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祠堂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彭雪枫祠堂

历史文化遗址之彭雪枫祠堂

中共中央1988年10月确认的33位军事家之一的彭雪枫将军是我党我军著名的青年将领,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自1925年献身革命,二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江泽民同志盛赞他“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功垂祖国、泽被长淮”。

彭雪枫同志于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1930年5月调到红军中工作,历任红军第1纵队副政委、司令员,红3军团第2师政委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曾率部二渡赤水河,血战娄山关,紧跟毛泽东主席转战到陕北革命根据地。1938年2月,彭雪枫来到河南竹沟,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9月27日,新四军游击队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正式成立,彭雪枫同志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9月30日,他亲自率300余名游击健儿,向豫东敌后挺进,开创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1941年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领导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艰苦斗争,巩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他们以洪泽湖为依托,坚持淮北敌后的抗日战争,纵横驰骋、浴血奋战,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扫荡”等大小数百次战斗胜利。

1944年,彭雪枫奉命西征,首战告捷,为部队西进打开了胜利之门。9月11日,在著名的河南夏邑东八里庄战役中,彭雪枫亲自指挥战

1 斗,当时八里庄之敌外围据点基本解决,只剩下庄西南那个小寨,李光明支队司令部及其二个大队龟缩在这里,凭借碉堡、工事和机枪扫射作拚死顽抗,妄图阻止我军进攻。

为最后攻敌这一顽固据点,歼灭这股负隅顽抗之敌,彭雪枫师长及张震参谋长、吴芝圃主任进入与敌据点相距仅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八里庄天主教堂指挥部队。彭师长亲自审问了两个被俘的敌大队长,了解了小寨的敌情和地形,并让人找来了25团团长徐体三,对如何攻打西南小寨敌人作了研究和部署。11日拂晓,对西南小寨发起了总攻。在彭师长及其他领导亲临指挥下,组织了特等射手,封锁敌碉堡火力,我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猛的动作接近碉堡,集中火力首先打掉了对我军威胁比较大的小寨中间的碉堡,并击毙李光明的参谋长。此时,我32团顽强抗击了县城、太平集出来增援的日、伪军三百余人,将增援之敌击退。固守小寨之敌已成瓮中之鳖,顽匪李光明于被我全歼的绝望中率残部进行突围。这时天已发亮,张震参谋长和师部其他人员随彭师长走出天主教堂,来到南边两个土墙边向外观看战斗进展情况,指令部队迅速追击突围之敌,全歼残敌。主力25团在敌突围后,立即由主攻改为正面追击,做预备队的骑兵团也同时出击,在我25团正面追击和骑兵团的截击合围下,给小寨突围之敌以沉重打击,生擒了顽匪支队司令李光明,副司令李良玉、警卫营长王麻鼻子(王勇胜),一营长孟召盈。7时许,除八里庄周围仍有追歼残匪的零星枪声外,战斗基本结束,成批俘虏向八里庄大寨师部指挥所押送。彭雪枫师长正要骑兵团将敌支队长解来,询问敌、伪、顽向我进攻的计

2 划时,突然为敌冷枪所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八里庄战斗,我军共俘顽军支队司令李光明、副司令李良玉以下官兵千余人,毙伤敌二百余人,缴获轻机枪十一挺,长短枪千余支,子弹二万余发。此战使盘距在太平集据点之敌闻之丧胆,随即仓惶逃窜。八里庄战斗的胜利,打破了敌人阻我西进之所谓路西防线,拔除了插在我军背上的芒刺,为永夏边区人民除了一大害,为建立豫皖苏边区奠定了基础。此战之后

夏邑东整个形势急速好转,我军迅速打开了夏邑局面,重新建立了县政府和韩镇区、太平区、胡桥区、会亭区四个完整的区政权。 彭雪枫将军壮烈殉国,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纷纷发来唁电,撰写挽联、挽词,深表痛惜,沉痛悼念这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全党全军怀念他,夏邑人民在他殉难的八里庄建立了纪念馆,供人敬仰。中央、省、市多次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等多次到夏邑八里庄缅怀彭雪枫同志,号召大家继承先烈遗志,把彭雪枫将军献出生命的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是中央军委确认的我军军事家之一。他忠诚革命、智勇双全、战功卓著,在红军长征中参与指挥了多次著名战斗和战役。他的牺牲是中国抗日斗争的重大损失,毛主席亲笔写下:“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3

为了弘扬将军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图强奋进,一九八四年由中共河南省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将军殉国地建立“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开馆以来,接待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大批全国各地、各界群众,成为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活动场所。将军的辉煌业绩和革命精神,赢得了亿万人民的共同敬仰,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位于夏邑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1944年9有11日壮烈殉国于此所建。 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及省、地、县部分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纪念馆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馆内松柏青翠,迎门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鼓雪枫将军壮烈殉国处”,碑阴刻有彭雪枫生平事迹。中央坐落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镌刻有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彭雪枫将军”5个大字。另有“彭雪枫同志事迹展览堂”、“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及“彭将军遗体停放处“等建筑。展览室陈列有彭雪枫将军一生战斗经历介绍和240幅画片,并有毛泽东、朱德、彭雪怀、陈毅、贺龙、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馆内文物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2004年是彭雪枫将军殉国60周年,中共河南省委、商丘市委,十分重视,专门就今年的纪念活动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成立了彭雪枫将军殉国6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夏邑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做好纪念活动的具体工作,把筹备方案落在实处。在原来的建设基础上,增拨150万元加快县城至孔庄“将军路”的铺设,保证按时畅通,为纪念大会的召开和参观活动做好交通保障。使“将军路”成为一条爱国主义教育路,拥政拥军爱民路。组织专职人员,完成了八里庄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的外部修缮、内部装修、重新规划工作。整个纪念馆错落有致、肃穆巍然,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了“中国(夏邑)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60周年书画邀请展”组委会。通过科学策划,辛勤工作,广泛宣传,已在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的省份,征集到以纪念彭雪枫将军为主题的书画作品240多幅,其中国家、省级以上书画艺术家的作品130多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亲笔题写了展名。作者既有彭雪枫将军生前的老战友、老部下,又有大批全国、省、市书协会员和书画爱好者。参展作品除纪念活动期间在八里庄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公开展出外,还将在县城及豫、皖、苏周边地区巡展,之后,作为纪念彭雪枫将军的艺术精品由“雪枫书画院”收藏。

5

第2篇:彭雪枫年谱

1907年(出生)

9月9日

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安子营乡七里庄,乳名隆兴,又名隆成,学名修道。

1912年

随教过私塾的祖父彭汝澜读习唐诗宋词,兼习武术。 1913年

随伯父彭延庆在其任教陈园的私塾伴读。 1915年

随伯父彭延庆转入草王庄私塾伴读。 1916年

春节过后,入镇平县城仓房街初级小学就读。 1919年春

入镇平县察院模范高等小学读书。

5月4日

彭雪枫带领同学们走上镇平县的街头,宣传爱国思想,动员同胞们抵制日货。

1920年秋

在镇平县察院高等模范小学堂毕业。因家贫无法上学,在家协助耕作和织绸子。

1921年秋

投奔在天津任教的伯父彭延庆,入南开中学旁听。

1 1922年春

到北京投奔在冯玉祥西北军第一师任秘书的族叔彭禹廷,在彭禹廷的帮助下,入冯玉祥西北军“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读书。

1923年

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十一师,学校易名为“陆军第十一师官佐子弟学校”。

1924年

春夏之交

学校迁址于北京南郊团河,易名为“育德中学”。

彭廷禹资助中断。得校长余心清照顾,被聘为“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附属小学国文教习。

12月31日

以育德中学学生代表身份前往北京前门车站,欢迎孙中山先生抵达北京。

1925年

“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同学与校方斗争并取得胜利,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被推为会长。

6月下旬

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书记唐从周介绍,在北京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

9月2日

由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0月下旬,任北京汇文中学党支部书记,并负责北京东

2 城区的学生运动工作。

1927年

3月

由汇文中学转入冯玉祥开办的专为收容被反动当局开除进步学生的今是中学,任今是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8年

10月

为适应地下秘密工作需要改名为彭雪枫。 1929年

9月底

受中共顺直省委派,与过家和(又名过一民,蒙城人(1908-1945))同往烟台,在刘珍年(河北南宫人,1935年5月13日被蒋介石枪杀(1898-1935))部从事兵运工作,被刘珍年委任为政训处宣传股股长。

12月

中共在刘珍年部的革命活动被特务侦知,蒋介石严令禁绝,并指名驱逐。彭雪枫被刘珍年以“不稳定分子”为名,“礼送”出境;不久,被中共烟台特支派往烟台福山古现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农民运动。

1930年

2月初

由烟台福山县前往上海,并以“中央军委工作巡视员”的身份赴镇江巡视,从事策反工作。

6月16日

彭德怀率红五军在湖北省大冶县刘仁八村召开扩大会议,将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红八军,彭雪枫任红八军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

7月中旬

红三军团修整,彭雪枫改任红六师副政治委

3 员。

7月26日

红六师在进攻长沙门户金井时,师政治委员郭一清牺牲,彭雪枫改任师政治委员。

12月24日

红三军团团以上干部在江西宁都县小布召开会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朱德等红一军团的首长。

1931年

1月3日

率红六师参加江西省赣州东韶战斗,由西北猛攻谭道源部五十师,歼敌一部。午后,东韶战斗获胜,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4月上旬

红三军团撤销军一级建制,直辖第

一、第

三、第

四、第六共四个师,彭雪枫仍任红六师政治委员。

5月16日

率红六师参加富田战斗。

9月下旬

创办《猛攻报》,并被红军指战员誉为“讲道理的”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在会昌统一整编,彭雪枫调任第二师政治委员,郭炳生任师长。

1932年

2月3日

率红二师参加赣州南门外白云山攻城战斗。 3月30日

率红二师随红三军团由赣州至万安一线西渡赣江。

4月

红三军团恢复红五军番号,辖第

五、第七两军。红五军下辖三个师,彭雪枫任红五军第二师政委,郭炳生任师长。

4 5月12日

率红二师进至湖南汝城热水。

9月26日

率红二师随红三军团在新丰地区进行备战。 11月4日

率红二师在黎川附近游击筹款。 1933年

2月9日

为执行红一方面军2月7日围攻南城的战斗部署,率红二师随红三军团中央纵队,由黎川地区向南丰开进。

2月22日

奉命率红二师由南丰秘密转移苏区边沿洛口,待机打援。

5月底至6月初

红三军团在大湖坪整编,下辖第

四、第

五、第六师,彭雪枫改任红四师政治委员,师长张锡龙。不久,彭雪枫创办四师“火线剧团”,为红军最早的剧团之一。

年底

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在校期间,结识张爱萍、韦国清等。

1934年

1月22日-2月1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31日,大会举行授奖典礼,彭雪枫等被授予“红星奖章”。同时,在《红星报》上发表《评歌剧<扩大红军>》一文。

初夏

调任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并参加中共江西省委。

5 8月

奉命由江西军区政治委员改任红六师师长。 10月9日

奉命调任中央红军第一野战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率部开始参加长征。

10月

调任中革军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中央直属纵队整编,彭雪枫仍兼任第一梯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之职。

1935年

1月16日

遵义会议期间,彭雪枫奉命改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

2月10日

红五师整编为红十三团,彭雪枫任团长。 10月上旬

彭雪枫调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 11月3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彭雪枫改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红四师政治委员。

1936年

4月1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关于红一方面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训令。改编后,红一军团改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路军,彭雪枫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路第四师政治委员。

5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建立红军大学,为时局开展准备大批高级干部。彭雪枫与陈光、王平、

6 谭政、张爱萍等三十八名红军师以上干部,奉调入红军抗日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

8月

撰《娄山关前后》一文,生动记述1935年2月26日红十三团攻占娄山关的战斗情景。

9月上旬

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彭雪枫、朱理治到西安工作。

11月上旬

任中共中央北方联络局书记。 1937年

4月1日

毛泽东就国共两党谈判事宜向彭雪枫通报。 7月18日

毛泽东在延安住所召见彭雪枫,命他速回太原。彭雪枫在中组部与正在抗大第二期学习的张震相见。

8月10日

毛泽东致电彭雪枫“太原公开办事处立即开设,你为主任”。要他与阎锡山交涉红军东出山西后的初步行军路线。

8月25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

9月20日

山西省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太原山西大学成立,彭雪枫参加领导工作并被推为委员。

12月14日

在《西北文化日报》上发表《“双十二”兵谏之伟大意义》。

1938年

7 2月9日

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由彭雪枫、朱理治、陈少敏等三人组成中共河南省委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河南省的抗日工作。

3月中旬

中共中央长江局接受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的建议,委任彭雪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

5月4日

组建拂晓剧团。

5月底

与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一起回到竹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决定新建新四军一千五百到两千人在豫西山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支持豫东平原游击战争。

7月9日

河南省委常委会组建,彭雪枫与朱理治、陈少敏任常委,常驻竹沟,具体负责并主持河南省委的军事和统战工作。

7月15日

以新四军第四支队游击大队的名义,委派萧望东率领部队开赴豫东前线。

9月27日

中共中央长江局指示彭雪枫“以新四军游击支队名义出动”向豫东地区进发,并命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同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沟成立,与吴芝圃、萧望东组成三人团,并任豫东军政委员会主席。

9月29日 《拂晓报》创刊。

10月1日

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向豫东进发。

11月9日

根据中央政治局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

8 刘少奇、彭雪枫、朱瑞、朱理治、郑位三任中原局委员。

12月24日

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并朱德、彭德怀等,汇报游击支队情况,告知新年过后即东进皖北地区。

12月30日

毛泽东复电彭雪枫,肯定其“在豫皖苏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很对的”。

1939年

1月3日

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驻亳联络站,委派任泊生为站长。经与国民党县长熊公烈协商,联络站设在南门里转家宅院(现教师进修学校)。令腾海清、谭友林等率第二团进驻亳县地区。

1月9日

滕海清、谭友林等率第二团一部夜袭亳县城北芦家庙,毙进犯亳县的豫东“剿共军”第一支队崔华山部参谋长崔学善等二百余人,俘敌三百余人。

1月中旬

彭雪枫率游击支队机关进驻亳县城南观音堂。

5月

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涡北。中共豫皖边省委和游击支队指派党员干部到新兴集一带开展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陶梁庄等党支部。

5月31日

率游击支队

二、三两团及直属队,于5月中旬首次进军淮上,本日进驻蒙城乌衣集,并撰《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一文。

同月

在涡阳县城北门里建立联络站,并秘密成立中共

9 涡阳县委。

6月

创办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军事杂志》。 8月1日

在《拂晓报》发表题为《八一是以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日子,是充实战术素养提高军事技能的日子》的社论。

8月7日

在《拂晓报》发表题为《为争取更多的模范连队而斗争》的社论。

9月1日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在涡阳县曹市集牛氏祠堂召开,与吴芝圃、肖望东、张震、腾海清、谭友林、方中铎等十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9月6日

率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进驻涡阳新兴集。 9月中旬

为解决新兴集一带涝灾问题,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率部队和当地民众共万人共同开挖排水沟,取名“新新沟”。1940年3月,支队首长又率部队和永城县李寨民众一起从李寨挖沟与“新新沟”相接。新兴集和李寨民众分别立碑纪念,铭文称颂共产党、新四军之德政。

10月1日

在新兴集北操场召开的支队出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彭雪枫司令员讲述了我军在军事、民运、统战等方面的胜利。吴芝圃、张震、肖望东分别回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10月29日

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新兴集召开抗日活动分子会议,彭雪枫作了题为《抗日进入相持阶段的基本任务和

10 具体工作方针》的报告。

10月

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阳新兴集北头路东建造礼堂,彭雪枫以岳飞“精忠报国”,亦取名为“精忠堂”。

11月2日

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命令,率游击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1月6日

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达新兴集,听取了彭雪枫等负责人关于支队和边区情况的汇报,传达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11月底,刘少奇一行离开涡阳新兴集前往皖东。

11月7日

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阳新兴集召开苏联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并举行阅兵仪式,隆重欢迎刘少奇。

同月

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新四军第六支队,于翌年2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支队辖3个主力团,还有4个总队,部队总计12000人。

12月29日

新兴集乡人民在新兴集北门内立“彭公雪枫德政碑”。

1940年

2月1日

新四军游击支队对外正式使用新四军第六支队的番号,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月7日

彭雪枫等支队首长在涡阳新兴集参加精忠堂

11 落成典礼。

2月10日

创办新四军第六支队政治工作训练班,兼任政治委员。

2月18日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办一个抗大分校”的指示,将随营学校扩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并在永城县麻冢集召开成立典礼,彭雪枫兼任校长,吴芝圃、张震兼副校长,并作重要讲话。

2月23日

出席新兴集万人声讨汪精卫大会,号召肃清潜伏在抗日阵营中的投降派和顽固派。

3月18日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麻冢集建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兼任校长,吴芝圃、张震兼任副校长。

4月1日

日伪军三千余人向永城东北之山城集进行“扫荡”,一总队总队长鲁雨亭率部在李黑楼与敌激战中壮烈牺牲。

4月10日

在新兴集“精忠堂”召开的欢迎新来干部及张百川等会上致辞。

4月14日

在新兴集“精忠堂”召开的鲁雨亭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4月22日

在新兴集大操场召开的声讨汪精卫卖国罪行的万人大会上演讲。

4月

毛泽东致信彭雪枫,称“一年来,豫皖苏地区迅

12 速得到发展,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扩大,你们的工作很有起色,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5月26日

豫皖苏边区宪政促进会在新兴集成立,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

6 月1月

在新兴集主持召开“五卅”万人纪念大会并检阅部队,指挥部队与突袭敌人进行战斗,胜利地粉碎了日军的四路围攻,歼敌400余人。

7月11日

致信涡阳县丹城乡谢庄烈属谢老太太。 7月12日

奉朱德、彭德怀电令,就任第十八集团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7月27日

因黄克诚奉命率第三四四旅、新二旅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八路军第四纵队遂重新进行整编,彭雪枫仍任司令员。

9月27日

赴板桥西陆楼看望第十三团,欢迎该部胜利归建。

11月17日

指挥蒙城板桥集战斗,歼日、伪军一千二百余人,击落日九八式轻型轰炸机一架,击毁敌汽车、坦克十余辆,并收复蒙城、涡阳等地。

1941年

1月14日

与陈毅等新四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制止企图围歼遵令北移的皖南新四军。

1月28日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决定,八路军第四

13 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

2月9日

彭雪枫所部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 2月18日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新四军各师军政负责人委任令,彭雪枫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所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下辖第

十、第十

一、第十二旅及直属队。

4月30日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第四师军政委员会由彭雪枫、张震、萧望东等人组成,彭雪枫任书记。

8月1日

四师骑兵团在淮宝县岔河镇组建成立。 8月23日

根据华中局指示,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成立,邓子恢任书记,彭雪枫、张爱萍等为委员。

9月24日

在四师部驻地半城镇大王庄与林颖喜结良缘。

11月12日

主持召开第四师团以上干部会议。 12月21日

在《拂晓报》发表《马列主义者要学习军事》一文。

1942年

1月下旬至3月5日

华中局第一次会议召开,彭雪枫等四师代表参加会议。

1月21日

在《拂晓报》上发表专论《论精兵主义》一文。

2月15日

在四师出版的《军事杂志》第17期上发表

14 《论大量使用原始武器》一文。

3月8日

在《拂晓报》上发表专论《迎击敌人春季“扫荡”》一文。

4月14日

经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改称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邓子恢、彭雪枫、刘子久、刘瑞龙、赖毅、肖望东为委员,邓子恢为书记。

5月4日

出席边区青年救国总会成立大会并作报告。 6月上旬

四师全面整风开始,在师整风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

7月6日

在《拂晓报》发表题为《纪念七一要开展整风运动》的社论。

9月12日

撰写《再论精兵主义》一文。

10月15日

在《军事杂志》第29期发表《战略战术问题浅说》一文。

11月23日至29日

率部与日、伪、顽诸敌战斗,并相继取得了泗东、泗南、洋河、蔡圩、王圩等战斗胜利。

12月17日

率部移驻洪泽湖大王庄。 1943年

2月8日

率部参加灵璧县张大路战斗。

3月18日

率部在泗阳县山子头与韩德勤部激战并获全胜。

4月16日

参加淮北苏皖边各界欢迎民主政团同盟代表

15 张云川先生大会。

5月1日

与邓子恢、吴芝圃等出席师直属队举行的五一纪念大会。

6月29日

在全师军事教育会议上作《继续完成新的整训计划》的总结报告。

7月4日

在淮北区党委扩大座谈会上,作《关于中央整风新指示及华中局补充指示的传达》的报告。

8月12日

到江苏淮宝县曹王庄,为抗大四分校和地方干部作员作形势报告。

8月22日

撰写《整风第一》一文。

10月10日

在《拂晓报》上发表《纪念朱家岗殉国烈士碑记》。

11月16日

在《拂晓报》发表题为《共产党员到军队中来》的社论。

12月16日至19日

到抗大四分校参加抗大四分校第四期学员毕业典礼。

1944年

1月3日至9日

与张震赴灵璧北张大路指挥战斗,并从此与邓子恢指挥对敌春季攻势。

3月下旬至5月初

指挥四师各部向日、伪、顽诸敌发动攻势,历时一个半月,大小战斗六十余次,共歼敌两千余人,俘敌近两千人。

16 8月17日

率四师机关及西征各部队前往安徽省灵璧县城北冯庙集中,会合后统一进发。

8月18日

率西进部队进至利辛张集一带。 8月19日

率西进部队进至阚疃。

8月23日

与张震等指挥部队首战萧县西南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余人,西进首战告捷。

8月25日

率西进部队主力向萧西、永东北前进。 9月11日

指挥四师西进部队围歼李光明部顽军一个支队,并俘敌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官兵一千余人。凌晨六时二十分左右,彭雪枫亲临战斗前沿指挥,为流弹所中,壮烈殉国。

9月12日

中共中央军委急电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第四师,对彭雪枫师长不幸牺牲深表哀悼!

12月23日

林颖分娩,生一男孩,取名晓枫。 1945年

2月2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向国内外发表“彭雪枫同志于一九四四年九月间阵亡淮北前线”的启事,同时决定于2 月7日上午10时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大会。

2月7日

彭雪枫追悼大会在杨家岭召开。毛泽东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出席追悼大会。

17

第3篇:参观彭雪枫纪念馆

2015年2月23日,我和爸爸妈妈参观了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位于镇平县雪枫路,紧邻312国道,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而建造的。纪念馆分前半部分的大厅和后边的三个展厅。大厅里矗立着一尊彭雪枫将军的石膏像,身着长衫,面带微笑。四面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写的挽联挽词。转身进入后边的展厅,分别介绍了彭雪枫将军的少年长成、参加革命后的卓著功勋和牺牲后人们对他的缅怀。

彭雪枫将军出生于镇平县城南七里庄,少年时代刻苦读书,在求学的道路上不畏艰辛,接触到革命的新思想,立即热切地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展厅里悬挂着彭雪枫将军戎马一生的珍贵图片,陈列了他办公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展示了他可歌可泣的辉煌人生。我还注意到彭雪枫将军十分喜爱读书,他的藏书上都盖了 “书有未曾经我读”或“有书大家看”的印章,几乎所有的书上都有他写上的批注,真是让人敬仰。

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缅怀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烈,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2015年2月28日

第4篇: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70周年特刊初步方案

彭雪枫将军雄才大略,文武兼备,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今年9月11日,是彭雪枫将军殉国7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将军丰功伟绩,追忆将军戎马岁月,弘扬传承雪枫精神,拂晓报社拟推出特刊——拂晓颂(或奔向拂晓)。

一、特刊主题:拂晓颂

将军与拂晓结缘情深。他在《拂晓报》发刊词中写到:“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的意思。军人在拂晓时要进攻敌人了,战士在拂晓时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抗战即将迎来胜利曙光,将军却离我们而去,但他发出的“冲破黑暗,向着胜利前进!”号令,至今依然激荡在我们的耳畔!“拂晓”蕴含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不折不挠的气概,敢于胜利的豪情,正是雪枫精神的凝练。

二、主要内容

1、封面

以拂晓为背景,将军立马远眺,战士们整装进发。整图下侧嵌入将军对“拂晓”一词的的完整诠释。

2、深切缅怀

刊发市领导纪念署名文章,彭小枫将军纪念文章,彭雪枫将军年谱(简要)。

3、砥砺成长。

彭雪枫将军的投笔从戎前主要经历。

1907年9月9日,雪枫同志诞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大革命时期,他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投身“五卅”运动。一九二五年五月加入共青团。一九二六年九月转入共产党。积级从事学运、农运、兵运、组织参加了北京南苑暴动。成为北京东城区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和地下党负责人。

4、赫赫战功。

1930年5月,他奉命到红军中工作,历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长、师班委、师长、江西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披坚执锐,首登长沙城,喋血八角亭,歼敌娄山关,直下遵义城,四渡赤水,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攀登大鼓山,通过大草原,鏖战直罗镇,所指挥的部队战绩卓著。他也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

5、泽被长淮。

主要是彭雪枫将军在皖东北地区的抗战经历,以及情系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和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从严治军,军民结下鱼水深情的佳话。在此期间,他创建了骑兵团、拂晓剧团和《拂晓报》。

6、永恒丰碑。

老一代领导人对他的评价以及各地百姓对他的怀念。

7、再访征程

沿着将军东进的足迹,

8、翰墨枫红

书画作品纪念彭雪枫将军

三、版式

对开八版,各版尽量用足照片,力争视觉上文图并茂,相得益彰。

四、选材要求

1、以事例感染人、以细节打动人,文字上注重选取有血有肉的素材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

2、把握贴近性,突出选取彭雪枫将军转战宿州的事迹。

五、执行

1、由社长、总编牵头,统筹指导。

2、从时政要闻部、摄影部、新闻采访部、总编办、新闻编辑部等科室选调精干人员组成特刊报道组。

3、计划从7月初正式启动特刊筹备等各项工作。

第5篇:130329 宿迁彭雪枫纪念地党日活动方案

化工学院党委“行健青春路,聚力中国梦”

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行健青春路,聚力中国梦

二、活动意义:清明节前,组织学生党员赴宿迁彭雪枫纪念馆开展“行健青春路,聚力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追忆彭雪枫同志的光辉一生,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对党忠贞、信念坚定的崇高风范;学习他恪守宗旨、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他英勇善战、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浩然正气。从而激励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坚定信念,放飞理想,自强不息,成才报国,为实现青春理想和中国梦想凝心聚力,发挥作用!

三、参加对象: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员何颖同志、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锦忠同志、各支部书记、全体新党员和“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代表。共计52人。

三、活动时间:2013年03月30日星期六

早晨7:00前淮工西门集合,准时发车,活动时间一天,下午返回。

四、活动地点:宿迁市雪枫公园等地

五、主要活动安排:

1、党委委员、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温德育同志作简短讲话并主持;

2、向彭雪枫铜像进献花篮,集体默哀凭吊彭雪枫同志;

3、全体党员唱国歌;

4、新党员宣誓仪式;领誓人:党委副书记周锦忠同志;

5、学院学生会主席赵明皓同志代表新党员发言;

6、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员何颖同志代表上级党组织讲话,对新党员提要求和希望;

7、集体和分支部合影留念;

8、在纪念地和纪念馆参观学习。

中共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6篇:“雪枫史馆”焕发新颜

建成26年的第76集团军某旅“雪枫史馆”,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翻建。这个以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来陆续迎来了千余名军内外参观者。

作为“雪枫史馆”翻建前的解说员,29岁的中尉公铭曾在老史馆向部队官兵、驻地中小学生、党政机关领导等参观者进行过解说。他对这个军史陈列馆很熟悉,但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作为史馆的重建者参与其中。

2019年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师旅团部队有场馆依托的,结合实际改陈布展,与军史长廊、荣誉墙建设统筹搞好利用。

新时代的军史陈列馆该怎么建、如何用?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雪枫史馆”经历了难忘的翻建改造与探索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者们找到了答案。

挖掘尘封已久的老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

“雪枫史馆”的翻建计划,曾在2015年就被列入旅里的“十三五”规划。但由于处于改革调整期,政策、经费、人员不明确,翻建计划迟迟无法实施。

直到《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下发,旅史办公室成立,专项人员组成,工程开始启动。

“我们像是被时代推着,得马不停蹄地动起来,让史馆‘重生’。”旅史办公室负责人、上尉陈萌说。但怎么建?她还没有明晰的思路。

对此,旅政委魏银建给出的建议是,“先去参观见学”。

陈萌参观了5家军内顶尖的军旅级史馆,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用故事呈现历史——通过鲜活的故事打动人,让史料、文物“活”起来。

对于这个观点,公铭非常认同。担任解说员时,就有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妻子林颖过生日时,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彭雪枫曾赠送给她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着:“我们忠诚坦白之于爱,正如我们忠诚坦白之于党。”

“这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爱情!”公铭感慨,它展现了彭雪枫将军的另一面——和普通官兵一样,有着对爱情的向往和忠诚。

陈萌说:“现在的官兵都喜欢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就有了吸引力。”然而在老史馆中,这样能打动人的故事并没有多少。

于是,陈萌决定再进行一次外出寻访,重走一遍征战路,挖掘尘封已久的老故事。

根据旅史记载,部队曾征战豫皖苏浙鲁。她计划,在这5个省找到所有与部队历史相关的展览馆、纪念馆,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与当地同行建立联系。

在从河南夏邑到安徽新兴集的路上,陈萌意外地路过旅史中记载的“新新沟”。上世纪40年代,彭雪枫曾带领新四军官兵在当地驻扎。为了解决夏季的洪涝灾害,官兵协助地方修筑了“新四沟”和“雪枫沟”,后来合称为“新新沟”。

这组排水沟长10余公里,时隔近80年,依旧是当地疏导洪水、灌溉农田的重要水利工程。在“雪枫史馆”里存放的一张当年的《拂晓报》上,还记载着修筑水沟、构筑堤坝的情景。

随着“新新沟”被发现,陈萌将一路走来遇到的“雪枫路”“雪枫学校”“雪枫大桥”……汇编到一起,组成了“雪枫影响”故事板块。

在老史馆中,有一则关于战斗英雄叶春景的介绍。“只有短短两行字,对参观者来说,这只是一个名字,甚至不会留下什么记忆。”陈萌说。

寻访途中,宣传科干事杨丁恺找到了一本《跌不倒的英雄叶春景》,里面记录了关于叶春景的战斗故事,并附有他的照片。最终,杨丁恺成功买到了这本1950年出版的旧书,并将其收录在史馆的历史文物中。

发现老故事最多的地方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畔的雪枫墓园。

在墓园的月牙池附近,一行人看到了“彭故师长灵柩原葬处”。墓碑的下方,记录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马夫李哑巴用生命保护师长的遗骨。

墓园的另一角,有一个巨大的战马铜像,它代表着彭师长的坐骑“火车头”。陈萌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人一马的历史印记。

随着更多老故事上的尘埃被拂去,新史馆的故事不断丰富起来。

上士张倩如第一次参观“雪枫史馆”,就被这两个无言战友的故事感动了。“听着听着,泪水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张倩如说。

适应新时代官兵特点,让一砖一瓦都镌刻特定的精神符号

“雪枫史馆”建于1994年,上一次翻修还得追溯到本世纪初。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史馆的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展品大多通过玻璃橱窗、玻璃柜的方式展现,风格偏重于平面化,形式相对单一;3个独立展厅的布局导致展览面积狭小;展厅以涂白墙、打木框为主,几乎没有装修过……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官兵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审美情趣等都有了全新变化,昔日的史馆已经难以满足今天的官兵。为此,建设一座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军史陈列馆已刻不容缓。

最直接体现新时代特色的就是外观。“雪枫史馆”的外墙采用一种真石漆的新型环保材料,展墙上穿插着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整体色彩从庄重的浅咖色、灰色、迷彩色过渡到鲜亮的蓝白色、红黄色。

为了适应新时代官兵的特点,新史馆充分让官兵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中——

在140平方米的序厅中央,摆放着的是彭雪枫将军的半身雕像,那是多名老兵集资雕刻而成的;雕像背后是3米×8米的巨大浮雕,镌刻着4个不同时期的战斗场景,由俱乐部主任程烨设计完成;右侧是大小错落排列的318张历史照片,拼成了一个“战”字,取名“胜战映像”,这是陈萌的得意之作。

同时,新史馆运用了多媒体、声、光、电融合技术,并加入了战场还原模型、半景画等元素。

在一场战斗场景还原模型中,下士钟林看到了连长袁辉站在洞口、张开双臂,用身体挡住大火的一幕。“很震撼,脑海里瞬间就有了画面感。”钟林说。

设计的初期,运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呈现战场还原模型,大家曾产生过分歧:是运用体现高科技的激光投影、VR或AR技术?还是使用人物模型、全景画或半景画?

“战场还原模型是将一些具体的情节形象化地演绎出来,目的是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与氛围,更直接地向参观者展现其战斗精神。”副政委边庆军认为,与技术手段的创新相比,精神内核的挖掘更为重要。

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战场还原模型通过半景画与实辅景相结合的手法来展现。

油画专业硕士毕业的上尉张磊,顺理成章地担任了新馆3个战斗场景的主设计师。

“每一处设计的细节和技术都有特定的精神符号。”张磊说,设计过程中,他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板桥集战役中,一连一班机枪手常福祥用机枪打下日军轰炸机一架。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录记载,常福祥是在轰炸机向地面俯冲时恰巧击中了飞行员,飞机失去控制后坠毁。

但机枪的枪身重、后坐力大,当时的支架没有现在的车载机枪那么灵活。加上板桥集地处安徽蒙城,是平原地貌,没有山石依托,常福祥的射击角度如何呈现?

“场景还原的细节关乎战斗的真实性,如果出现错误,则会引起参观者的质疑。”张磊说。为此,他和中士杨晓栋翻阅了大量史料。

几天后,杨晓栋找到了证据。那是一张两人协同射击的老照片。经过比对后,杨晓栋确认照片中的年代、枪型等细节均与板桥集战役相符,并以此确定了常福祥向飞机射击的姿势。

现在,2个等比例的模型呈双人协同射击的造型,墙壁上是敌机被击落的画面。这些,共同组成了板桥集战役还原模型。

针对年轻官兵的喜好,杨晓栋为史馆设计了3个风格各异的标识,并制作成印章和书签。“参观结束时,安排工作人员给参观者赠送书签和盖印章。”杨晓栋说,战士们最喜欢在迷彩帽里印一枚印章。

“从一枚印章到记住一次参观,再从一次参观到记住一个故事、一种精神。”杨晓栋说。

不仅是记录历史、承载荣誉,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兵、影响官兵

去年新馆装修前,入伍16年的老班长张胜利前来帮忙搬挪文物。他环顾史馆感慨:“在新兵的时候来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来过了。”

年底前要退伍,张胜利对陈萌说出了一个心愿:“走之前想再来史馆看看。”

陈萌意识到,这或许是大部分老兵共同的愿望。于是,在准备工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新史馆对即将退伍的老兵提前开放。

张胜利成为第一批参观者。看着新建的史馆,张班长眼角闪过一丝泪光:“这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以前的史馆,基本上体现的是存史的作用。”陈萌说,新时代的史馆不仅是记录历史、承载荣誉,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兵、影响官兵。

特战文化展厅是“雪枫史馆”布设的新展厅。里面记录了世界特种部队的发展、特种作战经典战例以及各国特种部队的介绍。

“我旅转型特战仅20多年,与一些军事强国的特种部队相比,我们还很年轻。”魏政委说,在史馆最后的板块放上这部分内容,目的就是给官兵们确定一个目标。

除了定目标,让史馆由“参观场所”变为“教学场所”,也是一种教育官兵的方式。

在特战文化展厅,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个连队组织现场教学的空间。“听过解说员的讲解后,官兵们紧接着沉浸在史馆环境中上课。”陈萌介绍,他们会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场所布设。

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连队预约,来史馆上教育课。

在历史荣誉展厅的后半部分,“雪枫旅七张名片”板块对该旅历史进行了简短总结。其中,“百战旅”的名片非常醒目。

“我旅在历史上经历过的较大战斗共106次。但除了几次著名的战斗外,大部分战斗都不为人知。”陈萌说,他们将战斗名称按照日期填写,印制成一款独特的“光辉战史”台历,每个班排发放一本,提醒官兵记住在“历史上的今天”曾有前辈打响过的战斗。

一次官兵恳谈会上,一名基层战士提出建议:希望能带父母参观旅史馆。随后“雪枫史馆”发出公告:节假日期间定时向来队家属开放。

看到公告后,三级军士长冯志强带着爱人和2个孩子来到了史馆。

冯志强是旅里的伞降教员,多次参加过大型比武。在展示旅队近年来所执行的大项任务展板前,冯志强指着一张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时拍摄的照片,骄傲地向家属介绍:“我就是在这次行动中立功的!”

新史馆还增设了一处烈士祭奠区。从1939年1月至2015年7月,一共有134名烈士的姓名、年龄、牺牲时间及地点等内容均被记录在《烈士名册》里。墙壁上,“革命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异常醒目。

3月18日,历史上该旅曾有两个连队在这一天经历了残酷的战斗。今年的这一天,两个连队的官兵一起来到“雪枫史馆”进行祭奠。

官兵们手持白色菊花,依次走到祭奠台前,献花、脱帽、敬礼。“通过祭奠仪式,让官兵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特训三连指导员李柏林说。

史馆焕发新颜之后,探索还在继续

“雪枫史馆”翻建完工了,但更新并没停止。

在解说员培训中,卫生连上士张倩如成为解说团队中第一个达到所有要求的解说员。

不久前,在协助指挥通信连梳理“红色家谱”时,张倩如想起自己在任总机班班长时,班里有一个传承了45年的记录本。里面记录着各个时期总机专业人员总结的业务技巧和总机班获得的各项荣誉,今年刚好记录到了最后一页。

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可是由官兵创造的珍贵文物。为此,由现任总机班班长杨潇负责,郑重地把这个记录本放进了“雪枫史馆”。

历史荣誉展厅里还有一个6栏的“功臣谱”。史馆计划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今年2月,在去年陆军比武中获得冠军、荣立二等功的少校张奇和上士李靖,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功臣谱”上。

说到未来的探索,陈萌觉得,新“雪枫史馆”还需在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才能达到“让历史走出史馆”的效果。

“雪枫史馆”坐落在办公楼后,位于营区的正中心。今年,该旅计划以“雪枫史馆”为中心,在营区营造“馆-廊-室-墙”的全方位军史教育氛围。旅领导介绍说,他们通过区分专题的方式,在营区建军史长廊,在荣誉连队建荣誉室,在普通连队建荣誉墙,最大程度为连队保留个性化历史、弘扬独特精神打造平台。

同时,为了突破展板的单一形式,他们在室外展墙上采用二维码链接多媒体内容、语音讲解专题,拓展展板背后的红色故事。“官兵只需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听到完整的故事。”陈萌说。

在建新馆时,老展板上有许多照片过于老旧,翻拍受到了一定影响;旧资料柜里存放的200多面各个时期荣获的锦旗,有不少字已经掉落,旗的边角也多有破损。于是,官兵们花费了很大精力加以修补。

“建设数字史馆应该是未来的趋势。”陈萌说,他们下一步要更好地借助网络,既让史料更好地留存下来,也让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史馆。

史馆融入现代元素,在新时代焕发新颜。陈萌开心地说:“我们已经迈开第一步,期待未来更有新气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