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应当始终如一地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第一位,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渗透,可以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价值观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以高职美术鉴赏课为例,主要从增强文化自信、追求真善美、热爱生活、利用榜样的力量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美术鉴赏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旨在借助美术鉴赏教学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引言: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高端文化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既需要他们具备高超的技能,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思政水平。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对学生们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教育会议上提出,高职学校立身之本主要在于育人为本。持续将育人为本当成中心主要内容,并把思政教育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链接,争取早日实现全员育人机制以及全方位育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把思政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培育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以及能够吃苦耐劳的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充分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丰富悠久的文化历史,美术史上更是具备不计其数的名家名作。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鉴赏原始时代陶器的魅力、明清时期家具的魅力以及传统绘画的魅力等等。我们的祖先创作出非常多的无与伦比的精美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由于近现代时期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缓慢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我国各个方面在学习西方文化,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技术才是抵制外国之道,这种没有自信的经济促使我国的文化领域也没有自信,导致逐渐忽略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当这个世界谈到艺术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想到中国人的艺术。既然一个西方人都可以这样评价我国的文化艺术,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更加理解与掌握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正视我国的文化历史,以此来提升文化自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并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促使我们在各个方面上都能够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并尊重。例如,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了学习国画以及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学生学习古筝以及二胡等传统乐器,然后在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演出,促使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氛围就更加促进我们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大好机会。当下我国有非常多的青年才俊都喜欢看动漫,更是对日本的动漫非常喜爱。因此,美术教师在讲解动漫发展史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优秀动漫的经典作品,以及讲解一些我国动漫的辉煌历史,我国1964年设计的《大闹天宫》,问世以后在国内、国外都带来了很大的轰动,并且还获得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成为我国动画作品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法国世界报中,还称赞《大闹天宫》不止具备美国迪士尼作品的魅力,而且艺术造型部分又是美国迪士尼作品做不到的,《大闹天宫》完美地诠释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所以,我们应当科学合理地指引学生们不可以盲目崇洋媚外,这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追求真善美,指导学生们树立健康的鉴赏意识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也有追求美的权利,青少年喜欢打扮自己,但是没有正确判断美的能力,在此时就需要美术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指导。在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应当选择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来打开学生们审美的窗户,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鉴赏能力。全世界的艺术历史当中从来没有缺少艺术家追求美以及表现美的过程。比如,在西方地区,古希腊雕塑家发现人体的魅力与美好,于是当地的雕塑家就地取材,使用大理石来雕塑人体,然后雕塑出健美运动员一样的身材以及完美无瑕的肌肤质感,古希腊雕塑成为人类鉴赏的精品,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评论成无法复制的艺术典型;再比如,我国当下处在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大量想要的信息,但是,在网络当中也包含着非常多的低级趣味文化,最近这几年快手、抖音等视频软件受到大量青少年的追捧,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还有一些网站出现的主播,他们为了自己能够快速走红,在直播或者拍段子过程中就会采取一些非常低级趣味的内容,为了迎合成年人以及青少年的趣味以此来获得热度与流量。这样的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问题,身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正能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们去理解美、认识美,可以追求积极向上充满健康的美,学生们只有真正理解与掌握了什么是美,才可以更好地去寻找以及追求美,促使他们能够追求真善美,脱离假恶丑。

三、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的艺术史当中,都会有很多艺术家能够非常热情地生活以及歌颂生活,然后通过艺术来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热情以及对世界的各种想法。有一些艺术家作品的不朽不止体现在他们技能高超以及独特的风格,而且还在于自身的艺术作品背后展现出艺术家对艺术的认识、对生活的所想所悟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中,应当鼓励学生们去理解与掌握艺术作品背景后的内容。比如,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画画,在他非常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贫困、对生活的质疑以及身体的折磨等等,但是,他依然没有摆脱对艺术的热爱。他把自身对生活的热爱经过画画展现出来,他画出来的向日葵像火焰一样,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星空是璀璨夺目的,迄今为止,依然让每个欣赏与了解他的人动容。在他的书信集中《给弟弟提奥的信》这一篇,画家通过只言片语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热情,一直到现在读出来仍然让人非常感动。再比如,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即使双耳失聪也要坚持开展音乐创作,并创作出非常多的经典音乐作品。即使遭遇很多的打击,也坚决不向命运低头,他在和好友的通信中写道:“我要把握命运的稻草,它不可能把我打倒”,与此同时还创造了《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等不朽的作品。1804年间,贝多芬开始想象并动笔写下《命运交响曲》,在那个时候,他的双耳已经聋了,并且还没有治愈的办法了,此时他的女友朱丽叶由于门第的原因与他分手,再加上那个时期的德国非常封建令人窒息,贝多芬遭遇到这一系列的打击,仍然非常坚强,也没有产生认命的心理,更加不想屈服于命运,他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就是向命运以及人民群众证明,即使我的耳朵不好使了,但是我也依然可以创作音乐。因此在进行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有效融合到思政教育当中,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当前“工匠精神”成为各个专家学者的热议词汇。以此我们就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职业观。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作当中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状态,这更是对待工作小心翼翼、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高职学校不同于其他本科学校,高职学校的学生定位就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端人才,所以说这种工匠精神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是一些爱岗敬业以及脚踏实地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教师在进行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就可以引用艺术史上具备的工匠精神,我国美术工业在古代时期就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如瓷器、家具以及丝绸等等,体现出历代工匠在工作过程中的敬畏之心与他们竭尽全力、敢于创新的钻研精神。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就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颜色瓷器的局面,开创了新颖的彩色瓷器的新时代;明代在斗彩以及五彩这一方面更加是争奇斗艳,多姿多彩;清代时期的珐琅彩以及粉彩与西方绘画技术相融合,把各式各样的色彩以及绘画技能都生动地展现在瓷器当中。正是因为我国古代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连续创新、追求以及勇于攀登,才使我国的瓷器艺术走向极致,走向高峰,逐渐成为全世界瓷器的瑰宝。当教师在进行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欣赏与吸收这些精美的工艺,与此同时,还应该让他们知道精品的出现就是来自于那些古代工匠对自身职业的追求、热爱工作的心以及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精神。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产品,不管是手工品或者是工业品,都是凭借我们坚持不懈的职业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高职学校的学生既应该志存高远又应该脚踏实地、好好工作,发扬劳模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充分体现新时代高端技术人才的优良风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高职美术鉴赏课程中有很多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拓展,教师应认识到思政教育与美术鉴赏课程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地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争取早日实现思政教育中的全员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悦静.高职美术教育践行立德树人要求的途径探索[J].艺术评鉴,2020(01):117-118+126.

[2]李鹏.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美育间接功能的重要性[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121.

[3]袁园.浅谈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中的德育策略[J].才智,2011(09):132.

[4]夏秀丽.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研究——以鉴赏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例[J].科幻画报,2020(02):275.

[5]王培培.美术心理学在高职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8(10):284-285.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的施工技术下一篇:幼儿园教学中融入礼仪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