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木版画艺术的现状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从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进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出发,分析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索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以期充分发挥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美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美育人,同时其也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各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从而达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因此,木版年画艺术的美术教育价值主要在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使其通过艺术表达情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民间美术部分主要被安排在“欣赏·评述”领域,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与欣赏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珍视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引导民间美术的创作与研究发展,以民族民间文化为纽带,凝聚传统民族文化力量,是每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拓展美术教学的范围,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品鉴力与自信。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具有深♘的文化历史底蕴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结合,能够充分发掘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更应该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引入课堂。但是,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走进课堂的道路是曲折的,固有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教学环境、学生的兴趣与安全、教学条件、学校的重视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研究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走进小学美术教学,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良好的效果,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推动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年画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木版年画艺术发展至清代中晚期,出现了大小几十个产地,具有代表性的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等地。目前,有多家木版年画相关机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传统木版年画由于所处地域不同而有着多样的面貌,总的来说: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更浓♘;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苏州桃花坞年画以细致工整为特色;河南朱仙镇年画古拙质朴。这些传统木版年画形式既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风格特色,又使木版年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并且,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艺术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都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包含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仕女娃娃、戏曲时事、吉祥喜庆等类。如:喜画中的“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多是新婚人家贴用;“利市仙官”“百寿图”等属于祝福庆寿年画,多用于庆祝开业或福寿吉日。将传统木版年画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年画和传统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自信。而且,传统木版年画艺术题材展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示了人类文明与艺术文化的发展。因此,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品鉴能力;传承木版年画从小学阶段抓起,更能推动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当代社会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转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能力。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其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是指能够利用美术语言观察、理解和解读形象;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各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和思想;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视觉形象、符号等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主要是指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待艺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文化自信[2]。让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走进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传统木版年画作品的过程中理解民间艺人在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的向往与情感,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接受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并引导、鼓励学生开展创作。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从选材到雕刻、印刷都需要复杂的手工技艺。而且,传统木版年画对线条和用刀的技法与掌控能力要求严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美术创作和创意实践方面的美术素养。

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

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之所以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让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既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木版年画的知识,掌握传统木版年画的技能,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审美观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达到美术教学以美育人的目的。而且,如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好奇心,学生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投入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自主学习与探索,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年画,了解年画与年文化。

二、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条件不足

现阶段,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经济基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条件比较差,部分教师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了解不够,在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部分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缺少多媒体设备和专门的木版年画工作室,教学条件较为简陋,教学时间也较少,导致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教学深度不足,知识面较窄。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室缺乏专业的传统木版年画创作器材,在教学上专业性不强。

学校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重视度不够

民间美术在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足。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美术素养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一些学校仍然认为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不重要,一味注重升学率,以致美术教学的开展面临一定困难。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美术教学在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待解决。

学生对传统木版年画缺乏兴趣

现阶段,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游戏、电视、电脑等的普及,部分小学生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了解较少,缺乏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认知与兴趣。此外,部分学校的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具有强迫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失去了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个体差异性,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在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动手能力较弱、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投入的情感较少、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年龄较小的学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使用版画工具时安全意识不强,自我控制与约束的能力较弱,在创作传统木版年画时可能难以正确地使用铅笔、勾线笔、刻刀、滚筒等工具,有些学生可能还会拿着刻刀、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因此,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仍存在安全性问题。

三、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树立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教学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在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教学中应该积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自身技能的训练让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真正走进课堂。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示范教学法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年画作品。教师也可以登录网上博物馆,让学生在教室里了解年画的发展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浓♘的兴趣下愉悦地学习。

开展传统木版年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

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关于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木版年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年画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年画艺术感受生活之美,提高艺术情操。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民间艺术所在地、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走进博物馆的方式授课,这样可以弥补教师在年画知识方面的不足;在学生创作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教师举办校园“年画与年文化”艺术节,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探究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木版年画艺术技巧

传统木版年画艺术博大精深,题材繁多,内容丰富。教师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木版年画的内容与类型。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木版年画艺术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多种主题的年画作品创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生活相联系,用艺术表达情感。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并耐心地讲解传统木版年画创作工具的使用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注,注意评价的语言与方式,激发、引导学生将传统木版年画艺术与生活、美术创作相结合。

因材施教,按不同年龄段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第一位的,这在新课程改革中早已明确。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木版年画教学应以简单的线条练习为主;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性的版画教学。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与耐心都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实现木版年画的教学并培养学生欣赏和实践的美术素养。如,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综合性版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拇指上涂少量颜色,将指印印到废纸上,可以多印几个,让学生观察纹理的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简单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对木版年画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对之后课程的讲解,能够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袁曼玲.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4

(15):106-109.

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N].中国美术报,2018-08-13(20).

上一篇: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用研究下一篇:分析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内训课程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