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开采与利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为企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煤炭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新常态阶段,为了缓解煤炭企业发展瓶颈,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为煤炭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在深入分析供给侧视角下煤炭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推进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企业;成本管理;

0 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被誉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不合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2015年首次提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名称,是指通过改革的方式调整结构,达到有效供给的目的,同时,实现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煤炭行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求在企业内部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从数量、质量上达到提高经济水平的目的。市场价格波动对煤炭企业影响巨大,为了达到“降成本”的目标,企业不仅要注重外部“降成本”,还要积极实现内部“降成本”,从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1 供给侧视角下煤炭行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供需错位”问题依然严峻,甚至一度成为了经济结构失衡的导火线。作为煤炭大国,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进入了严冬期,煤炭贸易困难重重,企业经营难度较大。自2013年后,我国煤炭需求迅速下降,库存量越来越大,“低需求、高库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对经济影响极大。为了避免“僵尸企业”大量涌现,2015年11月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煤炭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国煤炭供需关系逐渐趋向平衡,且得到了改善。2021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加快。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上半年我国原煤生产稳定。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煤炭企业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且逐渐趋好明显。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我国的煤炭深加工、现代煤化工产业依旧处于初始阶段,产业发展规模还有待扩大,尚存问题仍需解决。

2 供给侧视角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

多年来,成本高成为了煤炭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过高的成本挤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当中,想要淘汰落后产能,必须重视“降成本”。从目前来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成本管理观念方面

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黄金时期才刚刚褪去,很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固有的想法,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自主意识,甚至大部分员工不认为成本管理是自己的事情,导致管理观念未上升到全员参与的高度。另一方面,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对于外部环境分析明显不足,在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当中并没有将成本管理观念上升到战略高度,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决策定位和要求都缺乏长远性。仅仅把成本管理当做是减少生产过程的支出,希望通过节约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过度地依靠这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很可能会影响生产质量,最终会在安全、环境等成本上支出更多,得不偿失。

2.2 成本管理范围方面

目前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范围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煤炭企业成本管理过度关注原煤生产成本控制,对于煤炭开发、退出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及优化措施重视不足,对于整个成本控制环节有待增强。此外,只重视内部价值链分析,而忽略了外部价值链分析,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再者,在企业成本管理当中缺乏动态调整,只注重事后核算,而忽视了事前成本预算和事中控制,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事后评价反馈流于形式的现象。

2.3 成本管理方法方面

成本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成本预测与决策的正确性。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过于单一,核算内容也不是很全面,无论是成本预算,还是成本决策阶段,仍旧以经验分析法为主,缺乏模型计算分析应用,这种情况下,科学依据不足必定会对成本管理成效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煤炭企业人员众多,岗位部门多且业务流程复杂,在成本管控当中存在很多非增值流程,若不能正视这些问题,不能详细客观地分析煤炭开采工作,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问题,进而不利于成本管理。

3 供给侧视角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实成本管理责任

长久以来,要素投入和经济红利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自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煤炭企业的发展对效率、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必须摈弃以往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正确、全面的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成本管理的充分结合,必须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成本目标,这也更符合煤炭企业发展需求,便于实现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必须以市场为依据,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意识,稳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加大成本管理宣传教育力度,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当中,鼓励职工立足岗位,结合工作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成本建议,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形成成本管理文化。

3.2 建立退出成本和发展成本的补偿机制

为了去产能,及时堵住煤炭企业的“出血点”,必须将“僵尸煤矿”“僵尸企业”淘汰,这是降成本的“减法”,一旦煤矿关闭,首先要考虑到成千上万的职工安置问题。为此,必须健全煤炭企业的退出机制,切实做好职工再就业工作。一般来讲,煤炭企业规模较大,职工人数众多,企业在退出前必须拨出大量资金做好职工分流、安置、转产等工作,同时,还要制定退出成本补偿制度。

3.3 完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煤炭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煤炭生产结构极其复杂,在总成本中间接费用所占比例较高,一旦间接费用分配出现问题,必定会对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造成严重打击。为此,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当中,应积极采用作业成本法,把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立足企业战略定位进行煤炭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最大限度优化与改进业务流程,将那些不增值作业取消,提高业务流程的增值效益。

在积极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煤炭企业还可以引入标准成本法,实现资源、作业、产品成本标准化,对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进行对比评价分析,不管任何一个环节、流程出现问题,都必须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找出问题原因,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4 结语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煤炭资源开采量日益减少,煤炭企业步入了严冬时期,利润爆发式的增长一去不复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煤炭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想要改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状况,必须先对当前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出管理难点,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高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煤炭企业成本问题研究——以A煤电企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8):326-327.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途径下一篇:“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