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00字大全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书笔记2000字大全

大学读书笔记大全2000字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一、 读者简介

二、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作者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作者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三、读后感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做到真诚坦白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但这还只是针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如果能够进一步地从主观感情出发,真正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或者用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人,那么,不但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会真正与他人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做一个真实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出色的判断力,以便在适当时机保护自己。一个人如果懂得同理心的重要性,而且足够真诚和坦白,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并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方面取得成功。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朋友们,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吧!把上天赐予你的东西都变成财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篇二:2000字读书笔记大全 2000字读书笔记大全

之我读战争与和平 故事梗概: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伯尔孔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组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罗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回到了妻子身边,但妻子依然放荡如故,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洛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

吸引了。但由于伯尔孔斯基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的诱惑,而擅自与其约定私奔,同时私自去信取消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的婚约。但私奔一事及时被娜塔莎的好友索尼娅阻止,与此同时娜塔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大病一场,之后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洛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她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海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皮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的妹妹玛丽娅也与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结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

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相比皮埃尔而言,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最大,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事情就应该这样。而且,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高篇三: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0字

感悟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

第2篇:读书笔记2000字大全大学

2000字读书笔记大全

之我读战争与和平 故事梗概: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伯尔孔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组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罗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回到了妻子身边,但妻子依然放荡如故,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洛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

吸引了。但由于伯尔孔斯基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的诱惑,而擅自与其约定私奔,同时私自去信取消与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的婚约。但私奔一事及时被娜塔莎的好友索尼娅阻止,与此同时娜塔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大病一场,之后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洛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她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海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皮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伯尔孔斯基公爵的妹妹玛丽娅也与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结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

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还有死亡。相比皮埃尔而言,他的性格的变化是比较突然的,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特点有关。娜塔莎的变化最大,尤其是与皮埃尔结婚后,她由原来那个活泼、快乐、爱唱爱跳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以至杰尼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无论这些人物的变化多么不可思议,我们都会觉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似乎一切事情就应该这样。而且,无论他们怎样变化,皮埃尔还是皮埃尔、娜塔莎还是娜塔莎、安德烈还是安德烈,他们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高篇二:大学生读后感2000字 大学生读后感2000字

篇一: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2000字

这本书之所以对我影响最大,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事实,这些事实比我们经常所听到的大道理要真实很多,有用。明白这些事实后,马上改变了我以后的处事方式。 1.关于时间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时间。是的,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头脑太过活跃,受其他事情的干扰,而无法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浪费了很多时间。如在宿舍,受电脑上的音乐游戏娱乐各方面的干扰,就无法完成作业,做该做的事,学该学的知识。但只有专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头的事情。而专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扰,是需要我们去管理自己的。 2.关于人际关系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我们不防去观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强了,做大了,胜过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人来找你帮忙,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与你合作。在这过程中,人际关系网自然就建立了。 3.关于专业是否有兴趣问题

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专业学习)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有成绩感,有>收获,你就会花时间精力继续努力下去,并获得更大的成绩感),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学不好,就拿对专业不感兴趣为借口,而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找借口,不学习之后,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呢? 4.关于人生职业规划

其实,我个人并不相信什么职业规划。我只是朴素地用自己的经验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没有谁能给我做职业规划。-人生职业规划,是一生的时间。我们是否有能力去做这个规划呢,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执行好这个规划呢?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对很多东西不了解,人生的经历也确实太少,而生活中变动太大,太多。我们一般得大

学生有能力去做这个人生规划吗?如果不能,我们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有收获,或许这比规划来的更加实在。 5.关于心智

开启心智,运用心智,获得解放。心智可发展,可培养,可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不可封顶。-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极其微妙的,很多时候是被我们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却决定了种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如有些人几何代数都学不明白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却可以仅凭心智就能够想象出现实中无法观察到的超立方体,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决定因素时,就不会诧异这些人的特异功能了。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开启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懒惰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无论在哪里,懒惰现象都随处可见,而且被各种借口掩饰的很合理。如果我们发现不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还会继续原谅自己的懒惰,而最终一事无成。如不花时间精力学习专业课;不去实践;看书不动笔不动脑;看书只是一带而过,囫囵吞枣;不去上课;吃饭外卖(快餐或舍友);等等。看了这本书,或许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进而改变自己。

7.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大脑,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脑,你就会受大脑的控制,还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会受欲望的驱使,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在清醒理智时深感后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时,自己轻信了他人的话,而做了让自己之后感到后悔甚至愤怒的决定;等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引导行为为我们想要的结果服务。 8.“事件-时间日志”记录

如>财务管理一样,知道时间是怎么用的,才知道该怎么去规划时间-时间不是节省出来的,是靠规划出来的。通过“事件-时间日志”记录,我们可以精确地感知时间,可以丰富我们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调整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9.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可以用他人证明是有效果的方法来更快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10.正确对待老师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得最好”的

老师肯定会有,但往往并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个。“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会教,更不用说“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练打得过泰森么?——那教练估计不会有那么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训练出拳王泰森。 11.什么都学,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

什么都学,时时刻刻都满载收获。往后不知道人生的什么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呢?这种感觉是很让人欣喜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而努力学习各种知识。

篇二: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

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篇三: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000字

“地球是圆的”,这几乎是每个受过教育的现代人都认为正确的定理,但是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着作《世界是平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带来的短距离微型世界。本书主要以信息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为主线,围绕“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初发生的”、“这个趋势对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等几个问题展开阐述。我不是专业的经济学家,

读此书也不是出于深刻研究的目的,因此浅浅读完后合上书扉,所能回味的也不是站于多少高度的经济学、>社会学术语堆砌,仅就相关于个人身处如此变革趋势下所能做的一些努力说几句感想。

忽然想到前两年很是红的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经典名句“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当时虽是当作笑话来听的,但是仔细回味回味,其实这简单的话也有点点破世情的意思。再想到最近甚为流行堪称热点的“服务外包”,因为职业关系也接触到一些人才>培训的项目计划,虽然这只是服务外包产业的一小块,但从其热门程度也能反映出当前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而《世界是平的》在这方面也许能解释其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

有西方学者如是说:“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的确,在平坦的世界中,有全球化战略眼光、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大到大国家,小到小单位,都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吸引、提升重视非常。

譬如印度,为什么能够在此平坦、均等、公平的世界竞技场上大揽知识含量高,收入回报丰厚的it行业和电话服务业外包?就是因为在世界还没有完全被铲平前,他们培养了大批的理工精英,他们抢先意识到了开发人的脑力的重要性;譬如我们本地着名的比利时bekaert集团所>投资的几个企业,且不说他们工厂、产品的经济效益如何好,只要看看他们为员工设计的培训、提升项目种类、层次就知道他们对此的重视程度;还有来自荷兰的dsm公司,全球工程塑料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奉行的三“p”理念,排在第一的就是people,也就是他们的员工,只有培养出一支精英队伍,才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经济王国。

我们再从仰视换到俯视的角度,看看从自身角度出发能够做些什么来应对这个世界正在变平的大趋势?《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充满了竞争与合作。要想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或者至少是不被淘汰,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发挥才智,争做那个“不可或缺的人”。

对个人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要经历些过程的。理论上说,只有四种人是不可被技术替代的。他们分别是太特殊的人、太专业的人、太深刻的人以及太会调节适应的人。其中有些掌握身体资本,有些是人力资本,还有些是社会资本。这几种资本维系于个人身上,使他们获得了特殊的权力。

而相对这些特殊群体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的工作者,也许我们努力百倍也并不一定能实现那么辉煌的梦想,但是我相信至少我们会到达比现有的层次高一些的地方,而不是被这股推平世界的潮流所淹没!我们所能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世界里,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即使我们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工作,我们每个人也都应当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到得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具备篇三:大学生2000字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

一、 读者简介

二、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作者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作者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三、读后感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做到真诚坦白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但这还只是针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如果能够进一步地从主观感情出发,真正做到真情流露,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或者用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人,那么,不但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而且会真正与他人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做一个真实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出色的判断力,以便在适当时机保护自己。一个人如果懂得同理心的重要性,而且足够真诚和坦白,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信任,并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方面取得成功。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第3篇:围城读书笔记-围城读书笔记2000字

导读:“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围城》里面的一句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围城读书笔记,2000字左右。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

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

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围城读书笔记

生活21世纪里,生活的围城依然存在,在这个竞争激烈,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不管是来自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的压力,都将人们置身在一堵又高又无边际的围城里,对名利的追逐,对金钱的渴望,将人们压得透不过气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被为外人羡慕为象牙塔般的生活,可是很多大学生也被关进这座无形的围城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单纯,人际交往变得复杂,学会了钩心斗角,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又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大学生就注定要在这座围城里出不来呢?我认为此言差矣,困在生活的围城,大多数是由于自己将心置身在围城里面了,所以给心安上一对翅膀,就能飞出这座围城,看到广阔的天地。

第4篇:《红岩》读书笔记2000字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扞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身处大学,只感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第5篇:简爱读书笔记2000字

简爱读书笔记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十岁时被她的舅妈送到了慈善机构——洛伍德学校,在那里她做了六年学生,当了两年教师,八年后十八岁的她离开了培育她的地方,到桑菲尔德庄园给一个小姑娘做家庭教师,一年后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又到一个小地方莫尔顿做了半年教师。

不管是在桑菲尔德庄园还是在莫尔顿,简?爱都是一个出色的教师,另外她在荒原庄也因为自己高超的绘画技能深得两个女主人公的赏识,读到这些,我想:简?爱从小到大只在一个学校上过学,六年后就可以留在学校当老师,离开学校到其他地方也可以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不做教师她也可以找到其他足以让她自食其力的工作,比如缝纫、护理工等,看来那个洛伍德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很实用的。根据故事情节来看,洛伍德学校开设的课程应该有:语言、历史、劳作、绘画等,劳作课应该有缝纫裁剪这一项。我不禁又想起了我们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假如我们的学生六年的小学毕业后能到社会上找到工作吗?别说是小学,就是再上三年初中毕业能到社会上找到像家庭教师这样的工作吗?当然不能。为什么?我认为是和我们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有关。看看我们的中小学课程吧,哪一门不和考试紧密联系?就算是有美术、劳技、音乐等这些不和考试紧密联系的课程,但我们的中小学把这些课程当回事了吗?

先说美术吧,凡是没有额外在校外上过绘画班的孩子,有几个能在学校的课堂上学到点儿绘画的技能和知识呢?学校里或班里一搞活动,需要画个画,哪班不是那些曾经上过绘画班的孩子大显身手呢?我女儿就是因为从小就上绘画班,所以一到初中,只要班里一搞活动,画个黑板画或出个海报什么的,一准把我女儿给忙活坏,为什么?其他孩子不会呗,班里六十多个孩子,没几个能帮上忙的!呜呼哀哉,我们的美术课,有其名无其实。简?爱六年的学习生涯结束,给人画肖像画画得栩栩如生,而我们的学生,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也不一定会画个简笔画。但这能怨我们的美术老师吗?其实好多美术老师是有很高的水平的,因为他们大部分都在校外自己办辅导班,教出的孩子画的真不错,为什么在学校就教不出来呢?首先时间就不够用,一星期一节美术课,几十分钟,够干啥呢?

再说音乐课,孩子们又学到了点儿什么呢?认识简谱?不会;认识五线谱?更别谈。学会几首歌?初中的孩子一到学期末,音乐考试要求唱一首歌好多孩子都唱不成。每一次课堂上做个游戏,谁输了要求唱首歌,一准把输的人给难为坏。会谈乐器,更别想。这就是我们的音乐课,每次看到身边那些五六十的老教师们拿着歌谱开个唱,唱的那么自在那么开心。我都在想,现在的孩子好可怜,音乐是最能抒发感情最能宣泄感情的载体,而孩子们面对音乐如同不会游泳的孩子面对一个漂亮的游泳池,很想享受其中却望而却步。我又想到了二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同学毕业于郑州一个护士学校,分配到了河南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她上班两个月后我去找她,她无限遗憾地告诉我,她分在了一个最不好的科室:儿科。为什么?她悲惨地为讲述了分科室的经过:当时分到那个医院的毕业生有二十几个,最好的科室主任先去挑人,挑走了几个长得漂亮的,接着次好一点儿的科室又去挑人,漂亮的没了,科室主任就问谁会唱歌跳舞,所以会唱歌会跳舞的又被次好一点的科室挑走了,我这个同学长得又不好看,又不会唱歌跳舞,家又是农村的,拙嘴笨舌的,只有等到最后,被最不好的科室儿科主任给不情愿的领走了。她万分感慨道:长相吧,爹娘给的,咱没办法。可没想到在医院上班还会挑会唱歌跳舞的。后来才明白,一到年终医院都会有表演比赛,人家当然要会唱歌会跳舞的了。唉,既然工作岗位上这么需要会跳舞会唱歌的人才,那么我们的学校就应该开设这样的课程啊,但是,考大学考高中不考这些科目,有谁会想到这么长远呢?急功近利,应该不是老师们的错误吧。

最后说说劳技课吧,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这门课,有的学校即使有,这门课也成了让学生放松的大好机会,因为学生根本就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就拿求实中学的劳技课来说吧,我们的劳技老师够用心的了,课堂上领着学生学手编、做蛋糕、学雕刻等,但是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到一门手艺,其实劳技课不必学那么多花样,不管是教学生学厨艺也好,学缝纫也好,学理发也好,只要精通那么一门,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用的。我只要一到放假,就手把手教女儿叠衣服,整理衣柜,教女儿切菜,炒菜,熬汤……这些都是孩子一生中必须学会的生存本领,可惜在学校学不到。

我又想到了北京十一学校所开设的过程,当我知道他们所开设的课程那么丰富时,真想把孩子送到那里去上学,有次看李希贵校长的视频,了解到他们不但课程丰富,兴趣小组搞得也特别好,有一个喜欢汽车的孩子已经把大学里有关汽车的专业知识学完了,学校里好多老师和亲属买汽车都要向这个孩子咨询,我真羡慕这个孩子的幸运啊,要是这个孩子不在北京十一中学,那他的这方面的爱好和天分估计要被无休止的语数外练习题给埋没了吧。

若干年前大家都开始反对应试教育,大力呼吁素质教育,可是到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像个二奶或小妾一样无法取代应试教育这个正室,原因何在?目光短浅!家长和学校都盯着升学考试,可是即使考上了一本二本又怎样?有多少研究生现如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又是所学专业不好,待业的大学生啊,他们的痛苦有谁能理解?

也许我的见识很浅薄,但是我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吧?真希望我们的中小学能开设一些实用的课程,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

第6篇:读书笔记简爱2000字以上

《简爱》读后感

夏日炎炎的午后,我打开了一本名为《简爱》的小说,它在我的书橱上呆了很久,这次翻开,让我为之一震,小说的主人公简爱不懈追求幸福和独立的人生让我为之称赞,也让我这个在校的女大学生深深折服,若是自己也有简爱那种追求知识,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爱情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的生活大概也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人生从此会变得与众不同,从此不会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认为这本书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写照,充满着浪漫的诗意,是一部带有着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位从小成为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不畏差别对待,不畏阶级差距,敢于追求真爱,追求自主获得幸福的故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小说的主人公简爱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吧。简爱的童年是不幸的,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唯一能领养她的舅舅又早早地去世,年幼的她只能和他的舅妈里德太太一起生活,她冷漠的舅妈并不喜欢这个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她任由自己孩子随意欺负主人公。文中说道,“啊,舅妈,可怜可怜我吧:饶恕我吧!我实在受不了啦,用别的办法惩罚我吧!我会憋死的,要是——”“住嘴!这么闹闹嚷嚷讨厌透了。”她无疑就是这么感觉的。在她眼里我是个早熟的演员,她打心底里认为,我是个本性恶毒、灵魂卑劣、为人阴险的货色。” 从这段就可以看出可怜的女主受到了来自她的舅妈怎样的虐待,而她的舅妈冷漠残酷,不把她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认为她本性恶劣无法教化,而对待她自己的孩子,本质恶劣却认为他们善良美好。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

在简爱十岁那年,里德太太把她送到一个慈善学校。那是一个充斥着灰色色彩的学校,因为舅妈的关系,她从来到学校的开始校长就对她产生了偏见,认为她不是一个品德好的孩子,认为她是一个说谎者,让她在同学面前受到屈辱,而这样地狱般的生活一旦开始,便是六年,这六年的生活学习中,一场疾病带走了一部分学生的生命,其中便有主人公的朋友海伦,在罗沃德,主人公还当了两年教师,正如同书中所说“学校获得新生之后,我在它的围墙之内生活了八年,当了六年的学生,二年的教师,在双重身份上成了它价值和重要性的见证人。”在学校读书生活以及作为教师一共的八年之中,也许吃的不好,也许住的不好,但是在那里,主人公逐渐的成长为一个聪明伶俐,正直善良的好姑娘,在那里,她学会拥有自已的思想和主张,这远远比在里德太太家受尽虐待来的好。即使她矮小并不美丽。

离开了学校的简爱,来到桑非尔德府当家庭教师。而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生命最重要的人,罗切斯特先生。在与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中,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之间那条等级地位的鸿沟,罗切斯特先生出生名门,家庭富有,是上流社会人皆可知的绅士,即使不是十分英俊却不乏名门淑女对他的青睐,而她,出身卑微,没有金钱,地位只是一个小小的没有名气的家庭教师。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或者说妄自菲薄,她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面对罗切斯特先生,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情。而这样一个坚毅自强的女子,在结婚时才知道罗切斯特先生已婚的事实,即使是在等级的差距面前也没有丝毫退缩的她,在自己的自尊和婚姻的庄严合法前她只能忍受着自己内心巨大的伤痛离开了。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她离开的理由,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所以她无法承受来自他的欺骗从而做出了这个决定。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即使爱的深切,却依旧理智,她的离开是她深爱的表现,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具有戏剧性的就是小说,离开了的主人公在快饿死时遇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亲人,并且得到了一份巨额的遗产,还收到了来自自己表哥圣约翰的求婚。而此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他失去了那些优越的存在,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此时,在主人公和罗切斯特先生之间不再有等级和财富的差距,而此时的简爱,也不再为自己的爱迷茫,也不再为自己的尊严困扰,她立马动身寻找罗切斯特先生,最终收获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获得幸福的人生。

这本脍炙人口的小说,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和一个上流社会绅士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改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新女性,真女性的传奇故事。简爱藐视财富,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我认为在作者心中,美好的生活是在有爱的同时又互相尊重,当人们都认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钱来购买,来衡量的时候,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向我们诉说着什么爱,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理想,一切不能用钱来换取的事物。这样一本给人以时间感的小说,让我阅读起来如在饮一杯清茶,在夏日湿热的午后,净化我的心灵,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想法,新的信念,新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上一篇:城市运营管理专业介绍下一篇:中小学生暑假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