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研修日志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物学研修日志

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探索

摘 要 探究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的设计与实施,以高校引领、合作互助、行动研究、聚焦课堂为原则,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活动,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升中学生物学校本教研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URS模式;校本教研;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化;课例

文章編号:1671-489X(2019)15-0078-03

1 前言

目前,我国各地区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开展了多种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2017年8月,全国高等学校联盟和部分地方教育局、中小学校在北京共同举行“U-R-S联盟”成立仪式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成立URS联盟是为促进三者在理论研究、专家资源、应用研究及实践方面的共享。URS是指大学(U)、区域教师发展中心(R)和中小学(S)的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共同服务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URS是协同创新的共生关系,高校教师、研训教师、一线教师共同致力于促进教师个体及群体的专业发展,支持中小学教师的常态化混合研修。本文基于URS模式探索如何开展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旨在促进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基础教育教学服务。

2 问题的提出

课例,指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拥有一种相互研究、相互学习的心态,参与者一起对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探讨,最后找到一个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获得更好的学科教学知识。负责进行课例分析的教师需要能够亲自撰写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的目标、主题以及重难点都要有一个清楚的掌握。同时,教师能够找到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所在,并且懂得总结出有效的结论以及做好准确的提炼。开展课例研修需要明确主题和目标,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一堂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基础性的改进,这一研修过程也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对传统教研活动也能够起到创新的作用。

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状况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内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查阅中国知网2009年3月—2019年3月的论文,输入内容中主题为“校本教研”并含“课例”,匹配条件为模糊,分类导航为全选,发现硕博论文共有33篇,期刊论文共有145篇;以“校本教研”并含“中学生物”,匹配条件为模糊,分类导航为全选,发现硕博论文共有两篇,期刊论文共有七篇;以“URS”并含“中学生物”为篇名,经查阅,未发现相关文献。虽然基于URS模式开展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还处于起步状态,可以参考的论文较少,但此研究对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常规教研模式,促进学校教研活动质量的提升。本文探索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有利于改进常规教研模式,能够丰富校本教研的理论内涵。我国传统的教学研究机制是上级行政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机制,而URS模式的校本教研是基层学校创新的,试图发挥师范大学的理念引领、优质资源优势,联合打造学校品牌、区域品牌,推动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发展,促进校际交流与区域交流,调整改进传统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2)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例实施,教师可以聚焦课堂、聚焦学科,促进PCK的发展,从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如通过课例研修,教师知道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是学生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呈现课堂知识。并且,通过课例研修,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因此,通过课例研修,能使学校教研活动质量得到提升,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课例研修的基本环节

课例的校本研修,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和研讨活动[1]。笔者通过中学生物学课例的教学研究实践,认为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环节:确立主题—提出对策—课例实施—经验分享。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初中校本研修为例,URS模式下中学生物学课例研修运行流程为三段九步法,总结起来就是以上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确立主题 学校成立的教研组多方联动,收集生物学课堂上真实的问题,然后结合学情,甄别并分析重要问题,最终确立研修的主题。如苏家屯初中生物教研组成员在SL中学展开研讨,根据所收集的问题,提炼具有普遍意义、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最后将问题聚焦在初中生物学的概念学习上[2]。

提出对策 围绕研修主题,在专家指导下,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苏家屯初中生物教研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及教师个人与团队的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共同研讨出“利用生物结构简图促进学生生物学概念的学习”这一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实施 教研组成员根据研修主题、解决对策,再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某节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节研讨课。课例实施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节课如何设计、如何进行教学的过程。如苏家屯初中生物教研组制定的课例实施采用的就是“课例研磨,验证猜测”,也就是诊断研修这一策略。

经验分享 首先,开展课例研修对于学校内部而言,将从课例研修中获得的经验在学校内部推广,尤其是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更加重视,并且让同学科的教师能够通过对比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然后,参与研修的专家名师可以在区域内进行研修成果的展示、推广,在成果推广过程中也会促进区域内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4 课例的实施与评析

第一轮课例实施

1)集体教学设计。12月份课例研讨课选定的是“植物种子的萌发”,参与的是苏家屯初中生物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作为开展课例研修的案例,要求参与的成员都要做好备课工作,尤其是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都要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制订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2)明确分工。明确分工是确保课例实施是否有效的重要保证。将本学期的“初中学生绘制生物结构图促进概念学习的研究”作为此次课例研修的主题目标,对不同参与者安排不同的观察角度,在观察中可以通过列表以及生物课堂中的前测和后测来获得课堂上的有效数据、资料,确保记录的数据和资料准确有效,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修。

3)主题做课。教学片段如表1所示。

4)评析反思。“种子的萌发”这一堂课的第一次课例研修观察量表如表2所示,参与研修的教师、专家逐一发言点评,上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①專家评价。

从教学目标来看,这次课例的研修目标是利用生物结构图促进学生概念的学习,种子萌发这节课每个环节都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总体上教学效果不错。

从教学策略来看,这堂课运用了同伴互助、读图观察、图片对比、示范引领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

从教学过程来看,首先,从导入环节开始,播放“种子萌发”的视频,可以更为清晰、生动一点儿;其次,通过观察图片认识种子,图片的选取可以更具有代表性,更清楚一些;第三,在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实验的时间,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更准确;第四,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图进行展示这一环节,投影并不是十分清晰,教师没有对作品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第五,学生通过绘制结构简图,从而对种子的概念及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A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是“认识种子—观察种子—实验探究—辨认对比—绘制示意图”。

②学生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种子的外部结构,在实验中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种子的一些内部结构,其中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都由哪些部分组成。最后在认知种子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绘制种子的结构图,从而让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轻松地说出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2]。

③自我反思。A老师认真地分析和总结了其他教师提出的意见,看到了本堂课的不足:第一个不足之处是上课时间比较紧,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较少;第二个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展示自己的结构示意图时没有很好地去进行纠错,导致印象不是特别深刻;第三个不足之处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中,过渡的语言不够流畅。

第二轮课例实施评价 在第一轮课例实施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了第二次的课例设计和实施,这次课例实施的效果优于第一次。在导入以及观察环节,教师节省了时间,这样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比较充裕;并且在学生展示结构示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增加了纠错环节,促进了学生对种子结构的概念形成、加工及输出的理解。

5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利用URS模式的高校引领、合作互助、行动研究、聚焦课堂等特点,希望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校际交流与区域交流,推动区县校本教研的特色发展。但是,URS模式在教育领域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要想把高校引领的校本教研URS模式更好地运用到中学教学中,高校及一线教育者要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加强自身对课例研修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踊跃参加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争取使URS模式更为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中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惠文.生物课例的校本教研[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胡睿曦.沈阳市初中生物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作者:钱红 史立平

第2篇:跨界研修对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摘 要: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实现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偏远山区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师资力量的匮乏,让生物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专业跨界成为了大部分生物教师的重要来源。理清教师在生物专业发展中的跨界学习机制,对于帮助更多教师从事生物教育教学,促进生物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专业跨界打破传统生物教学

跨界学习是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知识建构,强调教师成长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多渠道进行知识重构。[1]从教育学方面看待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内在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包含了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能型教师的培养越发重要。作为一名新型的中学生物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有关生物学的一些知识底蕴,更多的是需要新科技环境下的各种综合素养。

1.1教师队伍的多层次需要专业跨界

根据调查,重庆市黔江区初中生物教师115名,其中生物专业且专职的教师有56人,非生物专业且专职的教师有30人,非生物专业且非专职的教师有29人。非生物专业是指在最高学历中没有获得与生物学有关的学历。非生物专业教师有来自英语专业的、化学专业的、物理专业的、语文专业的、地理专业的、数学专业的等。达到了任何专业的老师都可以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根据黔江生物教师年龄组成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生物教师有7成以上,这些教师的专业与生物对口的概率更低。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因为年龄需要、学科需要不得不从事生物教学。针对这样的现状,完成生物教师在自己教育生涯的后期,完成教师的跨界成长很有必要。同时生物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结合生物教学和其他教学的特点完成跨界成长。

1.2生物知识的交叉需要专业跨界

通过对四本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交叉点的梳理,会发现生物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的交叉点颇多,尤其是与物理、化学的交叉十分密切,与物理的交叉点42个,与化学的交叉点50个。[2]例如:人身体上的杠杆、人的呼吸系统与大气压的关系、人眼的成像原理与光学透镜成像的联系、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物理中光的波长的关系、温度控制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植物的颜色与光的反射原理等,都体现了与物理学的密切联系。以《节气里的生物密码》教学为例,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对应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生物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生物知识的专业性,生物的地域分布造就了地理知识的专业性。同时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及节气里的三候都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与生物有关的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节气里的生物密码的重要背景。根据生物学本身知识体系的交叉特点,可见单纯的生物学知识是不足以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的,这样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通过跨界学习才可以实现。促使每位生物教师需要拥有跨界学习的动力,从多维度认识生物学。

同时在生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仅仅应用到了生物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其他专业的技术进行指导。比如课件的制作,需要图片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PPT制作精化技术、微课制作技术等。生物教师的跨界技能培训可以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随着新课程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多个维度去培养全面的学生。教师不仅仅应该具备核心的生物学素养,更应该拓展自己广阔的视野,成为全面型教师。

传统的专业“界线”正在日渐模糊。教师的跨界,不是专业的弱化,而是一种强化和重构。只有将眼界跳出狭隘的专业层面,回归教育的基本常识,我们才能在聒噪的生态中,守住教育之本,教育之真。

2.年级跨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主要围绕以下八个层面进行教学,生物与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生物的结构层次是后面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人等的基础,与后面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息息相关。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时,与后面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一些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应该会伴随所有的生物学学习过程,比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等。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尤其重要,七年级和八年级知识的连贯性需要我们做到年级的跨界。有助于教师从多个层次系统的梳理知识,便于学生尽快形成知识的纵向体系。初中生物知识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比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做好了系统的梳理,便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做好铺垫。

3.区域的跨界实现资源的共享

教学资源因地域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个人因素导致分布不均衡。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在此时尤其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

3.1以技能大赛为突破点

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以集团为单位进行,组建一个小型的参赛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观摩、指导训练。以2019年重庆市生物教师优质课大赛为例,本次比赛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通过区级初赛,市级初赛最终形成决赛,赛前针对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以比赛的模式共享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赛后把优质课进行分享,做到了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化了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

3.2以大学慕课为平台

慕课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會科学和人文学科。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突破了上课时间局限性、上课地点局限性、选择内容的局限性。从时间和空间上给每位需要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3.3以支教和集团交流为渠道

目前在重庆市多个区域开展了支教或集团办学的方式,以黔江区为例,每年城区中学都会选取40名以上的教师定点定向的支援乡村学校,其中不乏有校级领导的支援,有利于把优秀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管理方法进行统筹推广。同时黔江初中所有学校分成了5个办学集团。以一所城区学校为中心,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在教学集团中,可以采用定期集体备课、定期集体赛课、定期集体献课的方式分享教学资源。同时集团学校采用统一试卷月考、半期考,在中考学科会采用共同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城乡共同发展进步。

事实上,许多教育家本身就是优秀的“跨界者”。比如,夸美纽斯创办和管理过许多学校,但他的专业是神学和哲学;卢梭从未上过课,却写下不朽名著《爱弥儿》,如此人物,不胜枚举。现在的教育时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时代,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时代,谁能把教育做得边界无限,谁就占据了教育的制高点。[3]跨界学习的意蕴就是跨越边界,打破边界的学习。当教师踏入不同文化或领域时,在多种观念文化知识领域之间会发生撞击,这种撞击会不断整合各种观念文化,不断产生新的构想。跨界学习使教育不再停留在,为教育而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服务,更多的是为了一种社会服务。当代教师实现跨界的转变,不仅是一种形势所逼,更是一种新的潮流新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彦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跨界学习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75-77.

[2]李珏欣.初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交叉教学的应用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8.

[3]何莉.教育走入"无人地带".中国教师报.2016-11-09.

作者:蒋川铃

第3篇:广西农村初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远期效果调查

摘 要:为评估我校“国培计划”初中生物脱产转换子项目的实施效果,在项目结束的2~4年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对2012~2014年“国培计划”初中生物骨干教师短期集中研修项目参训教师的远期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项目单位实施的“国培计划”普遍感到满意,在师资队伍和课程内容方面满意度较高,远期效果评价的各项指标都比较高;培训显著提高了参训学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员在个人发展等方面得到了收获和提高。本文最后探讨了提升“国培计划”远期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国培计划;远期效果;生物学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玉林师范学院“国培计划”2012~2014年生物班学员共83人,分别来自玉林、贵港的12个县区和河池的凤山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0~40岁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4%、62.5%和50%,30岁以下的教师在2014年达到28.57%。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80%以上,3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具有生物专业背景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47.5%和57.14%,说明桂东南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科素质越来越高。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培训前项目组单位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培训需求,培训刚结束时进行满意度调查,此次调查针对远期效果跟踪调查。项目组参考有关文献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了83份问卷,收回80份。

(2)访谈法。由于各培训班级建有QQ群和微信群,对学员可采用远程方式进行访谈。结合近三年指导师范生实习及教育调研的机会,到培训学员的单位与其领导、同事进行座谈或进行远程访谈。

(3)数据统计法。对所有的调查表、数据表进行整理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对玉林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初中生物脱产置换培训远期效果的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反应评估、学习评估和成果评估。

1.学员反应满意度评估

统计数据表明,学员对玉林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初中生物置换脱产培训的效果普遍感到满意,特别是对培训专家授课内容、方式及水平的评价最高,平均达90.95%,最高的是2013年的学员,达92.31%。在三年的培训中,玉林师范学院邀请了5位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国培专家”和一批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担任培训专家和“影子教师”,所有一线教师均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其中包含4位特级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了培训的效果。由于农村中学教师接触专家学者的机会不多,来自发达地区和高水平学校的专家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启发,这些对学员的影响最为深远,远期效果最好。

在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及实用性方面评价比较高,三届学员的满意率分别为87.5%、89.74%和88.89%,平均达到88.71%。针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中非生物背景教师较多的情况,可根据专业性、实用性、地方性原则设计培训内容。如针对初中生物教学难点开设“初中生物疑难问题解析”“生物教学的问题教学法”“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针对课程新理念开设“探究式教学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针对生物教师实验能力比较差的情况,加强“生物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培训”。由于内容比较切合学员需求,影响较为深远,远期效果较好。

在培训方案设计方面,考虑到第一轮国培对象主要是“种子教师”,既要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又要使其承担引领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任务,因此前瞻性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验操作和较强的科研水平是种子教师成长的基石。在设计方案时,既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也安排了生态考察活动和名校观摩交流活动,力争使培训活动形式多样、紧张有序。从远期效果来看,培训方案得到了学员的认可,远期效果满意度为85.39%,且前两届学员的满意率超过87%。

从远期效果来看,培训的教学设施及运转情况的满意度稍低,平均为72.33%,这与后勤保障稍有欠缺有关。培训期间由于学员人数较多,宾馆设施老旧,学员的体验不佳,影响了对教学设施整体的满意度。

2.学员学习提高评估

为了解学员对获得知识与提升技能的评价,项目组在调查时对专业学习成果和教育教学成果分别进行了统计。

通过三个月的培训,71.6%的学员认为培训对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远期评价只有3名学员认为“基本没用”,认可度最高的是2014年的学员,达到81.49%。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相比,只有51.2%学员认为培训三个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效果好,认为“基本没用”的有8人。

3.个人成长与为单位创造的业绩

培训成果远期评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人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二是在工作单位的经验分享和校本培训。从调查数据来看,“国培计划”对教师的个人成长非常有利,培训学员认为“比较有用”和“特别有用”的比例分别为71.80%和81.49%。“国培计划”对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非常有利。例如:桂平市社坡中学的李老师,于2013、2014年参加了桂平市及贵港市的生物教师教学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在参加培训的83名教师中,已经有3人走上了学校领导的岗位。

对学员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访谈结果表明,骨干教师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教育理念有了新的提升,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认为对工作单位“非常有用”和“比较有用”的比例分别为70.83%和74.36%。参训学员回到学校分享经验的次数平均为1.02次,其中2012年学员最高,为1.2次。从年份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一是生物学科在各中学属于小学科,学校对“副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前两年参训的骨干教师占比更高,2014年参加培训的学员有部分是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新教师,回到学校后没有分享经验。

4.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72.5%的学员认为培训期短、课程任务重、作业多,影响了学习效果;有70%的学员认为后期跟踪指导有待加强;有25%的学员认为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对参训学员的评价主要依据集中培训时的课堂表现及后期作业,对跟岗研修及返岗实践评价内容没有系统、详细地评价。

三、提升“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远期效果的建议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保障措施

教师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培计划就是职后培训的一条途径。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首先取决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经费支持。主管单位可从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对培训后指导的经费支持,现阶段经费集中在培训期;二是组建专职的专家团队进行巡查指导,加强对参训学员培训后的指导与检查,确保学员对培训成果进行转化。

2.培训单位要健全培训体系

培训单位要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一是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二是集中培训结束后继续开展跟踪服务,增强学员在工作中转化培训内容的积极性。

3.参训学员要增强行动力

影响培训远期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參训学员的行动力。因此,参训学员一是要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二是要认真实践,将培训期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应用到教学中;三是要主动分享。国培学员都是选派出来的骨干教师,是县域范围内生物教学的引领者。分享在培训期间的成果,既能提高本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自己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明林,曹睿,孟飞龙,等.浅谈初中生物学科国培计划的有效培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

[2]马艳.“国培”示范性项目远期效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注:本文系广西教师教育课题(课题编号:2014JS061)。

作者:邓旭 辛桂瑜 李甲秋

第4篇:生物研修日志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备课的重头戏,导入是其中第一个环节,“良好的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能够起到创设教学情景、揭示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内容,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导入的一些尝试。

一、视觉的感受——图片的直观导入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图片,马上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今天又要学习什么内容了?”由此,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1、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上课首先直接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如何预防?等等一些疑问。让学生一上课就关注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

2、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例如:在人与生物圈的教学中,要关注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的环境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学生印象不深。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我就展示了宝马汽车、我国生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自己选择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学生的选择做出我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本着节能环保的标准准购车,同时根据为什么要选择节能环保的车,引出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通过图片的引导,发现自己对“温室效应”的认识还不全面,激发学生要认真的去学习本节课的能容。

二、视听的感受——影音资料导入

影音资料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多重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相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人与生物圈这节课时,上课就直接播放我国南方出现的“疯长的一枝黄花”,以及有关“紫茎泽兰”泛滥成灾的新闻采访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后果。使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物种受到侵袭,引起学生关注人与生物圈和谐相处等有关的环境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用那些知识来解决,引起学生对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关注,进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三、身临其境——学生实验观察导入

通过实验的过程中或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一条学习链索:实验→惊奇→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学习需要)→探索(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能力。(产生自豪感)

例如:在讲述“渗透吸水”这一知识点时,自己提前一天让一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实验,实验过程是:准备两个大小相似的马铃薯,并在马铃薯上挖两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30%的蔗糖溶液,标记初始液面高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参与实验的学生先介绍操作过程,并展示实验结果。(放清水的液面下降,放蔗糖的则液面上升;放清水的马铃薯硬,放蔗糖的马铃薯软。)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给蔬菜喷洒清水能保持新鲜,而腌制咸菜时会出现大量的水渗出等现象,使学生建立一个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的基本印象,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半透膜的实验来揭示渗透吸水的实质。

四、通过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导入

通过生产、生活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等,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法

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提前一个月让三到四名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养一盆观赏叶类的花,要求他们注意给花及时浇水,不要改变花盆的方向和位置,注意观察茎的生长方向。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直接观察这盆花的茎生长方向,会看到茎是朝向窗户的方向生长的。然后就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什么物质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2、知识能创造财富——生产技术应用导入

在讲授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这节课时,利用投影展示在一次农业成果展中的一棵:“番茄树”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这棵“番茄树”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番茄在长势、产量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长得高大,产量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棵“番茄树”能够在无土的条件下很好生长,下面的培养液为它提供了那些营养?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可以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去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最终得到结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是矿质元素和水,结合矿质元素的吸收原理,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什么还要注意通入一定量空气。

五、形象、幽默的语言导入

用成语、谚语可以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地表述出来,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理论,而且更能体现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例如:

1、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形象的语言描绘美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有这样美好的环境,创造这样的环境,就要明确优美的环境由什么成分组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就可以导入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相关内容。

2、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这样的谚语,描绘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需要我们学习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导出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实质是生物种族的延续,进而导出生物的遗传问题;

4、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谚语,学生去思考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导出生物的变异相关的内容。

六、人文科学的感受——名人逸事、科学家生平导入

教师通过介绍相关的科学家的新闻、逸事、生平等具体事例,从这些事例中找到“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再步步深入,展开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另外,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1、例如:高中《生物全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免疫》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首先在引言中简要讲述了人类通过接种人痘或牛痘与天花作斗争这一历史背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兴趣。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高考在即的高三学生来说会显得苍白无力。鉴于此,我收集了部分历史资料,制成了一套高质量的幻灯片,并配以讲解,使历史情境得以再现。教学中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习者向选择性注意。

2、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孟德尔的生平,由此引出高二阶段所要学习的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学生不但明白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也会想知道孟德尔当时是怎么进行遗传实验的,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第5篇:高中生物研修日志

我认为,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生物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必须把生物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教学主体(学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联系起来。因此,就我们学校目前所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和理念,我也经常和同事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本教育固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可指生命、生活等意思。”既然如此,生物学就承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生本教育引领生物教学!

通过网上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教学首先贵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一开始给学生上生物课,就可以讲述一下“生物科学和我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随着人口增长而接踵而来严峻的粮食问题、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产品、以及近来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启动的“中

国数字人男1号”„„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本说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与憧憬,让他们知道我们接下来的整个学期都是围绕《遗传与进化》进行学习,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猫不吃老鼠便成为变瞎猫’、‘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使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物现象的能力,而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上个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比较具有实

际意义的实际活动,比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和统计》、我县特有生物物种的调查》、《在校学生高度近视比例的调查分析》、《灵山的植被的考察》、《我校学生在校吃零食情况的调查》等等,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显得有点稚嫩和不够完善,但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拓的视野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4、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学有余力,对生物很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为中考的生地综合考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于如何通过生物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和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在信息万变的时代中,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比如,比如说学习生态系统中就有关于了解生态系统知识的综合性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必须结合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效果会更好。

6、充分利用有限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生物学课程的新课标教材容量大,涵盖了必修1.2.3.4册四本教材内容,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每周只有两节,我们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而学生本身在生物方面花的时间就很少,也不太重视。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只有抓住50分钟的课堂这块主阵地,才能获得主动,取得好成绩。因而,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的5分钟对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等加以温故,疏通整个知识章节的脉络结构,以求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

我认为,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网上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

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

3、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

第6篇:初中生物研修日志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生物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必须把生物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教学主体(学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联系起来。因此,就我们学校目前所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和理念,我也经常和同事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本教育固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可指生命、生活等意思。”既然如此,生物学就承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生本教育引领生物教学!

1、生物教学首先贵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一开始给学生上生物课, 就可以讲述一下“生物科学和我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随着人口增长而接踵而来严峻的粮食问题、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产品„„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本说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与憧憬,让他们知道我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使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物现象的能力,而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学有余力,对生物很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为中考的生地综合考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

第7篇:2012国培生物研修日志与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在研修期间,我坚持观看视频讲座、学习案例、积极参与在线研讨、相互交流评论、撰写研修感言、认真完成作业,体验得不亦乐乎。在这次国培研修中,我观看了全部的在线视频,认真完成作业。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与班级情况,和我们当地其他教学班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我参加工作才一年多,加之我们这儿地处偏僻,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学习和交流,这次研修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帮助。无论从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触动,无论是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案例的生动解析,还是专家导师对理论的生动讲解……都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次培训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数学它并不枯燥无味的数字算式教学,它是一门集生活、方法、情感在一起的一门很有趣的实用学科。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和引领者,只有与学生心灵沟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使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理,使数学教学日趋生活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非常关注专家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听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听完,总会有收获。通过研修,促进了我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同时,远程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上研修平台,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交流,自己从各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第8篇:2013国培生物研修日志与学习总结

生物学研修总结

颜克存

2013年4月,我作为湖北省教师行业的新人,参加了新录用教师远程培训(国培计划),以提高我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在研修期间,我坚持按时观看视频讲座、认真学习案例、积极参与生物学在线研讨、相互交流评论、用心撰写研修日志和教学故事、积极完成研修作业,学习名师们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在这次长达两个多月的国培研修中,我认认真真的观看了全部的在线视频,每一科目都按要求学了两个多小时,尤其是自己感觉薄弱的项目,我还不由自主的多看了几遍,因此,学习时间都达到了三个小时以上,在学习期间,我还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实际,将所学与班级其他学员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查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这次研修学习中的学习感悟、培训心得、培训收获以及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生物课堂的教学实例:

学习感悟:

我参加工作才还不到一年,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所处之地较为偏僻,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学习和交流,这次研修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帮助。因此,不管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触动,尤其是在这次研修中,我亲临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教学案例的生动解析,还能观摩专家导师对理论的生动讲解„„这都让我对今后的生物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生物作为一门接近生活而又很有趣的实用学科,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就必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走进学生心理,使教学趋近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心得: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和《教育的艺术——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是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现在新课改条件下,给了我很大帮助,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信心,不断拓展自己的生物教学渠道,使我的生物教学真正"赢在课堂"。

培训收获:

通过此次生物学研修,促进了我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和理解。远程培训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悟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一代的教学改革中。同时,远程研修也为我们农村教师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这些学员能够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上研修平台,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使自己从各方面得到新的提高。

教学实例(《人的性别遗传》课堂教学剪影): [新课导入] 师:如果你家里的亲戚朋友刚生了一个宝宝,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啊? 生:最关心是男孩还是女孩。 师:生男生女的责任究竟在谁呢?到底是谁决定男孩女孩的性别呢?性别又是由什么控制的?

生:分小组讨论思考 [教学互动] 师:展示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男女染色体图,并请同学认真观察,找出两幅图中不同性别的染色体最主要的不同表现在哪?这些染色体科学家是怎样对他们进行命名的呢?

生(分小组讨论后):人体的23对染色体中,其中22对染色体大小、形态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最后的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不同,为性染色体。 生甲(提问):老师,通过对这幅图的观察,我们发现22对常染色体,男性和女性都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对(性染色体)不一样,那么是不是生男生女就和这对染色体的不同有关系呢?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思考发问,你分析的一点不错,人的性别遗传确实是由这对性染色体决定的。 师(讲解):为了研究性别遗传这个问题,科学家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即:男女性别的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呢?科学家采用了临床观察法(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而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Turn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图片来介绍科学家在研究相应病症时发现其第23对染色体异常,从而得出结论:男女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 师(板书):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男性 22对+XY ;女性 22对+XX 生乙(提问):老师,我们只知道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不一样,那它又是如何来决定人的性别呢?

师:非常感谢你提出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进一步了解男女性生殖细胞的组成,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那生男生女由谁决定,生男生女的几率又是多少”这个问题

师:展示生殖细胞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图片

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男女性生殖细胞的组成及精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卵细胞为22条+X;精子为22条+X或22条+Y。生男生女取决于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所生的后代为女性;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所生的后代为男性,所以,生男生女是由父亲决定的。 师(板书):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卵细胞:22条+X精子:22条+X或22条+Y 小组间提问及补充:从图上看生男生女的几率是相等的,并且为1:1.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男女比例并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有些家庭里女孩多,而中国却是男孩远多于女性呢? 小组继续讨论,各抒己见。

师:综合学生观点,补充不足后,得出结论:除开现在人为因素(医学性别鉴定)的影响外,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师(板书):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男女比例为1:1 生丙提问(意外问题):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双胞胎现象,他们有的是同性别的,而有的又是不同性别的,那他们的性别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师:感谢你提出了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其实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双胞胎一般分为两种,即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受精卵在囊胚时期分裂成了两个内细胞群而发育成两个胎儿,这种分裂产生的双胞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特性,因此,他们的性别相同,性格和容貌也十分相似。 另一种就是异卵双胞胎,它是由两个卵细胞同时受精并发育长大而行成的两个胎儿,因为他们是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的,所以他们之间就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在性格和容貌的相似性上也就稍微逊于同卵双胞胎,而且在性别上也不是同样的,可能是同性别,也可能是不同性别。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双胞胎大多数(约75%)都属于此种类型。

师:对以上师生间的共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第9篇:研修日志1个人研修计划

个人研修计划

一、 研修目标

充分利用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和班主任的引领下,通过网上 备课、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增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专家指导开放性备课,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示范,为教师备课提供 案例型资源;

3、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与探讨,强化教师课堂诊断的意识,提高设计和实施 教学的能力;

4、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差异学习、合作学习体验、 反思、超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

1、 学员必须完成培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习要求, 包括上网学习视频讲座、 作业等相关材料;参加网上网下的互动研讨、学习反思、答疑等活动;按照要 求完成作业和考试。

2、专家引领。针对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聘专家,以专家专栏、专家答 疑等方式参与并引领培训。

上一篇:党风廉政示范单位下一篇: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