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读书笔记大全

2023-03-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资料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笔记大全

《白银资本》读书笔记

关山 贸易经济 2009201772

刘老师让我们看本经济学著作,我就选了这本:白银资本。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作者:贡德・弗兰克,西方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195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巴黎第八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博士学位。曾在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多所大学执教。弗兰克一直致力于世界体系史、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的研究,为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摘自百度百科》

接下来我说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白银资本》是一部极有颠覆性的作品。它对1500年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论述。作者出人意料地把中国置于亚洲的中心,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他认为,中国需求白银而欧洲需求中国商品,这二者的结合导致了全世界的商业扩张。在工业革命前,他认为中国在经济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边书的英文题目是“reorient",字面可以理解“东方--重新面向”。在一个西方人看来,东方在历史上曾经是财富和文明的象征,是他们梦寐以求达到的梦幻之地。而后来西方的崛起和东方的衰落,西方人则又开始自视甚高。所以,一众学者,构建起来了“欧洲中心论”。在这个框架下,学者们通过在各个领域的探讨,来解析东西方的差异,进而说明西方的优越性。按照这个逻辑,亚洲等东方各国,要想重拾旧日辉煌,就必须得学习西方的各种制度安排,从经济到政治,甚至宗教和生活方式。这种“欧洲中心论”长期以来统治着中西学术界。在这种氛围下,西方国家认定自己的制度是优越的,于是以藐视的眼光打量着亚洲国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准则来要求其他国家。另一方面,对于亚洲国家而言,长期以来的积弱,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传统产生了怀疑,于是开始学习西方,一部分人甚至达到了崇拜的地步。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已有的观点似乎论证的非常充分,有那么的多的论著,那么多领域的探讨,似乎是压倒性的事实。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白银资本》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全不同的视角。他指出,目前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是忽视史实的,他认为,全球性的世界体系早就存在,而在这个体系中,亚洲各国,如中国、印度是中心,中亚地区各国也是重要参与者,至于欧洲,长期以来只是这个体系的边缘角色,只是在美洲大发现之后才开始发挥更大的角色。直到1800年左右,亚洲和欧洲相比,在各个方面毫不逊色。欧洲的崛起也只是暂时的,从长久来看,还将是东方的时代。

按照作者来看,史实是明显的,现有的持“欧洲中心论”的许多学者没有能够对基本史实进行发掘。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作者提及了一点:第一,现有的这方面的研究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第二,许多学者所依据的史料,往往是葡萄牙人、荷兰人等留下的,这样的史料必然有以西方人为中心来描述的,实际上,如果综合考察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的人留下的资料,我们就会发现,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地位根本不显著。

上述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这本书相当的发人深省,促使我思考的

有这么几点。

1破除了我的许多旧有的观念

我也算一个正在受高等教育的人,思想也算非常的开放,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许多全新的观念。第一,传统的观点说,中国等国很早就落后于西方了。在作者看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至少在1800年之前是不落后于西方的,在更早的年代是远远领先于西方的。第二,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等国在科技方面很早就没有进步,落后于西方。作者则指出,这也是不合事实的。技术领域的交流其实是双向的,而不是西方单项输入的。第三,西方的制度不是独特的,没有什么所谓的西方独特的成就,基本都能够在东方找到对应领域成就的例证。比如,银行业也并不是荷兰等欧洲的发明,印度在很早就发明了完善的金融系统,作者引用一个17世纪荷兰人的话讲“要想学习金融,去印度看一看吧”。第四,工业革命没有宣传的那样的重要和划时代。实际上,许多创新只是对于已有技术的改进而已。理论和技术的结合尚不充分。

2.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发展的秘密是各个国家都像追寻的秘密。学术界有很多的说法,有一批学者从制度的角度解释。典型的如“制度经济学”学派。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亚洲等后进国家,要想追赶,就得大力学习西方的制度。

制度当然是重要的,关键是,它是决定性的吗?是制度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吗?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基本的经济发展力量是原始的动力,如劳动分工、贸易等。而中国之所以衰落,并非是制度的失败,而是基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按照这个思路,作者对于许多历史事实作出了全新的解释。

3白银的重要作用

白银是历史上重要的货币,在作者看来,对于世界经济的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在早期的世界体系内的贸易中,中国是处于中心位置的。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出口诸如瓷器、布匹、铁器等到其他地区,相应的是白银流向中国。欧洲最初生产效率较低,没有可以出口到中国、印度等国的产品,因此难以参与到世界贸易中来。后来,由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欧洲人获得了大量的白银,才有能力购买中国的产品,因此逐渐提高了在世界贸易的地位。

4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上段提及,白银的增加提高了货币供给,带来了中国等产出的扩张。技术进步也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解释,按照作者的说法,中国的技术后来的落后并不是文化、制度等差异造成的,完全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理性选择。亚洲的情况是,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来说非常便宜.而欧洲的情况恰恰相反,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是非常的昂贵。其一,欧洲依靠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资本。其二,美洲的开辟,相当于给欧洲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市场,在这种贸易活动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其三,欧洲人迁移到澳洲、美洲等地,这样减少了欧洲大陆的人口数。以至于劳动力数目较少,非常的昂贵。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就有很强的发展技术的动力,用机器来代替劳动力.而一旦欧洲凭借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后,就扭转了在贸易中的格局。而亚洲各国,一旦不能通过顺差贸易获得白银,经济就面临着一个货币供给的收缩,进而影响产出。这不禁就导致了落后!

总的来看,这本书促使我从整体视角和经济思维去解释更加广阔的现象。事实上,也许正作者所建议的那样,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制度,而是基本的经济力量。如果我们将眼光投入在基本的经济力量上,或许有助于我们抛开各种繁多的事项,诸如各种文化的、制度的差异,从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想!

第2篇:读书笔记大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该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有一本书,它曾激励了不知多少热血青年,帮助过多少人认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励他们去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去体会生命中的最高意义,它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它主要讲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看到了许多丑恶和不平。长大后,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许多人。在当兵时,不幸受伤,回到家乡。在工作室,保尔旧病复发,差点死去,保尔不能正常工作,很痛苦,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还双目失明。但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斗争,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小荷作文网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痛恨那些权贵在剥削人民;我佩服保尔一样的革命者。保尔拥有着钢铁般的崇高理想和执着的革命信念,他告诉我如何去“炼钢”—锻炼钢铁般的意志。小荷作文网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1815年,失去了听觉,这无疑对他是一个灭顶之灾。贝多芬在度过一段极度忧伤的时期后,他写信对朋友说:“我要死死地抓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有一次,我去爬山,可爬到一半,我已经气喘吁吁,累得汗流浃背。本打算放弃时,我想到柏尔,保尔在全身疼痛时坚持写作,可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呢?我能!我一定能爬上山,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爬上了山顶。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保尔所处的烽火年代已经过去了,然而保尔的精神仍被一代一代传承。我们要怀念保尔那种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怀念他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怀念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怀念他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让我们看一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保尔吧!

爱的教育

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爱的教育》告诉我们: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同,但

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只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经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细节时,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后悔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每次当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是的,人们总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却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rdqu o;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是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场戏,我觉得应该给这些平凡而又难忘的瞬间一个特写。尽管我知道时间不会给我多余胶卷,这些瞬间也许只会成为我们心中无足轻重的片段,被时间剪掉,那些瞬间,永远只是我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尽管幸福那么短暂。

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老实、健壮、纯朴,对生活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但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他又攒够了钱,却又被那可恶的孙侦探给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还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子,本来日子过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虎妞却难产死了,祥子伤心欲绝,没法了,只好把车子卖了来安葬虎妞。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美好的,幸福的。没有自私,不幸和残酷了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社会,有许多人进步了,也有许多人退步了,这个退步是指人们的心灵变得败坏了,丑恶了,他们去赌、嫖、抢劫……无恶不作。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只能用强制手段去制裁这些人。

第3篇:读书笔记(大全)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有感

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之后,不得不佩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修文老师。人的成长,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生活学习。王修文老师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的是他所带领的教师学生的生活典范。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年近五十的男人去完成马拉松长跑?也许理由有很多,但我想,对实践教育的透彻研究和执行,是很重要的理由之一。深深打动我的是他那份坚持。 真的是很深切的感受,世界上很多不可能的事,只要敢于挑战,都有可能。王修文老师连续跑了四届马拉松,年龄长了五岁,成绩却提高了一个多小时。很难得的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在坚持跑马拉松的同时,身体健康了,精神饱满了,工作干劲足了,人生境界提高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这让我想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冒出一些未完成的目标、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直感叹,自怨自艾命运的不公。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惆怅,化零为整的去争取我们的目标,也许质变会引起量变,有一天也会达到我们认为的遥不可及的理想的马拉松。 我们的失败,一是错给了时间,二是败给了距离,三是输给了自己。我们总感觉一生很长,明天很远,可梦想永远不会在等待中实现;我们艳羡别人的成功,总认为离自己遥不可及,殊不知,只要你愿意走,就会慢慢地接近目标;对于错失的,我们喜欢寻找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结果是,我们在心安理得中欺骗着自己。

第4篇:读书笔记大全

读《素质教育》有感

素质教育在如今教育界是一个高频词汇,然而素质教育对于舞蹈的意义却很少有人涉及,今天我想借此书谈谈舞蹈领域的素质教育。

素质是由各种知识、技能所构造的修养和精神品质的总和,素质教育由80-90年代出现,91年提出把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现在的舞蹈教育是针对特定范围的,不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运动智能在普通教育中是很重要的,需要得到发展。基于这一现状,我们的理念是:舞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舞蹈不仅是一种谋生职业,更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所有的人都有权接受这种文化,任何普通人都有权在舞蹈中获得精神满足、肢体锻炼,从而获得生命的宣泄与延续。艺术有助于全体学生发展理解和辨别这种充满形象与符号的世界的多种潜能,在艺术方面无能的学生被剥夺在艺术中受益,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他们被艺术教育方案拒之门外造成的。

美国是少有的设舞蹈学位的国家之一,把舞蹈视为一种运动观念,把舞蹈列入体育范畴,上与专业舞蹈团体和舞蹈家连接起来,下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接起来。有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我国的教育思想、文艺思想虽并不忽视普及,总的来看我国的初级和高级舞蹈教育较弱,但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舞蹈的普遍教育,将它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种层次的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是舞蹈艺术发挥其社会作用,国家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素质舞蹈教育的内容:所谓的素质教育舞蹈课是借助舞蹈及其他相关艺术的综合,旨在提高全体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种艺术课程。他应当最强调两个特性:人文性(学习各类文化、培养想象力)、综合性(联系总和各种知识技能,对右脑进行开发)。其创建依据:1依据未来新型舞蹈人才培养的需要,未来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的人才2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坚持的方向3依据国际艺术教育的新方向

与专业舞蹈课的区别:专业舞蹈课是针对少数具有天赋的学生,素质舞蹈课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教育本身服务,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前者是以思维和智力开发为目的,后者未来要以舞蹈为职业。其次,学习占有的时间不同,专业占有2/3的实时间,素质教育每周有1-2次课。再次,舞蹈教学内容不同,专业教育以技能掌握为主,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思维与各种

能力的提高,要开发创造力思维,学会合作,获得人际沟通能力。这种专业舞蹈素材是把简单规则复杂化,素质舞蹈教育把复杂内容简单化。最后是舞蹈教学方法上的区别,素质教育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并与传统舞蹈教育相关,要向学生宣传已经存在于中国社会的舞蹈种类以及那些种类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舞蹈中已经有着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改变已往专业课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

实际教学中,舞蹈课堂需具备的能力1观察模范能力2即兴表演能力3交流合作能力4创造求新能力5综合融化能力;比如在舞蹈教学中选择特定的音乐主题、节奏,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创造和编排组合动作、故事情节。

第5篇: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征文

书不应是我们无聊时的消遣,而应作为我们心灵的旅行者,让我们思考一生的故事,改变我们人生老师。

我喜欢{红楼梦}的故事,字里行间露出淡淡的忧伤,对世俗的哀怨,对人性的深解都让我深深的被吸引。喜欢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故事,他们无结局的爱情让我遗憾。喜欢薛宝钗的豁达和聪智,她惨淡的命运让我伤心。读红楼梦,含笑的悲剧。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高鹗的续写其实让我并不满意,曹雪芹的心情也许真的要亲身体会才会明白。红楼读了一遍又一边,还是不会烦,也许真正的经典就是这样,越读才会更有感觉。

第6篇:读书笔记(大全)

读书笔记

一、《老人与海》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最令我佩服的是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的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老渔夫桑地亚哥,他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羡慕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一条大鱼上了钩,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他充分利用自己捕鱼的技巧,慢慢浪费大鱼的体力,当鱼不再够力气拉着渔船向前时,它开始绕着船转,它越游越近,最后被渔夫用渔叉一下刺死了。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与一条又一条的鲨鱼搏斗,但是无奈武器都被鲨鱼破坏掉,鱼被吃掉了一大半,只剩下鱼头和鱼骨,渔夫此时亦筋疲力尽,无力继续保护鱼了,但他还是把残骸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老人与海》的叙事艺术无疑是相当杰出的。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又一次极为成功的体现。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但他“总是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在它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深藏着我们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丰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它像诗篇,像是一曲交织着沉郁、苦难、昂扬与庄严,甚至也不无明丽与柔情的气魄宏伟的交响曲。它从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开始写起,依次书写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扬帆出海、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他的失败的返航,最后复归于他庄严的梦境。他的语言丰富多彩,不仅雅致冷峻、简洁有力,而且色彩鲜明,具有庄严伟岸的艺术风格。

二、《混混找乐儿 》

好词好句:

1.“五一”七天乐---那是老毕的活儿

2.今天是“五四”!嘿嘿,混混是个革命青年,一定也要在这标志性的日子里得找点乐子!

3.革命青年的细胞总是活跃的。凌晨四点四十分,混混便起了个早。四处转悠,家里已经被彻底清理了一遍。看着还算满意。关了卧室的门,把书房封闭,开了音乐,优美的萨克斯„„混混喜欢在音乐中劳作,听着旋律要是找不事干,心里是有点痒痒。

4.从猫眼儿里向外张望---四野一片安静。好,革命混混要开辟新的阵地---打扫楼道。收拾工具,悄然进行。先一层层地扫下去„„然后再一层层地拖下去„„

5.注意,动作要领是轻、轻、再轻„„以免惊扰了邻人的春梦。嘿嘿,混混想做好事,别到头来把好事做砸了,轻骂一声混混还能接受,要是在背后给混混灌以“神经病”之类的头衔,那混混会气绝身亡„„

6.嘿嘿,踮着脚尖,我下呀下呀„„我上呀上呀„„嘴巴里竟然哼唧出了S。H。E的热门单曲——《波斯猫》。“波斯猫她就眯着小眼儿,波斯猫她就踮着脚尖儿„„”嘿嘿,我就是那波斯猫„„一只会干活的猫儿„„

7.五点四十左右,混混的劳作已经初见效果:楼道洁净明亮了,视野仿佛也开阔了。不过在混混看来,这效果太没创意,混混得整点新鲜的。

8.一会儿工夫,靠近家门上下的楼道口多了点景致:家里的绿藤被扯下来,挂上了楼梯的栏杆上:客厅的兰花,书房的金鱼草,外加什么滴水观音全被请出家门,好家伙全让他们列队在楼道口„„嘿嘿,混混从楼道仰望——————震撼!!这哪里是寻常路,这是通往诗意与清新的幽径哩„„

混混陶醉中„„

9.不好,楼下有响动。发现敌情,混混立刻如贼猫般神速闪进了家门。混混喘息着还不忘记从咱的猫眼儿里窥视:对面的门开了,邻居的大姐仿佛有几分吃惊但是笑意在脸,嘿嘿,尤其是挂在栏杆上的新绿小藤招惹了她的目光,这个细节混混的贼小眼儿绝对不可能放过„„!

10.混混吃力地从猫眼儿里送走了大姐的背影„„轻吐气息反转身来。混混楞住了:拖把扔在客厅的地上,涮洗拖把的水洒了到处都是,还有搬落的花草的残叶,泥浆„„这是我的家??

11.哈哈,没关系,反正没人来混混家。混混关了门好好的在猫窝傻乐吧!

12.“五四”一天乐!

13.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感受: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三、《三国演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四、《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曾说过:“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上一篇:网络自查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中国梦国网情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