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在儿童剧中的重要性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探讨儿童剧中声乐的重要性及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儿童剧中声乐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实现声乐与儿童剧之间的有效融合,提高儿童剧的艺术效果,增强其感染力,实现推动儿童剧稳步发展的目的,丰富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儿童剧;声乐;艺术性;

儿童剧发展和繁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本身承担着塑造与形成民族性格的重任,奠定青少年成长的人性基础和精神底色。从一定角度来说,儿童剧直接决定一代人的精神与道德选择。儿童剧中融入声乐后,已成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旋律及深情的歌唱,可以提高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作品主题思想。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声乐与儿童剧的内涵

声乐和器乐之间存在根本性差别,前者泛指用人的嗓音开展的音乐表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直接体现出人的体力、脑力及想象力等,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声乐演唱的质量与特定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演唱者的个人因素、环境等。另外,声乐表演者需要进行后天音乐训练,需要锲而不舍、长时间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儿童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过程中需要孩子利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展现剧本内容,设计出轻松、愉悦且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儿童剧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成人表演给孩子看,另一种则是孩子参与其中的表演,通过表演体会到各类情感。儿童剧中孩子不仅扮演角色,还需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国儿童剧的主要类型就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木偶剧,选择流传性广泛、题材简单的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内容。如,北京地区儿童剧发展比较好,已经陆续将《木偶奇遇记》《剪纸姑娘》等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可以给孩子形成更加直观、立体的视听体验。

二、儿童剧中声乐的作用

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剧创作。我国戏曲史并没有儿童剧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出儿童剧的说法,但实际上却早已存在儿童剧的演出、事实。传统做法是根据相应题材将其划入到不同的剧种,如历史类、现代类或神话类。新中国建立后提出儿童剧这一概念。近些年儿童剧高速发展,大量专业人员开始深入研究儿童剧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推动儿童剧的健康发展。就整体角度分析,儿童剧虽然取得较大发展,剧目创作与演出形式方面积累相应的经验、获得很多成绩。但儿童剧毕竟时间较短,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儿童剧种类较多,话剧凭借自身优势成为重要表现形式。

儿童剧这一艺术形式中融入声乐后,本身表现形式出现变化。相比于传统声乐创作,儿童剧声乐创作需要结合剧情因素,促进听觉形象与表演视觉形象,体现出导演的总体构思。儿童剧中通过剧情与分段进行陈述与间断形式出现声乐,已经初步形成曲式和概念。因此,儿童剧中的声乐值得研究,也是儿童剧表演过程中重要知识点。儿童剧中声乐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艺术,整个表演过程中声乐演唱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推进儿童剧与声乐的有效融合。同时,舞台实践可以让声乐演唱者获得平时训练中无法掌握的知识,通过一次次登台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演唱者。声乐与舞台表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推进两者融合具有现实意义;儿童剧中声乐起着直观重要作用,就像舞台灵魂一样,可以烘托儿童剧氛围、渲染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如,当儿童剧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音乐旋律及歌声推进故事发展,利用音乐抒发冲突的剧情,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三、儿童剧中发挥声乐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声乐方案,奠定两者融合基础

针对舞台声乐而言,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配合表演者,为其设计一个合理、丰富的舞台声乐效果。想要达到该效果,首先,舞台声乐设计人员需要就整个舞台演出的主体、形式、内容和宗旨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结合整个表演需要,在从思想上考虑声乐设计对整个表演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从而意识到自身设计对于整个舞台表演效果的重要性,能够根据之前了解到的内容,制定一份完善且合理的舞台声乐设计方案,同时根据方案内容,对每一个设计的步骤、细节等进行完美设计和落实。另外,作为舞台声乐设计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整个演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完善且详细的声乐设计表,针对每个工作细节做出详细指示,同时针对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概况进行全面考虑,能够结合实际,制定相对的应急措施,从而保证整个演出的顺利进行以及声乐设计和使用的合理性。

针对舞台声乐设计人员日常工作而言,想要设计出适合表演者以及表演效果的舞台声乐艺术,需要其对整个演出的剧本和具体流程、细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明确整个表演的关键以及所要烘托和展示的主题,从而确定自己在进行舞台声乐设计中所要抓住和表现的重点,通过声乐设计烘托出整个舞台表演所需要的氛围,突出演员的性格特征,从而最大限度的将舞台声乐、表演者以及整体环境的塑造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二)培养音乐听力,提升声乐演唱质量

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培养音乐作品理解力,实现自身学习技艺与声音表现的统一,促进音乐学习技艺的提升。音乐学习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可以准确辨别自己学习音符的质量,还可以利用听觉去改进音色。因此,通过培养音乐听觉可以提高音乐学习质量,通过不断练习实现音乐学习技术与表现力的统一发展。音乐初学者刚开始接触音乐,要对音乐原理有所了解,掌握音乐击弦发音的原理,以此为基础进行弹奏学习。刚开始接触音乐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听觉,实现音乐感知、音符记忆等,逐渐完整准确地理解与表达作品内涵,进一步挖掘音乐潜能,持续提高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渠道,而从听觉体验着手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学习时通过耳朵判断学习水平,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音乐研究的核心在于展示作品内涵,将作曲家的意境及感情色彩表达出来。学习者不但要在音乐上弹响音符,还要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愿,这就需要做好声音设计与检查。

如,任何一部作品中,如果无法准确客观的评价其风格与特点,也就意味着并没有理解与掌握作品的内涵。要判断一位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主要取决于其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就作品风格、思想等进行正确表达和体现。因此,只有真正深入研究、了解过作者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的学习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作者生活的年代、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等,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思想、情感等进行正确把握,对音乐的真谛进行完美诠释。但从学习者角度展开分析,音乐作品风格差异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主题形式、曲式原则、结构规模等。因此实际演奏时会涉及风格的把握,音乐学习开始就需要树立正确的风格概念。可以通过自己判断,明确每首曲子演奏时的各方面技艺要求,这些都需要得到学习者听觉的配合,因此需要侧重培养音乐听觉,并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

(三)配合肢体语言,发挥声乐艺术效果

舞台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合理发挥肢体语言动作,整个过程中配合有效的声乐艺术,提高表演的感染力。

内部控制则是一名舞台演员上台表演的基础,属于演员情感部分的内在体现。通常情况下,舞台演员在肢体语言表达方面都属于比较夸张类型的,这就导致其对于情绪的合理把控出现问题。一个合格的舞台演员会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积累情感和经历,在实际表演时才能更好、更快的调动自身情绪,从而实现对肢体语言的合理把控。比如要表达“演员听完电话后伤心痛苦”这一画面情境时,对于肢体表达能力欠缺、人物内心揣摩不到位的演员会采用直接大哭的形式进行表达,而对于那些情感经验较为丰富、肢体控制力较强的舞台演员一般会通过肢体的控制来展现情绪的变化,如电话慢慢滑落、演员浑身不由自主的开始颤抖、双手掩面、嘴唇微颤等形式进行情感和氛围的烘托。这样的画面在遵循真实的情况下,更能调动和感染观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些就需要声乐的配合。

实际上,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很多重要瞬间都是通过演员肢体语言进行表现和传达,通过这种无声的表演,对人物性格、经历或者心路历程等进行深入刻画和展示,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这种表演模式胜过语言的传达。在此过程中,结合适当的光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而这些因素都是表演者进行人物角色塑造的基础和依据,表演者想要完整、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外在肢体语言的形象表达,实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使整个人物角色塑造的更加合理、饱满。另外,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仅表现人物的情感以及内心世界还不够,合适的声乐搭配,能够对整个舞台氛围进行有效烘托,推动演员情感的表达和体现,给观众以真实感。

(四)以唱代说,选择合适声乐演唱形式

儿童剧中的主要部分就是语言,影响到故事线索及发展,观众可以通过语言对话了解剧本。要想提高儿童剧中声乐内容,可以尝试将一些角色语言转为歌词。这就需要将台词转为具有韵律感与优美旋律的歌词,接着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丰富儿童戏剧的表演,赋予其新的内涵,彻底融合语言与音乐。另外,还可以在排练过程中让其接触到融入剧本故事的歌曲,增加排练的趣味性,加深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儿童剧中加入声乐演唱内容,可以根据儿童剧的内容设计声乐演唱方法,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生动性,提高整个儿童剧表演的效果。如,《小红帽》儿童剧中,包括小红帽轻松的去看外婆、大灰狼想要吃掉小红帽的内容,表演时可以利用声乐演唱方法进行区分:通过欢快激昂的音乐体现小红帽愉悦的心情,这里可以选择通俗唱法;大灰狼出场时则可以配合低沉的音乐,将这个反面角色衬托出来,选择浑厚的美声唱法。通过声乐演唱会体现出不同的演唱效果,让儿童剧显著提升其艺术感染力。

(五)运用声音技巧,灵活把握使用语气

儿童剧演员表演过程中需要对台词二次加工,体现出言语对台词内容的表层分析,还可以深层次挖掘其中内涵,明确台词潜在意味,这样演员就可以演绎出角色真实内心情感。同时,台词表演时需要演员反复练习,继而准确表达,一个细微表情或无意间动作,都有可能将角色人物的特点鲜明表达出来。因此,台词表述过程中声音技巧很重要,需要准确把握停顿点、节奏及音色等,形象展示出角色人物。这些因素都需要二次创作与优化,体现出人物特点,观众观看时会产生逼真感,进一步提高演员表现质量。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而儿童剧表演过程中的语言就是台词,台词为了更好的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通常,人们习惯以对白称呼儿童剧表演中的台词。儿童剧表演通过台词的叙述能够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交代,而且台词和具体人物性格的塑造密切相关。在儿童剧表演中,将台词和音乐、音响等组合在一起,可以使整部儿童剧作品的声音更加完善,趋于完美。另外,相比肢体语言,台词在情感和思想上的表达更加深刻,符合儿童剧表演需求。所以,在进行儿童剧表演时,演员一定要注意对台词技巧的运用,掌握必要的吐字发音技巧,在台词诉说过程中不仅要发音标准,而且吐字清晰,达到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台词诉说时的流利度,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频率等,在整个诉说过程中不仅准确清晰,而且顺畅流利,铿锵有力,实现对声音和气息的有效控制。

在儿童剧台词表演中,对于语气的把握十分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台词语气,才算掌握了台词诉说的技巧。在台词表演中,语气也被称作语调,是人物情感表达的关键。因此,演员想要对人物情感进行生动、全面地表现和展示,吸引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就必须针对台词的语气进行合理把握和使用,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明确其在角色塑造中的作用。实际上,语气具有一定变化特征,比如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等。在台词表演中,通过语气的变化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进行直观呈现,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台词语气的灵活运用能体现出一个演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二次创作力。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童剧演员,一定要加强对儿童剧台词表演语气的灵活把握,加强学习,达到对台词声音的有效控制,提升其可塑性,同时结合自身体会,在表演过程中进行创新,在提升语气应用技巧的基础上,增强观众体验,使整个表演恰如其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及儿童剧都是人们较为熟悉与喜爱的艺术形式,艺术存在的价值主要给人们生活带来惊喜与美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推进两者融合,可以让儿童剧展示出声乐的美感,提高儿童剧的艺术内涵,推动其健康长远发展。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我国儿童剧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桂生.童心启智向美:儿童音乐剧《小萤火虫跟宝宝一样》的创新和突破[J].戏剧文学,2021(6):52-55.

[2] 戴睿.音乐素养在童话剧中的运用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20-21.

[3] 郝天石.从儿童音乐剧《特工熊猫》的成功看当今儿童剧的创作[J].戏剧之家,2020(23):38-39.

[4] 金丽娜.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61-62.

[5] 喻兴婷.儿童音乐剧《魔豆》的儿童审美教育价值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6] 金美琳.浅谈中国经典儿童音乐剧的传承与创新[J].黄河之声,2018(4):47.

[7] 保利音乐儿童剧古典音乐启蒙系列之莫扎特的魔法世界[J].走向世界,2018(4):86-87.

上一篇:“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典型工作任务红蓝码垛实践下一篇:榆林地区节水抗旱方法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