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背景下提高高校艺术专业在线课程质量的途径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20年伴随着全球空前的疫情影响,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仿佛是口罩覆盖下最贴近民生、最富正能量的文化成果。得益于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教育方式的迅速转型,此次转型影响巨大、意义深远。但由于在线教育相比传统课堂仍是新兴模式,尚在快速前进中,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等还需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改革之路。文章在阐述在线教育及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以实践为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艺术类在线课程的改革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探寻一条统合传统课堂和在线教育的优势相互结合、促进,指导艺术实践之路,切实提高以实践为主的艺术类专业课程在线教学质量和有限性。

关键词:在线教育;高校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一、在线教育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在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下正快速、稳步地向前推动,在线教育应运而生。在线教育是指一种以互联网科技发展为技术支撑,以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为教学依托平台,学习者们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可互动的线上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在线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距今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在“研究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的计划书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恩格尔巴特倡导计算机使用的个性化,并阐释了使用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引起巨大且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换的原因。

在线教育的最初形式主要以1997年创建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最为典型。2007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将研究生课程共享给全球有学习愿望的人士,可视其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原型。随着在线教育理念和教学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于2012年应声出世,业界普遍将其出现视为在线教育的开端。美国多所顶尖级大学相继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以提供在线免费课程。其中,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三个针对高等教育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的相继建立,向全世界的学子们无国界、无差别的免费提供了高质量的大学课程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教”与“学”两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不仅将原来封锁在各个象牙塔里的课程移位到互联网平台上,更重要的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完成了从“课程资源”到“开放课程”的重要蜕变。[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未能如期开学,根据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全国范围开展“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在线教学活动,以确保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此次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开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速推动了我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二、在线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线教育的发展使知识获取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使施教者和学习者打破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知识资源和获取的覆盖面。在教学设计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利用超星、雨课堂、钉钉等软件打造翻转课堂,课堂中一些互动环节的设计不但起到课程监督作用,也大大加强了课程的趣味性。

幕课的出现,促使高校教学模式及理念发生了嬗变。现有课程设计,完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通过协同合作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2]这种在线教育结合传统课堂,即线上多元化资源的灵活配置结合线下面对面讨论的主动型学习模式,两者优势互补,彼此相得益彰,合力促进高质量教学,这对培养终身学习型社会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受2020新冠疫情影响,网络课堂的大规模实践,助推了网络教育的迅速崛起,也加快了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改革步伐,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在线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艺术专业改革路径研究

1.教与学观念上的改革

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和校际差异。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互联网+教育”理念,充分理解在线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建立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对于以实践为主的艺术类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重视个体实践教学部分。充分意识到线上教学并非简单地将传统课堂内容照搬至线上进行讲授,对课程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使用超星、雨课堂、钉钉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线上思维课程设计,使教育优势资源逐渐普及。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教育当中施教者需将课堂中心更多的转移至学生,甚至将“主讲人”身份让渡给学生,老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以有效、高效的互动代替课堂监管,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积极主动的推进课堂有效管理。

2.充分发挥在线和传统课堂优势推进混合教学进程

加强并重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双线并进发展,促进大学与社会界限的逐渐融合。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优势:(1)资源的多元化;(2)内容的多样化;(3)时间的自由化;(4)课程的个性化;(5)形式的趣味化。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和帮助选择符合学生个体情况的课程,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以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储备。结合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的即时指导等优势,使课程教学整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且极富成效。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教学内容

学校的教学改革要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本专业相关用人单位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对艺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打破单纯校内教学改革的情况,建立积极快速的响应并调整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机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方向、教案内容等教学资料的及时更新。在课程中增加模拟本专业社会实训项目的比重,对本专业课程相关信息保持较高敏感度。人才培养方向经由传统单一专业学科专项技能人才快速向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展,达到毕业即可就业,就业即可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4.重视互动教学,实行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体系

(1)交叉学科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充分利用在校教育及本校其他学科教学资源,重视与本专业相关交叉学科选修课内容和学时数量。重视教学安排中相邻专业课程衔接问题,以学生和课堂反馈为依据,立足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有效性,对随后专业课进行相应调整,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重课程体验与师生互动。在线教师的培养不能是传统教师的线上翻版,而是要创新授课方法,优化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及体验,合理利用智能化教学技术,打造交互型智慧课堂。根据各专业特点适当引入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课前利用在线教育资源翻转传统课堂知识点于线上。线下课堂进行分享、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集体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和积累。

5.建立有效的考核和课程评价体系

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方法。与其他文、理科性质不同,面对主观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对其作品和成果的评价往往因为人们的审美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而倍受影响。因此,以实践为主的艺术类专业应加大过程性评价权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成长。对课程作品及成果采用多人评审方式,评审人员可包括本专业教师、本专业相关教师及本专业相关企业资深工作人员,以期获得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专业创作。

结合本专业自身情况、学生素质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实行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评价系统。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对待网上评教系统,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的反馈评价,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改革中的良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Pappano,L.(2012).TheYearoftheMOOC[EB/OL].[2014-06-02].http://www.nytimes.com/2012/11/04/ed-ucation

/edlife/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multiplying-at-a-rapid-pace.html?pagewanted=all.

[2]李连影.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数码世界,2020(9):106-107.

[3]李连影.慕课背景下教育技术学的嬗变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7(7):79-81.

上一篇:关于法律专业实习论文下一篇: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