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问题设计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更新和应用都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的政治素养有所提升。其中议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在议题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中问题设计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政治课堂中课堂议题的问题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议题;问题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对初中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政治课堂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目前课堂教学中也开始积极地采用课堂议题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但是教师在议题中所提出的问题差异性直接会影响到初中政治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议题讨论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争取全面发挥出议题讨论式教学的价值。

一、初中政治课堂议题中问题设计的因素分析

(一)议题问题设计要和生活结合

教师设置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那么首先就应该要考虑到怎么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需要将生活现象和所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问题设计,让议题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深刻和准确的认知,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和观点,也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和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一个关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化的议题,展示四个不同的人使用网络的情况,然后通过情境的导入首先给学生一种画面感,进而让学生更愿意走进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可以顺势提出相应的问题:这四个人使用网络的特点,哪些人对于网络的利用存在着问题,应该如何改变?通过让学生参与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网络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1]

(二)问题设计要有充分理论依据

我们开展议题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因此议题的选择还是要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不能够本末倒置。所以教师一定要从教材出发,从教材的理论知识出发,可以适当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但是一定要有理有据。这样的议题教学才是有效的,也就是当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借助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实际的材料来进行回答,这样才能够做到借助于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一课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借助于相关的法律条理去做出适当的解释和说明,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三)问题设计要能够充分体现思维价值

议题中问题的设计还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问题的设置,要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认知和感悟,所以教师选择的内容要是学生现阶段可以理解的,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处理议题中对应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当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问题设计中要能够有重点倾向,能够借助于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二、初中政治议题中问题设计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前面提到过议题的选择和问题设计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问题的设计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而且通过问题生活化的安排还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政治和生活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真实再现一些民主生活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投入到活动中感受社会的民主性,了解政治课堂中所讲到的这些内容和自己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结构化原则

政治课堂的议题其实是由若干个小的问题构成的,并且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虽然我们说议题教学中学生讨论问题足够开放和自由,但是其内部还是存在着逻辑关系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性,通过问题帮助学生能够连贯性地学到知识。

(三)场景化原则

议题的设计要能够为学生模拟一个场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充分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将议题作为背景,然后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推进问题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场景和特定情境中去理解和思考,更好地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3]

三、结束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其中议题教学模式目前受到了教师的高度关注,议题的选择应通过多种方式,坚持多重原则,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议题中问题优化设计,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3.

[2]伍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初探[N].四川科技报,2013.

[3]于国柱.初中思想品德课急需怎样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

上一篇:以唐代诗歌文学为例探讨唐代文明下一篇:功能食品的广告界限以功效宣称合规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