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全解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药剂学实验全解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讨论

煎煮时间长,太费时。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温度控制不当,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苦。

实验四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

2.药材:板蓝根、红糖

3.试剂: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

三、实验内容

制法:取板蓝根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0倍量水,1.5小时,第二次8倍量水,0.5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g,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

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五、讨论

浓缩时,为加快浓缩速度,适当提高温度,得到的浓缩液密度有点低,导致加入蔗糖粉后并未出现颗粒,但加入大量蔗糖粉后,板蓝根颗粒渐渐析出,但颜色呈淡棕色,大概因为加入蔗糖太多,导致颜色有所变化。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120目)

2.药材: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g,蜂蜡

三、实验内容

制法:(1)原料处理: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2)炸料制膏: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考题

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各有何特点?如何选用?

中药软膏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研合法: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熔和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乳化法: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分用熔和法。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

五、讨论

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行油炸时,由于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重。因为整个实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最后做出的紫草膏还挺不错的,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实验做的还算成功吧。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蜂蜜

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四、思考题

炼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炼蜜的程度,用蜜量及合药时温度?

炼蜜目的: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嫩蜜适合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中蜜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

老蜜适合粘性差的药材制丸。

蜜温一般60-80℃,用量1:1-1:1.5。

五、讨论

蜂蜜中加开水有些多,导致和药材时过稀,搓丸时有些困难,总是粘手,且表面粗糙不光滑,但通过将手用水沾湿,再搓丸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药丸经烘箱烘烤之后,变干许多,又黑又亮,色泽均匀一致。

第2篇: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实验一 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

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

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

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

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 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

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 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量,不得超过9.0% (2)装量差弄:取本品10袋(瓶),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 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一倍,装量差异限度见表l—l。

(3)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每克本品细菌数不得超过10万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4.含量测定

采用铁铵矾指示剂法(Volhard法),测定本品中硫化汞(Hgs)的含量。

(二)硫酸阿托品散 [处方] 硫酸阿托品

0.25g

乳糖

24.5g

胭脂红乳糖(1.0%)

0.25g [制法] 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 [作用和用途] 抗胆碱药,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等。 [用法与用量] 口服,疼痛时一次1包(相当于硫酸阿托品0.001g)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淡红色粉末。

2.定性鉴别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1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约5ml,混匀,用乙醚l0ml振摇提取后,分取乙醚层,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后,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 3 检查

(1)均匀度:取本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 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2)水分:取本品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量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15%)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l袋超出限度一倍。 (4)微生物限度: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 查,应符合规定。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等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1 3.了解总浸膏量、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系指用适宜的溶剂与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

2.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

多用煎煮。工艺流程为:净制药材粉碎—加水—煎煮—浓缩—调整含量。 3.影响提取因素 温度、时间、次数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提取 [处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最粗粉)

各50g

[制法]

取最粗粉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按煎煮法,煎煮3次,每次1.5hr,将滤液在70℃以下减压蒸馏,浓缩至稀糖浆状,静置数日,过滤,即得。

[金银花提取的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液体。 2.定性鉴别

(1)有机酸的检查 (2)黄酮类的检查 3.检查

(1)总浸膏量:本品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3小时,至恒定,测定总固体。 (2) 相对密度: 4.含量测定 (1)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 (2) 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1.中药提取制备方法有哪些?

实验

三、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等的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纯化方法及操作要点。 2.了解纯化的目的。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系指用适宜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方法。 2.纯化方法与工艺流程

多用水提醇沉法。以水提醇沉法为例,工艺流程为:浓缩流浸膏---缓缓加入一定量一定浓度乙醇(边搅拌)---冷藏----过滤-----浓缩。 3.影响提取因素

流浸膏相对密度、操作方法、冷藏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纯化 [处方]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流浸膏

各50ml

[制法]

取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流浸膏,按醇沉法,缓缓加入2倍乙醇边加边搅拌,在-5℃以下冷藏数日,过滤,干燥,即得。

[金银花纯化的质量要求] 1.性状

2.定性鉴别

(1)有机酸的检查 (2)黄酮类的检查 3.含量测定 (1)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 (2) 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2.比较中药金银花提取与纯化后总有机酸、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实验四

三分半等药酒、橙皮酊等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药酒及酊剂的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含醇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药酒系指用蒸馏酒浸提药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可加用适量糖或蜂蜜作矫味剂。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2.制备方法

药酒的制法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和回流热浸法等,亦可采用冷浸与渗漉结合方法制备。药料应粉碎成粗粉应用,有利有效成分的浸出,过粗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施、过滤等后处理困难。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其中溶解法适用于化学药物及中药有效部位或提纯品酊剂的制备。稀释法适用于以药物的流浸膏、浸膏为原料的酊剂的制备。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酊剂可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

3.渗漉法制备工艺流捏

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施—滤液。装筒前药材粗粉应润湿使充分膨胀;装筒时用力需均匀,以免层层药料松紧不一;装筒后需加适量溶剂排气,以防渗漉时液流受阻,提取不全或滤速受限。此外,应根据药物品种及数量,控制渗漉速度。

三、实验内容

(一)三两半药酒 [处方] 当归

50g

牛膝

50g

黄芪(蜜炙)

50g

防风

2.5g [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白酒1200ml与黄酒4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滤液中加入蔗糖42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孪。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60m1,一日3次。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微辛。 2.定性鉴别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的齐墩果酸。 3.检查

(1)含醇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M乙醇量测定法测定,乙醇量应为20%—25%。

(2)总固体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澄清的药酒50m1,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除另有规定外,加无水乙醇搅拌提取4次,每次10m1,滤过,合并滤液,置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遗留残渣应符合规定。

(二)橙皮酊 [处方] 橙皮(最粗粉)100g

60%乙醇加至1000ml [制法] 取处方量1/10的橙皮,置广口瓶中,加60%乙醇约110ml,密盖,常温暗处浸渍,时时振摇、3—5日后倾取上层清液,用纱布滤过、压榨残渣,压出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加60%乙醇至100ml,即得。

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58%。 [功能与主治] 理气健胃;用于消化不良,胃肠气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5ml,一日6—15ml。

四、思考题

1.比较渗漉法与浸渍法的优缺点。操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实验五

银黄口服液、碘甘油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4 1.掌握口服液和溶液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

2.熟悉口服液和溶液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口服液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单剂量包装的液体制剂。口服液吸收快,奏效迅速,可起综合疗效;且口感好,剂量小,服用方便,易为患者接受。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澄清的液体制剂。

2.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制备要点

中药材—提取—精制—过滤—分装—灭菌。制备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尽可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提取液常用水提醇沉、热处理冷藏、加入澄清剂(如101果汁澄清剂)或絮凝剂(如明胶丹宁、甲壳素)等方法去除杂质,以提高产品的澄明度。

3.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与要点

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等制备方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多先取处方量3/4的溶剂加人药物,搅拌使溶解,滤过,再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最后搅匀即得。稀释法系指药物浓溶液用溶剂稀释成所需浓度溶液的制备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化学反应法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新的药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待化学反应完成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三、实验内容

(一)银黄口服液 [处方] 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 1.2g

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 2.4 g [制法] 以上二味,分别加水适量使溶解。黄芩提取物再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滤过,滤液与金银花提取物溶液合并,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煮沸60分钟,滤过,加入单糖浆适量,加水至近全量,搅匀,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加水至100m1,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一20m1,一日3次;小儿酌减。

(二)碘甘油 [处方] 碘

2g

蒸馏水

2m1

碘化钾

2g

甘油加至100m1 [制法] 取碘化钾加蒸馏水溶解后加碘,搅拌使其溶解,再加甘油使成100m1,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 杀菌防腐剂。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感染。 [用法与用量] 局部涂抹适量,一日数次。

5

四、思考题

1.制备口服液的操作关键是什么? 2.碘甘油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如何?

实验六

银黄口服液、碘甘油等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l.掌握口服液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形状

2.定性鉴别

3.一般检查

4. 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银黄口服液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1m1,加5%硝酸钠溶液与10%硝酸铝溶液各0.3m1,生成黄色沉淀,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呈棕红色。

(2)取本品0.1m1,加水10m1,摇匀,取溶液2ml,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酸1—2滴,黄色不褪。 3.检查

(1)相对密度:按现行《中国药典》附录ⅦA项下方法检查,应不低于1.05。 (2)PH:按现行《中国药典》附录ⅦG项下方法检查,应为5.5—7.0。 (3)其他: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附录I J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4.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装量项下的本品2ml,置l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1量瓶中,加0.2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照现行《中国药典》附录V A项下分光光度法,在278nm与31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即得。

Cl=2.599×E318—1.522×E278

C2=2.121×E278—0.9169×E318

绿原酸(C16H18O9)的含量(mg/m1)=(C1×l00×100)/(100×2×2)

黄芩苷(C21H18O11)的含量(mg/m1)=(C2×l00×100)/(100×2×2) 式中

C1为供试品溶液中绿原酸的浓度,观众mg /100m1;

C2为供试品溶液中黄芩苷的浓度,观众mg /100ml;

E278为供试品溶液在27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

E318为供试品溶液在31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

本品每毫升含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C16H18O9)计,不得少于10.8mg; 取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21.6mg。 2.检查

(1)相对密度测定: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

6 低于20℃)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速将此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5。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供试品重量/水重量

(2)pH: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GpH测定法测定,应为4.0—6.0。 (3)微生物限度: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Ⅷ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检查,应符合规定。

[碘甘油的质量要求] 1.外观

本品为红棕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lml加水稀释,加硫代硫酸钠试液,棕色应消失。 (2)取上项预留溶液,加亚硝酸氢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

3.检查

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制剂通则甘油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四、思考题

1.一般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内容是什么?

实验七

双黄连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和操作要点。 2.熟悉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注射剂应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注射液的pH值应接近体液,静脉注射液应调节成等渗或等张溶液。对热不稳定或在水溶液中易分解失效的药物,常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即粉针剂。

2.制备工艺流程

原辅料的准备—配液—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

3.制备要点

配制注射剂的原辅料必须符合药典或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注射剂的有关规定。配液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释配法两种。注射液经初滤、精滤后,得到半成品,质检合格后立即灌封。对主药易氧化的注射液,灌注时可在安瓿内通入堕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灌注时药液不能粘附在安瓿颈壁上,以免熔封时出现焦头,且应按药典规定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注射剂灌封后应立即灭菌。灭菌的方法可根据灌装容量、制剂稳定

7 性等因素选择,常用灭菌方法有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热压灭菌。

4.其他

中药注射剂处方中的组分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净药材,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主要药效成分往往又非单一,加之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药注射剂仍以净药材作处方中组分为多。

三、实验内容

双黄连注射液 [处方] 金银花

125g

连翘

250g

黄芩

125g

注射用水

适量

共制成500m1 [制法] 1.黄芩提取物的制备

黄芩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用盐酸(2mo1/L)调pH至1.0—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并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滤过,滤液用盐酸(22mo1/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至4.0,加10倍量水,搅拌,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6.0,加入0.5%活性炭,充分搅拌,50℃保温30分钟,加入1倍量乙醇搅拌均匀,立即滤过,滤液用盐酸(2mo1/L)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后,于60℃以下干燥。

2.金银花、连翘提取物的制备

金银花、连翘加水浸渍30分钟,煎煮2次,每次l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测),放冷,缓缓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3—4倍量水,凋PH至7.0,充分搅拌并加热至沸,静置48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70—80℃测),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5%,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 3.配液

取黄芩提取物,加水适量,加热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使溶解,加入金银花、连翘提取液。加水至500m1,加入0.5%活性炭,保持pH值7.0加热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加注射用水至500ml,灌封(每支20m1),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10—20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每公斤体重lml,加入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溶液中。肌注一次2—4ml,一日2次。

四、思考题

1.影响中药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产品的澄明度合格率?

8 实验

八、双黄连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l.掌握注射剂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形状

2.定性鉴别

3.一般检查

4. 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澄明液体。 2.定性鉴别 (1)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85%乙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8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得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µ1,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胶薄膜上,以36%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m1,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0.5g,加甲醇10ml,热浸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µ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20:1)溶液,于105℃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检查

(1)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支,将内容物分别用干燥注射器抽尽,然后注入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每支的装量不得少于标示量。

(2)澄明度:除另有规定外,照《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推》的规定检查,应符合规定。

(3)无菌: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ⅧB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不溶性微粒:将本品按临床静脉滴注浓度配制后,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Ⅺ(R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pH: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GpH检查法检查,应为5.0一7.0。

(6)热原: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A热原检查法检查,剂量按 家免体重1ml/kg缓缓注射,应符合规定。

(7)蛋白质、鞣质、草酸盐、钾离子: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 S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8)炽灼残渣:取本品10m1,置已恒重的坩埚中,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J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查,不得超过1.5%(g/m1)。

(9)溶血与凝聚:取试管三支,分别加入供试品溶液0.0、0.3、0.3ml,然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

5、2.2、2.2 ml和2%红细胞混悬液2.5m1,摇匀,迅速置

9 36.5±0.5℃的恒温箱中,开始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1小时后,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一般观察4小时,不得有溶血和凝聚现象。若有凝聚,可取其中加有供试液的一支试管振摇,凝聚物应能均匀分散。

4.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冰醋酸—水(48:1: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理论塔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不低于1000。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本品lml,置50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8µ1进样,分别量取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含量。本品含黄芩苷不得少于6.0mg/m1。

四、思考题

1.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哪些?

实验九

徐长卿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

2.熟悉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粘稠性,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且不融化。软膏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通过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可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三类,其中乳剂型基质软膏亦称乳膏剂。基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制备方法

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合法。当软膏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均多采用熔和法。乳膏剂宜采用乳化法制备,大量生产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细腻均匀。 3.制备要点

软膏剂中药物加入的方法应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选用。其中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通过九号筛)后缓缓加入基质中混匀,或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搅拌至冷凝;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物应先与油相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糖浆状,再与基质混合;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然后再与基质混合。有共熔成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

三、实验内容

(一)油脂性基质徐长卿软膏 [处方] 丹皮酚

0.40 g

羊毛脂

0.9g

凡士林

8.70g [制法] 取凡士林、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黄芩素,搅匀,放冷即得。 [功能与主治] 抗菌、消炎。适用于湿疹。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于患处。

(二)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 [处方] 黄芩素细粉(过六号筛) 0.40 g

羊毛脂

0.9g

凡士林

8.70g [制法] 取凡士林、羊毛脂水浴加热熔融后,加入黄芩素细粉,搅匀,放冷即得。 [功能与主治] 抗菌、消炎。适用于干热疮,粘膜感染,皮肤干性炎症。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涂于患处。

四、思考题

1.试对处方组成进行分析。

2.乳化法制备乳膏的操作步骤如何?为什么油、水两相混合时要加温至70—80℃?

实验

十、徐长卿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性状、定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质量要求] 1.性状

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均为均匀、细腻,具适当粘稠性的黄色半固体。 2.定性鉴别

采用显色或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品中的丹皮酚。 3.检查

(1)刺激性检查:剃去家兔背上的毛约2.5cm2,待剃毛所产生的刺激痊愈后,取软膏0.5g均匀地涂在剃毛部位使形成薄膜层,24小时后观察,应无水疱、出疹、发红等现象。每次试验应在三个不同部位同时进行,并用空白基质作对照。 (2)pH的测定:取软膏适量,加水振摇,取水溶液加酚酞或甲基红指示液均不得变色。

(3)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本品1g中,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4.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黄芩素含量。

四、思考题

1.影响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1

第3篇: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 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

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

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实验三 益母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讨论

煎煮时间长,太费时。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温度控制不当,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苦。

3

第4篇:2017.7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北京学习中心;姓名:XX;高起专;专业:中药学;学号XXXX。 实习时间:2017年3月份

实习地点:北京大药房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XX 试验课目:中药药剂 实验内容:丸剂的制备

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重点掌握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蜂蜜

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

(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

掌握丸剂的制备;常规质量检查 ;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

1.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容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组分,混匀,过筛。

2.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掌握丸剂的制备。

3. 总结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的操作。

第5篇: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三 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蜂蜜

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掌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

1.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2.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3.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4.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

第6篇:贷款全解

过桥“以新还旧”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

(一)业务内容:通过短期垫资,帮助贷款企业完成向银行借新还旧业务。

(二)业务风险:

1、资金已垫,但企业旧贷未还(垫资资金被挪用),新贷放不下来;

2、旧贷已还,新贷放不下来。放不下来原因具体有4种: ①银行主观上不放新贷,只是诱骗企业还旧贷 ②由于政策变化,银行上级通知不准放贷 ③借款企业被法院查封

④抵押物未能抵押到指定银行,包括:抵押物被查封、抵押物灭失、抵押物被出售、抵押物被用于其他抵押。

3、旧贷已还,新贷已放,但资金被企业挪用。

(三)风险防范: 该业务必须满足三个要件:

1、企业生产经营正常;

2、新的银行贷款已批好,借款合同已签订;

3、企业没有或只有少量银行外借款。

如果:①借款企业还能提供房地产抵押、②下家银行能先做余值抵押、③下家银行处级支行副行长以上介绍、④下家银行客户经理连带责任担保、⑤下家银行客户经理以上介绍,则按以上顺序列为优先选择业务;

该业务标准模式为:

1.上网及到企业实地调查生产经营情况,确认正常(万一这家银行新贷不批,可帮助企业到其他银行获得贷款);

2.到银行查看贷款手续,经办人员必须亲眼看到贷款审批单原件及贷款合同原件(合同最好已做公证);

3.查询企业及实际控制人征信系统,确认没有不良记录; 4.查询抵押物登记信息,确认没有查封、预卖、余值抵押(或只有少量余值抵押)、限制权利等情况;

5.核对并收取企业以下资料: ①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③抵押物原件(含贷款押抵物及企业、关联企业或实际控制人其它抵押物);

④一个贷款账户印鉴章(与银行预留印鉴核对,防止企业挪用新贷款);

⑤贷款账户剩余支付凭证(贷记凭证等,须与开户银行核对,确认没有剩余空白支付凭证留在企业手中,防止企业挪用新贷款);

⑥贷款账户金融服务卡(如有);

⑦与贷款金额相同的贷款账户贷记凭证一张(用于划回借款); ⑧贷款账户网上银行密钥(如有);

⑨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住宅、车牌号、手机号等。

6、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须企业当面盖章、法定代表人当面签字);

7、收取企业签署的同意借款的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 8.下家银行介绍人当面签署连带责任保证(如有);

9.经办人员亲自到房地产交易中心收取企业向我公司借款的抵押物他项权证(原件,如有);

10.查询下家银行余值抵押登记情况,确认已抵押(如有); 11.收取企业现金(借款利息,不开收条收据);

12.财务开出银行本票,并向企业出示(不得交给借款人),收取企业收据,然后与借款人企业人员一起到上家银行归还贷款(确保垫资不被企业挪用);

13.跟踪贷款发放进度,及时用贷记凭证划回借款。 银行过桥融资操作流程(二) 1.贷款银行给客户出具有条件的贷款承诺书或在新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上盖公章,以示审批通过。

2.调查银行贷款批复的真实性

3.业务部到借款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必须了解企业到期不能偿还银行贷款的真实原因,并撰写调查报告。

4.业务营销中心(业务部及风险管理部)3至5人审核小组审核——总经理签批——公司决策委员会审批。同时上报一份该笔业务预计操作流程。

5.审批通过后,返回审批表到业务营销中心。

6.承办业务营销中心与该借款企业签署委托公证:内容为在该企业不在现场的情况下,可以全权委托我司人员办理注销抵押登记及再次抵押登记手续。

7.要求客户提供证明资金用途的材料如:购销合同等,以便银行放款畅通。

8.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资金过渡户的空白支票。

9.与客户签订委贷的相关合同,或有股权质押的典当借款合同。 10.提供相关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连带责任的担保。 11.放款。原则上我司贷款额不超过原贷款金额的90%。 流程图:

民间借贷流程

一、土地抵押类:

1、提交证件:

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证必须是交完土地出让金的)

所有权是公司的应提供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代码证,法人身份证,股东决议等相关证件。

所有权人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 若所有权人未婚须提供未婚证明;如所有权人离异须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或再婚证明

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

2、投融资部:调查、审核客户递交材料的真实性

3、评估事物所:评估抵押物价值

4、风控部:起草详细的风控方案、还款计划

5、到土地交易中心做抵押登记

6、签定借款合同、全权委托协议、抵押物清单、还款计划书

7、公证处公证委托:

8、放款

9、借款人交付利息及咨询费

二、房产抵押类:

1、提交证件:

o o o 房产证、土地证(土地证必须是交完土地出让金的) 所有权人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 若所有权人未婚须提供未婚证明;如所有权人离异须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或再婚证明

o 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

2、投融资部:调查、审核客户递交材料的真实性

3、评估事物所:评估抵押物价值

4、风控部:起草详细的风控方案、还款计划

5、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做抵押登记

6、签定借款合同、全权委托协议、抵押物清单、还款计划书

7、公证处公证委托:

8、放款

9、借款人交付利息及咨询费

三、车辆抵押类:

1、提交证件:

机动车登记证 机动车行驶证 购置附加税本 购车原始发票 车辆保险单

车辆关税证明(进口车辆) 车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车辆价值评估

3、签署车辆抵押借款合同、还款计划书、全权委托协议

4、到车辆管理所办理车辆抵押登记

5、放款

6、借款人交付利息及咨询费 无抵押借款

借款人提交材料

o o 提供个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工作证等原件和复印件; 提供稳定的住址证明,房屋租赁合同,水电缴纳单,物业管理等相关证明;

o o 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证明,银行流水单,劳动合同; 需找到一位有固定职业或有稳定收入的贷款担保人(企业法人或在职公务员)

核实借款人和担保人真实身份 签定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 放款

理财顾问业务流程

1、签订协议;

理财客户填写《理财意向登记表》,签订《理财顾问协议书》。

2、考察借款企业;

理财客户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到借款企业考察,与企业负责人面谈了解企业情况。

3、签订借款合同; 理财客户与借款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

4、抵押登记、合同公证;

三方共同到公证处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并到交易中心做抵押登记手续。

5、放款;

公证及抵押登记办理成功后,理财客户将理财资金放贷给借款企业,借款企业支付利息及咨询费等

上一篇:幼儿读后感下一篇:生活部6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