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强调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最有效的一种办法是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提供完整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全过程中,自主完成项目探究任务,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直接获取历史经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历史思维,提升历史学习成效。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对象,围绕项目式学习法应用进行讨论,在介绍这种学习法好处的基础上,总结历史课运用项目式学习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项目式学习法;实践策略;

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办法,学生学习被动和消极,影响其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初中历史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应放手让其进行探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并提升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主要方法和路径,所以要加强应用研究。

一、历史课应用项目学习法的好处

传统历史课堂中探究空间非常小,而且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和能力培养。这样的历史学习浮于表面,学生对历史认知不够深入,势必会影响到历史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历史教学无法达成新课改目标。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在很多方面代替学生的做法,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其创造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通过设置具体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自主搜集资料,分析和探究,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互动中,获取历史知识,并促进内化,形成科学历史观。另外,项目式学习以学生实践为主,不仅能在参与中获得知识经验,还能自主搭建知识框架,同时促进解决问题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精神品质也会提高,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就能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要求。

二、历史课应用项目式学习法的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

初中历史课中项目式学习法应用,第一要务是确定好项目。这个可以由教师自主确定,然后将项目探究任务直接布置下去,由学生探究和完成,教师提供必要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拉入项目设定中,这样可激发其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积极性。在项目式学习准备阶段,教师要布置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了解项目,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在学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这里要注意,历史教学中确定项目应把握原则,就是必须结合学情,坚持任务适中原则[1]。项目学习任务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要保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解决。

(二)项目式学习法实施

在布置任务后,教师将事先准备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让其根据参考资料,结合项目任务,主动去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可通过网络或者是在图书馆中搜集史料,并进行评估,去伪存真,以确保所掌握的史料能够真正帮助自己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式学习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有成员围绕项目任务,说出对任务的看法,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在组内展开头脑风暴,积极进行探讨,最终在商讨中共同制订最优项目学习方案和计划[2]。整个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组内成员按照计划进行探究,结合经验以及搜集到的资料,积极展开讨论和探究。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在学生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时进行指导或者进行启发。这样就能在生生、师生合作下,使学生在自觉参与项目学习全过程中,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促进信息搜集能力、辨别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最后,每个小组在项目式学习完成后,需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既要对结果评价,又要做好补充。

(三)项目式学习评价

历史课堂中项目式学习后,除了要让学生展示成果,还要做好评价。这个过程既要做好结果评价,又要做好过程评价。另外,项目式学习评价要落实多主体,改变过去历史课堂中教师独有评价权的做法,让小组之间评价、成员之间相互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从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学习、史料搜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价。这样的评价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才会更为准确和全面[3]。教师也能明确学生的普遍性问题以及哪些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导,有针对性教学,历史教学成效会更好。

总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地设计项目,促使学生加入项目实践探究中,深层次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确保能力提升,历史教学综合成效更高。

参考文献

[1]李在华.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55.

[2]田红彩.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北洋金融街的变迁”项目式学习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72(2):40-45.

[3]王丹容.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历史核心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21-22.

上一篇:家庭暴力问题与医务社工的介入下一篇: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