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安全整治行动方案(精选2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安全整治行动方案(精选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安全整治行动方案1

2020年,按照全国、全省和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明确“1+2+17”任务框架,为全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动员部署和排查整治两阶段目标任务,全街上下安全发展理念更为牢固、安全责任更为夯实、风险管控更为有力、隐患整治更为彻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我街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行业领域事故易发多发、整体安全水平依然不高等问题没有本质改变。为切实推进全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取得实效,全力推动我街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根据《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十大攻坚战”工作方案》,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市和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全梳理、找痛点、定措施、猛攻坚”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整治重点、深化责任落实、狠抓源头治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全街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坚决根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为建党100周年、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促进全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影响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拿出管用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紧盯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各项任务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坚持标本兼治、长效常治。加强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挖掘各类风险隐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快政策治本、源头管控、科技提升,着力解决历史性、根本性问题。

坚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自查与政府督查相结合、属地负责与部门督导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回头看”攻坚战。按照重大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的规定要求,相关部门、科室要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特点,组织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科学分析、辨识安全风险。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要主动采取防、管、控措施,把安全风险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各企业要在风险辨识管控的基础上,建立“一图、一牌、三清单”(即绘制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根据四色图对安全风险制作告知牌和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应急处置措施清单),同时对员工进行风险管控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全面梳理出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辨识管控的重大安全风险,列出清单,逐一进行“回头看”,确保管控到位。

(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零”攻坚战。全面督促本地、本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健全隐患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要严格实行挂牌督办治理,并建立本地、本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隐患台账,定期督促调度整改情况。确保2021年底,企业自查、街道排查一般隐患,全部限期整改到位;重大隐患原则上年内整改到位,确实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求,确保安全生产。

(三)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攻坚战。以交通运输、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工贸、校园、农林水、能源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紧盯无证、无资质、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资质)范围从事生产、开采、经营、建设、储存、运输等活动,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瞒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等非法违法行为,铁心硬手、重拳出击,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该停产的坚决停产,该关闭的依法关闭;要强化监管合力,充分发挥联合惩戒、诚信体系、黑名单等制度作用,切实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四)开展高危行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以危险化学品、建材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倒逼,依法依规、统筹协调”原则,对达不到相关安全标准和淘汰类产能进行全面摸底;强化安全监管执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严禁新上淘汰、限制类项目,严控新增高危风险企业项目;严格落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若干意见》,严格执行“禁限控”目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只减不增;严禁新批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在行政许可和执法检查过程中,逐步淘汰、关闭和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标准要求的企业、产能及工艺装备,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入推进源头治理,促进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五)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攻坚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推进工贸等行业领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工作场所条件,全面提高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六)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提升攻坚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力量,依托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加强对村级安全生产信息员培训,规范现场检查记录及排查表格,定期开展网格巡查,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加强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七)开展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攻坚战。以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导向,以落实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为核心,以提升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为重点,配合上级开展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教育,严格落实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到2021年底,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凡发生亡人责任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一律重新参加培训并经培训考核合格。着力提升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补齐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短板,为高危行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支持。

(八)开展公共安全文化建设攻坚战。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谈心谈话活动。以“互联网+”“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安全日”、“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平台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引领、警示、教育和规范作用,加强事故警示教育,高危行业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季度至少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处理规定》,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鼓励检举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加强灾害事故科普宣传教育,推进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持续开展应急科普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建设氛围,提升全民安全生产和科学应急意识,真正实现以文化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抓好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九)开展“双千示范”工程建设攻坚战。按照《持续深化“双千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在全街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风险管控试点示范建设,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创建水平、扩大创建企业范围、提升企业达标等级三项任务,摸清底数、制定目标,明确示范企业数量和名单。2021年,全街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小微工贸企业达标比例75%,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管理,积极鼓励企业提升达标等级,推动一批优秀企业建设成为一级、二级标准化企业。

(十)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攻坚战。督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应急演练,依法建设企业应急救援队伍;街道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的管理,进一步督导企业应急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指导各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统筹全街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整合武装民兵和森林消防,组建专业应急队伍,推行规范化管理、训练、作战和保障,打造一支地方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加强重点专业救援队伍装备的配备,结合行业特点优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布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四、整治步骤

从2021年3月至12月,分为3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1年3月)。结合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深入分析研究,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攻坚任务及责任单位,科学部署推动;各村(社区)要通过动员部署会、微信助推、短信速递、温馨提示等形式,广泛宣传“十大攻坚战”具体内容及有关措施,营造浓厚攻坚氛围。各负有安全职责的科室要结合本行业实际在3月底前制定完成本行业领域实施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方案传达到每个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本企业方案,推动“十大攻坚战”落地落实。

(二)实施攻坚(2021年4月至9月)。各村(社区)、各科室及有关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清单(详见附件),抽调骨干力量(各村、社区要安排一名干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责任落实,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坚持部门联动、系统推进,采取现场办公等措施,加大攻坚力度,确保有效管用。要突出长效长治,对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不仅治标更要治本,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长治久安。

(三)评估提升(2021年10月至12月)。各村、社区和街办各相关业务科室及有关单位要对“十大攻坚战”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总结先进经验,着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弱项,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确保集中攻坚取得实效,为下一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基础,扎实推进我街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十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勇于担当作为。在街道三年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街道应急办具体组织实施。各村(社区)书记为属地第一责任人,各有关科室、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行业攻坚行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攻坚行动。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开展自查自改。

(二)强化责任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省实施细则,细化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压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相关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研究指导解决重大问题。要全面分析评估本地、本行业领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督促、指导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抓好统筹协调。街道应急办公室,负责全街安全生产“十大攻坚战”总协调,统筹做好督促、协调、服务工作,重大事项及时报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的研究解决。各村(社区)、相关科室、部门要充分发挥三年行动工作统筹督促协调作用,进一步细化实化攻坚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攻坚任务落地落实;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实现长效长治,推进全街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四)营造浓厚氛围。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十大攻坚战”任务目标、进展情况;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深入挖掘先进经验、曝光典型案例,引导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职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举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并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性,推动形成人人关注安全、支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五)严格督导考核。街道三年行动工作小组将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估”要求,及时调度、通报“十大攻坚战”进展情况,对工作不落实、推进不力村(社区)和单位,将适时进行约谈、问责。

三年安全整治行动方案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以及县十四届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以学论述、抓清单、抓整治、抓基础“一学三抓”为主要任务,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深入推进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在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为推动加快建设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二、主要任务

通过深入实施2个专题实施方案和9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各村(社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把安全生产摆到突出位置,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专题。一是认真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街道办事处、各村(社区)安排专题学习,认真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并开展讨论,做好记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专题学习。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各村(社区)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宣传工作重点,与灾害事故科普宣传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形成集中宣传声势。三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文件精神,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指导帮助企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建设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配合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改革。五是加强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监管干部大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单位:党建办、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经发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二)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一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督促指导辖区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日常安全工作清单》。2021年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或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推动企业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责任,制定完善应急处置救援预案,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与本企业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等,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训练,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二是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2021年年底前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21年年底前建立企业“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四是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机制。实施安全责任险,充分发挥其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五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分行业领域明确3年建设任务,规范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使用和作业环境。六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经发办,相关村社区。)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二是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分级分类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和隐患,2022年年底前涉破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率达到100%。三是积极配合制定完善新建化工项目准入条件及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四是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经发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四)非煤矿山、工贸行业重点环节安全整治。一是实施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严厉打击外包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油气增储扩能安全保障,严防抢进度、抢产能、压成本造成事故。三是推动清单制管理工作。在涉爆粉尘、液氨制冷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行清单制管理,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四是开展工贸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等工贸行业企业检维修和外包施工队伍管理等重点环节部位。五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加强行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各企业充实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企地联合应急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经发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五)消防安全整治。一是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制定实施“一区一策”综合治理方案,2022年年底前分批完成督促整改。二是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和民族宗教活动等重点场所,督促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2022年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2022年年底前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四是文教卫生、民生保障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3年整治目标任务,推动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五是积极配合建设基础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责任单位:派出所、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社会事务管理办、经发办、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教育督导组、市场监管所、卫生院等部门,各村社区。)

(六)道路运输安全整治。一是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巩固提升辖区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效果,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桥改造整治,通客车公路安保设施做到“应设尽设”,加强团雾和冰冻、积雪多发路段科学管控,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设施建设,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全面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和国省道沿线集镇村庄违规开口。二是积极配合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贯彻执行统一的旅客乘坐客运车辆禁止携带和限制携带物品目录清单。三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依法劝导查处机动车、农用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责任单位:派出所、经发办、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七)交通运输(水上)安全整治。一是开展公路水路并行交汇地段安全专项治理,加强防护设施不良整治力度。二是开展水上自用船(渔船)安全治理。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载客、超载、带病航行、冒险航行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派出所、水利站、经发办、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八)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安全整治。一是持续开展危险房屋排查整治,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隐患和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实行台账管理,明确建筑物所有权人、参建各方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依法整治安全隐患。二是健全燃气行业管理和事故防范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渣土受纳场常态监测机制,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弃土场专项整治,及时排查整治堆体安全隐患。四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从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城市安全各项工作。五是督促建设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完善有关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房设计图集供农户选用,开展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不满足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户农房改造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城建办、建设环卫中心、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综合行政执法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九)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一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落实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对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率100%。二是加强“煤改气”、洁净型煤燃用以及渣土、生活垃圾、污水、涉爆粉尘、饮用水、土壤环境等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相应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确保人身安全。(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经发办、城建办、建设环卫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办等部门,各村社区。)

(十)特种设备安全整治。一是大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清单制管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机制,构建企业首位负责、属地管辖、部门联合监管、专业精准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二是分级落实特种设备及相关单位的摸底排查,2020年年底完成特种设备及相关单位信息普查,并录入监察平台。三是以电梯安全监管改革为抓手,持续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乱象整治,推动将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四是强化公共聚集场所、工贸行业、燃气行业和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2021年年底全面完成重点行业领域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治理。五是积极配合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加强全员安全生产岗位教育和特种设备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责任单位:市场监管所、经发办、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城建办、社会事务管理办、卫生院、教育督导组等部门,各村社区。)

(十一)农村安全(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农村沼气)整治。一是开展养殖渔船调查摸底,强化渔船动态管理,深化渔业船舶安全隐患大排查,对隐患做到登记、整改、销账闭环管理,对隐患排查、交叉检查和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开展渔船脱检和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整治任务。二是强化农业机械安全源头管理,把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牌证核发、驾驶人考核等“准入关”,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农机合作社清单制管理,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促进老旧机具淘汰报废,配合开展变型拖拉机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牌、套牌、无牌、逾期未检验、违法载人、脱检脱审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变型拖拉机“增量为零、逐年报废、三年清零”专项行动。三是开展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情况摸底工作,对正常使用的农村沼气设施建档立卡、规范管理,对闲置废弃符合报废条件的沼气池进行报废处置,开展沼气工程安全清单制管理,实施沼气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全过程管理。强化户用沼气池“出料”“清池”安全管控,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月”、交叉检查等专项整治行动。(责任单位:派出所、水利站、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综合行政执法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各村社区。)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至7月)。编制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包括2个专题和9个专项整治方案,并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各村(社区)、直属各单位(部门)对照实施方案细化举措,对开展专硕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二)排查整治(2020年8月至12月)。各村(社区)、直属各单位(部门)深入分析辖区和行业领域复工复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逐项推动落实。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在街道安委会组织框架下设立以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结合每季度安委会例会,研究专项行动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负责日常工作,强化组织协调。各村(社区)、直属各单位(部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协调推动本辖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经费保障向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事故隐患消除工作倾斜。

(二)提升应急能力。整合安全监管、值班值守等力量,充实应急力量,建立应急物资救援装备常态储备机制。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储备应急物资救援装备,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推演和实战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三)严格问效问责。各村(社区)、直属各单位(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行业安全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街道纪工委、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办要综合运用通报、约谈、警示、曝光等有效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整治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对整治工作不负责、不作为,分工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重大问题隐患悬而不决,逾期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坚决问责。对因整治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事故发生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个人事迹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人员培训医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