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代理合同

2023-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互联网平台代理合同

互联网代理合同

网络代理合同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www._________网站运营商)

甲乙双方就合作开展internet使用和推广应用,甲方作为乙方该项业务的代理商,乙方同意甲方代理乙方的域名注册、虚拟主机及其他相关业务,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并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遵照以下条款:

1.甲方成为乙方代理商的基本条件

甲方须为合法存续的法人或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甲方须了解互联网、计算机相关服务,具备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悉乙方的代理商制度、产品服务内容、具体业务流程等相关信息。乙方对提出代理申请者就上述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确认,决定是否授予甲方代理资格。

2.甲方权利义务

2.1 甲方向客户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及其他相关服务,自行负责开拓市场与发展客户,在代理业务中保证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得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客户及乙方的利益及乙方的声誉。

2.2 甲方保证其所有经营活动完全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的规定。如因甲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给乙方带来任何损害,甲方应承担所有法律责任并赔偿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2.3 甲方须详细阅读并确实理解乙方在其网站(http://www._________,下同)上发布的代理商制度的全部内容,并严格遵守代理商制度,以及在向乙方委托业务时,完全按照代理商制度中规定的操作要求提交正确完整的数据资料并按正确步骤进行。甲方有义务定期浏览乙方网站,以及时了解代理商制度的最新变动。

2.4 本协议有效期内及本协议终止或者解除后,甲方承诺不向与乙方构成商业竞争关系的企业、商业机构或者组织提供有关乙方业务、技术等一切相关信息或者资料,否则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2.5 甲方在注册各类域名时应全面了解并遵守有关的域名注册协议的各项规定,在租用虚拟主机时应全面了解并遵守虚拟主机租用合同的各项规定,在使用其他收费服务时应全面了解并遵守相关服务条款的规定。

2.6 甲方通过其在乙方申请的会员编号管理其代客户注册的域名,同时甲方认同,客户有权利自主选择代理商,如果甲方的客户合理地要求将其域名的管理权转移到另外的代理商或会员编号下,只要域名注册人按乙方的操作规则提供完备的申请转移会员编号所需的证明文件及履行相关手续,乙方即会提供此项服务,甲方不应因此种原因引起的客户的流动向乙方提出任何异议。

2.7 甲方有义务严格保密并妥善管理自己的会员编号和密码,因甲方保密不善致使会员编号和密码泄露或由于第三方盗用而进行各种操作或因甲方授权他人管理而在终止授权时未及时收回管理权及更改密码,而造成甲方客户流失或发生其他损失或纠纷的,由甲方自行负责。

2.8 甲方应按乙方制定的届时有效的价格标准为所选择的服务付款,并及时为所代理的域名及虚拟主机续费,乙方将以一定的形式提醒甲方续费事宜,但这并不意味着乙方负有通知的义务。甲方未按时付款或未及时续费造成域名被删除、虚拟主机被关闭或数据库被删除的损失,由甲方自行负责。

2.9 甲方应对乙方明确提示为保密资料的信息给予保密。

2.10 甲方将应邀参加乙方组织的代理商年会、研讨会和培训等活动。

3.乙方权利义务

3.1 乙方为甲方提供国际域名在线实时注册系统注册服务,并尽力使该注册系统有效运行。

3.2 乙方向甲方提供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帮助甲方提高技术能力,拓宽业务范围。

3.3 乙方向甲方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详细条款由甲、乙双方之间具体的业务合同确定(包括电子版合同形式),但乙方的售后服务只对甲方,不直接面向甲方的客户。

3.4 乙方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代理商制度和代理价格,并将在网站上及时公布或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甲方变更后的代理商制度和代理价格信息。更新后的各种信息自公布于乙方网站或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之时起生效,非特殊情况上述变更乙方均不另行通知甲方。

3.5 乙方应对甲方的会员编号和密码及其他甲方明确提示为保密资料的信息给予保密。

3.6 乙方为甲方及其发展的用户提供免费培训,主要地点在_________。

3.7 乙方提供自动查询功能,以使甲方能在网站上查询其业务信息和帐款信息。

3.8 对因乙方过错造成的损失,乙方只向甲方承担责任。该责任的承担以甲、乙双方之间发生的该笔具体业务金额的总额为上限。

3.9 对于甲方与其客户之间的纠纷、争议、损失、侵权、违约责任等,均由甲方与客户自行解决,乙方不介入甲方与客户的纠纷、争议等,也不对客户的任何损失负责。

3.10 乙方视必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代理商年会、研讨会和培训等活动。

8.合同附件

8.1 代理价格表

8.2 甲乙双方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9.附则

9.1 本协议同时得到甲乙双方的完全理解和认同,并替代此前的所有协议,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在打印或填写过程中,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随意更改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后,任何更改均需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9.2 一方变更通知、通讯地址或其它联系方式,应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联系方式通知另一方,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9.3 本协议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协议目的和文本原义进行,本协议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而设,不应影响本协议的解释。

9.4 本合同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一年。合同期满若双方均无异议,则本合同继续有效;若续约期内乙方制定出新的合同条款,则双方另签新合同。上述情况下甲方的业务结算累计进行。

9.5 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签字、盖章后生效,二份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联系地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第2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新闻单位媒体平台

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根据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新闻单位媒体平台专项治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处高度重视,结合检查内容及相关情况,认真组织落实,对相关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应急工作、宣传教育培训、等级保护工作、使用密码使用等六个方面进行逐一排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处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处里人员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分工与各自的职责如下:处长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副组长分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协调、督促工作。办公室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情况

(一)网络安全。我处所有计算机均配备了防病毒软件,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

(二)日常管理。切实抓好内网、外网和应用软件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加强对硬件安全的管理,包括防尘、防潮、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我局计算机实行分网管理,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合理布线,优化网络结构,加强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加强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包括邮件系统、资源库管理、软件管理等。定期组织全处工作人员学习有关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确保网络安全。

三、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情况

我处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对计算机外接设备、移动设备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移动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对涉密计算机实行了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物理隔离,落实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确保了我处网络信息安全。

四、严格管理、规范设备维护

我处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制度管人”。二是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技能。同时利用教育、科普宣传等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党员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在设备维护方面,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进行核实,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第3篇:互联网游戏平台应用调查

自1969年互联网出现以来,不断的为我们所熟知,为我们所应用,我们应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互联网将人们彼此的距离拉的更近,使我们的地球更像一个“村子”,它做到了“足不出户”就能让人们碰面,购物,工作,娱乐,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我国是互联网应用大国,据调查,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作用,随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但是,因为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处在发展的上升阶段,发展潜力较大。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不断更新,各个网络中所适时推出了不同的游戏平台,游戏大厅。

游戏大厅,顾名思义,由多种游戏加入供网民共同娱乐交流而创建的一种游戏平台,这种游戏集合方式,休闲竞技游戏、麻将类游戏、牌类游戏、棋类游戏、手机游戏等几大类游戏集合于一体,供用户下载娱乐,这种娱乐方式,被各类网民所推崇,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网民。

这种游戏大厅、游戏平台,随着网民用户不断的增加,不同的网络公司也出品了很多的游戏平台,比如:QQ游戏大厅、联众游戏平台、百度游戏大厅、迅雷游戏大厅、起凡游戏平台。

其中,QQ游戏是腾讯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非QQ游戏平台下的网络游戏,如QQ飞行岛,QQ飞车,穿越火线等;另外一种则是基于QQ游戏平台下的大部分为休闲游戏为主的游戏。

据调查,QQ游戏2003年面世以来,经过了八年时间,QQ游戏同时在线的用户达到7,742,120人,注册用户3.5亿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中国休闲竞技网络游戏用户市场。QQ游戏之所以娱乐人数多,这和QQ聊天软件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在QQ聊天软件的操作面板上所有的腾讯业务都有显示,只要点击一下,就可以立即进入游戏大厅,而且,每一组聊天框中都可以相约直接进入游戏,非常的方便。

在PC版的QQ游戏大厅红火之际,腾讯又适时的推出了手机QQ游戏大厅,并根据中国手机市场的需求推出了手机QQ游戏大厅JAVA版,手机QQ游戏大厅Android(安卓)版,手机QQ游戏大厅IPHONE版,这标志着腾讯已将QQ游戏大厅推广到了移动互联网中。

在腾讯以QQ聊天软件作为QQ游戏推广基础的同时,百度(Nasdaq)以百度搜索引擎为推广基垫,推出了百度游戏大厅。

百度游戏大厅是百度推出的一款在线游戏平台。目前已有休闲竞技类欢乐斗地主、欢乐三张牌、国标麻将、二人麻将、夺宝奇兵、美式台球、中国象棋、德州扑克、连连看、对对碰等休闲竞技游戏,玩家以游客身份或百度通行证均可直接登录。

在网络游戏大厅娱乐时,所应用的游戏币都是属于出品公司所有,玩家在游戏中需要使用游戏币,有的游戏币是需要充值的,或者是要玩家去做一些游戏活动来赚取的,这样,因为,用活动来换取游戏币,而非充值渠道,大大的增加了,用户的娱乐积极性。

伴随着利用网络娱乐的人群不断的壮大,各个网络公司的盈利手段也层次不穷,游戏大厅之中游戏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如今,游戏大厅、游戏平台已经成为个人电脑的装机必备软件。

第4篇:牛汇平台代理申请条件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名外汇代理,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谓是无限量的。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交易商,长期发展是每一位代理人士的理想,但现在市面上的平台众多,鱼龙混杂,不正规的平台也有很多,所以在选择时不应只关注其返佣情况,还要小心那些非法平台。BFS牛汇所提供的代理形式有两种,分别是机构代理和个人代理,其中机构代理相比个人代理拥有更高的返佣,更好的扶持政策。

申请牛汇外汇机构代理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以机构的名义申请代理,需提供机构的营业执照、公司法人的相关信息。

第二: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拓展经验,达到牛汇所要求的最低入金要求。申请牛汇外汇代理个人代理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需满足一定的客户资源以及入金要求即可。

牛汇外汇机构代理可享受:多元化的市场推广活动,持续的介绍经纪商经营培训指导,24小时顾问服务,为客户提供交易系统技术支持,促进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针对个人代理,BFS牛汇将为每一位外汇代理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通过QQ在线,邮箱,电话等提供不间断的专业贴心的服务。

作为外汇行业的领先者,BFS牛汇的市场号召力强大,目前BFS牛汇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最大限度地配合代理拓展市场,也有利于合作伙伴更有效地寻找资源。同时BFS牛汇的深厚的技术实力为合作者提供更多别的公司所无法提供的服务和支持。

在2013年,牛汇外汇平台连获了多项国际及国内行业大奖,包括“2013全球最佳STP/ECN经纪商”、“2013亚洲最佳外汇交易商”FX168经纪商风云榜“最佳人气奖”等,这是BFS牛汇平台值得骄傲的成就,选择牛汇成为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必将收获更多的盈利。

第5篇: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平台论:从电商平台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平台论:从电商平台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

经理

如果统计创业公司在PPT里最高频的词汇,那么“平台”一词一定是出现最多的。

所有人都知道,打造所谓“平台级”的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产品经理爱说这个词,投资人爱听这个词,但是什么是“平台”,以及“平台”产品有何规律和关键,却是很少被谈及的。本文的主题虽是讨论教育平台,但鉴于现在世面上还含有特别成功的教育平台产品,所以先看一看其他领域的平台产品的案例,看看是什么让它们成为平台,以便我们反过来思考教育领域的机会。

首先我们看一下最有名的淘宝。

我们都知道,淘宝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推出“支付宝”,提供了信用中介,让买卖双方解决了基本的支付/交付的信用难题,从而使电子购物具备了基本的可行性。

那么,淘宝之后,何以出现了京东这个大型电商平台? 回想一下你第一件在京东买的商品,京东是靠什么起家的?没错,各类电子产品,这类产品的共性是:

严格的标品。

绝大多数用户搞不清楚,很难辨认水货、翻新或者是商品否做过手脚。 商品平均单价高。

综上,我认为京东能在淘宝确立自己电商平台地位后,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刘强东得意的自建物流战略,而是京东选择了电子产品市场,并且初期完全采用了自营的形式。

淘宝虽然解决了基本的支付/交付信用难题,但一开始就生为平台的淘宝,解决假货和水货问题上,成本非常高。而对高价的电子产品而言,用户恰恰是最怕买到问题产品的,京东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大爆发的期间崛起,恰恰就是靠自营解决了用户的甄别难题,与淘宝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最终发展壮大为真正的电商平台。

回顾上述国内两大电商平台形成的关键点,我们后见之明的发现,原来电商平台形成的背后逻辑,是各自解决了两个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其一,支付与交付的基本信用,这个是针对所有网上交易的基础;其二,是正品问题,这个对高单价的电子产品尤为重要。 当然,买家评论、帮助店主学会运营、七天退货,提升物流等问题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最根本的。买一个东西,能不能收到,和收到的和自己想要一样不一样,是用户两个最根本的需要,解决这两个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品也才最终形成了电商平台。

那么教育领域的产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时,我们需要正向推导,即把刚才从现有产品案例出发,反推背后逻辑和用户核心需求的过程反过来。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可以改成,一个教育平台,他的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平台,它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在教育领域,是否存在着独有的信息不对称,需要这个平台去解决?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互联网教育平台,最终的盈利模式,一定是要让用户掏钱为自己学的内容买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户有各种途径学习,知乎、专业论坛、网络文章、公开课、身边朋友等等„„而互联网教育平台,并不是要满足这些泛学习的需求,或者更准确的说,这些轻度或者泛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形成一个集中的平台,无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都没有充分了理由聚集在一个平台上。 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学员用户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用户掏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说穿了,人们进行学习这个行为,终极的目的只有两个,要么是“好玩”,要么是“有用”。

“好玩”这个事情先放在一边,因为用户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获取,无论是书籍还是网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可能有个以兴趣为导向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成为平台级产品,因为信息源头太多,用户需求分散且迥异。 而“有用”作为一种刚需,人们付费学习的动力强得多,而且在线下就有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学和职业院校。有用有很多具体情况,比如说为了留学,为了或者某种证书„„但终极的来看,大部分还是为了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表面上看,付费学习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平台只要解决两者之间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实际上,我们却忽视了为付费学习的结果最终“埋单”的主体——用人单位。为什么大家都想考清华、北大、剑桥、哈佛?因为这些院校保持着自己的高入门水准和稳定的教学研发质量,最终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这些院校提供的证书,低成本的筛选出相对靠谱的人。没错这些院校也有不靠谱的人,但是总体概率大大降低,大家都抢着去的优秀公司,用这些院校的毕业证书来筛选人才,招聘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如前一个段落描述,当前网上的教育平台,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甚至很多都没有以此为目标。这就是打造教育平台的核心——认证。

这也正是淘宝教育,跟谁学等“教育平台”为何做不起来的原因,电商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定是忽视用人单位这个第三方的,电商之前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买卖家双方之间。而急于扩大品类,引进大量良莠不齐的教育内容提供者,表面上看是在向“平台”大步迈进,实际上恰恰是削弱了自身品牌的“稳定性”,也就是削弱了打通用人单位和学员之间信息壁垒的能力。

提到“认证”,想必很多人会大摇其头,理由归结下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各大高校有国家认可的证书,有法律效力和公信力,互联网平台做不到。

社会在变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见识而学习(比如罗胖的app,得到),提高职业竞争力这块市场不用去和传统公司抢。

高校的教学和研发成本相当高,经营下来是赔钱的,大多数要依靠国家的支持或者社会的捐助。互联网公司想自己做,根本就只能是赔钱买卖。

认证是个结果,并不是追求的目标,它本身需要优秀的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这些才是根本。

针对这几点,我的理解分别如下。

(1)公信力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互联网时代,甚至更早的重大创新,从来没有哪项创新一开始就是合法或者有政府背书的。Uber,淘宝,无人驾驶技术,无论哪一个都面临法律的空缺,甚至违法地方法律的窘境,但是这从来不是阻碍创新的原因。现代教育的前身,大学,本身也是从纯粹民间的书院、教会学校等组织演化而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什么国家背书。

(2)泛化的知识传播和系统性的教学从来不是同一种商品。前者可能会作为后者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两者的界限非常明显。未来还没到了每个人都为纯粹的兴趣而活的地步,中国更是距离其遥远,另外一方面,泛化的知识传播缺乏集中到某一平台的动力,很多垂直领域的论坛、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内容产出者乃至问答类的知乎和百度知道等产品,已经满足了很多泛化的,碎片的学习需求。

(3)高校是个亏本生意,但互联网教育平台不是。因为网络本身具有传播信息边际成本极低的特性。当然网络自身在教学效果上有其局限性,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产品在教学模式,学习工具,学习氛围营造,以及初期切入的学习细分领域等很多方面做好工作。

(4)这句话本身没错,如上面所说,很多方面需要做好才能保证认证效果。但是没有以认证为目标的话,就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导致方向迷茫混乱和战术上的弯路。比如,用户数量重要不重要?是不是要快速的搭建平台让良莠不齐的知识提供商入住?要不要加入纯粹兴趣爱好类的内容?测评类产品和功能的优先级是怎样的?社交对于我们重要不重要,怎么做学习上的社交?所以认清“认证”这个目标的核心地位,是解决战略问题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以“认证”为战略核心目标的产品呢?我大致的归结为如下几点建议,还请各位斧正。

第一,利基市场一定要选择传统成人教育较为薄弱的领域。比如职业教育、比如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必备技能。这是由颠覆式创新的一般规律决定的,也是由公信力的产生过程决定的,这种差异化的竞争能在初期为产品带来更稳定的用户群体。

第二,一开始一定要从“自营”做起。或者一定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高品质和稳定性,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或用户数量而急于开放“平台”,这样才可能梳理品牌乃至公信力,最终获得一种强的认证能力。

第三,技术上的关键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录播课内容生成和学习工具。为什么是录播课?因为这才是降低成本,让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接触到最优质系统性学习内容的根本方案。最优秀的教学者,时间的成本也是最高的,请他来做讲座都不容易,系统性的讲授怎么可能让他反复做?因此直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用于答疑解惑,或者辅助性的讨论、专题的学习。 第四,测评非常重要。这是提供有效认证的重要前提。某些自动化的测评工具简直本身就是很好的创业项目(比如批改作文)。

第五,要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他们为你的认证埋单,是最重要的结果。为了实现这一点,初期的创业公司可以考虑先从企业培训市场做起,或者至少更加注重和企业的相关合作,这一方面可以更快的增加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制定。

第六,K12,即中小幼市场,不是个好的切入点。如果你只是想赚钱,那么这在短期或者中期是个很好的市场。但要成为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中小幼并不理想,因为其绝大部分学习场景,都应该是在线下的,孩子的自制能力,心智成熟度等等原因,使他更适合线下学习,而且线下的中小学已经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系统性学习的时间,在这个领域,做教育学习的工具还是有空间的,平台没戏。

第七,凡是有利于教学效果,和认证能力的事情,都可以做。这个要根据具体的公司能力和短期目标来看,举例来说,我认为在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适当的加入线下教学的环节并没有什么不可。

第八,凡是和认证相关性很小的方向,不要去做。这个看起来像是废话,既然认证是战略核心目标,那么按照人尽皆知的“聚焦”原则,无关的当然不要做。但这真的是难的,诱惑很多,比如很多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这里就要想清楚,我们满足的到底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核心价值在哪,单纯为了提高用户活跃而作的功能,如果对学习效果没有实质帮助,对提高认证的效力没有意义,就是有害的。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也许10年左右,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的学习成果证书,将超过90%的本科和大专,这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的福音,是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把握这个机会也将真正的改变这个世界。 后记:

本文为本人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从业2年来的一点思考,如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那正是本人的荣幸。

如果有朋友有兴趣就此问题,进行一步的讨论或者批评指正,那也很欢迎。

本文由 @杨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第6篇:医疗互联网三大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微信平台主要功能:

1. 订阅功能:用户可通过关注我院的订阅号,及时了解关于我院的最新新闻资讯 、招聘信息、招标信息等;

2. 群发功能:我院公众号可以对订阅用户群发消息;

3. 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订阅用户可通过向公众号发送关键字,了解我院的信息,如发送“专家出诊信息”,即可获得我院今日的门诊专家出诊信息,方便快捷; 4. 预约挂号:可以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分诊叫号查询等; 5. 医院信息查询:住院信息自助查询、检验报告单自助查询、费用查询等;

新浪微博主要功能:

1. 权威的社会公众形象窗口: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发布我院的最新新闻资讯、招聘信息、招标信息、医院风采,构建医院信息公开的平台;

2. 医院品牌推广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宣扬我院的特色、医院文化及人文精神; 3. 医患互动交流平台:提供一个官方的交流平台;

4. 医疗信息分享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具有权威性的医疗信息,为社会群众普及医疗常识; 5. 医院舆情监控平台:及时了解关于我院的社会舆论;

支付宝主要功能:

1. 通过与微信公众服务号的绑定,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预付费——医技检查——实时查询检查报告单及住院信息——出院费用移动端结算”的一站式服务; 2. 提供支付宝附属功能,如医院导航,医疗服务评价,医患之间良性互动;

三大平台需要医院提供信息如下:

1. 医院名称、地址、客服电话、文字介绍、交通信息、等级(包括整个医联体内所有分院); 2. 医院形象图片(要求长宽至少500像素以上)、医院宣传video、医院logo; 3. 医院楼群分布图(院内交通平面图,要求长宽至少500像素以上);

4. 科室信息:科室名称、科室简介、科室位置、科室负责人、科室电话、科室微信公众号(微博)、是否存在子科室or上级科室;

5. 医生信息:医生名称、医生所属科室、职称、毕业院校(名校可以展现)、医生联系方式(医生的微信号、手机、微博)、医生简介、医生头像(生活照最佳);

6. 患者就医指南(门诊/住院/急诊流程示意图与文字说明、医保指南、挂号指引、缴费说明、手术注意事项、饭卡办理等相关文件,可以以word形式展现); 7. 院方提供一份门诊出诊/停诊信息(最好可以做到每周一次);

8. 院方提供一份我院具体的收费信息,包括医技项目、药品费用、挂号费、住院费等;

后台管理:

1. 医院新闻宣传工作人员2名,负责发布微博、推送信息;

2. 人事工作人员1名,负责管理新浪微博加V认证用户、微信公众号院内人员分组; 3. 客服工作人员3名,负责回复微信公众号上的咨询与回复; 4. 其余平台搭建、开发、账号升级申请工作均由信息工程科负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