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疗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双手皮肤温度差绝对值、双足皮肤温度差绝对值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施行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降低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疗效性;安全性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通常病情严重,护理过程复杂,护理难度大[1]。末梢循环障碍是ICU重症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温度降低、发绀、痛觉迟钝、畏寒等,若未能及时实施有效护理,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2]。对此,需对ICU重症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促使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基于集束干预理念、循证理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优化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临床干预质量[3-4]。但现阶段,国内关于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的报告甚少,因此,本研究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6例ICU重症患者开展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学审核标准。

入选标准:年龄≥18岁;入住ICU,且住院时间超过2d;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及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肢端皮肤破损者;伴有静脉血栓者;伴有精神、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电图监测,按照医嘱用药及进行相关检查,保证管道畅通等。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护理小组。组建循证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主任医师1名、护师5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强化护理人员进行末梢循环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人员均能够掌握正确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过程中顺利实施。(2)确定问题。收集ICU重症患者相关资料,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实效性的文献资料,掌握ICU重症患者的需求及意愿,共同分析既往ICU重症患者末梢循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要点,加以总结。(3)寻找循证依据。查询相关数据库文献资料,以“重症”“末梢循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专家共识、指南等提供的干预方法,同时结合患者的需求,再加上以往工作经验,设立集束化护理措施咨询表,逐一汇总、整理各种建议和意见。(4)护理实施。①体位护理。将患者的床头抬高4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每间隔2个小时翻1次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到压迫,避免影响局限血液循环。②确保呼吸道畅通。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气管插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在一起,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畅通。③动态压力法。利用充气压力泵,根据说明书设置压力充气值、频率及时间,选择适合患者的脚套、腿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袖带的松紧度,进行动态压力疗法。④按摩护理。每间隔4个小时进行1次上下肢体按摩,每次20~30min。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末梢循环情况。①皮肤温度:采取广州室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提供的红外线人体测温仪(型号:JKDT8806H)测定患者双手、双足温度,计算手足同一部位皮肤温度差,取绝对值;②疼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0分即无感觉,10分即疼痛剧烈,VAS量表信效度0.897。③血氧饱和度(SpO2):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指尖SpO2。

比较两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情况。对末梢循环障碍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末梢循环障碍,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5]。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代谢紊乱、肢体远端坏死、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及局部溃疡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上下肢末梢循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双手皮肤温度差绝对值、双足皮肤温度差绝对值、VAS评分、SpO2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双手皮肤温度差绝对值、双足皮肤温度差绝对值、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末梢循环障碍7例(10.29%),对照组患者发生末梢循环障碍17例(25.00%),研究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06,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5%)明显低于对照组(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末梢循环障碍主要是由于下肢血流异常、动脉硬化闭塞,造成肢体重力部位出现病理改变。近年来,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微血管病变,也逐渐重视起重症患者的末梢循环。由于ICU重症患者病情多比较严重,卧床时间都比较长,肢体重力部位微血管病变概率高,发生末梢循环障碍风险性高[6]。且末梢循环障碍容易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缺血,严重者会出现坏死,进而引发其他病症,严重影响预后。因此,科学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充分融合循证和集束化理念,规范护理工作内容,优化护理流程,促使护理人员实施各种预见性操作,增强患者的配合度,提高护理干预质量[7]。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双手皮肤温度差绝对值、双足皮肤温度差绝对值、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末梢循环供血,改善末梢皮肤疼痛、冰凉情况,增加末梢血氧含量。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进一步表明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降低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分析原因主要是,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所实施的每项护理措施都是经过临床认证,并且有章可循;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还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病情个体评估,并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规范各种护理措施,以规避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舒适度,改善四肢末梢循环供血,避免发生末梢循环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症患者施行循证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降低末梢循环障碍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相彩霞.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9):157-158.

[2]孔高婷,陈春雪.基于循证理念的集束化护理预防肾结石患者微创取石术后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0):1646-1647.

[3]高帅,杨艟舸,张敏.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7):59-61.

[4]孔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脑卒中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191-193.

[5]周孝芹.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1):131-133,152.

[6]高帅,杨艟舸,张敏.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7):59-61.

[7]]曹浪平,刘艳辉,罗婉嘉,等.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4.

上一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下一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结构及功能设置的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