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周总结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实践周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创新实践周总结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经验总结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地方实践创新模式 法务前沿工程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1.007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概念,将之前一直使用的“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从此社会治理概念正式走入我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在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社会治理概念替代社会管理概念表明一种重大理念的转变[1],在三个层面上对原有的社会管理体系进行了扬弃[2]:在治理的主体层面上,它将把政府从包揽一切的行政重负中解脱出来,谋求社会的多个主体、多种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商合作;在治理的功能与责任层面上,它强调与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增强私营部门与公民社会的活力和自主性,要求其对公众负责;在治理的效果层面上,它追求效率与公平的齐头并进,不废此薄彼,力求达到促进社会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因而这一概念是对人类社会古往今来各种政府或组织的统治、管理或治理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更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共建共享”“社会共治”“社会自治”。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用社会治理的视角回顾我国农村各地这40年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历程、经验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不仅可以了解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更可以启迪未来。本文试图对这些地方实践作一回顾与总结,这里的地方实践主要指县(县级市)级以下政府和组织(包括社区)所主导的创新实践行为,主要指的是治理创新模式或经验,并将主要以作者研究过的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为材料进行描述与解释。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的历史回顾

人类社会产生伊始,对社会治理的实践活动就必然进行,一方面为了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面对困扰人类的社会问题和危机,任何政府与组织必须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央政府的治理理念与方案总是与历史发展阶段保持一致,并且在解决社会问题与危机的方法手段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與要求等方面不断进步,直至今天社会治理概念和理念的提出。正如有学者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无非两个:一个是‘公益’事业如何促进,另一个是‘公害’事务如何治理。‘公益’促进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形成激励机制,把各种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起来,打破集体行动困境,让社会成员形成正向的社会合力”。[3]同时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社情民意千差万别,因而各地方政府的治理实践因地制宜,各有特色。改革开放40年来也是沿着这一逻辑,各地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地方治理作用,形成了各种地方实践模式,积累了大量有益的治理经验,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为保证地方社会和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有学者对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治理历程进行过概括:“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逐渐放松社会领域管控,着重释放社会活力。第二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主要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基本框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新路子,着重引导社会发展活力。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主要是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变革,着重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运行。”[4]魏礼群主要从宏观、从中央顶层设计的层面、政策的影响及功能层面对40年的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有一定的说服力。本文认为如果一定要给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实践划分阶段的话,倒是以2004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作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更能反映社会治理地方实践的实际情况。前一个阶段主要注重经济建设,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等,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村治”格局等,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尽管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等,但仍沿袭旧的单向管控型管理方式,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和个人的治理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限制。后一阶段当然可以细分为两到三个小的阶段如社会建设阶段、社会管理阶段和社会治理阶段(前两个小的阶段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小的阶段),但考虑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2004年以后大量涌现的社会治理的地方实践创新模式方兴未艾,如果硬要细分小阶段,就会影响到这些地方实践创新模式描述和解释的完整性,故而本文采用两阶段划分法,并且着重描述和解释后一阶段。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不重要或者乏善可陈,而是因为一方面对前一阶段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有大量研究对其经验如咸安政改[5]等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总结,因而不想赘述,另一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着重研究后一阶段地方实践的创新模式或经验。

中国社会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程度提高,社会转型[6]进一步加速,农村社会也正处于一个关键转型时期,面临许多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农村和农业的冲击,农业的低效和农民的相对收入下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村落“空心化”的出现,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征地拆迁中农民权益受损及其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等,都导致了我国农村社会矛盾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发时期[7],有学者用“新乡土中国”[8]或“后乡土社会”[9]来描述与解释这一现象。正是在这种形势的倒逼下,一些地方开始创新,如河北省青县在2002年开始形成“青县模式”,开始主要是为了应对村民上访、“两委”矛盾而形成的“村代会常任制”等一系列调整村治结构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0]。而后有江苏“南通模式”、四川“北川模式”等。总之这个时候这些地方实践模式的出现是零星的,都同青县模式一样是被逼作出的一些治理探索。直到2004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国各地农村才涌现出数十种治理创新模式,笔者挑选出十种模式见下表[11]。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湖北省罗田县的法务前沿工程这一典型地方实践案例。

表 地方实践案例表

法务前沿工程是2008年初由罗田县司法局提出并实施的一项社会治(管)理创新实践探索活动,是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司法所指导下,以村(居)委会为依托,整合司法所干警、村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各种力量,建设融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维权等多项工作为一体的将司法行政服务职能下移到村(居)级的综合服务体系[12]。法务前沿工程从2008年初提出至今有十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从提出构想与试点、全县推广及全省推广等阶段:(1)法务前沿工程构想的提出。2005年,罗田县实行精简政府机关人员的做法导致了罗田县整个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职能的低效甚至缺位,12个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被压缩到了每个单位1~3人左右,罗田县共有约60万人,平均每个司法所管理5万多人口。由于人力、物力的制约,乡镇司法所在开展有关工作时,往往是被动性地提供服务,服务的范围面也较窄,而有些由村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治理职能往往是形同虚设,未能很好履行。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经营活动纠纷和邻里纠纷日益增多,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秩序。原有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2008年初,罗田县司法局提出法务前沿工程构想,把服务平台前移至村级并吸收村干部、志愿者参与其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2)法务前沿工程的试点。基于现实的需要和理论的支持,罗田县司法局于2008年6月份,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情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提出了法务前沿工程,并开始在河铺镇和胜利镇两个镇的两个村试行。试行半年,在司法部门的积极组织及相关部门的主动配合下,法务前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6月,罗田县开始在河铺、匡河、白庙河、胜利等乡镇进行试点,探索出了法务前沿工程比较规范的运行模式:就是乡镇司法所依托各村(居)自治组织建立法务工作站,与两委(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两委主要负责人兼任站长,与法务前沿工程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一道,在司法所指導下,开展本辖区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律援助和法律维权等工作,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社会化。形成了上有司法所干警,下有村民组长、中心户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没有根本性地改变机构和人员情况下,用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3)法务前沿工程的发展阶段。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12月5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以及县政协相关领导在河铺镇肖家垸村举行启动仪式,在全县启动法务前沿工程。2009年初,为了进一步开展法务前沿工程。罗田县司法局邀请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有关专家来罗田县调研,为此社会学系的教授和研究生一行8人专程深入罗田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针对该县法务前沿工程实施一年多的状况写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司法行政部门的创新管理机制:基于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就法务前沿工程提出的背景、运行机制及创新性、主要做法和试点效应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在充分肯定法务前沿工程实施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为法务前沿工程在全县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县委、县政府采纳了这一报告,并将法务前沿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省司法厅汪道胜厅长等到罗田县调研,对罗田县实施“法务前沿工程”的做法给予了肯定。2009年5月15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县“法务前沿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13],县级法务前沿工程领导机构的建立,意味着法务前沿工程正式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这一新的治理模式引起了新华社记者的注意,相关报道发表在2009年7月23日的《国内动态清样》上,当时担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罗清泉同志作出了肯定的批示:“应进一步总结罗田县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法务前沿工程实施以来,在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到2017年底为止,全县412个村(居)均建立起了法务前沿工作站,还聘用6000多名法律服务志愿者作为村湾、社区一支快速有效的法律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力量。2010年8月,湖北省司法厅决定结合全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在继续完善乡镇(街道)司法所“一所三中心”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村居、社区法务前沿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独特优势。这一决定也意味着法务前沿工程在全省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一些改变和困难,但法务前沿工程还在有效运用并发挥着治理作用,并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的亮点与名片[14]。

从以上对典型案例的发展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社会治理地方实践的创新探索一方面是迫于形势、问题的挑战而必须用新做法回应,另一方面是在中央政府顶层设计的指导引领下开展的。

农村社会治理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

类似于法务前沿工程的这些地方社会治理实践模式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这些新做法具有什么的特质亦或是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中国经验”“中国体验”[15]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正是这些特质或经验使得这些模式取得成功。下面我们主要以法务前沿工程为主要案例进行经验总结。

治理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每一个模式都注重治理平台的打造,而法务前沿工程在这方面尤为注重。村(居)平台(社区)是实施社会治理(法务前沿工程)的最佳场所,为社会治理的四种主体提供了治理活动的基本舞台。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经验表明,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和最重要载体。同时,罗田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村落之间分布较为分散,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县、乡两级政府对基层农村社区的治理难度。在现有体制下,农村社区(村)由于经费与人员的限制,以及思想方面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造成农村社会治理的缺位与不及。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的设计者与领导者正是充分认识到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罗田县农村社区的基本特点,着力打造法务前沿工程的村(居)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村(居)一级法务前沿工作平台的建立,使社会治理的空间距离由远变近,社会治理不再远离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就在农村之中和农民身边,社会治理的心理距离被拉近、由“他们”而“我们”,社区居民也是治理的主体,而不再仅仅是被治理的对象,只要“我”愿意和有能力也能成为治理中的一员,从而使社会治理工作由“难”变“易”。

法务前沿工程村(居)工作平台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所干警,二是村(居)干部,三是人民调解员与社会志愿者。人民调解员与社会志愿者一般由村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村民代表、无职党员与村里“明白人”组成,他们是法务前沿工程中的骨干力量。村内纠纷都会由他们处理——对于能够解决的小纠纷,他们会积极化解于湾内,对于大一些的纠纷,他们会及时向上汇报,做好信息传达、矛盾化解的中间人。同时,他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对村民进行法律宣传,协助做好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务工作站与“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委”主要负责人兼任站长。村干部在工作平台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他们一方面对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化解不了的纠纷进行调解,并对调解员进行法律培训,定期对村民进行法律宣传,另一方面反馈平台工作信息,并接受司法所的工作指导。司法所干警由国家公职人员构成,他们主要对各村的法务工作站进行法律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方面的业务指导,并对一些大纠纷、复杂问题进行综合调解。由此可见,法务前沿工程的工作机制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使乡村社会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方面使国家对乡村社区的管理变得简单可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乡村社区对于自我管理的需求。

法务前沿工程村(居)平台的建立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精神,实践了中央提出的“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指导理念。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把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许多社会矛盾是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也要靠改革发展去解决。特别要积极建构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这是社会治理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

治理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各种模式都注重治理队伍建设,只不过是侧重点不一,或注重党的基层队伍建设,或重视干部队伍、机构建设,因而各有特色。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各种模式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吸纳志愿者或积极分子参与治理行动,壮大治理队伍,而法务前沿工程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突出。法务前沿工程的决策者认为农村社会精英是社会治理(法务前沿工程)的主力军,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并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精英是村(居)工作平台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数量而言,他们是村(居)工作平台人数最多的构成部分,因而可称他们为法务前沿工程的主力军。同时他们是法务前沿工程基本工作的执行者,与村(居)民接触最多、最紧密,扮演着社会治理的重要角色。根据罗田县司法局文件《關于聘任“法务前沿”志愿者和首席人民调解员的通知》[16],罗田县为了进一步推进“法务前沿工程”的实施,方便各法务前沿工作站志愿者和首席调解员开展工作,经各村(居)委员会推荐,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决定聘任马福生等413位同志为所在村(居)法务前沿工程志愿者兼首席调解员,陈锡文等826位同志为所在村(居)法务前沿工程志愿者。这1000多名成员大都由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有威望的老人)人员构成。

一方面这些人资历老、见识广,非常了解村庄的情况;另一方面具有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根子扎得很深,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法务前沿工程之所以选择这些人当志愿者与人民调解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其一是依据农村当下的人口现状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致使留在农村的人口基本上是老人、妇女与儿童。因此,选择“五老”作为调解员,是符合当下农村人口现状的;其二是根据农村目前的组织状况而采取的因地制宜的措施。在不发达农村社区中,传统的宗族组织力量大为减弱,同时,现代的乡村经济组织、青妇等群众组织力量薄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发育还很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而农村精英在农村有着特殊的地位,能起到重要的凝聚与组织民众的作用。费孝通曾指出,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与西方“团体格局”不同的“差序格局”社会,即个人通过血缘、地缘等纽带形成一个个圈子,圈子越靠近中心表明圈内人与中心的关系越紧密,而中心对圈内人的影响也就越大[17]。这里圈子的中心指的就是农村精英。可见,农村精英作为“中心”,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维持农村社会秩序、进行社会治理的作用。目前,尽管在现代化浪潮下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依旧存在,并且越是在欠发达的地区这种“差序格局”就越明显。因而,法务前沿工程的这一制度设计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深度洞察的创新。

中央有关社会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二十字方针为中国的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体现了国家的力量,它所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模式。而西方的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往往更需要依靠社会与公众的参与,即要着重体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方针。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之间差异巨大。因此,如何结合各地自身的实际状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与公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从而建立灵活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体系,是我国推进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点和难点所在。正如前面所谈到的,法务前沿工程针对农村社会组织缺乏和不健全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动员在农村具有特殊地位的精英,发挥其作用,从而将“社会精英”与“公众”联系起来,体现了“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原则,因而具有创新性。正如前文所述,该工程这一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理规范与手段至为关键。各类模式在治理方式方面都有改变,不再沿用过去单向度的管控方式,而是多元主体的平等协商与合作的方式依法进行治理,而法务前沿工程在这方面根据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创新了治理方式。法务前沿工程运用治理规范和手段以法律为主,辅以“地方性知识”和道德、舆论的手段进行治理,这里强调“地方性知识”是根据现在的乡村传统还存在影响力,是法律的“在场”,而不同于法律“不在场”的情况[18]。法律既不是一个超经验的哲学思辨,也不是一个纯粹的逻辑分析,而是可以通过经验研究去关注的问题。经验世界的法有多个层面,在国家法这个层次外,还有多个非国家法的层次。仅从国家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有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不但会造成强化国家集权意识,忽视社会的真实需求,而且单一的国家法因为忽视了区域差异,导致难以实施,使制定法仅具有条文意义而无实践意义。但民间法也有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乡士社会的习俗常常与市场经济规则相冲突。因此,真正健全的法治应当是一方面国家法吸收民间法中合理的成分,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要接受普遍性知识的刷新,两方面互相补充、相互融合。“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社会规范可以统称为法”[19],法治是社会的法治,仅有少数人――法律工作者和管理者掌握法律不可能实现法治,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社会治理的四个原则中包括“依法治理”原则,应该说解决了社会治理实施的主要依据和手段问题。只有当全社会的居民都认知和认同法津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行,只有当法律既体现国家意志,又能满足社会大众需求时,法律才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说,只有将现代的治理法制的基本理念要求、体制机制、程序方法转化为社会治理服务主体和公民的实际行使方式和公民权利实现方式,社会治理创新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讲,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权力依法行使,公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依法享有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自觉接受社会治理的过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限定了人们的行动范围,规定了合理的行动方式,使人们在一个规定的框架下行动,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有序。同时,法律也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治理手段而存在,现代社会充满利益博弈与纷争,也会有众多矛盾出现。法律作为一种仲裁手段,对出现的矛盾进行有效调节,对利益博弈进行有效平衡,从而履行了治理社会的功能。在当下农村中,经济改革已深入进行了30多年,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一些新的价值观被不断引入,农村也不再封闭,而是愈发开放。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不断接触新事物、新观念,同时也不断产生新问题,因此,引法律入乡村,既能规范农民们的行为方式,为他们提供行为准则,让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合理行动,从而保证乡村社会的基本秩序;又能对乡村生活中的纠纷、矛盾进行有效调节,对失当行为进行有效矫正,达到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与控制。

由司法部门提出、推动并实施的工程被明确定义为法务前沿工程,“法”体现了工程的核心内涵,这也是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模式不同于其他模式的最大亮点之一,也高度契合社会治理的“依法治理”的原则。“法务前沿工程”的宗旨是以“法”为主要手段,并以多种手段為辅助,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保证社会治理的公正与效率。法务前沿工程的设计者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律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来源和有效补充,后者是前者发展、变化的制度化产物”[20],因此强调社会治理手段的多元化。这里的“法”指的是国家法,是一种统一的、具有高度规范性的现代化治理手段。在传统中国农村中,由于正式的国家政权只延伸到乡、县一级,致使国家法往往只能在乡、县及以上的行政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乡村中,却是“家法”“地方法”“乡规民约”在发挥重要作用,国家法往往处于缺位状态。随着现代化浪潮的迅速推进,农村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地方性法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情况,切实运用统一而又规范的现代国家法律来管理乡村迫在眉睫。“法务前沿工程”正是基于“法”的深刻内涵,将现代法律意识、法律规范与法律手段引入乡村,从而打造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总之,法务前沿工程的成功经验便是村(居)平台或社区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最佳场所,社会治理的四个主体都能发挥其作用,农村社会精英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治理规范和手段的多元,保证其效果。平台、队伍、规范与手段三者的有机结合,加强“自治、法治、德治”,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这也是本文对类似于法务前沿工程的各类农村社会治理地方实践的经验总结。

归纳上文,我们分两个阶段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前一个阶段的治理基本沿用单向度的管控型管理,零星出现了一些倒逼式的创新实践模式,而在2004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后的阶段,我国农村各地涌现出数十种创新模式,百花齐放、方兴未艾,出现了类似于法务前沿工程的取得巨大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不同于过去的、因地制宜的创新经验,其经验主要包括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多元方式三者的有机结合。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及其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农村干部和群众在中央加强社会治(管)理创新引领下共同创造的,其价值不可估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一定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司法改革经验及其限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SH073)

注释

[1]郑杭生:《“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3期;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李培林:《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光明日报》,2015年1月12日;周红云:《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2期。

[2]孙晓莉:《西方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其启示》,《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燕继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9期。

[4]魏礼群:《新阶段社会治理需要着重解决七方面问题》,《经济参考报》,2018年7月11日。

[5]吴理财:《从“管治”到“服务”――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7]吴锦良:《基层社会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8]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9]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翁呜:《青县模式:一种我国农村治理的创新机制》,《理论探讨》,2011年第5期。

[11]徐炜、陈民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问题解析》,《江汉论坛》,2015年第1期;《农村社会治理案例比较与难题:政策话语转变的视角》,《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2]徐炜等:《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法务前沿工程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13]罗田县司法局内部资料汇编:《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4~86页。

[14]陈荣卓、唐鸣:《城乡统筹中的农村基层司法行政服务模式创新——湖北罗田法务前沿工程的经验与反思》,《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湖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罗田县实施法务前沿工程纪实》,《世纪行》,2010年第1期;汪道胜:《积极探索法务前沿工程 努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路径》,《中国司法》,2011年第10期;王国强:《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司法》,2009年第8期;许振奇:《一个山区农村社区矫正的模式——基于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中的社区矫正调查》,《中国司法》,2011年第11期;吴理财等:《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村社会治理研究》(未刊稿)等。

[15]周晓虹:《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学术月刊》,2012年第9期;周晓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李培林:《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1期;郑杭生:《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郑永年:《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16]罗田县司法局内部资料汇编:《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罗司发[2009]14号文件。

[17]費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郭星华:《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9][20]郭星华、石任昊:《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中州学刊》,2014年第3期。

责 编/周于琬

作者:徐炜

第2篇:《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三年来,我们临河中学以《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为契机,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的思想,围绕“进行班级管理创新、优化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的研究主题,通过对班级管理创新的构建与实施,努力打造班级管理创新模式,提升班级管理品位,基本实现了班级管理创新模式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科学发展这一宏伟目标。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工作,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我们现就研究工作,向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作汇报,请指正。

一、学习教育理念,制定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教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有多远,实际行动就有多远。“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课题研究工作者急功近利搞课题研究工作,这就难免会重结果,轻过程。他们善于做文字材料的拼接组合游戏,而对研究工作本身并不感兴趣。这就违背了课题研究工作的良好初衷和现实意义。为避免这样的思想在我们课题组成员中蔓延,我校陈伟校长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教育理念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在激烈变革的现实生活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新的情境、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对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都必须从“教什么——怎么教——教了以后怎么样”这三个专业层面上来思考自己面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就必将引发我们对班级管理的创新与研究。

为了加强课题创新研究,提升课题组人员的教科研水平,我校加强了课题组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明确目标和职责。每周三下午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制定计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广泛听取课题组成员的建议和意见,了解活动开展和研究进展情况,对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讨论,并进行案例分析、分类整理和科学归纳,从而得出阶段性成果。

2、领导带头,齐抓共管。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校长室、教科室、教务处、政教处切实加强了对课题创新研究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陈伟校长亲自分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题创新研究工作,副校长周希传,校长办主任王峰,教科室主任许宝国,副主任薛胜春,年级主任俞耀、王胜利、毕传宝,教务处副主任王其勇,政教处主任王晓文,孙昌彬老师、冉忠老师、夏广东老师等成员,深入班级,主动担当班主任角色,做好调查研究。政教处、学校团委、家长学校开展活动,吸纳更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参与,特别注意“留守学生”的参与率。各年级组加大班级管理的力度,认真抓好年级组训话、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交流班级管理心得。学校开办“情感驿站”,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定期召开体育运动会,主题班会、安全与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以此来保障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工作的正常运转。

3、学习理论,增加内涵。

课题组人员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先后集体学习或自我学习了课题创新研究方面的知识性、理论性、专题性很强的文章。如万玮著述的《班主任兵法》,上官木子著述的《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陈桂生著述的《学校管理实话》,以上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湖北教育学院主办的《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之友杂志社编辑出版;由鲁洁、班华任顾问,陈万年任主任,周德藩、张佩清任副主任,张留芳任执行编委,于秀清等任委员共同编著的《21世纪班主任文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余伟著述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还有美国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共同著述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著。我校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学习了与《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关的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研究性文章。通过学习并深入班级,基本弄清班级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地具体情况,为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细节管理,优化创新活动。

经过三年来对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我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研究和探索了活动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提升了班级管理的品味

1、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班主任工作沙龙”,使德育工作融入教科研当中,为班主任的工作交流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2、加强全体教职工及班主任队伍培训,认真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和应用和科学发展观。使班主任认识到班级管理创新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事事可为,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创新也要与时俱进。

3、加强对初三学生思想教育,经常开展“理想与前途”“自信与负重”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

4、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我校定期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德育基地,进行思想教育。

5、为了让学生“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让思想认识落实到行动中去,开展了“社会公德进校园”专题签字仪式。有力地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为了响应全国的“阳光体育”号召,落实江苏省教育厅的管理要求,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特开展“阳光体育”跑操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7、我校各年级组为丰富校园文化,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8、针对我校“单亲生”、“孤弃生”偏多的现象,我校与县关工委领导取得联系,特为我校“单亲生”、“孤弃生”进行辅导并发放慰问品,让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生活上感受温暖。

9、我校自2006年以来,在德育工作上另辟新路,以“感恩”教育为主线,从情感上把感恩理念渗透到常规管理工作当中去。例如:“感恩父母心”主题班会;“感谢师恩”演讲比赛;“感恩父母,感谢师恩”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幸褔生活”的活动;组织开展了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录相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主题班会“开学第一天”等活动。就这样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接受教育,常怀感恩之心。

10、为使我们的主题班会向“规范化、精品化”迈进一步,特邀请泗阳中学、致远中学的教师走进临河中学,为我校的班主任上示范课,班主任深受感染,受益匪浅。

11、为使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我校定期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和图片展览,并采取“走出来”的形式,到县交警三中队进行学习交通法规,学生通过“法制讲座”和“法律伴我行”、“安全常在我心中”主题班会,“交通、禁毒”图片展,学生心灵上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行动上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三、注重个案创新,引发理性思考。

经过两年来对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个体案例,并在分析案例、解决困惑时形成班级管理创新的不同策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1、教师平时做工作,一定是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学生。常规工作、常规方法不可缺少,这是我们班主任的基本功。是我们必须做好而且能够做好的。但是,要想使工作达到好的效果,则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受旧有思维的限制,要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出奇制胜。这就是我们所研究的班级管理创新的宗旨。为什么要搞班级管理创新呢?课题组重要成员初一(Ⅰ)部年级主任俞耀提出了五大理由。这篇900多字的教育个体案例的题目是《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的五大理由》。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2、学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变化的,教育场景也是变化的,教育工作者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就尤其不能照搬条条框框,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即使是好的理论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必要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变通。比如,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苏联的成功经验在中国行不通,开国元勋毛泽东随机应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调整策略,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刘伯承邓小平深刻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率领大军所向披靡,他们的制胜法宝是:“没有别的秘密,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所以说:高层次的班级管理创新方法就是随机应变。怎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呢?课题组重要成员初二(Ⅰ)部年级主任王胜利提出了五大创新策略。这篇1700多字的教育个案的题目是《浅谈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中的随机应变策略》。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3、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是教师和家长的骄傲,特别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估学生的第一指标。所以优秀生在班级里面是一个特殊群体,优秀生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这类学生一般来说在学习上一帆风顺,在班级中是老师的宠儿,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班级的焦点,各种机会多,发展的也比较好。优秀成绩的光环使我们往往忽略对这些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课题组重要成员冉忠老师对这些学生作了敏锐地观察,科学地分析了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六项创新策略。这篇1800多字的教育个体案例的题目是《浅谈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中的优秀学生的管理策略》。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4、班主任号称最小的“主任”,好歹也是个官。既是官,就得管。管什么呢?管两样东西,其一,个体;其二,集体。其实集体也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是形成集体之后,身处其中的个体行为多少会有一些不同,因此,对集体的管理需有一些特殊方法。不过归根结底,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与个体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是基本功,这一关过不好别的说什么都是白搭。课题组重要成员夏广东在仔细观察分析班级与学生之后如是说。班主任怎样一对一地与个体学生交流呢?夏老师提出了六项创新策略。这篇1900多字的教育个体案例的题目是《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中的班主任与个体学生交流创新策略》。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5、在农村,“留守学生”遍布中小学,每个班级里的“留守学生”都超过一半,这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这么多的“留守学生”在身心健康上到底有哪些问题呢?课题组重要成员教科室主任许宝国作出创新分析并提出了七项创新策略。这篇2200多字的教育个体案例的题目是《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中 “留守学生”的管理创新策略》。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6、班级管理有两个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尊重和公平。这也是学生最需要的两样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公平呢?太简单了,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就行了。怎样就能赏罚分明呢?课题组重要成员王峰主任提出了六项赏罚的创新原则。这篇1350多字的教育个体案例的题目是《在农村中学班级创新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赏罚分明原则的创新策略》。获得我校教育个案评比一等奖。

以上各项创新个案原文见附件(二)

四、总结科研成果,深化课题研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育人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随着班级管理创新模式的优化与实施,课题研究成员有二十多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与获奖,成果丰硕。教师在市县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有多位教师获得省市县等各级表彰与奖励。

班主任工作需要在个别的工作经验中,积累丰富的“实践智慧”。如果每一个新任班主任事事都要亲历亲为,那么等到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成熟时,差不多也到该退休的时候了。因此,如何使新任班主任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专家型班主任,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

在激烈变革的现实生活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新的情境、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每个班主任都要持续不断地做出各种专业行动的判断和决策,都必须从“教什么——怎么教——教了以后怎么样”这三个专业层面上来思考自己面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就必将引发我们对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创新。

班主任工作情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充满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不仅需要自身人格的魅力,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更需要丰富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同行养成一种实践反思的职业习惯,大家一起动手来发现和积累自己身边的班主任工作的典型案例,经常研究探索、交流与分享,我们的班主任队伍就有可能更快地从职业走向专业。■

作者: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临河中学课题组

第3篇:“边疆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边疆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是由黑河市教育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2年4月获得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JJB1211047。我们试图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探索边疆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养的新模式,进而总结出适合黑河地域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培养骨干教师的途径和方法。2013年,课题组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创新模式,为提炼阶段研究成果提供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真正能够取得既科学合理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立足创新,按计划、分步骤开展研究,如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在此过程中,课题组十分重视材料积累和对实践行为的分析提炼,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多方参与,合力攻关

为突破以往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存在的单打独斗、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效果欠佳等瓶颈,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制订了《黑河市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全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将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研究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要求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同的领导机构,指定黑河市教育研究院为该项工程的具体承办单位。市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的加盟,实现了主体多元化和力量整合,即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推进“名优工程”具体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这为黑河市这样的边疆欠发达地区突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众多瓶颈,努力实现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目标激励,立体培养

为充分调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及职业高中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课题组依托黑河市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颇富创新性地设计了优秀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功勋教师三个层次目标,拟从师德、学历、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研究、培训提升等方面分别制订三个层级优秀教师后备人选的评选条件,由低到高,经培养考核后认定升级,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待遇;明确了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级初审、市教研院专家复审、黑河市教育局审查、市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确定人选的工作程序;明确规定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均不能确定为正式人选,未经低层次培训确认,不得晋升高一层次名优教师资格的工作规程。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此做法调动了广大教师自觉学习、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产生极大的引领促进作用。

为促使骨干教师群体获得全面提高,课题组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知识、理念、技能的多维提升,倡导创新课程设计,初步构建了立体化培训课程体系。

1.研读著作,提升理论素养。定期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布置个人研修阅读书目,规定读书笔记的字数,要求培养对象定期提交个人研修作业,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其理论素养。

2.高端引领,促进理念转变。在每个层级名优教师的培养培训期内,都安排两次集中研训活动,聘请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晓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金春兰、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平、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殿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杨飞龙等省内外知名专家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做专题讲座,使参训教师获得高端引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有益的转变。

3.主题论坛,强化师德修养。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我们将师德教育作为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每个层级名优教师的培养培训期内,都安排一次“师德修养”主题论坛,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师德修养方面的提升。

4.主题竞赛,提高操作技能。为确保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构建了“研培一体”的培养培训工作机制,分学段、分学科举办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执教能力;分学段、分学科评选学科教学能手,加快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专业成长的步伐。

5.课题研究,增强研究能力。为强化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课题组要求每一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必须申报一项个人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已有434项个人课题顺利结题。

(三)搭建平台,突出参与

为实现课题研究与推进具体工作的有机整合,课题组在骨干教师培养的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引导培养对象在参与中增加体验,在体验中强化感悟,在感悟中获得提升。已经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搭建的平台有:

1.自我规划平台。为激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组指导、帮助其撰写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举办优秀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展示活动,帮助参与者在充分认识自我、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中寻求最佳发展路径。

2.课例研评平台。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学段、分学科组成班级,由学科教研员带领,举办学科典型课例研评活动。每位参与者都发表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相互碰撞,彼此启发,共同提高。

3.网络研讨平台。利用网络教研平台 ,分学段、分学科组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网络研讨活动,参训教师用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踊跃发言、积极研讨、即时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4.成果交流平台。课题组举办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个人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已有440余人参加。会上,大家简要介绍个人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交流研究成效和心得体会,这使思考、研究基本成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行动策略。

5.心得分享平台。课题组举办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读书报告会,已有440余人参加。与会者畅所欲言,与同伴分享自己一段时间自读教育教学类专著的收获与体会,简要介绍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拓宽专业成长渠道。

二、相互促进,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是努力探索适合黑河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的新模式,据此提炼出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管理和激励机制,进而提升黑河市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达此目的,课题组将课题研究和推进重点工作合二为一,坚持从工作需要出发开展课题研究,适时提炼阶段性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完善阶段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

(一)课题研究源于重点工作实践

为保证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应市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课题组精心研究制订了调查研究提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而后,全面梳理、分析调查中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并撰写了《黑河市骨干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报告》,使开拓研究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都达到新的起点;分层级制订了骨干教师后备人选条件,使选拔培养工作有了基本的遵循和参照;制订了《黑河市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培养培训规程》,避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和形式化;为严格管理,课题组还预设了《黑河市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管理办法》和《黑河市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考核办法》。一系列初步成果的指导,使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效果得到科学保障。按照黑河市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黑河市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11月23日至24日举办了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现场答辩活动,共有416名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及补报后备人选参加本次答辩。课题组全体同志全程参与了答辩活动的设计、实施,以推进重点工作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重点工作实践检验、完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最初制订的《黑河市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考核办法》尽管确定了“市、县两级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考核工作,考核满分为100分,市、县考核各占50分”的考核工作机制,但对于县级的考核工作并没有具体的限制。在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整体性工程,为了保证基本的公平和科学,所有的环节必须保持必要的统一性。为此,课题组对原有的考核办法做出必要的修订、补充,统一规定县级考核的六个一级指标的内容范围及其权重,同时,准许各县依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指标和各自的权重,从而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前不久,课题组全体同志参加了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考核打分工作,为深入推进课题研究、提炼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新鲜的材料和丰富的经验。

(三)用阶段研究成果指导推进重点工作

在黑河市教育研究院筹划举办2013年度中小学学科教学能手评选之初,课题组及时将已经初步提炼出来的研究成果“目标激励,立体培养”和“突出过程,促进发展”提供给有关部室,指导其设计、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充分体现“过程性”和“发展性”,该项活动设计了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市、区)进修校审核—现场评选—确定预备人选—提高、培训—确定正式人选的七环节工作流程,规定未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成为正式人选,将发展性目标落到了实处。现场评选分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考查教育理论知识、教育领域新颁法律法规、比较常用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等内容;面试考查说课和现场答辩。如此精细的方案设计,将“立体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三、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以往的日子里,经过课题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的推进过程平稳顺利,按期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我们在工作思路、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活动组织形式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一阶段,课题组将在认真细致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的提炼加工,力争尽快形成具有相当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阶段性成果,制订出《黑河市基础教育知名教师选拔条件》《黑河市基础教育知名教师培养培训期管理办法》《黑河市基础教育知名教师培养培训期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拓展、丰富、完善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深入推进重点工作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大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加工力度,努力寻找规律,完善成果的系统性,提高其普适性,为课题研究的最后结题验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黑河市教育研究院提供)

作者:罗万忠

第4篇:实践周总结报告

一、实践周的意义和背景

意义:经过一学期《物流基础》的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背景:以提高同学们的物流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的一次学业实践课程,由资深教师亲自为学生讲解,阐述今后的物流发展前景,使同学们更加热爱物流这门专业,使他们得到更好的认识。

二、实践周的主要项目介绍

(一)实践周的启动仪式

在仪式上,我校的几位优秀教师给我们讲评了物流的现代发展形势与我们可观的人才需求性。仪式上老师们还给我们讲解了面试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参观天津五洲国际码头

我们来到了天津港的五洲国际码头,公司坐落于天津港东突堤北侧,是天津市政府确定的天津港2003至2010年十大建设发展项目第一个竣工投产项目,成立于2005年11月。公司现有注册资本金11.2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海码头公司占14%股权,天津港股份公司占40%股权,新创建港口管理公司占18%股权,中远码头(天津)公司占14%股权,招商局国际港口(天津)公司占14%股权。合资期限30年。

目前公司拥有4个集装箱泊位,岸线总长1202米,码头前沿水深-14.8米和-15.2米,堆场面积29.2万平方米,配备12台岸桥和25台轨道式场桥,年设计吞吐能力150万TEU,是目前天津港设计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1、船舶、火车、汽车的集装箱及其他货物的装卸;

2、进出口集装箱(空、重箱)和其他货物的堆存、保管;

3、集装箱的拆装箱业务;

4、提供物流和集装箱管理的综合服务;

5、国际、国内货运代理服务,包括揽货、订舱、报关、报检、代办运输等;

6、提供电子书据交换技术服务;

7、经营内陆货运中转站和货物储运等业务;

8、修箱、洗箱;

9、投资建设、经营码头业务相关的堆场。

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由天津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球货柜码头新世界有限公司、中远码头(天津)有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招商局国际码头(天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项目总投资2.72亿美元,天津港在其中占40%股份,环球货柜码头公司占18%,中远、中海、招商局各占14%。该公司将发挥五家企业优势,进行天津港东突堤北侧集装箱码头建设改造,以巩固和发展天津港作为北方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该项目共建四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岸线长1202米,年设计吞吐能力150万标准箱,可接卸第

五、六代集装箱船舶,是天津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吸引利用外资项目。

(三)参观天津克运公司

克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具有多项国家级行业许可和国际认证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高效务实、共创未来”的企业宗旨。服务网络遍布中国各主要口岸及内地大中城市;并逐步透过国际间的合作将延伸服务扩大到世界五大洲的各主要港口和城市。为了给客户优质,高效和体贴的服务,公司与众多国内外大中型船公司,航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大型专业化物流公司应该具备的各种服务平台,包括货运代理,仓库堆场,陆路运输,电子商务 等,逐步形成了以职能划分的三大服务体系。

(四)物流技能比赛

物流管理专业的三个班级的代表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物流技能比赛。

三、实践周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一)参观五洲国际码头

(1)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物流是怎样的,看到了物流企业是怎样运行工作的。

(2)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将来以后可能会有的工作环境是如何的,看到了

我们的未来的发展前景。

(3)老师们给我们讲了码头上的集装箱的分类等的一些知识。

(二)参观克运公司

(1)带领大家参观了克运公司的运作,看到了真正的集装箱吊车工具,以前都只是在视频上见到的,这次真的实际看到了,大家都感觉很兴奋。

(2)我们在公司人事部经理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型的立体仓库,还有叉车的操作。

(三)举办物流技能比赛

在实践周的第四天,我们举办了物流技能比赛,每个班选派出5名代表参加比赛,上午的时间里我们抓紧练习,下午进行比赛的时候紧张而又激烈的进行了。

虽然我们班由于非故意的“野蛮操作”而被加时间,但我们依然取得了第二名,通过这次的比赛,我们的物流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加强,这是一次难忘的比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团结了。

(四)实践周的收获及感想

通过这次的实践周,我见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事物,亲眼见到的往往是最不易忘却的,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感觉到了浓浓师生情,也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与温暖„平时在学校体会不到的东西,在这次的实践课程中体会到了。比如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港口,看到了是怎样的样子,看到了是怎样运作的„ 我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看到当某些同学晕车时,老师会为我们发晕车药,同样为了怕我们晕车,特意活跃车内的气氛,自告奋勇的为我们唱歌,赶走晕闷的车厢„想一想,这或许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践周,但这种感觉决不会忘。物流技能的比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在班集体中形成了一股竞争的良好班风,这是对我们的无形的影响。

(五)对专业的重新认识和今后学习的启发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发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物流活动诸要

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通过这次的实践周,我感觉到我们的专业具有很大潜力,因为世界离不开物流,任何发展都离不开物流,所以我们要成为需求型人才,外语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作用,所以,我不仅要学好物流这门专业,也要爱我所爱,把英语学好,成为综合性的物流人才!

第5篇:教学实践周总结

教学实践周总结 11级化教班邱华娇

为其两周的教学实践周在今天上午结束了。

最近都是繁忙的,先是英语六级,再是计算机二级,最后是教学实践周。

繁忙中体会了不少,学会了不少东西,知道自己是可以承受住压力的,也是可以慢慢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英语六级,不要害怕,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要慌张。

计算机二级,考试前一直觉得这个是很难办的,可是考完后我觉得事在人为,真的不能去害怕要做的事情,否则会做的很不好。我很认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忙了这些之后呢,我给自己放了好几天的假。到外面逛街还有会友。蛮开心的。。紧接着啊,实践周可来了,老师安排完毕就进入准备阶段中。

紧张的准备着,写教案写讲稿,熟悉课本还有试讲。。。。。。。。。。。。。。。一切都在准备着,我一遍一遍的练习,因为我想做好。。。

29号,第一次在老师面前讲课,讲的不好,慌乱紧张,我觉得主要是心理素质不好哦还有就是时间仓促熟悉度不够。。

知道这些后,有事改教案,练习试讲等等,不断体会中。

最后比赛,我这组选我去讲课,我又进入了紧张的准备中,我想做好,只是因为我想好好学好好锻炼,真正的学到些东西,充实我自己。

又是准备,我慢慢熟悉课本,重复试讲,努力着,是的我拿了第一名。但这不是重点。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觉得自己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心理上,我自信了,从紧张慌乱变得从容淡定,我不紧张了,我有这个胆量了在知识点上,我觉得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

在技能方面,我会i写教案了会写讲稿了,板书这辩也进步了很多,也是有气场的如何更好的讲课?

我在不断地体会学习中 更加自然自信 专业知识 设计课程教学 如何更好的授课

形象生动到位科学易懂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做的更好,不断地使自己离教室的梦想更进一步。。。。。。。。。。。。。

第6篇:实践周总结表

教学实践周总结

很荣幸的参加了本学期我们系的教学实践周活动,每个学期的实践周大家总是很忙碌,实践周也是一个收获季节,不管是参加哪次活动,总是会收获很多,交很多朋友,认识很多大家,还有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等,不管是从那个角度,我们各自都受益匪浅。我们系这学期组织了四次实践周活动,分别是非你莫属、集体谈判大赛、大三大四实习经验交流会和海峡两岸组织行为与人才开发学术研讨会。每一次的活动大家都会收获很多,并且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各有特色,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了解人力资源,让我们了解那些“大家们”的经验、想法,给我们一些系统性的思维,对于人力资源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11月4日在系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人力两个班集体参与了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主持的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的录制。记得当天,大家情绪高涨,都很兴奋。尽管大家在节目录制的场地外面等待了差不多两小时,可是大家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削减。节目中涉及到的低学历高能力、就业稳定性、员工适应能力与企业管理模式、出国深造与面试优势等敏感问题,以及面试中的语言技巧、真诚程度等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都让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面试中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在学校学到的远远不够,想要学好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一门实操性极强的专业,一定要抓住机会亲身体验观察招聘甄选、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给未来的就业竞争增加优势。还有很多在面试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面临毕业,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去求职面试,不管是实习还是工作。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如何去给企业招聘更好、更合适的人才,但我们首先作为求职者去面对公司,却不知道怎么去应对面试,在面试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才能表现出更棒的自己。其实在作为旁观者去了解一场面试,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从一个招聘者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也应该从被招聘者的角度看问题。在观看了《非你莫属》之后,给我的感触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职业规划。节目中虽然没有说这个词,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树立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十几年寒窗苦读,处处都达到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但是走上社会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为了生存不得已频繁更换自己

的饭碗的时候,我们该说这是谁的错?那些相对稳定的工作究竟有多少人挤得进去,大部分人必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在变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份规划,来编织自己的梦想。

二、在老板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或者说不要把自己说的太过于完美,过于完美的人越发的不真实,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缺点隐藏的很深,尤其是求职者。或者我们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我的缺点都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我的优点。对于缺点或者缺陷,改正有困难的,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越掩盖往往更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三、踏实。一个人只要踏踏实实。总会有饭吃,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大多数求职成功者都有共同的一样东西,就是踏实。一个企业不仅需要孙悟空这样的人才去开路,更多的是需要沙悟净这样的人才去干活。我想一个老板是不会拒绝一个踏实肯干的员工。

参加这次节目,我觉得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以后的求职提供了很多的建议。

11月25日,我们系携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北京市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本院站的比赛。本届大赛的主题为——劳资关系:由“背靠背”到“面对面”, How to Balance the Power by Voice。大赛分为三场比赛,分别为模拟煤矿企业谈判案例、食品企业谈判案例和杂志社谈判案例。我们是作为观众去参加此次大赛的,每个学校各有各自的特点,参加此次的谈判大赛收获也是很多的。

随着工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劳资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多,劳资谈判也是不断增多。其实在谈判过程中不难看出资方在谈判中是占上风的,在这种不公平的前提之下,怎样为劳动者取得更大的利益,怎样在合理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的目的?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谈判过程中,怎样避免劳资双方产生大的冲突?怎样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下,通过谈判达到双方的目的,这是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我们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前提下,怎么把自身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很重要的。

12月1日至2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组织行为与人才开发学术研讨会上就“理

念回归:和谐劳动关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彭剑锋教授关于2011年中国人力资源十大焦点—现状与趋势的演讲,他从一个宏观的大角度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用十个事件来描述我国现在人力资源现状:

一、“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全面开局,中国人力资源正式进入战略管理时代;

二、职业安全底线频临失守;职业压力全面侵袭;

三、中国企业家幸福指数急剧下降,陷入“逃逸症”“纠结症”漩涡;

四、有组织的自发性群体事件频发,中国劳资矛盾进入高敏感期的低容忍期;

五、冰火两重天:“涨薪”与“裁员”并行;

六、轮换、进退、离场:高管变动大洗牌;

七、人才“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融合;

八、代际更迭:富二代接盘、80-90后上位;

九、大学生就业:高压力下的躁动;

十、员工保障,“法制化”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知识全球化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仅要有微观的视角去了解企业,还要有宏观的头脑去看待社会问题,把自身的专业与社会问题相结合。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拓宽着自己的视野,丰富着我们的阅历,锻炼着我们的能力,同时让美好的旧时光留下永恒的印记。

第7篇:德育实践周总结

德育实践周的心得体会 在5月19日-23日,我班开展了一项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德育实践周。 前两周我们看到了13秋社会文化艺术班和13春建筑班都进行了德育实践周,他们两个班做得都非常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赞美。这一周轮到我们班了,老师把我们各自的号码和所在的岗位告诉了我们,并且要求我们这次要做得比上次前两个班级做得更好。我们都穿上了一件黄马褂,戴上小红帽,拿着工具整装出发了。我们当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想着一个星期都不用上课了,我以为校门外是最轻松的,可是,我们第一小组的任务是最繁重的。我打扫的是主干道、校大门口和小店附近区域。我每次都认真的打扫我所负责的区域,虽然主干道上总有石榴花和树叶飘落,总要打扫,非常麻烦,但是这点麻烦又算什么呢?很多同学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连最基本的家

这个星期大家都很累,每天穿着厚重的校服,认真打扫岗位,回到寝室倒头就睡。但是,为了能锻炼我们能吃苦能耐劳的精神我们不能让他们对我们失望。一直到5月23日结束那天,大家都大起精神,努力的让最后的一天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在这五天里,我领略到了很多,比如我们小组的同学,老师给她安排的区域很难打扫,我们把自己的区域打扫好了以后,我们都会尽力帮她。过路的老师从我身边走过,我会放下手中的活,向他们问好,在班主任视察的时候我会认真听取他对我的工作的看法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够好的,我会及时改正。在课间的时候有些同学从草坪上走,我会阻止他们,虽然他们不怎么听,但是我觉得我很有勇气。我们第一小组扎堆和脱岗的很少,我们都会严格遵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懂得了,很多,在家里我们要主动帮助父母干活,知礼懂礼,热爱劳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我们现在脱下了小红帽、黄马褂,但是我们依然会像实践的那次一样,但是现在,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团结集体做起。整个校园会充满着和谐、团结、向上的精神,每一天都会开开心心学习。篇二:德育实践周第1周总结

德育实践周第1周总结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下面由我对上周的德育实践周进行总结。上一周我们12护专

1、

2、

3、4班在学生处及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认识到,思想道德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良好的校风,因此,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德育实践周活动。

在值周过程中,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看到有人踩草坪、乱扔垃圾、提前下课的时候要及时制止,看到披头散发,不戴校牌,穿拖鞋的同学要去劝说,让他们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虽然德育实践周我们可以一个星期不上课,觉得很新鲜,但是一切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辛苦。每一次制止,每一次的劝说都不被同学理解,甚至恶言相向,可是我们没有因此放弃,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慢慢的一切都开始有了好转。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自觉约束自己,但是我们相信校风会越来越好。

很多同学不理解学校为何要这样管束,觉得这个活动治标不治本,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累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的。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都是一天天积累形成,包括我们的道德素质。

这个星期大家都觉得很累,每天按时站岗,回到宿舍倒头就睡,但是为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懂得了学校文明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集体做起,让整个校园充满着和谐、团结、向上的精神。 12护专

1、

2、

3、4班篇三:大学期间德育实践总结分析报告

那些年

想当年壮志凌云来黒科刻苦攻关

看今朝卷席裹被回故里参次不齐 ----题记

光阴似箭,一晃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我从2010年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时间就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溜走,当我们以为它很多的时候,总是不耐烦地把指缝裂得大一些。而当它真的已经要全部滑落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手指却在不知不觉中闭得很紧。然而即使闭得再紧,再努力的挽留都只能徒劳无力。人生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懂了遗憾,就懂了珍惜。

走过,即使我们没能力为它留下什么,也要保存一些关于它的回忆。这样才不枉我们经历过的大学生活,记住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那些人和事,不管他们带给我的记忆是怎么样的,学会宽容和关心,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魔力,能加快我们的成长,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成长与他们、与大学有关。我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回忆大学的点点滴滴,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对过去的总结,能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认清自己,也是一种收获。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回忆过去,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交能力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第六学期参加了我校开办的党课并通过党课考试,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一加入校社团联合会秘书部和材料院科技协会宣传部,在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锻炼方面做出努力,在校社团联合会秘书部和材料院科技协会宣传部,通过大量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在那时立下了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识,学新的知识,结交更多的友人的正确人生路线,

二、知识积累与职业素养技能

从承受过大压力高中到基本没有压力和管束的大学,似乎一下子释放了心灵的束缚,一开始是自由的,但是时间长了,就感到虚度时光的日子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多花点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锻炼自己,所以我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到了社会锻炼上,以求确定毕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面,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我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培养自己的素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技能,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更广泛的接触到了我所感兴趣的领域。总结四年的学习过程,我有点欣慰,因为我并没有虚度四年时光,而是认认真真地度过,虽然其中不乏走过一些弯路,同时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享受着我的学习过程,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认识到了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

系,将所学为我所用。从身边的同学身上也能学到许多。学习不只停留在课本里面,它更是体现在生动的社会经历上。

大一是幸福快乐的。

除了完成学校基本的课程外,大一上学期期末,我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在寒假期间的努力,有幸争取提前返校加强学习的机会,通过那一周的提前的强化学习,加快我一步步踏上专业学习道路上来的速度,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紧接下来半年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可以说是大学最繁忙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学期。

大二是充实愉悦的。

进入大二,除了做一些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有意义的事是基地开始招新,我开始准备给新学弟准备面试题目,宣传,然后是进行培训。可以说,在自己所学东西都还那么有限的情况下培训新的师弟真是一个锻炼,既是无偿的奉献,又是对自我技能的提高,而且需要很好的为人处世道,我说不上最好,但是与人友善,乐于帮助他人,不但是他们的师哥给他们传授知识,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培训学习,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自学才是王道,任何老师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他们能做的只是引导你,帮你解决疑惑和难题。这才是以后人生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财富,有问题找百度是我这个时段最乐趣的口头禅,也是一个哲理。

我的大学在旁人眼里过得很充实,也有些乱,我学了很多东西,也放弃了很多。我探索了很多道路,有过头破血流,有过自暴自弃,有过迷茫,也有过随波逐流。人生的快乐也许是丰富的经历,我的大

学过的很丰富也很充实。经过的都已经是历史了,面对历史,我要用乐观的态度前行。 大三是忙碌的。

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我为了学习iwe方面的知识。在那里,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实际工程的经验,也许像他们说的“你们学到的都只是皮毛,但是开了这个头,接下来你们的路会相对平坦,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们看好你!”大学已经到了快尾声了,我现在继续在学校实验室查漏补缺,学应该会却不会的东西,为毕业找工作和一个更好地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人生和工作

我偶尔也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想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想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也是我们作为社会新人的疑惑。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真诚地对待他人,也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虚伪,不做作,勇敢地面对未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不退缩。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其结果。而且我们也应该确立目标,而不是忙所不知所措。再有就是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大四上学期就找了一份工作,在找工作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四、总结 总结大学四年,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地学习,慢慢地成长,由一个青涩的高中生渐渐长大,现在大学即将结束,我们曾经的理想,曾经的计划是否已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的拼搏,因为我们还年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在短暂的人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大学将是我难忘的记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构成这记忆中的一部分,感谢他们四年的陪伴。慢慢人生路,我们已走了大概四分之一,踏出校门有事新的起点。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三大”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生工作模式,指导毕业生系统地总结大学期间德育目标实现情况和参加德育实践情况,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内省与行为自律,引导毕业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再见了,我的同学,我的老师。 再见了,我的大学!篇四:德育实践活动总结

庄合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道德为先、发展为本,以行为规范为抓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阵地,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依托,强化以德立教、以身立教意识,努力提高育人实效。

1、重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在工作中,我校依托行政护导、值日中队及各部门,联合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和评比。同时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2、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佳林敬老院开展敬老、尊老、爱老--敬老院里敬老情社会服务活动,由学生向老人送上礼物、为老人服务、跟老人谈心、为老人表演节目等; 10月全校开展了红十字关爱身边实践活动,学生到佳林敬老院开展让爱心和欢笑常伴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国庆和十八大的召开,开展了童心颂祖国系列活动。

4、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行为规范直通车广播,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开展119消防疏散演习,做好安全文明校园的迎检工作。开展健康快乐伴我成长心理健康游戏节活动。进一步深化法制游戏棋活动,开展了法制安全教育周活动,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

5、三位一体,发挥整合优势。协助各年级召开好家长会,做好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的办班工作,申报优秀家长学校。 2012-12篇五:德育实践周第18周总结

德育实践周第18周总结

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大环境,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要求每个班开展德育实践周的活动,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上一周,我们14影技

1、2班和14中医美容班共同体验了德育实践周的乐趣,我们本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工作。我们能风雨无阻的坚守在工作的岗位,这是对我们毅力的极好养成。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仍有小部分同学不配合执勤人员的工作,步入不戴校牌,穿超短裙、超短裤,早退现象尤为严重,与此同时,还有谩骂执勤同学的现象发生。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错误现象,小部分执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玩手机,吃东西,穿超短裤的不良行为,我们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应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让这种行为放任下去,势必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 最后,希望在今后的德育实践周中,大家都能配合好执勤人员的工作,如果每位同学都能遵守好学校的滚章制度,执勤人员的工作量会减轻很多。我希望每位同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将心比心。

第8篇:德育实践周总结

德育实践周活动总结 15护理4.5班

本学期第二周的德育实践周是由我们

15护理

四、五班的同学进行的,经过一周的实践,同学们都能较认真负责的完成了在岗任务,现在简单对这一周的工作进行一个小结。

在进行德育实践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许多同学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多同学不佩戴校牌和不绑好头发,执勤人员按规定阻拦时,大部分都是在执勤人员面前绑好之后走过几米外便重新将校牌摘下将头发散开,并没有真正听从执勤人员的劝告。还有同学在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遭到阻拦时将执勤人员撞伤,更有甚者将执勤人员录影下来,侵犯执勤人员的肖像权,还有同学不顾阻拦随意将零食带入教学楼中。执勤人员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例如有些执勤人员逗留在宿舍不到执勤地点执勤,造成许多地方无人看守,秩序混乱。

这次的德育实践周使我们感触很深,原以为进行德育实践周是轻松无比的,没想到是如此辛苦,我们也体会到了之前德育实践周同学的不容易。在下次的德育实践周中,我们会借鉴本次德育实践周的经验,将不足的地方改进,以便更好的进行德育实践周的工作。并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和约束,为构建一个和谐校园做一份努力。

第9篇:音乐艺术实践周总结

艺术实践周总结报告 金秋十月,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艺术实践周活动于2011年10月8日在国音堂音乐厅隆重开幕。上午9:00,大会一开始,首先播放了回顾去年首届艺术实践月的记录短片,在视频短片里,为我们再现了去年艺术实践月活动精彩和内容丰富的珍贵镜头和画面,同时也记录了师生们在艺术实践月中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在今年的艺术实践周活动中,学校特别邀请了宋飞、施万春、赵晓生、王立平、任卫新等领导、专家、学者为我们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讲座,内容汇集了文学艺术、作曲、钢琴、活动策划等多学科,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拓宽了思维,启迪了人生。

第一场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老师的讲座《走进民族音乐多彩的世界》,讲课声情并茂,她在精湛的琴技中娓娓道来她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以及对音乐那种执着的信念。最后还结合服装设计给同学们阐述了特色的传统文化,并主张我们要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天早上,举行了一场别具生面的钢琴讲座《伟大的巴赫》的视听盛宴,主讲人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在讲解过程中,赵教授融汇东西、贯通古今,并且所举的每一个曲例都在钢琴上信手拈来,充满钢琴演奏大师的风范,使理论讲解与视听感受完美结合。使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千面佛的巴赫。

在听讲座的同时,我们每天下午都在练习傣族舞。傣族老师是当地的民间艺人,舞蹈动作、歌喉、长相都堪称一流。大家兴致高涨,配合积极。由于时间只有短短一周, 10月14日,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周已圆满结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一个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引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让我们能够以满腔热情、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去热爱音乐!期待下一届艺术实践!篇二: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 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

实践背景:

每年一次的“实践周”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利用10月11日至14日我们音乐学专业的同学们也开展了自己的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及主题:

聆听地方戏曲,感受家乡风情

实践时间:10月9日、10月13日

实践报告: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晴

地点:安庆市市民广场 音乐喷泉

月明星稀的晚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乐曲配合着哗啦啦的水声由远及近,传入耳来,霓虹灯的绚丽色彩指引着我来到了市民广场,来到这座千变万化的音乐喷泉面前。和大多数音乐喷泉一样,它都是通过不同的喷泉造型结合五颜六色的彩光照明,反映着音乐的内涵及主题,唯一不同其他地方的就是乐曲的选择了。除了歌曲之外,黄梅戏作为我们安庆的地方戏,自然被运用于大街小巷,各个地方,音乐喷泉也不例外。古色古香的戏曲音乐,配合着现代化的音乐喷泉,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引得所有在场的游人们大声称好!

持续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大家依然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而我更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找到了工作人员,想向他询问音乐喷泉的制作过程(早就听说这音乐喷泉是属于音乐编辑范畴之类,我当然要仔细询问啦,我们可是有备而来咯)。工作人员解释说:音乐表演喷泉是在程序控制喷泉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对音频及midi信号的识别,进行译码和编码,最终 将信号输出到控制系统,使喷泉的造型及灯光的变化与音乐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喷泉水型、灯光及色彩的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完美结合,使喷泉表演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内涵。换而言之,音乐喷泉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只要用户在编辑界面编写自己喜爱的音乐程序,播放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音乐、水、灯光气氛统一,播放同步。而以上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其实都只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编辑软件就搞定啦。软件利用音乐文件的物理波形,将其分为若干乐段,精度达十毫秒,并且自动识别震撼、思念、抒情、喜悦、激昂、悲哀、欢快、热烈等乐曲的基本情感特征,转换为控制信号,经过同步处理后通过信号输出卡输出到外围具体控制单元,即根据水型组态规则控制潜水泵、电磁阀、水下彩灯和变频器等执行机构,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融为一体。当人们感受各种音响时,会不自觉的把这些听觉感受和其它非听觉器官的感受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联觉,属于一种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现象。一般情况下,高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明亮的视觉感受、积极或快乐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低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昏暗的视觉感受、消沉或哀伤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舒缓的节奏容易让人感受到开阔的空间或较为平静的情绪,而急促的节奏则容易让人感到空间狭窄、情绪躁动等等。喷泉曲目的编配就是根据联觉现象来组态各种水型,好比编导一场舞蹈一样,为使演出成功,导演需要考虑舞蹈演员以何种体态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魅力。这样看来,音乐喷泉其实也是结合了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民对音乐的基本感受的一项科技化产物。 走出市民广场,心情十分舒畅,虽然我们的音乐喷泉一定不是最大最好的,却一定是最有地方特色的。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一场很好的演出,了解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更看到了我们专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雨 地点:黄梅戏会馆 繁华的闹市街上,车水马龙,一处高墙大院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坐落在此,别有风味。一条红色的地毯铺展在数十级的台阶上,隆重却不失优雅,

拾阶进入会馆之后,悠悠典雅之风便扑面而来。楼上楼下,台前台后,整个设计古朴大气,兼有传统韵味和时代风貌。坐在八仙桌旁,清茶一杯,瓜果一碟,锣鼓一响,便轻歌曼舞起来,实在妙不可言。

由于是十一假期已过,所以今晚属于常规性演出,曲目自然选择了老戏迷们最钟爱的传统小戏及一些早已闻名的大戏,当然也还有一些获奖新剧等等。 众首戏曲作品中,《夫妻观灯》和《王小六打豆腐》作为黄梅小戏的代表,确实出色。《夫妻观灯》是由国家二级黄梅戏演员潘文庆(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员。1989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专攻文武小生。)和黄梅新星张丽共同演绎的,此段唱段表现的是正月十五,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王小六打豆腐》则是由国家二级演员周明和黄梅戏新星金菊表演的,其主角还是王小六夫妇,只是这一剧目描绘的是青年王小六好吃懒做且贪杯好赌,其妻子劳动所获被他输光待尽,除夕之夜做豆腐时,二人发生争执,后来王小六向老婆认错,两人重归于好。这部剧目是黄梅戏的著名传统小戏,轻快幽默。历经数十年,依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长演不衰。

除了小戏,传统大戏依旧以《天仙配》和《女驸马》压轴,经过多次不同演员的不同演绎,这两部作品总能带给我们一起新的感觉,看来戏曲这个表演形式,在其程式性特点之外,仍有创新与发展,这或许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吧。

值得一提的是与时尚接轨的黄梅戏歌和新兴舞台剧,如《山野的风》,它并非传统黄梅戏36小戏72大戏的其中之一,而是新创作的黄梅戏歌,它将传统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对花》穿插在两段兼有戏曲与民歌性质的唱段之间,来表现其特有的韵味。这是近几年来黄梅戏在新时代的改革,是使其拥有更好的发展的探索与尝试。而《孔雀东南飞》则是将整本戏提取改编成的一部舞台剧,虽然这场的《孔雀东南飞》的着装依然是古装,但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版在晚会上演唱的《孔雀东南飞》,演唱者穿着豪华的欧式落地裙,伴舞的姑娘们也都没有如往常一样留着飘逸的长发,如果不是音乐响起,不知在场的观众是否会误认为是一场美声演出呢。所以,一次好的演出,我想不仅是戏演唱的到位,舞台,背景,服装都应该面面俱到,才能营造出最好的效果。 另外,如黄梅戏歌这样的创新究竟是不是有利于黄梅戏的发展,现在还不好说。虽然说它的出现,可以迎合一部分现在人对流行音乐的需要,可以吸收一部分青年戏迷,但是光靠戏歌的发展肯定是不行的。更何况戏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已经改变了黄梅戏原有的面貌、特点,只是其大致的韵味还保留着,已经神似而形非了。而这样的改变在赢得青年朋友的喜欢的同时,势必会遭到老戏迷们的质疑,所以,如何真正创作出高水平的戏曲作品,努力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才是最关键的,也才是最利于黄梅戏发展的。在某种层次上说,戏歌的创新还是可取的,它的宝贵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的。总的来说,善于迎合时代的改革都是进步的一种表现,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怎样去改革,怎样做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怎样保证改革后剧目的质量问题,则是改革后此剧种能否继续发展,再次繁荣的关键了。

如今,黄梅戏艺术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传唱于街头巷尾了,而是“走进”了专业的会馆,它的演唱形式多样了,剧目作品丰富了,演员水平更高了,传播途径也更广泛了,这些新气息都预示着黄梅戏艺术未来的光明。所以,我们更加要在坚定黄梅戏的唱法、语言和唱腔特点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剧种风格,使黄梅戏这朵艺术奇葩在祖国灿烂的文艺花园内更加光彩夺目,屹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家乡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再局限于了解音乐剧目的内容、情节,而是对整体音乐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了一些看法。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对书本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有了更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我个人的人生阅历,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良多。 08音乐学 李怡洁

2010年10月13日篇三:艺术类(音乐)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转眼间我来到**大学音乐学院已经一年了,大学生活已经过完了四分之一。今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为了让这个暑假过的更有意义,我作为济大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是学校给我们大学生提供的一个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生活的良好的平台与机会,所以我蓄势待发,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抓住这次机会。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磨练。

这次社会实践我的工作主要是在给培训班声乐课中担任钢琴伴奏老师,七月7日,是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我们领了志愿者统一的服装,开始做一切所能做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迎来了我们的小学生,艺术课堂正式开课。直到今天,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目睹了小朋友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每个小朋友从怯于表现自己到自告奋勇展示自我的过程,我感受到小朋友们克服炎热的天气准时来上课的热情,我体会到小朋友们对艺术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落差。我认为我们志愿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我记得在刚开课时,我跟一个小女孩聊天。她告诉我她想学钢琴,但是没有摸过钢琴。我作为一名钢伴便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课余时间教想学钢琴的孩子们弹琴。心动不如马上行动,这一周里我每天都会在课后或课前拿出些时间教孩子们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从孩子们期待和肯定的眼神中我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在我们志愿者

共同努力的教导下,孩子们也变得越发的自信。我想这就是我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活动,我认为是我将来走向社会道路上的铺路石。在教小孩子弹钢琴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理论跟实践是有差距的。理论程度再深,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所学的理论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积累属于我自己的经验。在给孩子们弹合唱伴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正在实践中成长,这次愉快的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同时在这一周的实践中,我目睹了我们的实践活动从开始计划到实行,中间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开花结果的过程。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我们志愿者那么敬业的努力,这次实践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力量的强大。

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如此绚烂的舞台让我们贴近社会,磨练自己,在实践中成长。此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它使我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从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让我认清自己的位置,改正自己的不足,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给了我相信自己的自信。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念。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我很舍不得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跟他们保持联络,并且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后续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完成他们对音乐的小小梦想。 2015年7月15日 张*篇四:艺术实践周讲座感想 艺术实践周讲座感想

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活动已经在同学们的期待与探索中缓缓的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中使我们聆听到伟大的巴赫,英勇奋战的红色娘子军,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的喜怒哀乐以及许多作曲家对现今我们存在问题的一些感触,作为作曲系一名大二的学生,我收获很多。 很多老师在本次实践周都谈到音乐本身的情感,我也一直以为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动,先是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别人,而今,无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缺乏感动,疏离和冷漠代表了现今的社会,也不断体现在当今的作品中,技术层面的不断推新与行为艺术的愈演愈烈,都使我们忽略了音乐带给我们最原始的感动。然而,光具有情感,作品当中没有更深的内容让人们所期待,也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那么如何找到一个雅与俗共赏的平衡点,就成了我们所需要探究的难题。通过这一系列讲座,不少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 首先赵晓生老师给我们讲述的巴赫中,使我受到了很多启发,赵晓生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我们以前所不了解的,伟大的巴赫,田园的巴赫,激情的巴赫„.通过许多作品让我们对巴赫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个层次,以及使我们对古典音乐的探索,对前人作曲家们的创作手法以及深深的崇敬,让我们认识到,想要创新一首出色的作品,第一步应该做到的是,先要去大量学习和模仿前人的作品,然后在模仿中不断突破,找寻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再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行融合,使这些真正的能成为我们自己独特的标志。

然后,通过施万春老师对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历程和王立平老师《生活与创作》我们了解更多,引用高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作曲家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脍炙人口,并且又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同时又不失文化品位的作品,这样的本领就更大了,然而我们怎样才能从学院派中走出来,做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呢,那么以上这两位老师提到的民族性,与民众性就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二个感悟,当年红色娘子军红遍大江南北,正因为他的民族意义。而如今我们在模仿外国作曲家的同时越来越缺乏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试想,如果我们抛弃了民族音乐那么中国的音乐就只会是在世界潮流之后走。所以,在这个世界文化大融

合的时代,如何能保持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精髓不为外来元素冲击乃至泯灭,成了我们当今作曲家思考的重中之重。而民众性则正是王立平所讲到的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提炼和升华,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生活就一定会给你回报。叶小钢老师在讲座中也谈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口味,这样才能使作品更接近生活,接近现实,更广泛的被演奏与流传。同时他还说到了哲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从德奥古典主义音乐中吸取精神上,哲学上以及理念上的精髓。

文化与艺术一直是融会贯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想和审美追求,这些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决定其长久的审美价值,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同时这也是一个曲作者个人的人生感受,社会实践,以及情感体验的高度浓缩,因此,文化素养对一个作曲家本身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认为如今我们更应该积累学识完善自我,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哲学,美术等等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叶小钢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第三点,是创作技术上的支持。上面所提到的,不论要创作任何风格的作品,没有坚实的技术支持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

实践周的最后,东方地平线学生作品音乐会给了我们一场视听盛宴,展现了作曲系学生多元化的一面,无论是音乐性,还是技术性都给人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当然我们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经过本次实践周大家也都总结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一项一项去克服,把这些思考真正的落实的实践作品中,把新时期的音乐力量呈现在世界面前! 20101002021 魏梦晴篇五: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

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

寒假社会实践

结 本文个人原创,绝非复制

本文包括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社会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心得体会三部分,共4页。

学 院: 专 业: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 班 级: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1109班 姓 名:

学 号: 实践时间:

一、社会实践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每个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学生假期的必修课。随着时代发展,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了解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我特地参加了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的实践活动。

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检验自己大学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通过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们在假期中摆脱计算机网络、青春偶像剧的诱惑和束缚,让我们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熟悉社会上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自身发展趋势与积极意义,并发现国内时势及身边热点话题,关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困难,那么利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知识处理并解决困难的同时,我们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不仅如此,我们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也会让我们学习到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背后一些用书本无法获取的知识财富,如值得每一位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学生思考并能反映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这些都会帮助音乐科技

与艺术专业的我们从更新更高的层次去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促进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发展。

二、社会实践内容

我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见习任务有:①负责单位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资料的整理;②利用大学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帮忙策划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工作简报、拟写见习单位报告或季度总结、并利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撰写各类公文文件以及工作电脑维护与管理等。③利用大学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协助解决单位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方面遇到的问题。

三、社会实践心得

通过次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我以“善用

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增加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经验,提高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接触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了解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发展趋势,从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中检验自我,这次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不少,我认为这以下几点是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第

一、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社会实践活动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我们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上都要与其他人合力完成任务,同事给你意见,特别是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资深前辈的意见,要认真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这样会使我们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得到更好提升、事半功倍。

第二、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要有自信。没有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岗位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要相信的你的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次,那又何来第二次,第三次呢?有自信心才能使我们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学生更要活力,更要精神。

第三、在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工作中过程要不段丰富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知识犹如我们人体内的血液,如果我们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竭,作为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缺少了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头脑就会枯竭。 以上就是我此次假期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相关岗位的社会实总

结,其中有许多见解还未成熟,特别是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许多偏激的观点,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老师批评指正。

上一篇:小学清明祭英烈下一篇:保险业务流程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