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九龙生态农业园

2023-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深圳九龙生态农业园

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为例

作者:郑光中 张敏 袁牧

阅读:2322 次

上传时间:2005-03-10

推荐人:yiming (已传论文 1137 套)

简介: 本论文首先概略地阐述了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原则,随后介绍了在以上原则指

导下的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的规划设计。

关键字:生态城市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一、绪言

1999年新年伊始,根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全国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在面临世纪交替的最后年头,该《规划》的颁布实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将环

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决心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早已有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的

儒家学派,其自然保护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草木零落,再入山林”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

2.“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3.“往来井井,涣其群吉”的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4.“得地则生,失地则死”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如太极八卦图案所形象地表示着的

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

近些年来,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并得到各有关行业的大力提倡。这是因为在生态环境中,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不断向往和关注,也使得生态旅游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朝

气的旅游类型之一。

二、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

客观而论,人类建立城市的初衷是为了营造一个区别和独立于天然环境的人类聚居环境,以免受自然灾害、动物侵扰之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变得愈来愈脱离自然,由人口和工业的聚集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空气与水体的污染、交通拥挤等愈来愈突出和严重。因此,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学者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他在其所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

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一书中,充分表达出要彻底改良资本主义城市、使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

从本世纪初开始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城市研究。但至今为止,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前苏联生态城市学家杨尼特斯基和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都曾提出自己的生态城市概念。综合各方面观点,可以认为,所谓生态城市,即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指导,综合处理人、资源、自然的关系,以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一种

理想城市模式。

按照生态城市的观点,城市应该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自然与城市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而不是对应、隔离的关系。生态城市的观点特别推崇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模式,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类住区与自

然融合、区域一体化的思想。

实现生态城市的努力多种多样,主要有城市土地功能的综合布局,物质、信息的高效利用,绿地系统

的建设,公共交通的提倡,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2.生态农业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原理,自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由于它回避和解决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作为未来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推崇。截至1998年底,仅我国就进行了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2000个生态农业示范点的建设。其中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更是于1987年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生态农业新村”的称号并被

评为全球环保500佳。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和社会需要,可以组合出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系统模式,其主要

代表有:

(1)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各生物物种的特性,通过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以达到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土地资源、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主要包括各

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

(2)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利用生物物种的食物链组合,使每一类资源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都达到最为充分和彻底。如“鸡吃菜叶—猪吃鸡粪—猪粪产沼气—沼气渣肥菜田”的物质能量多层分

级利用的小型循环系统。

(3)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如桑基鱼塘等。

(4)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该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把两种或三种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组合在一个系统内,使物种之间达到互利互惠关系。如稻田养鱼、禽鱼蚌共生,稻—鱼—草共生,苇—鱼—

禽共生等。

(5)渔业立体养殖系统,该系统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和食性以及在水体中的生态位,按照食物链的原理,进行立体养殖。如在立体养殖的池塘中草鱼、链鱼和镛鱼、鲮鱼

和鲤鱼分处上、中、下三层,上层鱼的粪便是下层鱼的饵料。

(6)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该系统是模拟微生物的解毒工艺过程,利用水葫芦地、细绿苹地、鱼蚌混养塘和水稻田等实行“三段净化、四步利用”,以达到对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效果。

(7)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这是立足于每家每户,自觉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建设院落“小天地”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城市的刍形。该模式把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和空间,并利用沼气等工艺,将人、畜粪便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8)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如河北深县某农户以前光种黄豆直接销售,效益不高,后来加工成豆腐销售,豆渣养猪,猪粪作肥返田用于提高黄豆单产。由此一来将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集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为

一体的联合生产系统,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3.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生态类型和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旅游类型。它与文化旅游一起是当

今旅游的两大热点。生态旅游不仅是消闲之旅,更是知性之旅,它有三大特点:

(1)生态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少受人类干扰的大自然。

(2)生态旅游是在合理规划前提下实行严格管理的旅游。

(3)生态旅游整个过程,都应贯穿着科学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辅导,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提高

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认知自然环境的水平。

在生态旅游中,观光农业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重要类型。该类型以生态农业及生态农村为旅游对象,通过观赏、劳作、娱乐、住宿等多种形式,将久居闹市的城市居民带入农村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并获得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体验。观光农业在日本已有50年的历史,包括采摘观光、自然休养村、农民投宿村、市民农艺园等多种形式。在我国,近几年也建起了深圳青青观光农场等观光农业旅游设施。北京等地也充分利用本身优势,组织市民和外籍人员到郊区参加采摘西瓜、种植果树等多种观光农业活动。

三、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

1.背景条件

深圳西海岸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是市政府近些年重点主抓的260公里海岸线规划工作的一部分。按照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深圳市旅游岸线主要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包括大、小梅沙等地区,是依托优美自然风光的滨海疗养度假区。中段包括目前的华侨城、欢乐谷游乐园、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景区及周边海域,是以开发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滨海旅游区。西段即本次规划所要探讨的地区,它位于宝安区沙井、福永两镇范围内,是以滨海田园风光为特点,体现环境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观点的面向

未来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按照区域整体化的生态学观点,考虑本地区特点与现状,整个规划工作划分为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三个层次,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考虑。

2.生态城市—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

福永、沙井两镇位于深圳市域西北端,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大城市组团。在该两镇域范围内几乎集中了鱼塘水面、山林公园、田园农村、城镇组团等各类土地与景观资源,是进行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

的理想区位。

按照规划构想,整个生态农业科学城的规划范围,东以凤凰山山脊为界,西缘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以两镇镇域边界为界,大致与沙井、福永两镇的行政范围吻合,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该范围地标明确,视

觉空间环境完整,城市组团相对独立。

在规划用地布局上,继续贯彻分散集团式的指导思想,建城区相对集中,同时与大地农田绿化相互穿插,融为一体。在城市建设区内应尽可能作到各类用地合理搭配,工作、生活相互配套,以减少对外人流、

物流的出行,形成一种完全社区(Complete Community)和紧凑社区(Compact Community)。

在生态农业科学城的规划中,规划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建城区本身,更放在大范围整体的土地利用上,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特别重要的是结合山、水环境和各类城市、乡村绿化建立一套多功能、多层次的绿地系统。首先在全区东侧依托凤凰山森林公园,在浅山丘陵地带建设屋山热带植物园,同时在山脚的南北两侧分别建设白角石畜牧业养殖场和红天花卉基地。结合这些动、植物基地并对照有关的生态农业技术类型形成几大系统,如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等,以在本区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陆上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区。在全区西部,依托伶仃洋和万亩桑基渔塘建设滨海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区。两大生态区之间通过全区北部的东宝河滨河绿化、中部的沙井—福永绿化隔离带、南部的立新水库近郊公园三大东西向的绿化走廊连接起来,将建成区围绕于各类绿化之中,形成完备的山、水、城、树一体的绿化体系。同时在城市社区之外形成一个与之紧密相关的集农

业生产、环境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社区。

1 深圳市滨海旅游区岸线规划

2 深圳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总体规划

3 深圳市西海岸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规划

4 深圳西海岸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详细规划

在道路交通方面,提倡使用公共交通。依托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贯穿沙井、福永的南北向轻轨干道,另在本区内建设环形高架小型轻轨线路,既作为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对外开展生态城市与生态农业

旅游的交通手段。

提倡使用各类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沼气能、潮汐能并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城市各类废弃物要从一排了之的“排”阶段,改进到综合治理的“治”阶段,并进一步上升到循环使用、资源化的“化”阶段。

3.生态农业—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

规划中的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位于115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科学城的最西侧,紧临珠江口伶仃洋,规划面积3.5万亩(约计20余平方公里)。目前绝大部分的土地除个别村落外,均为大面积的桑基鱼塘,形

成了阡陌纵横、鱼塘万亩的田园风光。

桑基鱼塘是常见的生态农业技术类型之一,它属于典型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同时综合了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系统、渔业立体养殖系统、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的湿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原理,在生态农业的具体应用中,具有非常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为可贵的是桑基鱼塘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为我国人民首创,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在广东、江

苏等地获得大规模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该系统由基面子系统和鱼塘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为陆地系统,后者为水生生态系统。它是由基面种桑(或果、花)、桑叶喂蚕、蚕沙(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为桑施肥等多个生物链所构成的、完整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水陆物质交换,使桑、蚕、鱼、菜等各业协调发展,整个

系统没有废弃物,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最近10多年来,传统的基塘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发展为桑基、鱼塘、农舍三结合的农村生态系统。通过引进沼气工艺,沼气渣既可作肥,又可进入鱼塘,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以作为鱼饲料,还可培育蘑菇,它

使基塘生产方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规划考虑利用本地区的传统优势,按照桑基鱼塘的技术要求,完善和规范本地区的生产模式,使之成

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桑基渔塘生态农业示范区。

在规划中的该示范区内,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功能区组成。一是旅游度假区,其中又分别包括东、西、南三块。西区是起步区,濒临大海;东区是未来建设的旅游中心区,正对沙井、福永组团隔离绿带的中轴线;南区地处最南端,临近深圳黄田机场和福永码头。第二类功能区是保留下来的村镇居民点,应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将它们改造成生态农业示范村,并为未来的生态旅游提供劳动服务人员和特色住宿设施。除以上外,剩余地区均为重新规整过的鱼塘,其中又根据不同区位,分别环绕三个旅游度假区形成

桑基鱼塘区、花基鱼塘区、果基鱼塘区。

4.生态旅游—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规划

按照20平方公里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构想,将在东、西、南建设三块旅游度假区,其中

西区为起步区,占地约2.3平方公里。

该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交通区位优良,依托近在咫尺的福永码头、黄田机场和广深高深公路可以方便地通达深圳、广州、香港、珠海、东莞、惠州等各大中城市,客源基数大,消费水平高。其次自然景观优良,站在海堤西望,只见波光粼粼、海天一色,回首陆上又见茂密的苇塘、桑树和各类果木。正如当地领导所言:“一边是海,一边是几万亩鱼塘,而且保护得很好,这样的自然风光,这样的生态环境,这样丰富的资源,不要说在广东,就在全国也很难找到”,并建议要“加快规划、开发、建设、发展,使之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和经济增长点。”因此在本地区依托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和桑基鱼塘生

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适度规模的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必大为可观。

按照生态旅游的定性与特点,结合本地区条件,旅游度假区应尽力体现三大“基地”的功能:

(1)生态农、渔业生产的基地。

(2)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度假的基地。

(3)生态科普、教育的基地。

按照以上规划指导思想,环绕新开挖的中心湖面规划了三大功能区:

(1)西北部的休闲度假接待区,包括北侧的度假别墅区和南侧的“水上街市”——服务娱乐区。

(2)东部的生态水产示范养殖区,其中又分为六边形水面的花基鱼塘区、果基鱼塘区和长方形水面的桑

基鱼塘区以及配套的水产科研中心。

(3)西南部的生态科普公园,在这里安排有可营造各种模似生态条件的大型温室、污水生态净化的处理

工艺过程、小型风能发电机组、模拟潮汐电站等各类既可观赏、又可参与的娱乐设施。

依托中心湖面和附近的海面,可开展划船、帆板、钓鱼等传统的水上活动。

第2篇:《九龙坡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专家评审意见

2011年1月7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环境保护局主持召开了《九龙坡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九龙坡区人大城环委、区府办、发改委、农林水利局、国土分局、市政委、建委、规划分局、旅游局参加了会议,会议聘请了五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在研阅规划资料,听取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规划》注重强调以人为本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思想正确,目标和规划指标合理。《规划》对“十一五”以来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全区“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十二五”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规划》依据可靠、内容翔实、图件齐备,框架清晰、结构合理,符合九龙坡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九龙坡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色,较好地反映了九龙坡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及趋势,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对九龙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三、与会专家和代表同意通过《规划》评审。

四、为使规划更加完善,建议结合九龙坡区“十二五”相关规划和与会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

评审组组长签字: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3篇:九龙乡岭里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岭里村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景青公路1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康庄公路,是全乡人口最为集聚的村,全村有255户892人,有林地面积17179亩,人均近20亩,有耕地564亩,人均0.63亩,村民主要收入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2007年人均收入2976元。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我村按照“县级示范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结合村庄整治工作,积极依靠群众,切实加强四个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增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我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岭里村原来的生态基础条件较差,一度曾是荒山秃岭,河道干涸。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致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止2008年全村种植杨树3500亩,果树800亩,发展林下养鸡3万只,饲养波尔山羊2000只,建生物有机肥生产线一条,实现“一池三改”沼气户163户。修水泥路13公里。目前,岭里村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

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人均纯收入2007年为5700元,生态文明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县环保部门的要求,岭里村成立了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村等,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村民都认识到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形成全村上下齐行动建设生态村的生动局面。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生态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调查摸底,听取各方面意见,市、县领导经常到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生态村建设规划,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使岭里村逐步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洁化。

1、突出造林绿化工作。三年来,按照“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要求,岭里村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荒山荒坡造林等政策,利用春季植树季节,组织村民掀起植树高潮,全村建设以杨树为主的生态林3500亩,实现了人均1亩林,农田林网率达到70%以上,在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形成绿荫,由于近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荒山秃岭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且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充分利用村生态资源,岭里村将经济林和畜牧养殖作为村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目前岭里已成为远近有名的“杨树村”,全村共养羊10000多只,发展林下养鸡30000多只,并利用牲畜家禽粪便建设生物有机肥厂一座,年生产生物有机肥15000吨,生物有机肥又通过返田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实现了循环经济。

3、切实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路网布局合理,道路规格较高,农户进出十分方便、快捷。村内主干道硬化率100%,通村道路路面宽达到5米以上,全村实现组组通,4个村实现了户户通。同时认真搞好以灌溉和饮用水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小型拦河坝5座,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修建地下排污管道3000米,全村居民全部吃上了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全村缺水的状况得到缓解。

4、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根据上级推广农用沼气、积极探索节能新路子的要求,全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实现“一池三改”,同时推广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共建设沼气池110座,实现国债项目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6个,为推广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做出了榜样,其他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基本普及,达到70%以上。

5、突出抓好环境净化。按照突击清理和经常清理相结合的办法,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农户包房前屋后,全面落实保洁制度。全村共划分5个卫生责任区,新建垃圾填埋点3个,新建公厕1座,由

5名专业保洁员和每户家庭1名保洁员组成保洁队伍。同时加强生产生活污染的治理,本村养殖农户较多,以前,牲畜粪乱排现象普遍存在,如今农户家中建了沼气池,村建有生物有机肥厂,使牲畜的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既开发了新型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村建设,还加快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6、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去年起,全村96%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建设标准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吃药全报销。

7、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通过教育村民依法办事,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为,村域内无滥垦、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等现象发生。

(四)完善管理巩固创建成果。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村“两委”班子把相关制度落实到人,与农户签订“三包”公约,要求做到爱护绿化、洁化村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动在校学生,由学生来做家长的监督员。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评选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来营造优美、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态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持。

三、下步打算

岭里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继续努力: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

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文明素质和修养。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理念,创新思维,良好作风来扎实工作,将岭里村建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标准的生态村

九龙乡岭里村村民委员会

2010年10月20日

第4篇: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研报告

创新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的必要性,水土资源短缺和口益凸现的环境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农业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农业革命。从理论探索到发展模式改进,至今仍开展的轰轰烈烈,理论的多元化和生态农业类型的多样化非常显著。

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上的口益完备、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诞生出一批样板与典型,在不少示范区取得了很大成功。

然而,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和技术模式上的不成熟性,中国生态农业在国家整体层次上远未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效果。同时,在面对资源环境挑战等方面,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替代农业既具有共同特征,又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本质特征、追求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有质的不同。

因此,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展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对深化中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技术和管理等层面。在观念上,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在具体贯彻生态农业政策时,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然注重突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不到真正保障,做法上实际与常规农业并没有实质性差别。

在技术上,生物性农药、生物性肥料、可控释肥料、可降解农膜等新型替代材料整体仍处于试验阶段;生物防治、水肥联合调控技术、节肥技术、环境自净技术等新技术,还缺乏大规模示范推广,实践中小范围样板示范与治理,大范围

却在继续损害环境的现象还时而可见。在管理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较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完善,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中形式主义、名不符实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己经加入了wTo,农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农业正在探索一条节本增效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双赢道路。因此,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探索、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理论体系创新 C概念剖析 至今,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边界尚不十分明确,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沟通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相关概念在各阶层的理解还不很统一。国外出现的各种替代农业类型,尽管在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针对石油农业导致的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国外生态农业的重点集中在资源低消耗、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上,产量高低并不是第一目标。中国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原理,以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与国外提出的生态农业相比,中国生态农业不排除人类的能动作用,不排除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品的应用,注意因地制宜和全面发展,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系统的可持久性,注重中国农业的传统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理论体系的缺陷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完善与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有些过于理想化、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中国生态农业地域性理论和发展阶段性理论还很薄弱;第三,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体系中还有待进一步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学规律的吸纳。 时代呼唤能融入指导农业生产的多学科体系的新的生态农业理论。

第5篇:深圳市生态风景林树种介绍

深圳市生态风景林造林树种简介

木荷 [山茶科] [木荷属] 别 名:荷树、荷木

拉丁名: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 产地分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广东、贵州、台湾等省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块状纵裂。幼枝带紫色,无毛或近顶端有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矩圆形,长6~15cm,宽2.5~5.0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有光泽,背面绿色,两面无毛,边缘有钝锯齿。6月开花,花单生枝顶叶腋或成短总状花序,白色,具芳香,径约3cm。10月果熟,蒴果近球形,黄褐色,木质五裂。种子肾形,扁平,边缘有刺。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较喜光,生长地区大抵年均温为16~22℃,1月份平均温度高于4℃。但能耐短期的-10℃低温;年雨量约为1200~2000mm。幼苗需庇荫。忌水湿,能耐干旱瘠薄土地,但在深厚、肥沃的酸性沙质土壤上生长最快,30年可达20m高,胸径26cm。深根性,生长速度中等;寿命长可达200年以上,萌芽力强。 红荷

[山茶科] [木荷属] 别名:西南木荷

拉丁名:Schima wallichii Choisy 产地分布: 原产广西西部、云南、贵州、四川。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80cm;树皮暗灰色至黑褐色,粗糙,纵裂;芽、幼枝、叶均被黄灰色毛。叶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叶薄革质,全缘,下面有柔毛和白粉,长10-17 cm;叶柄长1.3 cm。花单生叶腋,白色;蒴果球形、5裂,果柄较粗短;种子肾形,扁平,边缘有翅。花期4-5月,果熟12月至翌年2月。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喜光,耐干旱瘠薄,耐低温,喜温暖湿润气候,但干湿季分明。对土壤要求不高,适生于沙页岩、花岗岩、变质发育的酸性土。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地生长不良。 大头茶

[山茶科] [大头茶属]

别名:大山皮、楠木树

拉丁名:Polyspora axillaries Dietr. 产地分布:产中国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达8m。树皮灰白色,平滑,成块状脱落。叶互生,倒披针形,长6~14cm,基部狭窄而下延,全缘或上部簇生小枝顶端。花两性,白色,大而华丽,由五枚分离、有皱边的花瓣组成,中心处有无数鲜黄色的雄蕊,於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开花。花腋生或顶生,单独或数朵聚生在一起。蒴果矩圆形。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壤土,即使在极恶劣的土质仍能生长。在干旱的油页岩废渣土上亦能生长,可开花结实。抗风性强,抗大气污染。 红花油茶

[山茶科] [山茶属] 别名:华南红花茶、广宁油茶

拉丁名:Camellia semiserrata Chi 产地分布:原分布于广东、广西,但主要分部于广东西江北岸、广东中南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12 m,胸径30 cm,树皮灰色,平滑。全株除花外均无毛,幼枝略有棱。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9-15 cm,宽3-6 cm,先端尖,基部宽契形,上半部生尖锯齿。花红色,单生枝顶,径7-9 cm;苞片10,花后脱落;花瓣6-7。宽倒卵形,长4-5 cm,基部连生;花柱长4 cm,顶端3-5裂。蒴果倒卵形,径长4-5 cm,3-5瓣裂,厚木质,各有1种子;种子橄榄形,深褐色。花期12月至翌年2月;果期10-12月。 生长习性:喜光、稍耐荫,在华南低山丘陵酸性土地区可种植。幼年生长较慢,适应性广,抗性较强。

米老排

[金缕梅科] [壳菜果属] 别名:壳菜果、三角枫

拉丁名: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 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30 m,胸径100 cm,干形通直。树皮暗灰褐色,小枝具环状托叶痕。叶卵圆形,长7-14 cm,全缘或3浅裂,掌状脉5出,叶柄长3.5-9 cm。花两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蒴果木质,上部4瓣裂;种子无翅,有棱,黑褐色,聚光泽。花期4月,果期10-11月。

生长习性:较喜光,幼苗耐荫,喜生于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山坡,忌低洼积水地;在酸性沙壤至轻粘土上生长正常,在石砾土上生长较差,在钙质土上不能生长。在天然林中生长迅速。生于海拔250-1000 m的丘陵和沟谷两旁。

樟树

[樟科] [樟属] 别名:香樟、乌樟、小叶樟等

拉丁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产地分布: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初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紫黑色,基部有杯状果托。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

生长习性:樟树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至中性沙质壤土、轻粘壤土和冲积土上生长良好。喜光,但幼苗宜庇荫,树高1m以上需光量逐渐增大。樟树树冠宽阔,树枝雄伟,抗风、抗污染,有吸尘和降噪音的功能,是优良的风景树、行道树和绿荫树。 黄樟

[樟科] [樟属] 别名:大叶樟、油樟

拉丁名:Cinnamomum porrectun (Roxb.) Kosterm. 产地分布:原产长江以南各省,两广、海南、福建以及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80 cm以上。树皮暗灰褐色,枝粗壮。单叶互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长7-15 cm,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色稍浅,无毛,叶柄长2.5-3 cm。花初为顶生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有花5-10朵,黄白色。果为浆果、细小、圆球形,熟时黄褐色至紫黑色,具宿存杯状花被。花期春末夏初,果在秋季成熟。

生长习性: 较喜光,幼树稍耐荫,中年后需充分光照。具较强的适生性和抗寒性,能耐-5℃的低温。适生于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酸性红壤、砖红壤。有较强的抗大气污染。常见于海拔900 m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山腹和山谷缓坡地,散生或聚生。 山杜英 [杜英科] [杜英属] 别名:杜英、胆八树,山橄榄,青果

拉丁名:Elaeocarpus syluestris(Lour.)Poir.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及贵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0~20m。树冠圆锥形,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叶薄革质,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缘有浅锯齿,脉腋有时具腺体,老叶红色,秋冬部分叶变红。总状花序腋生,花下垂,白色,花瓣裂为丝状。核果熟时略紫色。

花期6~8月。果熟期10~12月。

生长习性:性喜阳光.也较耐阴。耐寒,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中生长良好。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较耐修剪,生长速度较快。对二氧化硫抗性强。病虫害较少,主要有铜绿金龟子为害。 火力楠

[木兰科] [含笑属] 别名: 醉香含笑

拉丁名: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产地分布:广东、海南和广西北部及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35 m,胸径1 m以上,树干通直,树冠宽阔,树姿圆伞形,整齐壮观,花白色,花期长,花多而密,有芳香,为优良的木本花卉、风景树、行道树。 生长习性:喜光,幼年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能耐低温,生长迅速,有抗大气污染及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还耐一定的干旱,鲜叶的着火温度可达436度,因此又是优良的防火树种。

深山含笑

[木兰科] [含笑属] 别名:光叶白兰

拉丁名:Michelia maudiae Dunn 产地分布: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北部至南部沿海、广西和贵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20m;树皮淡灰色。芽、幼枝、叶下面被白粉。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6cm,宽3.5-8cm,钝尖,侧脉7-12对,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1-3 cm,无托叶痕。花白色,芳香;花被片9,长5-7 cm,花期3月。主干通直,顶端优势明显,中型冠幅,树姿优美。

生长习性:自然生长,多散生于海拔500-1200m的的阴湿沟谷、溪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条件;中性偏阴,大树喜光;稍耐干旱瘠薄。通常与栲、稠、樟、楠、马蹄荷、木荷等混生为常绿阔叶林。 红苞木

[金缕梅科] [红苞木属] 别名:红花荷、吊钟王

拉丁名:Rhodoleia championii Hook.f. 产地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成龄树高可达10m左右。红花荷为早春开花树木,其树姿优美,花多色艳,是城市园林中理想的早春观花树种。叶厚革质状,卵形,叶上面亮绿色,下灰白色,先端钝或略尖,基部宽楔形。头状花序,常下垂,长3~4厘m。鳞片状苞片卵圆形,花两性,花瓣3~4枚,红色。花期为1~3月,分布于广东、广西的山地林中。

生长习性:中性偏阳树种。红花荷幼树耐阴,成年后较喜光。要求年平均温度为19℃至22℃,耐绝对低温-4.5℃。适生于花岗岩、沙页岩产生的红黄壤与红壤(酸性至微酸性土)。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坡地,可长成大径材,在干旱瘠薄的山脊也能生长。 海南蒲桃

[桃金娘科] [蒲桃属] 别名:黑墨树、十年果、子栋树、乌木、乌口树等

拉丁名:Syzygium cumini (L.) Skeels 产地分布:原产印度经马来西亚至澳洲,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10来m,树皮淡灰色,粗糙。叶对生、叶状为阔长椭圆形,革质,先端钝或突渐尖,基部宽楔彬,全缘或稍有波状弯曲;羽状侧脉纤细,于下面凸起,在近边缘处汇成边脉。花生于分枝之花簇中,3~5朵花聚生同一柄之上,洁白,芳香。夏末果熟,浆果有呈椭圆形、矩圆形、橄榄形,紫色至黑色,嚼后口腔及唾液皆染成紫色。 生长习性:属南亚热带长日照阳性树种,喜光、喜水、喜深厚肥沃土壤,干湿季生长明显,能耐绝对温度-5℃,垂直分布在海拔50m至800m之间,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酸性土或石灰岩土都能生长。根系发达,主根深,抗风力强,耐火,萌芽力强,速生。

红锥

[壳斗科] [栲属]

别名: 红黎、黎木、赤黎

拉丁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 产地分布: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南部等。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干形通直,高达25~30m。树皮灰色至灰褐色,片壮剥落。幼枝被疏绒毛,2百年生枝无毛。叶互生,两列,薄革质,卵壮披针形,长4~10cm,宽1.5~2.6 cm;果穗长5~9 cm;壳斗球形,4瓣裂,密生锥形,长3~7mm硬刺;坚果卵形,1~3粒,先端短尖,胚乳黄色。花期4~5月,果熟期11~12月。

生长习性:喜湿润,不耐干旱,多生于平均年降雨1000~2000mm之间的地区。适生于花

岗岩、砂页岩、变质岩等母岩发育成的酸性红壤、黄壤、砖红壤性土,而不适生于石灰岩地区。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立地条件,生长良好;在土层瘠薄的石砾土或山脊,生长矮小;在低洼积水地则不能生长。具有较耐荫、萌生力强、和速生的特点。 藜蒴栲

[壳斗科]

[栲属]

别名:闽粤栲、藜蒴、大叶锥栗

拉丁名:Castanopsis fissa(Champ.) Rehd. et Wils 产地分布: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湘南、赣南等海拔850m以下丘陵山地。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25 m,胸径60 cm以上。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厚3~5mm,幼时近平滑,老则粗糙。幼枝被疏柔毛。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到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7~25 cm,宽5~9 cm,先端钝尖,基部契形,边缘有波浪齿,无毛,叶柄长1.5~2.5 cm。壳斗全包坚果,卵形主椭圆形,长1.5~2.2 cm。花期4~5月,果熟期11~12月。 生长习性:喜光,适南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速生。但幼龄耐荫,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较耐旱瘠,为深根性树种,萌芽力强,可萌芽更新,也可于林下更新。速生,在中等立地条件,树高年生长可达1 m,胸径年生长可达1 cm以上。初期生长快,树高、胸径生长10年左右达到高峰。 罗浮栲

[壳斗科] [栲属] 别名:白锥、白栲、白柯

拉丁文: Castanopsia fabric Hance 产地分布:原产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华南地区集中。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25 m,胸径60cm。树皮暗红色,小枝无毛或近无毛。叶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4.5cm,顶端渐尖至尾尖,基部近圆形,稍偏斜,全缘;叶柄长1-1.5cm。壳斗近球形,连刺直径2-2.2cm,外被短锐利针刺,刺长4-6mm;每壳斗有坚果1-3个。坚果圆锥形,一侧扁平,直径1-1.2cm,果脐近三角形。花期3-4月,果期翌年10-11月。

生长习性:中性偏阳,幼龄稍耐荫,喜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山地酸性赤红壤、红壤。根深性,萌芽力强。生于海拔300-800的低山丘陵,常与青冈、鹿角栲、木荷、大果马蹄荷等组成常绿阔叶林。

杨梅

[杨梅科] [杨梅属] 别名:树梅

拉丁名:Myrica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产地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叶厚革质,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色稍淡,有金黄色腺体。雌雄异株,花序腋生,紫红色。核果圆球形,外果皮肉质,深红、紫红、白色等,是可食用部分。花期4月,果熟期6~7月。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忌曝晒,不耐寒。中性偏阳树种,深根性,幼树耐荫,大树多生长于光照充足地方;具有根瘤,有较强固氮作用;树皮厚,抗火力强,枝叶浓密,落叶层厚,遮荫和涵养水源、护土均好,水土保持及地力维护效果显著。 枫香

[金缕梅科] [枫香属] 别名:枫树、三角枫

拉丁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产地分布: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越南北部、老挝、朝鲜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树高达40m,树干通直。叶薄革质,阔卵形,掌状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下有短柔毛,后变无毛,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掌状脉3-5条,叶柄长达11cm,常有短柔毛;托叶长1-1.4 cm,红褐色,被毛。果序圆球形,木质径3-4 cm,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

生长习性:喜温暖至冷凉气候,抗风抗大气污染,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喜酸性、土层深厚、疏松的红壤或赤红壤,较耐干旱贫瘠。垂直分布海拔1000m以下,常见于疏林、林缘、沟边、路旁。

秋枫

[大戟科] [秋枫属] 别名:常绿重阳木、大果重阳木

拉丁文:Bischofia javanica Blume 产地分布:华南、西南,北至华中南部。亚洲东部、东南部至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40 m,胸径1.3 m,树干通直。叶互生,小叶3枚,卵形或长椭圆形,长7-15 cm,先端渐尖,基部契形,缘具粗钝齿。圆锥花序,多花,短于叶,花小,淡绿色。果球形,较大,径粗8-15 cm,熟时呈紫褐色。花期3-4月,果9-10 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至高温多湿气候,耐水湿,较耐寒。生长快速,栽培不择土壤,移植易成活;根系发达,抗风性强,抗大气污染。 山乌桕

[大戟科] [乌桕属] 别名:红叶乌桕

拉丁文:Sapium discolor (Champ.ex Benth.) Muell.-Arg 产地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华东。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高达17 m,胸径55 cm。植株有白色乳汁。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纸质,叶背面粉绿色。雌雄同株,单性,花小。蒴果球形,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长习性:亚热带乡土树种,一般分布海拔800 m以下的山坡中下部或山谷疏林中。喜光,喜温暖湿润气侯,在深厚、湿润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 海南红豆

[蝶形花科] [红豆树属] 拉丁名:Ormosia pinnata(Lour.) Merr. 产地分布:产海南、广东、广西;越南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20m,树干通直。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 cm;小叶7-9枚,薄革质,披针形,长6-15 cm,亮绿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冠黄白色略带粉红。荚果微呈念珠状,成熟时黄色。种子椭圆形,种皮红色。花期7-8月,果实冬季成熟。在密林中常为上层优势木,树冠广伞形,树干挺直,生长旺盛。

生长习性:喜高温湿润、肥沃立地,多生长于山谷和山腹缓坡地上,幼龄耐荫蔽,壮龄后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半阴,抗大气污染,抗风,不耐干旱。在土层深厚、湿润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

广东润楠

[樟科] [润楠属] 拉丁名:Machilus kwangtungensis Yang 产地分布:广东、广西、海南。

形态特征:嫩枝有毛。叶薄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1cm,宽2-4.5cm,先

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下面有柔毛,侧脉每边8-11条,叶柄8-10mm。圆锥花序生于嫩枝基部,长5-9.5cm,花序梗与花梗有毛,花被两面被毛。果球形,径6-8mm,宿存花被裂片反折。

生长习性:喜光、不耐庇荫,不耐寒,深根性、萌芽力强,速生。 凤凰木

[苏木科] [凤凰木属]

别名:红花楹、火树、金凤凰、凤凰花

拉丁名:Delonix regia (Boj.)Raf. 产地分布:原产马达加斯加及热带非洲,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2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粗糙。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小枝稍被毛。叶长20-60 cm,羽片10-23对,小叶20-40对,长圆形,长3-8 mm,宽2.5-4 mm,先端钝圆。基部略偏斜,两面被柔毛;托叶羽裂。花大,径7-10 cm;萼绿色;花瓣红色,具黄及白色斑纹。果长25-60 cm,宽4-5.5 cm,黑褐色;种子20-40粒,横长圆形,长1.6 cm,宽约7 mm,黄色带有褐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树冠宽阔,红花艳丽,绿叶荫浓,为热带地区著名观赏树种。

生长习性:在阳光充沛、高温、湿润、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茂密。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不耐寒,抗风,抗大气污染。速生,根系发达。 黄槐 [苏木科][铁刀木属]

别名:粉叶决明

拉丁名:Cassia surattensis Koen. ex Roth. 产地分布:原产于南亚及大洋洲,现广植于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半落叶小乔木,高达7-8cm,胸径12-18m,羽状复叶,长10-15cm,有小叶7-9对,小叶长圆形或矩圆形,长2.5-5cm。总状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花冠鲜黄色至深黄色,长1.5m-2cm,荚果带状,扁平,长7-10cm。几乎全年均可开花结实。 生长习性:中性偏阳,幼树能耐荫,成年树喜充分阳光。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不苛,一般肥力中等的低丘缓坡地及路旁、城镇绿化带均能生长成景。能耐短期低温及一般霜冻,耐干旱,但不抗风,不耐积水洼地。

木棉 [木棉科][木棉属]

别名:红棉、攀枝花、英雄树

拉丁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产地分布:原产于我国南部及亚洲其他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热带地区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30m,胸径1m以上,树皮厚1.5-1.8cm,幼龄时浅灰色,干和枝有短而大的圆锥形皮刺。枝轮生,平展。掌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7枚,具柄,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cm,宽5-7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花大,红色,直径约12cm,春季先叶开放;花瓣肉质,矩圆形,长8-10cm,蒴果大,矩圆形,木质,长10-15cm,宽4.5-5cm,果瓣内有棉毛。

生长习性:喜高温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抗大气污染,不耐水湿,在日照充足和排水良好处生长迅速,对土壤选择不严,在较肥沃的土地上生长较快。 千年桐 [大戟科][油桐属]

别名:木油桐、皱桐

拉丁名:Vernicia montana Lour.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华南地区,主要分布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属南亚热带乡土阔叶树种。 形态特征:半落叶乔木,高达10-14m。叶广卵形或心脏形,先端渐尖,通常3-5深裂。叶背有明显5条主脉,叶柄顶部具杯状有柄腺体。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白色。核果卵形,直径3-5cm,果皮有皱纹,种子3粒。花期4-5月,果11月成熟。

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忌寒冷,属深根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厚疏松的酸性、微酸性土壤。

铁刀木

[苏木科] [铁刀木属] 拉丁名:Cassia siamea Lam. 产地分布:分部于云南、华南地区;印度、缅甸、泰国等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0m,胸径1m;树皮幼时灰白色,平滑,老则灰黑色,细纵裂,小枝具棱。小叶6-11对,椭圆形,长4.5-7.5 cm,先端钝,微凹,具短尖,基部圆,下面粉白色。花序顶生,花大,雄蕊10,7枚发育,3枚退化;子房无柄。果长15-30 cm,宽1-1.5 cm,边缘加厚,紫褐色,被细毛;种子20-30。较扁,近圆形,黑褐色。花期7 -12月,果期1-4月。

生长习性:喜光或稍耐荫,喜暖热气候,不耐寒,适生于湿润肥沃、石灰性及中性冲积土,忌积水;耐干旱瘠薄土壤。抗烟、抗风性强,为优良防护林树种。

第6篇:深圳设计产业园

DIY(创意理念) 缘创。见未来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以北,南山大道以西,中山公园以南,俗称 九街 的南头城,记忆和承载了深圳的历史,更见证了现代深圳的发展。曾经,掩映其中的南头城工业区,以创新的姿态融入了深圳成长的脉搏,为深圳制造业的发展搏力。

现在,一个新的历史机缘,让南头城工业区与工业设计结缘、与设计文化结缘、与文化经济结缘,身负推动深圳创意产业发展的使命,即将在这里展开新生的篇章,南头城工业区又一次昂动活力与生机。生生不息,缘源不断。“木、火、土、金、水”中国远古的辨思文化,赋予了这里最纯朴和智慧的创新力量,一个时代符号印记的新生希望,“深圳设计产业园”缘创。见未来。

深圳设计产业园作为南山区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得到南山区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南山区文产办将为入驻园区企业配套一系列的政府扶持政策,帮助入驻企业加快发展和产业化步伐。同时,园区强大的金融服务平台,将以各种融资通路,为入园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定制金融辅导及服务。

以设计之都的称号,深圳站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前端,良好的创意文化产业配套和创新文化,形成了创意文化发展的优质基础。“风生”必将“水起”。

在这里将入驻深圳、乃至全球近40家优秀工业设计公司,相互所形成的集群效应,让这里成为工业设计创意萌生和实践的乐土,成为深圳工业设计产业再创新绩的林地。

园区将打造强大的创意产品产业化平台,依托园区的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入驻模具厂、面街的设计商店及强大的网络拓展能力,从市场导入、产品生产环节的组织及配套、到后端的产品推广。在园区内实现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全方位支持入驻企业的创意产业化成长。

25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配套员工宿舍楼、饮食、休闲运动场所,以及定期的专业培训服务。让设计师在这里得到安居乐业的人生之乐。闹市中僻幽静处,深圳设计产业园地处交通便利的南山大道,南邻深圳交通动脉北环大道,位居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的东端。

DIY内涵

首次由设计师自主经营的创意产业园设计理念和经营理念与国际对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注入“五行”学说“金、水、木、火、土”传统文化概念。 以服务工业设计行业为核心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及增值服务需求为导向 以传播工业设计创新文化为途径

以全面提升深圳市工业企业的整体创新价值为最终目的 名称策划

中文全称:深圳设计产业园

英文全称:Shenzhen Design Industrial Park 英文简称:DIP 概念策划

结合5栋楼体较为零散,需要通过一个好的概念把建筑概念和创意本源结合起来,我们想到了“五行”的概念。 以中国传统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概念来做为基点, 用极其中国的一个概念元素,来表达一个极其国际的概念。

五种物质的运动,创造出世间万物

以“五行的五种元素”为设计原点,以国际化的手法诠释传统的中国文化。

形象策划

与项目和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具有强烈的符号化视觉 内涵丰富而便于记忆 易用的空间感应用

功能规划

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计划是将钢架结构与楼梯之间形成的空间规划成创意人留名的地方。 让那些为创意产业做出过贡献的设计师、创意人…在都市水泥地上也能踩出足迹。

永不落幕的展览 观光梯与空中花园

在第1栋比较大的楼体顶楼,我们计划规划出一个楼顶花园,上面除了观景、休闲,还可以开PARTY、举 办各种交流活动乘座大楼的观光电梯可以直接升到顶楼花园。

会议中心 休闲空间

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的硬件平台、增值服务的软件平台、风险投资的网络平台为企业(或项目)提供 从种子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全程支持和服务。

1、政策支持:协助企业落实各级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

2、融资服务:提供投资商与创业者、政府与企业的投融资互动平台

3、技术平台:提供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和共享数据库等服务平台

4、宣传平台: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外宣传和推介的公共平台

5、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管理、技术论证等咨询服务

6、培训服务: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培训服务

7、商务服务:开展秘书服务、工商税务登记、票务代理等商务服务

8、物业服务:创造舒适、整洁、安全的物业环境

同步国际 平台服务 产业对接 行业总部

同步国际

引进全球著名的工业设计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举办国际性的展览、论坛,与国际工业设计机构结成联盟。

平台服务

配套工业设计机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以先进共性技术服务为技术平台,以设计信息采集、 处理及发布为信息平台,以务实性的设计交流及设计管理教育为交流平台、以综合性工业设计项目的规划 及设计,以及针对产业的设计研究为主要手段的研究平台,打造园区增值服务。 产业对接

不但要实现在园区内的工业设计产业与上下游的产业对接。而且依托园区内的创意企业,创立园区的自有 产权知识品牌,在实现园区内创意产品的商品化基础上,建立品牌化培育机制,推动园区自有品牌的成长 。 实现创意产业的价值最大化。 行业总部

深圳已经是中国工业设计的前沿重镇,我们要把园区建设成为深圳工业设计的行业中心,打造成一个集聚 人气、集聚商机、辐射全国的工业设计行业总部。成为重中之重。

项目优势

政策优势:享受政府给予入驻企业的资金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 资源优势:创业投资与产业孵化有机结合的全程支持和服务 产业优势:实现数字化产业链集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优惠政策

房租减免: 政府优惠政策给予入驻企业房租补贴

其他优惠政策:

A、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商务洽谈、会议、展览、统一包装宣传等一条龙服务。

B、为入驻企业提供超值价廉的物业和市场管理服务。

C、为入驻企业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或活动,为入驻企业提供推广服务。

战略目标

这里是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聚集的梨园 这里是真正实现创意产业对接的要塞

这里是世界工业设计创意信息交汇的高地 这里是由创意机构自主运营的园区

这里是南山区的文化产业明珠——深圳设计产业园

社会名誉

深圳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副主席单位

DIP里程碑 2010年5月15日(DIP)深圳设计产业园分会 2009年12月7日(DIP)深圳设计产业园隆重开园 2009年5月下旬(DIP)深圳设计产业园改造开始 2009年5月15日(DIP)深圳设计产业园新闻发布会

2009年1月深圳市五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与南山区政府签约将打造中国第一条“产业链式”的设计产业园

五行创新

深圳市五行创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以打造国内第一个拥有完整“设计产业链”并以打造“行业总部”为终极目标的创意产业园深圳设计产业园(DIP)。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5800平方米,由摻稹⑺⒛尽⒒稹⑼翑五栋大楼以及展览厅、设计师的星光大道、多功能会议厅及停车场等共同组成,拥有完善齐备的功能定位和硬件设施。 深圳设计产业园地处交通便利的南山大道,南邻深圳交通动脉北环大道,位居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的东端。深圳设计产业园以工业设计行业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吸引、培育、孵化创意设计(项目)为核心,制造企业焦聚为基础,销售渠道多元化,集成系统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整体优化与升级。并打造成一个以设计师为主导、以入驻企业为主人翁、以撋杓撇盗磾为主题、以打造撔幸底懿繑为目标的创意产业园。

联系DIP 深圳市五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henzhen Flve Elements Innovative Cultural Communicatl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大道南头城工业区8栋“深圳设计产业园”金栋一楼 1st Floor, Building "Golden", Design Industrial Park, 8th Building, Nantou Industail District, Nansh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T 86-755-26512008 26512877 F 86-755-25327008 E dip@vip.163.com

图片资料

以设计师为主导 以入驻企业为主人翁 以“设计产业链”为主题 不以租赁为目的

以打造“行业总部”为目标的创意产业园 即将在 深圳诞生!

上一篇: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下一篇:湘教版老师您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