短信围绕校园生活展开,内容短小精悍,风格幽默风趣、朗朗上口,易记忆、易扩散;校园短信来源以原创型居多,世俗化倾向明显;校园短信方便灵活,传播速度快、无障碍,具有互动私密性特点;校园短信迎合不同个体口味,彰显着青年大学生个性。

三、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的作用

朋友关系是指在心理上相互依恋。行为上表现为密切的交往、接触或联系,是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朋友使人获得上进的勇气。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对朋友重要性的最佳诠释。大学生对结交朋友、建立友谊有强烈的心理需求,希望同朋友分享成功与喜悦,分担压力与痛苦。大学生情感卷入程度越高,形成的朋友关系就越密切、越稳固。据对北京邮电大学289%本科生调查。58.80%的学生主张广泛结交朋友,36.30%的学生主张结交知心朋友,仅有4.80%的同学对结交朋友持无所谓态度。友谊满足了大学生对爱、自尊、安全、自由和平等的需求,朋友关系是否牢固关键取决于需求的满足度。

建设性的交谈有利于交流信息、增进感情和深化朋友关系。沟通时要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给朋友更多积极的反馈,避免过多地评论朋友的谈话;对朋友要充分信任,遇到困难和心事愿意和朋友倾诉,寻求解决方法和对方的帮助;人不可能万事一帆风顺,可能面临家庭变故、事业挫折、生活的打击,“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帮助就显得弥足珍贵;友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重视礼尚往来。

据对北京邮电大学289名本科生调查,向朋友表达生日祝福时,74.70%的学生选择手机短信,电话、网上聊天、当面祝福、写贺卡分别占12.40%、6.20%、3.60%、3.10%。手机短信具有成本低廉、可保存编辑、较强互动参与性等优势,信息交流更加便利,沟通颇具个性化、娱乐化,构筑理想的人际交往平台,成为维系朋友关系的有效方式。短信交往具有情境超时空性、主体去社会性、中介符号化、角色半虚拟化、过程选择性、对象多情景切换等新特质,为缔造新型朋友关系创造条件。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一)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的正效用

1.信息交流,增加了解。信息交流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维度,是朋友间交往的最基本内容。手机短信以符号交流为主,短短数字传递着信息,符号构图生动形象,丰富的系统表情直观互动,自定义动画独具个性,是手机短信传播魅力所在。短信的私密性为个体提供自由的精神空间,在向朋友道歉、拒绝、表达私密情感等情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视觉的隐匿性提供安全感,朋友在短信空间中可以尽情表达自我、暴露自我。朋友间借助短信可随时随地把动态传递给挚交好友,第一时间与朋友分享喜悦与快乐,让朋友切身感受到真诚。朋友借助短信的发送和反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意见传递给对方,帮助朋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为关系深化提供信息支持。

2.情感表达,抚慰心灵。短信交流营造自由开放氛围,拉近朋友问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得到情感或心理方面的满足。短信成为现代都市人“存放心灵的空间”,当现实矛盾和伤害郁积在心中,大学生会选择借助短信向朋友倾诉、尽情地发泄心中不满,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去蔽”。大学生情感丰富多变,借助手机短信向朋友表达真情实感,调节情绪状态,形成积极心理氛围和向上的生活态度。大学生面临人际、学习、就业等压力,手机短信提供了情感宣泄的渠道,是朋友间相互激励与安慰的新方式。朋友遭遇挫折、情绪低落,激励短信是对心灵最好的安慰;逢年过节,祝福短信表达朋友间美好的祝福;朋友寂寞无聊、压力大,娱乐短信是娱乐身心和释放压力的调节器。

3.顾全面子,增进友谊。以接受调查的大二某女生为例,她曾经因和舍友闹别扭,宿舍氛围很尴尬,一时陷入紧张状态,双方都很想改善关系,但都要面子,就是不肯先道歉,僵滞状态持续达一个多星期,最后还是借助手机短信,寥寥数字表达歉意,双方关系恢复正常,宿舍关系步入正轨。

人一机一人的间接交往模式照顾到双方的面子,有助于避免遭到拒绝或有分歧的尴尬场面,保护了尊严、荣誉、地位、声望等类似价值的感受,既有效维护自我形象,又顾及双方的面子。与网聊、打电话甚至是面对面交谈相比,辅助信息(声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的缺失促使短信传递的信息更间接、更模糊、更抽象,有效避免言语交谈产生的尴尬感、紧张感、局促感,实现较多的自我暴露。短信空间具有的私密性,遭到言语拒绝和攻击也不会“颜面扫地”,保护双方的脸面。朋友借助短信交谈更能放得开、更自然,说话不必“绕圈子”,也不必过于委婉含蓄。手机短信作为“给面子”的沟通方式,成为增进友谊的助推器。

(二)手机短息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的负效用

短信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不可克服的传播缺陷。短信的信息承载量有限,信息的全面性、详实性、深刻性无法和其他媒体相提并论,有限的承载量限制了交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人际交流变得肤浅泛化。大量复制短信、连环短信使人际沟通简单化、游戏化,面对千篇一律的短信,美好的短语也变得俗不可耐,有被敷衍的感觉。短信交往具有沟通时间的延迟与浪费、沟通效果的多义和模糊、沟通过程的浅陋和情感泛化等劣势,导致人际交往的“无厘头”化和娱乐化,面临新旧文化的冲突。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过程有消极影响。

1.沟通信息缺失,降低沟通效果。短信传递的是无声无息的字体,无法感受到语气、语调和停顿,无法借助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人际传播获得的信息中,仅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其余65%的信息是副语言符号传达的,仅面部表情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沟通信息的缺失,无法起到重复、补充、强调、代替语言传播的作用,不利于判断或表达内心状态,直接减低朋友问沟通的效果。短信字数的限制,增加了沟通的障碍,无法准确表达真实想法,造成意义的偏离与含糊。蜻蜒点水式的沟通使友情流于形式和表

面,单一文字符号的滥用使情感表达浅薄化,多维度推心置腹的情感简化成千篇一律的文字,“情感大餐”演化成“情感快餐”。

2.過分依赖短信,导致社交障碍。通过对31名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面对面深入访谈,归纳出大学生“短信成瘾”具有如下表现:手机不在身边会感到不安;频繁地查看是否有短信:长时间收不到短信会有种被遗忘和失落感:经常误以为他人短信铃声是自己的;过分沉浸在短信内容中无法自拔;靠发短信消磨时间、逃避现实;深夜失眠,以短信为伴。

短信交往仅限于文字符号的传达,与日常人际互动相比,缺乏声音、动作、表情的互动,缺少深度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大学生会发很多短信,并非把短信当作通信工具,更多是对私密性和及时性交往模式的依赖。过分依赖手机短信,会引发社交障碍,表现为自卑胆小、害羞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和言谈、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孤僻对人冷淡等。短信交往提供很强的安全感,促使大学生沉浸在“安全”氛围中无法自拔,加剧社交障碍,出现心理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等消极交际心理。

3.“黑色信息”互动,朋友关系庸俗化。39.10%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接收过不健康内容的短信,9.80%的学生转发过此类短信。互动性和复制性是短信两大优势,而反动的政治言论信息、虚假的诈骗信息、淫秽的色情信息、作弊信息、骚扰信息等“黑色信息”很容易以短信形式在高校校园复制转发。大学生自我控制意识相对薄弱,易受“黑色信息”的引诱和误导。薄弱的自我防卫意识、较差的是非分辨能力、缺乏警觉性意识,使大学生思想易受到消极信息冲击。短信私密性为谣言、不健康信息传播提供土壤,大学生即使发送这类信息,也不会被察觉发现。部分大学生将“黑色信息”转发给朋友,双方形成互动,产生过激言论,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朋友关系变得庸俗不堪,低俗的信息成为人际关系维护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朋友是受益终生的财富,是大学生关系网中重要一环,维护好朋友关系对其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短信交往增加大学生交际手段,为人际交往提供方便,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丰富交际内容,增强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的平等和民主意识。短信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认知的需求。为人际互动创造条件,提供追求时尚、展现自我的平台,成为深化朋友关系的助推器。短信建立的朋友圈,以信任为基础,沟通真实可靠,大学生要正确使用手机短信,发挥其对朋友圈维护的正效用。短信削弱情感关联,减低彼此信任度,要规避短信对朋友圈维护的负效用。

作者:祝阳 王欢

第3篇:微信朋友圈营销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

摘 要 大学生是微信平台上较为活跃的用户群,微信朋友圈营销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甚至价值观。文章研究了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影响下,发生了哪些消费方式的变化。正确认识微信朋友圈营销行为从而进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树立合理网络消费观念的基础。

关键词 微信;口碑营销;大学生;消费行为;强关系

微信朋友圈自开放广告功能以来,大量商家融入,催生了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方式,即朋友圈营销,这种营销方式基于微信这个强大平台显示了极大的吸金能力。作为最常用微信的用户群,大学生的心理与微信传播的很多特征是相匹配的。例如,精准传播与大学生主观个性的心理相吻合、强关系与大学生从众心态相吻合、深度社交与趋同心理相吻合等。微信朋友圈营销通过朋友圈发送消息、让消费者晒单、分享购物心得等方式,商家将产品直接或间接推荐给平台用户,以获得精准营销的成效。

但此消费群体对微信朋友圈营销的认知主观认识较强,信任度较低,没有成为大学生所认可的常用购物方式对这种营销方式,其参与程度并不是很高。在正确认识微信朋友圈营销对大学生消费方式影响的基础上,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慎重对待微信朋友圈营销。

1 微信朋友圈营销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改变

1.1 大学生消费目的的多样化

从以往来看,大学生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和娱乐产品。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既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支撑,却又有巨大的需求缺口。他们自己能拿到的生活费,并且有自由选择购买的权利下,对于钱的使用目的性强。这些特征让大学生消费的心理更加一致[1]。

所以,当微信朋友圈进入大学生视野之后,他们社交需求与安全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基于此,微信朋友圈营销逐渐可以解决大学生包括吃住行在内的生理需求、卖家与买家自由购买的尊重需求,以至于代替其他媒介[2]。现在微信朋友圈营销慢慢成为大学生消费者接触时间较长的营销手段,用于人际交往、外出购娱等的消费支出占比数值逐渐上升,且越来越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随着身边朋友圈影响、营销信息的深入、广告形式的变化等,大学生消费目的已经发生了改变。

尽管从现在看来,大学生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微信朋友圈营销的优点而沉浸其中,但是长此以往,朋友圈营销的传播,使得不良的消费观念潜移默化的得以传播,且得到大范围的流传[3]。

1.2 做出购买决策行为的因素更加复杂化

从调查结果看,中国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受到一定限制[4],因此在购买商品时,口碑与性价比分别是大学生们最先想到的。尽管大学生对微信营销的购买力度没有购物软件的程度深,但是盲目跟风的购买行为占比数量却呈现上升状态。

1)口碑与信任成为了微信朋友圈营销中做出购买决策的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受到微信朋友圈营销的影响而进行消费,主要处于以下这几点原因:好友推荐、性价比高、促销活动、受他人评价而进行消费。而表示从未受微信营销影响进行消费与或是其他原因仅仅占1/5。因为微信上添加的朋友大都源自生活中认识的同学朋友,多数消费者不会因为主观意愿去购买产品,大都因为身边朋友极力推荐、间接影响、广告主宣传推广而发生了消费行为,极少部分大学生消费者会因为需要一样产品,而特意选择通过朋友圈购买。

2)部分微商把市场做乱了,微信朋友圈进行消费行为的顾虑因素变多。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意愿会因他在做出购买决定的时候,所感知到各种危险程度而受到影响。当消费者已经发觉此产品风险系数太高,会选择拒绝购买。由于身边微商良莠不齐、新闻对于微信朋友圈营销负面报道较多,使得微信朋友圈营销的打入消费市场的基础较差。在与其他购物渠道相比,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一消费方式,消费者更偏向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大学生选择微信朋友圈代购的也印证了这一点。并且大学生的经济没有独立,生活支出还要依靠父母,花钱通常能做到较为节省。有重重问题需待解决的微信朋友圈营销,其做出购买行为的决策,消费者整个心理与在现实生活中,甚至电商网站上进行购买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3)不理性跟风消费,主观决定购买的因素降低。由于经济没有独立,大学生消费经验不足,生活费的使用没有规划,这是他们在消费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5]。微信朋友圈营销属于一个轻决策的营销方式,只要购买的渠道足够便捷,从理智消费到决定购买的心理变化过程变得更快,消费行为更容易完成。因此,大学生消费者在选择一件产品时,习惯了网上购物提供的便利,一旦出现更加方便灵活的购物手段,对大学生消费群体来说,产生购买决策也只是换个平台而已。

1.3 消费行为结束后的消费心理呈现两个变化

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共有的特性,极易因外界影响出现不理智、盲目消费的现

象[6]。尤其微信支付的兴起,让用户反应的过程被很大缩短,微信支付便可立即完成商品购买。原本容易冲动消费的大学生受到广告的影响以后,也就更容易发生购物行为了。微信营销创造了机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尽管大学生发现有些消费是非必要的,但是在大学生信任微信营销后,会选择持续购买。

1)过分相信口碑营销,熟人关系的传播营销,容易上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营销的接受以及信赖程度会随着消费行为的发生而改变,有购买朋友圈产品的经历大学生信赖度有明显提高。

大学生容易受到广告影响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符合,外界的刺激会导致大学生的冲动消费,这一特征在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上尤为突出。互相交流消费、受情绪鼓舞消费等冲动行为,是不在自己支付范围内的一种消费行为,出现了许多浪费现象,同时也给自己生活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2)有過购买经历的易产生二次购买的心理。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有过微信朋友圈营销产生购买经历的大学生,因为微信朋友圈营销的便利、性价比高等优点,往往会选择第二次购买,或尝试性购买其他微信产品;而对于没有过购买经历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体现的抵触情绪大于接受,而他们出现这种反对态度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下面几点:安全性不足、真实度不高、容易造成骚扰、影响了微信正常体验。

并且,大学生一旦发生了消费行为,其就主动成为或是被动成为口碑营销和病毒式营销的中介,而受到这个“中介”影响的下一位消费者,会比自己直接通过电商、线下商店购买,更容易发生购买行为。在微信朋友圈营销这一过程中,在无形中成为广告的传播者。随着微信营销的广告熏陶与实践购买,微信用户未来可能会慢慢产生信任感,并会主动分享微信上的购物信息。

2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微信朋友圈营销

2.1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预防盲目购买

如今,大学生群体中冲动消费、超前消费、使用信贷消费现象十分常见,许多大学生由于无计划消费,背负了不少贷款。购买一件商品本身就是心血来潮,没有考虑实用性的问题。

供给大学生的衣食住行主要来源是父母亲人,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小的消费单位[7],它有自己的投入与支出。大学生作为只有支出,没有投入的家庭成员,却因个人消费影响到了全家成员的消费支出。父母非理性的金钱观与过分溺爱,会让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节省用钱的习惯,但家长不能一直帮助你让你对自己的消费理念的认识,意识到消费观的重要性。大学生还不是一个能完全独立于社会的人, 经济水平是摆在他们的第一道关卡,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握消费的尺度,切勿超过自身承受范

围外。

2.2 杜绝习惯性对购物软件的依赖

因此,大学生应该要正视自己的消费能力[8],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在条件允许、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兼职,用合理的方式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各种购物平台、渠道的利弊进行自我总结,避免走弯路。

另外,大学生还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健康、绿色消费,不但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日常上的水电使用、吃穿。尤其购物软件的兴起,放大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大学生对于消费方面应该制定适合自己的消费计划,切勿习惯性使用购物软件,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9]。消费者是会逐渐因为对微信朋友圈营销的改观而发生消费行为的改变的,一旦消费者感知到朋友圈营销的积极影响后,同样会对朋友圈购物产生依赖情绪。所以,除了对产品本身是否值得购买需要进行斟酌,同时也要对这种营销方式保持警惕。由于他们虚荣心膨胀、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等思想所导致的这些现象,假如发生质变后,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极其容易衍变成金钱至上、只知贪图享乐的人生观、价值观。

3 结束语

大学生群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消费者,消费观念很有自主性,他们的消费方式对将来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家长也都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习惯培育,使其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在生活中自主自觉地处理好金钱与消费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某些消费习惯、常出现的问题应集中力量处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实际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田云云.论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J].商,2013(17):90.

[2]张燕.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蒋勇.创办自己的小企业——大学生创业计划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20-21.

[4]喻艳莉.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营销策略分析[J].北方经贸,2012(10):60-61.

[5]冯晓斌,陈燕.飞行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1(12):67-69.

[6]李桂陵,杨光.网络口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6-8.

[7]孙丰国.大学生电视广告态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8]周继重.某高职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10(7):148.

[9]李红.企业公益营销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作者:冯雅婷 郭代江 刘献

第4篇:致学生家长朋友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学生家长朋友:

你好!首先我代表我们班所有任课教师给你拜个早年,祝你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愿!

此刻,也许你正在为孩子的期末考试分数或欣喜或烦恼,这说明你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好,你一定是个好家长!

考试分数反映的是孩子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状况。虽然分数不能说明全部,但从分数的高低也能看得出你的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作为老师,我们更希望家长朋友能看得更远一些。一个高分,也许并不一定像分数所显示的那么可靠;一个低分,也并不一定像分数所显示的那么可怕。不论考得好与不好,请你再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难。孩子今后的路途还很长,我们要让他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学生家长朋友,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更为优秀。为使你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我们来交流几点想法,供各位家长朋友参考:

一是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家庭教育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差别。各位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是自己养的,不管自己多忙、多苦、多累、多烦,教育自己的孩子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要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许多家长发表感慨: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横草不拈,竖草不拿,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少的孩子自私、冷漠、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缺乏孝心、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学校教育的不当,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1. 把孩子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截然分开

很多家长认为:生育孩子和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觉得,把孩子生下来以后,给他吃,给他穿,给他钱花,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有的父母甚至从孩子

二、三岁起就把孩子全托或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将自己监护人的角色和责任转移给他人,全然不理会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阶段,孩子的性格雏形是在父母的家教中塑造的。很多父母心安理得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和老师,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子女的所有问题都该学校和老师负责。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孩子极不负责的错误想法。2.过分的溺爱取代了“真爱”

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绝对的中心,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都会去满足。部分家长并不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与孩子的学生身份相适应,只是一味的攀比,赶时髦,甚至是求虚荣,或是简单地用物质刺激孩子。长此以往,不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他们无法感受父母的艰辛,不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不知感恩,坐享其成,以为生活本来就应是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很可能就会变得任性、自私、懒惰、霸道、狭隘、放纵,成为典型的“三无”孩子: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甚至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对别人大加指责。对待别人的批评,甚至老师的批评教育,家长总是不愿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肯下狠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这会导致孩子偏执,唯我独尊,一旦形成“生活锈”“习惯垢”就很难去掉。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是被他人和社会接纳的人,也是最有希望成为社会栋梁的人,受人尊敬的人。父母要鼓励并引导孩子从小就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基本成长目标,把勇于担当责任作为最美好的品德去追求,并在追求中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家长应尽的责任。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应从和孩子生活有关的小事做起,首先要让孩子切实做到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时间、学习、安全、生命健康等等负责,其次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包括尊重家长、同学、老师,要有善心、懂得感恩,然后逐步学会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这样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孩子不仅会比别人更优秀,日后必成大器。 3.过度的保护

现在的很多父母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劳动、远离挫折、远离磨砺。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学生做家务的比例很低,五成中学生不清扫垃圾,六成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衣服,八成不烧火做饭。调查表明,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这样,只是父母一味强调孩子的任务是学习,而不让干或没教过怎么干。父母心肠虽好,但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省略了孩子长大所必须亲历的许多经历,也好心地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

孩子若如此长大,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心灰意冷。家长应该深切地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仅有阳光,还会有风雨。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子女居安思危、直面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一个人的抗挫能力并非一夕一朝形成的,还需要家长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他生活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让孩子适当吃些苦,经受一些磨难,在他犯错误的时候,要让他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使孩子在挫折中逐步形成坚强的心理品质和抗挫能力,这样的品质和能力也必然反映到学习上来,从而推动自己不懈追求、不断进步、走向成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美国心理大师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生活中正常的挫折、苦难和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飞得更高,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振翅高飞做好充分准备。4.眼睛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多数家长很少去了解孩子内心需要什么,而把孩子当成了一架创造分数的机器,他们宁可自己受苦受累,包揽孩子所有的事务,也要逼迫孩子无休止的学习,使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我们的家长还有个别老师还是带着孩子去做那些他已经看不懂,不会做的习题,孩子们也乐于家长掏钱请补课人来为他们提供他们不会做的习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其他什么东西都没得到,人格丧失了,性格也不好,苦也吃不了,啥事做不到。我们对此要保护清醒的头脑,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分数的竞争,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处事能力和心理健康等等。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孩子一次没考好,心里就不舒服,可是孩子存在严重的行为习惯问题,性格问题甚至思想道德问题却无所谓。我们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成绩不仅仅取决孩子的智商和投入的时间,还取决于孩子的态度、习惯、性格、心理、方法和品质等因素。我们要教育孩子端正态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应付中考、高考,更要面对他的未来、他的一生。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勤奋、品德优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志存高远、阳光快乐的人,为他们将来的升学、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再祝学生家长朋友阖家欢乐,身体健康!我班全体任课教师2014.1.20

第5篇:做学生的朋友》有感

今天读了学校第5周推荐的文章《做学生的朋友 》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哪些?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做为教师,不止是教授知识,更要和孩子在心灵上沟通,做她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爱学习,爱劳动,更要爱老师!

怎么样才能真正的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呢???

首先,能尽量保持一点童心,多参加学生的活动。经常帮学生搞搞各种活动,如球类、棋类活动,诗文朗诵、歌咏猜谜、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还可与学生一起办报纸,放风筝,踏青,乃至谈天说地。不仅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广阔的胸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不强迫学生学习,而要善于疏导,促进学生发展。汪曾祺从小语文好,父亲大加鼓励;数学不好,父亲也不责怪;写字还需精益求精,父亲就向儿子提出建议。教师也要多学学此类做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乐于向上。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挫折时,老师应像汪曾祺父亲那样不发火,不责怪,耐心与学生分析原因,发现不足之处,研究改进良方,真诚、热情地提出希望,鼓励学生努力向上。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是良师益友,是知心朋友。

作为知心朋友,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的想象创造,帮助他们解惑去疑,切莫轻视他们的稚嫩观点。作为知心朋友,教师的信任与帮助,在前进的道路上能给学生极大的温暖和动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吧!我们所要做的,是给他们真诚的鼓励,帮他们擦亮探索的双眼,而不是给他们开辟一条什么“光明大道”。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这话换在教师身上,也未尝不可吧!

第6篇:大学生朋友毕业留言

为您带来了大学生的毕业留言欣赏

捧一片夏雨,滋润你那灿烂的笑脸;捕一缕凉风,拂去你那奔波的疲倦;开一眼清泉,为你送去快乐的甘甜;送一个清凉,让你拥有凉爽的夏天;愿一个问候,给你增添轻松的心情;道一声祝福,祝你快乐幸福每一天!

生命的旅程都是过客,有顺利也有坎坷, 每天忙碌着谁都盼望有收获,可收获里有甜蜜也有苦涩。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千斤都难买健康的体格,所以希望你永远都快乐幸福!

每一次走访,都是友谊的传递;每一次留言,都是最美的祝愿;每一次想起,都是甜蜜的回忆。祝福朋友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

轻轻的问候,带去我亲切的关怀;淡淡的牵挂,捎去我真切的思念;浓浓的真情,传递我诚挚的祝愿;深深地祝福,送上我美好的心愿。祝朋友,吉祥如意,天天快乐!

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朋友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朋友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络,但一定放在心上。愿友谊之花四季常青,永放耀眼的光芒。

送上祝福!

睁开眼睛,给你一个轻轻的祝福,愿它每分每秒都带给你健康、好运和幸福。希望你度过美好的一天!

太阳爱你,是因为你是天空的阳光;月亮爱你,是因为你是夜空的月华;自然爱你,是因为你是世界的色彩!祝好友幸福永远!

第7篇:小学生作文《小熊找朋友》

小熊找朋友

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小熊波波去公园里交朋友。

可是,因为波波跑很快一不小心被香蕉皮滑进了泥潭里,波波摔得狼狈不堪。他费力爬了出来,嘟囔道:“谁这么缺德,随地乱扔香蕉皮。”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我还是快点去公园交好朋友吧!想到这儿,他兴奋地向公园飞奔过去。

到了公园,他看见小兔乖乖,他亲切:“你好,我叫波波,能和你交个朋友吗?”“你,你别过,过,过来”乖乖结结巴巴地说。乖乖转身逃了,可是波波并不灰心,继续想交朋友。可是小狗汪财和山羊白白同样都回答跟小兔一样,不过动作不同汪财掐着鼻子,指着小熊说,而白白却摆摆手连退了几步,转身逃跑了。

波波一直疑惑不解,直到在树上玩的皮皮猴对他说:“你太脏了。”波波看了看自己身上,猛然意识到为什么他们不和自己交朋友了。

他跳河中,痛快地洗了个澡,继续交朋友了。

周子羽

第8篇:朋友过生日小学生暑假日记

今天是我一个朋友的生日。她说她请了好多她的同学,结果我到她家去,只有她一位同学。

吃完了饭,她准备拆礼物。

她同学买了一个25元的水晶球。我买了一个19元的珍珠小盒子。没想到她把她同学的水晶球摔破了!她同学很伤心。朋友对她的同学说的一句悄悄话既让我伤心,又让我觉得她很神经---没关系,反正你买的东西比她的贵。“神经啊!有买给你就好了!还叽里呱啦地叫。你上次买给我的才5元我都没计较,你以为我买的不用钱吗?”我就这样心里想着。

我憋着生气吃完了蛋糕。让我惊讶的事---这蛋糕和我另一位朋友过生日的蛋糕一模一样!我只吃了一块蛋糕。因为太多巧克力,别人不爱吃,我爱吃,所以阿姨给了我好多好多巧克力。但巧克力太苦了,我只吃了一块蛋糕。

这个生日我们过得不大开心!朋友不该只理她的同学,而应该同等对待我。我们应该和平相处,让友谊之花处处开放!

第9篇:关于朋友的小学生作文300字

排比引题

朋友,就是在黑暗中送来光明的人;是在失败中送来安慰的人;是在困难中送来帮助的人。朋友就是雪中送炭的人。我身边就有一个。

具体事例

一天老师让我们上自习,课上群魔乱舞。我身为班上的小队长想路见不平一声吼。可又害怕干不掉那几个悟空,老师来了他们恶人先告状,我出身未捷身先死。赔本的买卖做不得,只能装模做样的读书。可一些反动派见我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了。把我的书一抢,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扔。咦。这些书怎么物归原人了。哇,原来是从乡村来的梁涛峰,本来我因为他从乡村来的,所以我很不看好他。没想到。我连忙向他到谢。他笑道没关系。

梁峰是我的好朋友,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结尾明理

我明白了,有爱心的不一定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人,从乡村里来的人不一定没有金子似的心。我们要从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朋友。

上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下一篇:励志的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