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英语播音与发声教授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各大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线下课程转变为线上课程。《英语播音与发声》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英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较高的师生互动性要求教师使用直播课形式展开教学。本文主要从课程授课平台的选择、课程结构的升级、网络授课的难点及课程改善的措施等角度出发,总结分析该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效果,提出对网络教学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播音发声;英语语音;网络课程

着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在2013年迎来了其发展的元年。当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尝试探索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推出新的网络教学产品,吸引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关注。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学期,全国各大高校开启了网络授课新模式,该措施给相关高校课程的教与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课程开设背景与平台选择

疫情期间高校课程教授方式主要分为网络现有课程替换、教师自行录制课程、教师直播课程三种,但相关平台众多,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清华大学雨课堂、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等,教师需根据课程教学需求选择相应平台。

《英语播音与发声》课程为播音与主持艺术(英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旨在规范学生英语的发音、改善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播音发声能力,为其在高年级《英语节目主持》、《英语记者出镜报道》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考虑到该课程对师生互动性要求较高,教师最终选择钉钉作为其网络授课的主要平台。疫情期间,钉钉平台已经可以实现与学生视频连线、直播过程中签到、PPT课件或其他音视频的同步共享,同时可以保存相关教学资料,可以满足《英语播音与发声》的教学需求。

二、网络授课结构升级

(一)课程内容改善

《英语播音与发声》课程要求学生在32个课时内掌握英语音标、区分英式和美式发音、掌握英语语流规律,并了解播音发声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训练播音发声能力,课程单元众多、课程结构安排尤为重要。与以往面授模式相比,网络授课的方式对课程结构、课堂时间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面授模式下的语调教学,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新概念英语》课文的跟读练习,并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朗读,利用多种点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学习成果,而在网络授课阶段,为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此类教学环节改为课后进行。另外,除了对以往教学环节的简化,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将“英语配音”“英语新闻播报”等特色单元融入课程大纲,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播音能力。

(二)课程趣味提升

为了改变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枯燥性,在设计《英语播音与发声》课程的教学大纲时,教师对相关课堂练习环节进行了改进。首先,教师将英语绕口令融入课堂教学。从第一节课的课程导入开始,英语绕口令就伴随着语音教学的全过程,每讲解完一个音标后,都有对应的绕口令供学生练习;其次,在讲解连读、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一节时,教师选取《出师表》(英文版)的相关文段供学生练习使用,强化学生对相关技巧的理解。在完成相关文段的讲解分析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利用英语配音软件进行配音,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课程练习加量

《英语播音与发声》课程对学生的练习实践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所以在网课期间,为了保证网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将本门课程的课后练习量进行了提升。例如,在英语语音教学单元,教师会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选取本次课上较为重要的15个词汇,上传至“小打卡”小程序供学生课后打卡练习,学生完成打卡后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平时分。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门课程在网课期间增设“学生在线朗诵”环节,每周会有四位同学进行自选稿件的配乐朗诵,教师当堂点评。

三、网络授课难点

(一)教师示范难有效

在教授英语语音单元时,教师的发音示范对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而网络教学方式给教师发音示范带来了困难。在线教学,教师无法通过面对面的示范、纠音来发现学生的发音问题,改善学生的英语语音面貌。同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局限性,教师示范发音经网络传输后面临音质下降而导致发音不清的问题。例如,音标中四个前元音/i:/、/?/、/e/、/?/具有不同的口腔开合度,网络示范难以保证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该开合度大小;在发摩擦音/θ/和/e/时,需将舌尖略微伸出,舌端靠近上齿背,气流摩擦成声,但在实际网络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反馈由于音质问题,无法判断教师示范发音时是否将舌尖伸出。

(二)学生听课不专注

由于远程授课的特殊性,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态。虽然钉钉平台已经实现在线签到、随机邀请学生连麦回答问题,但教师依然对设备终端学生的听课状态难以把控。其次,没有了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段、任意场合进行听课,对于一些录播课程,学生学习的随意性更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愈加困难,学生的学习质量愈发难以提升。在本学期《英语播音与发声》课堂上,教师选用小程序“小打卡”来辅助教学,以提升学生课后的练习量。每周新课前,教师都会针对上一周打卡词汇中高频出错词汇进行强调并纠音,在下一次的打卡练习中再次呈现此类词汇。但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经过多次重复,部分发音易错的单词如prestige、economic、cupboard等仍然有部分学生会发错,反映出学生听课不专注的现象。

(三)网络环境不稳定

网络课程的开展受到网络环境的制约。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由于网课学生的剧增,导致部分网课平台一度瘫痪,即便是教师提前录制好课程内容并上传至有关平台上,大量学生依然反馈网络卡壳、平台崩溃等问题。对于直播课程来讲,网络环境的稳定性更为重要。虽然钉钉平台直播功能较为齐全,但其直播质量也与网络连通性紧紧挂钩。《英语播音与发声》课程网授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教师端网络信号差,教学中断的现象,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连麦的过程中,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所需连通的时间长短不一,占用了教学的时长。

四、网络授课改善策略

(一)课前开展摸底调研

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能力进行摸底调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调节。由于在网络授课期间,师生连线及网络连接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带来教学时间的浪费,授课内容重难点的把控、不同单元的授课时长调节显得更为重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英播)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参加过艺考的选拔,故英语发音、英语口语能力较其他专业学生更好。但通过摸底调研,发现该专业学生虽然整体英语表达能力较强,但个体能力高低依然参差不齐。对摸底调研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2019级该专业部分学生会混淆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音标体系混乱、英语语音弱读式及节奏规律把握不当。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就对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进行了宏观的区分,并在后续课程中在讲解每个音标的同时强化不同口音之间的发音区别,同时提升了语流单元的课时。

(二)课上改进练习方式

良好的课堂练习设计,将辅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在基础语音讲解单元,教师通过带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逐一掌握英语音标,并请学生连线进行朗读展示;在讲解语流部分的时候,教师利用《出师表》(英文版)片段作为教学素材,分析文本中的朗读语音技巧,并将其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以督促学生练习。除此之外,每节课教师都会预留出2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学生在线朗诵”环节,从发音、表达等角度点评每位学生的展示。

此外,在课程网授教学设计时,教师曾探讨有声朗读、线上英文朗诵会等多种在线课堂练习活动,但囿于课时限制,未能开展。

(三)课后提升自学能力

突出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作用,而在网课背景下,自学能力更为重要。面对课程内容量大、授课时间有限的现状,学生的课后练习量需要提升,教师也可以选择将部分重要性较低章节的学习作为平时作业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选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对于英语语调部分的学习,为了避免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重音轻调”的现象,教师可以从课程开端就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模仿、跟读的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语

在实际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诸如平台选择、课程调整等问题,也会面临一系列网络授课的弊端。通过对一学期的网络授课质量分析,笔者发现只要对面授课程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重构,网络教学也可以正常有序开展,并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英语播音与发声》网络授课的实践,笔者认为有关线上教学活动,如“小打卡”小程序的使用和“学生在线朗诵”等环节,在恢复面授方式后,依然可以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丰富以往面授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晓敏,辛瑞萍,陈岱云.疫情时期高校网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J大学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20(11):73.

[2]何小蕾,莫名月,朱裕林,景婷.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视界,2020(16):14-16.

[3]甄珍.高校英语语音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171-172.

上一篇:关于国企债权债务管理的思考下一篇:水杨酸对盐分胁迫下高羊茅生长及生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