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应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补充课内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往往只有教材与配套的材料包。教材主要展示了学生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与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的图片,并不具备故事性。因此,以往的美术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2]。美术教师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在讲解理论与传授技法之余,借助图文并茂的绘本向学生展现美术的另一种形式,让感性思维较强的小学生获得新的学习资源,以新的目光看待美术学科。在阅读大量的优秀儿童绘本之后,小学生的美术视野可以变得更加开阔,其想象也会更加丰富。

2.丰富学习素材,迎合学生兴趣

儿童绘本多通过情节连贯的数幅画作向读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绘本中,文字性的内容通常较少,文字往往只起到简单的解释作用,而丰富的画面信息才是主角。因此,阅读绘本实际上是一种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3]。由于儿童绘本是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作者在创作内容时往往会着重考虑该年龄段读者的兴趣爱好,以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因此,美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绘本,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帮助学生养成美术相关的爱好。

3.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助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而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了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学目

标与内容,赋予了美术学科重要的美育任务[4]。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若只使用课内资源,直白地讲解色彩与构图等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生本理念。儿童绘本的应用可以让小学生接受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见识到美术世界中更加多样的新鲜事物,进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推动美术教学向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方向发展。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用以导入新课,形成视觉冲击

小学美术教师若想增强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首先需要做好课堂导入。良好、流畅的课堂导入是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前提[5]。在应用儿童绘本开展美术教学时,美术教师可以将儿童绘本与课堂导入相结合,借助绘本多元化的主题与精彩的内容,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时间内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便后续教学环节顺利开展。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原本就具有美术教学作用的绘本。美国作家李奥尼创作的《小黄和小蓝》就适用于《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的教学导入。《小黄和小蓝》主要讲述了小黄和小蓝这一对好朋友一起学习、娱乐,并最终融合为“绿色”的故事,在展现轻松情节的同时让读者对“黄+蓝=绿”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小黄和小蓝》这本绘本里的图片十分简单,只是用不同的色块代表了不同人物,在视觉效果上与常规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三原色是什么”时所用的图片相差无几。但由于作者赋予其故事情节,这些普通的色块便仿佛拥有了生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原色的概念。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设计课堂导入,可使美术知识在学生心中不再是需要单独记忆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故事。

2.辅助技巧教学,领悟艺术风格

儿童绘本的出现,让学生拥有了欣赏更多美术作品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教材与教师的讲解欣赏世界级的佳作,而且能够通过自主阅读绘本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6]。随着绘本市场的逐渐扩大,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绘本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快速增长,各种风格、题材的绘本出现在小学美术教师与学生的眼前,供师生任意挑选。因此,在传授学生美术技巧方面的知识时,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借助绘本图片展开讲解,让学生深入学习绘本中的美术知识,并进行临摹练习。这样,学生从绘本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临摹,既满足了内心情感的需要,又满足了美术学习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不断临摹绘本图片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进而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

如,美术教师可以将日本作家岩村和朗绘制的《14只老鼠》系列中的《14只老鼠赏月》用于绘画技巧教学。在《14只老鼠赏月》这本儿童绘本中,作者通过呈现不同时间段老鼠一家为赏月做准备工作的画面,讲述了一家人共同努力,最终观赏到美丽的月亮的故事。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中,绘本中的画面随光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调。美术教师就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画面明暗与时间之间的联系,并学习其中的技巧。

3.散发艺术情感,鼓励自主创作

除了让学生具备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学的目标还包括让学生具备美术创造的能力,而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观赏。美术教师可以使用儿童绘本引导学生开展艺术创作。在利用儿童绘本给学生传授色彩搭配的技巧和方法后,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段原本没有配图的文字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一幅图画,或是小组合作绘制出一套前后连贯的图画,自制成绘本。

如,美术教师可以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创作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将《让我们荡起双桨》改编为绘本。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一人负责一个部分,绘制出“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等画面,在完成绘制后将数幅图片按照歌词的顺序进行排版,制作成绘本,并上台进行交流讲解,介绍创作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尽情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美术创作技巧。

4.引导教学活动,动员课外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部分学校的美术课时量不足,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在数量与时长上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上活动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后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美术,阅读儿童绘本。

一方面,美术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继承性的美术活动。在开展这类活动时,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如大卫·威斯纳绘制的《疯狂星期二》等让读者阅读后会产生遐想的绘本,便于学生开展继承性的创作。《疯狂星期二》是一本没有说教色彩,但又能给读者带来启发的优秀绘本。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从美术学习的角度解读绘本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绘本的故事情节展开续写,让学生在课后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与绘画风格,完成续作。

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要给予学生自行领悟绘本内涵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课上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自学的过程中释放学习能量。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法国作家约里波瓦与画家艾利施合作完成的《不一样的卡梅拉》时,美术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第一章“我想去看海”,让学生分析绘本图片的表现手法与美术内涵,启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5.转换评价方式,创新评价内容

美术教师若想让儿童绘本真正在美术课堂上发挥教学作用,就不能只把儿童绘本的解读或创作视为一项教学附加内容,而要将其视为教学的一环。教师既要精心考虑儿童绘本教学的方式,又要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在评价学生的绘本学习效果时,美术教师要摆脱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思维,不能只关注学生对美术理论与技巧的学习效果,甚至将这部分可以量化考核的内容视为评价的全部,而应该观察学生在阅读绘本时的表现,并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绘本的解读能力,以此评价学生的情感感悟力、艺术欣赏力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明白美术对于个人情感发展的作用,愿意将美术视为爱好,愿意在课后主动阅读绘本。

结语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儿童绘本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为原本枯燥的理论讲解与技巧训练增加了许多乐趣,使学生更加愿意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在使用儿童绘本时,美术教师可以综合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感分外充沛的美术课堂,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吸收美术教学带来的养分,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晓.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54-155.

[2]郭丽丽.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J].学周刊,2019

(30):146.

[3]张冬梅.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9

(23):48-49.

[4]陈梅清.浅析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43-44.

[5]黄逸君.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215.

上一篇:引导专业读者走进经典阅读实践之路下一篇:探讨管理变革与管理会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