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应该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首先探明确要想提高玉米的总体产量应该对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把控。进行科学的选种和处理工作,提升土壤的养分,加强苗期、玉米穗、花粒期的管理工作,进行适时的采收。对实际情况探究,分析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应建立健全的农业推广发展体系、优化技术推广过程的流畅性、加强科研工作的落实力度。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0引言

玉米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畜牧业和工业生产提供资源。社会不断优化革新市场中对玉米的需求逐渐攀升。应该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全面探究,牢牢把握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保证玉米的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所以应该认真探究现有的高产栽培技术,提升推广的力度,为山东省的玉米种植工作进行助力,增加总体的玉米产值,优化农业的发展模式。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20年10月28日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着重介绍夏天粮食收购情况和秋天收购准备。今年省内的玉米价格处于逐渐攀升的状态,在年初阶段玉米的收购价在2元/kg左右,随着各个各业的复工和不断发展,玉米的价格有所上涨,达到2.6元/kg左右,并还存在着不断上涨的趋势。

1.1选择优质的品种

不同类型的玉米,它的生长态势和产量也具有极大的不同。在选种环节,应该对玉米的生长习性和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探究,考察单位面积的产量以及后续潜力等指标,应该保障所选品种能够与气候环境、种植模式相适应。需要优先选择那些生命力旺盛,就有高抗病虫害的种子。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以先开辟一块试验田进行种植,直观地判断种子种植效果[1]。

1.2进行规范的播前处理

在正式种植之前,应该对种子进行处理,清除其中不达标的种子,保障整体的稳定发展。第一,在进行仓库存储前,需要进行晾晒,避免发生霉变的问题。在晾晒后把种子与药物混合,加强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为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形成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应用玉米种包衣技术,在表面附着一层杀虫剂,降低病虫对玉米的侵扰,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1.3对土壤进行翻耕

充分使用土壤翻耕技术,对土壤的性能进行优化,提升整体的肥力,确保玉米的根系能够深深地扎在土中。同时,对土壤进行深耕处理,能够起到抢种的效果。提前处理天地中的秸秆和杂草,能够为玉米种植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总体的产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前茬,选择不同的翻耕模式,比如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以及秋耙起垄等。在深耕翻地的过程中,深度应该控制在22cm左右,避免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立垄的情况。每个垄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125~135cm之间,在翻耕之后就不需要进行其他的操作。

1.4提升苗期管理的科学性

第一,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一般叶片的数量确定具体的时间,在3片时进行间苗,在5片时定苗。在定苗期间可以多种植5%左右,以便后期去除病苗。第二,中耕的深度在5cm左右,在拔节期之后可以适当进行加深,控制在10cm左右,在苗期主要进行两次中耕操作。第三,及时追加肥料和浇水。可以应用氮磷钾等肥料,或者有机肥等[2]。

1.5玉米穗期管理

第一,去除田间病株,提升根部的活力。因为玉米种植的密度较大,经常会存在一定的病株或者弱株,它们不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还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所以应该尽早地去除。第二,对于高产的玉米应该重施氮肥,施肥的标准为550kg/hm2。第三,病虫防治工作。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玉米锈病、小斑病、大斑病这三种。玉米种植中常见的虫害有铁甲虫、钻心虫、蓟马、灰飞虱等。应该根据实际的病虫害情况制定对应的优化措施。

1.6花粒期管理

第一,及时进行浇水工作,做好排涝准备。对水分进行细致管理,增加灌水次数和水量。在花粒期间应该注意两次浇水工作:第一在开花到籽粒期间进行浇水,能够增加玉米的粒数。第二,在乳熟期,能够提升玉米粒的重量。第三,去除空株,为剩余的健康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以实现高产的目的。

1.7进行适期收获

玉米存在“假熟”的情况,所以应该进行适时地晚收。在正式收获之前,应该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分析各个区域玉米的成熟情况、秸秆的倒伏数量、玉米的种植密度以及各个玉米果穗的下降程度等。结合数据制定系统地收割计划,提升玉米的总体产量。应该发挥玉米后熟的作用,当植株的下部叶片变黄后,根茎的叶片逐渐干枯,苞叶为黄白色,在进行收割工作。当机器收割后,在用人工收取被机械推倒的秸秆和遗落在田间的玉米。在收获后应该及时地进行晾晒,避免发潮,出现霉变的情况。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意义和现状

玉米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农作物之一,与人们的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推广它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它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还能稳定社会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革新。同时,玉米还在工业和饲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能为他们的迅速发展进行有效助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山东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玉米种植工作,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能够提升农民的实际经济效益,促进城乡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的农业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研究工作一直放在首位。现阶段我国的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山东的各个农业高校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和改革。

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3.1构建系统化的农业推广体系

3.1.1各个部门加强联系。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为高产栽培技术和农民们构建交流的桥梁,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及时与科研部门联系,安排农业人员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把获取的高产栽培技术投入到政府的农业战略发展中。应该派遣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人与农民们进行深切交流,要扎根于农村的土地中,及时解决农民在应用推广技术时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加强农民对高产栽培技术的信任感。如果问题较为棘手、难以解决,应该及时进行上报,并向科研部门反映,从而对问题进行辨析,判断是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种植失误,还是研究技术本身存在问题。此外,政府应该为研究部门与农户提供面对面交谈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到农户的玉米种植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产量。还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玉米种植数据为今后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3.1.2提升对下乡技术人员的要求。政府应该提高对下乡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选取真正适宜的人员,从而更好地为农民的种植工作进行助力。第一,应该优选那些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玉米种植工作的人才,这样能够保证高产

3.1.3加强宣传的力度。政府在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时,应该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基准,不能强制进行。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志,确保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试验工作,与下乡技术人员进行完美配合。所以应该不断优化宣传的模式,提升整体的感染力,利用多项信息渠道加深农民的印象。例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各个短视频APP或者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广,拓宽信息的渠道和传播模式。利用电视台或者各个区域的报纸、广播等媒体,提升农民的信任感,确保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为继续参与试验工作的农民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

3.2改善技术推广过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应该循序渐进,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基准,从根本上解决种植问题。例如在经济较为贫困的区域,在最初阶段采取密植和科学补种的模式,确保区域内的玉米产量有所提升,为农民提供信心。在此基础上更新农业种植的机械设备,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逐渐深入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无力支付机械设备的区域,政府可以运营一定的经济补贴[3]。

3.3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力度

第一,寻找社会力量。我国应该加强科技研究的力度,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与国家进行共同投资,为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经济保障。第二,确保科研成果能为农民所用。农业研究会受到地域的制约,所以技术研究人员应该与农民们进行交谈,明确他们的需求,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增强研究成果的地域性。第三,开展试验性农田检验研究成果。在获得研究成果后,应该在试验田进行检验,保障研发出来的种子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种植的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有针对地进行处理,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玉米种植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重点把控。选择优质的品种,进行严谨的播前处理工作,及时翻耕土壤,采取系统化的田间管理和肥水工作,及时消灭病虫害,并进行晚收。应该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确保研究的成果能够为农户们进行助力,提高它们的实际经济收益。

栽培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发生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的情况。如果栽培技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就会增加农民的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对下乡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确保能够从多个角度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并能巧妙地进行推广工作,减少农民心中的困惑。此外,政府还应该为下乡技术人才提供定期的岗位培训工作,帮助其掌握最新的栽培技术,确保农民应用的技术一直处于研究的最前端。

参考文献

[1]王廷忠,李莉丽,翟玉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212,230.

[2]张成华,方志军,汪黎明,等.鲜食玉米新品种鲁单801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8,(6):29-31.

[3]苏莉莉.山东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探索[J].种子科技,2018,36(1):40,42.

作者:许海军 单位:潍坊市坊子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第2篇:现代农业园区在乡村振兴下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现代农业园区依然作为提升农业经济的重要动力源,为更好提升农业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应新理念、高科技、长足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以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通过SWOT分析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在地理和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下,为达州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发展保障。借助在地缘以及市场发展的机遇,为达州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园区产业链条短、建设资金单一、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以及来自外部的同类园区竞争等面临的现实问题,又制约着达州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通过提升科研成果实际转化能力、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建设力度、实行产业特色化发展策略等路径,可以有效促进达州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促进达州市农业的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区域发展;SWOT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的深度融合、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1]。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园区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的增长极,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发挥重要作用。以现代农业园区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指数,对于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凡意义。文章以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探究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通过战略组合分析促进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优化策略。

1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概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与重庆市两区两县,四川省广安、南充、巴中3市,陕西省汉中、安康2市接壤。全域面积约为16587.87km2,户籍人口658.94万人,常住人口574.1万人。区域内以山区、丘陵和平坝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有糯稻、富硒茶、水果、丹皮、苎麻、烟叶,畜牧水产业有蜀宣花牛、稻虾。因该区域气候、地形适宜种养植需求,尤以稻虾、蜀宣花牛、富硒茶、丹皮、糯稻为主要农业产业。因此,全域范围内形成了以开江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宣汉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园区、万源富硒茶现代农业园区、达川丹皮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大竹糯稻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66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总面积约398km2,其中核心区面积168km2,年产值达65亿元。

2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SWOT分析

2.1S———地理和自然区位条件优势

2.1.1地理区位优势

地理区位上,是连接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和依托;是全国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城市和四川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国家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十字”铁路公路交通网的节点城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同时,达州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2.1.2自然条件优势

自然条件上,达州市地理跨度大,面积辽阔,在全市总土地面积中,耕地面积31.2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8.8%,人均耕地面积0.12hm2,比全国平均水平0.1hm2多0.02hm2[2]。再加上达州作为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性气候差异大,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热量有效性高,为达州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提供了独特的气候环境优势。达州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年均气温16.2~18.6℃,无霜期300d左右,雨量充沛,年均雨量1076~1270mm,比同纬度的我国华东地区高,非常有利于作物栽培成长,加上渠江水系、汉江水系和长江上游干流北岸盆地区小河系3大水系的自然灌溉,为达州现代农业园区开展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化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势。

2.2W———产业链条短及建设资金单一

2.2.1产业链条短

达州市大部分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以鲜销、初加工和粗加工产品销售为园区生存方式。缺乏与第二、三产业的有效衔接,造成了园区产业链条短、园区产业发展动力薄弱、发展效益低下的问题存在,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制约了园区农业高效发展水平。因产业链条短,缺乏第二、第三产业的精、深加工,糯稻、丹皮、苎麻等特色农产品的外销以个体商贩上门收购为主,与省内外市场衔接度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户的经济效益。

2.2.2建设资金单一

达州市全域现代农业园区普遍面临着建设资金单一的困境。其形成原因有两点:一是政府扶持有限。近年来,达州市各级政府虽制定了有关现代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也日益加大,但建设资金投入依然有限。部分园区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有限,配套资金少,很难对园区进行大量资金投入。二是园区筹资力孱弱。农业园区因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3]、回报率滞后的特征,导致在吸纳资金投入的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同时各地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等不完善[4],针对农业园区的投融资市场尚未建设完成,造成园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极大。当前园区的融资主要依靠合作社农户自筹或信贷。现代农业园区普遍呈现经营风险和效益态势暂不明朗的现象,这种现象将促使农户持观望状态,从而自筹资金数量有限;而金融机构因风险缘故,所能获得支撑也少。

2.3O———地缘、市场机遇

2.3.1地缘机遇

达州市交通便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圆心城,是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历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独特的地域使得达州成功加入川渝经济圈。而随着达州加入川渝经济圈之后,达州借助该机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升级。以成渝陕一体化发展为重要抓手,渠江水系为品牌,优质农产品为核心,打造“优质农产品+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与休闲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改善。

2.3.2市场机遇

今后,现代农业园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人们将以“休闲养生”作为生活常态,“食品安全”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增值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契合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驱使大众将目光聚焦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市场对园区扩大入场机会,园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凭借市场机遇,园区将得到高速发展,吸引众多涉农企业、加工企业和电商企业的竞相入驻,园区的市场空间也将由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化模式,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网格化,形成农业稳步增长、农村协调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

2.4T———园区之间、周边市场竞争激烈

2.4.1园区之间竞争激烈

就达州而言,园区之间存在着来自数量、水平上的激烈竞争,同质化严重。如“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为主的农业园区就存在26家,这些园区之间虽存在规模、产品、项目、服务和基建上有一定差异,但如此多同类型的园区,对于本地游客或外地游客都存在显著性的分散和竞争。这种同类型园区之间分布较密,不利于观光客体验和参与,会形成体验性差、新鲜感不足的劣势形象,造成负面宣传效应,减少观光客人数。观光客人数减少,就会促使园区之间为招揽少量观光客,相互竞争,从而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给园区的成长壮大形成严峻考验。

2.4.2周边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周边城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设施应用率高、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园区,这批园区的出现,使得达州市园区面临着不小压力与挑战。诸如,巴中市的南江县南江黄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昌县鹿鸣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州区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通江县通江银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约23个现代农业园区。这些现代农业园区围绕农业高效种植、采后加工和休闲体验等开展建设,并且以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功能性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随着发展,这些园区已逐渐成为实力强劲的竞争者,面对这些竞争者,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在同类竞争中要站稳脚步,还需进一步利用自身优势、做好特色农业的文章。

3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分析

3.1提升科研成果实际转化能力

农业科技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蕴含农业科技创新、进步两层含义。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成果实际转化能力休戚相关。针对科研成果实际转化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1推动产学研深化

达州市大部分现代农业园区都已入驻农业方面的龙头企业,提升这些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针对园区的龙头企业,可推行其同高校、农科院等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深化合作。高校或科研机构的选择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本市范围,可延伸至全省乃至省外。通过对三者推动产学研深化,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渗透至生产、经营、销售全链条之中,籍此增强科技成果实际转化能力,壮大农业科研队伍。

3.1.2农业推广教育

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另一主体,其知识的丰富度和技能的熟练度对于科研接受度和成果转化力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增加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农业推广教育的开展是极为重要的。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能促使农民满足且适应园区农业生产需求,利于园区的科技成果实际转化能力提升。内容上,农业推广教育应涵盖农业科技、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内容。方法上,可借助园区企业为主要平台,打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次融合,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生产的农民队伍。

3.2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提升服务质量

在现代农业园区“遍地开花”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提升园区服务质量,才能实现在诸多现代农业园区中“脱颖而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具体措施可从两方面进行打造。

3.2.1搭建全流程质检系统

以“园区+物联网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为保障,搭建贯穿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全流程的质检体系,强调质量安全,重视全程质检服务,信息采集以移动式为主,开发贯通全流程的质检系统。围绕“农产品生产园区-物流企业-超市-批发市场-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搭建、部署和运营该质检系统,确保各环节全覆盖,市场流入品的质量安全,提升服务质量。

3.2.2市场拓宽

市场拓宽的前提是进行消费受众定位,达州市凭借独特的地缘、市场优势,将消费受众定位为各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加工基地和川渝陕地区的消费者。根据受众定位的差异,采取农+超对接、交易批发和产品销售三种物流配送方式,打造实体店、超市直送、社区专供的交易行为,拓宽线下交易市场。同时搭建全国性的专业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立支持各类农产品鲜销、农技交流的平台环境,进行网络市场拓宽。

3.3加强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建设力度

提升园区的经济效益,需要针对地域特色,加强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建设力度,用“精”对待特色产品,打造优质、低碳、生态、安全、创意、高效的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产品[5]。一是挖掘本土资源优势。从种养基础、文化习俗等方面推进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建设,打造属于达州特色农业的地方品牌名片。借助达州制定的有效政策优势,实现对农产品品牌保护。二是现代媒体助力。借助现代媒体的快节奏、高信息的特点,大力宣传知名品牌产品,以积极有效的路径拓宽产品信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三是打好“绿色有机”牌。达州市的大部分园区产品属于绿色有机产品,应在产品宣传中增添上绿色有机内容,树立绿色有机的品牌效应。

3.4实行产业特色化发展策略

在众多的现代农业园区之中,达州的现代农业园区要想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改善生存环境,就必须实行产业特色化发展策略。达州已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水果、优质肉牛等五大主导产业。要实行产业特色化,就必须从这五大主导产业出发,以产品商品化和产品差异化为手段,做精、做特、做强。

3.4.1产品商品化

达州市大部分园区都入驻了加工基地和商品化处理企业。可借助这些企业,进行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包装配置,开展精、深、广三层次加工,丰富农产品的产品种类,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质量,扩大农产品的加工范围。

3.4.2产品差异化

良好种养基础导致区域内园区存在产品趋同化现象,趋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产业化特色发展。要实现产业特色发展,就要求同类园区根据不同区域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整合全域同类农产品生产园区,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产品品质,以划分的产品品质为基础,借助不同入驻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加工、包装,实现园、园对接联合,达到产品差异化效果,做到产业特色化发展。

4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8(2):4-15.

[2]王福成,马素洁.浅析中国耕地和人口变化对小农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1):33-34,119.

[3]谢建华.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20(5):90-93.

[4]董峻凯.加快衡水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化农业,2020(2):49-51.

[5]花建.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文创产业战略与特色园区建设[A].厦门理工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

(2015)[C].厦门: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5:11.

作者:李彪,刘飞 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第3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用互联网

[摘要]为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保证推广的时效性、广泛性与针对性,充分满足农业技术的更新需求,实现农业生产业态的转变与发展,以互联网作为技术背景,积极探讨“互联网+”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技术机制。依托互联网优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完备、成熟的应用体系。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互联网;应用策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高达123967.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0388.4亿人民币。快速发展的农业经济,在优化国民经济机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使用需求。出于保持农业经济良好发展趋势,增强农业产能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主体,通过技术的迭代更新,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在互联网的技术框架下,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方案,优化技术推广举措,满足农业发展环节对于技术要素的使用需求。

1.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全面分析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用现状的梳理,形成完整的技术应用思路,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环节互联网应用重点,为后续应用策略与实践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保证了相关研究活动的有效性。

从2016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技术团队,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尝试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型信息化好搜端,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实现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技术要素的使用需求,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效果,实现农业生产效能的稳步增加。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合理性得到稳步提升,初步构建起数字化、信息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体系。但是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部分人员在互联网应用思路、应用方法等层面存在漏洞,使得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衔接程度不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没有完全呈现。例如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想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现实意义,思维认知的缺失,导致技术人员在推广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举措,针对性地做好互联网的应用工作,无形之中,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的降低,妨碍了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妨碍作用。

2.互联网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价值

互联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加速了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快捷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发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2.1实现农业技术信息的完整收录

为保持农业技术的迭代更新,推动技术的定向更新,技术团队以及研发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系列农业试验,通过试验等想过的,对农业技术相关数据做出整合,总结农业技术发展规律,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创新。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有机结合,延伸了农业技术信息采集、汇总的范畴,强化农业技术信息的分析能力,从而简化了过往农业技术信息分析、应用流程,减少了人为要素对于农业技术信息的应用效能,对于技术研发,推广等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例如技术人员在农业试验环节,依托互联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试验数据的整合、应用工作,避免数据的丢失,保证农业技术的有效升级。在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环节,技术人员借助于互联网,对水稻种植试验中产生的数据开展实时上传、更新等相关工作,初步实现了水稻种植经验的全面总结,明确施肥、栽培、育种的相关规律,并形成一整套水稻栽培、管理经验,为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2.2实现科研与推广的科学联动

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下,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存在明显的脱节,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率不高,转化周期较长,转化成本较高。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建立起农业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的联动机制,缩短了农业技术推广成本,控制转化周期,对于整个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在农业技术推广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将研究活动中取得数据、技术成效,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全面、整体地展现出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同时农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形成科研平台,逐步整合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相关资源,实现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模式。

2.3实现农业技术的线上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形成线上推广机制。具体来看,在农业生产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根据监管获取的数据,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应用方案,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最优化。

同时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稳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专业化,农业技术更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调整农业技术应用方案,保证病害防治、水肥施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业产值的目的。同时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也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无害化、绿色化,例如通过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流程做出调整,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形成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3.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要求工作人员在转变现有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统筹分析各项要素,结合已有经验,制定针对性的应用策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价值。

3.1组建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为确保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应用成效,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需要转变认知理念,全面评估互联网特性,总结分析农业产业现状、农业技术使用需求,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人才的定向招录、培训,持续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打造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在稳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推动各项技术推广有序开展,持续提升农业技术在实践推广的可操作性,有效控制农业技术应用的难度。在做好上述推广体系的完善工作之外,为实现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活动,相关部门着眼于基层农业推广技术的特点,形成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方案,通过培训活动,使得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特点以及原理,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除了做好培训工作之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制定细致、科学的考核标准,掌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日常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岗位晋升与工资待遇的重要参考,以此来激发起工作人员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有序进行。

3.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提升互联网的应用效果,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工作人员需要整合现有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基础设施的升级工作,同时为保证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在硬件采购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兼顾技术推广的短期目标、长期规划,对硬件设备作出针对性的升级,使其更好满足实际的技术推广与应用需求。同时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不同推广机构的联动,进行有效的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以及技术体会,帮助农业技术机构工作人员全面、细致地掌握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要领,明确农业技术应用的相关流程、注意事项,为后续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建立起微信服务平台,通过微信服务平台,不定期向服务对象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并通过互动设计方便农户自己选择相应的服务模块,农技专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图片、语音、文字的实时发送,回答病虫害防治、农资、种子、农业政策等问题,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互动化,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3.3完善互联网应用工作制度

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强化的过程中,为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效,需要从制度层面出发,通过制度的创设,形成常态化的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在制度的引导、规范下,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互联网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同时将工作制度的创设与实践需求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求,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农业技术为当地的农户服务,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4.结语

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结合,实现了现有技术推广工作的完善与升级,对于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实际出发,积极探讨互联网框架下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与方法,旨在构建起完善的推广机制,增强农业推广成效,提升农业生产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冠毅.“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19(8):113-114.

[2]苏辛.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20(9):28-29.

[3]罗洪斌,姚志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20(6):33-34.

[4]龙江雨.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5):49-51.

[5]段磊.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9(6):97-97.

[6]信淑丽.试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分层指导”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9.

[7]雷玉梅.浅析“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5):104-105.

[8尹宏奎,林勋勇,钟海敏.“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J].江西农业,2020(12):143+145.

[9]马静霞.“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0(17):58-59.

[10]尉德翠.“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5):265.

作者:陈美丽 单位:曹县庄寨镇镇政府

第4篇:推广农业技术对提高种植业的作用

【摘要】农业领域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农业发展历程中,种植农作物的技术和生产农作物的手段都是相对滞后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因素的限制会导致农作物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获得更多的养分,甚至会面临极为恶劣的生长环境。这些不安定的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作物产业的发展态势。本文对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旨在帮助农业工作人员重塑作物种植环境。

【关键词】农业技术;种植行业;作用研究

农业领域的发展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种植行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量也会因很多不定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大波动。所以,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对于种植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能够规避很多以往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1]。以往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能够给予很多农业工作者更多的工作思路,让其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让农业生产也能够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只要这样,农业的发展才能够日新月异,以往存在的种植问题都能够借此机会迎刃而解。真正促进农业领域的发展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进展和突破。

1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种植行业的意义

在农业领域中,作为种植环节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作物的产出效率,对农业行业各个工作环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农业推广工作是整个农业稳步前行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走势[2]。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帮助种植行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还能够让农作物的质量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让农户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我国的疆土面积十分辽阔,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特征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也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和不同的种植品种。种植人员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由于各个地区的文明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需要具备较强的个性化。在以往的工作环境中,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农作物的产出量,让所有工作都能够得到效率上的提升,但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农业技术的种类也更加繁多,技术推广工作的意义也在此基础上得到提升[3]。在当今社会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执行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农业未来的发展走势,还需要让咨询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并将三农领域中的问题妥善解决,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到农业生产中。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种植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有效提升到农业领域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出量及其质量都需要根据当年的气候状况决定,农业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种植人员在执行各项农务工作的时候都需要依据当时的环境状况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安排近期的种植计划[4]。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是无法进行精准预判的,环境方面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仅如此,我国的种植人员很多并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仅能够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执行现阶段的种植任务,其对于新型的种植领域技术知之甚少,对于国家方面所传授的农业技术内涵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会出现思维方式上的误区。这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技术推广工作一定要贯彻落实到每个农户,让其能够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冲破传统工作思想的禁锢。在实施推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每个农户实际的生产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制定详尽合理的推广计划,并耐心给予其相应的指导。比如,使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让种植人员意识到绿色有机植物种植的重要价值,让农业能够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农业产品的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也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等物品使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人民在购买和食用农作物的时候也会更加放心。

2.2激发农业种植人员的科学种植观念

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历程当中,种植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会以种植经验作为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种植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科学思想理念。但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内核就是要让人种植者能够突破思想上的禁锢,积极使用全新的思维模式种植相关作物。经过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种植者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还能够将技术当中的核心内涵发挥到极致,为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保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种植者受益,可以采用适合的奖励制度,并将能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农户设置为榜样,让更多的种植人员可以受到精神上的鼓舞,进而积极参与更多的技术推广工作,同时,也让其意识到未来的发挥机遇,以及能够获得的经济收益。种植者对于先进的种植技术也将更加认可,并且能够在脑海中逐渐建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执行任何工作任务的时候都会给予更多的思考,灵活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改良原有的工作方式。这对于推动农业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农业领域能够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

2.3反作用于农业的推广

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种植者对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富有更加深刻印象,还需要利用其中的多种技术加以实践和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种植领域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便可以让每个种植者有机会将自己学到的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种植者对于技术当中的核心内涵又具备了很强的认同感,在执行今后的种植任务时也会积极应用相关技术,并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种植者可以积极利用自己的智慧将其中的问题加以完善,让种植行业在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更加宽广的道路。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每个种植者的实际要求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提升[5]。种植者只有掌握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促进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让我国的农业行业能够借此机会获得更多的进步,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产值,还可以从根源上实现对周边环的保护。种植者的在使用先机技术的时候会出从中受益颇多,并能够主动投身到农业技术的研究当中,并积极为技术推广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样,我国农业在发展的历程中也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开展全新农业生产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对于整个农业领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让种植者能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种植行业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进而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孙朝云,姜文英,冯俊丽,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7):154-155.

[2]谢涛谦.新常态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新策略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7):177-178.

[3]普金安,张翠英,杨兆贵,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J].南方农机,2020,51(16):63-64.

[4]刘云,王锐,鲁荣.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转变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137+140.

[5]曹洪玮,张园,刘恒新,等.九大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J].农机科技推广,2019(12):4-9+12.

作者:郭琳琳 单位:镇平县农业农村局

上一篇:国内外高影响生物医学期刊稿件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分析下一篇: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师核心素养校本化培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