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建设与创新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体育理论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对于体育理论方面的建设处于一个研究、整合及归纳学习的过程。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切实落实,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无论是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还是表演类的体育项目都需要规范化的建设,才能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的长久发展。本文通过多方面的探讨,深度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建设与创新方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建设;创新方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表演制度以及竞赛制度,但是在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比如基础理论不够或者是研究深度不强等。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应当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并且需要创新建设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观念,解放思想,科学地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进步方向。在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建设时,应当处理好继承历史与发展创新的良好融合,力争建立更为规范的民族传统体育。

一、以促进我国发展为前提规范运动的方法与形式

内容丰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它包含了不同的体育项目以及多样化的运动内容。丰富的运动内容代表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但是与此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漏洞,例如运动项目缺乏规范性等。正是由于一些民族体育项目缺乏规范性,进而限制了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前景,使得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无法得到普及和推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早已失传。

现如今许多极具现代化的体育项目大多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例如跨栏这项项目的创立灵感就是源自三百多年前的牧羊少年之间翻越栏杆的游戏;铅球则是效仿欧洲士兵在投掷炮弹时的动作所研发的,所以说现代的体育项目大部分都是由传统的游戏演变过来的。但通过奥运会的开展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参赛项目是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演变的。虽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我国不重视民族体育的发展,这使得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处于一个极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这些民族体育的流传具有局限性,几乎只有当地人知晓。

想要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要深刻研究我国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整合研究其中多样化的内容,保留优秀的文化,摒弃其中封建落后的部分。将优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竞技性比较强的民族体育项目,更要对它运动技术、运动方法以及竞赛形式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建设方法

(一)实现从现实出发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经历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沉淀后逐渐流传下来的巨大财富,它是指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仍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不是指在古典书籍中所记载的蹴鞠这一类已经消亡的体育活动,而是指像舞狮、风筝以及武术这一类依然存活的体育活动。从现实出发,就是要以现在人们仍在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发展基础,并不是回到过去复兴已经消亡的民族体育活动,更是要以我国为中心,要紧紧依靠现代体育发展趋势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建设目标。

(二)实现取精去粗的规范化建设过程

民族体育作为传统社会和农业发展所衍生的产物,必定是精华与糟粕共存。规范化建设就要求我们在民族体育传统的特征中进行创新改造,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提取整理归纳,并将其延伸发展,使这些精华部分可以得到良好的继承,并且成为新民族体育的积极因素以及优势所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灵魂;而在民族体育中那些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因素,甚至与社会发展前景相悖的东西应当毫不犹豫的摒弃。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导致体育文化不断地商业化、职业化,甚至面临着运动员滥用兴奋剂等消极现象,这与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体育精神相悖,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因此,为了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的特征,应当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的过程当中,保持传统民族体育的特色并借鉴现代体育的良好发展成果,将现代体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方法进行巧妙地融合,在体育规则方面可以借鉴先进的体育典例,与时俱进,顺应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趋势,进而壮大民族传统体育;而在价值层面应当借鉴现今的奥林匹克精神,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性与公平性。截至到今天为止,我国在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的道路上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可以契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范化的路程。以民族武术为例,武术发展至今,即使外部条件基本成熟,但仍然很难成为奥运会的项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没有找到一条规范化的道路,想要民族传统体育达到规范化的效果,就应当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精华的同时,与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进行理想融合。

(三)实现面向世界规范化的建设道路

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在当时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并且原始的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在没有与外界交流的领域条件下独自发展并普及。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全球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代体育的发展形势已经逐步走向世界化,想要民族传统体育得到规范化的发展,就必须以面向世界为主要前提,利用全球化与民族体育文化互相交流融合的原理,完成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精神,不应当像对待价值连城的文物那样将它保护起来,而是应当让它与现代体育文化进行不断地碰撞,进而得到丰富的锤炼和发展。面向世界的规范化推广需要民族传统体育以自身特点为基础,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之处与现代体育的先进性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要从现实出发,对两者之间的不足进行不断地改善与整理,进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建设创新方法

(一)创新理念,解放传统思想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对于精华部分,我们要继承发展,并将它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灵魂;对于糟粕部分,我们要借鉴它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去除糟粕部分,在日后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糟粕再现。在规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应当秉承传统文化就应当全部继承的思想理念,应当从条条框框的规则当中跳脱出来,与一切旧思想的体育文化观念进行决裂,从而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难以发展的困境当中走出来,让体育文化的主体意识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应当在发展过程当中创新理念,在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借鉴现代体育的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的理论创新,有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各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使它成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在规范民族体育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推陈出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焕发民族体育活动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特征与现如今的国际特征进行融合,为世界文化体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重视理论与科学的融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因此民族传统文化想要进行规范化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前国情的发展状况,又要放眼于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力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建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既能够妥当地将传统体育文化与国际体育文化进行接轨,又要符合当下人类发展的全面化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求我们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从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大趋势当中,构建新的体育文化理论,以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发展。

在规范化的建设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注重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规范方法,还应当适当的与目前我国的科学研究进行融合。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规则的先进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体育项目的发展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因此国家应当成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部门,组成具有专业性的研究团队,继续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之处。并与现如今的科学理论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公平性和先进性,促使其成为具有健身养生、娱乐观赏等特征的一项体育活动。

(三)创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想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上规范化的创新道路,就要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基地,以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与推广。在建设训练基地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努力迎合现代广大青年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可以在基地内开展短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训班,或者是组织参观等形式,从多个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推广和普及。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发展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规范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借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性。现代民族体育文化必定会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为世界体育文化作出极具中华代表性的特殊贡献,进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我国早日成为体育大国。

参考文献

[1]冉启琴.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山西档案,2015(2):99–101.

[2] 刘晓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趋势与规范化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26–28.

[3]李玉文,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建设与创新[J].搏击·武术科学,2007,4(8):75–77.

[4]刘晓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趋势与规范化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广西),2013(6):26–28.

[5]朱博灵.目的论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下),2020(8):73–74.

[6]李富强,林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纵论[J].百色学院学报,2020,33(5):15–20.

上一篇:分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下一篇:打造地方融媒体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